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春日古诗

春日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春日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春日古诗

春日古诗范文第1篇

全椒县实验小学四(7)班  陈思昊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季节,我到郊外去散散心。

天上漂浮着淡淡的白云,远远望去就像一段段飘舞的白丝绸。面前吹过阵阵微风,就如同小孩子柔嫩的小手轻抚我的面颊。接近中午的太阳散发着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我漫步柳树林中。那一株株粗壮的柳树就像一把把撑开的巨伞,又像一位位健壮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瀑布般的秀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路两边五颜六色的鲜花在向我频频招手,又像是在向我点头致意。不知不觉中,我登上林中的石桥。站在桥上,放眼望去,白云、微风、阳光、鲜花、柳树,组成一幅多么绚烂多彩的春光图啊!

春日古诗范文第2篇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日古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典诗词;激趣;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诵读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背诵优秀诗文80篇。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古典诗歌,又如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受艺术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因此教好古典诗词,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式多样,以“说”激趣

1.“说”在课前,体验乐趣

古诗名句其语言有节奏感,语短意长,直接抒情,有易于记诵的特点,有些名句还使人百读不厌。初一新生刚入学,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赠古诗活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把自己喜爱的一句或一首古诗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其喜爱的理由。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便积累了一百多首名诗名句,且上台赠古诗的同学,既要把自己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又会体验到创造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同学们乐此不疲。

2.“说”在课中,寓教于乐

结合现代文阅读教学,本人把古诗词教学融入其中。针对初中学生对直观教学形式更感兴趣、喜爱参与各种活动的特点,我把教学古诗词的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完成,以“趣”当头,寓教于乐。如教学课文朱自清的《春》,时值春季,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围绕“春”,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诗名句。

活动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进行,不一会儿学生便想出了许多含“春”的古诗名句,写满了整个黑板。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还能从中借鉴到古代诗人观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3.“说”在课外,丰富积累

学习古诗词,需要常记常忆,反复诵读。为此我利用教室的空白墙面,把古诗名句以填空题的形式用毛笔抄写后贴在墙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给学生阅读古诗带来便捷。课间,时常会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竞猜填空题的答案和古人古诗。有的同学课下不仅说古诗,还唱古诗。如李清照的《月满西楼》、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同学们喜欢传唱的曲目,有个别同学还用现代曲目与古诗“联姻”,如把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曲配杜牧的《泊秦淮》的词,唱起来还真是饶有趣味。

二、精彩纷呈,以“读”激趣

“读”古诗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培养审美品味,对教学古诗词十分重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欣赏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更深地感受作品文学形象,从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能力。

三、妙笔生花,以“写”激趣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我想,初中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够借鉴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发展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这样的做法——运用排比、创设比喻、增添文采。下面以“美”为例,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美”

“……美是飘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朵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悬挂在长河上空的一轮落日;美是回荡在密林深处的声声鸟鸣。”或“美是春天的花色满园,美是夏天的风调雨顺,美是秋天的累累硕果,美是冬天的银装素裹。”

其实具有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中,可巧妙引用和化用的内容有很多,如一位同学的习作《故乡的秋天真美》中,这样描绘:“……故乡的秋天真美,‘芙蓉映水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鸳鸯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描写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吗?那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在告别树干的最后时刻,还依依不舍地倾诉着自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衷情,我不由得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你是摄影师,一定会用镜头锁住这金黄的秋景……”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名人、名言、名德、名事等内容灵活选择应用,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学生的作文将更有文采,更有韵味。

春日古诗范文第4篇

古典诗歌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的话道出了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

吟读古诗,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新、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王维的诗情画意;吟读古诗,如同面对良师益友,让我们可以聆听教诲,受到启发;吟读古诗,如同徜徉在花海,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奇葩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

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我们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我们吟:明月几时有;思念时,我们吟:每逢佳节倍思亲;送别时,我们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我们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感叹时,我们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激越时,我们吟:凭栏处,潇潇雨歇……下面,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去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它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含英咀华,共同接受一次古典文化洗礼。

【活动内容】

一、分门别类话古诗

(一)自然界的颜色丰富多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称。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很多同学家里都养过小动物,小动物既可爱又好玩,在古诗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四)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中也会出现地名。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含有地名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位于重庆市奉节县)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今陕西省一带)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今江苏省苏州)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二、成语出自古诗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迷离)

3.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

三、醉月赏花唱古诗

请你来点歌,男女生各选唱两首,看谁唱得好。

歌曲1:但愿人长久(王菲)

歌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今夕是何年……

歌曲2:相见时难别亦难(徐小凤)

歌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歌曲3:满江红(张明敏)

歌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四、灵活巧妙用古诗

下面是一位同学巧用古诗写的作文片段,请结合语境补写诗句。

(1)有幸去杭州,正赶上江南的雨季,阴雨绵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提起了我的兴致,竟决意去冒雨游西湖。

(参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今年的中秋节不比往年,我是“_________________”了,古诗云“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一点儿也不错的。

(参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跟踪训练】

一、全班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抽签背诵相关主题,每小组背出相关主题的2首诗,就可获得基本分100分。

1.描写春、夏、秋、冬的诗词。

2.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

3.含(写)月的诗词。

4.描写离别情愁、相思苦的诗词。

5.描写边塞生活的诗词。

二、各组每轮派一人参加抢答诗歌,答题者不能重复,答对得一分,答错不得分。

(一)猜一猜

1.唐朝虞世南有首咏物诗:“的历流光小,飘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请问此诗所写何物?

2.表达不断进取、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你记得有几首?

(二)悟一悟

3.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诚如杜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师节,你和同学去看望小学老师,买了一张贺卡,要在上面写上赞美的话。你可以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呢?

三、默写古诗。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_______。

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

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

5.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6.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

7.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春日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古诗教学 教学方法

古诗的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具有跳跃性。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也是孩子语言发展与积累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特点是具体思维形象,性格活泼好动,可爱又淘气。他们乐于接受有趣、生动、形象、生活化的事物;相反,脱离现实生活,就会过于抽象、理性,而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或空洞无物,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提倡将古诗学习与生活融合。

一、内容选择的生活化,让古诗贴近生活

古诗内容丰富多彩,有写景、有抒情、有情景交融、有说理。格式上有五言、七言。我们可以根据古诗的特点,对其进行筛选,从短到长,由浅入深,先学五言,逐步过渡到七言,先学绝句,再教律诗,先选些描绘具体形象、叙说具体事件的,后选些抒感、表现气氛意境的,让幼儿的学习循序渐进。

首先,我们可多选择一些与幼儿生活接近的古诗,幼儿学起来易懂、感兴趣。如骆宾王的《咏鹅》,鹅是小朋友们最熟悉最喜欢的动物之一。熟悉它的外形特征,白毛、红掌、长脖颈,熟悉它高亢的叫声,熟悉它在河中戏水的景态,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自然而然能记住诗句。其次,我们可选择与季节、节日相符的古诗内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许多古诗是诗人赞美季节特有的景物、景色的。许多传统的节日,为了让幼儿在节日中能感受节日的气氛和特有的风土习俗,贴近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的情感,从幼儿的实际领悟能力入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春天时孟浩然的《春晓》、夏天时杨万里的《小池》、秋天时杜牧的《山行》、冬季梅花开放时的《梅花》等。

二、教学目标的渗透化,让古诗走进生活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的古诗教学目标。如有的古诗注重道德教育目标,有的古诗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有的古诗重视对幼儿情感的体验。我们在分析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炼,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目标。如古诗《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是对草木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揭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暗喻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勇抗争的精神。这首诗的目标可以定位为激励幼儿向草学习,在生活、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坚强的人。

三、教学形式的实效化,让古诗融入生活

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习古诗,要做到教为学服务,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依托作品培养幼儿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幼儿与古诗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熏陶感染。

1.改变体裁,想象体会。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练,可以说字字珠玑。幼儿迫切想要了解诗词意,明白整首古诗的大概意思。故事是幼儿百听不厌的,我常把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古诗内容编成一个个易懂的小故事,有感情地讲述,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古诗内容,生活化地学习古诗。如可将孟浩然的《春晓》改编成这样一个小故事:

古代有一个诗人,他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写诗写累了,就睡着了。春天不冷不热,睡觉最舒服了,所以他半夜里听到外面有刮风下雨的声音,也没有去管它。他不知不觉就睡到了天明。当他醒来的时候,听到外面处处传来唧唧喳喳小鸟的叫声。他就赶忙起床,想到外面去看看。他走出门一看,呀!夜来的风雨可不小啊,花园里许多花被打落了,满地的花瓣真不知道有多少!这位诗人看到这个情景,觉得春天的小鸟很可爱,春天的花朵叫人疼,于是他就拿起笔,写了一首题为《春晓》的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把古诗中所描写的东西串成一个故事。通过了解改编后的故事,再对照原来的古诗品读,幼儿就能突破狭窄的诗意空间,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2.动手画画,其乐无穷。

常言“诗如画”,把古诗的图片出示在幼儿面前,可取得直观的视觉效果,借助画面让幼儿理解诗意,这种方法让幼儿接受起来更容易。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静谧、令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一些比较简单的诗句,可让幼儿与教师一起参与画出来。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幽深的小路),树头花落未成荫(路边树上的花已经凋谢了,树叶还没长大没有树荫可以蔽日)。儿童急走追黄蝶(孩子们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蝴蝶飞进了黄色的菜花中找不到了)。当这一幅画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时,整首古诗的大意就不言而喻了。

3.情景表演,大家喜爱。

情境表演是教师结合诗歌内容,通过相应的动作演示和形象的讲解让幼儿理解,再通过角色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幼儿掌握。这种方法更富有游戏性,很受幼儿欢迎。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可以先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情境,再请两个幼儿一个扮大人,一个扮童子。童子在松下游戏,大人缓步走向童子。教师这时旁白“松下问童子”后,大人问:“喂,请问小师傅,你的师傅呢?”教师旁白“言师采药去”后,童子答:“我师傅采药去了。”大人说:“你师傅到哪里采药去了?”教师旁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后,童子答:“我师傅就在这座大山中。山上到处都是云雾,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生活化的表演,幼儿形象生动地理解了古诗。

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古诗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语言美、语感美。其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古诗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希望通过改变古诗体裁发挥幼儿无穷的想象力,动手画画让幼儿体验古诗中的学习乐趣,情境表演让古诗教学更具生活化,让幼儿爱上古诗。

相关期刊更多

新语文学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医药保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医药保健杂志社

中国科学美容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