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苏武传翻译

苏武传翻译

苏武传翻译

苏武传翻译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功夫,永春白鹤拳,英译

引言

永春白鹤拳是中国武术百花圃中的一朵奇葩,该拳系由清代杰出女性方七娘所创立。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后,已繁衍成众多的分支流派。关于永春白鹤拳发展史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武术考史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急待梳理。因此在1985年福建省武术挖整组所挖整的成果上,尝试着以永春白鹤拳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为序,从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碑、传、记及各种文物史料,沿历史长河上下推研、排查,初次对永春白鹤拳发展史展开探索性研究。(苏瀛汉, 鹤道)

一、白鹤拳武术术语

可以说,翻译的一大难点就是术语。各行各业都有其独特的专门术语,如法律,广告,商标等翻译都要使用不同的翻译术语。然而,武术术语翻译虽同法律,广告,商标等专业术语翻译一样,有着概念明晰和准确诠释的共性追求,但还有着武术文化的彰显与译介个性特征,因国内武术英译研究现状以及武术术语的文体特征和文化底蕴,武术术语的英译应准确定位为文化翻译。现将白鹤拳武术术语特点归纳如下:

首先,运用“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等搭配方式。白鹤拳的术语和大多武术术语一样很简约,以名词或名词词组表达为主,如白鹤拳。同时,语言省略和简化形象也比较普遍: 如 “永春白鹤拳”简化为“白鹤拳”。此外,还大量运用数量词表达,例如,十三太保、三战、十三步摇、七步三战、三战子午槌。其次,形象化的语言和比喻、类比、夸张的手法运用较多。如金鸡独立等。再次,对武术文化渊源和内在机理加以深刻揭示。

二、白鹤拳英译技巧的使用

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多差异,所以在翻译时需要应用到大量的翻译技巧. 笔者运用了很多翻译技巧,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1.音译加直译法

在此翻译实践过程中,有一些专有名词没有相对应的英文单词,因此需要音译。而又有些词语或者句子在汉英词汇中字面意义和形象都比较相近,隐含意义也相同,那么就可以直译保留其原来的风格。例如:永春白鹤拳,译成“Yongchun White Crane Boxing” “子午归中”译成: It refers to Ziwu Zhongzheng.

2.音译加注释法

对某些文化中的内涵词,若只进行音译,则会使人理解起来很困难。这时如果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就会使人清楚地理解其含义,而且还能保证特有的异族语风味。例如:阴,阳两词。汉语中的阴与阳的概念,在英语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如果直接音译则西方人难以理解,这就需要在音译的同时加以注释。如:阴yin,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阳yang,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沈善洪, 1998:479).

3.意译法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最常见的两大方法。其中,直译是指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但由于两种语言之间必然存在许多差异,如果完全直译,必将出现“英化汉语”,这时就需要意译,即在忠于原文内容的前提下,不受原文结构的束缚,使得从英语翻译过来的译文符合中文的规范。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直译”不等于“死译”,“意译”也不等于“乱译”。

在永春白鹤拳的翻译中,除了直译外,要运用意译的翻译技巧。例如,

“要传之,可观其人,务须朴实敦厚,传其患难相扶,成国立家,世世有种。”其中,“世世有种”翻译成“the spirit of succession”。没有直接翻译称“ have its successors ”而是将原文意思意译出来:代代相传的精神。

4.增译法

为了更加准确、通顺和完整的表达原文的内容,可以使用增词法翻译技巧。所谓增词法不是随意增词,而是在原文中增加一些虽无其词但有其意的词(王林,2008:233)。即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以此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由于汉语与英语语言本身,以及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翻译时必须适当增减、改变或转换原文的信息或表达方式,否则就不能做到真正忠实于原文。

例如,而牙关之力要提起,就必须两耳边之力先稍用力向下沉落,下颏内收,舌尖上托上颚,口微开启有似魁星。

笔者译文:To raise the force of jaw, first you must drop a little hard the force of two ears to adduct underjaw with tongue tip lifting the upperjaw and with half-open month like a star called Kuixing( the four stars in the bowl of the Big Dipper). 其中,“魁星”一词要增译“the four stars in the bowl of the Big Dipper”,这样外国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

5.减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段上的不同,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在英语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直接放到译文中去,就会影响译文的简洁和通顺程度。减译也称为省译,是指在翻译中为了避免内容重复和文字繁琐,将原文中的某些词省略不译。和其他翻译的技巧一样,减译的目的是使译文流畅,通顺,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凶拳不济毒手,出手必定伤人,伤人必残而丧其命,人命关之乎天,呜呼毙命,悔莫及矣!切不可置之度外,如同儿戏”减译成“be careful in use of the Kongfu you have learned because you would hurt or even kill someone as soon as you fight.”。

三、结论

“武术翻译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才刚刚起步” ,武术专业词汇、术语的翻译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时发现,有关武术术语翻译方面的文章很少,且大都缺乏相关翻译学与语言文化角度的理论深入,如果与众多的法律、广告、商标术语翻译研究资料相比较,在质和量上的差距甚远。国内武术术语英译及研究整体乏力,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李特夫,2006:98-101)。

参考文献:

[1]李特夫.武术术语英译论析[J]. 体育学刊:98-101,2006

苏武传翻译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赣南苏区 红色文化 翻译目的论

一、赣南苏区红色文化

赣南是一块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其中留下的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孕育的光荣革命传统,奠定了赣南在中国红色文化中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就在赣南的瑞金。瑞金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实际大本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赣南便成为地地道道的红色故都。因此,赣南保留有大量的红色文物和革命旧址,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颇具特色。据统计,仅散布在赣南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群)、纪念建筑物等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就有 267 处。因此大力开展传播弘扬红色文化旅游是振兴赣南苏区的特色形式。如何把红色文化基地充分利用起来,比如中央苏区红色博物馆、兴国将军馆、故居等,面对日益增多的中外游客,我们需要正确翻译这些旧址的标识牌,促进外国游客的理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学者威密尔(Hans Vermeer)提出的,这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核心观点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方法;在翻译中,译者要根据翻译的目的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翻译的标准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翻译目的而变化。译文只要能够充分地满足翻译的要求,能够在目的语的语境中充分发挥其交际功能就是符合标准的好的翻译。翻译目的论共有三条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skopos rule)指翻译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指译文要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能够在目的语的交际环境中被理解和被接受;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要求译文与原文要保持语际连贯一致,最大限度地还原原文的语意。

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翻译

翻译的目的和原则。苏区旧址的标识牌景区含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翻译目的要使观众通过英文翻译,克服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障碍,真正理解红色文化内容,充分欣赏红色文化的内涵,最终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根据翻译目的论的原则,苏区旧址的标识牌景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整个过程。为了有效地实现翻译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为观众传达红色文化的信息和思想,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的特殊性,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根据目的语的语境和文化习惯,对红色文化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或保留、或调整、或删减,甚至改写。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正确看待并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1.直译加注结合。根据翻译目的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只要能有效地实现翻译的目的,具体采用哪种方法是可以灵活选择的。直译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传递原文文字信息,意译的妙处在于通顺委婉的表达原文的内容。

在红色文化的翻译过程中,一切以翻译的目的为指导,译者应在保持原文内容准确性的基础上,把直译和意译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把握好直译和意译的分寸,使译文实现最佳的交际功能。使用直译这一方法的时候,对于社会文化背景,如果不增加注释,很难让外国游客弄明白,因此,直译加注结合就非常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例如:赣州是长征发源地,同时也是共和国的摇篮及红军反围剿战役的主战场。

Ganzhou is not only the birthplace of the Long March,but also is the foundation cradl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main battlefield of the Red Army anti-encirclement campaig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 against KMT.

“t军反围剿战役的主战场”这里的翻译加上了注释“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PC against KMT”,让外国游客一目了然就可以知道该社会文化背景,方便他们的理解。

又如:长征第一渡

长征第一渡位于赣州市于都的长征渡口,红军渡过了这个河就开始了长征,所以这一渡口被称为“长征第一渡”。有人把其翻译成“the Central Red Army First Ferry”,但笔者认为并没有完全传达出其文化背景。因此,笔者认为可加上注释,译成“the Central Red Army First Ferry-the starting location of Long March,这样对外国游客而言,能够清楚地了解该景点名字的具体内涵.因此直译加注的方法,能够进一步补充特定的历史文化与事件缘由。

2.意译。译者在翻译红色文化时,既要考虑中国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思维习惯,又要考虑中国观众对外国文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记以翻译目的论为基本翻译准则,尽可能用得体的译文再现的风采,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欣赏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作为旅游文本,在介绍宣传景点时会使用一些描述性很强的形容词或动词,以渲染所介绍的景点之美,汉语中倾向使用大量的华丽辞藻和“意义重复的”四字成语,从而渲染行文的语气。英语总体上说避免语义重复,更注重简洁明快。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来达到对语句意思压缩和简化的目的。

例如:“昔日红都迹尚留,公房简朴范千秋;叶坪沙坝遥相望,谒者频来总乐游。瑞金恰是井岗俦,革命摇篮地势优;创议发于,至今影响及他州”,这首诗来自董必武同志1960年重访瑞金时写下的恢宏诗篇,如果照直翻译,很难翻译原诗的押韵,因此意译最好。“These revolutionary relics remain there,with its simple and plain style honoring for further generation,visitors take pleasure in paying respect to heritage in Ye Ping and Shazhou Ba,where was the birthplace of revolution during the civil war,like Jianggang Mountain. Mao Zedong,the advocator,still exerts its influence on China.”

四、结语

翻译的特点决定了翻译是特殊形式的翻译活动。翻译要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采取直译加注和意译的翻译策略,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文化,使中外游客准确地理解,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毛军社,周燕.利用英语媒介作用传承赣南红色文化[J].才智, 2014(04).

[2]马蓉.翻译目的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以宁夏旅游英译为例[J].旅游经济,201l(11).

[3]吴娜.赣南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播中的英译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l(35).

[4]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苏武传翻译范文第3篇

一直以来,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即可,所以文言文教学长期囿于理解并积累文言的字、词、句,即考点经常说明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能进行翻译”,这也是指导我们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思路。理解并积累词句无可厚非,其目的也在于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上的障碍,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然而,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道是相结合的。时至今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教学中重词句落实而轻视作品的内容价值,忽略了古代优秀文言篇章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智慧,以致“文难以载道”。

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

第一,有些教师虽然做到了“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对文章进行了准确的讲解和翻译,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见得退步了,但是却忽视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以致造成了对文章的断章取义。

如有的老师在讲解《师说》一文时,只注重字词和句式的落实,局限于直译每个句子的意思。讲完“古之学者必有师”,向学生说明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就讲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判断句,并要求掌握句中“所以”的用法以及通假现象;再接着讲下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个句子各自的意思都讲明白了,知识点也讲透了,也让学生进行翻译了,但只局限于此,至于后面的这些内容跟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何联系,没有让学生进行思考,也未向学生阐明清楚,只是局限于学生能把课文翻译准确就可以了,对于后文跟中心论点的关联以及和主题的关系却漠不关心,反正学生只要掌握好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就达到目的了。殊不知,学生只囿于字词句孤立且枯燥乏味的翻译中,至于后文的内容如何体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论点和本文为何抨击“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就一知半解了,更不用说对学生加强写作方面的指导――本文写作上运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然而,最为严重的是没有通过本文的探究向学生宣传“尊师重教”这一正面导向作用。

第二,价值取向偏颇,未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因为只注重“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个别教师对文言文前后语意的贯通联接缺乏整体思考的习惯,未能很好地挖掘蕴藏于文字背后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精神,“文”不能“载道”,文本价值不能真正体现出来。我从自己的教学中选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该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真实情感。写祖母:“吾儿,久不见若影,何意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简单质朴而又饱含深情的三句话,再辅以“阖”、“持”两个动作,就刻画了一位责备、疼爱和喜悦交织的祖母形象。写母亲:围绕“扣门扉”的典型动作细节和“儿寒乎,欲食乎”的典型语言细节,表现了母亲那感人至深的慈爱之心。写爱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夫唱妇随,夫妻之间亲密无间;阴阳两隔之后,“庭有琵琶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托物抒情,物是人非,睹物思人,突出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情深”及作者对亡妻的无尽怀念。通过对这些典型细节的探讨,学生深深地被那种自然而又质朴流淌出来的浓厚的至爱亲情所感染、所熏陶。这时,教师可适机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要敢于担当,要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要修德进业、自立自强、刻苦学习,以辉煌的成就报答父母、回馈社会。

苏武传翻译范文第4篇

潘文郁,又名潘东周,1906年4月4日出生在湖北襄阳东津湾。他曾作为湖北学联的代表,在“五卅”运动中,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7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1926年,他被中共武汉地委选中,同等11人前往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6月18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潘文郁作为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担任了大会翻译。在不久后召开的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他又担任了的翻译。

共产国际代表大会结束以后,潘文郁奉命回国,任中央宣传部秘书、《红旗日报》的副主编。1930年7月,中央决定合并党中央、团中央和全国总工会等机关,成立“中央总行动委员会”,潘文郁是14名委员之一。

1929年4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到上海,被安排在《红旗日报》当编辑,在潘文郁手下工作。1930年1月,王明在参加上海工会联合会会议时被捕。他的身份并没有暴露,但他却在慌忙中买通了看押他的一个印度巡捕,送信给潘文郁,请求营救,还在信中询问了有关同志的地址。王明此举严重违反了党的保密原则。为了不让党组织遭受更大损失,潘文郁接信后,迅速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党中央随即采取紧急措施,第一时间转移了所有王明掌握的党中央机关人员,并更改联络方式和地点,后来,王明被共产国际的米夫保释出狱,回来后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王明在受到纪律处分后,竟迁怒于潘文郁,从此对他怀恨在心。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在米夫的授意下,会议改选了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原来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竟一跃成为政治局委员。名义上是向忠发继任总书记,实际上却是王明大权独揽。很快,潘文郁就被解除了中央宣传部秘书的职务。一个月后,中共顺直省委遭到破坏,北方形势严峻,潘文郁奉命到北平,担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干事。

1931年7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潘文郁在北平西交民巷被捕,随即被关押在北平宪兵司令部。在接受审讯时,他被叛变的顺直省委军委书记廖化平指认,其共产党员的身份暴露。后来,他在法庭上填了表,声明今后不再干革命,但马列主义信仰不变。出狱后,他寄居在北平高碑胡同的一个亲戚家里,埋头翻译《资本论》。他翻译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分册,连同陈启修翻译的第一分册,是《资本论》最早的中文译本。

潘文郁与黎天才私交甚好。黎天才早年是中共党员,曾长期在的领导下工作,后被捕自首。黎天才为人头脑灵活,才干过人,当时是张学良的心腹谋士,并负责情报工作。

潘文郁脱离革命工作,隐居译书后,党中央并没有忘记他的才能。中共北方局特科后来找到他,希望他能重新为党工作,他欣然接受了,再次成为党的秘密党员。后来,他在黎天才的引荐下,来到张学良身边,成为张学良的机要秘书。张学良到武汉任鄂豫皖“剿总”副总司令时,也把他带到了武汉。潘文郁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向负责的北平特科传递了大量情报,特科方面又将这些情报转给红军作战前线指挥部。这些情报对红军摆脱军的“围剿”、取得反“围剿”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潘文郁的精明干练深得张学良的赏识,渐渐与之成为了朋友。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军队进入苏区。在搜查中,发现了部分尚未销毁的红军文件,其中有潘文郁提供的一份鄂豫皖“剿总”所属部队团以上主要领导姓名、兵力、驻地表的手抄本。如此绝密文件被泄露出去,极为震惊,严令彻查。1935年初,中共北方局特科的杨青林被捕,随即变节,出卖了潘文郁。得知消息,震怒,亲自手书电报给张学良,要他立即将潘文郁处决,并将涉嫌的黎天才等人一并押解到南京待审。

张学良爱才,他深知潘文郁才华出众,如果因此殒命实在可惜,所以想竭力保住他的性命。经过一番考虑后,他复电:“此人通六国语言,很有才华,这样的人,中国还极少。”接到电报后,不为所动,仍严令张学良立即处死潘文郁。更因担心张学良作伪欺骗,还派了他的参谋长钱大钧来监视张学良处决潘文郁。

几经努力,张学良终究无法保全潘文郁。行刑前,张学良沉痛地对潘文郁说:“委员长的脾气很厉害,我不能保全你了……”

1935年3月3日,潘文郁在武昌徐家棚从容就义。

潘文郁牺牲后,张学良痛心疾首,他曾心情悲痛地感慨道:“杀朋友是最不应该的,也是最难过的!”

苏武传翻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内涵;音译;等效原则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人们在相互交流中为了识别周围环境对位于地表特定位置上的地方所赋予的名称,是由一定的词和词组构成,英语权威字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对toponymy 的解释为:“the place-names of aregion or language or esp.the etymological study of them.”从以上中英文对地名的解释来看,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意义,尤其是词源意义。地名的命名都有其原因,或依据自然地貌特征,或依据某社会人文特点。如“海参葳”,其指称意义是指前苏联与中国、朝鲜接壤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其词源意义是“盛产海参的港湾城市”,又如Europe,其指称意义是欧洲大陆,而其词源意义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欧罗巴”的芳名。可见,地名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文化内涵,它还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区及其某一历史阶段的地貌特征、物产、经济、历史史实(事件或人物)、生存范围、历史变迁以及等。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对地理位置的命名更是丰富多彩。

一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1 中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地名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许多古老的地名往往负载着历史时代的许多印记,地名可以告诉人们朝代的年号、官府的名称、皇帝用字的避讳等。而且一般都会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如:古城苏州,有十几个别称:春秋时期是勾吴的首府,称为吴中,也称吴都。战国时建立吴国,别称吴门。秦属会稽郡,郡县连称吴会。隋朝以后才以姑苏山为由改称苏州。

在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如有地名与帝王及其皇族的名字相同,就必须更改,也就是避讳。这种避讳在历史上非常流行,唐宋时期达到高峰。如河南省洛阳市的宁人坊,原名为宁民坊,因其讳唐朝李世民的名字,而更改为宁人坊;湖北咸宁县,原名为永安县,但在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因避太祖父赵殷永安陵讳而更名为咸宁县。

另外,地名还能够折射出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各行各业,各种市集的集散地。如北京的马厂、羊房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兴旺发达的畜牧业;北京的沙锅刘胡同、豆腐陈胡同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的手工业情况;北京的瓷器口、帽儿胡同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的经销的商品。北京的周口店、长城、天安门、紫禁城、十三陵等地名都能折射出古老北京的悠久历史。

2 中国地名的宗教文化内涵

中国自古至今曾出现过许多宗教,各种宗教名胜古迹的名称均属地名,是宗教文化产物。我国的宗教名胜大致可分四类:庙(如八仙庙、药王庙、老虎庙等)、观(如白云观、玄妙观、回龙观等)、宫(如天宝宫、后天宫)、寺(如南山寺、少林寺)。庙是人们供奉祖先、佛、神、仙、历史名人或进行祭祀的地方,如关帝庙、岳飞庙、土地庙等。这些庙名虽然简单,却反映出丰富的文化含义。有的庙名是以各种神、佛、仙名命名,如财神庙;有的是以历史人物命名,如周公庙;有的是以其他神如动物神或山神命名,如老虎庙。观,在上古,是作为宫廷或宗庙大门两侧的高大建筑物。如白云观、产生观、等。这些道教的“观”名称,有的表明道教的理想,如产生观;有的表明道教的信仰,如朝天观。宫,原用于指人们的住宅,后指帝黄的高大居室。道教兴起,尊奉天上玉皇大帝、神仙,自然可用“宫”作为建筑物名称,如太清宫、布答拉宫。这些道教的宫名称,有的表明道教的理想,如万寿宫;有的表明道教信仰,如奉仙宫。寺是佛教建筑名。禅院,佛寺的别名。“禅”的意思是“静虑”、“思维修”,即心中寂静、没有杂念。这是苦修成佛的途径。“院”本指宫室的围墙,后来和尚、尼姑等主处称院。明代以后,出现禅院。佛教的命名反映出所供奉的佛神、佛教文化追求的理想、倡导的修行理念以及对国家的态度。有的佛寺是以佛神命名的,如千佛寺、观音禅寺;有的是以佛教追求理念命名的,如报恩寺、永泰寺等;有的是以佛教修行的理念命名的,如南华禅寺、观音禅寺等;有的是以佛教教义命名的,如菩提寺、华严寺;有的是以佛教爱国观念命名,如兴国寺、报国寺等。[1]

3 地名与社会心态

郭锦桴认为:一个民族的社会心态不仅有伦理观念而且还有社会价值观、社会共同心理,甚至有精神。[2]从文化伦理的角度来审视,地名不仅反映地理的自然景观的种种特点,而且也反映人文地理景观的各种特点,甚至还反映民族的社会心态。在我国地名中,地名往往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心理、传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精神等人们所共有的社会心态,这种社会心态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如长安镇、吉安县、福建省等这些地名反映出人们对美好富裕生活的一种向往,对幸福长寿生活、富强昌盛的社会的一种追求;太平山、永安市、安定门等这些地名反映出人们希望天下太平,永远过着和平、安定、平安的日子;顺义县、武汉市、五华山等这些地名则反映出人们重义、重武卫的社会心态。另外,中华民族的历史社会是一个重宗族的社会,人们把宗族看成是社会构成的主要支柱。皇帝把天下当做自己的天,老百姓把本宗族的居住地当做本族的乐土,在地名上冠以族姓。如石家庄、李家弯、王家店等。除此之外,我国许多地名还反映人们对龙神及历史人物崇敬和敬仰的社会心态。汉代《说文》介绍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由此表明,龙并非一般动物,它变换摸测,是了不起的神物。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因为其头部像牛、马或蛇,又有蛇躯、鳞身、鱼尾、鹰抓、龟足,因此人们认为龙能反映中华多民族的融合,被作为中华民族崇拜、信仰的图腾。因此中国许多地名都带有“龙”字。如盘龙江、龙王庙、龙山等。

二 中国地名的翻译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交际的正常进行有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对象。源出者(originator ,指作者或说话人) 按照自己的意图和目的传递信息,接受者( receptor 指读者或听者) 根据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功能来正确把握其意义。译者只有忠实完整地再现原文,尽量做到译语与原语的功能效果对等,才能使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多的信息和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感受。[3]

关于地名的翻译问题,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新华社、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单位。在20 世纪中叶, 各自制定了英、俄、法、德等语种的地名译音表。1989 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统一制定了《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和英、法、西、德、俄、阿等语种的地名汉字音表以及罗、蒙、捷、匈等54 个语种的地名译章表草案.1993 年, 中国地名委员会颁布了英、俄、法、德、西、阿等地名译写规则. 中国地名委员会撤销后, 这方面工作由民政部

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司负责.1999年我国又颁布了《地名标牌城乡标准》,明确规定用汉语拼写我国地名。

笔者认为“等效原则”(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最适用于地名的翻译。所谓等效原则并不是指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对等关系,即“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4]等效原则强调的是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而非形式对等。地名是某一文化有事物的名称,属于专有名词。翻译时究竟采取什么译法,必须视具体情况而作灵活处理。

1 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transliteration) 为主,力求准确规范

过去我国地名、人名译写均使用威妥玛式拼法。威妥玛式拼法是由英国外交官、汉学家Thomas Francis Wads(威妥玛,1818-1895)所创,他在中国从事了四十多年的侵略活动,与1888年创造的威妥玛式拼法影响很大。威妥玛式拼法拼法译写我国地名人名是不准确的,如用英语的清辅音“p,t,k”拼写汉语的爆破音“b,d,g”,如青岛(Qingdao)-Chingtao,北京(Beijing)-Pewking等。1979年后,我国政府规定使用汉语拼音译写我国地名和人名,这是符合“以标准音为依据”的国际通用惯例。音译要严格遵守源语和译语的标准发音规则,如英语发音要根据通用的国际音标,汉语发音则要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地名的音译可参照《英汉译音表》、《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或《世界地名译名手册》(辛华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如果一个地名的专名和通名都是单音节词,翻译是应根据汉语的读音规则,将通名看作专名的组成部分进行音译,然后再意译通名,分开书写。如:泰山(Mount Tai), 长江(the Changjiang River),太湖(Tai Lake)等;对于那些同字不同音的汉字,由于他们在具体的地名中读音却是固定的,在翻译这类地名时,我们必须按照中国地名词典标注的汉字读音进行翻译。如:洞庭湖(the Dongting Lake), 哄洞县(Hongtong County), 六盘水(Liupanshui City) 六合县(Luhe County)。

2 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地名应以意译为主,音译加意译为辅

地名的基本义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能够反映出该地名的地域特征意义,或表达人们对地域的吉祥期待,或人们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纪念等。[1]由于有的地名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旅游点名称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地名时,为了引介地名的文化涵义,激发游客的好奇心理,引发人们对地名的联想,所以地名的翻译除了采用音译法外,还采用意译的方法。所谓地名的意译是指翻译时可将不易为英语读者理解的地名先化解为意义相当的词或词组,然后再译成英文。所以钱钟书先生说过:“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许渊冲教授也认为“翻译甚至可以说是‘化学’,是把一种语言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5]由于英汉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即使将我们所熟知的地名搬到译文中去,英语读者也会莫明所以。

如: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虎妞着了慌。到娘娘庙,她求了个神: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味草药。(老舍《骆驼祥子》)施晓青将其译为:Xiangzi was dead to the world for two days and nights,and Tigress began to panic.She went to the Temple of the Goddess of Fertility and asked for magic prescription, which called for a little incense ash and two or three medicinal herbs.

如果把娘娘庙按照音译的方法译为“Liangliang Temple”,则无法把我们崇尚神灵的宗教文化内涵表达出来,而施晓青将Liangliang转化为the Goddess of Fertility,国外读者就会对中国这样的宗教文化一目了然。又如“聚仁巷”体现了中华民族讲仁义道德的心理所以Paul White 将他转化成“Gathering Benevolence Lane”;“妙峰山”转化成“Fantasy Peak”等。

三 结语

由上可见,地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点已引起了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家的重视,它可以帮助人类了解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的经济、文化、地理.宗教等.在翻译地名时.探析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地名翻译的关键在于译名究竟以何种合适的方式在目的语中指称源语名称之所指。由于地名解释中,译者实际处理的对象是源语名称的所指而非名称本身,因而可译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相关。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实际上执行着一个对源语名称的所指进行重新命名的行为,从而实现语符——所指关系在目的语的重构。

参考文献:

[1] 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 郭镜桴.汉语地名与多彩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 杨晓军.东西方地名文化比较及翻译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5):109-122

相关期刊更多

甘肃税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甘肃省国家税务局;甘肃省地方税务局

应用写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