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拯救北极熊

拯救北极熊

拯救北极熊

拯救北极熊范文第1篇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几年前那部名为《可可西里》的电影,它像一则新闻报道一样,淋漓尽致地向世人展示了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地猎杀藏羚羊的杀手……

震撼之余,除了对那些杀手无尽的愤怒、对巡山队员的无比敬重,它也引起了人们对藏羚羊、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空前的关注。

经过近些年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如今,可可西里这个“野生动物王国”的动物种群数量目前呈现出增长态势: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野牦牛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数量增加,仅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就由保护区初建时的两万只左右增加到目前的十三四万只。

2008年4月2日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500株被誉为“植物界的熊猫”的德保苏铁树苗被从深圳仙湖植物园运到广西德保,陆续栽植在黄连山部级保护区的一个山坡上。这是我国首次由政府系统组织实施的植物回归项目,“苏铁回归”无疑成为拯救更多小种群和面临濒危的珍稀植物“探路者”。

野生动植物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在于它不仅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因素,而且也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并且蕴藏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潜能――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有人预言,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争夺,将关系到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兴衰。

“我国是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如果保护不当导致物种灭绝,其基因资源也将随之消失,损失将无法挽回。”这是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近日在接受《经济》杂志采访时说的这番话。

让“野生动植物王国”名副其实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被誉为“野生动植物王国”。我国仅脊椎动物就有6481种,居世界前列;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保存了许多北半球地区濒临灭绝的孑遗物种,如大熊猫、朱、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和水杉、银杉、香果树等数百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我国有药用植物11000余种和药用野生动物1500多种,又拥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和许多畜禽的起源种,是世界上栽培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还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之母,是世界雉类王国。

物种是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人类未来的财富,维护物种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将保护野生动植物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并于2001年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印红介绍说,为了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并切实加大执法力度。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了“绿盾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二是强化栖息地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等形式,有效保护和改善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三是拯救繁育珍稀濒危物种。圈养大熊猫种群达到239只,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596只;朱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1000多只。四是积极推动野生动物资源繁育。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达24500多家,有效缓解了野生资源保护的压力。五是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在候鸟等野生动物重要聚集分布区域建立了350处部级、550处省级和2000余处市县级监测站,布设监测点和巡查路线近万处。

同时,积极加强了野生植物保护。我国政府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法律法规。初步建立起野生植物就地保护网络体系,涵盖了65%的高等植物种类和13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主要栖息地。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和针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拯救繁育,建立起400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因保存中心和160多家植物园、树木园,保存了中国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物种的60%,上千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工作力度,有效遏制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势头。有数据统计,2007年,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6000多起;全国林政执法机关共查处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案件1882起;查处非法收购、出售、运输、携带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案件2792起,有效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印红说。目前,全国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395处,覆盖了15%以上的陆地国土面积,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小区5万多处,总面积150多万公顷。其中全国林业系统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1766处,总面积1.2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8%。这些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着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涵盖了20%的原始天然森林、47%的自然湿地和30%的典型荒漠地区,对维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野生动植物种拯救稳步推进,人工促进资源恢复和减轻利用野生资源压力的成效不断显现。通过组织实施了濒危动物拯救工程,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250多处,收集36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基因样本12600多份,突破了大熊猫、朱、扬子鳄、野马等一批濒危物种人工繁育技术难题,有200多种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组织实施了朱、德保苏铁回归自然工作。随着大熊猫、朱等珍稀物种人工繁育种群的发展,有力支持了国家重大外交和重大活动。

并且,全面启动了大熊猫野外监测工作,针对局部地区箭竹开花和每年冬末春初野外食物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组织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对栖息地现场检查,制订应急救护方案。2007年圈养大熊猫共繁育19胎31只,成活25只。

近年来,从繁育技术、种源储备、市场准入、政策机制上大力支持发展野生动植物繁育,促进对人工繁育资源的利用。目前,全国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繁育利用主体分别发展到2.4万家和1.7万家,年产值逾2000亿元。一些利用需求度高的物种实现了通过人工繁育解决资源来源问题,既减轻了野外资源保护的压力,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如今,中国重视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湿地保护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中国政府先后获得“献给地球的礼物”特别奖、“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湿地保护科学奖”、“自然保护杰出领导奖”等国际荣誉。湿地公约新任秘书长在访华时说:“中国湿地保护和履约工作可作为全球的样板。”

全面保护下一步

普陀鹅耳栎野外种群只有1株,绒毛皂荚只有2株,广西火桐、百山祖冷杉只有3株……目前,我国55种国家Ⅰ、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濒临灭绝。这些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野外种群数量都在5000株以下,其中11种中国特有珍贵野生植物仅存10株以下。

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是使得野生动植物一步步走向灭绝的边缘的重要因素。据印红介绍,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百年一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使得一些物种尤其是极度濒危的野生植物极小种群和世界级极危物种遭受了空前的“打击”。受这次雪灾直接影响的野生动物145种,野生植物极小种群和世界级极危物种达到40多种。

“一些人为因素将直接影响野生动植物种群生存危机和局部灭绝加剧。”印红表示。人为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人们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比较淡薄,跨行业、多领域过度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更有甚者受利益驱使的铤而走险,乱捕滥猎、乱采滥挖,我们保护机构又资金匮乏、管理手段落后……

据科学资料,现在地球上人为活动影响物种灭绝的情况大于自然因素,物种现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而一个物种消失往往导致10~30种生物生存危机,更严重的是造成物种的局部灭绝,会带来生物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进而造成物种的最后灭绝。我国野生动植物受人为活动影响情况一直比较严重,相当部分野生动物普遍面临着生境恶化、种群隔离的严重状况,现有30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余种受到威胁。据《CITES国际公约》称: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物种有640种,其中我国156种,占24%。

印红说,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制约因素很多。目前我国自然生态系统脆弱、退化的严重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抑制;保护管理体系十分薄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能力严重不足;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不足,部分物种资源濒危临枯竭,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珍稀植物培植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投入不足;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缺乏专项扶持政策;科技落后,严重制约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这些因素无疑成为野生动植物一步步濒临灭绝的助推手。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其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现代林业的新形势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印红说,“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继续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到2050年使全国森林、野生动物等类型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600个左右,总面积1.5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使全国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所有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良好保护,维护物种安全。”

印红介绍说,今后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重点是做好减压性保护,大力推动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鼓励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通过不断规范经营利用行为,减轻或消除人类过度利用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压力。着力加强濒危物种拯救,人工促进濒危物种种群在自然状态下逐步恢复,尽快摆脱极度濒危的状况。要尽快编制《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工程规划》,抓紧编制《全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工程规划》。对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在野外仅存单一种群的如海南长臂猿、四爪陆龟等10余种野生动物和仅分布在某个特定区域,种群数量介于自然存活边缘的如黔金丝猴、普氏原羚、河狸等40余种野生动物,要纳入工程范围实施有效的保护。同时,要调动野生动物保护专门机构、科研院所、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针对每个物种制订拯救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印红表示,要从法律制度建设上促进濒危物种保护。科学论证并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要抓紧协调,争取早日颁布《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且,要针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新特点,继续开展全国和区域性专项打击行动,严厉打击走私、非法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犯罪活动,始终保持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拯救北极熊范文第2篇

人类贪婪!20-21世纪,人来大量建造工厂,日日夜夜排放二氧化碳,污染了空气,并不停的往河里排入污水,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流,如今已是乌黑无比,还造成一些地方农田干涸,草地沙漠化。难道说人类不贪婪吗?

人类自私!20-21世纪,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树木,使得一些森林裸露,人类还用砍伐下来的树木建造房子,她们不知羞耻,仍然安逸的过着他们所谓的幸福日子。不仅如此,它们还大量捕杀动物!把这些动物占为己有,更多的是进了他们的肚子比如大熊猫。北极熊。金头猴、爪哇犀牛等。但,在10月25日,世界自然保护学家称,生活在印度、越南地区的爪哇犀牛已全部绝种!难道说人类不自私吗?

人类伟大?20-21世纪,人类科技迅速发展,比如探月,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同时,一些高科技产品也风靡全球,是人类的生活更方便。但是,正是由于科技越来越发达,才是的人类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自私。人类不加节制的浪费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使得地球环境越来越差,据说还有全球变暖的趋向。不但如此,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一些巨大灾难都纷纷给地球人来了一个个“惊喜”,虽然人类们同心协力的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但他们丝毫不知道灾难的源头来自何处。难道说人类很伟大吗?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拯救北极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和谐思想 个人自救 文化救赎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一个学生作家,大江健三郎就开始思考如何在创作中,把个人、民族和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并借助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思考并探究人的存在之本质。随着对人的生存状况探索的深入,大江发现,萨特的存在主义只是给处于荒诞困境中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给予了人们精神上的慰藉,但不能真正切实地解决日本的社会及文化问题;同时他也看到,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不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化解矛盾的关键还在于人自身。因此,大江在抗拒着极力表现荒诞情绪的欲望,奋力升华到超越荒诞的生存困境的层面,他执著地探索着实现人类自救的可能,这也是他所理解的人生存的本质意义,那就是要克服人生的各种障碍,直面现实人生,战胜痛苦和厄运。受米兰・昆德拉小说精神的影响,大江的作品中充溢着一种具有希望和积极姿态的“战斗的人道主义”。作为作家的这种哲学思想的体现,文本中的很多人物在经过“炼狱”的煎熬之后,最终都获得了新生。他们获得新生的途径便是“个人自救”。

其实,大江创作初期的“自救”意识表现得并不明显。或者准确地说,没有清醒意识到和认真思考过。他在1966年的《对于作家本人,文学是什么》一文中说得明白:“很显然,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所谓的‘个人自救’的小说或文学的功能性的命题已在我的文学中初见端倪,只是我处于某种不明朗的期望中试图抵触它,而现在我感到它更强烈、更贴近。”[1]那么,大江的“自救”意识到底在何处初见端倪的呢?可以说,《人羊》是这种意识的发端。但在《人羊》中,真正意义上的“自救”意识还没有形成,而是通过对“教员”这一形象的塑造对“他救”表现出质疑发出对“自救”的朦胧呼唤。既然“他救”并未能使人摆脱困境,既然靠不了他人,那么最终就只能靠自己。

在《我们的时代》、《性的人》等作品中,大江以“性”为小说的主要方法,暴露出生活在战后的日本青年的精神现象,试图表现出在自虐中的人性救赎。尽管这种方法一度受到质疑和指责,但大江的“自救”意识通过这种方法出现在读者面前。

《性的人》中主人公J是一位同性恋者,他的前妻为此服药自杀而亡,他却没有阻止。前妻的死成了J内心永远无法卸去的十字架。于是,他在一次次的的性冒险中渴望受到惩罚。准确地说,J的的流氓行径来自于他的自我惩虐的动机。他者的惩罚是因为J的流氓般的性冒险,而对于J来说,则是一种缓解痛苦的方法,是一次赎罪的行为。“J沉浸在无比幸福和恐惧交替荡漾不断高涨的波浪里,几只胳膊紧紧地抓住了J。J吓得流下眼泪。他觉得这泪水是对前妻那晚涟涟泪水的赎罪”[2]。J的罪恶和人性在外界的惩罚中得到了宽恕和赎救。也就是说,这是J通过自虐的方式拯救了自己。

然而,通过自虐的方式进行“自救”并不是大江“自救”意识的全部内涵。随着脑残疾儿子的降生,随着大江的广岛之行,大江赋予了“自救”意识更丰富的内涵,也找到了比“性”更适合表现社会、探索人生的方法。这在《个人的体验》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小说中的鸟,为了摆脱家务缠身和残疾婴儿表现了他的困惑,最后鸟经过自省和斗争,终于对生命存在有了真正的体验,以乐观的姿态直面现实存在困境,并做出了积极的选择:正视怪物婴儿,承担责任。他救下了畸形儿,同时使自己获得了新生,走出了困境。

鸟的再生之路完全不同于“J”等,他是靠艰难的心灵炼狱和顽强的意志最终战胜了自我,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重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行动目标,确立了理想。作者正是通过塑造鸟这一“模特儿”,给那些因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里找不到自己的理想而陷入孤独绝望之中的日本现代青年,开出一剂“依靠自我完善拯救自我灵魂、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

在这部作品中,大江从个人生活的体验出发,在同残疾儿生活的体验与思考中,提出了“共生”的意念,正如前文所述:“一个头部存在医学上问题的婴儿出生在了我的家庭里,我感到非常苦恼,不知该如何调整自己,与那个孩子共同生活下去。首先,我不懈地进行医学上的努力救治那个孩子,接着在心理上也坚定了共同生活的意志,在实际行动上朝着那个方面开始前进。”“我决心把和残疾儿光共命运的生活作为主题,鼓励他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此后的《广岛札记》秉承了这种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救”精神。大江认为,广岛是他思想“最基本、最坚硬的锉刀”,核武器是导致“人类悲惨的一幕”的祸源,是“残暴的罪恶之神和最为现代化的瘟疫”。原子弹爆炸的瞬间放射线损害细胞和遗传因子,从根本上使人变成“非人”,这正是“最黑暗、最可怕的世界末日的景象”。大江呼唤人类能像鸟一样恢复良知、爱心,重建人性,互相理解和合作,人与人之间共生下去,实现人类的自救。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以四国森林中的山村为背景,讲述了根所兄弟俩通过与不幸的命运抗争实现人的再生的主题。小说的主人公密三郎曾是大学讲师,现与人合作搞翻译。在现代生活的重压下,他迷惑、孤独、焦虑,陷入了精神危机之中,浑浑噩噩,苟且偷生。随着残疾儿的出生、友人怪异地自缢、妻子菜采子因生下残疾儿而陷入惊恐之中并沾上酒瘾,引发了密三郎对自身恶劣的生存际遇的痛苦思考。他想借助威士忌和沉睡回避这使人沉沦迷离的生存状态,也想“摸索噩梦残破的意识”,“寻找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但期望对这生存有所改变的无助和徒劳枉然的结果,使他更深刻地感到了现实的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他怀着对开始新生活的向往,与妻子、弟弟回到了四国森林山村――他心中的理想国。然而,在这里他只能眼睁睁地面对村民的尴尬处境:超级市场“天皇”经济意识带给“森林峡谷村庄”的冲击,以及在这种冲击下“理想国”和村民的纯朴民性所发生的异化。当密三郎得知鹰四对自己的欺骗之后,发现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与来森林前的状况一样,依然没有得到改善,“理想国”破灭了,他再次陷入了孤独焦虑的泥淖。鹰四的死触动了密三郎,让他看清了鹰四承受着内心的极度痛苦却还要奋力抗争的“生”的意义,以及相比之下自己的懦弱,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存的本质意义就是要克服人生的各种障碍,直面现实人生,战胜痛苦和厄运。于是,他决定抚养残疾儿子,等待并接纳鹰四的婴儿,参加新的工作,开始新的生活。

鹰四为了摆脱精神危机不断进行诡秘奋争,但由于不敢面对现实,最终无法走出心灵地狱。密三郎却是在从一个泥坑逃到另一个泥坑的过程中,在鹰四沉沦的身影上看到了奋争的积极的生命价值,也看到了他逃避现实的灾难,理解了直面现实的意义,最终化解了精神危机,走向了新的生活。

然而,自救只是个人超越荒诞,走出困境获得新生的方式,并不能成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人类和谐、宇宙大同的良方。因此,一直致力于“对人类最根本问题――对追求和平、和谐世界的关心与执著”[3]的大江健三郎并未停留于此,而是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更深入的探求。在深入探讨人的存在问题的同时,大江在7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洪水涌上我的灵魂》中,也开始触及了人的灵魂问题,尤其是在80年代创作的系列短篇《新人呵,醒来吧!被禁锢的灵魂》中,大江通过两个自称叫宇波君和稻田君的青年恶意拐走智障儿义幺又将其丢弃的故事,不仅看到这类对于“醒来吧”之呼唤无动于衷的“被禁锢的灵魂”,其共生与再生的艰难性,而且由此反观一直与之“共生”的“那弱智的长子――他心里黑暗宇宙般辽远空阔的、我所无法知道的东西”,[4]“在这过程中,我发现,我心里有比光更阴暗更复杂的悲哀与苦痛”。[5]他开始注意到“自己内心里被神秘主义因素所吸引的部分”。[6]80年代末,大江索性以灵魂问题为主旨,投入了《燃烧的绿树》三部曲的创作。这是一部与其以往的小说创作有着明显不同的长篇巨著,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所关注的焦点,已经从人的存在转向了灵魂的拯救问题,所以大江称之为“最后的小说”。[7]

至此,大江的“自救”意识转变为了一种“文化救赎”,亦即对灵魂问题的突出关注,表现出了对人的生存本质价值的终极关怀。所以,大江健三郎的文化救赎并非与个人自救毫无关心,而是对个人自救的进一步升华,“大江健三郎文化救赎思想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灵魂的自我拯救。”“不只是表现为一种负责任的生存方式的选择,而是更强调了人必须能够直面自己灵魂,包括正视自己心灵深处那阴暗的部分,从而能够重新构筑自己的灵魂。”[8]在此后的《空翻》中,作者最终给人们展示了克服现实世界危机的途径,那就是通过人的自我拯救,进而拯救人类。宣布复出的师傅已与十年之前大不相同,他在经历了痛苦的精神地狱之后,已经能够像哲人似地开始直面自己的灵魂问题。最终,他在“夏季的集会”上毅然投身于熊熊大火,以“凤凰涅”的方式,完成了精神上的“自我拯救”。如果说《空翻》只是在宏观上展示了自我拯救的思想轮廓的话,那么在此后的两部系列长篇《被偷换的孩子》和《忧容童子》中,大江健三郎则给我们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基于人的灵魂的自我拯救的文化救赎的深刻内涵。《被偷换的孩子》凸显灵魂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特别强调对于灵魂问题的自觉的“危机”意识。因为在作者看来,这种自觉的“危机”意识正是实现灵魂的“自我拯救”的根本。古义人正是从吾良的悲剧中,逐渐生出对于自己灵魂问题的自觉的“危机”意识,从而通过自省式的梳理,找到灵魂问题之所在,以便实施有效的“自我拯救”。《忧容童子》则讲述了古义人回到故乡“重新阅读”自我的经过,形象地描述了他如何从自觉的“危机”意识出发,有效地实现“自我拯救”的具体步骤。所有的行动最终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直视自己的灵魂,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拯救。这就是大江健三郎文化救赎的根本所在,是他追求人类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方法和途径,也是他和谐理想的终极诉求。而且,大江不仅是停留在抽象的探索上,还把这种思想与日本的现实联系起来。大江健三郎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文学:“我的基本姿态就是不断批评自己周围的现状,把日本人的错误,当成自己的错误来接受。”[9]由此可见,大江健三郎的创作宗旨就是从自身出发,思考人类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大江在《忧容童子》等几部后期作品中,正是通过对于自己的“重新阅读”,达到对于日本现代文化的“重新阅读”,从而为深陷于危机之中的日本文化实现“自我拯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他把古义人和吾良与战后的日本相提并论,并指出,日本民族只有通过“回归”并正视二战的历史,以史为鉴,才有可能实现“自我拯救”,从而真正化解当下的文化危机。

从《个人的体验》到“最后的小说”挂笔作《燃烧的绿树》,大江一直紧紧围绕残疾人这一题材,通过“个人的体验”和“描绘现代人的苦恼和困惑”,从而达到拯世自救,或者警世醒世的目的。这种自我救赎,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最终走出困境,超越了荒诞,走上了自由之路。再经由《空翻》、《被偷换的孩子》、《忧容童子》等后期作品,直击人的内在灵魂,借助个体灵魂的“自我拯救”,完成最终的文化救赎。通过创作,大江给现实中的人们展示了一条化解危机、走向光明和理想的途径。同时,这也是大江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实现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宇宙和谐意蕴深远的道路。可以说,大江的文化救赎思想对于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都面临着严重文化危机的个人、民族和人类实现“自我拯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江因萨特而从事文学创作。纵观其创作,不难发现,大江最初的创作表现出对萨特存在主义的接受和模仿,主要描写人在闭塞状态下的荒诞生活,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徒劳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后,他的创作以性为切入点,探索现代人,特别是现代青年的生存状况,反映现代文明的危机,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也表现出大江对萨特存在主义的积极消化。随着残疾儿子的诞生及对广岛的访问,大江对萨特存在主义进行了新的理解和诠释,将存在主义理念融入对日本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全新体验中,对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自由选择和介入说,以及萨特的人道主义思想都进行了超越。大江的自由选择相对于萨特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因而往往能够超越人所面对的极限境遇;由日本传统的想象力及象征性相结合而形成的神秘主义的介入方式则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世界、介入现实,表现了大江对人类命运的独特思考;大江对人类命运的密切关注,追求人类生存状况的改善、世界的长久和平和人类生活的完美和谐等都显示出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崇高和伟大。这一过程也显现出大江的和谐思想由产生、发展到完善、升华的运动轨迹:从最初的力图克服闭塞、压抑的生存环境给自身带来的不适应感,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到以残疾儿的视角观察社会、人生进而探寻人与人的平等、和睦相处之道,继而由个体的自救使其人性恢复、人格完善发展为对整个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长久和平的展望。在想象中,构建出一个理想之所,最终通过以人的灵魂的自我拯救为精髓的文化救赎,使其最高的和谐理想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大江健三郎.对于作家本人,文学是什么[J].外国文学评论,1995(1).

[2]大江健三郎.性的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84.

[3]孟庆枢.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批评[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345.

[4][5][6][9][日]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自选随笔集[M].王新新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39,94,312,78.

[7]大江健三郎.小说的方法[M].王成,王志庚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36.

拯救北极熊范文第4篇

地球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烦躁的她这儿一挥手落一阵雪,就变成了冰天雪地,去年南方的雪灾,今年新疆的雪灾牵连了无数同胞的心呀;她那儿吹口气,暴雨倾盆而下,淹没了多少农田和建筑,泥石流让树木大片大片地消失。全球正在变暖,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像被火烤了一样,流着泪融化着。我甚至看到北极熊坐在一块小小的冰上蜷缩成一团,手撑一把小黄伞,样子十分可怜。可不是嘛,“厄尔尼诺”现象让我们的地球妈妈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可怜的地球妈妈我们要爱护您、拯救您。我有一个小窍门,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一次性物品的制作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汹涌的融入大气,地球妈妈打着喷嚏接受着这本不属于自己的“碳”。而我们对这些物品仅仅使用一次就丢掉了,而丢掉的垃圾又继续向地球妈妈释放着“碳”。

让我们接受大包装的食品。那五颜六色的食品包装袋在加工时也要排放大量的“碳”,污染着环境,加速着全球变暖的进程。少用一个包装袋就是为地球妈妈减轻一份痛苦啊。数学课上,我们计算过,同样的物品,大包装要比小包装便宜得多,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低碳”窍门很简单,但却能让地球妈妈露出笑脸。你看,她告别了痛苦,不再乱发脾气,雪灾离我们远去了;树木大片大片地生长,空气更加清新了;北极熊在厚厚的冰面上幸福得玩耍,他们重新拥有了美丽的家园。天空碧蓝、河水清澈,这才是我们健康美丽的地球妈妈啊!

拯救北极熊范文第5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若尔盖,一望无际、广袤无垠,是中国最美的湿地

这场马拉松,我们能赢吗

若尔盖,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第一个温柔“臂弯”,孕育过华夏民族最初的文明;

若尔盖,红军长征经过的茫茫草地,微弱却顽强的革命火光照亮四方;

若尔盖,“中国西部高原之肾”,犹如一眼甘甜的泉水,养护滋润着西部焦渴的土地;

若尔盖,“中国黑颈鹤之乡”,领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景的圣地;

若尔盖,镶嵌在四川西北部的一颗瑰丽夺目的绿宝石,被国际地质专家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最好的高原湿地”。

“若尔盖湿地保护得好,中国东部的人就有水喝。”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彼得・布里奇华特如是说。

然而,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天灾人祸,美丽的生命遭受摧残,若尔盖湿地草原正加速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噩梦――300多个湖泊干涸了200多个,湿地面积萎缩超过60%,草原沙化面积达到15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以每年11.65%的速度递增……

专家告诉我们:“如果再听之任之,再不加大治理力度,若尔盖大草原在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就可能不复存在。”同时,专家也告诉我们:“若尔盖的沙化是完全可以治理的。现在治理还来得及,如果现在不治,等到完全沙化了再治理就困难了,可能要比现在多付出几十倍的代价。”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拯救中国最美的湿地草原若尔盖,并非人与自然的赛跑,而是人与人的赛跑,是环保意识、反应速度、行动能力等的综合比赛。

这场马拉松,我们能赢吗?

理想篇

远山宁静 原野空旷

鸥翔鹤舞 水天一色

那里曾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在百度上检索“中国最美的湿地”,查到的就是这个地方――川西北若尔盖。若尔盖湿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沼泽、湿地”第一名。

若尔盖沼泽湿地总面积100万公顷,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雪山高耸,峡谷幽深,地势陡峭。主要河流有嘎曲、墨曲和热曲,从南往北汇入黄河。位于唐克乡的九曲黄河第一湾,犹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在广阔的草原上蜿蜒迂回。当晚霞满天、夜雾降临时,九曲黄河就像从天而降的银河,在夕阳下闪烁着耀眼夺目的金光。此时登上唐克寺庙旁的山顶远眺,我们可以看见云在水中起、船在天上行的壮美景色。

若尔盖的生态价值独一无二。原野绿草如茵,野花五彩斑斓,活蹦乱跳的牛羊,如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这里还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主要繁殖栖息地,近千只黑颈鹤夏季在此繁衍后代。其时远山宁静,原野空旷,草原上鸥翔鹤舞、水天一色。除黑颈鹤外,境内还栖息着大量珍稀野生动物,其中有白鹳、梅花鹿、小熊猫等。唐克河曲马为全国三大名马之一,被唐朝大诗人杜甫赞为:“竹披双耳俊,风如四蹄轻”。专家说,在中国的沼泽湿地里,恐怕再也找不到像若尔盖这样集独特性、原始性、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厚重的历史沉淀及观赏性于一体的地方了。

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若尔盖湿地在调节长江和黄河水资源平衡、稳定流域内生态平衡和大西北内陆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30%多的水量都由若尔盖这片湿地提供,它当之无愧地成为母亲河的“蓄水池”。并且这里富含的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能够有效地固定二氧化碳,对缓和全球变暖趋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若尔盖的最精华处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花湖。

热尔大坝草原是中国最平坦辽阔的湿地草滩,也是仅次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全国第二大草场。面积320万亩,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35公里,没有一块高地,没有一棵树,就一块平坦的坝子,非常壮观和奇特。

热尔大坝在藏语里有“神仙居住的地方”的美称,星星点点的海子点缀在绿色之中。其中,最美的一个就是花湖,藏名“美朵错”。

漫步花湖,犹如踏入绿色的天堂,心境豁然开朗。这里浩瀚无际,碧草连天,湖面浮光跃金,湖水清洌,高原鱼儿在水中结群畅游,湖岸边芦苇茂盛。太阳落山,云朵蔽日,霞光普照花湖,水草被染得金黄,一时间,绿色天堂竟变成了金黄世界……

现实篇

“草没了,沙来了”,

你可知道――

若尔盖的沙子离成都有多远

花湖还在向人们展现它的美,但也受到了草原退化沙化的无情伤害。背对花湖,我望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沙丘,望见了草场中一块块如伤疤般丑陋的沙地,悲凉之感油然而生。

与当年2340亩水面相比,花湖现在的水面只有七八百亩,萎缩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原有湖水的一些地方已经露出了光秃秃的沙地。最明显的是几年前景区内在湖面修建的栈桥现在已经变成了旱桥。

站在旱桥上,老牧民对我说:“草没了,沙来了。”他们出外若敞着家门,回家后桌子上可以写字。这是现实花湖最真实的写照。

花湖的命运是整个若尔盖大草原命运的缩影。中国科学家“寻找中国沙尘暴之源”科考队得出惊人的结论:若尔盖湿地正在加速枯萎,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92.87万亩,侵吞了若尔盖草原上大量的草场,严重的沙漠化使这里经常出现恶劣的局部沙尘天气。如果草原沙化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不出20年,整个若尔盖草原将逐步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沙漠之一,也很可能演变成沙尘暴源区之一,沙尘只需扬升1000至2000米的高度,就会危及川西、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若尔盖草原离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旅游圣地九寨沟只有92公里,按这个速度,九寨沟将很快变成“黄沙沟”。引发的沙尘暴将“光顾”成都平原,都江堰失去水源,“天府之国”将变得水比油贵。

“现在的若尔盖草原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沙化的伤疤在蔓延。”从小在若尔盖长大的熊慧君忧心忡忡地说。熊慧君在若尔盖林业局工作,小时候在草原上奔跑,一眼望去都是长长的草,和小伙伴们捉迷藏,只要趴在草里就可以“消失不见”。如今在若尔盖草原再也重现不了儿时的情景。

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高原湿地怎么会变成沙漠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用一句话可以解释:“人祸天灾,主要是人祸”。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提高草原载畜率和草场利用率,若尔盖、阿坝等县在沼泽里开出上千个水沟,把水一直排到黄河里。如今脱水的沼泽地没有变成丰美的草场,反而板结硬化,并迅速退化、沙化。

草原上牛吃嫩草、马吃草梗、羊吃草根,久而久之,恶性循环,造成草原植被流失,沙化加速。鼠害是另一个难题。草原上经常可见脸盆大的土堆,下面就是鼠兔的巢穴,这样的洞穴在草原上无法计算,使得沙化的土地更加千疮百孔。

鼠类之所以增多,是由于它的天敌减少,“这和人们猎杀鹰有关系。”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王灿发说,“自然生态是千万年来自然形成的,不能人为破坏,生态脆弱区的原状也不应随意改变”。此为警示。

行动篇

成龙、宋祖英、白岩松等

50位名人共同发起“绿色

中国――拯救中国最美的

湿地草原若尔盖”行动

拯救请让我们一起来

西部正处在经济大发展的十字路口,在人文观念冲突交织的状态下,不少地方的生态保护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但现在人们意识到,发展很重要,但生态的保护必须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陈放主持的若尔盖地区治沙课题是国家重大攻关课题。他说,若尔盖湿地沙化问题,对全国、乃至全球将产生影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两会”上,他强烈呼吁“救救若尔盖湿地!救救长江黄河!救救我们的家园!”

2006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率领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水利部等部门组成的调研组到阿坝州调研,返京后就调研情况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信,对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和沙化防治工作提出建议。国务院采纳了有关建议,相关部委为若尔盖湿地保护下拨了5000万元专门经费。

我省财政也决定连续三年每年拨款1000万元治沙3万亩,若尔盖和甘孜州的理塘被确定为先期启动的退耕还林试点县。而总面积达16.65万公顷的若尔盖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填沟还湿、限牧还湿、治沙还湿、灭鼠保湿”的方针运作,使湿地的生态系统、水域、水源得到了抢救性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育湿地,省政府办公厅下达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尽快制订和实施好《四川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力争在2010年使全省的湿地保护区达到40个,使我省7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各界人士都开始行动起来。2007年9月22日上午10点,在若尔盖草原沙化严重的阿西乡协玛拉也地区连绵3328亩的沙地上,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联合成龙、宋祖英、白岩松等50位名人共同发起“绿色中国――拯救中国最美的湿地草原若尔盖”行动。

此次行动的核心是“认领湿地草原机制”,任何个人和机构只要捐出1350元,就将见证一亩沙地变绿地。这是根据当地20多年的治理经验测算出的,治理1亩沙化草原大约需要投入1350元,在1至3年能够明显看到治理效果。

相关期刊更多

竞争政策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工业和信息化部

郑和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太仓郑和研究会

财政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