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疼的感觉

心疼的感觉

心疼的感觉范文第1篇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20lo)-07-02

疼痛是最普遍、最重要的症状。它是由有害的刺激引起的主观感觉,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征之一,也是评定疗效的一个标准。因而疼痛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护理工作者都应掌握疼痛的观察和护理知识。

1 疼痛的原因及分类

1.1引起疼痛的原因一般而言,可能造成组织损伤的刺激都可能产生疼痛。如:化学刺激物、缺血、机械性损伤、温度过高或过低、感染及心理因素造成的疼痛等。

1.2疼痛的分类疼痛可分浅部、深部或内脏痛。浅部痛是皮肤黏膜的接受器受刺激引起,如烧灼痛、刺痛。此疼痛局部化,有明确的范围。深部痛是由肌肉关节、筋膜等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深部组织引起,为钝痛、挛缩、闷痛、锐痛等强烈的痛。内脏痛可在发病器官的部位感觉到,或在远离内脏的部位感受痛,此为转移痛。内脏的感觉神经末梢较少,很难将疼痛局限在一个部位上,且各内脏器官依病理过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痛。心肌梗死疼痛为收缩或压榨痛,而有空腔的肌肉器官是绞痛。消化性溃疡的疼痛为绞痛、烧灼感,如患者能正确叙述疼痛的性质,便能帮助医师诊断。还有的患者有“假痛”,如患者行截肢手术后,仍觉得脚趾疼痛,这是因疼痛原因去除后,原有的疼痛记忆和感觉仍在持续。

2 疼痛的知觉和反应

2.1疼痛知觉感觉疼痛的能力是由神经纤维的接纳、传导、疼痛冲动的总和。因此,只要有感觉神经脊髓感觉束、视丘或大脑皮质感觉区的损伤,皆会影响疼痛的知觉。患中枢神经的神经炎时,其疼痛刺激变得过度敏感,身体受损部位的邻近组织对疼痛比正常组织更敏感,已受伤的组织对疼痛刺激反应比正常的组织来的大。另外,身体某部分感觉到强烈的疼痛时,往往可增加其他部位的痛阈。

2.2疼痛反应疼痛反应有生理和行为两方面的反应。生理反应是身体对有害刺激发出的警告反应,例如:患者面色苍白、血压升高、骨骼肌紧张、胃肠功能紊乱、心绪不安和易激惹等症状,这些症状将影响患者的睡眠和休息。疼痛严重时可产生软弱、虚脱等现象,即血压下降、脉搏弱而慢,甚至失去意识。行为反应就是以大声、哭泣、尖叫、无意识地击打等行为表示疼痛的反应,患者企图借以缓解疼痛。个体对疼痛的反应,受生理状况、情绪状态影响。同时,过去对疼痛的反应方式,也会影响到此次疼痛之反应。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家庭教育、学校训练都影响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3 对疼痛患者的护理

3.1疼痛患者的观察对疼痛患者的观察内容为观察疼痛的性质、疼痛的部位、疼痛强度、疼痛起始和持续时间,促进疼痛的因素,疼痛的伴随症状:如疼痛时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疼痛时有无出汗、恶心、呕吐及其他症状及行为反应,这些对疾病诊断及估计病情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3.2减轻疼痛的措施

3.2.1减除疼痛刺激,预防疼痛比治疗疼痛好,但目标不一定能达到。护理主要是以减除引起疼痛的刺激,减轻疼痛,协助患者控制疼痛。故探求疼痛的原因和减除它的来源,可以协助患者控制疼痛的程度,这是整体护理上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如因劳累而导致的疼痛,可让患者减少活动预防疼痛的发生,手术后患者在伤口愈合前应限制剧烈活动,以防引起伤口疼痛。分析患者疼痛是生理上的或因情绪困扰而并发的,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3.2.2分散注意力可减少疼痛知觉,当注意力集中在痛上,又无其他活动来转移注意力时,会加重疼痛。此外,改变患者对即将发生疼痛的态度,如产科的“自然生产”成功的方法,使之对生育不害怕可达到减轻对疼痛的反应。

3.2.3还可对某些患者采取用暗示方法治疗,如用不含药物的安慰剂,效果与止痛剂相同。物理方法止痛,若疼痛是由生理因素引起,可用物理方法改善。如因肌肉疲劳引起的疼痛,可用热敷和按摩止痛;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部位用冷敷也可达到镇痛效果。药物方法止痛,是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一些剧烈疼痛的处理,因药物能抑制疼痛,解除痉挛,但对不明确诊断剧烈腹痛不能滥用镇痛药。

心疼的感觉范文第2篇

疼痛可以分为很多种,因为你身体的各个部位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也是各不相同,比如你的眼睛,由于特别需要注意防护,所以它对疼痛的敏感度是脚底的1000倍。根据测算,每平方厘米的脚掌可以承受200克的痛,但是眼角膜只能承受0.2克的痛。

如果把疼痛按照速度来划分,那么疼痛就可以分为隐痛和尖锐痛两种。隐痛通常在身体里持续的时间比较久,传导速度比尖锐痛慢得多,大约每秒传导0.6米。而神经传导尖锐痛的速度每秒可以达到30米。

常听见有人戏言:只要我的关节儿一疼,肯定是老天爷要“翻脸”,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比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都灵。的确,人身体上的各种疼痛发生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天要下雨或者变凉的时候,关节功能不好和有慢性关节炎的人通常就会感到关节又酸又胀,特别痛苦。但是也有一些人对疼痛非常不敏感,比如工作中经常操作电脑的人,颈腰椎出现过度压迫症状,就会导致对痛觉不敏感。

另外,还有一些疼痛的原因是跟你的生活方式有关的,当你持续多年的生活习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改变,就会引起疼痛。例如你已经数年如一日习惯在早上喝一杯咖啡,一旦你在早晨没有喝到咖啡或者因为不想让自己的钙质严重流失而戒掉了咖啡,你就很可能会感觉头痛和容易疲劳。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当你因为疼痛而去医院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并不能详细而准确地给医生描述你的疼痛感受,只能笼统地告诉医生你疼,但是医生却无法从你的诉说中找到对症下药的要领。

你要这样说痛

不论是你还是我,因为疼痛而去看病的时候,一定要毫无隐瞒地告诉医生你发生疼痛的位置、时间以及你认为导致你感觉疼痛的原因。用一些比喻恰当的形容词来描述你的疼痛,会让医生判断起来更准确,比如你要跟医生说“大夫,我的胃好像针扎的一样疼”或者“我感觉我的肚子好像不小心被挤了一会儿,当时没怎么感觉疼,后来慢慢一点儿一点儿地隐隐作痛。”因为只有这样形容疼痛,你的医生才能更了解你的感受。来看看你在看医生的时候描述疼痛的方式吧:

1、首先你要用手把疼痛的区域划出来指给医生看,告诉他你的疼痛位置:

比如你要告诉他你感觉肚子疼的详细位置:是上腰部还是下腰部?是左腹部还是右腹部?因为你必须要知道输卵管和阑尾会引起不一样的疼痛部位。

2、其次你要详细地告诉医生你疼痛的经过和变化:

比如你要跟他讲“我一开始感觉是整个肩膀在疼,现在只感觉肩膀的一点很痛,跟周围这一片儿没有关系。”还要告诉医生你现在的疼痛感觉定位在哪里,因为皮肤痛跟骨头痛或者内脏痛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3、你还要告诉你的医生你的疼痛感是否有持续牲和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比如你要告诉他“我感觉一阵儿一阵儿的疼,不是持续不断的疼。”还要告诉他当你做哪些事后的感觉会疼得更厉害。例如,是弯腰捡东西时才会疼或是当你吃什么东西或爬楼梯、走路甚至躺下的时候才会疼,尤其是当阴雨天气或者气温骤升或骤降时你是否比较容易疼痛?

4、另外还要告诉医生你的疼痛在什么地方容易发作,当感觉疼痛的时候会不会影响你的睡眠和生活?

因为家庭或工作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可能是诱发疼痛的因素,所以医生必须要了解你的疼痛环境。如果你的疼痛会妨碍入睡,但是一旦睡着了却又不疼了或者如果你感觉疼痛阻碍了你的日常生活,让你吃饭、做事、活动甚至于月经都受到影响,那么一定要跟医生说清楚。

5、最后还要告诉医生你的疼痛病史和家族病史:

医生需要知道你最早开始疼痛的原因、时间以及发作时的详细情况,还需要了解你的家族里面是否有其他人有过疼痛或与疼痛有关的问题。另外不要忘了告诉医生你从最初开始疼痛到现在,疼痛的情形有没有变化,疼痛的程度有没有增减或者区域有没有扩散。

如果你记住以上几个疼痛描述要点,那么就不用担心看医生的时候描述不清楚了。如果你的疼痛只是因为肌肉疲劳等小原因引起的,而你又不想去看医生,那么就看看以下减轻疼痛的小技巧吧。

不可不知的生活细节

1、你跷二郎腿吗?许多人在上班时喜欢跷二郎腿,殊不知,跷着二郎腿时,容易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就会引起原因不明的腰疼,而且由于双腿互相挤压,还会妨碍腿部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腿部静脉曲张,严重者会造成腿部回流不畅、青筋暴突、溃疡、静脉炎、出血和其他疾病。

2、补过牙以后别嚼口香糖:经常嚼口香糖会损坏口腔中的补牙物质,使其中的汞合金释放出来,造成人血液和尿液中的水银含量过高,对健康不利。

减轻疼痛的6个小技巧

1、坐着将双脚抬起,并紧缩脚和小腿的肌肉,数到10然后放松一下。以同样的方式紧缩和放松身体其他部位肌肉,从小腿到大腿、手、上臂、胸部、肩膀然后颈部。每次放松一下部位,每天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间,放松肌肉,平和心情。

2、分散注意力:疼痛本来就是要强迫你注意身体的问题。但是过度的关注,反而会加重疼痛。注视天花板,专心呼吸、欣赏美丽的图画,甚至看电视、散散步,都可以让你忘却身体的不舒服。

3、睡前抛开压力:为了避免疼痛,每天晚上都要好好睡一觉。但是忧虑、恐惧和压力可能让你翻来覆去彻夜难眠。睡前把烦恼抛开吧!睡前运用放松技巧,可以使人睡得更熟、更安稳。如果放松技巧不行,不妨把脑中盘算的事情全写在纸上,也是减轻压力的好方法。

4、反复念诵,缓解情绪:在压力和怒气上升时,头也会疼,那么怎样才能平静下来?首先找个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躺下来垫个枕头,让自己感到舒适。开始呼吸,同时随着每次呼气,在心中重复一个字句,有没有意义都可以,如此持续10―20分钟。经常练习,你就会知道如何轻松渡过难关。

5、神游一下:想象自己坐在凉爽、微风轻拂的山间,坐在水边;或想象你走到晴朗的海边,沙子从脚趾间流过,想象当中的气味和声音。神游会让你平静下来,放松肌肉,甚至促进血液循环。

心疼的感觉范文第3篇

两性疼痛差异的原因

其实,女人与男人的疼痛不一样更多的是他们如何考虑疼痛和感受疼痛。比如,焦虑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男性和女性,女人可能会感到这是一种痛苦(心灵感受),而男人的这种痛苦感受就会少一些。同样,用以对付疼痛的方式不同,也会让人对疼痛产生不同的体验。

对志愿者的不同疼痛研究可能会让我们理解男女为何对疼痛的感受不一样,这些研究包括洗冷水浴、参加临床的疼痛试验等。

当然,对于男性和女性在感受和体验疼痛方面的差异一直存在争议,但是英国巴斯大学疼痛应对中心的心理学家埃德・基奥认为,差异是的确存在的。因为,女性在一生中体验的疼痛比男性多,疼痛发生的频率更高,有更多的身体部位产生疼痛。但是,两性之间的这种疼痛差异都没有纳入疼痛的研究和治疗中,在实际生活中要么忽略了这种差异,要么在统计时作了平均处理。所以,研究人员应当研究疼痛的性别差异的科学原理,以便找到分别对待不同性别疼痛的方法。

对疼痛原理和两性疼痛差异的解释大都集中在生物学机理上,例如,遗传和激素差别。然而,现在越来越清楚,社会和心理原因也是造成男女疼痛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一个差异就是男性和女性应付疼痛的方法不同。女性容易集中于她们所经历的疼痛的情感方面,但男性则容易聚焦于疼痛的生理感受上,比如他们经受的具体的身体部位的疼痛。

研究证明,男性采用的感受疼痛的聚焦方式有助于帮助他们提高疼痛阈值(能承受更大的痛苦,或不会轻易产生痛苦感觉),但是这种方法对女性却没有任何好处。女性集中于疼痛的情感方面可能让她们经受了更多痛苦,因为与疼痛相关的情绪可能是负面的。

有一个简单的试验可能说明问题。研究人员请志愿者把非优势胳膊(一般是左胳膊)浸入温水(摄氏37度)池盆中2分钟,然后让他们把胳膊抬出来再浸入1~2摄氏度的凉水中。这就能让研究人员观察到不同的人的疼痛阈值(人们最初感受疼痛的那一点)以及疼痛的忍耐度(能忍痛多长时间)。

在这类研究中,人们能忍耐疼痛时间的最高上限是2分钟。在疼痛闽值和疼痛的忍耐度上,女性都要低于男人,因而她们感受的疼苦更多。这方面,也许性格和意志也起了作用。因为,大致而言女性的“娇气”也是其疼痛阈值低和忍耐力差的原因之一。

特殊的原因

然而,与男性相比,女性不仅一生中疼痛时间比男性多,而且疼痛的人数也多于男性。中国和欧美的临床调查表明,60%以上的疼痛患者为女性,这是由女性的生理和行为的一些独特性所决定的。

女性的第一个独特性是月经,这会造成不少女性疼痛。以全球的统计而言,约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痛经,而在中国这一数字约为75%,这是女性独有的现象,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的比例多于后者。但原发性痛经的一个特点是,结婚育子后女性的原发性痛经往往会消失。而继发性痛经则有多种原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这就需要对症治疗。

女性疼痛的第二个特殊原因是乳腺增生疼痛,以未婚未育的女性居多。年龄在37―40岁的女性为高发人群,包括已婚女性也有这样的疼痛,因此,是女性不可避免的特有疼痛现象。

女性疼痛第三个特点是分娩时的特有之痛,在今天,这种疼痛又有新的发展。过去的疼痛是因自然分娩而痛,是女性一生必经的阶段,也是人类赖于生生不息的一种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历了这样的疼痛才是成熟的女性,其忍痛和耐力也是男性所不能比拟的。而在今天,由于相当多的女性不能耐受自然分娩之痛,往往采用剖腹产。尽管这种方式能解除分娩时较长时间的痛苦,但反而带来产后的手术创口的疼痛。因此,这也成了今天女性躲不开和必经的痛苦体验。

女性的疼痛还在于随着年龄增长,由骨质疏松而产生的骨盆和全身性疼痛。虽然男性也有这样的疼痛,但显然比女性的痛苦要小,这是由女性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由于孕育孩子的付出和雌激素分泌的减少,女性在45岁后就开始了全身的退行性变化,50岁以后开始出现骨质疏松产生的疼痛,到了60至70岁则产生腰骶部的疼痛和全身性的疼痛。

中国北方地区的调查发现,女性50岁以上椎体骨折发病率为15%,而80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达到36.6%,这便是由骨质疏松所引起。因为,60岁以后,女性体内缺乏维生素D,无法有效地帮助身体吸收钙质,储存于体内的钙质则开始大量释放,造成全身骨骼的骨量降低。另一方面,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骨代谢会由年经时的正平衡转为负平衡,即从骨(钙质)生成转为骨(钙质)释放,骨量减低,骨质疏松形成。再加上女性孕育孩子时全身在骨质和其他物质上的超量新陈代谢,也造成骨质疏松比男性严重。于是全身和骨盆疼痛也重于和多于男性。

最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都要求女性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女性一出现疼痛就以“扛”和忍来对待,因而时间一长,也使疼痛恶化,造成疼痛的增多和程度的增强。

复杂的原因

当然,两性的疼痛差异还有其他原因。另一项研究是调查在焦虑敏感性和疼痛之间是否有性别差异。焦虑敏感是一种担心产生焦虑的感觉趋向,这样的感觉在疼痛经历中比较重要。对150名转诊到医院治疗的病人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男性和女性之间预测疼痛的要素是不同的。而与焦虑有关的担忧和对这种感觉负面解释的增强在女性中都强于男性,因而影响到女性的疼痛经历,使她们更容易感到疼痛。

而焦虑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因此,焦虑的主要特征是无明显原因的恐惧、紧张发作,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性紧张。凡是对困难估计过分、患得患失、惶惶不安、依赖性强、对自身躯体和内脏情况过分关注的人都容易患焦患。一些人并没有患焦虑,但处于焦虑敏感阶段,也容易产生疼痛感。

另一个研究结果也非常有意义。胸痛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脏病的发作有关。所以对病人来说胸痛容易让他们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因而产生焦虑。结果也有一些人在焦虑的同时病情也真的严重起来,所以焦虑在胸痛

的经历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在胸痛上面,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体验。与男性相比,女性有时的疼痛更强烈,还伴有恶心。实际上这是女性的过分焦虑在对疼痛推波助澜。

另一项研究证明,临床各科对疼痛的治疗会产生女性不同于男性的效果。巴斯大学与英国皇家国立医院合作治疗风湿性疾病,而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慢性关节疼痛。在对98名病人的慢性疼痛评估中,研究人员采用了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职业疗法。

在这些疗法结合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女病人和男病人都感到疼痛有极大的减轻,但是,3个月后女病人感到她们的疼痛又像治疗前一样,而男病人则感到他们一直保持在治疗后的疼痛减轻水平。也就是说,女性很快就又感到疼痛加重了,而男性的疼痛减轻效果却能保持较长时间。但是,最有趣的是,在治疗后的随访中,男女病人的因风湿病而导致的行为障碍都得到了改善。这提示,患风湿性疾病的男女病人治疗后尽管在身体功能的改善上有一样的效果,但对疼痛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同样可能是心理感受的不一致。

疼痛的原理

然而,并非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更不能经受疼痛,有时女性的疼痛耐受力比男性要强得多,这缘于女性的生理特点。比如,在怀孕和分娩时,女性的耐受疼痛的能力远远强于男性。在经历月经周期时,女性的疼痛耐受力也很强。研究人员认为,这要归因于女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尤其是月经周期的变化和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增高。当然,同样有证据证明,男性的雄激素,如激素也能增加男性对疼痛的耐受能力。

但是,由于女性的两种性激素的作用和经历的生理周期不同,似乎激素对于女性的耐受疼痛的帮助要大一些。由此可以推论,文化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女性的疼痛感受的影响要大一些。表现为,女性有泪可流,有痛可叫出来,但男性有泪不能流,有痛不能说。这就从表面上造成女性的疼痛多和程度深,而男性的疼痛少和程度轻。

其实,在疼痛的生物学原理上,男女基本上是一致的。

迄今的证据都表明,持续性疼痛是与神经损伤和炎症相联系。已有的疼痛理论是源自对两种神经纤维的研究所获得。人的较大的神经纤维传递电子信号更快速一些,因而由它们传导剧痛和刺痛。而较小的神经纤维则传导持续性和烧灼痛,当然这类疼痛可随时间的推移而缓解。这类疼痛似乎没有同一来源,因此很难用传统的止痛药来止痛。

较大神经纤维传导的疼痛又称为快痛,是一种尖锐而定位准确的刺痛,在刺激时即发生,而撤除刺激后则很快消失。而较小神经纤维传导的慢痛则是一种定位不太准确的烧灼痛,刺激发生后0.5至1秒才会感觉到,不过有些强烈而难以忍受。撤除刺激后还要持续几秒钟,并伴有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正是在慢痛上常常出现男性与女性对疼痛感觉的差异,因为伴有情绪及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变化,而在这些方面女性的反应要强烈一些,故而女性感受的痛觉要强烈一些,时间也要长一些,而且疼痛阈值较低。

此外,在痛觉的产生上面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男女差异,因为痛觉的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任何形式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成为伤害性刺激时都会引起痛觉。比如,将钾、氢离子、组织氨、5-羟色胺、缓激肽等物质涂抹在暴露的神经末梢上都可以引起疼痛。但是,迄今还没有任何研究解释清楚为什么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就可引起痛觉。

另一方面,新发现的一种疼痛原理也说明男女有同样的感受机理。新研究表明,一些持续性疼痛、莫名其妙的疼痛,如关节是由外部未受损的、健全的神经纤维引起的,而非受损伤的神经引起。这一结果引起了专业人员的关注和吃惊,因为长期以来对慢性疼痛的研究都集中在受损伤的神经上面。而这一发现则对研发新类型的止痛药提供了线索。

心疼的感觉范文第4篇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表现多样的主观体验,包括了生理,心理,感觉,情绪,认知及行为等各方面。疼痛作为产妇必须经历的剌激,会对其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以及激素和代谢水平的变化。目前国内在阴道顺产过程中初产妇的侧切率在70%以上,产妇在经历了宫缩痛疼顺利娩下新生儿后,又需要再次面对切口缝合的疼痛。而这时产妇的配合程度及心理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到助产士伤口处理的好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子宫收缩情况和阴道出血也会受产妇的心情影响。虽然目前临床上药物镇痛广泛应用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良反应,产时活跃期应用分娩镇痛硬膜外麻醉,会延缓产程的进展,并且影响胎方位的旋转,使胎头在产道受挤压时间延长。影响新生儿吸吮反射评分。对产妇和新生儿都存在很大的风险。产后缝合伤口的时候过量运用局部物,会影响伤口的恢复,并会导致伤口出血增多。所以越来越多的助产士会配合非药物镇痛方法来缓解产妇的疼痛。保证医疗安全,增加产妇的满意度和舒适感。本文综述了缓解产妇疼痛的几种方法及评价,为临床护理实践和研究提供建议和指导。

1 分散注意力的概念及分类

分散注意力是通过将产妇的注意力转移到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上,抑制他们对于疼痛剌激的注意,从而减轻疼痛,焦虑和紧张的方法,可以分为主动分散注意力和被动分散注意力两类。

2 主动分散注意力

主动分散注意力指在产程过程中,产妇主动参与某项活动来分散注意力,达到减轻疼痛的方法。我们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控制呼吸,玩分娩导乐球,母婴互动,新生儿抚触,阅读朗读指导。

2.1 控制呼吸 控制呼吸是应用认知行为学原理来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产妇疼痛时通过有意识地频繁深呼吸来使自己放松,把精力放在呼吸上,在疼痛开始时用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巴柔和的呼出,等疼痛结束时,可以放松一下,从而达到降低疼痛感的目的。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降低其紧张,焦虑水平及疼痛感觉

2.2 分娩导乐球 导乐球又称助产球,为直径75-100cm的彩色充气橡胶球,将其固定在导乐球架上,利用其富有弹性,柔软的特点,孕妇在规律宫缩的间歇期骑坐上去,可以放松盆底肌肉,缓解会阴神经的疼痛,可采用坐、靠、趴等与皮肤接触缓解疼痛,增强心理适应,促进自然分娩。满足广大产妇对非药物镇痛的迫切需求,这相当于一个游戏,便产妇在产程中主动参与进来,转移注意力,松弛肌肉,减少恐惧,紧张的心理。从而达到精神性无痛分娩的作用

2.3 母婴互动 抱起新生儿放入母亲的怀抱进行早吸吮,它可以激发产妇的母爱,帮助产妇子宫收缩,在新生儿的吸吮中让产妇生理和心理都放松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刚出生的小宝宝无限的爱中,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疼痛,能舒适满足的渡过疼痛期。这种方法还有助于产妇早开奶,顺利的母乳喂养。

2.4 新生儿抚触 皮肤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把宝宝放在产妇的怀里,让产妇温柔的抚摸新生儿的小手小脸,再慢慢抚摸宝宝的全身。把宝宝的小手放在产妇的脸上和手上加轻柔的抚摸,抚触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后叶催产素,帮助婴儿及其母亲得到平和安静的感觉,后叶催产素是在抚触过程中会释放的一种荷尔蒙,它对于缓解疼痛和使人平静有帮助作用。产妇和新生儿都可以通过双方获得安全感。使产妇得到生理和心理的抚慰,产生安全感和依附感。从而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

3 被动分散注意力

被动分散注意力适用于产妇在操作时必顺保持和安静的情况,通过观察某个活动或剌激而分散注意力。而不是主动参与活动。听觉,视觉,触觉和味觉是最常用的方法。

3.1 听觉分散注意力 听觉神经中枢在大脑皮质的位置与痛觉中枢的位置相邻,都位于大脑的颞叶部分,由于音乐信号将引起听觉神经中枢的兴奋,从而抑制痛觉神经中枢,使痛感明显降低。同时音乐信号会刺激脑垂体的内啡呔分泌增加,而内啡呔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另外,音乐可以缓解焦虑,减缓疼痛,转移注意力,充分调动体能有助于加速分娩的进程。音乐还能和物产生协同作用。听觉分散注意力有现场音乐,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录音,也可以用电话和家属沟通产时的感受以及宝宝的情况。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3.2 视听分散注意力 电视影像资料在医院非常普及,播放婴儿游泳抚触影像及分娩过程的影像产资料,也可以播放家属视频对话,能显著的减轻疼痛和焦虑。

3.3 触觉分散注意力 随时陪在产妇的身旁,与产妇身体接触,抚摸产妇的腹部及后腰背部,按摩她需要的地方,使其放松。拿热毛巾擦试产妇出汗的脸颊及身上,紧握产妇的手,加以抚摸,把一个装有麦麸的布袋用微波炉加热几分钟后放在背部从而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具有镇痛作用。

3.4 味觉分散注意力 味觉分散注意力是通过甜味剌激大脑愉快口枢,激活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促进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释放,从而起到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可以鼓励在产时和产后进食甜食,如巧克力和热饮,补充能量的同时,放松产妇的情绪。从而增加疼痛的耐受性,保持血氧保和度和心率的平稳。

心疼的感觉范文第5篇

1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

1.1痛觉阈即引起疼痛的最低强度的刺激,或者说是疼痛最低的可感知强度。Wof和Wolff曾报道,健康者都有相似的感知疼痛的能力。但炎症可使痛觉阈降低,局麻、神经系统损伤或中枢性止痛剂可使痛觉阈提高,分散注意力与暗示可减轻疼痛。

1.2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对疼痛的知觉反应中,社会文化知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948年人类学家Kraeber发现,某些社会阶层的妇女在分娩时毫不痛苦,婴儿出生后妇女很快就到田间劳动,而大多数妇女在经历分娩时显得相当疼痛。

1.3心理因素疼痛不仅有着性别差异、民族差异,而且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人们因为疼痛而引起心理反应,悲伤可致疼痛加重,控制悲伤可减轻疼痛,这是由于大脑皮层对疼痛的反应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心理学家发现恐惧、焦虑、失望、不耐烦均可使痛阈降低,愉快、兴奋、有信心可使痛阈提高。

1.4痛觉适应传统观念认为,对痛刺激的适应是不明显的,强烈的疼痛刺激根本不产生适应。然而新的实验证明痛觉本身也存在负适应现象,即在痛刺激连续或多次作用于感官的一段时间后出现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术后疼痛的控制

2.1药物治疗倡导预防性用药。有些医生在诊治有疼痛的患者时常要求患者“忍耐疼痛,尽量不用药”,但无谓地忍耐疼痛实际上是毫无必要的。现有观点认为,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按时给药效果明显,所以对于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切口疼痛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预防用药所需剂量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得多,患者痛苦又大大减轻,镇痛效果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24小时总用药量比疼痛时再用药的药量小,同时也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使其有规律可循。所以告诉患者如有疼痛应及早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2.2患者自控止痛法(PCA)PCA在国外正广泛用于术后及慢性疼痛治疗,其方法是患者拥有一个用计数电子仪控制的注药泵,按规定浓度和速度匀速将药物注入体内的方法。患者自控止痛法(PCA)需要自我控制给药时机和剂量。

PCA依据给药途径分为静脉注射PCA(PCIA)、硬膜外PCA(PCEA)和皮下PCA(PCSA),以PCEA镇痛效果最佳。

3术后疼痛的护理

3.1非药物治疗护理抑制疼痛的物质,现已检测出的脑啡肽、强啡肽类物质已有几十种,它们与外源性吗啡一样,能够控制疼痛的传导,抑制疼痛。情绪、心理等因素可影响吗啡类物质的产生。心理护理的原理就是激发机体产生释放内源性吗啡类物质,因此,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有着重大的意义。

3.1.1控制焦虑焦虑与痛感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排除恐惧有利于减轻疼痛。解除患者的焦虑,焦虑程度越重,疼痛程度也越重。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患者,允许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使用治疗性触摸或其他方法解除患者身体的紧张度,帮助患者松弛,鼓励患者参与护理计划,以及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使其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3.1.2分散或转移患者注意力护士要保持敏感,对于轻度或中度以下的疼痛患者,可采用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读小说;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如抚摸等。基于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以往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会选择某些特殊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疼痛反应。

3.1.3身体放松法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术,自我催眠、自我暗示以及心理治疗中的催眠与暗示疗法都有助于机体放松,肌肉张力减小以减轻疼痛。同时思想放松还能促进药物止痛,有助于患者关闭“疼痛冲动的门”,并增加循环内啡肽,以提高患者的痛阈。

3.1.4诱导想象疗法诱导患者去想象一些以往经历过的、令人欢愉的场面,如温暖的沙滩、柔和的阳光、蔚蓝的大海、茂密的森林等。

3.2一般护理术后帮助患者摆好舒适,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缓解疼痛的肌肉阻力,给患者讲解术后所带引流管的用途。对于有些患者,为减轻肿痛和切口压力,可在床上放支架支撑被褥,观察伤切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时间允许术后及早给予舒适利于缓解疼痛的不同,如半卧位等。病情允许可及早下床活动,疼痛一般在麻醉清醒后2-6小时最强烈,24-72小时逐渐减轻,若患者持续疼痛,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3.3应用镇痛药的护理注意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由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因人而异,给予同等剂量的药物后有的患者血药浓度过高,引起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呕吐等反应;有的血药浓度过低,镇痛无效,患者依然烦躁不安,吵闹不停。所以给药时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了解患者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同时,护士应了解各种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

3.4自控镇痛(PCA)的护理术后应告诉患者应用PCA治疗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妥善固定给药导管,保持给药途径通畅,定期评价镇痛效果,当疼痛较重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