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故乡全文

故乡全文

故乡全文范文第1篇

1.作者笔下的故乡否定了与自己的切身关系

小说开篇以“我”对故乡的全景式俯瞰起笔,体现的是现实世界的萧瑟与荒凉,感情基调是灰色的。这个故乡于“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有异乡的感觉。否定了故乡作为生养之地的存在价值。故乡的破败体现出处于蒙昧状态的故乡的特征,同时,也反映出“我”对故乡的失望情绪。陌生化的故乡其实已经是异乡。“我”全景式俯瞰的视角也是一种寻找的姿态,在寻找“我”记忆中故乡的美好之处。但是,破败的现实故乡场景打碎了“我”的美好记忆,“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2.故乡的神奇美丽透露出作者的神话情结

就在故乡显露出无比的荒凉无比的陌生后,作者笔锋一转。《故乡》在写到了少年闰土时,情感突然变得如此神奇: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画面如此神异,仿佛是一幅远离人间的神话故事。因为这幅画面并不是“我”亲眼所见的真实图景,而是“我”“脑里忽然闪出”的想象的图景,所以,这部分就是一个想象的文本。

从文本中可以看出,鲁迅创作的动物猹是一种很灵活狡猾的动物,类似于蛇。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陪你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过来,反从胯下蹿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可以领会,在鲁迅用文字构筑的“闰土月夜守瓜图”所展现的神异世界里,在这天高地广的园地中,有一个动物、植物和男人,构成了静穆的神话图景,从而使《故乡》成为很典型的美学的神话文本。

3.鲁迅构筑一个神话世界,其实是在追忆一个美好的童年生活

故乡全文范文第2篇

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从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以此来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产生好好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愿望。“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本次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结合学习《吴文化》这本乡土教材,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让学生对家乡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喜爱。

二、活动主题:

爱我故乡

三、活动时长:

2个月

四、过程设计:

(一)课题背景:

在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江南,我们的故乡,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丽的山水风光、发达的经济,勤劳善良的人民。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吴文化”。你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特产吗?你知道它有什么文化遗产吗?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的面纱,去了解它,研究它。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1.从各个角度了解故乡;

2.学会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

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做简单地处理;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热爱自己的家乡

2.以自己的家乡为荣,产生一种自豪感。

(三)活动过程:

1.确定课题:故乡是最让人依恋和怀念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你想了解它吗?了解它的各个方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课题为:爱我故乡。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制定研究计划(一课时)。课后的任务: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2.上网搜索信息:故乡的各个方面的简介。(一课时)

3.观察:家乡的变化。请你用图画或照片表现自己观察所得,并作图片说明,写下随感。(一课时);

4.调查:了解故乡的历史、特产、文化、风俗、经济各方面的情况。((一课时)

5.动手:自己动手,做出家乡风味的美食。大家在品尝中感受家乡的好。(一课时)

6.动手:把家乡的美丽画下来。(两课时)

7.活动:开展“美在家乡”的活动,可以以自己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课时)

课时

老师指导

学生操作

第一课时

1.宣布本课的主题:制订本学期的综合活动计划。

2.提出制订计划的要求:切合自己生活实际的,便于操作的课题。每组先确定三个。

3.布置下周活动任务: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

1. 先分组讨论,将本小组觉得合适的三个课题写下来,等待交流。

2. 全班集中讨论,然后汇总,将多数同学感兴趣的课题最后确定一个主题:(1)爱我故乡

(2)美丽的冬季

第二课时

1.指导小组交流自己向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了解故乡的风土人情。组织全班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次交流整理。

2.针对班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说一说家乡的有什么特点。

1.小组交流自己向爷爷奶奶了解的故乡的相关情况。

2.全班同学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做介绍,并作一归纳特色。

3.请来自外地的同学说说家乡的特点。(本班学生有一部分是外地的,有的是刚过来一年,对于出生地的情况记忆比较深刻。)

第三课时

故乡全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莫言;福克纳;艺术手法;故乡情怀;家族历史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2-0157-05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颁奖词评价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相融合,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①。

莫言在诺奖演讲《讲故事的人》中提道:“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②

福克纳文学传入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而真正被中国文学界传承和吸收,并产生重大影响,则始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福克纳作品鲜明的现代性,从多方面影响了其时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作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福克纳的作品进行了模仿、吸收及同化,而莫言即是成功消融福克纳文学精髓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作家之一。

美国福克纳研究专家伦道夫·梅肯学院著名教授M·托马斯·英奇,在权威的美国福克纳研究专刊《福克纳学刊》上发表《莫言和福克纳:影响和汇合》,从作品叙事技巧、思想内容及作家背景几方面对福克纳和莫言进行了双向比较,指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但同时他也指出,即使莫言没有读过福克纳,他也很可能会写出同样的内容。因为两位作家有着类似的以农村大地为生活背景的经历,并且承受了20世纪的政治、工业变化带来的类似的影响。不管是汇合还是影响,英奇指出,对于莫言来说,重要的是福克纳的启示,即对传统的讲故事方法的挑战和改变的自觉精神,他的那种通过叙述关于某个特定地区的故事反映全人类的普遍性问题的能力以及那种相信人类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也能生存、忍耐并延续下去的信心,而不是照搬他的内容和技巧。③

莫言读了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后深受启发:“在此之前,我一直还在按照我们的小说教材上的方法来写小说,这样的写作是真正的苦行……读到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④

以上论述充分表明了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本论文拟从影响研究和比较研究角度出发,探讨莫言如何借鉴和消融福克纳的艺术创作手法,创新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表现形式,创建自己的文学领域,表达作品的内涵及作家的历史观。

一、艺术手法

1949年,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学院在给福克纳的颁奖词中这样评价他的创作手法:“福克纳是20世纪伟大的实验主义小说家,这一点可与乔伊斯甚或更多同类作家相比。福克纳的小说鲜有技巧雷同之处。”⑤

莫言在读过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后,发出“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的感慨,亦决心“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

1.语言风格

福克纳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一种狂欢的境界。他不断地创造新词,改造句法,作品中遍布让人读起来窒息的长句或无标点句,子句丛生,语言结构错综复杂,甚至不合常规语法。康拉德·艾肯这样评价福克纳小说的形式:“过于繁复也确实是过于繁复,这些句子雕琢得奇形怪状,错综复杂到了极点:蔓生的子句,一个接一个,隐隐约约处于同位关系,或者甚至连这隐约的关系也没有;插句带插句,而插句本身里面又是一个或几个插句,它们使人联想起小时候玩的灿烂的中国彩色套蛋,打开来是蛋里藏蛋,一个比一个精细而小巧。……所有这一切都要在一次惊人集中的努力之中全告诉我们:似乎要使每句句子成为一个微观世界。”⑥

《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用一句占10行的长句来描述故事中的两个人物百无聊赖、相对枯坐的情景;最长的句子出现在《熊》中,长达6页之多,被称为“life sentence”(“如生命般漫长的句子”或“让人遭受终身拘禁般的句子”)。而与长句并存的,是凝练的短句,生动活泼的口语文体,以及边疆幽默。这种富有弹性的文体后来“几乎出现在福克纳的全部作品中。以这种口语文体写成的生动活泼的对话,使任何一个戏剧作家见了都要称羡不已,它甚至把地方色彩和个人癖性也带进了连篇累牍的第一人称叙述中去。在运用口语方面,福克纳的辉煌才能在当代美国小说家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已经完全把握了难题的核心,善于把自然语言中冗长单调的原材料进行艺术加工,或删节或加强,但同时仍然保持其逼真程度”⑦。

莫言的叙述语言同样是丰富、繁复、芜杂的,是披头散发的,泥沙俱下的,充满着大量的修饰语和附加成分。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的语言感觉是出类拔萃的。他的长句式舒缓、厚重,密集调动各种感觉,对读者进行语言轰炸;而他小说中的口语化短句多出现在人物对话和人物独白中,简练、生动、形象、质朴,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是生活化的乡村习语,野腔野调,完全符合环境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我们从那活灵活现的语言中能够感受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⑧

莫言在《丰乳肥臀》中用一个长达160多个字符的句子表达一个简单句:“他看到一个女人。”在《欢乐》中他用一个没有标点的长句“黑牙黄牙影响美观妨碍青年找媳妇大姑娘找婆家请用白牙药粉它使你的牙齿洁白如玉就像我的牙齿一样大家都来看我的牙齿大家都来买洁齿牙药粉”⑨把一个街头兜售的能说会道的商贩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

福克纳在其作品中大量运用神话、典故、圣经故事、荒诞传说,以象征、隐喻、夸张的手法,表达其作品内涵。《我弥留之际》中对本德仑一家送葬过程的描写充满了边疆幽默故事的味道。《村子》则含有西南边疆荒诞故事传统最丰富的实例,如艾布·斯诺普斯在马匹交易中如何欺骗帕特·斯坦勃的故事和弗莱姆·斯诺普斯如何下地狱去赎回自己灵魂的故事等。

而神话故事、荒诞传说在莫言的作品中更比比皆是。《金发婴儿》中有一只神秘的鸡和一只诡异的猪,“公鸡望着她,使她的皮肤灼热起来。她简直不敢跟她对视,它金黄的眼珠子中间有一个漆黑的亮点。公鸡傲慢地歪着脖子看她,金色眼睛里的神情既轻蔑又狡黠,意味深长,充满神秘色彩”⑩。而那只猪更是诡异得两年没长一钱肉,用“嘲讽”的目光看着他们。《狗道》讲述了余占鳌家养的三只红狗、黑狗和绿狗带领着的三只狗队伍,与人争地盘、战斗的故事。莫言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束缚,在自己的“文学王国”里自由驰骋,夸张、变形、神秘、魔幻,建构一个个纯粹的幻象世界。

2.复调叙事

福克纳打破传统线性叙事方式及单一视角叙事,打乱时空,混合倒叙、插叙,根据人物、情节、主题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多角度复调叙事,从而使叙述看起来更客观、更饱满。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就从班吉、昆丁、杰生、迪尔西、作者五重视角从不同角度重复叙述同一个故事,使故事形成一个多棱体,反射不同视角的故事内容和意义。《我弥留之际》中,作者更是让50多个人分别讲述同一个故事,使故事更加立体。《押沙龙,押沙龙!》选取昆丁、康普逊、罗沙、昆丁同学史立夫四重复调讲述萨特潘家族的兴衰历史。

这种反传统的复调叙事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着中国一代作家,莫言无疑是学习福克纳最成功的一个。莫言从五个视角叙述《檀香刑》里故事的发展:赵甲“道白”、眉娘“诉说”、孙丙“说戏”、小甲“放歌”、知县“绝唱”,复调的叙事反映了不同的话语权阶层对抗德英雄孙丙行为的不同理解。《红高粱》里莫言把“爷爷的历史”“奶奶的历史”“父亲的历史”剪碎,重新拼贴,穿插叙事,而“我”则从全能叙事者的视角讲述故事。《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亦具多重性:说书人瞎子张扣是民间话语的叙事,代表着民间对蒜薹事件的看法;全能叙述者“我”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立场;报纸报道是官方的权力话语。

同一故事被从不同的立场、以不同的视角讲述,叙事呈现出复调形态,而各个不同的叙事侧重点、叙事语言、叙事情感造就了各种叙事秩序,这一方面丰富了故事,为满足读者的多重阅读期待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每一叙事秩序内部都有其立场不同的戏剧冲突,而不同叙事立场的对立、不同叙事语言间的冲撞又必然会引发叙事与叙事之间的矛盾与对抗,造成不同叙事秩序间的外部冲突,从而使整个文本在叙事上具有魅力独特的艺术张力。B11

二、故乡情结

莫言与福克纳怀着对故乡相同的爱恨交织的情怀,建立了故乡世系小说和精神的原乡,以小小故乡无尽的题材,表达了广袤世界的共同主题。

1.矛盾的故乡情怀

莫言对生他养他的故乡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结和爱恨交加的感情。他热爱故乡,因为故乡养育了他,给了他无尽的人生财富;同时他也恨故乡的贫穷、落后、愚昧。因此,幼年、青年时期的莫言一直梦想逃离这个让他忍受饥饿的地方,直到他18岁参军离开。在散文《超越故乡》里,莫言写道:“十八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刻骨的仇恨。……那些低矮、破旧的草屋,那条干枯的河流,那些木偶般的乡亲,那些凶狠狡诈的村干部,那些愚笨骄横的干部子弟。……当时我这么想着,假如有一天,我能幸运地逃离这块土地,我决不会再回来。”B12然而一个人可以从肉体上与故乡隔断联系,但精神上却永远依恋着她,甚至你越想逃离她,她会越萦绕于你的内心。“两年后,当我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时,我的心情竟是那样的激动。……那时候,我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故乡对一个人的制约。对于生你养你、埋葬你祖先灵骨的那块土地,你可以爱它,也可以恨它,但你无法摆脱它。”B13

福克纳对他的故乡同样怀有矛盾的爱恨情怀。福克纳出生于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其时,美国南方是农奴制度,庄园主经济模式,白人统治着一切,黑人作为白人庄园主的私有财物,可以随意买卖。福克纳一直主张人道主义和自由、平等的人类精神,而当时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族主义显然与他的价值观相悖甚远,福克纳无法容忍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怨恨和失望情绪,并把这一切写到了他的作品中。福克纳对南方的描写被南方人看作是他对南方的恶意诋毁和丑化,是对故乡的“背叛”,他本人也遭到了南方人甚至家人对他的排斥、嘲讽、孤立、攻击。尽管如此,在爱恨之间,福克纳更强调对故乡的爱,他承认故乡有缺点,也试图纠正这些缺点以便她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他用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描写家乡那些让他引以为傲的山水、风俗。他以强烈的怀旧情绪追述家长制生活的温馨以及家族过去的辉煌与光荣,他赞扬南方人勇敢、忠诚、爱护荣誉、自尊、骑士精神等传统的价值观念。

2.丰富的故乡文化

莫言的故乡山东拥有底蕴丰厚的齐鲁文化,儒家文化和好汉文化并行。他出生的高密东北乡与聊斋文化的发祥地相距甚近。幼年、青年时期的莫言虽深受物质生活匮乏之苦,却受到了故乡丰富多样的文化的熏陶渗透。其时的莫言充分享受了“用耳朵阅读”的乐趣。乡里说书人的故事、祖母的似乎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流传于当地的离奇的鬼怪神话故事、先辈的抗日故事、当地的流行戏曲茂腔以及乡民推崇的叛官为民的绿林文化,大大丰富了莫言的精神文化世界及其以后的文学创作。《檀香刑》里,莫言将茂腔戏引入作为故事叙述的一个视角;《红高粱》里余占鳌率众抗日的故事原型就是抗战期间曹克明与族兄曹正直率高密西北乡地方游击队,联合高密东北乡冷关荣部,发动孙家口伏击战的抗日故事;《生死疲劳》里西门闹被枪杀后托生成驴、牛、猪、狗的荒诞故事无不是聊斋文化的延伸。

福克纳的故乡同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美国南方东南边疆自古就盛传“荒诞故事”,即幽默生动荒诞离奇的人物故事。当地的黑人则擅长和喜爱讲鬼仙动物故事。福克纳喜爱听故事,常常跑到广场上去听关于内战、印第安人、神秘森林以及打猎的故事,也经常到黑人保姆的棚子里听她讲关于鬼怪、奴隶、黑人祖先传说的故事。这些故事浸润了福克纳的心灵,在福克纳心中沉淀了绚烂多姿的南方文化,充实了其后来的文学题材。

3.精神故乡构建

福克纳逃离故乡后,极力撇清与故乡的关联,也曾创作了以城市、军人等为题材的附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如《士兵的报酬》《蚊群》等,但都没引起强烈反响。福克纳本人亦感到“写的不是自己想表达的”。从《萨托利斯》开始,他把视野投向了美国南方,把故乡写进了小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创造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缔造了福克纳文学王国神话。正如福克纳所言:“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本土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事。”B14福克纳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100多部短篇小说,其中的绝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

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以及杰斐逊镇在实际的地域版图中并不存在;但其中的地理景物、人物故事都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他把他的故乡拉法耶特县变成了约克纳帕塔法县,把他生活的小镇牛津镇变成了杰弗逊镇,并且美国南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都在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有真实的体现。

莫言创作早期,中国文坛的主流意识文化形态是歌颂真善美以及人性的美好,为了迎合当时的文学主旨,莫言早期也曾创作符合当时的文学审美和人性审美的作品,颂扬社会的主旋律,如《春夜雨霏霏》《民间音乐》等,但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直到1984年莫言读到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他决定“开辟一个属于自己领域的阵地”。莫言的故乡高密东北乡第一次出现在其小说《白狗秋千架》中,其后的《红高粱》《丰乳肥臀》等都以高密东北乡为故事背景,莫言成功塑造了自己的文学帝国——高密东北乡。

莫言故乡小说中的高密东北乡虽在地理版图中真实存在,但已不是原貌的高密东北乡,莫言已把她改得面目全非。正如莫言自己所说:“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把我的高密东北乡变成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我敢于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改头换面拿到我的高密东北乡,好像那些事情真的在那里发生过。我的真实的高密东北乡根本就没有山,但我给它挪来了一座山,那里也没有沙漠,我硬给他创造了一片沙漠,那里也没有沼泽,我给它弄来了一片沼泽,还有森林、滑坡、狮子、老虎……都是我给它编造出来的。”B15

所以,无论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还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都已不再是他们真实的故乡,只是他们搭建的一个艺术平台。他们肆意书写着在这个小小平台上发生的一切,演绎着整个人类的历史、命运以及感悟。

莫言与福克纳都经历了“怨乡—逃离—怀乡—回归”的心路历程。故乡不仅为两位作家提供素材,也为他们提供了坚强的情感支持。想到故乡,他们就有了诉说的欲望、创作的冲动。回到故乡,他们就获得了那种熟稔的感觉,就获得创作自信与自由;而一旦脱离故乡,离开故乡这块融会着各种复杂微妙情感和意绪的文化土壤,他们的创作就失去精神实体,就往往流于浮泛、浅露,就失败。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福克纳所有的成功作品都是约克纳帕塔法系列作品,莫言的红高粱系列亦如此,都是他们回到家乡期间创作的,身体的回归带来精神的回归,从而使他们能够找到艺术感觉,较好地驾驭自己的情感。B16

三、家族历史小说创作

“家族作为文化载体,它是随时代而发展的,亲历了人类经验中一切兴衰变迁,是认识人类进程的珍贵标本。因此,家族小说历来是中外文学表现复杂的历史和人文世界极灵活而丰富的叙事。”B17基于家族小说的上述特质以及作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莫言与福克纳依托于各自的故乡这两个艺术平台,创作了一系列家族历史小说,以家族的命运、历史述说着社会的变迁。

莫言在《红高粱》里述说了余占鳌家族由祖辈的“杀人越货,精忠报国,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B18,退化到孙辈的“满脑子机械僵死的现性思维”,“被肮脏的都市生活臭水浸泡得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扑鼻恶臭的肉体”,“显得像个饿了三年的白虱子一样干瘪”B19,“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B20。《丰乳肥臀》演绎了上官和司马两个家族的兴衰。祖辈上官吕氏精明能干撑起了整个家族,而到了孙子辈,上官金童则退化成了以人乳为食的吊在女人上的心理上永远长不大的孩童。司马大牙仅凭一枪一叉开创了高密东北乡这个蛮荒之地,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繁衍了一个富甲一方的部族。而孙子辈的司马粮完全丧失了祖辈的剽悍、勇敢和豪气,沦落为一个狡诈阴险、浑身充满流氓邪气的暴发户。

福克纳《喧嚣与骚动》里的康普逊家族是当地有名的望族,拥有广袤的庄园,大量的黑奴,祖上出过州长、将军。祖辈老康普逊强悍、勇猛、智慧,父辈康普逊二世沦落到靠变卖家族资产养家,而孙辈班吉、昆丁、杰生则沦落到或痴傻、或逃避、或自杀的境地。《押沙龙,押沙龙!》中描写了萨特潘家族中的老萨特潘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建立了萨特潘家族王朝,赢得了当地贵族的认可和敬畏。而老萨特潘期望延续的百世王朝到了第二代就开始衰落,及至辈的第四代,已经完全烟消云散。

在这些家族历史小说中,莫言与福克纳追溯两代、三代甚至四代人的生命形式的变化,描写家族历史不可逆转的衰败、沦落,关注人的生命力萎缩问题,表达了“向后看”的历史观:眷恋昔日的辉煌,哀叹今日的衰败。

毛信德评论说:“福克纳好像是一位有特殊嗜好的编织工,他所织出来的图案永远是过去了的时代。”B21萨特也指出:“在福克纳的作品中,眼光总是往后看,人生就像是从疾驶的汽车后窗望出去的道路,可以看得见,但却在飞速后退,难以追及。”B22

莫言对福克纳艺术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借鉴与吸纳,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纳和吸收的一个缩影。中国新时期文学从此以更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迎来其快速多面发展的新时期。

注释

①引自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对莫言获奖发表的颁奖词,http://.

②引自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演讲稿《讲故事的人》,http://.

③M·托马斯·英奇:《比较研究:莫言与福克纳》,金衡编译,《山花》2001年第1期。

④莫言:《说说福克纳这个老头》,《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5期。

⑤朱振武:《在心理美学的平面上——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论》,学林出版社,2004年。

⑥康拉德·艾肯:《论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的形式》,李文俊选编《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⑦沃伦·贝克:《威廉·福克纳的文体》,李文俊选编《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⑧胡小林:《文学王国的缔造者——莫言与福克纳比较研究》,《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⑨⑩莫言:《莫言中篇小说集》,作家出版社,2002年。

B11王西强、张迪生:《莫言叙事文本分析》,《青海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B12B13莫言:《超越故乡》,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B14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B15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世界文学》1986年第3期。

B16高君:《莫言与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情结》,《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B17储双月:《家族历史叙事探索》,《当代文坛》2004年第3期。

B18B19B20莫言:《红高粱家族》,文艺出版社,1997年。

故乡全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故乡雨》;歌词;演唱风格;情感表现

一首《故乡雨》,一颗游子心,一片思乡情。《故乡雨》这首歌曲创作于1981年,经赵越作词和禹永一作曲,具有了强烈的抒情性。几天过后,赵越先生意犹未尽,于文学杂志《十月》上发表在歌词《故乡雨》的基础上写出了相同主题的长诗《故乡雨》,并摘得了山西省首届赵树理文学奖的桂冠,同时也出版了同名的诗集。故乡雨不变,故园情依旧,赏析《故乡雨》这首艺术歌曲,符合千百年来人性中“家”的理念,进一步通过对歌曲的词曲作者、歌词、演唱和情感等的分析,挖掘出歌曲中对故乡的“情”在当代社会上的影响。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对其作出的赏析都不会失去研究意义。

一、《故乡雨》的词曲作者

赵越,山西省歌舞剧院的一级编剧,在众多的民族系列歌舞作品的作词中久负盛名,他的民族歌舞作品“黄河三部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曾将“中国民歌十大金曲奖”、文化部的词作奖“文华奖”和“五个一”的“工程奖”收入囊中,更是问鼎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他的作品极富灵性,所写的每一首词作,都如同诗一样雅致,充满了黄河气息和韵味。正因如此,他奠定了山西“黄河派”的独特风格与歌舞地位,为山西省乃至是中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词作抒情上口、凝练厚重,语言如诗歌一般淡雅恬美。“严谨深沉、和谐自由、感情细腻、炽热奔放”便是他作品的符号。他的代表词作《故乡雨》质朴中不失雅丽、韵律如流水般绵长流畅,点滴之间尽显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如此的深情款款,也使得《故乡雨》这首歌也因此在众多乡情作品中熠熠生辉。禹永一,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朝鲜音乐研究会常务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席。现主要从事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研究以及歌曲创作。他的作品涉及面广泛,在电视剧主题曲、民族艺术歌曲、美声、电子音乐以及交响音乐等方面颇有建树。在他的创作路上,曾多次担负起了为央视或地方的文艺晚会创作主题音乐的主要责任。他创作的歌曲获奖甚多,曾在“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上摘得桂冠。1999年他的作品《故乡雨》荣获亚洲音乐节“世纪风”中国原创歌曲大赛金奖首奖并收入全国音乐高等院校音乐教材。他曾在港台出版CD、为韩国国立交响乐团创作交响乐作品并受邀携原创音乐作品赴韩国演出并参加国际音乐交流会等。种种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不断让他的作品与国际接轨,更让他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二、《故乡雨》的创作特征

(一)歌词的文学性

歌词的创作实质上是进行文学的创作过程,因此,歌词毋庸置疑也带上了文学的特性。而歌词的文学性体现最为明显之处在于与古体诗或者现代诗之间的密切联系。就古体诗与现代诗相比较,歌词与现代诗的结合更为贴切,给音乐歌词(特别是艺术歌曲)提供的谱曲空间更大,意象和情感表现更丰富。当然,艺术歌曲歌词的文学性的突出表现还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中国的白话新诗的提出息息相关。在浪漫主义与中国新诗的领域范围内,诗人的情感和个性得到尽情释放,对自然充满着想像和向往。由此,艺术歌曲的歌词创作在浪漫主义和中国白话新诗的背景下有了艺术的沃土,更具有了活力。正所谓,创作一首好的歌词,就是在写一首好诗;写得一首好诗,谱了曲,就成了一首好的艺术歌曲。《故乡雨》的歌词清新雅致,情感浓厚,如诗一样的语言让人读后倍感亲切。字里行间描述了游子在外,想像着变成雨滴去寻找和拥抱故乡的情景,对故土流露了浓浓的眷恋之情。

(二)歌词的意象、意境美

作为音乐的文学承载体,歌词往往有一定的意象作为音乐乐章的画面支撑,进一步将歌词中的意象串联起来形成歌词的意境,从而为音乐提供情感寄托的土壤。在《故乡雨》这首艺术歌曲中,“雨”是歌词中最重要的意象。“雨”是亲切、温存的,像慈母心一样纯洁,温润着游子心灵甚至是自然万物,也牵引着在外游子思念故乡的深情。“我的眼,像田野一样湿润;我的心,像绿叶一样清新”,在雨中,故乡的万物都是干净的,连人的心灵也是如此的洁净无瑕。故乡的雨落在田野,落在绿叶,纯净的画面在吸引着“我”去找寻昔时的美好回忆。在歌词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雨”如慈母般为“我”洗去风尘,同时也向“我”倾诉情感。这样一来,故乡的雨就被赋予了拟人化,从故乡雨的滋润上升到了对故乡的一切都饱含深情,整首歌曲的意境便显得亲切自然,如丝丝细雨润化心头。在歌词的第二部分中,有“溪流”、“游子心”、“雨滴”、“土地”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有着美好和希望的共同主题,与歌曲的第一部分不谋而合。“田野”是故乡的明显代表,是游子思乡之情放飞的心灵寄托之处,也是故乡丰收的象征;“绿叶”是希望,是生命力的象征,是“我”对故乡怀有的殷勤的期盼;雨如“溪流”缠绵,一幅和谐朴素的故乡之画展现眼前。另外,歌词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进一步营造了深邃的意境美。歌曲两部分都有“去寻找”、“去拥抱”的关键词语,运用了重复的手法,一咏三叹体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浓烈情感。比喻、拟人以及象征等手法的运用,让歌唱者在吟唱时思绪与情感得以充分表达,“情感”与“画面”更加吻合。

(三)歌词的韵律美

好的歌词不仅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韵律上。歌词的韵律是音乐“美”的基础之一,作为谱曲歌唱的文本,除了语言需要凝练之外,也要考虑节奏的表现和效果。《故乡雨》的歌词采用“句句韵”的押韵方式,押的是“汉字十三韵辙中的人辰韵,其独特的声韵结构令《故乡雨》的词曲、字音结合更为十分自然、节奏鲜明而确定。歌词中情感如同连绵起伏的山川一样有着明确的起伏走势。这样显得了歌曲的韵律和谐和明快,琅琅上口。

三、《故乡雨》的演唱风格

(一)《故乡雨》的音色与力度掌握

在声乐作品演唱中,往需要凭借连音的技法将歌曲的某些特征完美地表现出来,给听者传递有效的蕴含在歌曲里的信息。而《故乡雨》中应用的三连音也是整首歌曲的重要技法。其中的三连音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所谓三连音,就是由三个时值相等的音符组成的一种独特的节奏形式。音符的紧缩加之演唱歌曲时气息的控制使得歌曲作品的节奏产生起伏和跃动,情感得到集中体现,演唱更加具有层次感,音乐作品内容表现得更加和谐自由和开阔。例如歌曲中的“多么亲切”、“多么温存”,等都是典型的三连音应用。作曲家在每一节都运用了三连音,不断使歌曲的情感递深,从根本上表现出游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由故乡的雨联想到故乡的人,土地和乡情,表达了对故乡深沉的爱意。因此,在演唱时则就需要有婉转的音色,而不能带着唱磅礴气势的歌曲音色来演唱。歌曲力度,是音乐表现的基础,能表现音乐的旋律美和情感美。例如“我的眼啊”、“故乡的雨啊”、“我的心啊,像绿叶一样清新。我真想光着双脚走进我故乡的雨中,啊!”,“去寻找,寻找我儿时的天真和梦境。”等需要将力度提上唱出歌曲的高音区,从而展现歌曲的美感。

(二)《故乡雨》的咬字与吐字的把握

要想将一首艺术歌曲完美地演唱出来,演唱者对歌词的咬字与吐字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咬字,即是正确地把握歌词的声母发音或字头发音,通过人体的发音器官将歌词清晰正确地发音出来。“欲正五音,而不在于喉舌齿牙唇处着力,则其音必不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而吐字则是针对韵母发音或字尾发音。演唱一首艺术歌曲,无论是咬字还是吐字,两者的共同特点就是:字的发音都要正确与清晰。艺术歌曲之所以要规范咬字与吐字,正因为通过把握好歌曲的咬字与吐字,可以把歌曲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外界,体现出歌曲的精神与含义,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因此,正确掌握咬字与吐字是必要的。掌握《故乡雨》中的咬字,需要特别注意传统唱法中的“四呼”演唱,同时也是母音的发声方法。“四呼”包括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合口呼。例如开口呼,“轻轻为我洗风尘”的“尘”字发的就是“en”的韵母音,再如“绵”发的是“an”的韵母音等。对于这类发音,要打开口腔,将下巴,舌头等提起,正确地把音发出。而齐齿呼的运用则更多,如“情”、“境”发的是“ing”的韵母音、“尽”发的是“in”的韵母音等。这类字的发音要将嘴巴向两侧拉开,牙齿作为着力点,从而把字音发出。撮口呼的则有“温”、“存”等,且发的是“un”的韵母音,通常要将嘴巴缩小,着力点在于唇,嘴成圆形发出字音。最后一个是合口音,如“中”发的是“ong”的韵母音,此时嘴巴往往要成圆形,舌头抬起,着力点在于口而将字音发出。

(三)《故乡雨》的情感表现

《故乡雨》全曲表达了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的雨,借着故乡的雨来寄托自身对故土的深切眷恋。故乡的一草一木在雨中都是那么地尽显柔情,在游子眼中就是一幅脉脉含情的画面。“故乡雨,雨纷纷,轻轻为我洗风尘。”歌词开头就将故乡的雨拟人化,为游子洗去风尘,洗去游子在外的辛酸和劳累。开篇即把主要意象拟人化,加深了人的情感因素,使得歌曲情感感染力更加深入。“多么亲切,多么温存,好像一片慈母心。”动人的情感往往依托于好的歌词,这里,用“亲切”、“温存”“慈母心”来形容故乡的雨,这样的雨,像母亲一样呵护着自己的孩子。在演唱这首艺术歌曲之时,要亲切深情如春风般解人情怀,演唱者能够通过演唱把听众带入到雨落在故乡每一处土地上,滋润万物的情景。紧接着,故乡的雨向我倾诉衷情,歌曲的情感在此处直截了当地表现了出来,而连“我”都想变成雨滴,融入故乡的雨中,去感受故乡的一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同样的形式,情感上却是一步步上升,两部分的重复手法的运用,“去寻找,去寻找”、“去拥抱,去拥抱。”情感不断加深,宛若远在他乡的游子在对故乡的深情呐喊。《故乡雨》带有如此动人的乡土气息和乡土情感,经演唱者的演绎,得到了广泛流传,是一朵开在游子心头,永不枯萎的花。

四、结语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被大众所欣赏,除了大众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要求和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之外,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倾注的情感也密不可分。“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没有生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欣赏者,正因为有了情感的注入。世界上每一门艺术都有其特殊的情感,艺术歌曲也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情感,细品味《故乡雨》所带来的游子对故乡那种想念之情以及乡情冲击,由纷纷细雨联想到儿时、母亲、故土的一切,都是游子的情感在歌曲中的最佳依托;另外一方面,也表现着炽热的乡土情感源源不断地流传。社会不能丢失这样的乡情,因为这是让我们身处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情感因素。

作者:李毅艺 单位:吴川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罗永常.从沅水到黄河[J].湖南:湖南党史,1999,04.

故乡全文范文第5篇

一、加深对开展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

有资料报道“事故那么多,查来查去老是那些原因,且都是人为原因,这里面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难道仍然困在经济圈里……,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高度来认识。”所以安全生产的严峻现实,绝非仅仅是经济和管理问题,还是文化问题。

开展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统一从业人员的思想认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有利于强化乡镇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自主保安能力和矿山的抗灾能力。这是一项很好的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使最基层的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对所管理、施工的生产场所各种职责、不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地掌握和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所以开展乡镇矿山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提高矿山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为主要任务,具有潜移默化教育人、规范人的作用。是预防事故的一项“人因工程”,是一种“软”对策。也是面对21世纪安全保障的明智选择。

二、做好开展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以人为核心,以保护全体劳动者在生产活动的氛围内的安全与健康为目标,以安全科学为手段,媒体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1、建立工作机构。

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制定计划,抓基础工程,按企业安全文化四个体系:安全保障预防体系;安全制度约束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减灾应变体系。结合乡镇矿山工作的特点、实际,成立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机构或称专门委员会。加强对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应由各矿(场)业主(或分管安全负责人)直接负责这项工作,除此之外,各矿山的施工队、班组、岗位都选定负责人,组建以矿(场)为重点的单位,形成自然的完整网络,并制定以开展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的试行方案,为其实施这一工程打下基础。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技术骨干业务工作。

为了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制定开展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计划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利用各矿(场)生产调度会、安全活动会、各矿(场)点的宣传墙报、场(点)标语、安全警句等形式,把安全文化的内涵、作用等进行广泛宣传,达到文明生产。并在专门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修改、完善试行方案中,选出具有一定现场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培训班学习,以使他们能了解掌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成为技术骨干。

3、建立激励学习与约束制度,调动全体从业人员学习乡镇矿山企业安全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新入矿(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上岗,其他工种(包括特种工种)、岗位人员都应按规定的内容、时间进行学习,并结合考勤制度、学习纪律等各种手段,与各矿(场)安全经济责任制挂钩,对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员、班组,给予必要的奖励,对那些马虎应付、失职人员予以处理,以调动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来参与矿山安全文化建设。

4、明确责任,履行职责

在编排年度企业文化建设活动项目、内容、目标和负责部门、负责人计划时,把安全文化建设列入相关的部门、人员身上,各矿(场)点的考核内容,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职责及明确责任。在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宣传安全生产先进事迹的同时,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予以曝光,形成舆论监督,利用事故案例,用事故中的教训来教育从业人员遵章守纪,珍爱生命。

三、加强减灾、防灾应变工作,完善矿山企业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以人为核心,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真正做到能预防事故,抵御灾害,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加强减灾、防灾应变能力,应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各矿(场)作业队自查安全工作的同时,开展安全评比和合格矿(场)评比、设备卫生效益竞赛等活动,以提高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到人,限期整改,并由乡镇矿山主管部门派专职安全员跟踪检查,对作业场所不安全隐患较多的岗位进行重点管理:

1、矿(场)安全工作是乡镇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在管理与技术上,应采取矿山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安全生产工作,把每个采矿(场)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具体人身上,抓矿工技术技能培训,对矿工在作业中敲帮问顶,遇到顶板较破碎,矿岩地质结构判断能力等操作技能进行一帮一训练。在加强对采掘作业面矿井工作面、运输线的安全巡查的同时,因地制宜,采取新技术(如支护方式及采掘工艺),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提高,减少伤亡事故。

2、采矿工作面的作业粉尘、通风、供电、水灾、有害有毒气体、爆破易引发火灾等应采用安全系统工程进行预测分析,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寻找出各类事故的隐患,以作为日常防患,采取预防措施的重点:如采用湿式打眼,设置喷水装置减少作业粉尘,作业场差,危险性大的作业场所,专、兼职安全员跟班督促现场作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对不安全的行为起着控制作用;检修需动用电焊、气割、动火等工作规程,对不安全的行为起着控制作用;检修需动用电焊、气割、动火等工序,建立区域内用火制度,杜绝可能引起的火灾隐患。

3、采取可操作检查表、卡等手段,预先明了生产实际和安全状况,如建立信息卡,分别用A、B、C、D、E卡五种运行方式,使生产作业有序进行。

A卡:已处理事故隐患上报卡,是队、班或不安全隐患场点,经处理整改的事故隐患,向专管委员会汇报。

B卡:班、组请求队处理事故隐患上报卡,施工作业班、组发现事故隐患或接到“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无能力处理,请求队解决。

C卡:作业施工队请求矿(场)处理事故隐患上报卡,是队发现事故隐患或接到班组请求队处理而无能力解决,请矿(场)解决填写的。

D卡: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卡,是上级相关部门进入现场安全检查或专门委员会对需要整改的隐患下达通知的整改卡。

相关期刊更多

内蒙古气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气象局

文学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作家协会

草原歌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