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腊八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

腊八节习俗范文第1篇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世界美食网)

腊八节习俗范文第2篇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古代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得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因此有了“腊八算”一词。腊八这天债主还会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让其准备还钱。后欠债人用“蒜”代替“算”字,回避算账的“算”字,“腊八蒜”由此而来。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腊八节习俗范文第3篇

1、古代最早的腊八节习俗是祭祀祖先,到了宋代腊八节才有了喝腊八粥的习俗。

2、腊八节的习俗:

(1)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2)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来源:文章屋网 )

腊八节习俗范文第4篇

腊八节是每年阴历的十二月初八,那么,人们何以将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呢?这是有原因的。“腊”和“蜡”相似,都是一种祭祀活动,只不过祭祀的对象不同而已。而祭祀活动大都是在农历的十二月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进行,所以十二月又叫做“腊月”。腊月里的习俗是很多的,而且日子也不是固定的,人们为了方便,后来将十二月初八定为我们常说的“腊八节”。腊八节一到,人们便开始喝腊八粥、吃腊八菜、泡腊八蒜、进行一些祭神的活动。过了“腊八”,马上就到了十二月二十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年”,这时年味也会越来越浓。

关于腊八节喝腊八粥还有很多意味深远的传说故事。在这里列举一例跟佛教有关的故事。腊月初八这天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日子。在他成佛前六年的苦行中每天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喝粥作为对他的纪念。腊八这天也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并在这天诵经,还给善男信女们施舍“佛粥”,一说“福寿粥”。

还有的说腊八节是对抗金名将岳飞的怀念。是年,岳飞在朱仙镇抗金,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岳家军粮草不济,饥寒交迫,因此众百姓纷纷送粮接济,后来岳家军终将金兵击退。这天正值腊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杂粮豆果煮粥,日久年深,终成俗。

另有一说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话说朱元璋儿时是给一个老财主家放牛的放牛娃,有一天放牛归来在过独木桥时,牛不慎跌下,将牛腿跌断。气急败坏的老财主便将朱元璋关进房子不给饭吃。房内的朱元璋饿的无法忍耐四处张望之时发现一洞,扒开一看,竟是老鼠的“粮仓”,里面有各种米、豆,还有红枣。于是乎,朱元璋便将这些东西掺杂着煮了香甜可口的粥来解决饥饿。朱元璋成为万乘之君后,想起此事便命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遂得名“腊八粥”。

腊八节习俗范文第5篇

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芳斗艳,品种繁多,想来这与物产、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联。南方多以大米、糯米、红豆、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为主料,故而腊八粥带甜味。而在北方,熬粥的配料更显丰富。如山西人熬粥,除了小米外,还会添些豇豆、小豆、粘黄米、江米等。天津的腊八粥,则有莲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北京人的腊八粥也够讲究。记得有一年到京城出差,正赶上腊八,在友人家喝了碗他母亲熬的粥,可能是北京人爱吃果脯的缘故吧.碗里居然还有青丝、红丝、玫瑰什么的,数数不下20种。

妻姐远嫁四川成都,一次谈及腊八粥.说她第一次喝川版腊八粥差点没吐掉,粥里有牛肉等荤菜不说,居然还是麻辣味的。相比之下,还是江浙地区的做法好,粥通常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食材有别,食者各取其好。不过那种咸粥和我们徽州人常吃的“菜煮饭”有点相似。我舅舅定居苏州多年,入乡随俗久了,对苏州菜系的做法已是游刃有余,他说如按老风俗煮粥还得放入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青菜、金针菇等。

看似一碗粥,但烹煮好也非易事,国人喜欢在食物巾注入许多人文元素,比如在喝粥的由来上,各地说法不尽相同,较通用的一个版本是佛祖说。各地佛寺为纪念佛祖成道用香谷、米等熬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善信分享,美其名日“福寿粥、福德粥”。南宋诗人陆游曾写道:“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第二个版本则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据说这位放牛娃出身的皇帝年幼时曾被地主关进黑屋,饿极后挖开一鼠洞寻得一些米、豆、红枣,煮粥吃后甚觉香甜。登基后一年腊八,他突发奇想地让御厨给他做了一碗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却喝不出当年那个昧儿了。后来传播到民间,就成了风俗。

除了吃粥的讲法不同,吃的方式也有各自的规矩。还是先说说我们徽州吧。按徽州年俗,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不得在娘家度过,否则婆家就要遭灾,所谓“躲腊八”是也。陕北高原的农民在吃完粥后还要抹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据说能驱邪避灾:陕南人不仅自己喝,还要供奉祖先和粮仓,有不忘祖先护佑和祈福的意思。而甘肃人则分送给邻里,并用来喂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