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错别字广告语

错别字广告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错别字广告语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1篇

曹新尉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告业迅猛发展。然而这些广告中,存在大量的使用不规范用字和错别字现象,如利用谐音对成语进行替

换,繁简字未能正确区分等。广告的不规范字和错别字现象的出现与商家文化有一定关联,同时也受到社会及文化政策和文化管理的

影响。不规范现象对文化教育、社会文明程度及其国家文字政策都存在重要影响。因此个人、社会、国家都要行动起来消灭这种广告

中的不规范字和错别字。

关键词:广告;不规范字;错别字;原因;影响;策略

一、广告中的不规范字和错别字现象和特点

广告不仅在促进营销、树立品牌、引导消费、扩大出口等方

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语言文字的应用方面的创新也

是语言创新比较活跃的领域,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广告语。然

而,无论是商业街头五花八门的广告牌,还是电视、网络、报纸

等传播媒介上的广告都依然存在着值得注意的大量的不规范字

和错别字现象。

(一)谐音字的错误使用

最常见的是用谐音字代替规范字以突出表达之意,如“衣”

拉克(伊拉克);其中绝大多数是对成语的改编,如“衣”见钟

情(一见钟情),这都是为彰显店面的商品及其与众不同。还有

像药品广告中的“咳”不容缓,山地车广告中的“骑”乐无穷,

补品广告里的“鳖”来无恙 等。这些广告毫无疑问是为了吸引

广大顾客的眼球通过语言上的所谓创新来激发潜在客户。

(二)广告中的错别字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别字和错字,在古代也称为“白字”。

错别字在广告中也是经常出现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粗心或是

文学修养不够。比如:豆“付” (腐)、鸡“旦”(蛋)饼、电

“览”(缆)、紫“沙”(砂)壶等。有些错别字如不细心甄别,

极易使用错误。

(三)繁体字、简体字、简化字的错误使用

我国自简体字推广后就基本替代了繁体字,但随着港台和澳

门与大陆交流的加深,繁体字在大陆又得到了广告业的青睐。由

于我们对繁体字的书写使用不熟练,以及繁体字在使用上存在着

混乱现象(如“ 髪”和“ 發”),经常出现简繁的错误混用。曾

经在我国推行过一段时间的简化字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还有很多

人至今仍在使用。经常可见到的是,餐厅的“餐”经常用“ 歺”

代替,酒水的酒写成“ 氿”等。

(四)网络滋生的错别字

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兴网络词汇大量滋生并在一些年轻网民

中大量流传。有的商家为了博得年轻人的青睐,在广告中运用大

量的网络词汇甚至是用网络流传的火星文来代替现行汉字,使得

一些不接触网络的人不知广告商家所说为何意。如一些洗漱用品

的广告写到:请把“喜剧”(洗具)带回家,不接触的网络的人

对此是二丈摸不着头脑。一些网络论坛中这种错别字更是比比皆

是,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纠正,这种错别字更大范围流传的话,将

对社会正常交流带来困难。

二、广告中的不规范字和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广告中之所以采用不规范字的原因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

为了使自己的广告让消费者更容易记住,达到“一字千金”的效

果,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社会、历史及个人的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因

素。

(一)广告商个人原因

(1)一些广告商为了突出产品或店铺的个性,吸引更多消

费者的注意,在用字上喜欢用一些奇怪的字,比如繁体字、异体

字、网络火星文等。

(2)个人文化素质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种是由于笔下

误,比如在超市、饭馆的手写广告牌上经常可以看到。另一种就

是一些小店老板本身知识结构不牢固,对似是而非的拿不准的字

就盲目从众,如“零售”写作“另售”等。

(二)社会原因

(1)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字经历了多种演变,形成

了多种字体,字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历史现象,不能避免。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不少报刊、杂志改用简化

字,特别是在中小学中大力普及,影响很大。虽然后来废止了,

但留下的用法至今尚未根除。

(2)改革开放后,金钱至上的言论甚嚣尘上,使得一些人

价值观念改变,不注重文化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改革开放,大

陆与港台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港台地区通行的繁体字

也日益流入大陆,而有些人为了追求时髦的心理,也故意使用繁

体字,由于对繁体字认识肤浅,也产生了错误使用的现象。

(三)文字政策及社会管理方面的原因

目前社会用字存在的混乱现象,与国家语言文字法制不健

全,也有一定的关系。尽管国家早已实行简化字,并于 2001 年

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是对违反国

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的行为,并没有很好的监管和惩罚力度,这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因素。

三、广告中不规范用字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不能否认广告给

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和乐趣,更不能否认广告本身的创意,但是

我们更不能忽视的是广告中的不规范字和错别字。它们的存在对

社会影响深远,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一)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我们对汉字的认识不仅是从学校中习得,还有很多是从生活

中认识、了解。如今广告的影响范围很广,连孩子都成了他们的

俘虏,平时的词语造句偶尔也会蹦出几句广告语。无疑,它们影

响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广告中的不规范用字和不恰当

用词更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对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

广告用字也是城市市容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

一项重要内容。其规范程度,不仅能够衡量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管

理水平,更是公众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字规范意识的综合体现。但

广告中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严重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不规

范用字和错别字在公共场合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当事人的文明

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地文化管理水平。因此广告规范用字

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就是影响到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破坏国家的文字政策和文字的统一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规范用字,自我国实行标准汉字以后,

现行的规范汉字便成为我国的统一的文字。而现在广告中出现的

不规范用字和网络广告中出现的网络字或网络语便成了我国在

汉字统一中的重要障碍。文字的统一是一个国家统一的前提,而

对文字统一有重要影响也是非抓不可的一方面,就是广告中汉字

的使用。

(四)有损国家声誉

汉字是联合国的正式文字之一,规范的简化字早就被国际友

人和在外华人接受,汉字也成了我国文化的象征。在与国外的交

往中运用到的也只是规范的简化字,正如国内的留学生,他们学

习认识的也只是规范的简化字。但如今满大街的广告招牌中总有

许多不规范用字和错别字的出现,无疑给他们带来理解上的错

误,影响到交流与合作。同时,不规范字的频繁出现也引起国际

有识之士的批评。由此可见,规范用字关系到国家的声誉。

四、加强广告中规范用字的策略

消除广告中不规范用字和错别字,首先要从观念上让人们意

识到使用规范用字的重要性。汉字不但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

功绩,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

要的作用。

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媒体广

泛宣传使用规范字的重要性,使人们意识到使用规范字人人有

责。其次,对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小商、小贩重点教育,使他们意

识到使用不规范字的危害性,并逐步努力去改正这些不规范字。

最后,对一些文化水平稍高的广告制作人员,要使他们意识到使

用规范简体字的重要性,杜绝在广告中使用谐音和一些简体字、

火星文等不规范汉字的使用。

健全汉字规范机构,明确职责,同时加强各部门间的通力协

作,综合并依法治理。健全法制法规,各主管部门加强法制监管

并加强执法力度,是规范广告中及社会中不规范用字的重中之

重。同时,加强社会各界的联系,国家及各级领导重视,各级语

委具体负责,工商、交通、教育、卫生等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密

切配合,是实现目前社会用字规范化的综合措施。最后,对美工

制作人员以及广告制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汉字规范化政策和汉字

规范知识的培训,使之在广告用字时,使用规范的简化字。

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自觉维护汉字的纯洁和健康。大量的

广告中不规范用字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文化水平低,因

此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加强汉字规范意识和汉字使用上的国

家主权意识及民族自尊意识,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纯

洁、健康和文明,保持汉字交际通道畅通无阻、建设一个规范、

健康、文明、美好的语言文字交际秩序。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赵彦杰, 周桂荣.电视广告语言语用不规范现象原因初探[J].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3]岳德亮. “咳不容缓”、 “锅色天香”将因错别字别差处[J].002

版.新华每日电讯,2007.

[4]陈汝东.当前社会不规范用字现象及其成因和对策[J].北京

大学学报,1999.

[5]北京:对广告用语乱用谐音叫停[N].人民日报,2003.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不规范;广告用语;汉字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29-02

在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广告语,有的广告用语用字规范得体,同时也会给人赏心悦目和触人心弦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但有些广告用语用字并不规范,甚至有的对汉字学习﹑汉字选用以及应用都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一、不规范广告语的表现

在很多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有很多不规范的广告用语,这些广告用语有滥用同音错别字﹑采用语病句﹑篡改成谚语﹑滥用外文﹑使用最高级﹑繁简乱用等表现,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已经严重影响到对于汉字﹑成语﹑谚语等的理解与掌握。

(一)滥用同音错别字

在很多广告语当中有许多都是采用同音错别字替换而应用在广告中,进行宣传。然而这种宣传并非能够展示出宣传对象的特点与优势,却使得人们觉得这则广告乏味无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民俗表演,一定让你流连往返。”这里面的广告词语已经使用错别字“流连往返”应该改为“流连忘返”。在报纸上出现这样的一句广告词,这是极不负责的表现。在利用同音字时也会将词语的单字进行替换,这种替换很容易诱导未成年人对汉字的错误应用。在一些广告中有衣服的广告“衣帽取人”在这里本来应该是“以貌取人”。虽然同音但这种为了宣传,但这种擅自更改词语的方式是极其错误的。

(二)繁简乱用

繁简字混合在一些户外广告中经常出现。在周生生珠宝的广告片中采用的字幕是繁简字混用的。虽然用词很有魅力,但是却采用繁简字共用的方式来作为电视广告的字幕是不符合规范的。在一些户外广告中我们时常看到将“风雅”的“风”写成“風”,将“中国”的“国”写成“國”的例子。这些都是违反法律的。这些广告应该规范字体,统一采用简体字来规范,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采用繁体字与简体字混搭的方式会使得使用简体字的规范无法得到更好的实施。

(三)篡改成谚语

1.篡改成语

在很多广告语中都会利用成语来宣传商品,但这种广告却未必能够达到意想中的效果。因为这种改换成语不仅会使得广告不能表达出本来的含义,而且也会使得成语的学习者无法学习到正确的含义。例如在宣传山西的广告中就有“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这则广告被勒令修改。有一些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这是为了宣传止咳药的功能将“刻”变为“咳”,摩托车广告词有一则是“骑乐无穷”,这里是将“其乐无穷”这个成语进行了改变,同样营养液广告词将成语“口蜜腹剑”改变得到“口蜜腹健”。还有一则网吧广告是一“网”情深,这是将成语“一往情深”进行替换。在一则钢琴广告中为了使得钢琴得到好的宣传,将“琴有独钟”是将成语“情有独钟”同样热水器广告也有采用篡改成语的例子“随心所浴”就是由成语“随心所欲”改动而来。这些通过改变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而宣传推广商品的做法并不能使得商品售卖更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2.篡改谚语

有很多广告词都会采用谚语来进行商品宣传,一则口服液广告“小不饮则乱大谋”这是通过将“忍”变为“饮”。“古有精卫填海,今有宜工移山”这句是宜春宜工装载机的广告,是将“愚公移山”变为“宜工移山”从而宣传宜春宜工装载机的功能。投之以桃,报之以“利”是春兰空调的广告,这个是将“李”替换成了“利”来宣传春兰空调会回报给消费者更多的利益。同样在某打字机的广告中就有“百‘文’不如一‘键’”,这里将“闻”“见”两字进行了替换。山西汾酒广告中“喝酒(久)必汾(分),汾(分)酒(久)必喝”也是对于谚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进行了替换。“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是某蓄电池的广告,在这里是将“好船配好帆”换成“好车配风帆”。这种替换虽然是以宣传商品为目的,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替换与篡改会对学习谚语的孩童或学生造成困扰。篡改谚语来宣传产品的方式有时也会导致公众对于这种商品产生抵触心理。

(四)滥用外文

在很多的广告中采用外文来作为广告用语,但这些外文的广告用语并不规范。这些基本是将外文直接翻译过来。例如在某酒的广告中“酒的王朝,Dynasty”这是直接将“王朝”翻译过来,毫无意义。再者,很多中国的品牌例如鸿星尔克,它的广告语就是“Tobenumberone”这根本没有任何解释与注解,只是一味地对商品广告词加上英文的广告语。安踏的广告语在一段时间中采用“keepmoving”,这同样使得大众对其极为苦恼,而这些都是滥用外文的表现。

(五)使用最高级

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时都会用广告进行宣传,但必须公正、客观。在广告语言中,广告词在创作过程中是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容易产生误导的绝对化语言的,但是,一些商家却为了增加商品的吸引力而采用隐形的最高级。一些广告词中出现了“最”字。例如宏达摩托车的广告词“宏达最省油,领导世界新潮流。”其实这里用最高级想要表达省油要数宏达汽车,但是却使用最高级,这不符合规定和事实。同时在一些广告词中出现了很多没有出现“最高”“最好”等词汇,但却是同义的词汇。在嘉陵摩托的广告词中就有“嘉陵金悍,王者风范。”这里的“王者”就是“最高”,用这个词来代替“最高”。还有一些广告语像“天府皇宫”“一代彩虹,长春铃木王中王!”“风驰天下,正大摩托”“劲霸天下,龙啸九州。”等等这些与最高级相似的词语。

(六)采用语病句

很多广告中都会有语病句,有的是为了引起消费者注意,而有的是不经意的错误。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这些广告中都是采用语病句而作为广告语的。

1.前后矛盾

在央视的公益广告中有这么一则“我爸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下象棋,从小就教我下棋,现在他老了,我陪他下象棋,挺好的。”这里”没有什么爱好”与“喜欢下棋”是存在矛盾的,下棋就是一种爱好。这种就是前后话语矛盾的语病。

2.歧义凸显

在很多广告语中都会有歧义的情况,因为这种含义不明会感觉语言模糊例如欧莱雅的广告语是“你值得拥有。”这句话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舒服。原因是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你有资格得到它,另一个是这个东西很好极其适合你。这种歧义也就造成了这种广告词的特殊。

3词语错误应用

在很多广告词中都会应用错误词语,这种词语的应用错误是疏忽导致的。例如这则广告词:“喝了,就别咳”。这里面的“别”用错了位置,“别”是命令别人的时候用到的,而这句广告语是凸显出这个药的作用是止咳。所以这里的“别”应该换成“不”才合适。

二、不规范广告语对汉字应用的消极作用

不规范的广告用语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因为这种五花八门的广告语让人觉得这只是推销手段,与产品质量毫无关系。而这种不规范的广告用语对汉字的应用会产生很多的消极作用。

(一)干扰学习

对于一些不规范广告语的出现是不利用学习汉语的。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大多出现在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学生们从这些媒体中了解了这些广告语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种对不规范广告语的应用就会直接影响到对于汉语的学习,不利于对汉语的掌握与应用。

(二)汉字滥用

不规范广告语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你在商铺﹑酒楼还是饭馆等地方,都会受到广告语的影响。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中有很多错字﹑语病。而大众耳濡目染就会对这些纳入到生活中,并且滥用这些汉字,从而失去了对于正确汉字的理解与掌握。

(三)阻碍普通话推广

在很多的不规范广告语中会使用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结合,甚至出现一些外文﹑生造字﹑生造词,这些都是对于普通话推广产生了阻碍。这种生造字﹑生造词并没有任何的规范,只是部分人群的认可而已。这种利用是对普通话的巨大挑战。使用地方方言只能适合该地区的居民,而对于大范围的人群是无法理解的。这也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武秀凤.析广告语言对语言文字规范的消极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05(4).

[2]孔开朝.我看语言文字规范的“疏”与“堵[N].语言文字周报,2012-06-13.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告用语;偏误;应对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人们了解商品的主要途径之一。许多广告经过市场的考验已经成为品牌价值的体现,给品牌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很好地诠释了企业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但是,在广告中使用不规范用语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尤其是广告的用字不规范,乱用谐音,混淆概念等现象,由于广告借助于电视、网络、电台、报纸等媒体,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很容易对人们进行误导。特别是那些正在求知的中小学生,他们接受性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弱,一旦接受,很容易导致以讹传讹。本文就以广告用语偏误进行分析,以期“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2006年6月12日,深圳市语委联合文化局和工商局,经过三个月的调查取证,对全市广告进行整治,拆除用语不规范广告牌700多块。其中,滥用繁体字占15%,滥用谐音成语占50%,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和广告管理法规占25%。2007年1月18日,针对北京市人大代表张毅在2006年两会期间提出的“尊重汉字、尊重母语”的建议,北京市有关部门进行了回复——诸如“百衣百顺”、“食全食美”、“与食俱进”这样在广告中故意用谐音篡改成语的现象,工商部门将一律不予核准登记。由此可见,广告用语偏误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亟需加以规范。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偏误类型

(一)繁体字:泛滥成灾

近年来繁体字不断凸显,严重影响了广告信息传播的畅通有效性。如好馬配好鞭,好工配好電器(松本電工);萬基人參人人有禮 大贈送!(萬基人参系列);人性化的房型設計(壟辰公寓)。

文字历来都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文字工作,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并于1964年总结、归纳成《简化字总表》,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简化。“40多年的实践证明,简化字有利于人民群众,特别有利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扫盲工作,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1]。

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部分商家热衷于使用繁体字,特别是在电影、电视、商标、牌匾中,繁体字更是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商家的思维走入了误区,极力迎合西方社会的结果。因为他们认为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只认识繁体字。于是,某些企业广告就随风倒,热衷于用繁体字,甚至连厂名、商品名称都改成繁体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它的订户中90%左右是年轻留学生,这些人恰恰并没有多少人认识繁体字。即使是在繁体字使用较多的港、澳、台,也不像有人臆想的那样拒而不纳简体字。其实,早在1985年,台湾的《自立晚报》就发表专论,盛赞我们的简体字,简得合理,简得妙,是“大胆地采用了笔划很少的同音字,但又无碍于字义,兼取了简繁体的优点”。历史的实践己经证明,汉字的简化是历史的进步,繁体字的回潮是历史的倒退。

(二)错别字、生造字:五花八门

由于网络媒体和影视广告日益侵占消费者的接受领域,所以包含错别字的广告借助媒介传播到社会各个领域,严重冲击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发展,特别是贻害处于求知阶段的中小学生。如:(1)消费者化几千元(福达家具);(2)与阳光相约享金彩人生(阳光小区 金荣苑);(3)主、付出入口设无线微波监控系统(碧水庄园);(4)丰盛你的人生。(洋参冲剂广告)。

例1、例3是误用错别字的偏误,“花”错用于“化”,“副”错用于“付”。据《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化”与“花”作动词讲时,“化”是“变化”、“感化”、“融化”、“消化”、“化学的简称”等义;“花”是“用”、“耗费”之义,由此可见,表耗费了“几千元”之意的是“花”而不是“化”。据《现代汉语词典》可知,“付”是一个动词,而这个句子需要一个形容词,并且是“主”的反义词,所以只有用“副”了。

例2是生造词语的偏误。把“精彩”生造为“金彩”,取“金”财富义,这违背了现代汉语规范。(4)句中,“丰富”和“丰盛”表示的概念意义基本相同,但它们的词性和句法功能有所不同:“丰富”是一个兼类词,既可以做形容词,也可以作动词接使动宾语;“丰盛”只能作动词,不能接宾语,所以应改为“丰富你的人生。”

(三)成语谐音的滥用:惨不忍睹

“‘谐音双关’是利用语言文字同音不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种修辞手法。”[1]但是,广告用语只求“同音”忽视“同义”,存在滥用谐音字的现象。例如:“咳”不容缓(药品广告)、“骑”乐无穷(山地车广告)、“鳖”来无恙(补品广告)、一“明”惊人(眼镜广告)、默默无“蚊”(驱蚊器广告)、无可替“带”(透明胶带广告)一“网”情深(网吧广告)、一见钟“琴”(钢琴广告)、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终生无“汗”(空调广告)、“衣帽”取人(服装店广告)、“衣衣”不舍(某洗衣店广告)、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一步到“胃”(胃药广告)、百“衣”百顺(电熨斗广告)、“烧”胜一筹(快餐店广告)、“闲”妻良母(洗衣机广告)、大“石”化小(治结石病广告)、百闻不如一“键”(打印机广告)、好色之“涂”(涂料广告)、有“痔”无恐(痔疮药广告)、领“鲜”一步(海鲜广告)、“快治”人口(口腔门诊广告)、“礼”所当然(礼品店广告)……

滥用谐音字是一种破坏语言规范的行为,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而受伤害最大的则是中小学生,会导致以讹传讹,把汉字引向毁灭道路。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2]由此可见,不恰当的使用谐音字属于违法行为。广大广告主顾和经营者不要一味追求广告效益滥用谐音字而违法,对于以往曾使用过的要加以整改,以规范用语取代不规范用语。

(四)不合语法规范

部分广告不遵循汉语语法,出现了诸如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模糊歧义等语法错误,这些错误通过媒体消解着受众已有的语法模式,久而久之,有颠覆传统语法的危险。

一是搭配不当在广告中有逻辑上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缺漏等。如:(1)让你热焰红唇,与春争俏(奇士美化妆品);(2)蚊子死光光(雷达水性蚊子喷杀剂);(3)虽然是夏季,也应当当心着凉(新麦肯华丽空调);(4)体积虽小,总是高人一筹(海尔空调);(5)无论是书信、签合同、下订单,您只要交给欧普2106S,保证一切OK!(欧普传真机);(6)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

例1、2是逻辑上词语搭配不当。例3~5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或关联词语缺漏。其中例3是转折句,“虽然……也”构不成转折关系。应改为“虽然是夏季,但是要当心着凉。”例4也是转折关系,“虽……总是”构不成转折关系,应改为“体积虽小,却高人一筹。”例5偏误是关联词缺漏,这样就无法构成“只要……就”的条件关系。所以在“保证”前面加上“就”构成完成的条件关系。例6这句广告违背了逻辑学矛盾律的原则,“矛盾律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不允许相互矛盾,以保证思维的一致性。”[3]第一句说“不收礼”,第二句又说“收礼”,这种矛盾用语难以得到消费者认可。

二是现代汉语的构词造句严谨整饬、结构平稳,韵味悠长,但是有些广告抛弃规范,只是一味标新立异,违背了汉语的构词造句规则。下面以“又”字为例分析这一现象。如:(1) “豪华型双门双温风冷式冷柜,对社会又一贡献。”(冷柜广告);(2)“在炎热的夏日穿上它稳重又不流汗。”(夏装广告);(3)“冬天的蔬菜,价格又便宜。”(蔬菜广告)。

例1中的“对社会又一贡献”应该是“对社会的又一贡献”的简写,还原全句就是“豪华型双门双温风冷式冷柜是对社会的又一贡献!”这是一个包含“是”字的判断句,其构成是:“名词性结构+是+名词性结构”;而把“对社会的又一贡献”中的“的”字省掉后,“对社会又一贡献”就不是名词性结构了。这样一来,“名词性结构”与“名词性结构”相对称的判断语义关系就无法构成,即句子存在语法错误。

例2 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可知,广告语中的“A又B”相当于“形1+而+又+形2”结构,即“A而又B”。其中“而” 用来连接并列的形容词时表互相补充的语义。如:“少而精”、“严肃而认真”。同时已知“A而又B”中“又”表“累积”义,这说明,在“A而又B”格式中,A、B的语义还要能相互补充。但是由常识可知:“稳重”与“汗流浃背”似乎没有什么补充关系。因为并非“流汗了”就显得“不稳重”,并且,从“A而又B”中“A”与“B”的语义相关性可推知,“A而又不B“中“不B”与“A”也应具有语义相关关系。可是,“稳重”与“流汗与否”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无论是“稳重而又汗流浃背”还是“稳重而又不汗流浃背”都显得不那么规范。[4]

例3可有两种不同理解。第一种理解,由《现代汉语八百词》可知,“又”可表“另外”,若把此用例中的“又”解释为“另外”义就讲不通了。第二种理解,还原广告语为:“冬天你不仅能吃到蔬菜而且蔬菜的价格也便宜”,这里就出现了“又”与“而且”的混用问题。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五种偏误类型,本人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1.广告用语用字应遵守国家的语言政策,以《汉语拼音方案》、《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指针,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一是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广告中如需使用汉语拼音时,应当正确、规范,并与规范汉字同时使用。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广告中如因特殊需要配合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时,应当采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主、外国语言文字为辅的形式,不得在同一广告语句中夹杂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广告中的外国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与中文意思不一致的,以中文意思为准。

二是广告用语应当清晰、准确,用字应当规范、标准,包括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繁体字,不得使用国家已废止的异体字和简化字,不得使用国家已废止的印刷字形,不得故意使用错别字,不得故意用谐音乱改成语,广告中因创意等需要使用的手书体字、美术字、变体字、古字, 应采用易于辨认的,不得引起误导。

2.广告用语应维护社会伦理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不得利用或篡改领袖人物名言作为商业广告用语,不得含有不良文化内容。

3.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广告语言使用的审查力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广告审查监督,不合格的不予审批;另一方面也要对广告创作者进行语言文字培训,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素养。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遵循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正确运用谐音双关、比喻拟人、历史典故、成语熟语,以规范的广告语言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避免不健康的思想和错误的语言对社会精神生活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2]陈建民.汉语新词语与社会生活[M].语文出版社,2000.

[3]李行健主编.汉语新词词典[M].语文出版社,198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7.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4篇

摘要:自古以来,汉字作为一种语言标志,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和渊源流长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频率逐年上升,从而困扰小学教师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形、音、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现象变得尤为重要,刻不容缓。本论文全面探讨了小学生常见的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的问题,并在对错别字出现原因清楚掌握的基础上,本论文还提出了各种切实可行并能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错别字;原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64—02

一说到错别字,大部分人都不以为然。有些人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无伤大雅,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错别字吗?不要紧的。”有人甚至会说:“错别字表示差不多就行,多一笔少一笔没有多大关系。”可是,错别字好比是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中的蛀虫,侵蚀着中国文化积蕴,并且也会给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端正书写,规范书写,作为祖国未来的人民教师必须给予小学生的错别字最大的关注,这也是当代教育对小学教师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

错别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白字”,我们通常称写错别字的人为“白字先生”。错别字通常包括两大类:错字和别字。错字是一种字的再创,是无中生有的做法,由于对于汉字的笔画缺乏清晰的掌握,分辨不清多一笔还是少一笔,故在字的基础上多加一笔或少写一笔,从而导致字在笔画、结构上出现错误。例如“步”字下部分写成“少”,“染”字右上角的“九”字写成了“丸”。别字是一种“乱带帽子”现象,主要包括汉字在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混乱,具体分为以下几大类:读音相同字形相像、读音不同字形相像、读音相同字形不相像、读音相似字形又相像的字、读音相似字形不相像的字。例如:戌—戍—戊—戉,晴—睛—情—清。如不注意,很容易写错。

错别字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

在主观上,小学生年龄小,对于生活中的事情缺少观察,往往导致对于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够集中仔细扎实掌握。在老师教授汉字时,学生缺乏注意和观察,认为自己对于字的结构、字形、字音、字义已了如指掌,盲目地认为写字是自己的事,只要自己认识就行,对于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随意更改,随心所欲潦潦草草地书写,敷衍了事,采取了一种错误的态度,同时还与学习习惯不良、理解上的模糊、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他影响等密切相关。这样久而久之,便使错别字有机可乘,繁衍生息,导致最后无法收场。

在客观上,首先是本身的原因,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承载了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在字音、字形、字义上的千变万化,再加上汉字笔画的复杂,汉字结构的繁、难,识记吃力的因素等,一笔之差可能会导致千差万别,都使汉字的书写出现错误,产生错别字。其次是教师,由于我国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教师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落实不清,并没有对自己的知识及时进行更新并查缺补漏,与时俱进。再次是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荧屏字幕、书籍、报纸、杂志、商标、广告、招牌等社会用字的影响,例如百衣(依)百顺——电熨斗广告、烧(稍)胜一筹——快餐店广告、随心所浴(欲)——热水器广告、闲(贤)妻良母——洗衣机广告、咳(刻)不容缓——止咳药广告;将“脍炙(zhì)人口”读成“脍灸(jiǔ)人口”,将“怙(hù)恶不悛(quān)”读成“估恶不俊”,将“参差(cēncī)不齐”念成“餐插不齐”,将“呱呱(gūgū)坠地”念成“瓜瓜坠地”,“衮衮(gǔn)诸公”念成“哀哀诸公”。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而使错别字不再是什么奇闻异事。同时在如今这样一个社会高度信息化、网络四通八达的时代中,网络用语层出不穷,随意谐音拼凑,错别字变得流行起来,小学生抵制外界诱惑和抗干扰能力较弱,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故小学生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屡见不鲜。

基于上述原因,那么应该对小学生常见的错别字采用哪些行之有效的矫正策略呢?

一、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小学生端正汉字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教师正确引导小学生端正汉字学习的态度是避免错别字产生的基础。俗话说“心态决定一切”,良好的态度直接影响以后的行为。小学生正处于各种习惯的形成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扮演好指路人和引导者的身份,要对学生予以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必须要引导小学生端正汉字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勤于观察,善于查字典,乐于动脑,多写、多练、多问、多查,轻轻松松告别那些容易用错的字,告别那些容易写错的字,告别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告别错别字,告别大白字,远离白字先生。

二、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正确处理网络所用汉字与规范汉字的关系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和全球化既有利又有弊,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升了我们休闲、娱乐以及陶冶了精神世界,但也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学生对于学校学习的规范汉字和网络用语不知如何取舍,左右徘徊,从而导致错别字的泛滥。比如最近流行的“什么——神马、有没有——有木有、老师——老湿、同学——童鞋、哎呦——矮油”等等,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网络用语所用汉字和规范汉字的关系,网络用语只是一种为了娱乐而产生的调侃话语,并非是规范用字。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规范汉字,培养并增强小学生规范汉字的意识,杜绝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

轻松告别错别字,告别“白字先生”,做中华民族汉字的接班人和传承者,做中华民族文化的缔造者。深刻认识错别字成因并采取正确的矫正策略,远离错别字。

[参考文献]

[1]叶余.容易认错写错的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2]语文出版社编.3500常用字笔画检字表[A].语言文字规范手册[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3]鞠焕文.7天轻松告别错别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5篇

现如今,街头错别字现象越来越多,为了更深入了解情况,我去做了一番调查。

那天,我看到一家车行写着“补胎冲气”,显然,车行把“充气”错写成“冲气”了。我向老板反映了这个情况。没想到老板的态度极其恶劣,冲我大喊:“错了就错了,小孩子怎么那么烦!”一边喊,一边把我轰了出来。

调查发现,现在虽然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有所提高,但错别字依然常常出现。有些字是无意写错的,如:饭店招牌上的“抄饭”,失物广告上的“失物启示”等等。但也有些是故意写错的,如:服装店广告“衣见钟情”,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等到处都是。有些错别字是繁体字,有些是使用错字、别字,有些是广告成语不符合规定,有些是广告用语不规范。

试想,街上如此多的错别字,一旦让还没有完全认识汉字的孩子看到,不就成了错误引导吗?在我们班里,也有一部分的同学就是看见了街头错别字而在脑子里留下了一个错误的印象,写下了错别字。而且现在,经常有外国友人来祖国各地参观,还有许多外国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如果他们看到这些错别字,对他们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希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纠正错别字吧!

相关期刊更多

数学通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学生数理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教育报刊社

曲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戏剧学院曲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