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范文第1篇

浓浓的一字胡,深黑的眼珠,一簇一簇直竖起来的黑发,和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他时常拿着烟斗,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印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1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跟着旅游社去绍兴。经了大约5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绍兴,我们的第一站是鲁迅故居。

一下车,住在绍兴的小林导游来接我们,她把我们带到了游绍兴第一站——鲁迅故居。

进鲁迅故居前,小林导游说:“鲁迅故居有4000多平方,比鲁迅祖居多出1000平方,是周家最大的建筑。”说完,并带我们进了故居。

进去后,我们先看到了迎客的徳寿堂,徳寿堂的上方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画,画下摆着一张张清朝时代的精致凳子,上面刻着龙、凤等吉祥图案。

接着,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的卧室。卧室里有一张精致的木质清代床、刻着动物的木质圆木桌......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木制的。

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书房,书房里放着许许多多放书盒,一张精致的木桌上放着许多毛笔,那是鲁迅先生的阅读桌。

参观完鲁迅故居后,我们去了三味书屋,是鲁迅以前上学的地方。我们看了鲁迅以前坐的椅子和写字用的桌子。我们听小林导游介绍:鲁迅的桌子上刻有一个“早”字,那据说是因为有一次,鲁迅上课迟到了,他感到十分惭愧,所以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每天要早点到学校,不要迟到。

鲁迅不愧是绍兴名人,他的小时候就严格要求自己,我该向鲁迅学习。

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2我早就听说鲁迅先生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作家、大文豪。今年寒假有幸来到绍兴,让我看一看鲁迅先生幼时生活、学习的地方。

我们从故居的正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白墙黑瓦,显得非常的简陋,正当惊讶时,听到导游介绍说,鲁迅先生在当时也是富豪人家,但为了显示当时鲁迅先生的清廉,就用了白墙黑瓦。随后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客厅、卧室、厨房等地后,便来到了有名的百草园,此园坐落于鲁迅故居的最北面,这里是鲁迅先生儿时与伙伴嬉戏之所,我以为百草园必定是鲜花满地,芳香浓郁,风景别致,谁想只是一个菜园,周围几株百年古树,镌刻着园内的风雨岁月,世间沧桑。

从故居出来,没走几步就到了三味书屋,我想这大家应该都知道的,绍兴旧时耕读之风盛行,家塾私塾星罗棋布,“三味书屋”就是其中之一了。“三味书屋”原名为“三余书屋”,三余取义为“冬着岁之余,夜者日子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来塾师寿镜吾先生儿子将”三余”改为“三味”,取“读经味如稻粮,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意。”此处为鲁迅先生读书之地。三味书屋正门一间房内,正面是一副梅花鹿图,旁边是八张桌椅,乃是学生习文读书场所,鲁迅先生的书桌上还刻了一个早字,以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我终于明白了鲁迅先生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大作家,是因为他儿时的努力为他奠定了基础,我们正处于这个黄金时期,一定要以鲁迅先生为先榜,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此次鲁迅故居之行真的是不虚此行,必定铭记在心!

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3正月初三,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自驾去绍兴游玩,出发前,外公笑称这可是专门为我设计的“文化之旅”!

第一站,我们去了鲁迅故居,在这里,鲁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青瓦粉台,虽然老房子颇有些年纪,但保存得非常好。小堂沿、祖母卧室、鲁迅起居室……看过文字介绍,再看看陈列的一件件旧物件,我仿佛穿越到了鲁迅小时候,那个有长妈妈讲故事、小鲁迅嬉戏玩耍的情境。

从鲁迅故居出来,走不多远便是此行的第二站——鲁迅纪念馆。纪念馆共有二层,一进大门,看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半身雕塑,旁边赫然写着“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几个大字,妈妈说,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在纪念馆,我了解到了更多鲁迅的生平轶事,比如家境从富裕到落魄,从被人宠爱的长子长孙到天天跑药铺当铺被人瞧不起……这些都给鲁迅的成长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啊!

三味书屋是我们一行的第三站,据说这是当时绍兴城里比较有名的一个私塾,鲁迅小时候就在这里听寿镜吾先生上课。我看到了当时鲁迅求学时用过的一张硬木书桌,桌角上刻着一个“早”字。原来,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受到寿先生的严厉批评,他很惭愧,就在书桌上刻了“早”字用来告诫自己。可见,偶然犯了错不要紧,顶重要的是要能牢记在心,积极改正!

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4鲁迅爷爷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也想去看看大作家鲁迅爷爷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还有他念书的地方--三味书屋。暑假的某一个早上,爸爸终于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同意我们一大家子,去鲁迅爷爷的故里游玩,终于亲身经历了一次精彩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烈日炎炎,毒辣的太阳光狠狠的烤着大地,即使隔着鞋底,似乎也能感到大地的滚烫,天地仿佛一个大火炉。首先我们来到充满田园气息的百草园。一进门首先映入我们眼眶的是一大片一大片充满生命气息的绿油油的菜畦,还有一堵其貌不扬,而且长满野草的矮墙,我走到一口井边,心中不免疑问:这就是鲁迅爷爷书中提到的光滑的石井栏吗?我把手轻轻的放上去摸了一下,还真的挺光滑的,百草园中点缀似的,种植着几棵树,只是我也分辨不出来是什么树,其中只有皂荚树我还能勉强认出来,只不过这时已经过了结果期,妈妈帮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松树,桑树上结出的紫红紫红的桑果,鲁迅爷爷书中提及到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单是周围的短短的矮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鲁迅爷爷笔下的百草园令人神往,可在我亲眼看来却显得有些乏味,有点小小的失落。

在百草园又逗留了一会,我们就进入了三味书屋,这是一座古老但又稍显破旧的旧房子。并不是很白的墙,乌黑的门,石板铺的地,我们很快就找到了鲁迅爷爷念书的教室,教室中间的上方挂着块木牌子,上面遒劲有力的写着四个大字:三味书屋。牌子下方是一幅画,画上画着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树下。教室里有八个座位,鲁迅的座位在左边的一个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还刻着一个早字,表达了鲁迅的勤奋。

鲁迅儿时无限乐趣的游乐园,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毫无特点的一个菜园子,而他读书的地方只不过是一间简陋的房子,然而正是这样平凡的地方,却走出了一个极其伟大的文学家,我们现在拥有环境优美的公园,设施齐全的学校,还有一流的教学环境,这里会走出什么样的人呢?我真的很期待。

鲁迅故居观后感范文5寒假里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冬令营活动,(华东六日六市游)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是我对参观的各个景点都有印象,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故居了。

鲁迅先生是闻名世界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中国革命的一颗火种。

走进鲁迅先生的故居,里面挤满了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鲁迅先生的半身铜雕像,他神情严峻,炯炯有神地凝望着远方。雕像两侧刻有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跨过左边那扇门,里面分为三个房间,陈列着鲁迅先生生前用过的物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范文第2篇

“内容太难了,又枯燥,老师只顾自己读书,方法又单一。这是幼时鲁迅不爱学习的主要原因。”这是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分析鲁迅幼时不爱学习的原因时听到的答案。我听后感触很深。

我们现在施行的是现代教育,老早就脱离了陈旧腐朽的私塾教育,为什么学生还是那样讨厌学习,乃至学生学到“三味书屋”时发现鲁迅上学可以在课堂上“画画儿”,其他学生可以“做戏”,老师却没有发现,他们竟然惊呼:“这样的课堂多好呀!”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孩子们学得不快乐。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者”。很多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没有生气,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等着老师点名;少数学生则浑浑噩噩,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这些现象也无能为力,按照自己的备课任务继续往下讲。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不仅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养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习惯。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学生,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更有甚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学业。

这样看来,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我们的课堂就必须革新。教师若能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则能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这样,学生想保持沉默就不大可能,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大可能。鲁迅为什么回忆儿时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因为这两个地方有趣味,让他感兴趣。所以我发现“兴趣”最重要。学生感兴趣,就学得轻松;不感兴趣,就学得很累。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事物感兴趣,便会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不仅不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我在上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然后叫同学们找课文中还有没有让作者感到快乐的内容。同学们马上找到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到后园玩,以及老师读书时他们在下面“画画”“做游戏”的内容,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的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我在讲授《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让学生由自己的生活走向课内,这样趣味就会多一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皇帝的新装》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文具盒等为道具,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模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体会文中皇帝的愚蠢,大臣的虚伪和骗子的狡猾,整个课堂气氛既轻松又活跃。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演员(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缺乏情趣。我在上《伤仲永》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朗读比赛、复述故事、快速阅读记忆训练,文言基础知识抢答比赛等课堂活动,使学生由害怕学文言文到乐意学文言文,教学形式轻松活泼;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因此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学习环境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课堂上显得单调、沉闷,缺乏活力,这就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也会看成是快乐的享受。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现在的初中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但同时,他们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的生活,让学生描述自己儿时的乐园。然后我就直接引入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百草园”,顾名思义,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会把它称作是“我的乐园”呢?然后,我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知道在作者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了色彩和声音的生命世界,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乐园。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解答了问题。我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堂课的设计,既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成了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来源于生活。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我在上《关注我们的社区》这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调查、考察自己所在的区域的人口和环境。人口问题是我国的大问题,控制人口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很多地方看来,都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调查、考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大家更多的努力,才能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变色龙》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形象,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而通过表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缺乏情趣。我在上《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我让学生先自己去查资料,了解我国有哪些石拱桥,石拱桥有些什么特点,然后在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找到的资料做比较,看谁收集的最多最准确。教学形式轻松活泼,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后,便可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范文第4篇

新学期伊始,就又与鲁迅先生“狭路相逢”。鲁迅作为现代文坛的巨匠,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峰。但是他的文章往往于平凡质朴之中彰显时代的特性和深邃的思考,甚至于普通直白的文字中,流淌出别样的清流。当年上学时,对于他的文章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的。只因当年读不懂,看不明,只是在做干瘪的笔记,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了。

到如今,世易时移,我却站在了讲台上给学生大谈鲁迅。自己都不敢说读通,却要去传道授业解惑,内心惶恐之至。课前费劲心思研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斟字酌句,搞得焦头烂额。最后不管不顾,以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心绪冲进了教室。教学效果如何,不敢妄言,只想谈谈两堂课下来的些许感想。

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旨的研讨,历来就有几种理解,但是区别的关键在于对“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这一观点的分歧。有人认为鲁迅对于三味书屋的描写,是与百草园做对比,来批判封建教育的枯燥,对儿童的束缚;有人又认为都二者体现了鲁迅对快乐童年的回忆,批判封建教育之言纯属无稽之谈。第一个班在课堂上,学生确实出现了对这一观点的分歧,我也顺势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也进入了我安排好的套路,一片激辩之声在课堂响起,我只是对一些偏离文章内容的话语进行了些许牵引。讨论让这个班的学生较为深刻地认识了文章主旨。

在第二个班,我想,上节课很是顺畅,这节课,这个班应该也是轻易拿下。当进行到对主旨的理解时,学生竟然毫无分歧,都认可第三种答案。我初时很高兴,没有异议,都能明白。正准备进入下一环节,但是灵光一现――平时这个班级的学生就有依赖参考书,不懂装懂的情况,今天……随即请了几位同学说说理由,结果几乎都不知道理由,追问之下,原来是参考书告诉他们的,让我再次痛骂了一番参考书。但是怎么办,学生不知其所以然,我必须让他们明白啊!随即,我提出了与他们截然不同的观点,并列举书中的内容作为我观点的依据,来证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是很有道理的。学生一下蒙了,有些学生还点点头,认为有道理,风向有倒了过来,这些学生,让我很少生气,随即说:“难道老师的观点就绝对正确吗?你们自己都不能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吗?今天我就就一人单挑你们,把你们驳倒!”这一下,学生受到了刺激,先是一两个学生起来阐述自己的理由,很快被我驳倒,我更是个了他们一个轻蔑的眼神,进一步刺激他们。我说:“你们可以商量,想说而不愿说的可以给递纸条,我就一人独闯敌营了。”

这次的刺激,让这些平时上课怯懦的学生,开始了反攻的浪潮。一番大战,学生刚开始的时候言语稚嫩,不太结合课文,但随着辩论的深入,和我有意无意地引导,开始深入文本,有理有据,最后我就顺势“丢盔弃甲”而逃。下课铃响时,我颇有感慨地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不是不能独立理解文章,独立解决课文,而是迷信老师,不敢有不同的意见,今天你们可以看到,你们身上的潜力,只要不再迷信老师,迷信参考书,你们绝对会在语文学习中发现乐趣的!”看到台下的学生们激动的眼神,我离开了教室。

这堂课,让我意识到,不是学生不想投入课堂,而是老师如何调动学生投身课堂中,投身学习中。抓住教学中的契机,甚至是施展教学机智去创造契机,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出来,学生还是很愿意学习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范文第5篇

一、未有曲调先有情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语设计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可通过导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引起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动。

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亲爱的同学们,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内心的欢悦;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展示着我们人生的斑斓;童年更是一个美丽的梦,记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乐园,走进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这样的导入,再配上歌曲《童年》的伴奏,渲染了气氛,使学生一下子在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中,激起了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美好向往。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为即将学习的内容营造情境,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寻找与作者及作品情感的共鸣处。当然,在导语的设计上体现情感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要灵活运用,紧扣中心,切忌生搬硬套:比如抒情类的散文,可以用优美的语言营造美好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小说等文体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要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心中装着情感教育目标,就可以灵活机动地让语文课堂未有曲调先有情了。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

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怀,包括同情、热爱、感恩、坦然、宽容等等。所以,语文教师要深度挖掘文本,张扬个性,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情操。

记得陆永红老师教授《窗前的母亲》时,从导入到感知到品味到应用,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板块清晰,步步到位。文章用这几句话来描述母亲为我们开门的场面,“楼下已是黑乎乎一片,母亲早就老眼昏花,却能十拿九稳及时为我们打开门。”对于这段文字,学生们一般都理解为:母子连心,母亲是因为与我们心灵相通做到了“十拿九稳”,但陆老师在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后则认为,其实母亲并不是感觉特别灵敏,也不是拥有母子连心的特异功能。真正的原因是,母亲因为孤独,因为爱子,一直在聆听着窗外的脚步声,很可能是无数次错开了门之后,又一次在儿女回家时开对了门!这样的解读,就是透过文字读出的温情,是深度的阅读。那堂课上,陆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启迪了孩子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熏陶了孩子的情感。学生们在体会到母爱无私伟大的同时,更解读了那一份被忽视了的孤单和寂寞,从而体悟出文章字里行间所散发出的作者无限的愧意,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泪眼婆娑中培养起了“寸草报春晖”的感恩情怀。

三、淡妆浓抹总相宜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打开了一个世界的大门。”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加深对价值观的理解和领悟。为使语文课堂更灵动、更具魅力,教师在挖掘教材本身内涵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

曾听一堂公开课《晒月亮》,教师在“演读·创造美”部分,对孩子们说:“亲爱的同学们,时光带走你们的童年,让你们长大;岁月增长你们的阅历,让你们成熟。尽管美好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但我们每一个人对童年的记忆却那么刻骨铭心。依稀记得童年时,那段朦胧的记忆中,朝霞里欢歌笑语,暮云中追逐嬉戏,总想摘下树梢上的月亮,总想珍藏天上的星星,童年的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梦想,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仿照总想摘下树梢上的月亮,总想珍藏天上的星星,再写几句表现童年梦想的句子。”老师充满情感的语言给孩子们强烈的感染,激发了孩子们的诗情,在那个环节里,孩子们的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总想天上下场糖果雨,总想到银河里去摘星星;有的说,总想与鸽子一起嬉戏,总想追随潺潺的小溪去远足;还有的说,总想拥有一盒彩色铅笔,描绘出世界上最美的颜色,总想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孩子们充满想象、溢满情感的话语将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那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快乐的童年时光,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

相关期刊更多

百色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百色学院

艺术百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百花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