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湖职高

西湖职高

西湖职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区域经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新途径

[作者简介]李建明(1957—),男,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和教育学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江西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项目编号10YB142)阶段成果。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经济发展史上重大的里程碑。对实现江西中部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依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建设方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包括南昌、鹰潭、景德镇3个市、38个县、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土地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其经济建设目标是:用20年左右时间,举全省之力,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力打造"光电技术、生物医药、航空、新能源、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优质钢材深加工、炼油及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加工"等产业基地;同时加快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轻纺、会展、功能陶瓷、服务外包、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强力推进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实用型高职人才需求预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涉及维持生态、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协调城乡、改善生活、繁荣文化等一系列内容。建设的重点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人才是经济建设和企业生存与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随着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优质钢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航空航天、生态旅游等主体产业的发展,经济区内成千上万个专业技术性岗位将急需大量掌握高新技术知识、受过严格科技训练的实用型高职人才。有专家预测,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20年左右时间,其主体产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上百万与之相关的各类实用型高职人才。江西只有培养和储备大量实用型高职人才,才能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江西高职教育和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办学层次处于本科和专科之间,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近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江西高职教育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江西高职教育和实用型高职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容乐观。江西高职教育总体投入不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陈旧,适应市场的能力比较薄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不对接。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出现偏差,专业设置滞后,结构不合理,专业老化,专业的质量、结构、特色、成效不能适应江西当前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需要。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电子通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需要大量实用型高职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出的高职毕业生又因为专业问题难以被市场接受;再一方面,现有高职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强。高职院校这种忽视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盲目设置专业的现象,既无法办出专业特色,也影响专业的规模效益,其结果直接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长此以往,必将制约江西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必将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创新高职教育和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基于江西高职教育和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转变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创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定向培养大量实用型高职人才,是今后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远大目标。因此,江西高职院校要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经济区建设相关的生态、工程、交通、经济、管理、农业、人文等各种专业需求,科学设计实用型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区产业集群对于各类特色人才的需要,努力开创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具体途径是:

(一)优化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重点。专业设置的科学与否,往往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为了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对特色人才的需要,江西高职院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全面优化学科建设,倾力打造一批特色专业,以新兴学科和特色专业求生存、求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高职院校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人才市场需求,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岗位需求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用战略的眼光,建设一批适应生态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学科、交叉学科,打造一批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专业,并且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同时,按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标准,从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新的服务面向出发,对现有专业进行梳理调整,努力拓展专业方向,彰显专业特色,提高专业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师资、设备、管理等资源共享。

(二)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彰显特色、提高办学水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江西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尚未建立,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一方面,师资队伍结构失衡、教学力量薄弱,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太低;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部分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落不到实处。这与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培养目标极不相称,无疑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此,江西高职院校要改革长期以来“闭门造车”的办学弊端。要面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敞开校门,校企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一支稳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切实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

(三)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基地

当前,江西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校企双方联合构建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基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实用型高职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以特色专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专业改革。

要科学设计高职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努力完善课程设置,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积极推行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育环节,“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学生顶岗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按照“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依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不断修订教学计划,密切关注新知识、新技术的进展情况,不断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新的课程体系之中,使专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江西高职院校才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高职教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12).

[2]麻智辉.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基本构架[J].企业经济,2008,(8).

[3]晏磊.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探析[J].求实, 2009,(2).

西湖职高范文第2篇

关键词:西湖垸 管理原则 保障措施

引言:防洪大堤是整个防洪体系中的组成部,是最重要的防洪屏障,其抗洪能力直接关乎堤防保护范围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湖区人民的生命线,西湖垸一线防洪大堤全长60290M,堤身穿堤建筑物14处,总装机容量13715KW/56台,其中电排出水管12处,排水闸1处,进水闸1处,险要堤段长38785M,占全长的64.33%,其中当风险堤长27110M,两水夹一堤长2600M,当冲刷堤长12660M,沙基堤长2845M。针对我垸防洪堤线长,险工险段多,管理难度大,西湖垸水利会在实际的堤防日常管理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堤防管理的原则、措施,堤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 堤防管理的原则

1、堤防检查定期制原则

西湖垸一线防洪大堤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特别是通过洞庭湖一、二期治,堤防抗能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堤线长、堤基差、堤身土质好坏不一、新老堤结合夯压不实、大堤隐患多,加之由于江河水情关系影响,泥沙淤积外河河床逐年抬高,湖区行蓄洪能力下降,在同等洪峰流量下,水位抬升明显,堤防承受的防洪压力加大,“千里金堤毁于一穴”,一个极小的隐患都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对于堤防隐患应早发现早处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因而平常的堤防检查就显得相当重要,西湖垸水利会在每年下半年的枯水季节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年一度的堤防大普查,对一线防洪大堤的穿堤建筑、风险堤段、险工险段、防汛物资、桩牌卡管理设进行全面系统而又细致的检查,并且将堤防的检查情况经过整理后汇编成册,为西湖垸的安全渡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争取了防工作的主动。

2、防汛责任明确原则

为了加强防汛工作的责任感,在历年的防汛工作中都潜移默化的实现了行政首长负责制,这样保证了政令畅通,提高了办事效率,做致了责任明确,分工科学,西湖垸实行三级行政首长负责,从县—乡—村,副县长—乡镇长—村长为第一防汛责任人,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对每一级的防汛组织机构都力求稳定,成立由一名副县长挂帅的西湖垸防汛抗旱挥挥部—乡镇长负责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所—村长带头的村防汛抢险队,每级的防汛组织机构组成人员都报防汛指挥部备案,这样有利于防汛工作的组织实施,有利于加强各级防汛组织机构的责任,有利于防汛工作的稳定。

3、险情整改到位原则

对于一线防洪大堤的所有隐患,在汛前都严格整改到位,不充许将隐患带到汛期,为了强化整改力度,真接由防汛分指挥部下达整改通知,由防汛指挥长签发,指挥长明确专人督导,并直接对下级防汛组织机构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办事不力的第一责任人给予适当的行政处罚,运行政手段保障了险情的整改落实到位。

4、穿堤建筑物管理规范化原则

大堤穿堤建物是防洪大堤的薄弱环节,易发生各类险情,因而是防汛中的重点,西湖垸一线防洪大堤共有14处穿堤建筑物,是历次检查中的重中之重,每年在汛前都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对于检查结果都建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对穿堤建筑物规范管理,14处穿筑物14份档案,档案袋中必备“一卡、一评、一图”,即一张险情的原因分析评语,一张建筑物的险情卡,一张险情示意图,参加检查人员还要签字,进一步加强了检查人同的责任心,做到有备无患,为建筑在汛期安全运行创造了条件。

5、素质化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提倡科技防汛,对于防汛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了提高水利队伍的素质,更好的当好防汛参谋,单位每年都会不定期的组织水利专业知识学业,邀请我县的防汛抢险老专家、老学者讲课,进行防汛抢险知识培训,从而大大的提高基层水利职工的业务水平,现在单位的技术队伍实现了老中青相结合,同时还针对职工好学的风气,单位还给每位干部工发放《洞庭湖防汛抢知识》,《堤防管理手册》等书籍,便于职工平时自学,通过这些措施,职工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真正实现科学防汛创了条件。

6、堤防管理统一化原则

现在单位上岗职工有96人,其中机关35人,六个基层水利组60人,西湖垸现有一线防洪大堤60290M,为了管理好堤防,实行堤防管理与工资挂钓,西湖垸水利会将60290M堤段直接划分到六个水利组,水利组给再直接划分堤段管理责任到人,目前人平约1000M长度的管理堤段,这样有利于提高基层职的责任心,避免了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同时每个水利组明确一名副科干部办点,还有一个联系的机关股室,平时机关干部还经常抽空下组劳动,参与管理堤防,实行:副科干部—股室—水利组,便于更好的协调工作,强加责任,解决基层水利组的困难,融洽上下级关系,给堤防管理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堤段管理责任人实行工资与管理水平挂构,工资由基础工资、效益工资组成,对堤防检查验收结果进行统计分类,堤防管理不好的堤段责任人只领基础工资,扣发效益工资用于堤防管理,对于堤防管理好的责任人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基层职工的工作积极心。

二、 保障措施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堤防管理水平,对于堤防管理应采取综合措施,给予必要政策上的支持、法律上的保障、经济上的保障,协调各方面关系,创造好有利条件,维护好我们的生命线安全,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 政策上的支持

目前西湖垸水利有干部职工152人,属正科级全民事业单位,经济来源少、资金缺口大,费用无法保障,建议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心要的支持,保证基层水利职工必要的生活保障,以维护好队伍稳定,为实现西湖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 法律上的保障

在全县范围内加强《水法》,《湖南省堤防管理条列》宣传,提高垸民堤防管理法律意识,鼓励他们积极自觉参予堤防管理,维护好我们的生命线安全,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3、 经济上的保障

3.1 未完工程资金

通过洞庭湖二期治理资金已基本安排到位,但西湖垸一线防大堤还有14976米未达标,以前大堤的培修是由当地受益乡镇以劳拆资,但随着今年义务工的取消,用义务工来完成西湖垸一线防洪大堤14976米的大堤达标已不可能。如果不对未达标堤段进行培修,将严重消弱大堤的整体抗洪能力,建议国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解决。

3.2 防汛经费

随着外河河床的不断淤积,在相同洪水流量下,外河水位会不断提高,以后每年防汛的可能性很大,以前是由当地受益乡镇按排劳力进行巡堤查险、涵闸守护,但义务工取消后就必须组成专业的防汛队伍,还有如汛期的通汛、交通、等都要资金,所以建成议国家每年补助定额防汛费。

西湖职高范文第3篇

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促进江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既是江西省的奋斗目标,也是江西配合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战略措施。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统一战线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高校统一战线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内在联系分析

(一)高校统一战线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科技和知识上的服务。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需要先进生产力的支持,而这建立在拥有高素质的建设者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高校是人才的汇集地,拥有大量的党外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他们大多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较深的学术造诣,是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科研人才及教学、管理岗位的骨干人员,他们肩负着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以党外知识分子为工作对象的高校统一战线可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科技和知识上的服务。

(二)高校统一战线所具有的组织优势和功能优势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高校的统一战线组织可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牵线搭桥,通过高校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人员往来,加强与港澳专业界人士的合作与联系,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回国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服务,同时吸引各方投资,从而推动鄱阳湖区域经济的发展。高校统一战线具有团结人心、汇聚力量的职能,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职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职能和服务中心工作、维护稳定的职能,这些都是高校统一战线所具有的功能优势,这些优势对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高校统战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为了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高校统一战线组织会利用高校所特有的多学科和多专业的特点,组织党外人士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论证、科技攻关和项目开发等研究,或进行其他的学术交流活动,使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参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从而拓展其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这也为高校统战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使高校统战工作融入时代潮流,融入发展实际,开创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二、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整合高校中的人才资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如何利用这一优势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是高校统一战线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工作要点。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人才特点,各高校统战部门应结合各自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人才特点来探索组织统一战线成员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新路线。

(二)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建言献策。

考察调研、献计献策是统一战线发挥参政议政职能的表现,高校统战部门要团结和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积极参政议政,通过考察调研、提交议案、专题发言、咨询建议、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3。各高校统战部门可组织本校统一战线成员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调研考察,并对调研结果进行论证,从而提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三)充分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基本职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牵线搭桥。

团结人心、汇聚力量是统一战线的基本职能之一,高校统一战线要合理发挥这一基本职能,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一是高校统战部门要积极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开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路。二是高校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组织优势,加强各统战组织的对外联络,通过三胞联谊会、海外联谊会和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等统战组织的对外联络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国内外知名学者、海外留学人员、海外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等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鼓励他们到江西省的高校进行讲学和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或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投资、创业,利用他们在人才和资金方面的优势,支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西湖职高范文第4篇

开设导游专业的有忻州师范学院、湖北大学、湘潭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贵阳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学院、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昆明学院、湖南女子学院、四川旅游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四川民族学院、贵州商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辽东学院、桂林旅游学院、九江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西湖职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武陵山片区;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27-02

湖南武陵山片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体的大湘西,包括 37个县。本区域是湖南区域经济的分水岭,是湖南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及重要的经济协作区,如何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念好“山”字经,大力推进武陵山片区特色产业带建设,走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凸显特色、实现高效,都是农业高职院校在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着服务“三农”的百年办学历史,特别是最近几年,与隆平高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建有长沙都市花乡、动物医院、食品检测中心、现代农机产品展示推广中心等7个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400多个院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兽医院、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所、食品研究所、藤本研究所等技术服务平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拥有“全国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培训基地”“湖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等培训平台,是“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组建和理事长单位。作为湖南农业职业教育的龙头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置身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置身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中,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切实职责,更好地服务于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1 学院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

1.1 人才技术优势

学院现有生物类教授13名,副教授37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专利5项,各类研究成果50多项。“爱能5号西瓜”在汨罗、浏阳等市推广0.67万hm2,促进农民增收超过5 000万元;“湘东黑山羊保种与选育研究”成果在浏阳、临澧广泛应用于生产,实现产值过亿元;“免疫解毒清”“母崽康”“红弓链特”等兽药产品为企业年实现利润数百万元。教师每年为周边企业和农户出诊1 000余次,会诊10余次;100余名教师被地方政府或企业聘为技术顾问或科技特派员。近年在长沙、浏阳等地培育科技示范户500户。学院的“湖南藤本植物资源收集与利用研究”成果推广藤本植物逾40万株,为湖南石漠化治理、固土护坡、城市垂直绿化、庭院美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2 组织资源优势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立了多个服务平台,如学院已成为中国农业装备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湖南省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等等。这些平台已经发挥了明显作用,如近3年共完成12 504人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单独招收免费培养种养大户360余人,推广农业新技术30余项。这是需要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2 学院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的目标

学院要以湖南省政府《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湖南省委“三个百千万工程”为依据,以种植、养殖企业和农民为服务对象,以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为抓手,采用“品种+技术+服务”的套餐式服务模式,实施五大工程,形成“县乡(行业)―学院―企业(种植养殖户)”联动服务机制,具体的服务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品种+技术+服务”套餐配送的服务模式

以应用技术研究为抓手,以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为突破口,以成果转化推广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学院中国农业装备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形成的品牌和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泸溪崭獭⒕钢菅蠲贰溆浦蜜枣、黔阳冰糖橙、安江香柚、石门柑橘、洪江血耙鸭、新晃黄牛、武冈铜鹅、涟源黑山羊、石门马头山羊、石门土鸡等特色品种的种植、饲养新技术,教师带着成果推广,带着技术服务,使科技成果直接面对种植养殖户(企业),形成“品种+技术+服务”立体推动的服务模式,确保服务效果。

2.2 形成“县乡(行业)―学院―企业(种养户)”联动服务机制

树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的服务理念,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作用,以种植、养殖企业和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学院教师科技服务团队和大学生组成的“科技助农团”为主力军,形成“县乡(行业)―学院―企业(种植养殖户)”联动服务机制,地方政府主导,学院实施,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提高服务效果。

2.3 知识扶贫,惠及农民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推广、挂县强农富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程,解决县域经济特色产业、产业链中技术关键问题和人才梯队培养问题。建设期内,重点发展柑橘、鸭、鹅、羊、牛等产业,对接服务10个县,帮扶100个企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万人次,带动致富1万个农户,产生经济效益2亿元。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石门民族职业学校、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洪江市职业中专学校、武冈市职业中专学校、涟源市劳动职业学校培养师资力量,实现锻炼教师、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发展产业、致富农民的目标[1-2]。总之,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最近5年,产生的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接湖南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内的武冈、桑植、溆浦、泸溪、隆回、洪江、靖州、涟源、石门、新晃10县市;对新型职业农民及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6万人次;石漠化治理面积1 000 hm2,带动致富10 000户农户;产生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帮带武陵山片区的6所农业职业院校协同发展。

3 学院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的任务

3.1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如凤凰县、保靖县、武陵源区、永顺县、芷江县、泸溪县、龙山县、花垣县、永定区、慈利县、桑植县、麻阳县、新晃县、靖州县、通道县、城步县、新宁县等地,要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支持湘西州和张家界的发展,并不断提升其生态文化旅游业品质,大力提升凤凰古城、~山等旅游文化品牌,着力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度假胜地,形成若干精品旅游线路。

3.2 挂县强农富民

组织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组成“科技助农团”进村入户,对接桑植、泸溪、洪江、溆浦、靖州、新晃、武冈、隆回、涟源、石门10县、市,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放大富民效应,建成10个产业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对接50个企业,培育科技示范户100户,科技示范带动户1 000户,产生经济效益0.5亿元。

3.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组织科技服务团队,深入湖南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的10县、市,采取点面结合、长短结合、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种植农民、养殖农户、返乡创业农民、农民经纪人等新型职业农民与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培训。根据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技术需求情况,围绕特色农业产业的全过程,开发系列培训教材10本,重点内容包括农业创业、规模养殖技术、水果生产技术、食品营养与安全技术、实用加工技术等。建设期内,培训各类人员6万人次,其中培训职业农民2 000人次、农民经纪人1 000人次、种植农民2万人次、养殖农民1.5万人次、返乡创业农民8 000人次、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1.3万人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 000人次。

3.4 使农业类院校中高职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和卓越示范的作用,为湖南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的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师资培训,发挥知识扶贫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师资素质与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同时,指导农业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3-4]。

4 学院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路径

学院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实现路径就是坚持6步走。一是积极争取省级政府对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强与县政府的沟通,落实各自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的责、权、利,并与学院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三是积极争取与学院深度合作的企业,参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计划,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或在当地建设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和畜禽饲养场,带动村民致富。四是成立包括政府、行业、学院、企业在内的项目开发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安排,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五是成立包括政府、行业、学院、企业在内的项目开发工作小组,负责项目开发计划的制订、实施。六是学院组织包括行业、企业在内的专家团队,改良品种,研发新药,开发种植、饲养新技术,做好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开发系列培训教材,做好师资培训、实用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组成“科技助农团”进村入户,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建设农业特色产业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5 参考文献

[1] 刘湘辉,姬冠,孙艳华.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0):35-39.

[2] 丁建军,李峰,黄利文.连片特困区县域经济增长效应分解及空间特征分析: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2):47-52.

相关期刊更多

西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呼吸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模糊系统与数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