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尿素氮

尿素氮

尿素氮范文第1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及供试材料 

试验在山东滕州西岗镇半阁村进行。播前试验田0~20 cm土层土壤含有机质1.5%、全氮0.12%、碱解氮97.2 mg/kg、有效磷33.6 mg/kg、速效钾101.1 mg/kg。0~200 cm土层(每20 cm一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为12.2、5.5、3.3、12.4、40.3、41.1、35.7、22.4、12.7、18.0 mg/kg。供试材料为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全生育期不施尿素(T1);尿素全部基施(T2);尿素基施50%+拔节期追施50%(T3);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基施(T4)。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含N 43%,控释期为250 d左右。各处理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相同且分别为260.0、160.0、160.0 kg/hm2。磷肥为重过磷酸钙,钾肥为氯化钾。小区面积5 m×10 m=5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基本苗为200株/m2。其余管理同丰产田。 

1.3田间取样与测定方法 

土壤硝态氮测定:分别于拔节期、开花期用土钻取0~200 cm土样,每20 cm一层。新鲜土壤用0.01 mol/L的CaCl2溶液25.00 mL浸提NO-3-N,振荡30 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UV-2450)进行比色分析7。 

群体变化动态测定:于小麦越冬期、返青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每小区选取1 m2,调查公顷蘖(茎)数。 

干物质积累:每小区于成熟期取植株样品,按叶片、茎秆+叶鞘、穗轴+颖壳和籽粒分样,于70℃下烘干至恒重,称重,用于测定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熟期每小区取1 m2调查公顷穗数,取30个单穗调查穗粒数。每小区收获4 m2脱粒,自然风干后称重并测定籽粒含水率,计算籽粒含水率为13.0 %(标准含水率)时的产量。 

1.4数据处理 

采用DPS 7.05统计分析软件对各处理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α=0.05)。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拔节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T1处理0~120 cm 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施肥处理,而120~200 cm又显著高于其它处理。T2与T3相比,0~20、40~60、80~100、100~120、180~2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说明尿素全部基施显著增加拔节期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并促进硝态氮向中层土壤迁移。T4与T3相比,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说明施用控施尿素显著提高了拔节期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 

2.2不同处理对开花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T2与T3相比,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降低,说明尿素全部基施导致土壤后期供氮能力减弱。开花期与拔节期相比,分期施氮的T3处理0~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明显提高,尿素全部基施的T2处理0~20 cm土层和100 cm以下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降低,说明分期施氮可提高开花期中上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强土壤供氮能力,有利于满足小麦生育后期对氮素的需求。T4与T3相比,0~20 cm和40~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说明施用控施尿素显著提高了开花期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 

2.3不同处理对各生育期群体变化动态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T1处理各生育期群体均低于各施肥处理,成穗率最低。T2与T3相比,冬前期群体无显著差异,起身期群体显著增加,而开花期成穗数无显著差异,成穗率显著降低,说明尿素全部基施显著增加春季分蘖数量,降低分蘖成穗率。T4与T3相比,起身期和开花期总茎数均显著提高,说明与分期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控施尿素有利于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 

2.4不同处理对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T3与T2相比,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说明尿素分期施用促进了小麦开花前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T4与T3相比,叶片和总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茎秆+叶鞘和籽粒中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升高,说明施用控释尿素可促进干物质在茎秆+叶鞘和籽粒中的积累,但对小麦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无显著调控效果。 

2.5不同处理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T1处理穗数和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各施肥处理,而千粒重显著高于施肥处理,说明不施尿素主要影响成穗率,从而降低了产量。T3与T2相比,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说明尿素分期施用可显著提高穗粒数,增加籽粒产量。T4与T3相比,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说明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籽粒产量。 

3结论与讨论 

尿素氮范文第2篇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晚期一种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妊娠期肾损害的主要病因,发病率较高,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威胁母儿生命[1]。为进一步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肾功能的变化及受损情况,对本院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肾功能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以便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肾功能的变化。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南京解放军第454医院妇产科住院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57例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组(简称疾病组),平均孕周(37.3±2.1)周,平均年龄(27.1±2.4)岁;选医院妇产科住院正常孕妇62例为正常妊娠组(简称正常组),平均孕周(36.9±1.9)周,平均年龄(26.8±2.2)岁。2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排除严重的肾脏疾患、高血压家族史,近期无肾毒性药物应用史。

2.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分析方法:空腹抽取3 ml静脉血,分离血清待查,采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尿素氮(酶偶联连续监测法)、肌酐(碱性苦味酸法)、尿酸(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水平(试剂盒由上海景源公司提供)。

3.统计学处理: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果

疾病组尿素氮、肌酐、尿酸的数值均比正常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1.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尿素氮、肌酐的关系: 非蛋白含氮类化合物尿素氮、肌酐是蛋白质代谢终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正常妊娠,尤其是在妊娠早期,由于肾脏功能发生改变,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含氮类代谢产物尿素、肌酐等排泄会增加,血清中尿素氮、肌酐的浓度就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在合并妊娠高血压时,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肾脏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肾血流量及肾小球率过滤下降、肾小管重吸收障碍[2]。经过肾脏排泄的尿素氮、肌酐排出减少,使血清中这类代谢产物含量上升,其增高程度与病程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本组资料显示: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血尿素氮、肌酐值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尿酸的关系: 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妊娠高血压时,因尿酸被肝脏破坏,肾脏排泄的功能减低,从而引起血液中的尿酸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胎盘缺氧、糖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增加,血乳酸浓度升高,乳酸经肾脏排泄时可竞争性抑制近曲小管对尿酸的分泌而致血清中尿酸浓度升高;此外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也与尿酸排除减少有关[4];再者妊娠时胎儿产生的尿酸也须经过母体的尿液和粪便排泄,因此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尿酸显著增高,与围生儿预后、围生期结局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报道妊娠高血压孕妇血清尿酸含量可预测先兆子痫的发生[5]。血尿酸含量≥297.5 μmol/L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最敏感指标,血尿酸升高的浓度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报道显示[6]当尿酸值>400 μmol/L时,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47.7 %和5.0 %,当单胎妊娠孕妇血清尿酸水平≥357.0 μmol/L时,终止妊娠时间已迫近,测定尿酸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尿素氮、肌酐在肾小球轻度改变时的变化不如尿酸灵敏,只有当肾功能严重减退、肾小球滤过率或尿素氮、肌酐清除率重度降低时,才发生显著变化。总之,在妊娠期检测孕妇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浓度的变化,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及病情观察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颖.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9):859.

2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5951597.

3李顺英,何智坚,陈素柔,等.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钙 尿素氮 肌酐水平及尿素氮/肌酐比值的变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3940.

4骆毅.女性泌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637.

尿素氮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观察甘舒霖胰岛素30R和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尿蛋白定量和尿素氮肌酐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甘舒霖胰岛素30R联合吡格列酮观察组(30例)和单用甘舒霖胰岛素30R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FBS、2hFBG、HbA1c、24尿蛋白定量水平和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

【关键词】 吡格列酮;糖尿病肾病;24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61-0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e mellitus,DM)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DN以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肥大、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等为主要病理改变。噻唑烷二酮(TZD)衍生物吡格列酮是一治疗DM的新药,研究发现他除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外还可改善糖尿病肾脏病变,并减少尿蛋白排泄量。本实验旨在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尿蛋白定量和尿素氮肌酐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UAER:20 μg/min~200 μg/min)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38岁~72岁(56.2±7.5)岁,病程(6.8±3.9)年。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血压、肾功能正常。排除急慢性尿路感染性疾病、急慢性肾炎等,排除糖尿病高渗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等。患者均在饮食与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随机分为甘舒霖胰岛素30R联合盐酸吡格列酮(15 mg/d~30 mg/d)观察组30例和单用甘舒霖胰岛素30R对照组30例,治疗2月,并调整胰岛素剂量使血糖基本达标。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血压(MAP)及肾功能等指标均衡无可比性。

1.2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差异显著性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3.0 处理,P

2 结果

两组DN患者在实验前性别组成、年龄、病程、FBS、2hPBG、HbA1c、MAP、Ccr、UAER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指标均衡无可比性。两组治疗2个月后,FBS、2hFBG、HbA1c、24尿蛋白定量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2个月后,FBS、2hFBG、HbA1c 、24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

2 讨论

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盐酸吡格列酮片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胰岛素抵抗,不刺激胰岛素分泌,通过作用于过氧化物酶坛殖体激活受体Y,调控很多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增强脂肪、肌肉和肝脏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抑制肝脏内的糖异生,最终降低胰岛素抵抗。本试验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正是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和血脂,控制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并对肾功能损害有改善作用,在安全性方面,盐酸吡格列酮由于主要经胆道排泄,在肾功能不全时无须调整剂量,本试验13例高血压中加用了蒙诺可能对改善肾功能起协同作用。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反映DM肾脏早期病变较为敏感的指标,近期研究发现PPAR-γ激活剂TZD可抑制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生[1],并逆转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导致细胞生长停滞,降低细胞外基质生成,从而干预或逆转肾小球硬化过程。还有试验发现吡格列酮能促进肾小球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抑制肾间质中的MMP-2的表达,调节肾脏中细胞外质的分解平衡[2]。另外吡格列酮能促进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al-2)的表达,抑制肾小球中bcl-2的同源类似物凋亡活化蛋白(bax)的表达,bal-2/bax蛋白比例增加,使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组织凋亡细胞减少,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本试验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除减少胰岛素用量外,明显减少了尿蛋白的排出,对延缓DN肾脏病变是有利的。本研究提示,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吡格列酮不但有利于血糖控制,而且可以显著减少尿TGF-β1以及尿蛋白排泄率,从而延缓DN的进展。

参考文献

尿素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通络益肾汤;,,糖尿病肾病;,,一氧化氮;,,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

摘要:目的观察通络益肾汤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STZ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病理组、通络益肾汤治疗组、西药治疗组(糖适平+洛汀新)。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肾功能(BUN、Scr)、血浆蛋白、血浆NO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病理组比较,通络益肾汤治疗组大鼠一般状况改善较好,血糖升高不明显(P<0.05),血清BUN、Scr显著降低(P<0.01)、TG、TC降低,HDL升高,(P<0.01或P<0.05)。血浆NO含量明显升高(P<0.01)。通络益肾汤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通络益肾汤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升高血浆NO水平有关。

关键词:通络益肾汤; 糖尿病肾病; 一氧化氮; 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Tong-Luo-Yi-Shen-Tang on Nitric Oxide of Streptczotcin(STZ)-Induced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and the mechanism of Tong-Luo-Yi-Shen-Tang(TLYST) on the streptczotcin(STZ)-induced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 MethodsThe diabetic nephropathy animal model was induced by luing STZ.Rats were pided into normal group (A group),model group(B group),TLYST treatment group(C group),Gliquidon and Lotensin control guoup(D group).Blood glucose levels,blood urea nitrogen(BUN),serum creatinine(Scr),triglyceride (TG),cholestrol(CHO),high-density liprotein(HDL) and nitric oxide were measured. Results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blood glucose、BUN、Scr、TG、CHO decreased in C group (P<0.05 or P<0.01), nitric oxide、HDL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1) .ConclusionTLYST could relieve and retard the progress of DN, It's mechanism may be correlating with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NO.

Key words:TongLuoYiShenTang; Diabetic nephropathy; Nitric Oxide; Diabetic nephropathy animal model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属糖尿病心、脑、肾三大严重并发症之一,为DM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若DN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即呈进行性发展,平均7年即可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DN的发生或阻断病情的发展,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已成为当今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针对DN肾亏阴阳两虚、血络淤阻病机的认识,提出通络益肾法治疗DN的新思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从实验学角度证实该疗法的疗效,并探讨其对链脲佐菌素DN大鼠血浆NO的影响,特设计本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Wistar雄性大鼠41只,体重(180±20) g。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用药通络益肾汤由桃仁、生地、山萸肉、山药、酒大黄、水蛭、黄芪等组成。大鼠用量按文献折算[1],经常规煎煮、过滤、水浴蒸发至每毫升含生药材0.86 g,置于4 ℃冰箱保存备用;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25;糖适平: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40202。

1.1.3 主要试剂链脲佐菌素(STZ):sigma公司生产,批号040103;NO试剂盒:购自陕西宝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模型复制及分组给药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称体重,经尿糖、尿蛋白定性检测为阴性后,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33只按照文献法,用STZ缓冲液55 mg/kg(2.75 ml/kg)一次性腹腔注射造模,A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75 ml/kg)。造模后称体重,观察24 h尿量、饮食、饮水量,并每日检测血糖、尿糖,连续3 d尿糖定性+++以上,血糖>13.8 mmol/L,并持续上述标准不变者,确定糖尿病模型形成。再继续喂养一周,随机抽取两只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15 μg/ml,确定DN模型形成。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以抽签方式确定为病理组13只(B组),通络益肾汤治疗组10只(C组),西药治疗组10只(D组)。A,B组分别给蒸馏水2 ml灌胃,C组给通络益肾汤煎液2 ml(28.7 g/kg)灌胃。D组给洛汀新(蒸馏水溶解1.5 mg/kg)及糖适平(蒸馏水溶解10 mg/kg)混悬液2 ml灌胃。以上给药1次/ d,共持续6周。

1.2.2 观测指标及方法

1.2.2.1 血糖、血脂、血浆蛋白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

1.2.2.2 尿糖定性、尿蛋白定性试纸条测定。

1.2.2.3 肾功能(BUN、Scr)测定二乙酰-肟法及苦味酸法测定。

1.2.2.4 血浆一氧化氮(NO)双缩脲法测定。

1.2.3 资料分析与统计各组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多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及多个均数间两两比较的 t检验。

转贴于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见表1。

2.2 治疗后各组大鼠血脂的比较 结果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血糖变化的情况(略)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A组比较 P<0.05 , 与A组比较 P<0.01,■与B组比较 P<0.05, ■■与B组比较P<0.01

表2 各组大鼠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比较(略)

与A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1 ;■与B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1 B组与A组比较,TG、TC升高(P<0.01 ),HDL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TG,TC有所降低,HDL升高,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1 或P<0.05)。D组与B组比较,TG,TC降低,HDL略升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络益肾汤在改善大鼠血脂方面的作用优于西药治疗组。

2.3 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的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治疗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的比较(略)

与A组比较,P<0.01 ;■与B组比较,P<0.05B组大鼠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较A组明显降低(P<0.01);C组治疗后总蛋白及白蛋白较B组略有升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较B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5 )。说明在纠正低蛋白血症方面,西药治疗组强于通络益肾汤组。

2.4 治疗后各组大鼠BUN、Scr、NO的比较结果见表4。B组大鼠BUN、Scr较A组明显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血BUN、Scr明显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D组与B组比较,BUN、Scr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说明通络益肾汤和西药治疗在改善大鼠肾功能方面都有一定作用,尤以通络益肾汤降低BUN作用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浆NO含量明显降低(P<0.01),提示在DN的中后期,存在明显的NO含量降低。C组、D组与B组比较,NO含量升高(P<0.01或P<0.05)。说明通络益肾汤与西药治疗后,都能明显升高血浆NO水平,似通络益肾汤较血浆NO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

表4 各组大鼠治疗后BUN、Scr、NO的比较(略)

与A组比较,P<0.01 ;■与B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1

3 讨论

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淤血阻络、肾亏阴阳两虚是DN的主要病机[2],并提出“通络益肾法”,创立“通络益肾汤”治疗DN,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方以《伤寒论》“抵当汤”和《金匮要略》“肾气丸”为基础加减化裁组成。在《伤寒论》中“抵当汤”用于治疗下焦蓄血证,《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可治疗肾阴阳两虚之消渴。方中桃仁、水蛭活血逐淤通经,生地清热生津、滋阴补肾,共为君药;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肾,酒大黄通络逐淤,兼以泄浊,共为臣药;更佐以黄芪益气,淫羊藿补肾助阳,葛根生津通络,泽泻、茯苓淡利水湿共为佐药;川牛膝补益肝肾,逐淤通经利水,且引药下行入肾兼具佐使之用。本实验结果显示通络益肾汤可改善DN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肾功能,延缓DN的发展,对DN具有整体防治效应。在DN的整个病程中,NO表现为从初期的升高到代偿性的正常再到下降的趋势[3]。NO是一种具有强烈舒张血管作用的因子,DN早期时NO合成增加,NO对入球小动脉的舒张强于出球小动脉,导致DM早期的肾小球高滤过。随着DN病程的进展,NO产生减少。DN中晚期NO明显下降则促进了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加剧了肾小球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紊乱。当NO减少时它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也随之减弱,从而加剧了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形成[4]。本实验发现病理组中晚期DN大鼠血浆NO含量明显降低,与文献报道一致[4,5]。应用通络益肾汤治疗后,大鼠血浆NO含量较病理组明显升高;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发现,其肾小球硬化及系膜基质增生情况都比病理组轻,说明通络益肾汤可使NO合成增加保护肾组织,延缓DN的发展,对DN起到治疗作用。综上所述,通络益肾汤扶正祛邪、消补兼施,具有活血通络、滋阴助阳、利水泄浊之效,适用于DN之血淤阻络、肾亏阴阳两虚证。STZ诱导的DN大鼠,应用通络益肾汤后,能控制血糖升高的幅度,改善脂质代谢及肾功能,升高血浆NO含量。证实通络益肾汤具有延缓DN发展,对DN的防治具有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 孙敬方.实验动物方法学,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78.

[2] 李小会,董正华,丁 辉.糖尿病肾病病因机探讨[J].陕西中医,2005,26(6):552.

[3] 冕 梁.NO,NOS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黄芪对其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2):234.

尿素氮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控释氮肥;玉米;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S513.06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2-0092-03

缓控释肥能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释放养分,可明显提高化学氮肥的利用率[1,2],因此有诸多关于缓控释肥应用方面研究的文献资料[3~7]。本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玉米生物量、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为控释氮肥在玉米上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试验地

试验于2011年在龙口市农场进行。土壤为壤粘质潮土,基础养分含量状况为:有机质1.25%,碱解氮82.5 mg/kg,速效磷61.7 mg/kg,速效钾56.0 mg/kg,pH为7.50。控释氮肥为玉米专用包膜控释氮肥(含氮量为42%);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硫酸钾。供试玉米品种为金海5号。

1.2试验处理与田间管理

试验设5个处理,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36 m2。2011年6月6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 000 株/hm2。播种前开深15 cm的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后覆土10 cm,然后沟内均匀点种,再覆土5 cm。按照常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管理。

3结论与讨论

苗期控释氮肥处理与等量尿素处理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不大,但都明显高于对照;同种氮肥相比,施氮300 kg/hm2处理高于150 kg/hm2处理。至大喇叭口期控释氮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至成熟期各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又趋于一致。

玉米植株生物量表现为,苗期尿素处理的生物量略高于控释肥处理,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则控释氮肥处理的生物量明显高于尿素处理。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施控释氮肥玉米的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施尿素处理,控释氮肥150 kg/hm2和30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9.73%和32.43%,尿素15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7.30%和13.78%。

氮肥利用率表现为控释氮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为50.8%,比等量尿素处理的利用率提高了1.07倍,控释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为36.7%,比等量尿素处理的利用率增加了22.3%。

充足和持续的土壤养分供应是获得高生物产量的前提,控释肥可以保证玉米在中后期即大喇叭口期到成熟期的较高强度的氮素供应,可使玉米获得高的生物量,为高产奠定了基础,从而使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由于本试验肥料均为一次性施入,普通尿素处理苗期生物量较高,但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由于土壤氮素供应明显低于控释肥处理,其生物量相应降低。

参考文献:

[1]彭春喜,余辉. 缓控释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1:38-39.

[2]武志杰,陈利军编著. 缓释/控释肥料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李月明,王进军,李丹,等.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J].杂粮作物,2008,28(1):49-51.

[4]李慧敏.缓释尿素基施对玉米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2):11-12.

[5]李东坡,武志杰,梁成华,等.缓释尿素氮肥在玉米苗期的养分释放特点[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1:34-37.

相关期刊更多

大氮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化工设计通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化工医药设计院

氮肥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