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范文第1篇

当王子变成野兽

故事一

西西的老公王林是大家公认的文明人。他不说脏话、不爆粗口,对人彬彬有礼,行为举止都很斯文。可到了床上,他却像换了个人似的。他会哀求西西说一些粗暴的话,诸如fuck you之类的。被西西拒绝后,他就自说自话,都是一些难听的词语,比如“小”、“小”、“整死你”之类的。西西当然不干了:“你怎么骂人呢?”王林赶紧解释,自己不是骂她,就是觉得这样说很兴奋。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西西还是忍了。看到西西没再反对,王林十分高兴。有一次,他一边拍打西西的屁股,一边骂了声“小”,结果被西西一脚踹下床去……

故事二

陆琳的老公陈翰是个循规蹈矩之人,踏踏实实上学、勤勤恳恳工作,30多年来没干过一件出格的事儿。只有陆琳知道,他在床上可不这么“规矩”。陈翰非常热衷于研究性生活的花样,变化那是家常便饭,用具也是常用常新,连他都搞过,至于其他花招,陆琳都觉得难以启齿。那次,陈翰看完一本小说后,非常兴奋地让陆琳“养枣”。陈翰说,这样可以壮阳。陆琳简直要晕了,这哪儿像一个正经男人该有的思维?她很担心,陈翰是不是心理不正常?

故事三

如果说生活中的邓川是小绵羊,那床上的他绝对是大灰狼。邓川不许夏雪在性生活中占据主动,还常常要求夏雪做一些她不愿做的事,比如。夏雪坚决不干,认为这是招揽客人的伎俩。看见妻子拒绝,邓川便十分生气,要么说夏雪不爱他,要么说这是女人的义务。有一次,夏雪拗不过他,勉强做了。邓川马上用力摁着夏雪的头,夏雪差点儿没把他的宝贝老二给灭了!就为床上这点儿事,夫妻俩常常打闹。夏雪就不明白了,邓川在其他方面对自己可是千依百顺,为何在床上如此放肆?

野兽的“退化”之路

三个故事的男主角在床上与床下的人格反差,是“分裂”的心理机制造成的。它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个性,另一方面就是生活环境的影响。从小被要求做好孩子的男人,在外会表现很优秀、得体,内心却一直克制自己,压抑了许多“坏”的需求。长大后,他一定会在某个方面将这些需求释放出来。

这三个男人通过性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需求,其实很好解释。是人类激情与快乐的集中体现,是身心需求表达的最佳时刻。被压抑的另一面在这时表现出来,会让人非常兴奋,非常舒服。

故事一中的王林很讲文明礼仪,这是好孩子的标志。可以想象,他在人际交往中必然是客客气气的,即便有强烈的情绪,也不会发泄出来。但是,人可能没有情绪吗?不可能。所以在的过程中,他需要以脏话的方式发泄,从中得到反叛、放肆的。他并不是真的在骂妻子,而是释放激情和对妻子的喜爱。

故事二中的陈翰非常规矩,四平八稳地工作,这也是好孩子的行为。为了维系这个好形象,他不能干“坏事”,多少眼睛都盯着呢!哪儿没有眼睛盯呢?当然是床上了。于是,他把天性中被压抑的激情、创造和探索,都转移到床上,不断追求上的花样,而且乐在其中。

故事三中的邓川有个厉害的老婆。他在床上貌似彪悍的行为,就是为了反抗老婆床下的“欺压”。邓川在生活中是“小绵羊”,而且应该是只并不甘心的小绵羊,他有很多不满,无奈妻子太凶猛,他不敢反抗。他被压抑的男性自尊只能在床上找回来。要知道,这里可是显示男人威风的第一战场。他选择老婆不喜欢的方式,尤其是摁着老婆的头这个举动,明显含有“侮辱”的意味,让老婆向自己低头的潜意识暴露无遗。

想当公主,还是当巫婆

三个故事里,妻子都表现出不理解、不接受,甚至与丈夫发生冲突,原因不难解释。能够成为夫妻,通常是因为欣赏对方的优点。故事里的丈夫在某一方面很优秀,让妻子非常满意。正因为他们的个性更突出,表现得比别人更好,妻子才会更喜欢。所以,当他出现另一个相反的缺陷时,妻子会无法接受。

故事一中的西西,对于丈夫在中说脏话非常反感,因为她选丈夫时,看中的就是一个斯文有礼的文明人。她不知道丈夫的心理,把他的表现解读为骂自己、对自己不尊重,所以反感的情绪很激烈。

故事二中的陆琳体现出不安和控制感的缺失。在她心中,丈夫循规蹈矩的个性是她熟悉的,她对这样的丈夫感到安全、可控。丈夫变成另一个她不熟悉的人,她便开始不安。她不知道这样的丈夫是一时的、一面的,还是他的本质?这会不会给婚姻带来影响?陆琳心中的不安并非针对性生活本身,而是针对不熟悉的丈夫以及婚姻的前途。

最不爽的当然是故事三中的夏雪。平时掌握生杀大权的她,在中却要处于被动,这已经让她很别扭了,更别提那些让她感到卑从、臣服的。

野兽也需要春天

如果丈夫在床上“变身”,该怎么办?有句话说得好,不要迷恋哥,嫂子才是传说。“怪异”的老公并不可怕,妻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把丈夫的行为正常化。王子变身野兽,其实是正常的。一个人如果一直都循规蹈矩、斯文有礼,本身就不是他应该呈现的状态,他必然压抑了很多东西。如果他压抑的部分能在中呈现,那么他的心理会得到平衡,他在生活中会感到舒服。要是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他就会用另一种方式爆发,那才真是令人恐惧与担忧的事。

2.不要对延伸过多的解读。妻子总是很敏感,认为老公骂脏话是侮辱自己,搞这么多花样是不正常。其实,他没想这么多,就是想让自己舒服地“爱”一下,只不过方式比较不一样而已。

3.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重要的事。性生活作为情绪释放的行为,一般都伴随着情绪的波动而有所体现。如果发现他在床上的举动过分异常,不妨仔细观察,他是否藏有心事?如果丈夫显得心事重重,妻子不妨给他更多的关怀。

4.在生活中不要太强势。如果妻子在生活中过于气势汹汹,不允许丈夫说“不”,那他在床上的变身就势在必然。而且,他会更加不理会你的感受,就会成为争夺的战场,而不是增进感情的温床。

5.谢谢他的信任。骂脏话也好,花样百出也好,这是丈夫对妻子表达信任的方式。正因为他觉得是最放松的、最安全的,所以才将内心隐秘的一面表现出来;正是基于对妻子的信任和安全感,他才会允许自己变得不一样。作为妻子,即便你无法接受他的行为,也要对他的坦诚和信任表示感谢。相信这会让他感动,也愿意为你做出妥协、改变。

6.说出你的感受。如果你不喜欢他的行为,请告诉他,而不要默默忍受。隐忍的结果是大爆发,而他甚至连你为什么爆发都不知道;如果你觉得他不够尊重你,也请说出来,或许他的本意并非如此。只有坦诚地沟通,才能消除误解,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范文第2篇

早些天,我打电话和六小龄童老师说,我要出版我的新书《怎样给孩子讲故事》了,想请他为我写书序。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六小龄童老师就发来了书序,题目是“传递'坚持'的正能量”。在序中他是这样写的:

“光阴荏苒,小雨给孩子讲故事已经坚持20年了。她的坚持实在难能可贵,我因为坚持用了十七年的时间演绎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孙悟空而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更深刻体会到“坚持”的不易。比如玄奘,他的一生用两个字总结,就是“坚持”,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矢志不渝地一路向西,求取真经。玄奘的坚持精神是“宁向西去一步死,绝不东归一步生”的精神,而我们现代人,面对各种各样的名利和诱惑,面对纷沓而至的信息,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说也有人生的八十一难,要不断地克服并坚持20年给小朋友做一件事,同样十分令人钦佩。

因为难能,所以可贵,也因为难能,所以需要加倍付出。听众和观众见到的是广播里、荧屏里的光鲜的小雨姐姐,而作为小雨在艺术界多年的好朋友,我明白她为这光鲜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记得有一年,我接到小雨的电话,跟她聊了很久,因为她要讲《西游记》和孙悟空的故事,所以向我了解,问了很多问题。而在我讲到演《大战红孩儿》那集被真火烧得几乎窒息的故事时,小雨还感动得哭了。一个每天讲故事的人,如此细细地了解每个故事的背景和内涵,吃透它,再讲给小朋友们听,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孩子非常负责任的值得尊敬的态度。因为她用这样的态度讲故事,所以特别值得向孩子们和家长们推荐。

现在,小雨要把她讲故事的经验和心得通过新书《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分享给父母们了,而且听说这本书的成稿经过了多次增删、修订和打磨,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所提倡的也是经实践证明的好的理念,我十分欣喜。父母们有福了!读完这本书,你不仅能够明晰讲故事的意义,能够掌握讲故事的方法,能够熟练讲故事的技巧,你也将和你的孩子开启一段妙不可言的人生,通过故事,你们之间会充盈着爱、会充满着默契、会迎刃解决很多难题。

最重要的是,我衷心地希望父母们读完这本书以后能够像小雨一样坚持讲故事,不管你开始得早还是晚,也不管你讲得好还是不好,你的坚持,对你的孩子意义重大,你的坚持,也正是这本书作者小雨要传递的正能量。”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李人;历史;虚构;真实

李人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作者历史的自觉性和独具一格的“编年史”写作方式吸引了无数读者。李人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表现历史的波荡起伏,寓历史真实于虚构的小说之中。“《死水微澜》的时代为一八九四年到一九0一年,即甲午年中国和日本第一次战争以后,到辛丑条约订定时的这一段时间。内容以成都城外一个小乡镇为主要背景,具体写出那时内地社会上两种恶势力(教民与袍哥)的相激相荡。这两种恶势力的消长,又系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帝国主义侵略的手段是那样厉害。”[1]p2《死水微澜》并没有选取重大的历史事件,李人写的只是四川回天镇上袍哥会的罗歪嘴与信奉洋教的土粮户顾天成之间的斗争,但是作者却巧妙地把十九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与小镇里的“微澜”相结合,大的历史环境无时无刻不牵动小镇上各方势力的波动。十九世纪末真实的历史事实使原本虚构的小说产生了史实性的效果,李人正是通过全知视角中插入限知叙述,以“我”的身份证实小说的真实性;同时以摆龙门摆的方式让叙述者对接受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冷静客观的人物刻画、力求真实的环境描写更使虚构的小说散发出真实的气息。

一、全知视野中的限知

中国古代小说对叙事视角缺乏足够的重视,小说创作多以全知全能为主,极少使用限知视角,在视角的转换方面更少尝视。随着西方小说理论的传入与接受,中国小说创作开始重新审视小说叙述视角问题,李人小说的创作在全知叙述中巧妙穿插限知叙述,在全知与限知之间灵活转换,是叙述视角方面创新的成功尝试。作品的叙述者首先采用第一称叙述方式给人造成一种作者亲历的假相,同时也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近作者本人的真实生活,倍感亲切。《死水微澜》中的绝大部份叙述是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者是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上帝。小说写的是宏大的历史事件,线索复杂、人物众多,宏阔场景的描写决定了作者必须使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知全能型视角。19世纪末动荡的历史环境,邓幺姑的真情与野心,顾天成的受骗与报复,罗歪嘴的起伏荣辱等等都是通过全知全能的观察与感知,由叙述者有条有理地与故事接受者“摆龙门阵”,这是由小说选材所决定的。但是作者并不满足于仅仅把故事叙述清楚,而是让小说可以真实的反映辛亥革命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使读者透过回天镇的“微澜”感受辛亥革命的悲壮与伟大。在《死水微澜》中,作者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我”作为叙述者来叙述邓幺姑的故事,故事是由“我”说出,是我摆的龙门阵,是我的亲历之事,那么读者很自然地相信“我”的话,认可“我”摆的龙门阵。

小说以农家女邓幺姑的命运为主线,然而小说的第一部分“序幕”却以一个与故事没有任何联系的孩童――“我”为叙述者,在《死水微澜》的序曲中,叙述者说:“至今四十多年了,这幅画景,犹然清清楚楚的摆在脑际。”[2]p1由此我们可知,小说是从“我”的视角去观察故事主人公邓幺姑,是“我”在追忆四十年前发生的真人真事,是现在的“我”在与邻里乡亲摆龙门阵时回想起一个亲戚四十多年前的不凡经历。这样一来,读者就很容易接受邓幺姑,相信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了。与此同时,叙述者又在现在的“我”与童年时的“我”之间进行了巧妙的转换。当时“我”爹爹对邓幺姑的评价是“品行太差”,而童年的我是无法理解这一评价的,“一直到后来若干年,集合各方传闻,才悄然明白爹爹批评的那句话,乃是有这么一段平庸而极普遍的故事。”[2]p5当时的叙述者“我”对很多事情都不明了,而现在的我却“集各方传闻”弄清楚了故事的来龙去脉。故事叙述者与人物“我”的合一容易感染读者,达到真实的目的。

二、摆龙门阵――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潜在对话

李人是四川人,从小受巴蜀文化的熏陶,对巴蜀文化十分熟悉。四川人将聊天、讲故事称之为“摆龙门阵”。秦弓认为:“川人摆龙门阵( 聊天、讲故事) 有三个特点,一是讲究故事的来龙去脉,二是不时相关插曲,三是众人对同一主题或氛围的参与。”[3]186李怡也说:“从总体上看,龙门阵艺术的显著特征就是以故事讲述为主,在不破坏叙述脉络、整体清晰可辨、有条有理的前提下,同时又包含了若干自由穿插的叙述手段,将故事向着前后左右的方向扩宽开来,以丰富我们的见闻,它以‘说书’的表述方式颇为相似,却又不局限于‘说书’的独白模式”。[3]187李人接受了摆龙门阵的叙述方式,摆龙门阵的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人《死水微澜》的创作。摆龙门阵的叙述方式有利于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对话与交流,叙述者对接受者有意的引导以及大量非叙事性话语的插入,形成了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潜在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把接受者拉入文本之中,让作为局外人的接受者参与到故事的发展中来,切实感受辛亥革命的波澜壮阔、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一)直接对话――非叙事性话语的大量存在

作者采用了客观叙述者的角度,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亦即外部世界作了客观的叙述,但是在叙述过程中也能看到叙述者有意识的对故事接受者进行干预。摆龙门阵的叙述方式要求叙述者与听众达到双向的互动,虽然《死水微澜》呈现出来的只是书面化的文字,但叙述者却时时不忘故事的接受者,时不时地跳出故事情节和接受者做一番讨论。

对天回镇情况的介绍,叙述者从不是自说自话,而是扮演着导游的角色,带领着“你”、“你们”去细细观察:“路是如此重要,所以每时每刻,无论晴雨,你都可以看见有成群的驼畜,载着各种货物……”[2]p20“天色平明,你就看得见满担的米,从糙的到精的,由两头场口源源而来,将火神庙戏台下空坝内塞满……”[2]p61叙述者领着“你”、“你们”尽情的游览天回镇,为“你”、“你们”解说着川西坝特殊的情风俗,“你不是这一行中的人,是全听不懂的。”[2]p63由于回天镇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相对较少,这里依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处面的风风雨雨并没有掀起涛天大波,只不过令小镇泛起了微澜。而这一切又是叙述者带领“你”、“你们”自己观察得来的,跟“你”“你们”讲道理,由不得“你”“你们”不信。原本虚构的小说,在“你”“你们”自己的观察、参与下便真实可信了。

(二)间接引导――干预叙述者的解释与价值评判

李人的小说遵循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力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写作小说,叙述者不对故事人物与事件做过多的评价,只客观的描述故事的发展。然而,作者的主观情感却不可能完全隐没在故事之外,李人运用问号、感叹号等带有情感的标点符号间接引导读者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当叙述者叙述回天镇上物产的丰富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之时,叙述者忍不住感叹道:“就是活猪市上的买卖,也不菲呀!”说到赶场时的热闹场面,叙述者又不禁感叹:“你们尽可想象到齐场时,是如何的挤!”[2]p62叙述者把自己所认知的天回镇仔仔细细地与接受者摆龙门,由于被天回镇丰富的物品、纯朴的民风所触动,叙述者连连发出感叹。

小说的创作讲究通俗性,力求让大众普遍接受与理解,但是,当我们翻开李人的《死水微澜》时,我们会被里面的一些词所困惑:打流(流荡)、跑滩(漂流各处,以跑滩为职业的,叫作跑滩匠)、对识(介绍)、通皮(和袍哥会门中人有交往,甚至就是会门中的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只有熟悉川西文化的人才能明白,这就给接受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李人非常熟悉巴蜀文化,四川方言从小伴随着他,他的小说创作融入了很多巴蜀民俗文化的因子,四川老哥会术语、四川方言中的习语的运用就是其中的最大特色。作者在小说创作之时就为这些我们会发现这本小说包含有大量的注释,这些注释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接受者的困扰,也是叙述者与接受者对川西文化的一种交流。四川老哥会术语、四川方言中的习语的运用使小说赋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接受者沉浸在叙述者富含巴蜀气息的叙述之中,让人倍感真实,注释的存在又让接受者很容易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自然主义写作手法的运用

法国文坛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自然主义对我国现代作家影响很大,李人是最先接受并尝试自然主义写作手法的作家之一。1919年8月至1924年8月,李人赴法勤工俭学,期望在文学上有更高的造诣。留法期间,他认真研究法国古典文学,深受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李人对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择取注重的是其“真实的观察”、“客观的描写”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他看来,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在自然主义、写实主义领袖左拉那里表现得十分集中、突出,左拉“真实的观察”、“如实描写,并不讳饰”的科学精神令他折服,赞叹“左拉学派的长处是能用实验科学的方法,不顾阅者的心理,不怕社会的非难,敢于把那黑暗的底面,裸的揭示出来,”[5]453。李人把自然主义理论化为自己的创作理念并贯穿于创作始终。他在《死水微澜》中践行自然主义创作原则,反复考证、精准而细致的社会风俗画勾画,冷静客观的典型人物塑造都使虚构的小说变得真实可信。

(一)社会风俗画

小说中,随着聚焦点的转移,叙述者充当了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建筑家、故事家等多种角色,真实地描绘了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这种静态景物的叙述为动态的故事的演绎做出了真实的铺垫。

1、故事发生时间、地点的精确性

叙述者把时间地点清楚地写出来,实践自然主义强调的“精确的观察”“科学的分析”的创作主张。1894 -1901 年共七年多,邓幺姑四年少女生活,1894 - 1897 蔡大嫂两年半妇人生活,1897 -1899 一年半和罗德生相爱,养伤约半年,嫁顾天成。开头“序幕”已是六年以后和蔡兴顺所生儿子金娃已经八岁,念书了。所有时间点叙述者都清晰点出。在介绍事件发生地点时,叙述者也尽可能精准,“由四川省省会成都,出北门到成都府属的新都县,一般人都说有四十里,其实只有三十多里。”[4]p47叙述者对天回镇街道的布局,四川省城的热闹场景等都做了仔细的描述。这一连串精确的时间、地点的记录使故事接受者毫不怀疑故事是叙述者随意捏造的。

2、地方风俗风土细致入微的描写

关于天回镇的由来,叙述者引用了一段精彩的“地方志”:“志书上,说它得名的由来远在盛唐。因为唐玄宗李隆基躲避安禄山之乱,由长安来南京――成都在唐朝时称南京,以其在长安之南的原故――刚到这里,便‘天旋地转回龙驭’了。皇帝在昔自以为是天之子,天子由此回銮,所以得了这个带点封建臭味的名字。”[4]p21叙述者就像一位历史学家,对历史志书有深入的研究,把天回镇的来历说得真实可靠,由此也可看出作者从忠于生活真实的美学观念出发,以其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广博的知识,真实地反映了自己所熟悉的成都风貌,做到了取信于当时而传信于后世。第三部分:交流,叙述者对川西坝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实录:“川西坝生产的黑毛肥猪,起码在四川全省,可算是头等好猪。而成都西北道的猪,在川西坝中又要算头等中的头等。它的肉,比任何地方的猪肉都要来得嫩些,香些,脆些,假如你将它白煮到刚好,你就察得出它带有一种胡桃仁的滋味,因此,你才懂得成都的白片肉何以是独步。”[4]p60对天回镇的赶场日的大市、小市、衣食住行、红白民事、过年过节、公园茶馆、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各方面大小事的描写,叙述者就如一位民俗学家,对川西的民风民情了如指掌,以对家乡无限热爱的激情,在作品中触及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生动地展现了四川成都的人际情态。将千奇百怪的人生世相全部描绘在了这幅民俗画卷中。而正是这种“人化的自然”的描写使得作品既有神奇色彩又兼具地方志、风俗志的韵味,因此深深地吸引着读者。李人在这里所提供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俗画面,深刻地揭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侧面,使我们对历史的演进既有一种生活的整体感,又能深深地体察到历史长河的细微的喘息。可以说,这是他熔铸了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长处和中国文学优秀传统而创造的属于他个人的风格。

(二)典型人物塑造

李人践行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力求真实的再现辛亥革命。他的老友张秀熟在《李人选集》序言中说:“辛亥革命虽然是他的亲身经历,又有直接的闻见,但他为了资料真实,仍尽力搜集档案、公牍、报章杂志、府州县志、笔记小说、墓志碑刻和私人诗文。并访问过许多人,请客送礼,不吝金钱。每修改一次,又要搜集一次,相互核实。”[6]

《死水微澜》塑造了蔡大嫂、罗歪嘴等一系列典型、丰满、独特的艺术形象,这与作者对法国自然主义精神和创造方法的吸收与创新分不开。自然主义力求人物绝对真实,这便要求作家写自己熟悉的人与事,写身边、生活中实有的故事。李人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这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了使作品中的人物真实可靠,使蔡大嫂得到读者的接受与肯定,李人仔细观察身边的人物,把各类人物特征进行合理拼接,使蔡大嫂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典型,李人指出,蔡大嫂等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类似这样的人很多,如蔡幺嫂这样的典型,我看的很多,很亲切,她们的生活、理想、内心、境遇,我都熟悉。我从很多蔡幺嫂身上取出一些东西,加一点东西,这样捏成一个面人,而不是甲蔡幺嫂加乙蔡幺嫂加丙蔡幺嫂,等于书中的蔡幺嫂”[7]。

结语:

李人在《死水微澜》的前记中明白地指也了自己小说创作的动机与目的:“把几十年来所生活过,所切感过,所体验过,在我看来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捩点的这一段社会现象,用几部有联续性的长篇小说,一段落一段落地把它反映出来。”[1]1小说允许虚构也必须虚构,然而历史却是真实的存在,李人用小说表现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事件就必须让小说接受者相信叙述者所叙述故事的真实性,“虽然有案有据,但也加了工,艺术化了的。”[1]2李人虚构出一个叙述者“我”,由“我”用摆龙门阵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同时,“我”尽可能的对故事做冷静的、客观化的描述并与故事接受者保持联系,引导接受者思考,让接受者参与其中。叙述巧妙,接受者便很容易认可故事。

参考文献:

[1] 李人.死水微澜・前记[M]. 武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 李人.死水微澜[M]. 武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李怡.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

[4] 张秀熟.李人选集( 第一卷)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5] 张秀熟.李人选集( 第五卷) [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0.

[6]李人作品的思想与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范文第4篇

所以,我一度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当我将这疑惑告诉表姐夫时,他的脸涨红了,青筋暴出,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时,我才隐隐后悔。表姐夫是个只认死理的书呆子,我这样说,间接地污辱他了。

果然,平静下来后的表姐夫对我的态度冷淡了许多,“醉天,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你可去向你表姐求证,我想,你还不至于连她都不相信吧。”

我连连解释:“我不是怀疑你的意思,只是,你也知道,你说的这个故事,实在太难以置信了。”

表姐夫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点,点了点头,“我也知道,一般人很难相信,所以,这个故事仅限于我们医学院里的教师小圈子里流传,谁也不愿意说出去,就算说出去,谁又会相信呢?被人当作傻瓜的滋味可不好受。”

我明白表姐夫的话。基本上,他是一个没有心机的男人。当然,我这样说,并不代表他智商有问题,恰恰相反,他属于非常聪明的那种,不然,怎么可能拿到解剖学硕士学位。但也许他对解剖学太投入了,在人情世故方面显得非常幼稚。他也知道这一点,尽量不与陌生人多说话。如果我不是他妻子的近亲,他是不会和我说这么多话的,更不会耐着性子和我讲这个发生在女生寝室里的惊悚故事。光是讲这个故事,就花掉了他三个多小时,这对于很看重时间的表姐夫来说极为难得了。他的本意是想告诉我,相对于那些虚构的小说,真实的生活更令人恐惧。

我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基本上属于那种整天在做杂事忙个不停却不知在忙什么的人,无职无权,懦弱无为。像我这样的人,随便在哪个基层机关都可以找出一大堆,唯唯诺诺,没有个性。所幸的是,我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在互联网普及的时候跟上潮流学会了打字、上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尝试写恐怖小说,居然反响还不错,有时偶尔也能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不时收到点稿费,这让我贫穷的母亲引以为豪。她将这件事在表姐夫面前炫耀了一番。接下来的事就很自然了,表姐夫邀请我到他家来,说他有个很好的恐怖题材,希望我能写出来。

我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我害怕这个故事,害怕这个故事会刺痛我内心深处的某些柔软的地方,令我受伤,血流不止。我要保护自己,从本质上说,我是个弱者,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能坚强地生存下来就很不容易,适当的心理麻醉是必要的。正因为此,阿Q的“自我精神胜利法”永远不会消失。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范文第5篇

很多人认为,只要产品知识熟悉就能卖好产品。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很多导购经常以一种“小学生背诵课文”的方式进行产品讲解,滴水不漏地将产品卖点讲述一番,最终得到的却是顾客不置可否地离开。

看似完美的讲解为什么得不到顾客的认可呢?

因为你的产品演说没有吸引力。

销售的学问就在于你怎样跟顾客做沟通,是停留在产品的层面上还是深入到感情的层面上。那些表现活跃、善于跟人打交道的导购员不仅天性乐观,思维敏捷,更重要的是她们每个人都有非常出色的口才,都善于讲故事。

为什么讲故事特别重要呢?

我们知道,顾客走进店里后,通常要经过注视留意、兴趣、联想、欲望、比较权衡、信任、采取行动和满足的八个心理阶段。而在顾客对产品产生兴趣以后,如何帮助她产生联想从而产生购买欲望,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讲故事就是帮助顾客联想的最好方式,通过讲故事可以让顾客插上想象的翅膀。

那么导购员应该从哪里讲起呢?

品牌故事

很多时候,顾客走进你的专卖店,并不是因为你的门店形象多么的与众不同,而是因为在来之前就已经听说了这个品牌,是奔着你这个品牌而来的。任何媒体对品牌的诠释都是片面残缺、苍白乏力的,只有走进专卖店里,顾客才发现了有血有肉的品牌,这个时候他才看到组成品牌的因素——产品、服务、人员、陈列、推广物料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但顾客没法看到品牌的过去,而这个过去常常值得回忆。一个百年老字号,让现代人充满了怀旧情怀和对历史的无限遐想;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顾客同样对她的过去充满兴趣,渴望探究。导购员无疑是这个品牌故事的最佳讲述者。她应该了解这个企业的发展里程,远景规划,应该了解这个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经历的风风雨雨,更应该了解这个企业里英雄人物的杰出贡献。

在还不确定顾客真实需求的情况下,品牌是一个最好的谈论话题。“先生,您听过我们这个品牌吗?”导购员的问话充满了骄傲和自豪,顾客也就自然有了兴趣。“我们的企业是整个照明行业最早开始实施品牌战略的,拥有整个吸顶灯市场10%的市场占有率,我们这个品牌就是吸顶灯的代名词。您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吸顶灯销量这么大吗?”“先生您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靠吸顶灯起家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老板在创业初期就把我们的品牌定位在为大多数人提供优质的光环境上面,而吸顶灯产品最大的卖点就是对光的充分利用。”这段话术巧妙地实现了品牌与产品之间的嫁接,水到渠成地开始介绍起吸顶灯产品来了。

一个没有故事的品牌必然是空洞稚嫩的,而一个缺少品牌故事的销售过程同样是没有说服力的。很多导购人员不喜欢了解企业的历史,在她看来,她卖的是产品,只要能够把产品卖出去了就是最大的成功。这种想法是幼稚的。松下幸之助有一个著名的产品经营理论叫做“嫁女儿理论”,我想补充的是,这个女儿的身价如何,可不仅仅取决于女儿的长相,还跟她的娘家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闺秀,一定身价不菲。

品牌认购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信任的表现,顾客选购产品的时候可不是理性动物。任何人决定购买某个品牌时,都有她内心深处最独特的情感体验,甚至都保守着关于这个品牌的属于她自己的秘密,关键是导购员能不能用顾客想要的方式把品牌故事讲给她听。

产品故事

“你是在卖东西给顾客吗?”如果回答是的话,你很难成为一名优秀导购。

有人曾经问过比尔盖茨,“你一天可以卖掉多少台电脑?” 比尔盖茨的回答是:你应该问我一天帮着顾客买多少台电脑。

你不是在卖东西,而是在帮着顾客买东西。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是冲动性购买的时候多,还是理智性购买的时候多?

既然冲动性购买占了大多数,那么你觉得冷冰冰的产品讲解能够留住顾客匆忙的脚步吗?

在那些善于发现的人眼里,每一款产品都不是冷冰冰的即将被交易的物品,每一款产品都有她自己鲜活的生命。产品的生命会因为人的不同而不同,或者精彩或者平淡。产品的生命在销售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导购员的演绎而背离了设计师的初衷,不过没关系,因为我们要的是这个说法能够让顾客喜欢上这款产品。

一位非常优秀的市场部主管为导购人员讲述了他对一款叫做“绽放”的新品的理解。他说:“你们看,这款‘绽放’像不像四朵盛开的玉兰花。你可以这样向顾客描述,每天打开这盏灯的时候,你就会想到早春四月盛开的玉兰花,你甚至可以感到自己的房间都飘满了玉兰花的清香,然后忽然间你就想起了关于春天的所有美好记忆。”

这就是讲产品故事的魅力,而在这之前,很多人说“绽放”的创意来自沙发。

个人故事

很多人在买东西的时候,都相信“眼见为实”。产品到底好不好,不是靠导购员的嘴巴说,而是要看实际效果,所以现身说法举例子总是很能打动人。

一位非常优秀的灯具导购员有段时间是这样向顾客推荐产品的:“您看我现在怀着六个月大的孩子都大摇大摆地在我们店里忙活,不怕电子镇流器的辐射,不怕灯光对眼睛的伤害,那是因为我们的灯具是最健康的、无辐射、无眩光的。”

导购员这样的说法,可比干巴巴地说“自己的产品如何好”效果好多了,更容易让顾客相信。

如果导购员自己没办法亲身进行试用怎么办?问一问你身边使用过这款产品的朋友,实在不行,就问问那些曾经在你店里购买过产品的人。那些优秀的导购常常会用“我的朋友也买的这款产品,最初也有像您一样的疑虑,可用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喜欢上了这款产品”的说辞,来打消顾客在购买时产生的异议。

除了产品的异议,顾客还会对导购员产生不信任的感觉。这时个人故事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我家里装修的时候自己还没干这行的导购,结果我就买了一款花灯,您知道吗,现在我真的很后悔,花灯不但不好清洁而且真的挺费电的”,“您相信我准没错,我已经在这行干了八年多了,咱们市里的每个小区都有人从我这里买过灯,你们小区也有人从我这么买过,我这里都有记录的,我现在就可以拿给你看”……这个个人故事的运用一张一弛,锦上添花。

个人故事的讲述要求掌握火候,恰到好处,否则常常会给顾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

服务故事

相关期刊更多

航空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晚报文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重庆与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