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秋节有几种风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范文第1篇

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日期的八月十五,公历日期9月10日,所以中秋节是9月10号。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在全国各地,中秋节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燃灯、猜谜语、赏桂花、观潮等民俗。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1、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昊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4、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当时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的习俗

1、吃月饼

中秋节和月饼总是联系在一起,人们每到中秋之前,都会提前准备月饼。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如今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人们会在中秋月圆的时候聚在一起,用月饼祭拜月亮,完成仪式后一起分享。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4、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5、猜谜语

古时候人们的娱乐项目不多,中秋这一天阖家团圆,自然要准备一些活动,猜灯谜就是其中一个。举办者会在大街上悬挂灯笼,上面写着谜面,猜中之后有相应的奖励。而且这个节日,大多数都是年轻男女参与,因此也传出了很多爱情佳话。

6、观潮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范文第2篇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2021年中秋节送长辈的礼物有哪些你知道吗?共同阅读2021年中秋节送长辈的礼物,请您阅读!

中秋节送长辈的礼物1、送温暖衣物给长辈

过了中秋,天气就慢慢地变冷了,进入较为寒冷的秋冬季。所以,这个时候,给父母送一些温暖回家是个不错的选择。例如送羊毛衫,或者是保暖内衣,甚至也可以买冬天的羽绒服等。这样,父母在寒流来之时,就可以及时地换上新衣服了。

2、送一份健康给长辈

家里长辈们的身体健康也是做小辈们最牵肠挂肚的事,不如在这个时候给他们补一份健康送给他们。比如可以帮家里人购买医疗保险、带它们去做个全身身体检查等。这样,父母就能在无后顾之下,去安心地检查身体,有一个钱财的保障。

3、送高档茶叶给长辈

吃月饼同时配着香气飘逸的茶饮是再好不过了,所以中秋过节的时候,不妨送父母及长辈一些较为高档的茶饮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配备茶具再好不过了。老年人喝一些茶,养成喝茶的习惯是好的,不仅对身体好,而且也利于补充一天的水分。但是,记得,如果父母有便秘,神经衰弱的不能喝茶。

中秋过节做的菜桂花糯米藕

中秋节前后,又到了吃莲藕的最佳时节。中秋食藕,有寄团圆之意。桂花糯米藕是一道经典的中秋美食,藕和糯米皆为中秋祝福的食材,八月桂花香,用桂花点缀,更寓意中秋的来临。而这道“桂花糯米藕”在口味上酸酸甜甜。一半为香橙味,一半则为桂花味。藕与糯米交融,香糯适口,还透着桂花隐隐淡淡的清香呢。

原料:莲藕2节、糯米100g、红砂糖50g、糖桂花(或蜂蜜)45ml。

做法:糯米洗净后用温水浸泡1个小时,沥水备用;莲藕洗净用刀刮去外皮,切掉一头连蒂约2cm长的段留做盖子,将浸泡好的糯米填入莲藕孔内,一边填一边用筷子捅一捅使其紧实,填满后盖上蒂盖,用几根牙签插入固定封口,以防漏米;将酿好的糯米藕放入压力锅中,放入红砂糖、加入清水没过莲藕表面,盖上锅盖,中火上气后转小火大约煮30分钟即可(时间视莲藕大小而定)。将煮好的糯米藕继续浸泡在汤汁中晾凉,将糯米藕从汤汁中捞出,切片摆入盘中,浇上糖桂花即可享用。

扁尖老鸭汤

鸭子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美馔之一。扁尖老鸭汤就是中秋家宴上一道不错的选择。鸭汤中加入扁尖(扁尖,又名扁尖笋、天目笋干,也叫焙熄。是以竹的芽或嫩鞭为原料,经盐水煮、炭火烘焙后制成。其肉质脆嫩,鲜美爽口),可吸收一部分鸭汤的脂肪,使汤不致过于油腻。此外,还可适量添加红枣、枸杞等中药。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具有补养身体的效果。

原料:老鸭1个(净重约800克)、扁尖笋150克、葱结一个、老姜1块、红枣4个、枸杞10克、香叶1张、料酒1大匙、盐适量。

做法:将鸭子洗净,姜拍扁、火腿切片;扁尖用清水泡发,期间换几次水除去咸味洗净,然后撕开切段;鸭子焯水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将鸭子、扁尖笋、火腿、红枣、葱姜、香叶放入锅内,加入足够清水;大火烧开后加入料酒,转小火慢炖3个小时左右;至鸭子酥软,加入枸杞再炖10分钟,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少量的盐调味即可。

桂花糖芋艿

中秋节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有老人说,中秋节吃了芋头,福气就会向您冲过来。八月间,正是芋头的收成时节,不少人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烹制芋头时可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剥了芋皮吃,或蘸白砂糖、蜜糖吃,有人也蘸带点咸味的酱来吃,还可以将熟芋头剥了皮切粒,用虾米、腊肠、叉烧加青葱炒来吃。

原料:小芋头5个,白糖4-5勺,苏打粉少许,桂花藕粉一包。

做法:小芋头洗干净后加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5分钟。取出剥皮,切小块。加白糖4-5大勺混合,再加水入锅同煮,并加入少许小苏打(大约用手指抓一小嘬就行了,水没过芋头一些即可)。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此时芋头已经非常糯软,而且很甜了。熄火后将芋头块沥出,让糖水稍微冷一点,90度左右。倒一包桂花藕粉进去拌匀,再将芋头块倒回去搅拌均匀就好了。

关于中秋的风俗1、关于中秋的风俗:赏月

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

2、关于中秋的风俗: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3、关于中秋的风俗:吃月饼

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4、关于中秋的风俗: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5、关于中秋的风俗: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关于中秋的风俗: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范文第3篇

20xx年重阳节是哪一天几月几号星期几20xx年10月28日 星期六 (丁酉年(鼠年)九月初九)

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xx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1、赏秋

重阳节是10月9日,这是赏秋的好时期,人们一般在当天会抽出一点时间去登高赏秋,感受该季节的独特感觉。当然除了赏秋,还有一些地区有晒秋的习俗,这种习俗一般是北方地区比较兴盛,因为他们这种地形比较陡峭,而且不平整,甚至可以说很复杂,因此他们总是会在秋天摆放一些农作物,或者挂一些农作物去晒干,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一种习俗了。

2、登高

人们常说重阳节要登高,那是因为重阳节的时间段比较好,在金秋九月,所谓天高气爽,是出行的最佳时期,在重阳节去登高,可以更加心旷神怡,而且某些人还深信登高能够健身祛病,因此也成为了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范文第4篇

中秋的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唐书·太宗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而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它已与元旦齐名,成为除春节之外的第二大节日。

古人认为,秋季为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所以被称“中秋”。由于中秋节的活动大多围绕着“月”来进行,所以中秋节又俗称月节、追月节、拜月节、端正月。此外,在中秋节会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节俗活动,因而又叫团圆节、女儿节。

关于中秋的由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说是起源于我国古代为庆祝秋季丰收对土地神的祭祀活动,一说是源于对月亮神的崇拜。这两种说法都各有道理。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季节对农业有很大影响,古人往往会在播种时要拜土地神来祈求丰收,这叫“春祈”。而八月中旬谷物成熟,收获在即,此时祭拜土地神是为了答谢土地神的保佑,叫做“秋报”。这就是古籍中记载的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围绕着秋报的一系列活动后来就演变成了中秋的各种风俗。

至于中秋源于古代祭月拜月的习俗,《礼记》中早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意思是说天子会在春天早上祭拜太阳,在秋天晚上祭拜月亮。祭月是历代帝王相传的礼俗,而八月十五这天,月亮距离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也最亮,恬静圆润的月色让人们充满向往和遐想,最适合祭拜月亮,因此便有了中秋节。

有关中秋的传说

关于中秋,我国民间流传着很多传说和神话故事。

1.嫦娥奔月:传说嫦娥为了保护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无奈吞食,飞到了天上。而为了离丈夫更近一点,她选择住在了月宫。

2.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后来还特别画了一幅画来描绘这幅场景。

3.朱元璋与月饼:在民间的传说里,朱元璋欲率众揭竿而起,他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此外还有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民间传说,每个生动的故事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畅往。

中秋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众多,每种习俗都独具文化喻意。

1.庆团圆:中国传统文化贵人伦,重亲情,所以中国传统节日注重家人团聚,尤以春节和中秋更突出。由月圆而盼人团圆,用“月有阴晴圆缺”来形容“人的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一轮满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春江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念亲思团圆的千古绝句。

2.吃月饼:从历史上看,吃月饼只是众多中秋节习俗的一种,甚至在中秋节已经形成的唐宋元代,也并没有专门为中秋而制的月饼。明朝之后,月饼才成为中秋独特的节令食品。作为一种祭月的供品,月饼圆圆的外形与天上的明月相得益彰,时至今日,吃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的重要象征之一。

3.祭月神:古人崇敬月神,中秋节时要摆供品,跪拜月神。当月亮升起后,烧头香,妇女先拜,儿童再拜。老年妇女在拜月时念“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拜月后,撤供,祭拜者可分食供品。到明清时,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已颇具规模,现在各地的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还记录着当年的热闹场景。

4.赏明月:赏月的风俗源于祭月,唐朝时开始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今天,每逢中秋佳节,仍盛行中秋之夜全家团聚共赏明月。

5.庆丰收:八月中旬正是丰收的时节,瓜果上市,新粮进仓。人们用新鲜的瓜果糕点来拜祭神灵。比如有些地方就注重在中秋三餐都要丰盛,尤其是晚餐,饭后还会准备很多新鲜的瓜果。山东庆云过去还有在中秋祭土谷的习俗。台湾的农民在中秋这天祭拜土地公。阿美、鲁凯等少数民族会在中秋及其前后几天举行丰收祭,载歌载舞玩通宵庆丰收。

另外,中秋节各地还有很多游戏活动:北京玩兔儿爷,杭州中秋观潮,香港舞火龙,广东潮汕地区荡秋千、游月娘,福建抛帕招亲等等,各地中秋的习俗丰富多彩,不胜枚举。

中秋佳节话养生

中秋时节万物成熟,气温也在逐渐转凉,此时早晚温差大,最需要保养。要在生活各个方面做好准备,以迎接干燥的秋季。

1.警惕秋凉

秋天的本质在一个“凉”字,正是这种气温渐低的“凉”,常常容易诱发出各种疾病,例如诱发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胆绞痛、栓塞、中风等病症。秋凉也常使人在精神和情绪上出现波动,表现为乏力、失眠、头晕和易激动等。所以,中秋时节的养生原则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

2.食字当先

中秋佳节,月饼当道。但是月饼中含有较多的油脂、蔗糖,不宜过量食用,否则会引起肠胃不适,特别是老人、儿童、肠胃功能不适者,更要注意适量为宜。另外,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肾炎患者,糖尿病患者,婴幼儿都要忌吃或者少吃月饼。

中秋时分也是一年生植物的成熟收获期,芝麻、核桃、红枣、莲心和桂圆等都是适于平补的佳品。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

立秋过后,鲜藕应时令上市。藕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价值,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老年人常吃藕可益血补髓,安神健脑,具有延年益寿之功。将鲜藕捣汁饮服,可治鼻出血;若用开水冲服,还能防治急性肠胃炎。相传宋代的孝宗曾患痢疾,就是用热酒冲服鲜藕汁治好的。

中秋亲人相聚,饮食丰盛是难免的,但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银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浆、蜂蜜、藕等),少摄取辛辣(姜、蒜、韭、椒、葱等)、多增加酸性食物(苹果、葡萄、石榴、杨桃、柠檬、柚子、山楂等),以加强肝脏功能。

3.起居有常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范文第5篇

月饼越来越甜,越来越贵,越来越好看;而月亮却显得越来越朦胧了,所谓“皓月当空”似乎也成了奢侈的记忆。即使月明星稀,不是也还会有人指着空中的月儿讲嫦娥、桂树和吴刚的故事吗?

在商业浪潮的冲击下,中秋这一传统节日也充溢着商业气息,带上了功利色彩,而其本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却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所忽略、淡忘。

月饼,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自古以来一直在中秋佳节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经济一年年地发展,月饼的“风采”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她们一个个身着盛装,光彩照人,像是要去参加舞会的小姐们。普通的月饼经过精美豪华的包装,立即身价倍增。

盛装的小姐去的是豪华的场所,同样,精美的月饼自然也进了老板、领导们的“黄金屋”。曾经象征团圆的月饼,此时已成为了下级向上攀爬的敲门砖,成为了小人为非作歹的通行证。传统的中秋佳节,如今在功利的诱惑下,已成为时下最流行送礼的节日。

苏轼说过:“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民族节日是维护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像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本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大好机会,如今却让“礼品”占了上风。

传统节日之所以流传至今,就是因为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很深的文化渊源。节日的风俗应是一个民族的盛典,而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

时代变了,生活变了,或许节日也应与时俱进,但无论如何,那传统的民族风俗是不应该被遗忘的。这种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风俗,怎么能如此轻而易举地被时代抛弃呢?

的确,国家应该进步,但传统的节日却应返璞归真,变得更质朴、更纯粹、更简单而自然。

但愿明年的中秋,我们能真正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传统气息;当我们抬起头时,我们能看到浩瀚的天幕中,一轮明月正当空。

【作者系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三(2)班学生】

点评

月亮不“圆”,月饼变味。中秋佳节中的月饼“与时俱进”,失去了月饼的本真,渴望一种纯真感情的回归,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