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气会

通气会

通气会范文第1篇

1、通气会即吹风会,指要出台新政策,先吹风,看舆论反应的议事形式。

2、新闻通气会,指有关部门就重大事件召开的记者会,分析事件的社会反响和统一宣传口径。新闻通气会是由名词“新闻”和名词“通气会”组合成的复合性名词。

(来源:文章屋网 )

通气会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及挽救生命的目的。方法 通过近一年来ICU病房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7例患者的治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7例患者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8例,死亡1例;急性重症哮喘病例2例,无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0例,死亡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1例,无死亡;重症肌无力患者1例,无死亡;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5例,死亡1例。结论 外伤、重症肺炎所致ARDS患者应早上机,以肺的保护措施为主,并在上机的过程中注意患者的、液体出入量及肺损伤等情况,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应立即上机治疗,以缓解症状,COPD患者急性发作时,经药物治疗不能缓解严重的CO2潴留及低氧血症时,应尽早上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及重症肌无力患者累及呼吸肌时,应立即上机治疗。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痰的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要加强基础护理,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同时要注意肺的试验保护,避免肺机械性损伤。

【关键词】 ICU;机械通气;治疗体会

随着急诊与危重病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显得日益重要,成为急救与危重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十余年来,机械通气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技术也在提高。本文总结了27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经验,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近一年来我科收治了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车祸外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6例,重症肺炎致ARDS患者2例,皆符合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危重病学会推荐的ARDS诊断标准[1]。车祸外伤所致ARDS患者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24~36岁,均为车祸所致,并合并有多发性骨折、肺挫伤、脑挫伤、硬膜外血肿。重症肺炎致ARDS患者男、女各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9岁;急性重症哮喘2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岁,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1例,男,19岁;重症肌无力患者1例,女,34岁。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5例,男3例,女2例。上述27例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1.2 方法与结果

ARDS患者均采用小潮气量(5~6ml/kg)通气,PEEP范围在12~20mmHg,ARDS患者死亡1例,主要死于并发症、急性肾衰竭及脑挫裂伤后的颅内感染。COPD患者潮气量(8~10ml/kg)通气,COPD患者死亡2例,2例患者均合并了严重的多脏器衰竭。急性重症哮喘患者、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重症肌无力患者均康复。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1例死亡,该患者为大量饮酒后自服“1605”500ml,且在当地医院没有彻底洗胃所致。

2 讨论

机械通气治疗作为一种有效挽救呼吸衰竭病人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机械通气的作用包括通过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有效的引流痰液,帮助迅速控制支气管-肺部感染,承担部分甚至全部通气负荷来保证机体的有效通气,同时使呼吸肌得到休息。机械通气本身可引起损伤或使原有肺损伤加重,即通气机所致肺损伤(VILI)[2]。因此,目前认为机械通气的首要目的是肺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改善通气,所以在ARDS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一般采用小潮气量(5~6ml/kg),并选择合适的PEEP,有临床研究发现,潮气量降低至5~8ml/kg能降低肺气压伤的发生率[3,4]。合适的PEEP可降低剪切应力对肺的再损伤[5]。而对于哮喘、阻塞性通气障碍呼吸衰竭患者,宜选用较大的潮气量,较慢的呼吸频率,以使气体均匀分布,有效通气量增大,但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时,潮气量亦应有所减少,以减少正压通气对心脏的影响,而对于格林-巴利综合征及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机械通气是为了维持通气,同时注意中小量的潮气量,减少肺的损伤。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患者,条件许可,应彻底洗胃,并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因此,机械通气患者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只有原发病得到纠正,才能做到真正早日撤机。

机械通气患者同时要加强基础护理,定时翻身叩背,吸痰,预防肺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一种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行有创检查治疗时,要注意无菌观念,同时要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真菌感染。

机械通气患者治疗还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液体的出入量,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预防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争取早日撤机,最终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耕耘,毛宝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196-198.

2 俞森洋.机械通气两大策略的探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209-211.

3 Hicklig KG, Fanzca CB, Walsh J, et al. Low mortality rate inrespiratory distrees syndrome wsing Low-Volume, pressure-limited ventilation with permissive hypercapnia: a prospective study. Crit Care Med,1994,22: 1568-1578.

通气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护理

呼吸衰竭是内科常见急重症,机械通气已在临床治疗呼吸衰竭方面广泛开展,特别是无创机械通气,克服了有创机械通气所致的疼痛及各种并发症[1]。对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若护理不当,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健康。本研究对52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BiPAP)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41.2±11.5)岁;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5例、多发性创伤11例、重症肺炎10例,重度哮喘9例、脑出血7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行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水平包括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

2 护理措施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讲解无创机械通气的目的、必要性及优点,消除患者的疑虑,坚定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用点头、摇头、打手势等肢体语言或写字等方式与医护工作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表达内心感受及需求,以及时给予相应护理。

2.2 保持呼吸道畅通

2.2.1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取坐位、半卧位或卧位,以患者舒适为宜,尽量使患者的头、颈部、肩部位于同一平面,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畅通。

2.2.2 排痰 鼓励患者自己排痰,插管吸痰时,应合理选择吸痰时间,尽量避免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对气管黏膜的机械刺激。采用正确的吸痰方法,吸痰前给予纯氧以增加机体血氧浓度,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2]。

2.3 保持呼吸机管路畅通 检查呼吸机各机械部件运转情况,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有无脱落,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2.4 合理选择及使用鼻面罩 面颊较瘦、神志清醒者较适宜选择鼻罩通气,脸型较宽及神志恍惚者宜选择面罩。调节好鼻(面)罩固定带的松紧度,以患者舒适为宜。

2.5 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防止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

2.6 动脉血气监测 动脉血气水平是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指标,是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的重要依据。密切观察氧分压PaO2的变化。二氧化碳分压正常为35~45 mm Hg,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为95~100 mm Hg。

2.7 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时通风,保持一定温度、湿度。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4 讨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对机械通气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期间全面观察和护理,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气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可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治愈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铁虎,赖玉,彭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117-118.

[2] 梅莉.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A):75.

通气会范文第4篇

呼吸衰竭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时应及时采用机械通气。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98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男52例,女46例,15~68岁,平均35岁。原发病:有机磷中毒86例,肺心病6例,弥漫性肺纤维化1例,酒精中毒2例,心肺复苏术后3例。

1.2 方法 实施24 h监护,监护呼吸机参数、气道压以及患者神志、瞳孔、体温、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自主呼吸情况、皮肤颜色等,并记录。每小时翻身、拍背。做好气道湿化,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按医嘱应用药物,加强营养支持。保持呼吸机正常运转和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心理护理,保证机械通气治疗的顺利实施。

2 结果

98例患者中,88例痊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4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有效率90%。

3 监护体会

3.1 及时应用机械通气 在监护病房内,呼吸机保持完好备用状态。当发现患者口唇、肢端发绀、意识不清、呼吸衰竭、呼吸消失时应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2 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行 当出现呼吸机报警,护士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消除报警。如出现低压报警,提示接管脱落、气囊破裂、管道漏气、气泵故障。如出现高压报警,提示痰痂阻塞、管道扭曲、导管内口紧贴气管壁、人机对抗、气道痉挛等。使用同步间歇指令呼吸时,出现窒息报警,则提示患者暂时无自主呼吸,应调至控制呼吸方式。当出现电源报警,则可能是电源未能打开,应接通电源。护士应综合分析,迅速排除报警,保证机械通气有效进行。如暂时不能排除故障,应立即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供给氧气,维持呼吸功能,防止患者发生低氧血症。

3.3 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 患者神志转清,胸廓起伏适度,双肺呼吸音对称,口唇红润,SPO2

3.4 加强安全护理,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插入过深 清醒患者或烦躁不安的患者,多数难以耐受气管插管,要求或自己拔出。应适当约束或应用镇静药。妥善固定导管,观察并记录导管插入深度。如患者肢端发绀、SPO2迅速下降,胸廓无起伏,听诊双肺无呼吸者,提示脱管,应立即重新插入气管插管。如果两侧胸廓起伏不一致,听诊双肺呼吸音不一致,可能是导管插入过深,误入右侧支气管,左肺多听不到呼吸音,应适当向外拔出。

3.5 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建立人工气道后,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排痰不畅,加重气道阻塞,充分湿化十分必要。每日湿化液约为250 ml,可通过蒸气、雾化或直接滴注给予。湿化量应既要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吸出,又不使肺底因湿化过度而出现湿音为宜[1]。

3.6 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2次/d,清除口腔内分泌物。翻身拍背1次/h,经常改变患者,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和压疮的预防。定时喂饭,每次不超过200 ml,喂饭前使气管导管的气囊充气,并将床头抬高,以防患者呕吐引起误吸。

3.7 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时患者不能发声,不能与他人交流信息。当其需求不被理解,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发生情绪波动、烦燥甚至拒绝治疗,或将气管插管拔出等。医护人员应以充分的爱心和耐心,试用各种方法,如写字、手势、图画等与患者交流沟通。有效的沟通可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护理,缩短病程,促进康复[2]。

3.8 撤机的监护 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清,血压、心律平稳,逐渐给患者撤机。为防止患者依赖心理,这时可利用隐蔽脱机[3],把模式改到自主呼吸状态,让患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锻炼自己的呼吸功能。在撤机后给予持续吸氧,密切观察神志、呼吸、心率和血气分析。如果在停用呼吸机后患者再度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神志恍惚,应立即恢复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史继学.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354.

[2]卢美秀,吴盈江,王百合,等.最新基本护理学[M].台北:汇华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78-79.

通气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机械通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 易因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疾病引发呼吸衰竭, 临床上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 表现为发绀、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节律不整等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救治, 后果严重。随着呼吸机的使用和机械通气的深入研究, 该病治愈率得到显著提高, 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措施。本实验通过分析60例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经验, 对机械通气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并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儿, 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8个月~6岁,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所有病例经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原发病包括肺炎18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 呼吸暂停14例,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吸氧、积极抗感染、抗心衰、气道分泌物引流, 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美国纽邦E360型呼吸机, 工作参数设定:潮气量VT为6~10 ml/kg;呼吸频率应接近患儿生理频率25~50次/min, 吸气峰压PIP为15~30 cmH2O, 呼气末正压PEEP为2~12 cmH2O, 呼吸比为1:1~2, 吸氧浓度为30%~60%, 根据血气分析及临床变化调整各项指标, 最初选用A/C通气, CMV通气或P-CMV通气模式, 症状缓解后转用SLMV/SIMV+PS通气, 再过渡至CPAP通气, 最后撤机。

1. 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呼吸衰竭症状完全消失, 实验室指标(PaO2、SaO2、CaO2、PaCO2等)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明显缓解, 实验室指标恢复情况良好;③有效:症状有所缓解, 实验室指标一定程度恢复;④无效:症状和指标没有改善或者进一步恶化, 甚至出现死亡。

1. 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 x-±s)表示,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治愈16例, 显效8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2例, 显效6例, 有效4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7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数改善幅度比较见表1。

2. 3 并发症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分别为9例(30.0%) 和2例(7.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呼吸衰竭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 是目前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小儿危重症。通过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的救治, 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 有效地引流痰液, 迅速控制支气管-肺部感染, 能够显著改善低氧血症和患儿肺泡通气量, 增加潮气量, 同时显著降低机体氧耗量, 对于患儿因呼吸衰竭导致的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呼吸窘迫、肺不张、呼吸肌疲劳等症状能够很好的改善, 通过稳定颅内压及促进胸壁稳定性, 维持通气和肺膨胀, 最终提高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愈率[1]。

经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后患儿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即有明显改善, 随着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延长, 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 均符合无创通气有效的判断标准, 血气分析监测结果显示, 应用呼吸机后呼吸衰竭患儿的PaO2、SaO2均有明显提高(P

需要强调的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必须及时监护, 不能保持完全一样的模式及参数, 而是根据观测患儿的各项指标包括肺部呼吸情况的结果, 并多次诊听患儿呼吸声, 分析气道是否阻塞, 以及肺泡的不张情况, 由此来调整参数。当患儿的病情有所好转, 务必在第一时间进行参数调整和模式转换, 促进患儿恢复自主呼吸, 实现尽快脱机。另外当呼吸机显示患儿的实测指标出现异常或者呼吸机发生故障时, 其自带的报警系统会发出警报, 此时需要立刻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3]。

本研究表明, 采用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明,李雪梅,陈朝红,等.机械通气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3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