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出纳简历

出纳简历

出纳简历

出纳简历范文第1篇

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不仅仅靠你的临场表现,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想成为一名出纳,简历中的自我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出纳个人简历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求职出纳简历自我评价范文一:本人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就读于XX大学育XX学院,XXX专业。

光阴荏荏,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在菁菁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在掌握好学校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本人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大方,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善于与他人交际,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细心、大胆、能够积极的思考、创新。本人在大学期间,一直担任班团支书,系学生会干事,后工作积极,担任院学生会勤工助学部部长,并在学校创办了市场营销协会兼任会长,对于以后工作的规划,希望自己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成为公司的管理人才。

求职出纳简历自我评价范文二:本人在已从事财务相关的工作已有十年的时间,精通有限公司及个体工商业户的证照办理(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和社保等)、精通一般纳税人和个体户的内外账编制和税务申报等工作,并且一直得到上司好评。因本人为虎门本地人故工作稳定性较高.

工作踏实,勤劳具有极强的责任感,上进心强。对每件事都全身心的不折不扣的将它完成,“要做就最好”这是我处理每件事的目标.自我控制力与自学能力强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较强的服务意识

求职出纳简历自我评价范文三:本人已有五年大公司会计工作经验,熟识及热爱此类工作。认真细心负责,学习能力强,能较快适应新环境。喜欢不断自我提升,通过自学现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另目前也在学习英语专业大专自考课程。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待人诚恳有礼.有团队精神。热爱运动,喜欢同朋友一起爬山。我深信没有做不了的事,只有你想不想做,有没有用心用胆量去做。

1、为人诚信,办事塌实,责任心强,乐观豁达,自信心强,思想灵活,善于应变,能理智地看待问题,对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强。

2、处理问题时细心而不失果断,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吃苦耐劳,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做事的原则是: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就一定尽全力做到最好。

出纳简历范文第2篇

基 本 情 况 姓 名: XXX (女) 出生日期: 198X年10月1日 政治面貌: 团员 民 族: 壮族 婚姻状况: 未婚 证 件: 身份证 XXXXX 工作时间: 2006年8月 户籍所在: XX市 职 称: 无 目前所在: 南宁市 籍 贯: 广西XX 驾 照: 交通工具: 最高学历: 大专 最高学位: 无 毕业院校: XX财经学院 体 重: 46公斤 毕业时间: 2006年7月 身 高: 161厘米 行业类型: 联 系 方 式 手机: XXXXX 家庭电话: 紧急联系方式: 即时聊天: QQ E-mail:www.wdjl.ner 个人主页: **********通信地址:XXXXXX 邮 编:XXXX 语 言 方 言 英 语: 等级:英语三级 口语: 电脑水平: 计算机一级 语言①: 良好 语言②: 语言水平: 求 职 意 向 期望工作方式: 全职 期望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工作地: 南宁市 可到职日期: 马上 第一期望工作: 愿意从事其他行业出纳职位(职位类别:出纳员) 第二期望工作: 愿意从事其他行业 第三期望工作: 目前工作行业: 目前工作状态: 已离职可立即上岗 海外工作经验: 没有 期望薪水: 1000元人民币 目前薪水: 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培训、技能信息 教育背景 2003-9-9 至2006-7-7 就读于XXX财经学院 ,大专学历,经济文秘 专业; 描 述:管理日常事务,以及写文章,如通知、涵等等。 工作经历 2008-8-1 至2009-1-15 就职于XXXXX有限责任公司 ,职位文员 描 述:主要负责办公室环境的维护;文档管理,来电来访接待工作;办公用品申购、发放及管理;协助其他各部门的工作等。 2007-3-1 至2008-7-12 就职于XXXXX有限责任公司 ,职位出纳兼文员 描 述: 主要负责现金帐目的管理,记帐工作,文档管理工作,文书写作,文件打印等,车票、酒店预定及其他外联工作,协助负责人进行重要日程安排,协调同其他各部门的关系,做好沟通工作,收发来往信件,定购办公用品及其他办公事务。 2006-8-27 至2007-1-20 就职XXXXX有限公司嘉宝莉涂料广西总 ,职位出纳 描 述:主要负责现金帐目的管理,记帐工作,以及货物的收、发管理。 培训经历 技能 技能名称:计算机 技能水平:一级 获得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 描 述:熟练操作Word,Excel,AutoCAD等办公软件 个 人 描 述 特 长: 兴 趣: 看书、唱歌、上网,喜欢打羽毛球、结交品质好、有才华的朋友。 自我评价: 工作体会: 在校期间主修课程:大学英语、基础写作、秘书学概论、会计学基础、企业会计、计算机文化基础、财务管理、统计学、办公自动化、财政与金融、广告策划等。 本人性格活泼开朗,积极上进,乐观进取,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较强; 2005年9月参加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培训; 2003年11月服务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普通话标准,熟练使用办公室软件,每分钟能打65字。在校期间已获得中级秘书证、计算机一级、普通话二级甲等、英语三级等证书。

出纳简历范文第3篇

个人信息

性别:女

民族:汉族

政治面貌:党员

出生日期:198*年8月

户口:XXX

婚姻状况:未婚

学历:本科

技术职称:中级

毕业院校:XXX商业大学

毕业时间:2009年6月

所学专业:财政学

外语水平:英语(CET-4)

电脑水平:熟练

工作年限: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全部

单位性质:不限

期望行业:银行、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

期望职位:部门助理/秘书/文员、会计、出纳、银行专员/出纳员

工作地点:XX市、XX区

期*薪:面议

教育经历

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XXX商业大学财政学

工作经验

2005年8月在XX石化总厂财务部实习

2005年12月在XX炼油厂财务部实习

2006年8月在XX商业银行实习

2008年8月在XX江海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

2008年10月在XX百花园商店做会计

专业技能

国家计算机二级VFP,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系列软件,能熟练并及时完成日常办公文档的编辑工作。熟练掌握财务知识。持有会计上岗证,助理理财规划师证,中级纳税筹划师证

自我评价

为人真诚,谦逊,自信,有着很强的拼博意识,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善于与人沟通,有团队合作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有创新意识,追求完美。性格开朗,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事踏实,勤奋好学,工作稳健、认真、细心、忠于职守,保密意识强,能够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积极主动完成本职工作,接受挑战,具有团队精神。

虽然我的个人简历只不过是为了一张银行的面试通知书,但是能够得到面试通知也不代表我就会银行录取,毕竟僧多肉少,能不能被录取是一件很难预料到的事情。

不过我会努力的,我会为每一件工作努力的,工作不好找,可是毕竟还是有工作,只要努力了,我就相信我能够做好,我相信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绚烂!拓展阅读:衡量一份有内涵的个人简历标准有哪些

求职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一来是自身的竞争力不高,二来是气质的目标定的太高,三来就是在求职上没有合理的步骤。求职也是很有步骤讲究的,比如说没有任何准备就去面试,那么结果肯定不好。在求职之前还需要先编写好个人简历,并且要求是有内涵的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有内涵的个人简历其效果更好。那么,一份有内涵的个人简历具有怎样的标准呢?

①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经验

有内涵的个人简历首先在个人的能力以及求职条件上信息充足,能够体现个人基本能力信息,以及求职的条件,就在个人简历的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经验上。在教育背景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学历以及专业,而工作经验则是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因此,在个人简历上教育背景深厚,且工作经验丰富,那么其求职的成功率也非常高。

②技能以及特长

个人技能特长有很多方面,像是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设计能力、绘画能力还有其他方面的能力等等。充足的技能以及具有含金量的特长,即可达到提高个人简历的内涵,这也是衡量个人简历的标准之一。

出纳简历范文第4篇

对于历史长河中浩如烟海的史料、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来说,中学历史教科书已作了高度概括。它重点突 出,观点明确,以纲带目,脉络清晰。而历史高考中,为了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增强主观性试题的效度,也 为了减少评分误差,无论是材料解析题还是问答题,其答案的组织都强调突出重点,简洁精练、清楚明了。因 此历史概括的外部表现是对语言文字的概括。高考主观试题考查概括能力必然包含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 。但语言文字的概括总是体现着人类思维的特征。历史概括的内部实质当为对人类历史的概括性思维——这是 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人们使用概括一词,习惯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与分散、分析相对而言的总括归纳。二是与详尽、具体相对 而言的简单扼要。由于概括的内涵不同,则概括的外延也有所不同。历史概括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四种类型。

从总括归纳方面说,历史概括可分为归纳式概括和点睛式概括两种类型。

(一)所谓归纳式概括,就是抽取历史事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共同属性、共同特点。 它运用的是归纳思维形式。属于此种概括的如1996年高考47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 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1997年高考48题:“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 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1998年高考47题第一问“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等 等。由上可知,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考查归纳式概括的概率很大。考查的内容范围主要涉及“特点”(特征) 、“历史地位”、“相互关系”等历史要素。此类试题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物中 提取共同的因素,从个性中归纳共性,从一系列具体的历史事物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下面以1997年高考48 题为例具体阐述此类概括的主要特点。

首先考生必须对有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的具体的也是分散的史实能熟练 地联想起来。对这一步要求大多考生能达到。其次,需要考生对联想到的那些具体史实加以分类,并从中抽象 出共性的一般性的结论。而这一步要求许多考生无法达到甚至想都没想到。许多考生只罗列出:巴黎和会上英 国根据它的“势力均衡”政策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互相争吵,甚至互以退会相威胁 ,经过五个月谈判才签订《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后,英国拒绝法国的结盟提议;一战前后日本在东亚的扩 张,破坏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引起美国的不满,导致1921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并在 该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等等,洋洋百言。如此罗列,决不符合归纳式概括的主要特点。必须对上述赋有个性 的史实加以分析从中提炼出它们的共同属性:为分赃和称霸世界而互相争夺。同样,以“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共 同策划对苏进行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巴黎和会成为反苏战争的司令部;协约国为了共同宰割中国签订了《九 国公约》”等史实抽象出它们的共同属性: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结。而且上述两个方面的关系是不可分的, 相互交织的即在勾结中有争夺,在争夺中也有勾结。

由上可知,概括出这两个方面关系的过程首先是归纳的过程,其次是抽象的过程;归纳和抽象是归纳式概 括的前提。上述过程从逻辑学上讲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以历史学上讲是符合论从史出的原则的。而此题参 考答案的成文模式从逻辑学上讲是一个演绎思维形式,从历史学上看是一个史论结合的格式。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归纳式概括的定义、特点决定被概括的史实或用以举例说明的史实不得少于两例。

(二)所谓点睛式概括是在正确观点指导下,依据大量事实,把一般性特征提炼升华为普遍意义的发人深 思的哲理、规律(杨子坤先生称此种概括为“综合式概括”、“高度概括”)。它运用的也是归纳思维形式。 属于此种概括的有:1993年新高考52题“试以武昌起义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 态度。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原理?”1995年高考38题: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1995年高考39题“陈启沅题”第二问“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由上可知,高考试题考查点睛式概括主要集中于1993、1994、1995年。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思想”、 “原理”、“认识”、“启示”、“说明了什么”、“原则”、“实质”等。此类概括的主要特点是由事及理 、由现象到本质;着墨不多,但画龙点睛、引人深思;理论要求高,哲理性、规律性强。

点睛式概括是在归纳式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考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顶点,这是最高要求的概括。所 答内容已不是对历史事物本身或所给定的历史材料本身作出的认定;抽象出的“哲理”、“规律”、“认识” 已超出历史事物本身或所给定的历史材料本身。但其“精神”、“灵魂”与历史事物或所给定的历史材料是吻 合的、一脉相承的。因此,准确、全面、深刻地找出并理解“从中”、“据此”的所有内涵,是准确提炼“哲 理”、“规律”、“认识”的前提;否则,所得“规律”、“哲理”、“认识”也只是牵强附会、张冠李戴。

从简单扼要的方式方面说,概括又可分为概述式概括和概要式概括两种类型。

(一)所谓概述式概括是在叙述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和题意的要求,不做过细的详写,只粗略地勾勒个轮 廓,反映出历史事物的广度,使历史事物显得完整、全面。属于此种概括的有1997年高考47题“结合有关社会 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1998年高考48题“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 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由上可知,概述式概括主要适用于问答题的考查。从考查的内容看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对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现象基本线索和兴衰过程的概述式概括,是用概括的方法叙述“线”;另一种模式是用概括的方法叙述 “面”——某个历史阶段的方方面面或几个方面,某个历史人物的方方面面或几个方面,某种历史现象的方方 面面或几个方面(如上述1998年高考48题)。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跨度大或面广,系统性强,答案全面完整 ,重点突出,语言文字精要,言简意赅。

(二)所谓概要式概括就是对繁杂的历史事物简约化,具体的历史事物抽象化,抽取重要内容的大概。这 也是一种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的概括类型。此种概括大体又分为三种情形:①从历史材料中抽取有关内容 的大概。如1997年高考44题,从四段材料中,抽取李biàn@①治国方针、措施、后果的大概内容,并要求 表达成文,还限定字数。这一题的出现,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一致肯定此乃成功之作,并列进了98年《考试 说明》之“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部分。1998年高考45题“根据上述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 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主要目标、经过、结果、评价)”就属此种情形。另外98年高考46题第一问“以生产资 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危害”也属此种情形的概括。②从历史材料或教 科书中概括出有关问题、有关内容的若干个基本要点来。近几年高考对这种概括考查的力度很大。1997年高考 46题第一问“以上材料中,可归纳出关于美国西进运动的那些主要论点?”第二问“根据材料二,指出西进运 动使美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重要结果。”③概括历史材料的核心思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 核心内容。如1995年高考42题“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 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

概要式概括主要适用于材料解析题。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简明扼要。概要式概括需 要考生具备非常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还需考生对文字进行化繁为简,化具体为抽 象的改造和润色,需要非常深的文字表达功底。

上面介绍了四种概括类型。从上面所举高考试题看,概括的对象几乎包括了所有历史要素:原因、条件、 表现、措施、过程、性质、特点、方式、手段、作用、地位、意义、经验教训、启示、原理等等;从概括的信 度看,有在题问中明确提出概括要求的,也有未明确规定概括要求的——有一点是规律性的,那就是题问中要 求答性质、特点、方式、结论、启示、原理等内容的,不答题问中是否明确概括要求,一般都要求概括地作答 。

二、概括能力的培养

明确了概括的类型和特点,便于我们探寻培养概括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归纳和抽象是概括的前提。

《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四项10条学科能力,由于其划分标准不一,致使各项学科能力之间呈现出并列、包 含、交叉等复杂关系。概括能力是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它总是包含再认、再现、阅读理解、分析与综合、归 纳与抽象等学科能力,同时又离不开对材料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作指 导、史论结合、文字表达等学科能力。其中归纳和抽象是概括的前提。

概括的过程,首先是归纳的过程。需要概括的知识往往呈现零散分布状,这不利于概括。但历史知识本身 又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征,我们完全可以用系统化思维方式,从宏观和整体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那些零散 分布的知识,对历史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或类化。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重视和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

所谓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学习,就是要善于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以及历史结论纳 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之间的普遍性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 线索和客观规律。这与概括的第一种涵义以及归纳式概括、点睛式概括、概述式概括的要求,特点是相符合的 。因此,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是快速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概括的过程,其次是抽象的过程。概括总是在人们的抽象过程中并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和完成的。因为概 括的结果已不是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简单再现或全部罗列,而是对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更高层次的认识, 是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科学的概念,是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一结果的实现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来完成。 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共性或本质属性的归结,历史哲理、历史规律、历史基本结论的提炼升华,基本要点、核 心内容的得出,无一不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抽象的最初结果是形成一系列比较稳定的、科学的历史概念。历史 概念源于史实,又高于史实,是历史事物的本质、全体及内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历史概念的这些特点 与历史概括的涵义、特点许多方面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广泛地准确地使用历史概念为历史概括服 务;重视历史概念的教学和运用是提高学生历史概括能力的又一有效方法。

2.史论结合法是历史概括的基本方法和典型形式。

所谓“史”即客观史实;所谓“论”则是从客观历史事物、历史现象之中抽象出来的带普遍性、规律性的 认识。史论结合既是史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历史高考考查的学科能力之一,更是我们进行历 史概括的基本方法,还是历史概括的典型形式。

①论从史出是概括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论”的考查总是要结合具体的史实才能进行的。如1997年高考48题“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的答案,可以看作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之间关系的史 实归纳抽象出的“论”。1993年新高考52题得出的“基本道理”是对“武昌起义至‘二次革命’有关帝国主义 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的史实提炼升华的“论”。归纳式概括,点睛式概括出的内容就是被概括史实的“论” 。由于历史史实的丰富多彩决定归纳式概括的“论”千差万别、丰富多彩;而点睛式概括的“论”大多为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关史学理论及历史基本结论。如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经验、基本结论是对整 个民主革命历史的点睛式概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对民主革命历史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史的点睛式概括;生 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对整个人类历史点睛式概括出的“论”;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 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后高度概括出的“论”。到 底“论”是什么,从根本上讲是由史实的内容决定的;论以史出,史论必须一致。特别是遇到点睛式概括,千 万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有关史学理论、基本结论当作教条,生搬硬套,到处乱贴。平时要重视历史理论的 教学。一方面在讲述具体史实时要高度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尽量挖掘史实中包涵的理论因素,把 讲述内容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把理论教学落实到实处。

②史论结合是历史概括的典型形式。

不仅任何一道主观性试题中有史、论两部分组成,就是每一个要点(或每一句话)多数也有史、论两部分 组成。“史”要概括,主要表现为历史概念的运用;“论”要具体不能空洞,“论”从史出。历史学科主观性 试题的答案不会有生动的描写、华丽的洞藻、浓厚的文学味;也不会整段都是深奥的理论说教,浓烈的政治味 ;而是具体而不繁琐,朴实而不刻意雕啄,有抽象但不深奥。例如有些学生在解答“1941~1942年中国共产党 是怎样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的?”(“面”的概述)一题时不会概括作答。在回答“大生产运动”这个要 点时写道“在毛泽东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八路军三五九旅在五震的率领下雄纠纠、气昂昂 地开进杂草众生的南泥湾。他们挥锄如飞,汗流夹背;劳动号子传遍山野,欢声笑语不断。经过他们辛勤开垦 ,南泥湾到处是庄稼,到处是牛羊,南泥湾成为陕北的好江南……”。上述文字就描写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的 情景来说语言已经较概括。但命题却是“大生产运动”与“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关系。南泥湾垦荒仅仅是“大 生产运动”的一个“点”,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更不需要对南泥湾垦荒这个“点”作过细的描 写。“大生产运动”又是那么多巩固抗日根据地措施中的一个“点”,在此题中对“大生产运动”的情况也不 可能也没必要进行详细的叙述。此要点可概括为“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史”的概括,实际上 是历史概念的运用),使抗日根据地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具体的 “论”,与“生产运动”相统一的“论”)。其余要点的概括类同。

3.训练是提高学生历史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径。

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靠平时的训练逐步培养和提高,非一朝一夕而成。高层次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更不 例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①借鉴语文学科的一些概括方法加以训练。

文史不分家。一方面要准确地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历史概括性思维成果需要具备相当深厚的语言文字功 底,这离不开语文学科;另一方面,历史概括性思维和语文概括性思维的特点、要求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 我们完全可借鉴语文学科的一些概括方法为历史概括所用。如概要式概括可以把语文课中抓关键字词,划分逻 辑层次的知识、方法迁移到历史概括中来,按题目要求划分材料的意思层次,妥善地抽取出有关问题的答案要 点来。对于概述式概括可以借鉴语文课中撰写故事梗概的方法。

出纳简历范文第5篇

摘要:庙会依托庙宇形成,有特定的日期,主要活动内容有宗教祭祀、商品交易和文化娱乐等等。庙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在中原地区由来已久,对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学界对新疆地区的庙会虽有涉及,但对具体的庙会还是缺乏研究。笔者以新疆玛纳斯(绥来)为例对新疆庙会活动内容分析整理,论证新疆庙会活动经济特点。

关键词:清末民初;玛纳斯地区;庙会经济

一、清末民初玛纳斯地区的庙会出现

俄国人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对汉族人的这种秉性有过精辟的描述:“汉人的秉性,十分难于改变。他们虽迁居异地,与异族相处,但他们仍然丝毫无异于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人。他们把原有的信仰习俗带到异乡,甚至好像把在内地家乡所习以为常的生活摆设也都搬来了。”自汉族移居玛纳斯地区,修庙供神的传统习惯也随之而来。文人学子,十年寒窗,祈求升宫;商民想发财,一本万利;众多的平民百姓则求神保佑,四季平安。此处自汉族居民定居在官绅和百姓的支持下建造众多神庙。据《玛纳斯文史资料》记载:有文庙、武庙、玉皇阁、土地庙、大佛寺、娘娘庙、关煞洞、王爷庙(定湘王)、城煌庙。

这些庙宇都在特定的时间都举行庙会,庙会通常被称为“庙市”。它是集祭神、娱乐、商贸于一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集市形式。由于玛纳斯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满足基本的需求,有了剩余的农产品。这样在庙会上就出现了农贸商品,以下笔者就其玛纳斯地区庙会经济特点做一简单阐述。

二、玛纳斯地区庙会活动的经济特点

新疆玛纳斯地区的庙会活动其特点,继承了庙会的神祭祀祈福活动,而渐渐发展成为了商品交易和城乡经济交流的平台。笔者对玛纳斯地区的庙宇庙会出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如下表:

清末民初玛纳斯庙宇庙会概览表庙宇名称神祀名称庙会活动庙会会期文庙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祭祀孔子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武庙供奉关帝大圣(关羽搭台唱戏,商品贸易农历五月十三日土地庙供奉土地祈求神力,推选乡约农历二月二日大佛寺供奉释迎牟尼商旅云集,贸易繁盛农历四月初八娘娘庙供奉三圣母搭台唱戏,商品贸易农历三月十八日王爷庙供奉定湘王唱戏酬神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城隍庙供奉城隍爷奉香烧纸,祭奠亡灵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龙王庙供奉龙王爷演戏酬神农历六月初六过红山庙供观世音菩萨商贸繁盛,商旅云集农历六月十九1、从庙会会期分布看,庙会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玛纳斯地区的庙会会期都集中在秋收季节,玛纳斯平原处于低山丘陵至准噶尔盆地南缘冲积平原。“乌(乌鲁木齐)、伊(伊宁)公路以南为干河子河、塔西河、玛纳斯河冲积扇平原;以北为古河道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适于农业种植。这样对玛纳斯大举开垦,其中陕甘贫苦的流民迁至玛纳斯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垦屯田发展生产。乾隆四十七年(1782),乌鲁木齐都统明亮奏称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明亮奏称:“今查迪化州昌吉、绥来二县一带地方,更有膏腴近水之处,经发来遣犯种素种稻谷之人,一切种插秧事,最为熟悉,曾经栽种稻禾,收成丰稔,试有成效”。为此明亮饬令各地方官自该年起,劝谕户民“一体加种,俾得广种多收。”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玛纳斯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生产,笔者推断在清末民初玛纳斯的汉族居民的不在饱受饥饿,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谢彬在 1916 年途径玛纳斯地区时,看到“沿途地昧膏映,渠道纵横,树林尚多,村堡则稀,麦地铺青,”讲述民国时间玛纳斯的农业发展,在杨增新时期新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从上面对玛纳斯地区的分析进而得知玛纳斯地区的庙会大多集中秋季,农历五、六、七月,这正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人们开始酬神搭台唱戏娱乐等活动。

2、从庙会活动类型看,玛纳斯地区的庙会商贸活动突出;

庙会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宗教繁荣,寺庙广建;二是商品贸易经济的发展使商业活动增加。许多以农贸为主的集市都是有庙会演变而来,在城市和乡村里,每逢庙会人流最多,善男信女们前去寺庙烧香拜佛,而商旅们就设摊售货。久而久之庙会就与集市相伴,庙会也就成了庙市。

从表格得知,玛纳斯地区的庙会活动中文艺搭台唱戏是四次。根据《玛纳斯文史资料6》一玛纳斯大佛寺的庙会日是农历四月初八,大佛寺热闹的三天。三天庙会几乎使整个县城空空加也。庙会期间,寺前两侧搭满了茶棚饭馆,各路商贾小贩云集,卖艺人、贩药者夹杂其间。大佛寺庙会商旅云集,集娱乐商贸为一体。玛纳斯商贸繁盛有其历史缘由,本人认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自清代以来,玛纳斯处于交通要冲,内地迁移入疆的人主要从两路入疆。“一路东路自嘉峪关哈密,另一路北路东北自归化趋蒙古为。自古城分道西北,往科布多为通前后营路……又循天山而北为北路,取道绥来以达伊犁、塔城。”[60]据载当年“废著鬻财之客联袂接轸,四方之物,并之而会”。[61]因此人口日渐繁盛,发展成为北疆商业都会。1801 年祁韵士路经此地,称玛纳斯地区“商民辐辏,庐舍如云。景象明润丰饶,与内地无异。”交通四通八达为玛纳斯发展提供了契机。第二方面,1876年左宗棠率军入新疆后,随左宗棠西征“赶大营”的杨柳青商帮为先锋,中原各地商帮进入疆。津帮商人在玛纳斯行商后为坐商,对玛纳斯地区的商业发展添加新血液。商业发展带动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样促使了庙会上出现了繁华的商品贸易。所以在玛纳斯地区庙会活动有一半以上是文艺搭台唱戏,商贸活动繁盛。

小结

庙会是华夏风情曲中的一支交响乐,曾今弦歌满堂,千年来余音不绝,调节着炎黄子孙的节奏。玛纳斯地区的庙会是区域乡村社会真实的写照,它是行商贸易,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平台,也是使沟通城乡物质交流,加强传承文化的一个纽带。通过对玛纳斯庙会经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知新疆庙会的地域特色;更有助于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结构中的积淀和时间流逝中它的嬗变。(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参考文献

[1][俄]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著、新疆大学外语系俄语教研室译:《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玛纳斯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玛纳斯文史资料第三辑[M].1988年6月,第88页.

[3]赵予征.丝绸之路屯垦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4]祁韵士著.李广洁整理.万里行程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5]玛纳斯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玛纳斯县志[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

[6]华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史.乾隆朝朱批奏折.屯垦乾隆四十七年四月二日明亮奏[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