首页 > 文章中心 > 麋鹿教学设计

麋鹿教学设计

麋鹿教学设计

麋鹿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言实践 语文味 《麋鹿》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我立足于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在感悟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同时,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一课为例,关注该文的语言特色,加强语言实践活动,试图读出说明文浓浓的“语文味”。

一、 精选词语训练,丰厚语言积累

语文专家章熊说:“准确地说,语文课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这两者的区别,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言语的训练将培养学生如何达意、如何切意。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精灵,只要你把它们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它就可以永远供你咀嚼,而且每次咀嚼都有新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我想,课堂一开始的复习词语就是为咀嚼语言、理解词句做良好的铺垫。我提炼了课文中的重点四字词语:

悄无声息 遁入草丛 林茂草丰

销声匿迹 漂泊不定 颠沛流离

珍异动物 繁衍后代 茁壮成长

我让学生在复习巩固读音和字形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这些词语说一两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句子。横着看这三组词语,是麋鹿生活状态的三幅画面、三个不同的阶段。将这些词语作为复习的切入点,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和巩固,同时还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运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巧抓段落对比,深化语言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麋鹿》这一文中,麋鹿的外形特点是文章的重要部分。第二和第三两个自然段都有对其外形的描写,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对应,呈现出不同的描写特色,这也是本文语言的一大亮点。我以图片、音乐引领学生走进麋鹿世界,引起学生对麋鹿的兴趣,自然引出描写麋鹿外形的句子:“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这句话的语言很有特点,由三字短分句构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我出示相应图片,再配上白板的聚光灯效果,让学生充分理解“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初步感受麋鹿“奇特”的外形。我还设计了“辨认麋鹿”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亲自利用白板“放大镜”的功能,到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寻找线索:角、尾巴、蹄子、毛色等特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图文结合,拿着“放大镜”,像小小科学家一样,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慢慢走近麋鹿、了解麋鹿。

在学生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又将两段外形描写放在一起让学生读,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在对比朗读中,逐步发现这两段文字都是写麋鹿的外形特点,都是按照顺序、抓住特点来写,都采用作比较、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但是第二自然段是概括写,第三自然段是具体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麋鹿的外形特点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认知过程,教学活动与文本特点相吻合,实现了“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在教学麋鹿的外形时,不仅抓住了其外形特点,还抓住了本文的语言特色,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三、 活练口头表达,内化语言运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要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学会表达、学会运用。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训练口头表达,让学生内化语言、学会运用。

一是将“厚”读“薄”,学会概括。在深入感知麋鹿的“生活习性”时,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划出表现麋鹿生活习性的句子,再读一读,将阅读感受化为“我知道了麋鹿是一种(?摇?摇?摇?摇)的动物”。这一简单表达,看似简单,但其实是引导学生学会了概括。在此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思维过程。此外,学生在这一语言训练中,对麋鹿的认识已不仅仅停留在外形上,还深入到内在的品性,比如麋鹿的活泼、珍稀、温顺等,这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是看图说话,学会介绍。在学习完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两部分后,我设计了“向奥委会推荐麋鹿做奥运吉祥物”的环节,让学生看图讲解麋鹿的特点,既可以巩固对麋鹿外形和习性的认知,又可以让学生学会说明文的表达顺序和说明方法,更可以实现语言内化的过程,注重了语文的实践运用。

四、激活情感体验,加深语言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麋鹿的“传奇经历”描写采用的是总分结构,语言简洁明了。我以第一句话“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展开教学,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刻意拆分文本,提炼成大家经常采用的表格形式,而是回归文本段落的概念,给学生一个整体感知的语言环境,以关键词句展开教学。我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圈一圈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通过抓住关键的词语“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让学生自由品读每个时间段麋鹿的经历,感受麋鹿的“传奇色彩”。在引导学生理清了写作顺序,了解麋鹿的经历后,再细细品读,读出自己的情感。考虑到这要求对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一点难度,所以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情感词语,以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易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文本产生共鸣。

要把说明文读出语文味,应用语文的眼光深入解读文本,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拓宽语言学习的途径,带领学生品读语言、玩味语言,最终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麋鹿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神奇物种,在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中,神通广大的姜子牙骑的就是麋鹿。古代没有年历,古人将麋鹿的换角看做万物复苏、四季更替的标志,甚至用麋鹿角来占卜凶吉。从周朝时起,麋鹿就被看作皇权的象征,成语中的“逐鹿中原”、“鹿死谁手”中的“鹿”都指的是麋鹿。明代以后,野生麋鹿逐渐灭绝,而被皇家历朝历代精心喂养的麋鹿幸存了下来,香火不断。19世纪中叶,法国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南海子惊喜地发现了麋鹿,并认定它是一个新物种,从此,麋鹿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1900年八国联军进驻北京,中国土地上最后一批麋鹿灭绝了,麋鹿的故乡不再有麋鹿的身影。但幸运的是,当时还有18头艰难生存在异国他乡。

1985年,20头糜鹿远涉重洋,结束了近100年的迷路生涯,回到了最早的家――北京南海子。特殊的物种,特殊的身世,为人们留下了一个个谜。

身世之谜

1865年的金秋时节,一天,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郊考察,经过南苑皇家猎苑,从苑外土岗上向内窥视,他突然眼睛一亮――那是一群陌生的可能在动物分类学上尚未记录的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使他数月不肯离去。无奈,皇家禁地“闲人免进”,大卫更难弄到一头活着的鹿。直到第二年春天,他才设法买通守苑的军士,以20两纹银换得一对鹿骨鹿皮。不久,法国驻大清的工作人员弄到一对麋鹿,其中的雄鹿死后送给了大卫。

1866年4月,大卫将3只麋鹿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动物学家米勒・艾德华馆长鉴定,认定这不仅是从未发现的新物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的独立的一个属。他从科学的角度首次把麋鹿公布于世,立即轰动了全世界。按照惯例,要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这种鹿,所以麋鹿被称为“大卫神甫鹿”,它的英文名至今还是Pete David’s Deer。麋鹿的发现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极大兴趣,从1866年至1876年的10年间,英、法、德、比利时等国家的驻清公使及其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各种手段,先后从北京南苑得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的动物园里。

1894年,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八国联军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麋鹿被劫杀一空。历史铭记:1900年麋鹿在中国灭绝!巧合的是,糜鹿的“发现者”大卫也于1900年11月10日在巴黎溘然而逝。

那些流落于异国被围养的麋鹿,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变纷纷死去,越来越少。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位麋鹿的救星――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一位酷爱动物的人。从1898年起,他出重金将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等动物园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英国伦敦以北45英里、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座庄园水草丰美,林木葱郁,芳野幽旷。然而。麋鹿生活得并不“幸福”,整日闷闷不乐,像得了思乡病,值得庆幸的是,它们能正常繁衍了。1914年,麋鹿种群的数量为88头,“二战”时达255头。“二战”前,乌邦寺的主人始终以拥有世界上唯一的麋鹿群为荣,一头也不肯出让。“二战”期间,德军战火染指英伦,子承父业的小贝福特终于改变了主意――“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危险的。”他惟恐唯一的一群麋鹿再次毁于战火,便向国内外动物园转让了许多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达到1320头,遍及亚、欧、非、美、澳各洲,但惟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

中国是糜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稳定,许多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回家!实际上,这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1984年3月,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委托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玛娅・博依德女士来华了解情况,选择回放地点。经过中外专家广泛调查,认为北京南海子作为皇家猎苑旧址和麋鹿模式标本产地,是重引糜鹿的最佳地点。贝福特公爵的曾孙――塔维斯托克侯爵听了玛娅带回的消息十分兴奋,当即决定赠送20头麋鹿给中国。1985年5月,北京麋鹿苑开始兴建。1985年8月24日,一架飞机将22头麋鹿(其中两头给了上海)从英国乌邦寺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了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如今,麋鹿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北京糜鹿苑、湖北石首、江苏大丰及十几处动物园里已繁殖麋鹿2000余头。

1999年国家环保局与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启动“麋鹿之友”项目,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会场,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用中文颇为风趣地讲了一席话:“麋鹿曾因迷路到了欧洲,现在终于顺利还家了,祝愿它永远不再迷路。”其实,地球上不该迷路的,正是人类自己!

麋角之谜

鹿角是雄鹿的性别特征,是其求偶炫耀的资本,也是公鹿种内竞争和种间御敌的兵刃。全球鹿科动物约有40种,大多是雄性具角,麋鹿也不例外。鹿角每年脱落,再生新角。人类便利用这个特点,在鹿角长出两个月左右,即为茸质的嫩角时,割取鹿茸。此时茸角软骨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割茸后血流如注,雄鹿便年复一年忍受着这种剜割之痛。

鹿角做为公鹿的第二性征,每年都有一个从茸质到骨质的转变过程,当其尚处于茸质时,公鹿们十分在意这副还很娇嫩的桂冠,从不用茸角相抵撞,此时若有争斗,它们宁愿后腿支立,用前蹄拍击对方,动物颇有自我保护意识。待到鹿角长过3个月形成骨质角,不再是活组织而无痛感后,雄鹿便“该出角时就出角”,鹿角成了它们披坚执锐的武器。据专家试验,若给长角的鹿去势,则会导致脱角,因为酮降到一定水平后,鹿角便自行脱落。可见,鹿角是雄鹿情场夺魁的命脉,是其灵魂精气之所在。

其实,从世俗的角度来评价麋鹿角的作用,也价值不菲。一是观赏。麋鹿角属异型角,所谓“四不像”,首先说其角似鹿非鹿,即其尖头朝后,又无眉杈,倒置后因尖端处于同一平面可稳立不倒,此乃麋鹿角独特之处,实为不可多得的装饰之物。二是饰品。麋角是优良的雕刻材料,可制成筷子、牙签、像章、印章、戒指、钮扣、项链等工艺饰品。三是名贵中药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麋角常服,大益阳道。”中药麋角丸具有“补心神、安脏腑、填骨髓、理腰脚、能久立、聪耳明目、发白更黑、貌老还少”的功效。

如果麋鹿的数量能繁育到圈养梅花鹿的程度,而无濒危之虞,则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眼下全国的麋鹿总计为2000头,而其栖息地又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生态退化、水质污染、垃圾侵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压力,拯救物种、扩大规模、疏散种群、优化基因、改善生境的任务迫在眉睫。

鹿王之谜

5月下旬,江苏大丰部级麋鹿自然保护区绿草茵茵,一群膘肥体壮的雄麋鹿来到大片的开阔地,参加一年一的麋鹿王大选赛。

鹿王大赛自由组合,自己选择对手,两头一组,淘汰选拔,就像乒乓球比赛。参赛“选手”足有20多组,场面颇为壮观。赛场的周围许多雄鹿、小鹿组成“拉拉队”,一群群雌鹿一会儿低头吃草,一会儿盯看正在格斗的雄鹿,青春的心潮在期待中跳跃。

一天的激战结束了,获胜者明日将再战。淘汰者有的成了观众,有的没精打采地悄然离去。最后赛场上只剩下两头雄鹿,这是冠亚军的决赛,也是争夺王位的决战。两头雄鹿用角作锋利的武器,短兵相接。只听得“咯咯”的鹿角撞击声时起时伏,进进退退,往返数十回合,胜负难分,紧张的战斗一直持续很长时间。

当火红的太阳跃出地面,夺得王位的雄鹿带着胜利者的喜悦,雄纠纠气昂昂地跑向雌鹿群,管理这群“妃嫔”。“上任”之初,先是集中所有的雌鹿,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宣布:“我是你们的大王,大家要听从我的指挥。”鹿王的领导工作有条不紊,管理非常严密。鹿王在自己的领地内对各个“情侣”察其行、观其色,若发现私奔者,就施展四个绝招:一是用叫声,语言说教;二是两眼怒瞪,眶下腺张开,发出警告;三是用角追顶,武力惩罚;四是追,追得私奔雌鹿精疲力竭,放弃邪念。

麋鹿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麋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冲突;石首

中图分类号:F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095-03

1 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石首麋鹿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南缘,石首市长江北岸,荆江河段天鹅洲长江故道区,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12°33′,北纬29°49′,是1972年长江改道裁湾形成的故道区。为了实现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第二阶段目标――麋鹿的野外放归和壮大野生种群,保护区于1991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部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麋鹿种群及其生境,总面积1567 hm2,其中核心区1000 hm2。保护区麋鹿种群由1993年10月、1994年11月和2002年12月分三批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进的94头,经发展、扩散,已形成了保护区核心区、长江南岸三合垸、小河杨波坦及湖南洞庭湖4个亚种群,总数达到近1200头。

麋鹿保护区周边社区涉及天鹅洲经济开发区、大垸镇和小河口镇3个乡镇、8个行政村(天鹅洲开发区:柴码头、河口、沙口、天鹅、千字头;大垸镇:新堤、四岭子;小河口镇:小河口),共有4300多户,11000余人。

2 保护区与社区之间利益冲突表现及原因分析

自然保护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空间,保护区周边甚至是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社区居民,他们和自然保护区的和谐共存是自然保护区能够长期存在的关键。据统计,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人口众多,平均每个保护区内定居人口近1.5万人,周边社区人口5万多人[1]。如何有效协调社区居民的生存需求和保护目标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一直是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研究重点。据王昌海等研究,我国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冲突,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权属冲突和寻找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模式的困扰[2]。詹明萍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角度研究发现,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偷砍盗伐猖獗,偷捕盗猎屡禁不止,非木材产品过度采集,保护区内放牧破坏植被,林下种植草果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成为交通要道,引发森林火灾和野生动物肇事[3]。潘大东等对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分析可归纳为:保护区限制社区利用资源和社区居民盗伐盗采的冲突,保护区封闭禁牧和社区居民过渡放牧的冲突,保护区限制非生态化旅游的需求和社区居民被剥夺旅游创收机会的冲突[4]。

石首麋鹿保护区不可避免地与周边社区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问题。根据保护区工作人员多年观察发现,麋鹿保护区社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然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矛盾

保护区成立以来,周边的社区居民多有进入保护区核心区采摘荻笋野菜,挖菇,打鱼,盗猎,伤害麋鹿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1991年保护区成立之前,此处长江故道洲滩已有部分被周边社区村民进行了开垦,种植庄稼;同时,加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理念,当地社区居民取用故道湿地中的自然资源作为收入来源和日常生活物资消耗。成立了保护区后,因为保护麋鹿及其栖息地的需要,保护区禁止了当地社区居民进入核心区活动,但社区居民认为保护区所在地方的土地是他们的,他们有权进行采笋挖菇等活动。

2.2 缓冲区土地确权问题

保护区建立之初,国务院和省政府划定保护区面积为1567 hm2,2008年落实了保护区核心区土地面积1000 hm2,还有567 hm2的缓冲区土地权属至今未按要求落实。因此,保护区无法对缓冲区进行有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周边社区的集体和个人在缓冲区内高密度种植意杨树,部分地方被开垦成农田,导致缓冲区原本完整的生态系统被破坏。此外,当地农户在缓冲区散养的牛、马、羊等牲畜多达500多头,形成了潜在的疫病传染源,给麋鹿种群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3 野外麋鹿损农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强化,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不断增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逐渐得到改善,然而,野生游锷巳恕⑾击家畜、损毁农作物的事件频繁发生。因1998年长江洪水而从保护区核心区扩散出去的野生麋鹿,主要聚集在石首境内江北小河口镇的杨波坦芦苇洲滩和江南东升镇马船村堤外江滩三合垸的芦苇洲滩中活动。每年长江汛期涨水,洲滩被淹;加上近几年在这两处洲滩进行的种植意杨林、挖掘鱼塘等一系列开发活动,使麋鹿的隐蔽和觅食困难增加,导致鹿群向附近农田中扩散,造成踩踏、啃食农作物,甚至受惊闯入农户房屋中,从而给附近村集体和农户带来一定的损失。每年两地的农户、村集体和镇政府均有因为不了解承担赔偿的主体,而向保护区管理处要求赔偿,由此加剧了周边社区与保护区的矛盾。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虽然野外的麋鹿已经脱离保护区的管护权限之外,但保护区管理处一直以来都是在接到报告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情况,积极做好受损农户的安抚工作,协助上报情况给有关部门。

3 保护区与社区利益冲突的解决思路探讨

3.1 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

长期以来,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在解决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时,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法律法规等手段,但由于忽视了当地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哥斯达黎加、坦桑尼亚、泰国等相继开展了社区共管的研究项目,进行了各种努力和尝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5]。石首麋鹿保护区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UNDP-GEF)规划型项目的子项目湖北省GEF湿地项目“加强湖北省湿地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项目保护区之一,已于2015年9月同湖北省GEF湿地项目管理办公室签订“关于成立保护区社区共管委员会,并开展相关活动”的任务合同,时间从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目前,保护区管理处已召开了多次社区共管会议,以后将在合同期内继续进行社区共管的相关活动,协调好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冲突和利益关系。

3.2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关于在自然保护区采摘荻笋野菜,挖菇,打鱼,盗猎和野生动物致害等现象,国家层面上相关法律法规都作了原则上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第三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自然保o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第三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情节严重、构成投机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第二十九条规定:“有关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应当采取防范措施。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经调查属实并确实需要补偿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因此,可结合社区共管活动,印制宣传小册,从保护区周边社区向外辐射,加强对上述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进行了颁布实施以来最大幅度的修订。其中,对于猎捕、杀害、出售、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规定,同样法律责任部分也进行较大程度地修订;而且,对于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害及补偿也进行了修订。在此不一一列举,可在进行宣传教育时详细指出。

3.3 解决野外麋鹿损农问题的思路

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上有关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尚未建立,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做了原则性规定,有关规定如前文所述。值得指出的是,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采取预防、控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实行补偿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补助。”;而在地方层面上,在云南、陕西、吉林等三省率先出台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之后,北京、、青海、甘肃、安徽等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相继出台了明确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但湖北省尚未有有关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出台。

根据这一现状,解决思路是:一方面,根据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建议以湖北省人民政府为主导,带动市级人民政府推行,在新修订的《野生动物法》实施之前,即开始着力加强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另一方面,由麋鹿保护区管理处协助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调查好野外麋鹿损农实际情况,做好损失记录,安抚好受损农户;再参照云南、陕西等省份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借鉴其有关补偿的操作程序,依据本地实际情况,核定补偿标准,从而形成一套解决方案,并通过市政府向省政府申请专项补偿资金。

3.4 开展生态旅游,以旅游带动周边社区经济发展

根据保护区管护人员长期以来的接触发现,麋鹿保护区周边社区村集体中的年轻人大部分在外地打工,而村子中多为留守儿童和中老年人。每年春季进入保护区采摘荻笋、野菜的也多为中老年妇女。当地留守的中老年人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作物为主,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随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又使得农闲时间增加。因此仅依靠宣传教育并不能杜绝村民进入保护区盗采、盗猎和捕捞等行为。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社区旅游产业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解决对策。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卢云亭、王建军2004年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面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 [6]。杨佳华等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 [7]。因此保护区如果能够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社区发展与旅游相关的土特产、纪念品、住宿饮食等产业,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则不失为一种解决保护区与社区间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

近十几年来,麋鹿保护区管理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已经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主要是:2005年建成了麋鹿博物馆;2008年修建了麋鹿心结广场;2015年完成了培训中心、监控中心等设施;多次与央视和湖北电视台等媒体拍摄了与麋鹿保护有关的影视剧短片和纪录片等等。为了充分利用好保护区的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区将进一步明确定位、创新理念、挖掘内涵、突出特色,打好麋鹿牌,继续完善保护区生态旅游设施。

目前,在石首市政府、石首市天鹅洲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牵头下,麋鹿保护区管理处正在同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协商洽谈有关开展生态旅游的事宜。协商洽谈的内容将考虑分享部分利益给当地社区,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地缓解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和冲突。

参考文献:

[1]苏 杨.改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J].科技导报, 2004, 22(9):31~34.

[2]王昌海,温亚利,胡崇德,等.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 201030(6):486~492.

[3]詹明萍.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及其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6, 31(4):68~71.

[4]潘大东,王平,杨帆等.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冲突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8):4667~4670.

[5]张金良,李焕芳,黄方国.社区共管――一种全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J].生物多样性,2000, 8(3):347~350.

麋鹿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80-001

前段时间,在迎接市教研室组织的一次大规模随堂听课活动中,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为苏教版第十册的《麋鹿》一课(第二课时)。为上出一节高质量的教研课,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首先是复习导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探讨麋鹿到底有何“奇特”之处?接着是学习课文,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传奇经历这三个方面具体感受麋鹿的“奇特”。在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中,我又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外形奇特――读,引导学生看图、感悟、朗读;生活习性――写,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的3、4自然段,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知识写一段话,为学校网站的刘老师提供一些有关麋鹿生活习性方面的信息;传奇经历――说,反复朗读文章的5、6、7自然段,然后学着讲解员的样子将麋鹿的这段传奇经历讲给“游客们”听听。最后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让他们由衷地感到悲伤、同情、生气、骄傲……因为是公开课,所以无论是作为老师的我,还是作为学生的孩子们,课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听课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尤其对我班学生在写生活习性和讲解传奇经历时能灵活运用一些资料性课程资源的学习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由于上完课要跟听课的领导进行交流,所以没能及时收缴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写的那段关于麋鹿生活习性方面的小练笔。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当我提出要收那段话时,大嗓门的小欢竟叫了起来,他想也没想就大声说道:“真的要交啊?我以为老师你是说谎的呢。”其他同学也先是一愣,继而纷纷拖出书包翻找起来,叽叽喳喳的议论之声更是随之而起,“糟糕,我都不知放哪儿了?”“我的被我扔了,怎么办?”“啊呀,太好了,我的找着了。”“我的丢家里了。我以为不要交呢!”听着同学们的议论,看着他们手忙脚乱的样子,我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都没有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保管好、都会认为不要交呢?甚至直言老师昨天在课堂上所说的“为学校网站提供信息”的事是假的、是说谎呢?思索再三,我清楚地知道这是一种“目中无生”的失落,这一切都源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真实”的旁落。

真实朴素是语文课的基石。可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却将上课演变成了表演,忘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忘记了学生发展的需求,缺失了真实朴素的基石。

一、教学设计≠美味诱饵

如今的语文课堂,特别讲究教学方法的设计。有位老师上《白鹭》,在指导朗读相关段落的时候,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了如下的教学策略:读好了,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会请你去为《白鹭》的专题片配音,想不想去啊?于是,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读得那么认真、投入,被指名全班朗读的同学读得更棒。但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心知肚明:这位同学读得再好,电视台也不会请他去配音的,因为这只是老师的一个教学设计。类似的教学设计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都能看到,而且渐成一种趋势。殊不知,正是这类看似精彩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小而言之,那个读得好的学生会感到今天老师上课时说了谎;大而言之,是让所有学生学会了如何忽悠人,如何弄虚作假。一言蔽之,就是以假乱真,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二、教学准备≠机械排练

为了上好课,我们很多老师喜欢试教。试教的目的无外乎让设计更科学、教学更有效。但许多上公开课的老师,却将课前的试教衍变成了一种排练。为了上课成功,要设计好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发言等等,不允许学生丝毫的走样。更要命的是还要搭上学生一遍遍的演练,这个班试讲过了再到那个班,这批学生用过了,再用那批学生。最后练得学生都烦了,教师还意犹未尽。殊不知,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师生互动过程,所有的情节都事先准备好了,不等于以“死”对“活”、以“假”对“真”吗?

三、教学过程≠完美展示

听过很多的公开课,每一次听完课后,总会产生一个共同的感受:“这位老师教得真好!这个班的学生真能干,知识面真广!”是啊,谁能不这样想呢?公开课上的师生是如此地配合默契,教师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地一个接一个回答,那熟练的程度,真让人怀疑比老师水平还高。还有那不断变换的教学形式,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一会儿,一个学生上台介绍;一会儿,几个学生合作表演;突然间,老师一声令下,众同学便纷纷交头接耳,热烈讨论;最后,老师一番声情并茂的慷慨陈词使本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整节课可谓高潮迭起,热闹非凡。然而,听后稍作一番思考,我们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一堂课下来,学生毫无思考的必要,且对答如流,有无教师去教的必要?长此以往,学生又如何去探索求知?

麋鹿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倡导课前预习。学生预习后,带着不懂的问题听课,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注意力就容易集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预习的要求、难度逐渐加大加深。对成绩较差者,只要求勾画出生字词,会读生字词,能读通课文;对成绩较好者,除解决字词外,要求流利的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不懂的词句;对成绩好的那部分学生,要求至少预习两遍以上,除勾画出字词以外,要对语句做出批注,简单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等。这样,不管是哪类学生,让他们自己先学,老师后教,学生的参与度会很高,兴趣也明显比没有预习浓厚。

二、注重提问技巧。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问题设计得好,提问的方式学生能听懂,就能给学生的思维以启发性,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优化课堂。而要达到有效提问,则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技巧、原则、方法,然后,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特点等因素进行巧妙灵活的运用。记得我在上《麋鹿》一课,当讲到麋鹿的传奇经历时,为了让学生领悟麋鹿多舛的命运,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麋鹿的哪段经历让你或好奇?或愤怒?或伤心?或自豪?为什么?(2)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你的情感吗?学生们很快的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朗朗的读起来,兴致很高,课堂随之活跃起来。有效地课堂提问,就应该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以启发性。“问题往往比结论更有意义”,当然,课堂提问不一定是教师提,也可以是学生提出。因此,合理安排质疑,引导学生质疑,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多样化并不能直接促进学习,但他对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精神有积极影响,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有更强的接受能力。教师运用多样化,不仅可以防止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还可以使他们长时间地保持兴趣,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其中,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语言的魅力》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彼浩勒写的“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魅力,我制作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美景课件,伴随着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陶醉于其中。然后我叫学生,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重视奖励机制。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运用激励艺术,对促进学生以良好心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激励的方式有:(1)表扬式激励。尽可能挖掘学生的表扬因素加以口头表扬,偶尔物质表扬,一个微笑,一朵小红花,一颗糖,一次掌声……都足以让学生念念不忘,四处炫耀。(2)竞争式激励。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抢答、赛读等,从而自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相关期刊更多

森林与人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特种经济动植物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药材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