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俭的故事

节俭的故事

节俭的故事

节俭的故事范文第1篇

a:敬爱的老师们

b:亲爱的同学们

a、b:大家好!

a:我是主持人xxx。

b:我是主持人xxx。欢迎收听红领巾校园广播,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的是“弘扬勤俭美德,争做节俭学生”。

a: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最早是在1924年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上,由意大利教授提出并最终于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的。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b:节日由来:1924年来自世界各地的29个国家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会议的最后一天(10月31日),意大利教授倡议大会的最后一天为“国际节能日”,之后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创立一个致力于促进全世界共同勤俭节约的“世界勤俭日”

a:节日意义: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传统文化推崇勤俭,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资源的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人们的勤俭。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些饭店、家庭、学校等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消耗比以往更多的能源,各种资源日益枯竭,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世界勤俭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

b:勤俭现状: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世界勤俭日”与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11月1日)紧邻,更与万圣节(10月31日夜)碰撞,沉浸于节日狂欢的人们在“娱乐至死”的信条下往往淡忘了“勤俭日”这一节日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疯狂的节日购物与娱乐。

即使在没有万圣节这一节日的国家,以中国为例:在“世界勤俭日”这一天,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浪费的现象更是无处不在。以公共场合来说,水龙头不拧紧,造成水资源流失。办公室里,电脑不关、空调24小时工作的现象很常见。与此同时,一次性用品也开始成为市民消费的主要方向。以手帕纸为例,在单位有抽取式的面纸,随身携带的是便携式面纸,手帕这种经济实惠又环保的用品,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视线。

在超市里,限塑令实施以来,依然还是有部分消费者宁愿支付塑料袋的费用,也不愿随身带着环保购物袋,有的市民表示,塑料袋已经使用习惯,短时间内还难以适应。同时,菜篮子在菜市场里也依旧少见。

勤俭节约不应被埋没于典籍的故纸堆中,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一句空话,我们只有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今天现在做起,才能保护好美好的地球家园,维持社会永续不断的发展。

a:勤俭故事:

: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b: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a::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b:所以我们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粮做起,做到“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a: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愿红领巾广播站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愿她能带走你所有的烦恼,为你带去无尽的欢乐;

b:愿它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伴随你度过金色的童年。

节俭的故事范文第2篇

一、从《管子》的义利观看经济主体道德的必要性

《管子》提出了自己的义利观思想,同时也力图避免其他各派义利观的偏激之处。《管子》认为既要“重利”又要“尚义”,要坚持“义利并重”。《管子》之利并不排斥个人私利,只是认为私利之获得必须要合乎道义,在此前提之下提倡满足个人之私利,刺激经济发展,诸如《管子·白心》篇曰:“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当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另外,《管子·牧民》有一句名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许多人都误解了这一句话的意思,认为该句是说经济发展了就会自然产生德性,但唐代思想家杜佑却在其《通典·序言》说道:“管子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谓矣。”在杜佑看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中的“知”应为使动用法,全句的意思是说先满足民众的基本经济需要,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对其进行道德教化,使其产生德性。我们认为杜佑的解释是站得住脚的,这与《管子》开篇强调的礼义廉耻道德教化论思想是前后呼应的。否则,该句如果解释成经济得到了满足民众自然就会产生德性,那么国家只要发展好经济即可,而不需要教化这一治理民众的工具了,这显然是与全书的内容不相符的,与社会现实也是不合符节的。

由此可以看出,《管子》认为,经济主体的道德修养不仅是经济获利的前提,而且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要从国家层面大力加强,经济主体的道德教化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管子》经济主体道德规范内容剖析

一般认为,经济主体指的是在经济生活中能够独立承担经济责任并获得经济利益的经济体形态。在中国先秦时代,由于大规模之社会化生产还未成形,现代之企业形态基本不存在,经济主体主要是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个体户形态,商品交换是发生在个体之间的简单交换形式,消费也是以个人消费为主。《管子》书中所讨论的经济主体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忠于本业的职业发展伦理规范、以诚为本的商品交换伦理规范以及崇尚节俭的消费伦理规范等三方面的内容。

(一)忠于本业的职业发展道德规范

《管子》认为各经济行业的从业主体都要忠于本业,做到不离不弃。《管子·八观》篇曰:“民倍本行而求外势,则国之情伪竭在敌国矣。”按照黎翔凤的辨析,这里的“本行”指的是本业之义,〔1〕原句是说民众背弃自己的本业而做行外之事,国家空虚之状况就会暴露在敌国的面前(而易于受到敌国的攻击)。也就是说,民众不能随便脱离自己的本行本业,因为这将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管子·立政》又举例曰:“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意思是说工商之人,不得穿戴士大夫的服装,换言之,就是强调工商之人不得弃业而从政,否则就会“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妇言人事,则赏罚不信;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货财上流,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兵士之死节,不可得也。”(《管子·权修》)意思是说,商贾之人背弃本行而从政,就像妇人不守妇道,男女角色错乱一样,都会威胁到国家的安全。

并且《管子》还认为不仅要使各从业主体忠于本业,还要使他们的子孙最好不要背弃自己祖传的行业。如《管子·小匡》有言:“今夫农群萃而州处……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遬。首戴苎蒲,身服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是故农之子常为农……今夫工群萃而州处……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今夫商群萃而州处……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也就是说不管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和工人,还是从事商品流通的商人,都要教化自己的子孙恒常坚守自己的老本行。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管子》的这种恒守本业的思想,有利于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养,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于生产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这种走专业化的道路在古代确是一大创见。”〔2〕而且还可以节省对于子孙的教育成本,从小就在长辈言传身教的熏陶下学习,其教育效果也要比其他教育方式更显著。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这一思想我们也要辨证地看待,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这一思想严重压抑了人的自由,特别是择业的自由,人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终生的职业,并且还要一辈子忠于这一职业,哪还有自由可言。从另一个方面讲,这同样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有的人天生就不喜欢祖传的行业,没有兴趣,生产效率如何提高?因为没有兴趣,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从业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会取得事业的良好发展,如果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对于生产力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二)以诚为本的商品交换道德规范

诚信思想并不是《管子》的发明。其最初出现在古代祭祀文化之中,人对神要有虔诚的心态,《尚书·商书·太甲》描述人对神之态度时 有言:“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礼记·曲礼》亦曰:“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后来,这种“诚”观念慢慢转变为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为人类主体之间要讲诚信的道德责任,以及对自身进行积极道德反省的心理态度。〔3〕如《孟子》之“诚”即是此义:“信於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於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於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而《管子》的贡献则是把“诚”率先应用到经济领域,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要以“诚信”之德来指导自己的经济行为。

《管子·乘马》篇有言:“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是故官虚而莫敢为之请,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君举事臣不敢诬其所不能。君知臣,臣亦知君知己也。故臣莫敢不竭力俱操其诚以来。”从此处可以看出,作为农、工、商的各经济主体还必须做到“诚”,失去了“诚”字就失去了在本行业的立足之本。这里的“诚”字不同的译注本解释有所差异,但从后一句可以了解到,臣之所以做到“诚”,主要是因为君了解臣,臣也知道君了解自己,所以要竭力以“诚”对待君主,显然这里的“诚”应该主要是指“诚实无妄”之义。也就是说,在《管子》看来,各经济主体都要“以诚为本”,从事农业的不能在农产品上弄虚作假,手工业者不能在产品上偷工减料,同样商人也不能以假冒伪劣的商品来欺骗消费者。

在今天之中国,诚信正是许多领域所缺乏的东西,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坑蒙拐骗现象层出不穷,令人发指。前两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正是那些黑心的奶农在牛奶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的三聚氰胺,而生产商也不管不问,从而生产出来的有毒奶粉致使2千多位无辜儿童为之丧命,事件之恶劣,举世皆惊!无独有偶,上海的“楼垮垮”事件,烟台的“楼脆脆”事件等,都是因为开发商和建筑商偷工减料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一系列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说明了我们经济领域的诚信是多么缺乏,正如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指出:“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纲要》接着说:“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为了根除这些公害,我们有必要借鉴《管子》的思想,大力研究在经济领域贯彻诚信原则的问题,使诚信成为我们从事各行各业的立足之本。

(三) 崇尚节俭的消费者道德规范

经济主体主要包括卖方和买方,其中的买方指的就是消费者,因此消费者的道德素质同样也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的运转。《管子》认为作为消费者首先应该具有的德性就是“俭”,也就是要有节俭意识。如《管子·法法》篇曰:“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为雕文刻镂,足以辨贵贱,不求其观。故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故曰:俭其道乎!”意思是说国家要尚俭去奢,使农工商之力都用在刀刃上,不做无用之功,这样民众才不会放荡,财货才会流通顺畅。《管子》认为使民节俭也会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因为在农业社会,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颇大,如《五辅》篇曰:“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荒灾之年,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有备无患,正如《管子·五辅》篇又曰:“纤啬省用,以备饥馑……节饮食,撙衣服,则财用足。”的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通常收入都不太多,如果不勤俭节约,不要说是灾荒之年,就是正常的年份可能都无法熬到年底,可以说《管子》是从百姓的艰辛生活出发,说出了崇尚节俭的实质,这也充分体现了《管子》浓厚的人文关怀之情。〔4〕另外《管子》还把侈俭与祸福问题联系在一起,如《管子·禁藏》篇曰:“故適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是故君于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也就是说,节俭就可带来福祉,亦可以保证无祸惹身,而骄奢淫欲不但带不来福祉,而且还可能惹祸上身。这种祸福观的观点人生的生活态度与祸福联系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符合日常生活逻辑的。〔5〕

《管子》认为要使民俭朴,就必须由君主带头崇尚节俭,上行下效,以形成“俭”之良好风俗,如《管子·八观》所言:“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故曰,主上无积而宫室美,氓家无积而衣服修,乘车者饰观望,步行者杂文采,本资少而末用多者,侈国之俗也。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不通于若计者,不可使用国。故曰: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由此可以看出,在君主带领民众倡导节俭,不仅使全国形成节俭之风,而且还会根除奸邪之危害,可谓一箭双雕!

当然,《管子》的“俭”也不是绝对的一“俭”到底、毫无节制。《管子》认为不但要“俭”,还要使“俭”适当,不要过度,过犹不及。如《管子·版法解》篇曰:“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故用财不可以啬,用力不可以苦。用财啬则费,用力苦则劳。”意思是说,“俭”要过了“度”,就会变成“吝啬”,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了。于是《管子》又提出了“俭”要有“节”的思想,强调对“俭”节制的思想,如《管子·乘马》篇曰:“俭则金贱,金 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不知量,不知节,不可谓之有道。”也就是说,俭和侈都要合度,都要有所“节”,过“侈”不行,过“俭”也不行,要符合中庸之道。

这种既要“俭”,又有“节”的思想对于当今经济领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每一个经济主体都需要勤俭节约,但这必须建立在不妨碍经济主体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否则无限制地节流,就会导致主体无法开展日常工作而失去活力。

〔参 考 文 献〕

〔1〕黎翔凤.管子校注(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4:270.

〔2〕周俊敏.(<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3:145.

〔3〕徐复观.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M〕. 上海: 三联书店, 2001:20.

节俭的故事范文第3篇

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开学典礼后第一课是勤俭班会。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我自然首当其冲。因为时间所限,我只讲了一则公益广告: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看见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忏悔的泪水。

其实我还准备了一个勤俭故事和一件自己不节俭的事。现在只能写进自己的日记里了。

勤俭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十分美满。他临终前,把一块写有“勤俭”二字的牌匾交给了两个儿子。并告诉儿子:“你们想要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按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这两兄弟分家时把牌匾也锯开分了。老大分了个“勤”字,老二分了个“俭”字。老大很勤劳,却有一个不会过日子的老婆,不知节俭,常把馍馍吃了几口就扔掉了。而老二虽知节俭,却不愿劳动,尽管一家人省吃俭用,还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了大旱,老大老二家中早已空空如也。情急之下,二人把牌匾扔在地上踩碎了。这时,从窗外飘进来一片纸条,上面写着:只勤不俭,等于端了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会受穷挨饿。兄弟俩这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勤俭二字相辅相成,不能分割。于是,又把“勤”和“俭”合在一起,勤俭持家,又过上了好日子。

再一件是自己不节俭的小事:昨天买学具前,在姥爷的建议下,我答应把上学期用过的还可以再用的几张塑料书皮用上。可是一到了文具店就什么都忘了,又跟以往一样,全套新的。虽然多花了几块钱,可这事却反映了我没有节俭意识和习惯。发展下去,说不定就会患上不珍惜钱财,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我得向姥爷道歉自己说话不算数,同时向姥爷保证:今后,我一定会记住“勤俭持家久”的家训,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小公民、好孩子。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很特别,但却很有教育意义。节俭班会虽短,却提醒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勤俭节约。

节俭的故事范文第4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

上周星期五,也就是10月31日是由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世界人口已经将突破68亿。就地球资源消耗来说,人类必须做到勤俭节约。这也是确定每年10月31日为世界勤俭日的深远意义所在。

所以,在一周的开始,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勤俭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临终的时候,他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按照这两个字去做。

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了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谨谨高悬在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了。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了。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也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有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已空空如也。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勤与俭是密不可分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那么,在我们平时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养成勤俭的好习惯呢?

我们不妨先从以下一些细节做起:

1、上体育课、活动课前自觉关闭电器,做到“人走灯灭,人离扇停”。

2、放学后自觉检查并关闭教室内的所有电器开关。

3、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尽量不使用日光灯照明。

4、提倡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用完水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5、看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及时纠正。

节俭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新课导入

学习《诚实守信》一课时,如果用《狼来了》这个古老而又富含哲理的故事开端,学生很容易明白不诚信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这个道理,再顺势探讨什么是诚实守信,做人为什么要诚实守信就变得易如反掌了。学习《勤劳节俭》一课时,可先讲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户人家,老两口一生都非常节俭,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为了教育孩子,使家业一代代地传下去,老两口特意做了一块大匾。上面刻了四个字:'勤劳节俭'。不久,老两口都去世了。两个儿子过不到一起,一定要分家另过。他们把所有的家产都一分为二,一个一半。最后剩下这块大匾,怎么分呢?只得从当中一锯两半。老大分到'勤劳'这一半,从此他终日辛勤劳动,但却忘记了'节俭',把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吃光花光了。老二分到了'节俭'那一半,从此他省吃俭用,但却忘记了'勤劳',不久,便把分家时分到的东西都用光了。两个人都过着穷苦的生活。”听完后学生马上就能明白:光勤劳不节俭不行,光节俭不勤劳也不行。教师顺势总结出:“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学生对此二者必须相互依存的关系便有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有责任心》一课时,可先剖析对白求恩高度评价的作八个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毫不利已”就是一点儿都不为自己考虑,“专门利人”意即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再简要介绍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对待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典范。至此,学生一定会迫不急待地进一步阅读课文中介绍的白求恩的故事,也急切地想知道他在工作中是怎样尽职尽责的。

学习《勤劳节俭》一课时,可先剖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话:“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即成功,“破”即破败、失败;“勤俭”包括勤劳和节俭两方面,“奢”即奢侈,也就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这句话产意思是勤俭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而铺张浪费只能导致失败。若再列举历史上或身边的正反面事例加以阐述,学生会不明白勤俭的重要意义吗?

学习《勤劳节俭》时,若能让学生背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即使情商较低的学生也能激起对粮食的珍爱,对节俭的认同吧?学习《敬爱父母长辈》时,请学生背《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向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歌缠绵的意境或许能让学生产生感谢母亲的共鸣,从而激起敬爱父母长辈的情怀。若让学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幸福哪里找。”学生定能动感受到母爱的弥足珍贵。唱一唱:“那是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相信小学生也该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抚育后代的深情……

“有人问著名的电影导演谢晋:'你导演过许多部电影,最喜欢的是哪一部?'他说:'下一部。'有人问著名足球名星贝利:'你踢进了那么多球,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他回答说:'下一个。'这'下一部''下一个',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学生回答是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的精神时,很自然地就引出了要学的新课题《积极进取》。

学习《自立自强》时,可尝试这样导入:“同学们,人都需要自立自强的精神。当体育健儿摘取金牌,五星红旗飘扬在奥运赛场的时候;当登山队员登上珠峰,五量红旗飘扬在世界屋脊的时候;当科考队员深入南极,五星红旗飘扬在冰天雪地的时候。你有何感受?想过没有他们是靠什么精神取得了成功?

相关期刊更多

健康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建材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建筑结构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