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vb程序

vb程序

vb程序

vb程序范文第1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兴趣;主动性;教学方法

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除了要求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外,更应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这个现代化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处理今后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由于VB是一种可视化、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的计算机语言,相对简单易学、功能较强、所以已被许多高校选作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然而VB语言也存在抽象、枯燥、知识点多等缺点,加之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不少人学习目的又不明确,所以往往在开始阶段会感到很茫然,甚至对这门课产生恐惧心理,缺乏兴趣,以至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怎样吸引学生去主动学好该课程是一个关键问题。经过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好奇转为兴趣,被动变成主动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建立起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由此可见,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少刚接触计算机编程学习的学生,他们对编程所感到的新奇、好玩,决不能算是兴趣,而只是一种好奇。因为随着课程中大量的语法规则、概念的不断引入,极易使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为了能使学生的好奇转化为学习兴趣,抓好入门教学十分关键。所以在讲授第一次课程时,我们不急于去阐述VB的一些难懂、抽象的概念等相关内容,而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先给学生演示一些用VB语言编好的具体实例,如计算器、锤打红心等。通过这些趣味程序的演示,既能使学生了解VB语言的强大功能,也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如: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想知道其中的答案, 并渴望马上去学习与掌握这些技能。

作为教学组织与实施者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具体方法是提出一些自主开发性的问题或作业,让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不断巩固知识。对于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应正确引导他们,刻意的让他们去完成一些作业,通过问题的解决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变成主动的要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展开思维去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将新思路在自己的实践中得以实现,才能真正成为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1-2]。

2精编教学实例,注重师生互动

实践证明,实例教学不仅是打开兴趣的钥匙, 还是连接知识的纽带,好的实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靠一两个实例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当他们碰到诸多抽象的理性知识和枯燥的重复练习时,很容易慢慢又失去原有的兴趣。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要借助于网络的方便性,多查找相关的资料及同行成功的教学经验, 深化教学内容,精心编选一些实用性、趣味性强的相关案例,以此为切入点,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使那些原本需要许多课时仍讲不清楚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能激发兴趣。只有使学生学习兴趣充满整个学习过程,方能使他们积极展开思维去学习新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将新思路在自己的程序设计实践中得以实现,使学习和教学都得以良性循环[3]。

如VB的控制结构是编程的关键部分,也是学生感到比较难接受的地方。对于这方面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直接讲解3种结构的含义,学生听起来肯定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也难以理解。因此,我们通过演示求圆的面积来讲解这3种结构的含义。先是知道半径,就直接求面积(顺序结构);接着根据给出的半径,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如果符合条件的求面积,如果不符合条件则给出错误信息(选择结构);最后是进行一次运算,能同时求出多个圆的面积(循环结构)。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对3种结构的含义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觉得这些知识非常有用,并且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思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想知道如何利用3种控制结构开发设计出其他更多的实用案例。此时再开始讲解3种结构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其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师生互动的交流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设置巧妙的提问与学生共同讨论,或是留一些问题让同学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再予以评价,实验课上的亲切指导更能引导学生专心上机完成作业。也可将自己的电子信箱公布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随时与教师进行联系,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个别疑难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对于一些普遍性问题则可以通过课堂统一予以详解。也可以通过随意的聊天、谈心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师生交流,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感情,使学生更愿意去学习你所讲授的课程。对于教师而言也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和难度,也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4]。

此外,增加教学互动还有很多方法,比如说教师在上课写程序代码时故意把一些关键地方写错,让学生去发现错误之处并指出如何纠正,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使学生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记忆更为深刻,在今后自己的编程过程中避免相似问题的出现。

3重视能力培养,强化实验环节

“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目,为此从第一次课到最后一次课,教师始终应向学生灌输程序设计不是看懂、听懂的,而是做会的思想,要重视能力的培养。VB程序设计包括界面设计和程序代码设计两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设计可视化的界面相对容易些,难点在程序代码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编程部分。为了能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正确引导学生。

首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语法和结构。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就会具有最基本的编程能力和阅读程序能力。这一步骤是编程的最基本,也为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其次,课堂上应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给学生分析编程的思路,关键部分的含义以及编程的技巧,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在自己操作时举一反三,同类型的问题很容易的就能得到解决[5]。

比如讲解循环结构时,挑选经典实例:求1+2+3+4+……+100的和。通过例题的讲解,要让学生首先明白循环的结构,再让学生理解此题的编程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如求1*2*3……*100、2+4+6+……+100、1++3+5+……+99等就能迎刃而解。

再次,加强学生阅读程序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想编好程序,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学会阅读程序。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读程序、写运行结果、指出程序功能等方面的训练。多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体会各种语句的使用,积累编程的技巧。特别是控制结构部分,养成多读程序的习惯能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将来自己独立编程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编程进入独立编写的阶段。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编程应该从半模仿阶段到独立完成阶段。通过前面的积累,学生可以开始自主的去完成编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以前的改进和自我的创新,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练习,去独立编写综合的程序,让学生在大量的编程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要想提高编程能力,实验是重要一环,一旦忽视了实验环节,那讲课的效果将会事倍功半。为了避免上机实验时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玩游戏、上网等,我们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上机,使每个学生清楚每次实验需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在布置练习时,要注意作业的难度,千万不要因难度高而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而不予重视。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做好记录;采取单独辅导或统一讲评、集体答疑,对一些共性问题,有时间可在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分析与创新的能力得以培养,对实验课学习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

实验操作阶段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有初识到亲自动手去掌握的过程。实验教学对于教师,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操作中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即教学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及时改进。

4结语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只要做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例, 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措施,定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得以调动,不断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再加上轻松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交流,以及耐心细致的实验辅导、课下作业批改等手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将得到不断提高,以致更好适应今后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沈国珍.“VB 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福建电脑.2007(4):208,215.

[2] 何岸. 论“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趣味教学[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5):24-25,28.

[3] 刘洋. 计算机语言案例教学中的教学策略[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8):280-281.

[4] 郭超峰. 在计算机高级语言授课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J]. 福建电脑,2006(7):204.

[5] 李可欣. 案例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08(5):224-226.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s in VB Program Design

ZHANG Ying, WAN-Min

( Computer center,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vb程序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解题;优化;能力;提高;过程

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渐渗透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目前,学校对VB程序设计教育主要都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对VB程序设计课的延伸(如:VB程序设计兴趣小组、VB程序设计各种制作比赛、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做得还不够,甚至根本没有去做。一周一堂的VB程序设计课在教学内容巩固与延伸上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况。上一周VB程序设计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在下一周的VB程序设计课到来之前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给教师重复教学埋下严重隐患。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堂内让学生学到真功夫,而且还应延伸课外活动,通过一些生活任务、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美国著名VB程序设计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VB程序设计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VB程序设计思想、VB程序设计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后,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VB程序设计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VB程序设计思想方法。

VB程序设计解题过程大致包括正确审题和变通、解题计划的制订、解题结构的优化和解题后的反思这四个环节。VB程序设计解题能力的培养也就可以根据这些环节进行。下面就这些环节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一、正确审题和变通

波利亚说过,理解了题意,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理解了题意,往往能直接找到问题的解法。拿到题目,不要匆忙去做,先认真阅读,正确审题,理解题意,全面掌握已知条件和设问要求,是问题解决的奠基性工作。审题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成败。审题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弄清题目的两个组成部分:条件和结论。对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只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一般说来是并不困难的。然而对于某些要求综合或灵活运用知识来解答的题目,审题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条件比较复杂,甚至隐蔽而不明显。在审题时,对已知条件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随意外加。对于结论,经过审题要转换表达成其他各种等价形式。可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主要是培养分析隐蔽条件的能力,化简、转化已知和未知的能力。

二、解题计划的制订

VB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解题思路的源泉,离开了它们,解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还可以进行大胆地猜想,由一般想到特殊,由特殊想到一般。经过这样一番深入思索之后,解题途径将会逐步明朗,解题计划便随之形成。

三、解题结构的优化

解题结构的优化,取决于对已知条件的整体、综合运用的程度,取决于对题意的整体把握程度,当然也取决于对求解(证)结论的理解和分析的程度。不少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对条件的利用往往是片面的、孤立的和局部的,从而使解题的过程冗繁多错,因此,在解题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从而探索更优的解法,获得更好的解题效果。

四、解题后的反思

波利亚曾说过,没有任何一道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探讨,总会有点滴发现,总能改进这个解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见解水平。波利亚在这里所说剩下些工作,说的就是解题后的反思。

反思什么呢?反思解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什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何在?如何进行突破?是否还有其他不同解法?试比较各种解法哪种解法最优、最合理?

vb程序范文第3篇

关键词:VB实例教学激发性主动性

作为语言程序设计领域的前沿软件,VB的发展历史已经很久,相关的技术也比较成熟,由于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因此在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我校也在计算机信息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正是由于社会办学力量的推动和“程序设计”职业的热衷,现在会VB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人都局限在“会VB”,而不能灵活的运用,不能用VB完成相应的程序设计,更谈不上从事专业编程工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高职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够吸引同学们努力主动的学习好VB,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我们学生的起点相对来说较低,但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也是以程序设计操作员为主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学生熟悉VB的基本概念,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程序设计的相关技巧和方法,有一定的程序编写思维能力,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开展的:

一、注重实例教学

对于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我们是不可以只讲理论的,正如当我们学习游泳的时候,如果教练只是告诉我们每个动作的名称但不告诉我们这些动作怎么完成,我们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那么我们在学习VB的过程中也必须结合大量的实例演示,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VB的可视化设计和它的实用性。

在最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要详细的介绍各个控件,只有知道每个控件各自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以后我们才可以在VB中创造我们自己的程序。在控件介绍和程序设计中我们必须通过实例的演示来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各个控件的使用和程序的编写。特别是在程序的编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相关的实例来让学生在感性上得到认识。比如在介绍IF……ELSE选择控制语句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讲解单纯的语句,学生听起来觉得比较枯燥,但笔者首先给同学们演示一个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登录界面,通过选择控制语句来确定我们在文本框中输入的条件是否为真做出判断,如果为真就登录到我们所需要的另一个界面,否则弹出一个提示信息框。在演示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知识非常有用。在这个时候我们抓住这一特点,首先,讲解实现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提出实现思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程序中讲解新语句的使用方法,总结新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很快了解了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编程应用,整个创作过程只用到了简单的选择控制语句,但通过此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选择控制语句的使用以及如何设置选择控制语句,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从而创作出自己的程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VB的实例教材及各种参考书,但是都比较散而且内容也不是很详细,所以在讲解的时候笔者认为必须对实例进行慎重的选取和必要的修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程序结构严谨化

笔者所收集的程序除了强调程序的可靠性以外,还要特别强调程序的结构性,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实例,也需要做到程序结构的严谨化,使之符合大众的思维,但也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比如在讲FOR……NEXT等循环语句的时候,一般的都是利用从1累加到另一个固定的数值,来完成我们的循环讲解,这样的语句由于方法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最后的效果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说。因此,笔者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结合利用文本框输入的方式,即在两个文本框中可以输入任何两个数,使之从小的数值累加到另一个较大的数值,这样程序的效果也就更具结构严谨的魅力,同学们的感受也就会完全不同。

2、步骤详细化

因为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接受,特别象程序设计这样的知识结构,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例,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笔者认为对每一个实例的操作步骤都要详细的板书出来,上机课或是在课余时间学生只要按照程序的操作步骤去做,就可以得到最终的效果,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相关步骤。

3、方法常规化

在讲解的过程中,力求采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完成每一个实例,尽量采用常规化的语句,避开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方法。比如,在利用文件操作对数据录入以及把录入的所有数据输出时,我们可以避开利用Type语句定义自己的数据类型的使用,因为采用Type语句定义,有多少个字段,就会产生多少个相关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就很难想得到这个成员代表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就把程序复杂化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简单的文本框来进行输入,然后用Input函数输出就轻松完成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是以游泳为例,不管我们怎么看别人游泳,但自己却不下水实践,我们是永远都学不会游泳的,那么我们在学习VB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的练习、实践。

笔者曾担任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班的该门课程的教学,为每周四学时,其中两学时是笔者的理论讲解课,两学时是上机实践操作课。由于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差,因此自觉性还不够好,为了监督他们很好的学习、认真的实践,笔者每次课都留一次作业,第一次就是完全按照笔者的课堂实例上机操作,以加强对本节课课程内容的理解并熟练这些操作技巧,这项作业是必须要上交的,并作为平时成绩登记。因为这是这门课程中最基本的知识要点和教学要求,虽然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对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不可能以后都有可能去从事专业的程序设计工作,但是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笔者希望他们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于一些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至少都能够体现出来。

在最后的综合实训、实践中,笔者结合同学们所学的知识并引进一些课外的知识实例来弥补课本上没有的相关内容。比如,我们利用VB做前台界面的设计,尽量用到所学过的所有控件进行布局、设置,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而用小型的Access数据库做后台数据管理来做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它具备一般的常用功能,即成绩的添加、查询、修改、删除,用户的管理等,虽然这个管理系统程序的设计比较简单,但通过这样一个小型的综合实例,就更加让同学们了解了VB语言程序设计的功能及特点。这是我们VB程序设计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个综合实例,才能把同学们零散学到的知识全部的串联起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他们自己也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也会产生一种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更加有信心和目标。

以上的两个方面是笔者认为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课堂生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虽

然是实例教学,有很多有趣的程序及相关的小动画,但是这样的有趣如果久了,也并不能完全抓住学生的心,因为这些过程进行的场所都是在课堂,课堂生活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单调性,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笔者要求学生在完成自由独立创作这一作业以后要相互交流经验,这种交流我们一般都是在自己班内部进行的,次数多了大家就会觉得似乎还需要加入一些更新的内容,希望与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探讨学习。为了弥补课堂学习和班内交流的不足,笔者有时间就会将两个班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首先每个班选几个优秀的作品演示给大家看,并向大家介绍创作的技巧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最后笔者会结合最近的学习内容对设计进行一个总的评说。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实例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在教学中,我们不防在讲解本次课的内容之前,先演示本次课需要用到的实例,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性,这样也就抓住了同学们“人在教室,心也在教室”。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在保证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进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这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炳文、杨明福、陈定中.全国计算机二级教程VB语言程序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__.4

vb程序范文第4篇

一、所用控件

在程序中将使用Winsock控件。Winsock控件是一个ActiveX控件,使用TCP协议或UDP协

议连接到远程计算机上并与之交换数据。和定时器控件一样,Winsock控件在运行时是不可见的。Winsock的工作原理是: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连接请求,服务器端则不停地监听客户端的请求,当两者的协议沟通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就建立了连接,这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实际编程中,必须分别建立一个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和一个客户端应用程序,两个应用程序中分别有自己的Winsock控件。首先设置Winsock控件使用的协议,这里我们使用TCP协议。现在,让我们开始用VB建立两个程序,一个是客户端程序myclient,另一个是服务器端程序myserver。

二、编写客户端程序

首先来建客户端程序myclient。在myclient程序中建立一个窗体,加载Winsock控件,称为tcpclient,表示使用的是TCP协议,再加入两个文本框(text1和text2),用来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建立一个按钮(cd1),用来建立连接,按下之后就可以对连接进行初始化了,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d1_click()

tcpclient.romotehost=text1.text

tcpclient.romoteport=val(text2.text)'端口号,缺省为1001

tcpclient.connect '调用connect方法,与指定IP地址的计算机进行连接

cd1.enabled=false

end sub

连接之后就是如何处理所收到的数据的问题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建立连接后,如果有任何一端接收到新的数据,就会触发该端winsock控件的dataarrival事件,在响应这个事件时,可以使用getdata方法获得发送来的数据。比如可以在tcpclient的dataarrival事件中编写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tcpclient_dataarrival(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x as string

tcpclient.getdata x '使用getdata获得发送来的数据

.......

vb程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797-02

Visual Basic(简称VB)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是在Basi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Basic语言简单易用的优点,结合了可视化界面的设计方法,采用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把Windows编程复杂性进行巧妙封装,使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各种应用软件变得更为容易。因此,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选择将《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具有知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每位授课教师都会关注的课题。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而言,通常采用的还是以课本原有知识体系为脉络的传统讲授法,教学内容大多以线性方式展开,同时结合上机实践操作来巩固和熟悉课堂上所讲的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掌握Visual Basic的较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阅读程序代码,但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通常都会束手无策。经过分析总结出此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一致。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思维方式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而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大多单纯依照教材讲授理论基础知识,授课基本上是以语言自身的知识体系为脉络展开,过分注重语句、语法和结构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不能很好的将编程环境、程序设计语言、算法、数据结构以及程序设计思想关联起来形成体系化教学。[1]导致学生只学会了语法概念而不会使用,能够读懂某一条语句,却无法理解一段代码的含义。

二是实验内容过于简单。上机实验大多都是属于基础与验证型实验,偏重于VB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语法知识,但无法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内容普遍都是知识点案例,针对的是具体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没有依托完整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很容易遗忘。

三是学生缺乏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学生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通常没有任何基础,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算法思想,对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还不适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对程序进行分析讲解时学生能够听懂理解,代码也能够读懂,但是让学生自己编写时,就无处下手,久而久之学生对编程充满畏惧感,对学习本门课程缺乏兴趣。

如何改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VB语言,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需要对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拓展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方式和实际编程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必须打破固有的以“语法”和“结构”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以突出能力培养为主轴,围绕能力培养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仅仅局限在一本教材上,要突破教材局限,将程序设计中所需要的众多知识点加以整合,包括VB语言的语法结构、可视化编程方法、常用的算法、数据结构以及程序的调试等,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在这里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而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在授课的过程中,特别是讲解实例时,需要剥开语言这层外壳,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精粹——算法,也就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语言不重要,语言是程序设计的工具,如果不掌握语言,程序设计就无从谈起。教材上的语法描述非常细致、系统,但大量的语法规则会使初学者感觉枯燥,这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只有20%是最重要的,事实上VB语言也是如此,最常用、最重要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因此在讲述语法时,只需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其余的细枝末节可以由学生自学。

2.2 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传统讲课方式的缺陷已众所周知,因为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一种授课形式,讲课中教师是积极的而学生是消极的,很难把学生吸引到学习进程之中。但这不是意味着要把这种授课方式抛弃,讲课是把大量知识传递给学生的一种常用模式,尤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缺乏普遍缺乏知识背景,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地讲解。在讲解时应该采用多种策略,比如在讲述抽象概念时最好与实践相关联,或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在提到函数和数据类型的时候,可以跟学生比较熟悉的Excel中的相关概念关联起来。在讲述面向对象的概念时,可以拿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例子,它就是依照面向对象的思想编制而成的,在桌面上的每个图标,可以理解成一个对象,当需要启动某个对象时,只需用鼠标点击它(消息驱动)。[2]不仅如此,在不同的情境下还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法、引导法、任务驱动和实例教学法等,这样有助于让学生从消极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学习者。

2.3 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VB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课程,对实验环节有较高的要求。要学好这门课,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上机实验,才能掌握程序设计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上机时间,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VB语言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设计型与研究型课题,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程序设计思维方式的实验教学平台。整个实验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设计,基础验证型、设计开发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每次实验课有多个基础验证型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和算法设计,每一章精选1~2个设计开发型实验,与学生分析讨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其专业相关的研究题目,要求学生逐步完成研究分析与报告,写出个人的心得体会,并在学期末给出一定的时间完成课题。

2.4 创建项目实例库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各类完整的VB程序实例,从中选取典型的、有实际意义的实例,作为程序设计的模板提供给学生。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初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习惯采用数学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还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思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个新的题目,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思路不清晰,此时就可以从项目实例库找出对应的实例,通过借鉴或修改相应的模板得到结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经常阅读这些实例,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于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在具体实施上,整理出40~50个典型项目实例,将它们分为五大类:基础类、算法类、图形类、文本类和应用类,供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从中选取6~8个典型的项目实例,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掌握,这些实例基本上包含了这门课程的知识要点,理解了这些实例,对于课程的知识结构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中,学生最喜欢也最有兴趣的实例就是弹球游戏,通过对弹球游戏程序代码的阅读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定时器控件和控件坐标等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很有兴趣地去改写程序代码,以获得类似的动画效果,可见好的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VB程序设计课程对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均有较高要求,教学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学重点放在算法的分析和编程的训练上,注重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思维方式和实际编程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