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生之花非花

重生之花非花

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第1篇

一、主体要求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以及“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有序退出和打非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县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以村边界区域、城乡结合部、出租房屋、农村闲置院落、废弃厂房等为重点开展“拉网式”打检查、及时发现并坚决取缔非法制贩烟花爆竹窝点;以更严密的组织方式、更有力的打击措施、更严格的监管手段、更有效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行为;通过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专项行动,促使经营单位安全条件进一步提高、事故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保证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重点

1、严厉查处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成品、半成品,以及生产与烟花爆竹产品有关产品的生产行为。

2、严厉查处打击无证无照、证照不全批发、经营、储成烟花爆竹产品的违法行为。

3、严厉查处打击非法运输烟花爆竹的违法行为。

4、严厉查处打击违法采购、销售、储成和燃放礼花弹等A级产品的行为。

5、严厉查处打击从非法渠道进货、销售伪劣五标识产品、超许可销售礼花弹、超量储成、私设仓库、民房仓储烟花爆竹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保障措施

打击治理烟花爆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是一项艰巨持久的工作。因此,各村既要高度重视,还要有充分的物质保障。要协调力量,组织有力的队伍,保证正常开展行动,确保打击烟花爆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专项行动取得预期成效。

四、工作方法

1、按照“严查、严打、严处”的原则,做好烟花爆竹“打非”工作。8日起,开始对所辖区域内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户进行一次地毯试摸排。按照“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包保责任制,包村包组干部有深入村民组开展摸排,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重点检查出租屋,废弃房屋,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保留死角。对检查出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联合检查。乡督促组将对重点村开展联合检查,认真整治,严厉打击。特别是对有非法生产传统的重点村,检查要做到“百分之百地覆盖、百分之百地检查、百分之百地消除、百分之百地安全”。

3、全面督查。为了确保此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义井乡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将对全乡进行全面督查,并将结果予以通报。

五、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2010年11月8日前)。进行全方位动员部署,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打非”工作各项政策、措施家喻户晓,全面启动“打非”专项整治工作。

2、联合执法,集中整治(2010年11月8日至2月18日)。各村对所辖行政区域内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摸底,建立台账,对排查出的非法生产经营下午,立即上报乡领导小组,乡领导组立即予以打击,对突出问题立即上报县烟花爆竹领导组办公室。

3、巩固行动成果,督查总结(2010年12月15日至2011年2月18日)。各村组织“打非”工作督查,乡烟花爆竹领导小组将逐村进行督查,并对“打非”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分析,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完善“打非”工作长效机制。

六、专项整治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和乡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周密安排,各村主要负责人为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

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花卉;问题;青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4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花卉产业也逐渐成了有活力的行业之一,成为带动积极发展的一个很大助力因素。青州作为整个中国花卉发展比较早的县级市,在花卉产业的发展上,摸索出来适合经济发展并且带动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在全国内屈指可数。

1 发展现状

最近10a的发展,青州的花卉快速逐渐走向高端花卉的种植和销售,形成了非常明显的高、中、低3个档次花卉的产业基地。在整个中国花卉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青州花卉基地已经发展到2万hm2,主要以种植和示范园区为主要骨架,主要分布在黄楼街道,逐渐扩展到谭访,弥河、益都街道等乡镇,从业人员达到10万之多,外来打工人员遍布整个山东省。与花卉相关个各种花卉资材、种植、销售等各个行业在青州也得到了空前发展,整个花卉产业已经非常细化,产业发展非常成功。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缺少组织,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产业化。

到目前为止,青州的花卉发展还只是停留在个体户种植和经营的水平上,而且个体种植和经营占到整个市场的95%以上,以单个花农组成的花卉产生上还存在很大不足之处。比如:市场竞争力弱,无法驾驭市场,存在严重的跟风种植现象;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低,缺少大的企业进行带动发展;生产设施还非常落后,花卉种植以普通花卉为主,高端花卉种植数量较少;花卉销售过程中,很容易互相压价处理,导致亏本现象时有发生;物流相对较乱,价格参差不齐,缺少统一的价格,时常有外来花商“被宰”现象。

2.2 花卉品种单一,品质不高

青州的花卉对于新品种的尝试不够大胆,这就直接导致了新品种的推广慢,推广时间长的后果。而对生产设备的投入相对比较保守,对花卉每年的收益比较满意,不想扩大规模和提高设备质量,这样也就导致了花卉质量的不高,很难把花卉的质量进行较大层次的提高。如果某一个品种得到了巨大的效益,很有可能会发生明年众多种植户的仿效种植,不用几年时间导致花卉价格的急跌,有些种植户甚至会血本无归。

2.3 流通环节不够健全

青州花卉在花卉的流通过程中信息不够透明,很多种植户的优惠信息不能够在销售环节进行广大的宣传。订单式种植至今非常少有,这直接导致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不协调,市场上的销售也无秩序可谈。流通环节的效率非常低,市场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2.4 花卉深加工项目非常少

青州花卉生产相关的资材、花棚建设,花卉生产中用到的各种生产资料是非常全面的。但是,在花卉产品的深加工项目上,青州还是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深加工项目基本上是空白,对于花卉产业附加值的增加也是非常不利的。

3 解决对策

3.1 加大政府的投入和花卉产业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

政府加大对花卉产业示范园的建设扶持力度,引导花卉种植户和销售户拉帮结对的发展,使花卉种植设备的质量和水平进行提高,努力实现花卉人才的引进和订单式花卉种植的发展。尽最大可能地提高花卉种植的质量水平和新品种花卉种植的技术引进,全面提高花卉的品种更新,努力做到花卉品种与国际化接轨。

3.2 花卉产业体系的科学重新定位与发展

在传统花卉种植和销售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新型花卉产销模式,培植地方大型花卉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引进花卉深加工企业。尽量发展“订单式”花卉生产模式。

3.3 扩大交流,加快信息的流通

大力促进花卉产业的对外交流,增加当地花卉种植户的花卉信息量,使得青州的花卉种植跟上国际的步伐,促进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不到提高。通过各种信息,提高花卉的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3.4 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协调银行部门,政府财政予以一定贷款利息补贴,成立花卉行业贷款担保公司,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组织各种形式的招商团,吸引更多资金,注入花卉产业发展;引导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民成立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形式入股,加快土地流转,解决花卉规模化生产中遇到的土地和资金问题。

4 结 论

青州市的花卉发展出得了可喜的成绩,让当地老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一定要跟上国际花卉发展的步伐不能故步自封,否则一定会被国外或者国内的其他同行所取代。

参考文献

[1] 齐博.农业科技创新对高效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以花卉产业为例[J].江苏农业学报.2015(05).

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第3篇

当前,健身运动已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重要的内容。瑜伽、跆拳道、太极拳和各种体育比赛深入民间,跑酷、轮滑、街舞、动感单车是年轻人的时尚选择,拍手拍关节、走石子路、甚至用身体不同部位撞击树木是公园、休闲广场常见的中老年人健身选择。但无论哪一种项目,都有较强的人群指向,有些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过程才能掌握。那么,有没有一种既符合当前时代特点又有大众需求的群众健身形式呢?笔者多年跟踪调研发现,井陉拉花作为非遗资源,可以开发出很好的文化产品。这一产品符合现代群众健身特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值得开发推广。

一、在群众健身运动的品种选择上,井陉拉花更具优势

秧歌一直是我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现代社会中它依然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全国各地在晨、晚练中每天以健身秧歌的形式参加锻炼的人已超过3000万,健身秧歌逐渐成为我国健身的第一运动。在秧歌大家庭中,井陉拉花是独具特色的一员。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产生并盛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是河北省最具特色的民间舞种之一。井陉拉花来自于河北西部、山西东部特定区域的民间劳作,常见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传统的井陉拉花以“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词汇,以“花瓶”、“花伞”、“彩扇”、“霸王鞭”、“太平板”等为主要表演道具,加之以自制乐器“管子”的独特音色,形成了其刚柔并济、悲悯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对可作为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的诸多秧歌形式进行多方面对比,我们认为井陉拉花更具优势。

第一,与衡水疯秧歌相比,井陉拉花的适用人群更广。衡水疯秧歌表现内容多是丰收或节日时老百姓欢呼雀跃的情景。它以粗犷、泼辣、刚毅、火热的风格见长,表演者欢腾跳荡,民间俗称“一扭三道弯”:每扭一下,都要极尽夸张地屈膝、突胯、歪头,动作幅度大、动感强、曲线突出,几近于“疯”,“疯秧歌”由此得名。同时,又因其孔武、狂放、不拘定格和张扬个性的表演而被称为“武秧歌”。可以看出,表演者如果没有点儿功底和体力,是扭不了疯秧歌的。这种高难度、高力度、高表现力的特点决定了其表演人群只能是年轻人,而且还是体魄强健的年轻人,老年人则可能力不从心。与此相对比,因井陉拉花源于山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身负重物翻山爬坡时的情景,其舞蹈动作便更为内敛、含蓄,节奏相对缓慢,舞姿健美、舒展得体、屈伸有度、顿挫交变、适度宜人,适宜人群更广。

第二,与昌黎地秧歌相比,井陉拉花的健身功能更胜一筹。昌黎地秧歌是一种表现农夫村妇田间地头生活情趣、舞蹈风格鲜明独特的秧歌形式,它反映了农业社会、农村生活的部分特征和农民乐观诙谐的精神风貌。著名的秧歌小戏《傻柱子接媳妇》就是其典型代表,表现的是两个丑角分别在骑着道具毛驴儿的妞角身边,或作赶驴状,或作调戏、状,以其滑稽而充满戏弄的表演,引得围观群众哈哈大笑。这是传统的昌黎地秧歌的典型特点,也是民间艺术能够千百年生长于田间地头的鲜活生命力所在。南宋诗人范成大在《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云:“轻薄行歌过,癫狂社舞逞。”有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3]昌黎地秧歌正因谐谑调笑的特点而使其更偏重于精神享受,而其健身功能则稍有逊色,在肩、胯、膝、腕等关节的拉伸与放松上,比之井陉拉花就明显欠缺。

第三,与东北大秧歌相比,井陉拉花的舞蹈动作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传统的东北大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其特点是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此外,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大秧歌的特色。在娱乐形式匮乏的过去,东北大秧歌曾一度成为北方人民家喻户晓的娱乐方式。但如今东北大秧歌却日渐式微,因其动作已趋于简单、锣鼓点单一、服饰老化、妆容夸张等原因,年轻人几乎没有兴趣参与。据调查现实:现在的东北大秧歌,其表演群体以离退休的老年人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4]与之相对比,井陉拉花的舞蹈动作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有男性角色的“快起慢落大蹲裆”,女性角色的“翻扇屈膝脚外撇”,男女角色都有的“端肩错肩胯摆动”、“滚转翻扣见灵活”等等[5],仅手臂就有点、提、拉、扣、翻等动作要求,更符合现代人群的健身需求。

二、多元价值分析

第一,井陉拉花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对于改善都市白领的健康状况有积极作用。现代社会,由于电脑的普及,每天使用电脑办公的人群不断增多。据调查显示,96.6%的都市白领存在颈椎问题,受调查者表示其颈椎会偶尔或经常出现疼痛。另一项针对1.5万名白领健康的调查显示,腰椎疼痛已成为困扰都市白领健康排行榜的第二位。颈椎问题、腰椎问题、关节酸痛麻木问题等过去似乎是老年人的“特权”,现在却越来越“青睐”年轻人。在积极寻求医理治疗的同时,人们也在关注运动锻炼这种更为健康的方式。井陉拉花在大学校园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发现井陉拉花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样式,对于改善以上提到的病痛有积极作用。

井陉拉花中最常见的动作是“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这符合人体各部位活动特点。同时,由于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井陉拉花的动作风格尤其深沉、含蓄、内敛,具有控制适宜的运动强度,这无疑是科学健身的要素。具体来说,跳拉花时上身动作以肩为主,肩部的顶、拧、耸、压和手臂的点、提、拉、扣、翻最能突出特色;下身动作以膝部屈伸贯穿始终。舞蹈风格内敛、含蓄,表现在舞蹈动作上就相对缓慢、韧性强,这就意味着对人身体各部位关节的冲击力小;同时,拧、翻、扭、屈、吸、撇等动作的重复出现,对人体肌肉的拉伸与锻炼程度就高。这样看来,井陉拉花的这些典型舞蹈动作对人体的手、臂、肩、腰、腿、脚等关节的活动都有涉及,人体重要的关节部位几乎都得到了有效锻炼。毋庸置疑,经常活动颈肩部、做翻扣腕动作、伸腿撇脚等,对于都市白领而言,应能有效防治因天天与电脑打交道而引起的“鼠标手”、“键盘腕”、“水桶腰”、“萝卜腿”,等等。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做这样的运动,也能有效锻炼颈、肩、腰、腿,就缓解颈椎病、腰肌劳损、关节痛等症状也有好处。

第二,井陉拉花独特的审美特点对于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具有现实意义。传统井陉拉花有三组类别的扮相,按年龄划分,分别为伞公彩婆、男女青年、男童女童。伞公体现出粗犷豪放、潇洒自如又俏皮风趣的人物风格,彩婆体现的是稳重含蓄又深沉执着的风格特点;男青年灵活多变、舒展大度,女青年则是优美大方、气韵贤淑;男童女童则表现着孩子的天真与活泼。不同的人物表现出拉花舞蹈动作形态的多样性,与之对应的,是音乐表现风格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拉花音乐为独立乐种,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寺庙音乐、宫廷音乐的色彩,刚而不野、柔而不靡、华而不浮、悲而不泣,擅于表现悲壮、凄婉、眷恋、欢悦等情绪,与拉花舞蹈的深沉、含蓄、刚健、豪迈风格交相辉映,乐舞融合,浑然一体。[6]这符合“生书熟戏”的一般审美习惯,有着丰厚的群众基础。

第三,井陉拉花的精神内涵对于提升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有积极意义。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和外在表征。“井陉拉花”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是乡间民众、普通百姓基于生产生活实践通过千百年锤炼而形成的本民族劳动和创造的历史精华,沉积了大量民族认同的符号,保存了大量民族文化的基因。据《河北风物志》载,关于井陉拉花的源流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井陉县山区历来土瘠民贫,每逢旱涝灾年,百姓便携儿带女、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在逃荒途中,边走边唱、述说苦情、乞求施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乞讨形式――“拉荒”。现在一些老艺人仍旧有“拉荒”的传说趣闻,因“花”与“荒”为方言谐音,故称“拉花”。艺术源于生活。这种在生活中产生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深的民族苦难,成为一个民族的独特印记,理解其精神内涵的过程也是现代人对自身生长区域特征的理解过程,有利于人们思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强化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一方面,每当听到“乡音”、感受到“乡情”,人们往往会产生关切和参与其中的冲动;另一方面,对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的种种传奇追根溯源,也深化了民族认同,增强民族情感。

三、井陉拉花开发价值的实践表现

开发“非遗”资源,使之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的人认知和关注它,古老艺术必然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本身也是对“非遗”资源的一种传承和保护。在实地考察多种秧歌表演形式,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健身运动对人体机能改善的效果之后,河北科技大学部分师生对井陉拉花进行了改编,形成一种新型健身运动品种“拉花八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拉花健身操”和“拉花养生功”。

“拉花八式”是在全面分析拉花动作基础上提炼而成的。但依据现代医学、现代审美要求,进行了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改进。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改进了配乐。纵观民间盛行的传统秧歌样式,无论哪一种,多以锣、鼓、镲、唢呐等响器为主,演奏时发出高分贝的声音,这在本就噪音嘈杂的现代都市显得不合时宜。近年来,这种响器扰民的事件也是频频发生。“拉花八式”使用改编后的井陉拉花音乐,柔丽轻快的音乐风格中透出深沉与含蓄,减少了传统井陉拉花音乐的刚野之气,现代感更强。二是在服饰上进行了生活化改造。传统着装往往宽衣大袖,行动不便;道具行头或陈旧,或与现代社会脱节。“拉花八式”使用的是颇具现代色彩的健身操服饰,同时吸收了井陉拉花传统服饰色彩鲜艳醒目的优点,以大红色为主色调,既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又有服饰简洁明快的现代特点。三是动作设计更符合健身要求。“拉花八式”以井陉拉花“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传统动作为主要元素,借鉴瑜伽、太极拳的有益成分,根据多关节活动、简单易学的原则,设计出的动作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既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拉花动作的精髓,同时又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

据笔者了解,“拉花八式”这种新型的健身运动已在河北科技大学大学生中传播开来,每学期体育选修课都会有大量学生积极报名学习。截至目前,已有近三千学生研习过拉花八式,效果良好。2011年5月22日,在河北科技大学第一届学生节上,就有千人集体汇报表演“拉花八式”。在校内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研习“拉花八式”的学生中,有85.6%的人主观感觉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每次练习之后,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

在井陉拉花作为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中,笔者注意到,非遗资源用于文化产品开发,应尊重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避免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生造文化空壳。《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五条规定:“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7]同样,开发“非遗”资源,首先要深度挖掘其内涵,了解其深层的文化实质,尊重其包含的特定情感、信仰、习俗等,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等多方面入手,研究并找到“非遗”资源与现代审美、大众需求相对接的点,以此作为开发的基础。避免出现失去文化精髓的“根本”而一味追求开发效益的现象。本文所提到的“拉花八式”,就是在深挖井陉拉花传统文化内涵,得出其具有适用人群广、健身功能优、舞蹈动作更具多样性的比较优势后,才进行的现代开发,进而编排出能满足人民群众科学健身需求的现代健身操。

另外,还应避免不切实际,过度开发。开发“非遗”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且有的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河北省的吴桥杂技、衡水内画、蔚县剪纸、武强年画等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力量,有的甚至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非遗”资源都可以进行市场化开发,那些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开发的行为非但不是对“非遗”资源的保护,相反却是对传统文化、技艺的破坏和伤害。

注释:

[1] 《光明日报》,2011年10月26日,第1版。

[2] 新华网《中国已成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最多国家》 news.省略/politics/2011-12/10/c_111233499.htm

[3] 《石湖诗集》卷二十三,《四库全书》册1159, 769页。

[4] 徐涛:《辽宁省东北秧歌健身群体的现状与社会关注度调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5] 陈彩虹,张琳:《井陉拉花的舞蹈风格分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页。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

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第4篇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eihuaquan;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8-11-20

基金項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SWOT分析的邢台梅花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HB15TY006)。

作者简介:王春雷(1975- ), 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代表着所属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颁布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开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保护措施。中国武术是我国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元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和代表。梅花拳(古称梅拳、父子拳)作为其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优秀拳种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确认为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发源地在邢台的平乡、广宗一带,首批国家非遗名录上命名为“邢台梅花拳”。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冷落,甚至走入难以为继的境地,梅花拳同样受到影响。如何在社会变迁后更好地推动梅花拳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使之在发扬光大的同时服务大众生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1 梅花拳历史传承考辨

“梅花拳法世间稀,明末清初始生成”。在清代北方地区盛极一时的梅花拳是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典型代表,曾盛行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在民间拥有极其庞大的习练群体,在动荡的时代中,用相对严密且系统化的文化思想体系武装起来的梅花拳发展成为一个有着独特的组织结构和文化信仰的民间拳会组织,影响巨大。20个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路遥教授来邢台进行田野调查,在民间发掘出清代康熙年间武探花杨炳(河南内黄县人氏)的《习武序》抄本,并刊载于《义和团运动起源探索》一书中,之后山东大学燕子杰所著的《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中也对《习武序》全文刊载,并做出点评。路遥、燕子杰两位教授关于《习武序》的研究使梅花拳这一文化瑰宝迅速地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1.1 梅花拳历史源流与思想核心

周伟良教授曾经专门对梅花拳的历史渊源进行调查,通过走访老拳师、查阅相关文献、发掘民间抄本等方式来了解梅花拳传承中的历史典故、发展脉络,考证梅花拳的源流[1]。尽管多部民间抄本和传承人口传历史等史料将梅花拳的起源指向三千年前的东周,但这些多属于故事演绎,因为梅花拳的出现不可能背离中国武术整体发展的历史背景。目前较为清晰和确凿考证的是形成于明末清初,由邹宏义创立。梅花拳有着独特的组织特点和严谨的文化表达,理论内涵丰富,融合了易经八卦,从儒释道三家理论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场”和“武场”体系。[2]

不仅仅是代表一个拳会组织的民间信仰和武技展示,更多的反映了所属时代的社会生态和梅花拳自身的组织生态。作为民间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拳会组织,梅花拳有其核心价值观来引导门内弟子和周边乡民的社会认同,从而获得更为充沛的民间发展动力和丰富的社会资源。特别是在给予百姓不同形式的帮助和精神引导下,这种信仰则更具社会组织和动员功能。事实上,民间宗教信仰也是我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门”组织盛行于乡间的思想基础。

梅花拳的“文场”和“武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通俗来讲,是“文场”领导和指导“武场”。梅花拳传承体系中同样有着与之相应的规定,如梅花拳习练者一般需要苦练三年“架子”,三年也是文武师父对其考验的三年,通过文场师父考核后由“引进师”① 、“送入师”②的推荐给“本命师”③举行拜师仪式方可成为梅花拳真正的入门弟子。这恰恰就是梅花拳最为独特的组织特点,这种典型的组织特点在古代社会中“用理论武装头脑”,使得梅花拳组织成为能够在百姓思想层面产生深刻影响的拳会。

梅花拳的“文场”理论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对创始人“神化”后更具民间号召力。直到今天,梅花拳拜师、敬香等礼仪中仍然蕴含着儒家“天地君亲师”“尊三纲守五常”,倡导“仁义忠信、重视武德”的思想;在汲取佛学思想中,用清修静练的理论引导习练者“修身养性”,用所学之长“渡人渡己”;而传统道教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追求“无为、主静、抱一、守朴等”简单生活理念,以及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道家概念都在梅花拳文场理论中有着浓重阐释。

1.2 社会变迁中梅花拳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

梅花拳因其“文场”和“武场”的共存,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而历史上梅花拳严密的组织也是其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有力保障。

1.2.1 梅花拳传播中精神信仰功能

根据文献整理,有据可考的梅花拳真正形成的历史时期是明末清初,彼时正处于乱世,乡民不仅需要武技来自保,同时在对所处社会背景的无奈中希望寻求一定的精神慰藉。梅花拳著名的经卷《根源经》中多有宗教色彩的“救黎民于水火”的描述,这种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民间宗教在远离朝堂的乡村巷陌拥有庞大的市场。这些有着精神寄托的传说与教化则是我国民间历史上众多教门、宗派成长的催化剂,梅花拳组织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逐渐壮大起来。

1.2.2 梅花拳传承中村落自治功能

历史上的梅花拳在“文场”的统领下有着严密的组织,尤其是在清军入关后,清政府对于民间结社活动严格禁止,梅花拳被迫转入隐蔽状态,但依然在民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得益于梅花拳“文场”中的价值观。客观上,梅花拳文理在乡民自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封建时期的社会治理中,不外乎“政治”“法治”和“礼治”。处理国家大事须用“政治”,治理社会秩序则用“法治”,但封建社会中社会治理的最基层——乡镇和村落,一般是长期形成的基本礼教行为范式来约束乡民,即“礼治”。梅花拳“文场”中有着多种关于礼教规范的约束理念,如梅花拳弟子入门习文练武必须遵守的 “入门规矩十二条”中,第一条就是“凡立教之始,务要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异日可以入则事其父兄,出则事其长上,不愧有勇知方之士。[3]”这种礼教思想对梅花拳弟子有着绝对的约束力,在梅花拳组织和乡村自治中發挥着既朴素又重要的作用。

1.2.3 社会变迁中梅花拳社会动员功能

梅花拳的外在表现是技击之法,乡民习练的目的之一就是保卫家园。在历史上,梅花拳组织的确在抵抗匪患、保家卫国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如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中河北威县的赵三多举义旗反抗洋人侵略,梅花拳组织成为核心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冀南一带梅花拳弟子义无反顾加入抗日队伍等等。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梅花拳组织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动员功能。

1.3 梅花拳文化传承对现代社会的参照价值

梅花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梅花拳组织的严密性和梅花拳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仍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力。现在每年正月十六举行的梅花拳寻根祭祖活动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梅花拳弟子齐聚平乡县后马庄梅拳圣地,在邹氏墓群祭拜祖师,切磋技艺,交流思想,这种根深蒂固的“尊师重礼”思想观念在今天的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

梅花拳的门规“五戒”中明确规定“不许打拳卖艺,招摇撞骗”等五条禁令[4],其内涵与今天我们倡导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内在的相近之处。其中,禁止“打拳卖艺”,就使得在梅花拳的传承中摒弃了“利益”之说。事实上,目前梅花拳传承群体也是一个典型的非营利民间拳会组织,这也许是梅花拳传承发展艰难的因素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非营利式的组织发展更有益于全面推广和服务全民健身,是梅花拳组织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延续 。

在现代社会中,梅花拳的“文场”和“武场”理论仍具有典型的社会价值,如“文场”中关于“不与人争斗、不欺压良善”的朴素理念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意义,梅花拳盛行的邢台平乡、广宗等地的民间生活中借助梅花拳独特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机制,在推进村落社会公益观念、维护民间道德秩序、保障地方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5]。而“武场”的技艺习练则在全民健身中可以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独特的锻炼价值,时至今日,尽管受到工业化和城镇化变迁的影响,许多地方的梅花拳传人和爱好者仍以此为强身健体的方法。

2 社会变迁中邢台梅花拳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人口结构变迁:传承群体变化倒逼传承模式改变

农业科技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直接引发了大范围的人口流动,人口结构变迁随之显现。相对于过去的“安土重迁”思想,现代人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居所”的认识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梅花拳习练是在农闲季节,人们在闲暇时间来拜师学艺,跟随师父习文练武经常会延续多年。在人口流动持续加快的今天,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已然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另外,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牺牲文化学习的时间来学习传统武术,这也是梅花拳传承群体不断缩小、新鲜血液得不到补充的重要因素之一。传承模式的改变使得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急速萎缩,后继乏力。

2.2 经济发展变迁:资金匮乏致使梅花拳发展举步维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缺乏资金支持的梅花拳发展存在客观上的困难。目前梅花拳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梅花拳传人的捐助行为和其他行业收入的填补,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很少。如邢台梅花拳代表性传承人张西岭通过经营自己的企业来帮助梅花拳传承总会的正常运转等。在梅花拳传承组织的日常运转和培训支出外,还要进行历史遗迹的恢复等基础建设和一些其他支出,这需要一个长期持久的资金投入来支持发展。在访谈中,梅花拳传承人坦承发展资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为梅花拳的传承与保护注入经济血液和发展动力,梅花拳发源地平乡、广宗等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涌现出来。但调研发现,因为缺少好的文化创意,当地企业在回馈自己拥有的宝贵历史财富方面没有明显的动力,对于如何借力地域名片、融合本地文化资源的认识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全面统筹发展的意识有待提高。

2.3 社会文化变迁:梅花拳“文场”学习日渐式微存在即合理。梅花拳的“文场”理论体系经过数百年的积淀有着独特的哲学思维和价值观,支撑着梅花拳组织长期以来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梅花拳中有“拳打脚踢小把戏,唯有文理通天地”的说法,强调了“文场”在整个梅花拳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文场”理论的学习不仅告诫弟子遵守门规、敬畏武德,还可以借助朴素的哲学思维来启发智慧,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终极目标。梅花拳文理直接影响着门内弟子的生活准则和处事哲学,也是管理拳派和办一切事情的依据(如梅花拳门人在预测某种重大事情的时候会通过“问香”和“看香”仪式来判别是否可行)[6]。由于梅花拳传承中的规矩,通常经过两三年的武技学习后才能接受文场的传授,因此许多弟子对于文场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梅花拳进入学校的进程中,关于“文场”的学习很难贯彻。目前掌握“文场”核心理论的往往是梅花拳门内的老人,年轻一代大多是在科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相对于过去的带有“神化”宗教色彩的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文场”學习深度和积极性上日渐式微,传承难度可想而知。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文场”的思想体系对梅花拳传播与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效用,其尊崇的 “天、地、君、亲、师” 理念在当代社会也可以理解为敬畏自然、热爱国家、敬老爱幼、尊师重道,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选择性继承有利于梅花拳文化的现代化。[6]

2.4 传承环境变迁:进入学校体育面临多种困  通过走访梅花拳传承协会了解到,目前主要的推广方式是通过在大中小学进行“梅花拳进校园”的活动,希望通过青少年的传承和发展使得梅花拳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梅花拳发源地的平乡县和广宗县的调查中发现,梅花拳进入校园的推广面临着多种困难。第一,中小学生的课外时间被辅导班等活动占用;第二,武术学习中的简单套路教学无法替代实用性的攻防技术和健身效果所带来的吸引力;第三,市场化的体育培训项目如跆拳道推广活动让传统体育文化传遭遇到较大影响的冲击;第四,中小学中武术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和教学内容手段单一等问题,致使梅花拳文化传承纽带单薄。这是当前梅花拳进入中小学中必须要引起思考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在高校推广上,北京、山东、上海等地多所大学在公共体育课教学和校内梅花拳社团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河北省内,经过多方努力,目前梅花拳在邢台学院已起步,但同样面临专业人才缺乏、专业练习环境和条件不足的问题,更多停留在表演层面上。

2.5 主体需求变迁:新时期梅花拳功能的新阐释历史上的梅花拳是技击之法,现代习练者的需求则定位于强身健体。但梅花拳长期以来形成的特点却是习练者健身需求的制约因素。梅花拳基本拳路称为“五势架子”,由“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 五个基本的拳势构成。在“五势”的基础上根据习练者的特点顺势而为,形成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拳势。因此,梅花拳门内有着“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引进落空、见空按豆、随势而布”的说法。正是由于梅花拳的练习套路不固定性,仅仅习练基本五势似乎过于枯燥,而形成自己的梅花拳则需要更多的付出,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开发新的习练群体有着客观难度。相比之下,太极拳的固定套路为习练者提供了便利。所以,对于现阶段的各社会群体来说,梅花拳这种随心而成的拳法并不能广泛适用,因其拳路多变、没有一套规范完整的套路体系,学习者无法找到合适的练习套路。对于目前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来说,梅花拳的学习更多是一种强身健体的需求。只有将梅花拳从武术的高度降到一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才更容易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从而促进梅花拳的传承。当然,梅花拳发展健身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兼顾爱好者更高的需求,这就需要更加精益求精的习练来满足少数人的需求了。

2.6 传播模式变迁:亟待宣传推广变革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宣传推广。从央视近年来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介节目制作可以看到,这种宣传手段的效果显著,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价值。作为我国首批“非遗”,邢台梅花拳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如在平乡县梅花拳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当地政府积极参与的身影。但客观来看,作为梅花拳发源地的邢台区域内的传承发展并不理想,反而在港台地区和欧美国家传承广泛,有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味道。

在社会趋向娱乐化的当前,影视作品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上映后少林功夫的传播步入快车道,近年来的咏春拳因电影《咏春》《叶问》闻名中外,太极拳因《广府太极传奇》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等等。反观梅花拳的宣传活动,虽然文化推广活动日趋丰富,如每年正月十六举行梅花拳联谊会活动,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但宣传上往往局限于新闻通稿和本地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在一线媒体平台的宣传活动仅有有限几次:2008年5月中央电视台《梅花拳武林大会》走进邢台;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法制频道在《第一线》节目中专题报道梅花拳;2009年12月央視国际频道播放反映邢台梅花拳的节目《惊世梅花拳》。很多人并不知道,梅花拳曾经两次代表中国武术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进行表演。由此可以看出,梅花拳的宣传推广亟待变革,需要在当前全民健身热潮和娱乐化需求的背景下加大宣传力度,从影视作品、书籍著作、网络传媒等方面共同发力,借助信息时代的移动互联技术,被更多人所知晓。

3 整合关系,多措并举,寻求新时期梅花拳传承发展出路

3.1 加强组织建设——利用“互联网+”扩大习练群体,培养优秀传承人群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文化遗产的宣传提供了便捷途径。在梅花拳传承发展中,需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开设梅花拳交流网站、微信平台或APP,使梅花拳学习者自由交流自己的学习历程,分享自己与梅花拳的故事,互相督促坚持练习。还可以创办微课平台,由梅花拳大师通过平台授课,让更多人不受地域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梅花拳。

在梅花拳技艺学习的同时,选择性地继承梅花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通过网站、移动媒体的宣传,用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帮助习练者形成科学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梅花拳文化中有着独特价值的思想脉络来约束习练者的行为规范,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目前邢台梅花拳在梅花拳传承总会的组织框架下开展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交流、传承工作,这一传承人群既是优秀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新时期使非遗文化绽放时代色彩的创造者,他们的行动贯穿着邢台梅花拳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始终。但是,非营利性的组织特征考验着组织成员的文化传承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变迁的社会背景下,很容易导致传承人群的非遗文化价值观产生偏离。因此,需要多方努力,从政府到社会为梅花拳传承人群创造更多的培训学习条件,帮助他们提升对梅花拳非遗文化的深刻理解,了解时代变迁带来困难和机遇,学习党和政府关于非遗保护的政策方针,掌握非遗文化的社会需求变化,在传承梅花拳非遗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使梅花拳在新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下焕发新的活力。

3.2 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非遗文化产业化,解决传承中资金困局在封建社会中,梅花拳作为民间拳会组织受到彼时政府的严格限制,因此而形成较为封闭的传承模式,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和平年代,这种封闭性已经没有了必要,梅花拳中的诸多门规也需要继续发扬其文化精华,改良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地方。如,原有的门内弟子“不得以武技谋取经济利益、不准炫耀文理拳艺”的规定在市场经济无处不在的今天就会限制梅花拳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宣传。因此,有必要通过改革旧有规矩,推出更适合市场推广的段位制,积极参加各种平台下的展演互动,一方面可以获取必要的发展经费,另一方面也利于更好向青少年群体推广梅花拳,扩大影响范围;“文场”中神化的传说与演绎,需要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其成因及社会功能,保持原生态、仪式化的精神学说作为传承纽带,这些仪式化的元素需要通过媒体和影视制作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

当前梅花拳需要解决发展资金和提升品牌价值,可以通过引入资金,互利合作的形式,打造“大梅花拳”的理念,将梅花拳的文化与各产业产品结合起来。如目前“梅花拳”酒已经开始打开市场,通过多种商业运作,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助力“梅花拳”产业发展。

3.3 提炼思想核心——加强梅花拳乡土文化生态完整性的保 长期的发展中,梅花拳呈现出典型的乡土文化生态特征,例如,过去农闲时节人们经常在晚上村头巷尾、打麦场上、牲口棚中点上火把或煤油灯开始习练梅花拳(俗称“点灯”)[7]。改革开放后,社会和人口变迁因素影响下梅花拳原有的乡土文化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但从乡土文化生态的保护角度来看,过去农闲时节的“点灯”习俗完全可以在“民娱民乐”和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重新塑造并使之焕发青春。在梅花拳的传承中,不仅仅是为追求健身效果而采用的身体运动形式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梅花拳乡土文化思想内涵的优化与选择性继承。如在梅花拳盛行的乡村中遇到纠纷时会通过传统的礼治思想来解决问题,这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乡村巷陌间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另外,梅花拳文化传承中的信仰问题,同样是乡土文化完整构成的重要内容,其中宗教色彩的“烧香”“敬神灵”活动,不可简单粗暴地以“迷信”视之,要客观地从文化学视角来分析与认同。诸如此类,均需在乡土文化生态完整性的考量下加以保护和传承。

3.4 进入学校体育——加强青少年传统体育文化学习,优化传承环境 作为邢台本土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梅花拳进入学校体育课堂可以长期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在传承上更具规模,其影响也更为深远。根据梅花拳目前在平乡、广宗等地中小学校的发展现状,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梅花拳进课堂的重视,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武术内容,探索梅花拳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使青少年对梅花拳的认知度不断加深,为梅花拳文化更好地在学校生根发芽营造氛围。

同时推动地方高校体育生特招计划,探索高中梅花拳特长生“体育特招”进入高校的路子,使习练者继续梅花拳的练习和进修,这样将有助于目前中小学梅花拳推广效果得以延续,也不失为邢台梅花拳这一“国家非遗”传承和发展的一项保护措施。

高校中推广是梅花拳在许多地方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各地梅花拳协会可以通过联合的方式,以各地高校为阵地创设梅花拳俱乐部,教授学员梅花拳的技艺和文化内涵。如,邢台梅花拳代表性传承人张西岭先生受聘于邢台学院,在公共体育和体育学院中开设梅花拳课程,该校中的梅花拳协会也已成立数年。

3.5 适应主体需求变化——新时代梅花拳功能的新阐释

“全民健身计划”中国家大力扶持推广传统武术、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趣运动项目,使梅花拳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梅花拳作为一种独特的拳种,每一位师傅所教出来的弟子都因人而异,进而表现出不同的肢体动作和攻防特点,即老拳师们常说的“拳无定势”,但是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因为套路的不定性使得人们学习它的难度大大增加。在新的时期,有必要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打通梅花拳参与全民健身的渠道。例如,可以通过规范套路,适时推出“段位制”来帮助和激励学习,在为普通群众提供健康健身方式的同时,更好地扩大传播与传承群体。

3.6 改革传播模式——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传播推广模式变化

有必要借鉴少林功夫和太极产业的经营方式和理念,还可以学习韩国跆拳道的市场推广模式。邯郸广府太极拳通过品牌形象的再塑,已经打造成一条集休闲旅游、太极培训、养生健身、服装配饰、保健食品的全产业链;而韩国的跆拳道运动通过“等级制”的推广活动,已经抢占了青少年运动培训的较大市场份额。梅花拳发展历史中从不缺少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囿于长期隐蔽发展的历史背景,需要积极整理史料,发掘文学素材,使之演绎并形成符合民族发展和主流文化要求的新时代文化形态,如影视文学作品等。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利用新媒体快速而广泛的传播特点向更多的人介绍梅花拳、传播梅花拳,使梅花拳扎根民间。

4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向世界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用文化软实力来影响世界,是我们塑造文化自信、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一环。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花拳的社会影响巨大,在国外也盛传多年,门人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梅花拳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梅花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对于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我们自己首先做好传承与发展的工作:在政府层面,需要出台优惠政策、筹集资金启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社会层面,需要加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人从梅花拳文化中感悟处世哲学,发掘梅花拳的健身价值;在群众组织建设方面,需要梅花拳协会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拓展传播群体,用身体运动形式来撬动文化传承内涵;教育部门则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造条件,大力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行动;最为关键的则是梅花拳传承人群,需要坚定信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推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传承方法和模式。

注释:

①引进师:是入梅花拳门的启蒙师傅,即传授武技的老师,会观察习武者学习期间的表现,判定是否符合梅花拳弟子入门的要求。

重生之花非花范文第5篇

2009年是负重拼搏的一年,从元旦春节到高温停产,从全国全省“两会”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从防范事故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到推进烟花爆竹整顿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诸多压力,我省的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面对行业整顿所带来的安全事故防范上的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全方位超常态大力度地加强安全生产一线监管,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全力以赴,稳住了安全生产总体态势平稳的“阵脚”,而且确保了全省全国“两会”,国庆60周年等重要敏感时期安全平稳。安全生产和行业整顿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是安全生产负重拼搏,总体平稳,成功扭转了事故反弹势头;思之来之不易。

1、下半年成功扭转了事故反弹势头。每年的下半年历来是烟花爆竹的传统产销旺季,是事故高发期,但2009年度下半年的事故死亡人数仅为3人,且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仅以半年而论史无前例,从而成功地扭转了上半年事故反弹势头(上半年死亡14人,且有2起较大事故,临川区“6.15”一起死亡3人,万载县“5.7”一起死亡5人)。

2、死亡人数大幅度低于年度控制指标。2009年度死亡人数17人,占国家总局给我省下达的烟花爆竹年度死亡控制指标28人的60.7%,占我省自己定的年度死亡控制目标26人的65.3%。

3、连续三年稳住了相对低死亡率的工作格局。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死亡人数控制在2位数一字头之内。2007年第一次使我省烟花爆竹事故死亡人数压减到20人以下(2007年死亡17人,比2006年度死亡29人减少12人);2008年我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任务相对单一,就是全力以赴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加之奥运会之前的全国性高压态势和百日督查以及多阶段、长时间的停产保安全,因此当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破天荒的减少到9人,其中较大事故一起死亡3人。这一年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属于非常态的,实事求是地说是不具备实际意义上的可比性;2009年行业整顿矛盾错综复杂,对防范事故带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冲击,但通过我们全力以赴严防死守,负重拼搏,终于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全省年度烟花爆竹死亡人数仍控制在20人以下(年死亡17人)。

2009年度防范事故遇到的特殊困难和特殊压力前所未有:一是2009年全省烟花爆竹行业整顿工作正式进入操作阶段,企业整改与生产的矛盾进一步加大,生产不稳定性给加强安全管理形成了空前压力。二是部分分批实施的整顿退出企业由合法生产转为非法生产,给打击非法、事故防范工作带来了空前压力。三是整顿工作的铺开,牵扯了基层安监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大量精力,给强化一线监管防范事故带来了空前压力。四是整顿进退去留的必然选择,使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企业,情绪波动起伏,给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空前压力。五是2008年度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不足10人,给2009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空前压力。

2009年上半年,全省发生烟花爆竹安全事故6起,其中两起较大事故,共死亡14人,占年度死亡控制指标的50%。下半年防范事故的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省安监局于6月25日迅速召开了以“严密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坚决遏制住我省烟花爆竹事故反弹之势”为主题的“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紧急工作会议”,提出“强化监管,决战三季度,坚决遏制事故反弹势头”奋斗目标和8项具体工作措施,要求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守住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这个“阵脚”,把住行业整顿这个“闸门”,打住烟花爆竹生产经营领域的“非法”。随后,省安监局于7月31日召开“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调度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决做到、务必实现“杜绝较大以上事故,确保下半年的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半年的事故死亡人数减少50%以上”的工作目标;三季度过去之后,我们不但达到了这一工作目标,且超出了原先的预想,三季度实现了零死亡。所以在10月16日召开“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再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要“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全年全省烟花爆竹事故死亡人数要力争控制在17人以下”的工作目标。12月4日,再次召开“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及时遏制事故抬头倾向。通过这一系列的会议和会后督查检查,全省上下高度统一了认识,营造了防范事故的高压态势,紧紧依靠产地县乡两级政府和市县安监部门的负重拼搏,狠抓落实,强化监管,坚定不移地实施既定的工作思路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一条主线”,即“坚持以防范事故为主线”;“两个支撑”,即“注册安全主任和驻厂监察员”;“三个监管”,即“警示监管、分类监管和源头监管”;“三个打击”,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打击违规使用氯酸钾和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四个到位”,即“企业安全条件到位、企业安全管理到位、一线安全监管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到位”),各市、县安监局在生产经营安全领域结合各自实际,创新了很多强化监管的制度和措施,比如说萍乡市推行的“一条龙”流水线作业和哑铃式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9年度萍乡市只死亡了2人。总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得下半年防范控制事故工作真正做到有心、有谱、有力,取得了超常态的工作成效。

2009年,各设区市、县(区)安监部门加强指导,加强监管,加强检查,为强化一线安全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12个烟花爆竹产地县(区)中,上栗、芦溪、莲花、进贤、金溪、金巢开发区等县(区)全年未发生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尤其是上栗县虽有烟花爆竹企业1000多家,但做到了零死亡,确属不易,可以说,怎么高度评价都不为过。而临川、万载、袁州、湘东、广丰等地顶住上半年的沉重压力,加大监管工作力度,下半年也成功地防范住了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了零死亡,也确属不易。特别是各产地一线监管人员付出了艰辛努力。

过去的一年,经营安全监管也为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总体平稳作出了重要贡献,继续实现了全年零死亡的既定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省烟花爆竹经营安全领域,围绕二个大提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围绕提升经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行了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整改;二是围绕提升经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了经营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去年春节后在武宁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之后,二个大提升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继九江、赣州之后,吉安、抚州、上饶等地工作进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从去年全省烟花爆竹经营领域来说,可以说至少取得了六个方面的进展:一是树立了典型样板;二是推开了整改提升;三是创新了管理制度;四是规范了委托许可;五是统一了规划布点;六是加强了安全管理。

二是行业整顿负重拼搏,成效明显,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思之来之不易。

2009年是我省烟花爆竹行业整顿正式启动的第一年。过去的一年行业整顿的过程是逐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开拓进取、破解难题的过程。上上下下共同攻坚克难,负重拼搏,在坚持中挺进,在博弈中挺进,在统筹中挺进,正确处理行业整顿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效能建设的关系,全省已有637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按批次进入整改提升;有141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通过行政许可;有362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通过整顿退出烟花爆竹行业。整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得益于各级安监部门普遍对烟花爆竹整顿提升的大势所趋以及“两个大幅度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上下思想认识得到统一;得益于“先易后难、滚动攻坚、分批实施、梯次推进”和“双管齐下、同步推进”(即整改提升企业和整顿退出企业同步推进)工作思路的有力实施;得益于基层安监部门、乡镇政府一线监管的有力支撑以及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和专家组技术把关。

省委省政府、国家安监总局对我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以及行业安全整顿工作高度关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和洪礼和副省长都对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和整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安监总局孙华山副局长和监管三司王浩水司长、刘幼珍副巡视员多次通过视频会议、电话以及到江西督查等形式督促我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和行业整顿工作。2009年我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和行业整顿取得的成绩,应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应归功于公安、供销、质监、交通、工商等部门大力支持和齐抓共管;应归功于市、县、乡镇政府和安监部门监管主体的殚精竭虑和真抓实干;应归功于广大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作为和艰辛努力;应归功于省安监局党组和桃生局长以及各位局领导、有关处室的把舵掌控和坚定支持。在此,请允许我以个人的名义并代表省安监局烟花爆竹监管处全体同志,向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表示衷心的感谢!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烟花继北京奥运会扬名立万之后,又在国庆60周年活动中绚丽绽放,独占鳌头,为江西人争得了荣誉,可喜可贺!

二、清醒认识当前乃至全年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严峻形势,围绕防范事故这一立足点进一步统一思想

2010年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认真按照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工作部署,坚持“两杜绝、一减少”目标不动摇,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和“两个大幅度”,深入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夯实双基年”活动,坚决打好严密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和全面推进行业整顿二个攻坚战,恪尽职守,扎实工作,攻坚克难,负重奋进,确保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我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严密防范安全事故的角度看,务必充分认识到当前全省乃至全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2010年开年第一天,陕西省就发生了一起较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8人受伤;紧接着1月10日,安徽省也发生了一起较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国和各地进一步强化对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责任。为此,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也专门印发了特急明电《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而在我省,新年伊始,就接连发生了两起烟花爆竹安全伤亡事故,其中一起为死亡事故,即1月4日上饶市广丰县新兴花炮厂配药房发生爆炸,导致一名配药工人当场死亡。事故的发生再一次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警示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千万不能骄傲自满,麻痹松懈,要始终牢记“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要始终牢记“永远不能吹牛皮,永远不能说大话,永远不能松口气”。

而从全年而言,2010年较之2009年更为严峻,2010年是烟花爆竹行业整顿的最后一年,是各生产企业整改提升的最后冲刺之年,也是各种情况、各类矛盾突出呈现、集中解决疑点、难点问题的关键之年。2010年与2009年相比,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巨大压力,将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无论是发生了事故还是没有发生事故的地区都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松懈情绪,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各项安全工作,烟花爆竹生产领域要坚决防范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烟花爆竹经营领域要坚决防范杜绝一般及以上事故的发生。

新的一年,要围绕事故防范这一立足点从四个方面进一步统一思想:即“一个始终坚持,三个清醒认识”:一是始终坚持以严密防范事故为主线,摆正安全生产与行业整顿、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真正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反复强调的:“要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的指示要求,当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行业整顿发生冲突时,务必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二是清醒认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烟花爆竹的安全问题受到的关注度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极高的,一旦出现事故其政治影响面也是极大的,任何一个事故,都有可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三是清醒认识烟花爆竹行业进入了严密防范较大以上事故的新阶段,而过去主要是严密防范杜绝重大以上事故,此一时彼一时也;四是清醒认识烟花爆竹行业呈现出全方位防控事故的新特点。一方面非法生产经营近几年引发的事故越来越多,全国2009年1月-11月非法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占59%,其中非法较大以上事故死亡人数占73%。另一方面经营环节包括储存环节也频发事故。2009年度经营环节全国发生了两起较大事故。这两个突出呈现的新特点务必引起高度警觉。

三、坚决打好严密防范较大以上事故这一攻坚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抓住关键,行动上要全力以赴

监管自觉“有心”是前提;监管对路“有谱”是根本;监管到位“有力”是保障。严密防范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务必要握紧“四把尺子”,把牢“十个关键环节”。

四把尺子:

防范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用四把尺子来衡量,即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管理、一线安全监管、隐患排查治理四把尺子。四把尺子是衡量一个地区安全监管工作做得好不好、是否做到位,最具有说服力的的衡量标准。实践证明,一旦一个地区隐患频生、事故频发,那么这个地区的安全监管工作必然存在着诸多工作缺失,诸如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企业安全条件水平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差等等。那么,严密防范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必然成为一句空话。

十个关键环节:

一是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二是严格执行插引工序2+3规定;三是严格对装药工序的监管;四是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控;五是强化对成品库、半成品库、亮珠库监管;六是严禁企业边生产边整改的违规行为;七是严格执行九严禁六杜绝规定;八是严格对烟花内筒组装工序监管;九是严厉打击违规使用氯酸钾行为;十是加强对原材料生产企业监管。

如果“有心、有谱、有力”地抓好这10个关键环节,就一定能十分有效地严密防范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反之,如果抓不好这十个关键环节,那么严密防范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必然成为一句空话。

今后凡是在十个监管关键环节上出现问题,而发生死亡3人以上烟花爆竹较大事故的,省局将依法作为特例主持组织事故调查处理,除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主体的责任,依法严厉处罚,并按照省政府“五个淘汰”的规定淘汰发生的事故企业,并将视情严肃追究所在地县(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乡镇乡镇长、分管副乡镇长监管不力的责任。

严密防范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务必要结合深入开展“夯实双基年”活动,全力以赴深入推进“三个打击”、“两个支撑”、“三个监管”的规范到位。

(一)进一步推进“三个打击”规范到位

“三个打击”是防范事故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关键之关键,核心之核心,要把“三个打击”作为烟花爆竹行业的执法工作重点,特别是在当前这一特殊敏感时期,要“严”字当头,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加大声势开展“三个打击”。

一是要按照“三落实二推动一建立”(落实属地打非的政府责任、落实属地打非的部门责任、落实属地打非的基层责任、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推动“打非”、通过强有力的执法推动“打非”、建立群众举报的激励机制)工作思路,把“打非”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当前尤其要加大对非法生产引线行为的打击力度。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下决心建立打非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要以防治“三超一改”和“三违”为重点,全面开展“治超、治改、治违”工作,严罚,严厉查处打击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在打击“三超一改”工作中,要突出抓好对省安监局下发的《关于对全省爆竹生产企业插引—封口高危工序实施2+3定位监控的通知》(赣安监管花炮字〔2009〕200号)的贯彻落实工作,对爆竹生产企业中机械插引、封口2道A3级工序及插引前硝饼中转、插引后引饼中转、封口中转3道中转实施定位监控。

三是要全面深入持续开展氯酸钾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违规使用氯酸钾行为。认真按照《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2009年度烟花爆竹药物安全抽检工作的通知》(赣安监管花炮字〔2009〕355号)要求,集中组织检测机构对全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重点检测,要强化监督检查手段,加大处罚力度,督促企业建立购买、销售、使用等流向登记制度,确保不用低钾生产并及时坚决地销毁低钾库存产品,要从生产经营环节杜绝违规使用氯酸钾现象。今后,凡是查出低钾产品的,无论是生产线上的还是库存未及时销毁的,一律坚决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安全许可证。

(二)进一步推进三个监管(警示监管、分类监管、源头监管)规范到位

警示监管,要着重强化企业内部特别是厂区内部的安全警示氛围,每一家企业内都要按标准树立“九严禁六杜绝”警示牌、重大危险源分布图公示牌和隐患排查治理公示牌,这是一条高压线,凡是没有按规定标准树立到位的,许可坚决不能让它通过。建议各产地县(区)安监局统一制作警示牌(包括九严禁六杜绝警示牌、重大危险源分布图警示牌和隐患排查治理警示牌、工序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安全警示标语等),确保一线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警示进厂、进车间、进工序、时时警醒、入脑入心。分类监管,要将所有企业严格按照A、B、C、D分类监管,A类企业是达到标准化一级的企业,B类企业是符合行政许可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C类企业是安全生产条件有缺失,列入特别监管范围的企业,D类企业是安全生产条件差列入淘汰退出范围的企业。源头监管,要进一步加强对生产企业“超生产能力”和“超库容储存”的源头监管,其中要把推进源头监管与推进经营安全监管结合起来,突出推进经营安全许可和经营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到位。一是坚持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科学规划合理布点;二是做好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委托许可后的备案公示工作;三是继续大力推进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安全条件整改达标;四是深入持续开展禁低钾打非法工作;五是进一步强化烟花爆竹零售网点安全监管。关于突出推进经营安全许可和经营安全监管工作,拟在一季度制订出一个一揽子综合性工作规范和操作方案,包括经营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到位等。

(三)进一步推进两个骨干支撑规范到位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一线安全监管保障能力建设,要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务必使注册安全主任和驻厂监察员的配备和能力水平得到本质的提升。一是要加速推进注册安全主任的规范到位,严格按照“五统一”的模式,对保留企业必须按照一厂配一人的要求,加快注册安全主任配备;二是要加速推进驻厂监察员的规范到位,严格按照“四统一”规定,按照一人盯一厂的要求派驻监察员,企业多的地方则可一人盯2-3厂。县(区)安监局要统一备案建档、统一培训上岗、统一考核奖惩、统一工作指导,切实改善和加强一线安全监管工作。

四、高度重视,聚精会神,切实做好春节前后和全省、全国“两会”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当前春节将至,烟花爆竹行业已经进入了传统产销旺季,烟花爆竹市场需求旺盛,烟花爆竹企业生产任务饱满,发生“三超一改”(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改变工房用途)问题的可能性会增大,极易引发烟花爆竹安全事故。受利益驱使非法组织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更易引发烟花爆竹安全事故,造成群死群伤。因此,进一步加强春节前后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平安、祥和的节日,确保全省“两会”和全国“两会”的安全生产态势平稳,是我们现阶段监管工作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可以按照“三个突出抓好,一个不失时机”的思路来开展工作。

(一)突出抓好烟花爆竹安全生产

春节前后期间,特别是临近春节的这一时段,是烟花爆竹集中生产的高危险时段,各地务必进一步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发现安全隐患的要立即督促企业整改,绝不能让企业带病生产。务必坚决杜绝边整改边生产行为,坚决守住这条高压线。对无证的引线企业、延期没有通过准入的都应列入非法范畴,都要严格的停下来,不准擅自生产。否则,一律列入非法严厉打击毫不手软。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二)突出抓好烟花爆竹经营安全

要有针对性的派出专门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储存仓库进行全方位、全覆盖检查,重点检查烟花爆竹仓储设施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消防设施配备、通风及防盗、防小动物进入等措施的落实情况。杜绝烟花爆竹企业仓库超量存储;严禁将A级产品储存在C级库房内,严禁将烟花类产品与爆竹类产品混存,对收缴的非法烟花爆竹产品要妥当处置,不得与正常储存、销售的产品混存;杜绝无关人员进入烟花爆竹储存区域。各市、县安监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尽快研究制定严密防范非法储存、超量储存的硬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

(三)突出抓好打击非法工作

非法生产、经营、储存是当前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中最突出问题,务必全面落实打非工作责任制,根据打非工作具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特点,针对节日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和零售点的监督检查,坚决取缔非法烟花爆竹销售摊点和储存窝点,防止出现零售市场摊位连片经营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加大检查频次和范围,采取加强宣传、鼓励举报、流向跟踪等措施,堵塞非法流通渠道,切实把各项打非工作的措施落到实处。要继续沿用去年行之有效的做法,立即组织开展全省范围的春季打非专项行动,与公安、供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生产安全和经营安全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化合法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行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务必要在各级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和联合行动。源头监管应协同配合,联合行动;打击非法应协同配合,联合行动,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要与打击非法运输、燃放等结合起来;经营安全应协同配合,联合行动,尤其要会同供销社等部门切实加强经营安全监管。各级安监部门应主动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希望能继续得到公安、供销、交通、质监、工商等部门一如继往的大力支持!

(四)不失时机推进行业整顿工作

2010年2月28日是所有已许可延期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延期期限的一个节点。今年整顿工作如何推进,省局经过反复讨论、深入调研,并与萍乡、宜春、抚州等地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反复交换意见,取得了共识。简而言之,就是重点抓好“五个突出”和“四管齐下”。“五个突出”即一是突出服务企业;二是突出整改提升;三是突出计划统筹;四是突出重点难点;五是突出宣传引导。“四管齐下”即一是企业申请承诺;二是分季指标递减;三是分批递减延期;四是限期许可到位。各产地县区、乡镇要严格按照“五个突出、四管齐下”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按时按期完成任务。当务之急,要迅速贯彻落实省安监局1月27日印发的《关于对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整顿许可实施“五个突出”和“四管齐下”工作措施的通知》,把握时间节点,突破重点难点,早谋划,早统筹,早推进,以赢得全局主动。

相关期刊更多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