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表面活性剂论文

表面活性剂论文

表面活性剂论文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环保,无磷,洗衣粉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洗衣粉的需求量也在逐年的增加。然而,当生活中大量的含磷污水被排放到水中,很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中生态系统原有平衡[1-3]。与此同时,人们对环境越来越关注,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绿色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全国禁磷、限磷区域的扩大,无磷洗衣粉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增长。免费论文参考网。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无磷洗衣粉绝大部分是基于4A沸石体系的,与三聚磷酸钠(STPP)相比,许多代磷助剂在软化硬水、分散、乳化、胶溶和缓冲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并不能真正起到代替STPP生产高质量的无磷粉的目的。 因此,研制和开发一种无磷洗衣粉是相当有环保意义和经济价值。

目前已有报道[4-5],以烷基糖苷(alkylpolyglycoside,简称APG)作为表面活性剂合成洗衣粉。在洗衣粉中,使用APG代替AEO或部分LAS具有极高的表面活性、良好的去污效果和生物降解性,同时具有柔软、抗静电及防缩功能。烷基糖苷兼具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表面张力低,在硬水中使用仍具有优良的去污力,而且对皮肤粘膜极低的刺激性、无毒性、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良好配伍性及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可与任何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明显等性能特点[6-8],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的各个领域,被称作是新一代绿色表面活性剂。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实验材料

烷基糖苷(APG)、14-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9)、脂肪醇聚乙烯醚硫酸钠(AES)、RL-碱性蛋白酶、香料、荧光增白剂(RBS)等均为工业品;硫酸钠、碳酸钠、过碳酸钠、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均为分析纯;精制玉米淀粉为市售。

1.1.2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案

1.2.1 实验方案一

采用正交实验法选择出与APG表面活性剂复配效果最佳的表面活性剂。

1.2.2 实验方案二

经过实验方案一可以选出与APG复配效果最佳一种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对配方比例进行优化:分别以APG和该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1:1、2:1、2:3、3:2,做五次实验:(其它配料的百分比仍不变)。

1.3 实验步骤

按照每一组实验方案中表面活性剂的比例,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量出APG和甜菜碱,再称量出相应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将三种配料放入约500毫升的烧杯里混合并搅拌均匀。分别按比例称量出其他固体配料(除香料、荧光增白剂、RL—碱性蛋白酶),同样放入一个500毫升的烧杯里混合并搅拌均匀。免费论文参考网。等以上两烧杯里中配料都搅拌均匀后,将固体后者加入前一烧杯里混合并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后,在不超过30度左右的室温下将其适当干燥。等干燥后再加入适量的RL-碱性蛋白酶、香料、荧光增白剂,然后再混合并搅拌均匀。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试验

2.1.1 正交试验安排

按1.2.1实验方案Ⅰ安排设计L9(33)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1。免费论文参考网。

表1 因素水平表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流变性能;触变性能;影响

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表面活性剂范围十分广泛,其中就被用作混凝土外加剂。

研究表面,外加剂本身并不与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水化产物,而只是起表面物理化学作用。在混凝土外加剂中,大多数都是表面活性剂。因此研究外加剂的性质时,表面活性剂占有很重要位置。表面活性剂可以用来作为混凝土减水剂、引气剂、调凝剂、防冻剂、泵送剂等。无论是普通表面活性剂或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它们的合成或天然产品大都可以用作混凝土的外加剂。表面活性剂作为混凝土的性能添加剂,使用适当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本文讨论了表面活性作用对混凝土的流变性能触变性能的影响。

1.表面活性作用对混凝土的流变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的流变性能是指混凝土这种特殊的固液混合体系的变形和应力关系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规律。流动和变形本质上是一回事,所不同的是流动是指液体,而变形是指固体。所谓混凝土流变性是指体系在不变的剪切应力作用下随时间而产生的连续变形。由于混凝土在硬化前是固液混合相,同时具有固体变形的弹、塑性性质,又具有液体变形的粘性特征。新拌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要发生弹性变形和流动。当应力较小时作弹性变形,应力大于某一限度(屈服值)时发生流动。只是此时的屈服值较小,所以受流动方面的特征影响较大。

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样性基本上可用宾汉姆方程来近似地描述。

式中: ——剪切应力(内摩擦力);

——动剪切力(屈服值);

——粘滞系数(粘度);

——速度梯度。

新拌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具有流动性;只有当外力值大于 时才能开始流动。 反映了混凝土在流动时,固体颗粒及水泥浆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 大小的主要是骨料量、级配、水化物的 电位以及外加剂情况。 愈大流动性愈差。

流动曲线如图1所示;牛顿体和宾汉姆体的流变方程中粘度系数为常数,应变速度 与剪切应力 间呈直线关

系。但对混凝土这种固液混合流动体系,由于胶凝体凝聚结构较强,此时粘度系数 是 或D的函数,其流动曲线如图1中A、D,分别称非牛顿型和一般宾汉姆体。一般流动度较大的流态混凝土接近于非牛顿型。通常的新拌混凝土则接近一般宾汉姆型。

图2-15流变曲线基本类型A一牛顿型;B—非牛顿型;C——宾汉姆型;D一一般宾汉姆型。

从混凝土的流变学原理来分析,若制备工作性能好的混凝土,必须使水泥颗粒在水介质中充分分散。也就是说必须拉散混凝土浆体中阻碍流动的网状絮凝结构,减小相互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上述现象称为胶溶或稀释。影响浆体胶溶的因素很多,如浆体组成结构、水介质量、温度等。介质条件不同就有可能改变浆体中水泥颗粒的带电情况,即改变颗粒间的静电斥力。静电斥力大小可用爱特尔公式进行计算。爱特尔公式表明,水泥颗粒间的排斥力 与 电位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当新拌混凝土中适量加入表面活性剂,会使水泥颗粒所带的动电电位 值显著增大,因而水泥颗粒间的电性斥力大大增加,这将使新拌混凝土的屈服应力 值明显减小,粘度 下降。这样,就促使整个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提高,流动性得到改善。

2.表面活性作用对混凝土的触变性能的影响

新拌混凝土还具有触变性。触变状态是混凝土从水化初期的完全流动状态到稠化凝聚状态之间的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状态。所谓触变就是在静止不动时呈凝聚状态,经搅拌后又呈流动状态。由于新拌混凝土是一种混合物的粘性结构,悬浮体在静止时是胶体,呈网状絮凝结构,没有流动性。加外力时静止状态被破坏,其结构也随之破坏而恢复了流动性。若再静置又能重新形成网状结构,可重复多次。从流态渐变到凝聚状态是逐渐变化的,变化过程中粘度不断增高,直至完全失去流动性。

一般适量加入表面活性剂,均能促使新拌混凝土显示出较强的触变性,表面活性剂由于分散作用使其流动性增加。如果保持相同的流动度则体系的粘度将加大,静止一段时间后,往往表现出絮凝状态。但由于颗粒表面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 电位的提高、溶剂化膜的加厚等,在稍加搅拌或振捣,又会表现出较好的流动性。而不加表面活性剂的新拌混凝土,其触变性就弱得多。因此在一般混凝土工程及制品中,虽然加了减水剂后稠化过程较快,对新拌混凝土则表现为坍落度损失较大,这仅是表面现象,其实此时浆体并未凝结,只是显示其拥有较强的触变性能。

参考文献

[1] 张雄、张永娟.现代建筑功能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水质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6-0074-02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一种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它在溶液的表面能够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它的特色鲜明,并且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具有“工业味精”的美誉。不论在工业生产还是日程生活中我们都会发现它的身影,从石油、金属加工、农药生产再到我们熟悉的洗涤剂和化妆品,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无处不在。其中阴性表面活性剂在各种表面活性剂中的应用尤其广泛,占表面活性剂使用量的40%以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旦被排入水体中,会在水体表面以及水体中的其它微粒的表层聚集,进而产生出泡沫以及发生乳化的现象,这些物质会产生阻隔的效果导致水中的氧气不能进行交换。最终结果会是水质的破坏,水生生物面临巨大的危害。随着工业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进入水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数量也在增加。为了保障良好的自然环境,保障人民生活的健康,对于水体中的阴性表面活性剂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一直以来,我们一般采取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检测,虽然这种检验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是实际选择性方面比较差,进行干扰的物质较多,有机酚类和无机氯化物等都可能对检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干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验手段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更有效的检测方法。

1 光度法

光度法的检验方式就是根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与阳离子显色剂产生缔合反应的原理进行检测。根据对形成缔合物检测方式的不同,光度法还可以具体分成两个不同的检验方法。

一是萃取光度法,顾名思义,首先要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显色剂形成的缔合物进行有机化萃取,在对萃取的有机物进行吸光度计量,当然要在特定的波长环境下进行。相对于传统方法,萃取光度法灵敏度更高,相对干扰比较小,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萃取工作必须要在有毒溶液中进行萃取。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的现象,可以采用添加一些破乳剂的方式来进行消除,有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安全性非常高,当然实验的准确度不会受到影响。还有学者通过反复的实验对显色剂、萃取频率以及萃取剂的用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了获得最精确测量结果的最佳用法用量,使萃取光度法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二是水相直接显色法,相对萃取法来说,省略了萃取这个步骤,所以操作相对简便。水相直接显色法通过聚合物吸收光谱与阳离子显色剂吸收光谱的不同进行比较,通过两者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判断。因为该方法的方便性,很多学者对水相直接显色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力求找出进行测试的最佳环境条件以及最有力的测量条件,并且将实验成果直接应用到对于江河湖泊的水体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之中。目前的研究试验中,阳离子碱性染料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实验最为常见,例如,学者刘新玲就进行了碱性品红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缔合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在pH为9.5的环境中缔合物生成比率是1:1,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达到520nm,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观摩尔习惯系数以及浓度方面的结果也很让人满意。在吸收光谱的特性方面,学者们分别通过夜蓝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孔雀绿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水相显色实验,找到了实验进行最适合的酸度环境,发现了最好的缔合物形成条件,以及达到最佳灵敏性的条件,从而促成了测定水体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办法――水相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一些学者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酸性染料形成有色缔合物,在缔合物基础上再加入能与此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作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更加稳定的离子聚合物,这种方法便是阴离子酸性染料光度测定法。

2 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就是用甲醇或者是含有氯化钠的水溶液来充当流动相,以十二烷基作为基础的起到固定作用的键合相,在流动相与键合相的作用下,对被检测水体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分离和测定,不仅能够测算出阴离子表面活性还能够测量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烷基同系物。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不同的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不同,应该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遇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较低的情况,一般在通过三氯甲烷进行萃取工作之后,萃取物在采用紫外线检测器进行测定的同时,应该进行荧光检测器的测量,两种车辆器相互配合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是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相对较高,应该首先通过微孔滤膜进行过滤,对萃取物直接采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测量即可。色谱法的检验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到印证,这种方法处理相对简单,而且可回收率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在5.0ng~250ng的绝对进样量范围之内,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与此同时新的微镜色谱分析法使检测能力大大提高,减少了检测试剂的使用量,新的检测器也突出了更快、更准、更灵敏的特点。

3 其他检测法

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没有止境,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学者们不断进行新的研究和尝试,希望找到更好的方式来进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在针对水体中其它元素影响检测结果方面,学者刘卫国提出在pH值7.5的环境下进行偶氮红两项滴定法进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这种方法在精确度以及灵敏度等方面都有提高,回收率更高达92%以上,可以有效地消除水体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淀粉等物质的干扰,保持相对偏差在1.0%左右。针对特殊的检测水体环境,何亚明提出采用次氯酸钠然后亚硝酸钠再到氨基硫酸铵对印染废水中的干扰物质进行先处理的方法。通过二次加注以及迭代运算进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量,虽然在准确度方面不是最好的,但是却非常适合处理像印染污水这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较低的水质环境。

4 结论

不难看出,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方面,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当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光度法和色谱法已经被比较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检测中去。同时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各国学者也不断进行着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更快、更准、更好的检测方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卫国.上海环境科学,2000,11(7):24.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改性乳化沥青;改性机理;乳化机理

中图分类号:TU535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公路事业迅猛发展,为了提高路面的性能,延长路面的寿命,重交通沥青以及聚合物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建设维护中得到大量的运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养护事业的蓬勃发展,乳化沥青技术的不断进步,施工工艺的逐渐成熟,改性乳化沥青在我国公路工程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 改性机理

沥青改性的机理,简单的讲在于采用一定的工艺流程,使聚合物颗粒被分割分散到沥青当中,在沥青基体中形成“互穿立体网络”结构,使沥青的弹性、流变形和抗老化性等特性显著提高,从而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

1. 相容性

改性沥青的相容性好是指改性剂以微细的颗粒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沥青中,不发生分层、凝聚或离析等现象。

2. 溶胀

聚合物加入到沥青中后,一般并不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在沥青中轻质组分的作用下,改性剂体积胀大,即发生溶胀。聚合物溶胀后表现出区别于聚合物又不同于沥青的界面性质。在高剂量聚合物情况下,聚合物在沥青中的溶胀程度降低,但可形成网状结构,使沥青性质发生显著的改善。

3. 新胶体结构的形成

从表面能的角度来看,分散相被分散的越细,其比表面能就越高,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体系有自动降低表面能的趋势,分散相有选择地吸附沥青中能够降低其表面能的物质在两相表面上以降低表面能。当出现这种情况必然会打破沥青原有的胶体结构,引起原沥青中多个组成重新分配,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综上可知,只有具备适当的相容性,又有良好的界面性质才能得到性质优良的改性材料。用聚合物改善沥青的性质同样也应满足良好的界面性质与很好的分散状态,这样才能使改性剂自身特有的性质充分体现出来,达到明显的改性效果。

3乳化机理[3]

从广义上讲,两种互不相混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微滴状均匀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这种形成乳状液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沥青的乳化是乳化作用的一个方面,乳化作用的相关理论是研究沥青乳化机理的基础。

3.1 表面活性剂与乳化剂[4]

表面活性剂在工农业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化学助剂,它能够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把表面活性分子强烈地吸附在其他各种界面上。其实表面活性剂分子不仅会吸附在水面上,也能吸附在其它各种界面上,而且往往有一定定向吸附性。正是由于这种定向吸附,使得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破乳、起泡、分散、絮凝、湿润等多种作用。

沥青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乳化剂由亲水(或憎油)的极性基和亲油(或憎水)的非极性基(一般是碳氢链)所组成(图1)。在油水溶液中加入乳化剂后,乳化剂的两个基团产生定向排列,将油水两个界面连接起来,从而防止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的作用,搅拌分散后,沥青可以以微粒形式稳定地分散于水中(图2)。

图1乳化剂分子模型图

图2沥青乳化剂乳化作用示意图

3.2 乳化剂的工作特性[5] [6]

1.降低表面张力

当乳化剂浓度极低时,乳化剂分子极少,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不可能有较多的乳化剂分子聚集。表面上几乎仍为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表面张力几乎无变化,仍接近于纯水状态下的表面张力。如图3 a)所示。

当乳化剂浓度适当增加时,乳化剂分子很快聚集到水表面上,减少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从而使表面张力快速下降。如图3 b)所示。

当乳化剂浓度进一步增大,达到某值后,这时水溶液的表面聚集了大量的乳化剂分子而形成了一种单分子膜覆盖在溶液表面上,使水溶液与空气完全隔绝,表面张力趋于稳定。通常将即将开始形成胶束或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常简写为CMC)。如图3 c)所示。

2. 胶团化

达到临界胶束浓度以后,若再继续增化剂浓度,表面张力不再继续下降,由于表面已形成单分子膜,乳化剂分子趋于合并靠拢,将继续聚集成胶束,而使乳液中的胶束数目不断增加。如图3 d)所示。

正由于乳化剂如此特殊的工作特性,才使得沥青成功地分散于还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沥青的施工状态才能由传统的热拌变为冷拌。

4结束语

由于改性乳化沥青既保留了乳化沥青的优点,又具备了改性材料的特性,因此,自开发以来,就备受关注。乳化沥青与改性剂在机械的作用下,破坏了原来的平衡,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如果这种平衡不能稳定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到改性乳化沥青的生产、存储和使用。因此,改性乳化沥青的改性机理和乳化机理都值得深入了解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争奇,张登良.改性沥青影响因素的探讨[C].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术论文论文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

[2] 樊志超.改性沥青技术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3] 交通部阳离子乳化沥青课题协作组.阳离子乳化沥青路面[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8

[4] 姜云焕,钦兰成,王立志.改性稀浆封层施工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第5篇

1.摘要必须能反映全文的重要内容

化学是实验性学科,而合成化学是其中特别注重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重要领域。因此合成类化学论文摘要最重要的内容是由实验数据支持的实验结果。对于合成化学,做实验没出结果就等于水中泡影、空中楼阁,就会流于空泛、抽象,对读者毫无实际价值。

[原文]在尿素-NaBr-KBr-甲酰胺体系中研究制备不同稀土填充的Bi-Sb半导体热电材料的工艺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观测直流电沉积与脉冲电沉积制备的B^ShCe及BiSbINd合金薄膜表面形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修改后]分别以脉冲电沉积法和直流电沉积法制备了稀土填充热电材料Bijb3Rex(Re=Ce,Nd)。结果表明,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在通断脉宽为T^lOms(电流1A),Toff=40ms(电流0A),电流密度2000A*nT2,电沉积时间180s的条件下制得的电沉积膜Bijbfev表面均匀、光滑、致密;在通断脉宽为1=0.405(电流1A),1=2.405(电流0A),电流密度2800A*m_2,电沉积时间120s,占空比为0.142的条件下制得的电沉积膜B^ShNdu,表面均匀、光滑、致密。

[修改说明]原摘要既无具体的实验方法,也未量化描述实验结果。修改后的摘要准确反映了论文的重要内容。

[原文]本文详细研究了N,N-二苄基酪氨酸乙酯与对溴苯甲醚的偶联反应,探讨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如碱的品种与用量、催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反应物的用量比、反应时间与温度、溶剂种类、配体与催化剂用量比等各种因素对偶联产物产率的影响,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L-左旋甲状腺素钠的全合成提供了重要依据。

[修改后]N,N-二苄基酪氨酸乙酯(2)与对溴苯甲醚(3)经偶联反应合成了O-对甲氧基苯基-N,N-二苄基酪氨酸乙酯,其结构经丽R,IR和MS表征。最佳反应条件为:210mmol,n(2):n(3):n(K3P04):n(CuS045H2O):n(N,N-二甲基甘氨酸盐酸盐)=1.0:1.3:1.3:0.2:0.35,在DMF(50mL)中于100°C反应8h,产率54.7%,93.8%ee。

[修改说明]原摘要有评述,且过多叙述工作内容而未反映成果。修改后重点展示实验所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可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原文]给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和无取代的N-对甲苯磺酰基苯乙胺与醛在温和的条件下发生N-磺酰基Pictet-Spengler反应。其反应产率高,产品纯度好,催化剂适用范围广。

[修改后]研究了在温和条件下,N-对甲苯磺酰基苯乙胺与各种醛之间的N-磺酰基Pictet-Spengler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1,2,3,4-四氢异喹啉,其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所用催化剂为各种路易斯酸或布朗斯特酸。

[修改说明]化学反应的产率与纯度是针对特定产物的。原摘要中未指出目标产物,但却表述“产率高,纯度好”;“催化剂适用范围广”太笼统。以论文内容为依据,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改写了摘要。明确指出目标产物为“一系列1,2,3,4-四氢异喹啉”;所用催化剂为“各种路易斯酸或布朗斯特酸”,充分展示了论文的重要内容。

[原文]手性布朗斯特酸可以有效的催化羰基以及亚胺参与的不对称反应,所以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不对称环化反应往往能够得到含氧或氮的环状手性分子,而他们往往是天然产物生物碱、药物以及生物活性分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环化反应,对于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合成探索以及药用活性分子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反应类型分类并结合其反应原理,介绍近年来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成环反应以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修改后]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多种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AzaDiels-Alder反应、Pictet-Spengler反应、Nazarov反应、1,3-偶极环加成反应、多组分及串联反应构建手性环状分子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38篇。

[修改说明]原摘要更近似前言,与摘要内容相差甚远。修改后才能反映论文的基本内容。

2 摘要中不应出现背景性、解释性、评论性的内容

背景介绍应在前言中,解释应放在结果与讨论中,评论应放在结论中。

[原文]稀有酮糖及其衍生物通常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本文以苄基保护糖酸内酯作为初始原料,通过正丁基锂/二碘甲烷生成的碘甲基锂试剂对底物羰基加成增长碳链,再在碱性环境中水解,得到稀有酮糖中间体。此方法路线简捷、原料易得,适用于稀有己酮糖和庚酮糖中间体的制备,为稀有酮糖及衍生物制备提供一条便利高效的途径。

[修改后]以全苄基保护的糖酸内酯为原料,通过正丁基锂/二碘甲烷生成的碘甲基锂试剂对底物羰基加成增长碳链,再在碱性环境中水解合成了5个稀有酮糖中间体,其结构经丽R确认。

[修改说明]删去原摘要中的注释一评论,突出实验结果,补充“合成了5个稀有酮糖中间体,其结构经丽R确认”,准确展示了论文的重要内容。

[原文]Henry反应是一类形成C-C键的重要的有机反应。目前报道的催化不对称Henry反应的有机催化剂主要有金鸡纳碱衍生物、手性(硫)脲、手性二级胺、金鸡纳碱-硫脲衍生物和胍-硫脲衍生物等,取得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本文评述了各类有机催化剂在有机催化不对称Henry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不对称诱导反应的机理、催化剂分子结构及反应条件及其催化活性和不对称诱导作用的影响。

[修改后]综述了各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剂[金鸡纳碱衍生物、手性(硫)脲、手性二级胺、金鸡纳碱-硫脲衍生物、胍-硫脲衍生物等]在不对称Henry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18篇。

[修改说明]原摘要中只有最后一句话是摘要的内容,前面的部分是对Henry反应及小分子催化剂的介绍,应归入前言中。

[原文]本文报道了一类新型碘代炔丙基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常用的四种单糖为原料(D-葡萄糖、D-半乳糖、D-核糖、D-甘露糖)首先在酸催化下与炔丙醇糖苷化反应(产率60〜80%),然后在碱催化下碘代制备得到四个目标化合物(产率75〜90%),化合物经1H-NMR表征。四个化合物对引起农作物疾病的几种真菌均有抑制活性,为此类低毒、环保型农药的研究提供思路。

[修改后]以四种单糖(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和D-核糖)为原料,先在酸催化下与炔丙醇完成糖苷化反应(产率60%〜80%)然后在碱催化下碘代合成了四个新型r-碘代炔丙基糖苷类化合物(3a〜3d,产率75%〜90%),其结构经1H-丽R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对引起农作物疾病的几种真菌均有抑制活性。

[修改说明]“为此类低毒、环保型农药的研究提供思路”属于评述,应删去。

[原文]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氧化锌在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溶液中直接合成甲基丙烯酸锌的方法,实验确定了合成最优实验的条件:反应时间120min,以正己烷为分散溶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为甲基丙烯酸和氧化锌总量的2%。并用FTIR,1H-NMR,XRD,TEM等分析方法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确认了产物的结构为我们要合成的产物,以此合成的甲基丙烯酸锌质量与文献值相符,且流程缩短,工艺简单,成本低。

[修改后]以正己烷为溶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MAA)与氧化锌(ZnO)—步反应合成了二甲基丙烯酸锌。其结构经1H-NMR,IR,XRD和TEM表征。最佳反应条件为:MAA11g,Zn05g,w(PEG400)=2%,正己烷100mL,于25C反应2h,收率88%。

[修改说明]原摘要表述不规范,也欠流畅,且含评述言语。修改后逻辑连贯、表达准确。

3 摘要要防止实验结果表述因方法不当而缺乏明晰性、因信息含量不够而缺乏丰满性,流于模糊、空泛、抽象

[原文]本文分别合成了氨基硫脲单缩PMBP(L)、氨基硫脲双缩PMBPD、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缩PMBPD、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缩PMBP(L4)、1,3-二氨基硫脲单缩PMBP(L5)、1,3-二氨基硫脲双缩PMBP(L)含硫Schiff碱,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部分Schiff碱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修改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分别与氨基硫脲、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和1,3-二氨基硫脲反应合成了6个含硫Schiff碱(6a〜6e),其结构经UV,4-丽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6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修改说明]目标产物可以用“含硫Schiff碱”统称,以避免表述冗杂,为了不标出每个产物的完整命名,给出反应物名称使摘要明晰而丰满。

[原文]一个新的n3-苄基环戊二烯基镍络合物,(n3-环戊二烯)(7-苯基-7-(三甲基)硅基-1,2,7-n3-苄基)镍1从二茂镍与1,1'-二苯基(三甲基硅基)甲基锂的反应中分离得到。络合物1被元素分析,EI-MS,1-丽R,13丽R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表征。晶体结构数据显示络合物1包含n3-苄基并具有18价电子构型。其它的几种有机镍络合物也被分离并由光谱方法表征。研究了反应的机理,反应产物中存在四苯乙烯证明了C-Si键的断裂。

[修改后]二茂镍与1,1-二苯基(三甲基硅基)甲基锂

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n3-苄基环戊二烯基镍络合物一一(n3-环戊二烯)[7-苯基-7-(三甲基)硅基-1,2,7-n3-苄基]镍(1),其结构经丽R,MS,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12/cl,晶胞参数a=19.2180(6),b=16.6330(5),c=14.3880(4),p=90.00°,0=123.91°,Y=90.00°,V=3816.73(20),Z=8。晶体结构数据显示1包含n3-苄基并具有18价电子构型。反应产物除1外还分离出了四苯乙烯和其他几种有机镍络合物,四苯乙烯的存在证明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C-Si键断裂。

[修改说明]原摘要使人感觉1只是顺便或意外得到的,其实论文的主要内容是1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修改后突出了工作重点。补充晶体结构数据使摘要丰满,结论有数据支持,避免了空泛与抽象。

[原文]通过氮烷基化,脱保护基,还原三步合成了氯沙坦,总收率68%。

[修改后]2-丁基-4-氯-5-羟甲基咪唑和5-(4-溴甲基联苯-2-基)-1-三苯甲基-1H-四唑通过氮烷基化、脱三苯甲烷保护基和还原反应合成了抗高血压药氯沙坦,总收率64%,其结构经1H-丽R表征。

[修改说明]原摘要连反应物都未交待清楚,信息量太少,给予适当补充,使其完整、丰满。

[原文]简要综述了合成四苯基卟啉方法的发展历史,并采用热液法合成了卟啉化合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四苯基卟啉,通过W-NMR、FT-IR和Uv-vis表征证实了产物结构,并考察了溶剂,催化剂酸性对合成反应的影响。

[修改后]以苯甲醛和吡咯为原料,采用热液法合成了四苯基卟啉,其结构经UV,4-NMR和IR表征。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苯甲醛25mmol,n(苯甲醛):n(吡咯):n(水杨酸)=1:1:1,在二甲苯(80mL)中于140C反应5h,收率15.38%。

[修改说明]原摘要空泛、未抓住重点。补充反应物与最佳反应条件后,凸显了工作内容及结果。

[原文]本论文通过二茂铁基a,0-不饱和烯酮与腈氧化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系列含二茂铁环的3,4,5-三取代噁唑啉衍生物,产率中等。以0.1mol/L[(n-C4H9)4NPF6](六氟磷酸四正丁基化胺)的CH2CVCH3CN(2:3)溶液为支持电解液,金电极工作电极,研究这些新颖含噁唑啉二茂铁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

[修改后]二茂铁基a,0-不饱和烯酮与腈氧化物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取代苯基-4-苯基-5-二茂铁甲酰基异噁唑啉(4a〜4g),产率中等,其结构经1H-丽R,IR和MS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4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苯环上的取代基对4的氧化还原电位有一定影响。

[修改说明]原摘要描述了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但未给出实验结果。修改后用常用的“循环伏安曲线”代替具体的实验方法显得简洁,并明确给出实验结果“苯环上的取代基对4的氧化还原电位有一定影响”。

[原文]以肉桂醛为原料,经5步反应制备得到1,3-二苯基-1,3-丙二胺消旋体2,总收率为35%;二胺消旋体2经酒石酸盐拆分可以得到光学纯的(1S,3S)-1,3-二苯基-1,3-丙二胺(1S,3S)-DPPN,其结构经NMR确证。

[修改后]以二氯甲烷作溶剂,N-Boc保护的二氢吡唑

(3)在六甲基磷酰胺存在下与苯基格氏试剂反应,比较大量地制备了对应的四氢吡唑(4);再由4合成消旋的1,3-二苯基-1,3-丙二胺(1,总收率35%);1经L-二苯甲酰酒石酸盐拆分制得光学纯的(1S,3S)-1,3-二苯基-1,3-丙二胺,其结构经4-NMR确证。

[修改说明]原摘要过于简单、笼统,缺少必要信息。修改后摘要展示了论文的工作要点与结果,并突出了“比较大量地制备”之亮点。

4 摘要要防止内容松散、重点不突出

一定要以合成研究的结果为重点,防止偏离主题。

[原文]合成抗过敏药盐酸奥洛他定的重要中间体4-(2-羧基苄氧基)苯乙酸,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改进。以新制乙醇钠(15%)的乙醇溶液与对羟基苯乙酸为起始原料,反应生成二钠盐,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与苯酞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4-(2-羧基苄氧基)苯乙酸。目标化合物经1H-丽R确证,收率78.02%,HPLC纯度99%。本方法优化了反应条件,反应时间由文献16h缩短为3h,收率由文献的72.30%提高至78.02%,适合工业化生产。

[修改后]对羟基苯乙酸二钠盐与苯酞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完成开环反应,合成了抗过敏药盐酸奥洛他定的重要中间体——4-(2-羧基苄氧基)苯乙酸,其结构经1H-丽R确证,收率78%,纯度99%(HPLC)。

[修改说明]工艺改进的创新份量稍弱,不必在具体过程中多着笔墨,突出重点“收率78%”即可,其余部分可在前言中反映。

[原文](4S,5S)-4,5-双(胺甲酰基)-1,3-二氧戊环类化合物为合成庚铂类似物的关键中间体,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是以D-酒石酸二乙酯与芳香醛为原料,经缩合、胺解两步反应得到目的产物,在此路线的基础上合成了15个新化合物,并经质谱和核磁确定其结构,平均产率达到62.1%。

[修改后]以D-酒石酸二乙酯和芳香醛为原料,经缩醛化、胺解两步反应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适合工业化生产庚铂类似物的关键中间体——2-芳基-(4S,5S)-4,5-双(胺甲酰基)-1,3-二氧戊环,产率49%〜70%,其结构经1H-丽R和MS表征。

[修改说明]原摘要内容是完整的,但文字表述比较松散,修改后表述规范、紧凑、明了,并突出了论文中强调“适合工业化生产庚铂类似物”的另一闪光点。

5 审改摘要时要精于梳理,使文字规范、严谨而流畅

所用词语和符号要合符规范,特别不要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简称;用语必须朴实、简明,切忌空泛、抽象、表意模糊不清的修饰词语和盲目的标新立异,切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切忌啰嗦冗长的语句结构,语言要晓畅、直白、干净利落。

[原文]论文以二苯并噻吩为原料采用TiCL4促进的傅-克反应(Friedel-Grafts)对其进行甲酰化,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中间体3-甲酰基二苯并噻吩,该中间体和糠三苯基碘磷盐反应得到了3-(1-乙烯基呋喃)二苯并噻吩。用核磁共振、红外、质谱、元素分析等光谱手段表征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此化合物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参比法得到该化合物在730nm处DMF中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为14.24GM。气相时的电荷密度转移图表明在激发态下电子由中心向呋喃转移。综合考虑,该化合物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双光子材料。

[修改后]二苯并噻吩经傅-克反应得3-甲酰基二苯并噻吩(1);1与糠三苯基碘磷盐反应合成了新型双光子化合物3-(1-乙烯基呋喃)二苯并噻吩(2),其结构经1H-丽R,IR,MS和表征。对2的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730nm处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为14.24GM。〗的气相电荷密度转移图表明在激发态下电子由中心向呋喃转移。

[修改说明]原摘要内容是完整的,但表述不规范,欠流畅;表征方法可用公知公用的符号简写;应删除评述性语句。

[原文]讨了以分子氧为氧化剂,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为引发剂,过渡金属Salen配合物为催化剂及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助引发剂条件下,催化氧化取代甲苯制羧酸的新催化体系。结果表明丽PI/Co(Salen)在几种不同催化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以NHPI/Co(Salen)、AIBN为助引发剂,HOAc为溶剂,80C常压条件下氧气氧化,甲苯的转化率达到92.7%,苯甲酸选择性达到88.9%。文中同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修改后]以分子氧(0.1MPa)为氧化剂,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为引发剂,Co(Salen)配合物[NHPI/Co(Salen)]为催化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助引发剂,AcOH为溶剂,催化氧化取代甲苯制备取代苯甲酸。最佳反应条件为:甲苯6mmol,q(NHPI)10%,q[Co(Salen)]0.5%,q(AIBN)1%,O2(0.1MPa),AcOH10mL,于80C反应20h,甲苯转化率92.7%,苯甲酸选择性88.9%。

[修改说明]摘要经梳理后表达更清晰、明了。

[原文]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以季戊四醇为核,以聚乳酸为内部嵌段、聚乙二醇为外部嵌段的四臂星形聚(D,L-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s-PDLLA-b-PEG)。即首先以季戊四醇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末端为羟基的四臂星形聚乳酸(s-PDLLA);再将s-PDLLA与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单甲醚(CT-mPEG)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得到两亲性星形嵌段共聚物。分别用FT-IR、$-丽R和GPC对各个反应阶段的产物进行表征,证实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

[修改后]季戊四醇与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末端为羟基的四臂星形聚乳酸(s-PDLLA);s-PDLLA与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单甲醚(CT-mPEG)完成酯化反应,合成了以季戊四醇为核,以聚乳酸为内部嵌段、聚乙二醇为外部嵌段的四臂星形聚(D,L-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s-PDLLA-b-PEG),其结构经1H-NMR,IR和GPC表征。

[修改说明]原摘要表述啰嗦,修改后简单、明了。

[原文]选用天然纤维素中的农副产品稻草秸杆做原料,制备了环氧基球形纤维素,再对其改性,制备了开链氮杂冠醚化稻草纤维素球(SS-腿-AZCE)。吸附性能测试表明,制得的改性稻草纤维素球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水力学性能,对水体中常见的几中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SS-MB-AZCE对Cu2+、Pb2+和Ag+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48、6.02和4.44mg.g1)。制备SS-MB-AZCE分离柱,应用到江河水体中重金属离子(Cu2+、Pb2+、Ag+)的分离富集,分别建立起SS-MB-AZCE—分离富集一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痕量Cu、Pb、Ag总量的方法,测定了南充西河、嘉陵江水体中Cu2+、Pb2+、Ag+的含量。

[修改后]以开链氮杂冠醚改性环氧基稻草纤维素球,成功地制备了开链氮杂冠醚化稻草纤维素球(3)。测试结果表明,3对Cu2+,Pb2+和Ag+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48mg*g-1,6.02mg*g-1和4.44mg*g-1。建立了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用3-分离柱富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Cu2+,Pb2+和Ag+),富集液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即可计算出水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修改说明]原摘要内容完整,但表述欠简炼,修改后简明扼要。

[原文]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氧化锌在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溶液中直接合成甲基丙烯酸锌的方法,实验确定了合成最优实验的条件:反应时间120min,以正己烷为分散溶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为甲基丙烯酸和氧化锌总量的2%。并用FTIR,iH-NMR,XRD,TEM等分析方法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确认了产物的结构为我们要合成的产物,以此合成的甲基丙烯酸锌质量与文献值相符,且流程缩短,工艺简单,成本低。

[修改后]以正己烷为溶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MAA)与氧化锌(ZnO)—步反应合成了二甲基丙烯酸锌。其结构经1H-丽R,IR,XRD和TEM表征。最佳反应条件为:MAA11g,ZnO5g,w(PEG400)=2%,正己烷100mL,于25C反应2h,收率88%。

[修改说明]原摘要表述不规范,也欠流畅,且含评述言语。修改后逻辑连贯、表达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