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春江花月夜古筝

春江花月夜古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春江花月夜古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春江花月夜古筝

春江花月夜古筝范文第1篇

八一建军节主持串词【1】

开幕词;各位家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我们红韵筝坊的学习汇报演出,让我们在音乐的盛典中放飞自己的理想吧。

1。8。1建军节,不禁让我们回想起那段红色的岁月,也让我们想到了那些浴血奋战的英烈,还让我们想起了那首经典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请欣赏2人古筝连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革命的胜利让我们心情激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高高的飘扬映得北京的金山闪闪发光,我们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请欣赏5人古筝演奏{在北京的金山上}。

3。56个民族,56朵花,朵朵花儿灿烂在阳光下,下面请欣赏6级古筝独奏瑶族的舞曲。

4。红红的花儿映照在少年的脸上,少年的心中充满对音乐的渴望,请欣赏小提琴独奏,{花儿与少年]。

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宁静空灵的画面,在那空山无鸟的意境中去感受去思考,请欣赏二胡演奏[空山鸟语]。

6。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让这曲[渔洲唱晚]为你带来些思古的情怀,请欣赏4级古筝演奏[渔洲唱晚]。

7。对望紫竹让人无限感伤,淡淡的紫色就好象一件梦的衣裳,朦胧,忧伤。请欣赏3人合奏[紫竹调]。

8。还记得那个背上箩筐采蘑菇的小女孩吗?还记得记忆深处这段熟悉的旋律吗?今天染我们重拾记忆吧!请欣赏小提琴演奏[采蘑菇的小女孩

9。春天的苗儿发了牙,春天的树儿开了花,春天的娃而乐哈哈,请欣赏4级古筝演奏[春苗]。

10。春天的花会开,春天桃花笑,春天的乐曲美妙的歌谣,请欣赏小提琴演奏[新春乐]。

11。新春的乐曲还没听够,嘹亮的赞歌又在响起,让我们用饱满的热情来倾听这首二胡演奏[赞歌]。

12。赞歌声中纺织忙,纺织声中白花香,勤劳的人民纺织的乐曲也让我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快乐,请欣赏3人合奏{纺织忙]。

1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随着节拍我们可以载歌载舞,请欣赏7级古筝独奏[彝族舞曲]。

14。蜿蜒的长城就象一条巨龙盘踞在巍峨的山颠,流传着多少美丽的传说,创造着华夏的灿烂文明,下面就让我们在二胡的乐曲声中欣赏这首[长城谣]。

耳旁还回荡着美妙的长城谣,幸福的舞步忍不住要合上这欢快的节拍,让我们在这首瑶族舞曲中翩翩起舞吧,感谢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时代。请欣赏6级古筝演奏[瑶族舞曲]。

15。历史创造奇迹,劳动也可带来快乐,在下面这首乐曲中,也许你会对劳动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悟道,下面请欣赏4级古筝独奏[挤奶舞曲]。

16。喜欢冬天的腊梅,也爱春天的小草,更爱5月飘来的歌儿,那样的清脆嘹亮,请欣赏小提琴合奏[5月的歌]。

17。长忆西湖,惜日冯兰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请欣赏古筝2级独奏[上楼]。

18。赛马场上好热闹,各自竞技显绝技,互不相让争第一,看看谁要得第一。请欣赏二胡独奏[赛马]。

19。小小竹排江中游,成就一个小英雄,小小竹排江中游,经典的乐曲岸边流,请欣赏4级古筝独奏[小小竹排]。

20。当离别推开窗帘,但回忆睡在胸前要说再见真的很伤感,只有梦依旧香甜,梦中一别伤感无限,下面请欣赏3人古筝合奏一曲[站台风]。

21。一首枫桥夜泊,让我们的灵魂在寂寞中充满了诗意,黑夜也就有了别样的滋味,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曾让多少人魂牵梦萦,那我们就来欣赏二胡独奏[姑苏春晓]。

22。浏阳河转过了几个湾。浏阳河带来了多少感动,浏阳河写下了多少经典下面请欣赏2人古筝合奏[浏阳河]。

23。800里洞庭奇山异水,800里洞庭微波荡漾,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赋予人杰地灵的底蕴,2人古筝演奏的[洞庭新歌]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24。洞庭湖边鱼米多,洒下黄昏多少歌,渔舟#e#唱晚水云寒,再次带来4人古筝合奏[渔舟唱晚]。渔洲唱晚看斜阳,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古曲一首解忧愁,大江东流多少缠绵多少愁,下面请欣赏 5级古筝演奏[浪淘沙]

25。[渔舟唱晚声依旧,洞庭湖边纺织忙,只听机杼声,乐曲声。欢笑声请欣赏4级古筝独奏[纺织忙]。

26。凤阳花鼓打得欢,一打打到心里面,小小松树快快长,10年以后就成材,请欣赏二胡连奏[小花鼓][小松树]。

27。朱自清先生说,春天象小姑娘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给人以朝气给人以力量,,,春天总是给我们一些很神奇的想象,那下面这首乐曲是否也让我们产生了联想,请欣赏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28。8月的金秋果实累累,处处洋溢丰收的喜悦,丰收的歌儿唱起来,丰收的锣鼓打起来,请欣赏6级古筝独奏[丰收锣鼓]。

29。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尘埃已随岁月漂白,多少英雄多少泪多少侠古风流也随岁月烟消云散。。。。请欣赏5级古筝独奏[浪淘沙]。

30。最后在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乐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汇报演出,祝愿大家的生活就象那花儿开得红红火火。。。2人连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结束语;感谢各位家长,来宾的光临,期待下次再见

八一建军节主持串词【2】

音乐响起5秒减弱

主持词

女主持: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男主持:欢迎大家来到《开心-中老年》语音聊天室,参加《军魂颂》八一庆典晚会,愿您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

温馨的夜晚。

女主持:当橄榄绿渲染了你人生的色彩,当军号声吹响了你心中的赞歌,当嘹亮的口号震撼着你沉睡的心灵,当铮铮誓言注定你前行的方向,朋友,你就拥有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名字---军人。

男主持:军人,是大地之子,是和平的保护神,是坚强和力量的化身,是人世间最可爱的人。

女主持:谁说军人是无情的?军人的心中充满着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那爱沉甸甸,军人宁可用青春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男主持:军人的爱藏在心里,埋在绿中,军人的情写在大地,寄在空中,军人的思念啊远在遥遥相望的日月中。

女主持:他们告别了生养他们的爹娘,告别了繁华的都市、清幽的乡村,告别了温柔可爱的他(她)。

男主持: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军队,将青春的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山河,他们心中充满豪情万丈,他们敢和死神较量。虽然军人的生活中没有灯红酒绿,没有轻歌曼舞,但那荡气回肠的军歌一样可以震天憾地,训练场上的英姿不会让他们寂寞。

女主持:军人不会孤单,虽然为了祖国的安定不能在喧嚣的都市体验繁华,但浩瀚的大海边有海鸥做伴飞翔,茫茫的戈壁滩有流沙相拥同行,绵绵的雪山上,雪莲花骄傲地绽放,寂静的边关上明月深情地注视着你---军人。

男主持:战争年代,军人是一把钢枪,把愤怒的子弹射向敌人的胸膛。建设年代,军人是一块砖,一块瓦,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和平年代,军人是一块盾牌,是幸福的保护神,保卫着和平阻挡着邪恶。

女主持:军人,奉献是你的品格,你把青春无悔地交给了橄榄绿。军人,坚定是你的信念,你把生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今夜,让我们为每一个军人,每一个钢铁战士送上真挚的祝福!

男主持:今夜,让我们为每一个值得自豪的军人,为我们最可爱的人歌唱!

春江花月夜古筝范文第2篇

春分时节,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春分是什么意思含义介绍_春分节气的特点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春分是什么意思含义介绍春分的含义介绍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

春分天气冷还是暖:不冷了

春分到,天气已经不冷了,已经过了惊蛰,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到了明媚的春天。这个时候昼夜均等,但是也不能完全松懈,还有倒春寒的可能。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节气的特点一、昼夜平分,平分春季

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昼夜平分”。春分之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几乎全球昼夜等长,即白天和夜间的时间相等,都是12小时。此时北极点在经历了半年的黑夜后,在这一天初见阳光,而相对应的南极点则将在此日告别阳光。春分过后,阳光直射点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时间开始变长,夜间时间变短了,所不同的是南半球则变得昼短夜长。二是指“季节平分”。若以立春至立夏这段时间作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因此而得名春分。

二、春暖主导

就二十四节气所指的春季来看,春分前后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天气变化。这个阶段的天气变化无常,冷暖交替明显。虽说冷空气还是常来常往,但已退居二线,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长江中下游、黄淮地区也都先后进入了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平均气温基本稳定在10℃以上。那些地区,已经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有时还有“三月雪”。

此时需要警惕的灾害性天气,北方是干旱、沙尘暴,南方是低温冷害、倒春寒。

三、早稻插播春季造林

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冬小麦开始返青拔节,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预示着冬小麦进入了田间管理阶段。南方的早稻自华南向江南开始插播和育秧,“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麦子后插秧。”田里处处可以看到辛勤劳作的人们。此时正是人们撒下种子,播种希望的时节。

春分时节还是植树造林、移花接木的最佳时节,我国植树节定在了3月12日。有谚语曰:“节令到春分,栽树要抓紧。春分栽不妥,再栽难成活。”可见,节气对种树的重要性。

春分节气的风俗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春祭

春分也是春祭的开始。春祭,即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吃春菜

孔子有言:“不时,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时节。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

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图。春牛图是指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这些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踏青、放风筝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饮春酒

我国浙江、山西一带有在春分日酿酒的风俗习惯。古书中记载:“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

拜神

春江花月夜古筝范文第3篇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鼓》,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和韵味的名曲,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在《今乐考证》“江南派琵琶曲目补”中收录了《夕阳箫鼓》的曲名,称为“中曲”。至今据考证最早的曲谱是1843年张兼山手抄琵琶谱中《檀槽集》中的《夕阳箫歌》,《夕阳箫歌》分为三小段,没有标题。鞠士林手抄琵琶谱中的《夕阳箫鼓》分为七小段,也没有标题。李芳园琵琶谱中改名为《浔阳琵琶》分为十小段,有标题。1925年,上海大通乐会的柳尧章将《浔阳月夜》改编为丝竹乐合奏曲。大同乐会会长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分十小段,且有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标题向来多有争议,可靠的考证是南朝乐府歌曲曲名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春江华朝秋月夜”的诗句。也有一些音乐家认为《春江花月夜》是描写黄浦江景色的,“春江”指黄浦江,因为黄浦江又称“春申江”,简称“春江”或“申江”。后经长期多次的整理与改编,日臻完美,流传至今。1982年,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编为钢琴曲发表于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上。后成为华人钢琴演奏家刘诗昆、殷承宗音乐会的经典曲目,也使这首著名的中国古典乐曲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春江花月夜》还先后被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被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一 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作品以及乐器形式,无论是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是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价值都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缩影。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受多方面的影响。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诗歌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文化。诗歌的主题一般是歌颂友情、爱情,赞美自然,抒发个人情感。这些主题都是雅致而有意境美的。诗歌注重塑造的是朦胧美、意境美,着意突出的是意境和气氛,注重写意美。传统的美学观念对中国的绘画、书法、文学、音乐、建筑、手工艺品等各种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民族音乐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诗歌的影响。民族音乐特色诗意的音乐形象,旋律雅致、富有情趣,注重写意美、意境美和朦胧美。古典音乐善于形象地描绘美轮美奂的画面。和西方音乐表达的戏剧性冲突和强烈的对比不同,中国民族音乐擅长旋律的温和平静,清新灵动,雅致优美,而略带伤感与诗情画意。

《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是泛舟夜游的愉悦心情,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致,月色撩人的清雅意境,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生动地描绘了“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的优雅景色。明月、花影、江楼、渔歌、春江、归舟,好一幅如诗如画春江的美月夜啊。乐曲旋律色彩柔和、清丽、淡雅,节奏流畅多变,乐曲形象温婉质朴。清丽的旋律和雅致的意境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古曲《春江花月夜》是对自然景象的感悟,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高尚雅致的审美内涵。

二 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结构

中国的艺术文化无论是音乐、书法、绘画都极其重视写意性。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与章法,刻画形象但又超脱形象。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所形成的独特文化特点。所以,这一重要的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音乐文化。中国的古曲都极其重视写意性,那么固定的乐曲结构是无法表达这一特点的。所以,中国古典乐曲的结构大多都采用了衍展体的手法,一般由散拍子和自由的、缓慢的速度开篇,经过一个过渡逐渐进行到一个中速,再逐渐加快,推向高潮之后,逐渐变慢变弱,回到散拍子结束。《春江花月夜》就采用了这一手法,乐曲结构使音乐形象更具有诗意性与写意性,不拘泥于形式,使音乐形象有一种意犹未尽感。

在音乐的乐曲结构上这一点上是与西方音乐大不相同的,西方音乐遵循的是A+B+A的结构,或者是A+B+A+C+A+D这样的固定结构,音乐有稳定的拍子。而中国的乐曲是层层推进,一环一环向前发展。中国的乐曲讲究韵味,曲子开头缓慢的散拍子和逐渐变快的主旋律,高潮过后渐渐消失的意境感。这样的结构使乐曲的形象更加灵活多变,灵动自然。

三 个性化的乐器体现的独特民族风格

丝竹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乐谱有多种乐曲参与演奏,如:古筝、箫、鼓、琵琶、中胡、木鱼。中国的民族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古筝,它的音色优美华丽,所弹奏的波音如同微波荡漾的江水。箫,箫的音色忧郁唯美,如泣如诉,箫声的儒雅飘逸的气质超凡脱俗。优美的箫声所奏出的主旋律宛如在耳边低声吟唱。鼓,它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的乐器,由弱变强的同音重复的鼓声,如同远处的钟声,悠悠的鼓声由远及近,飘然而至。琵琶,它的声音铿锵有力、清丽华美,琵琶演奏旋律高高低低,娓娓奏来,琵琶奏出的反向琵琶音,描绘的是波光粼粼的江水,琵琶的扫弦增添了热烈欢快的气氛与情绪。琵琶与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音色深沉唯美,如泣如诉。箫在琵琶、木鱼的伴奏下奏出主旋律,速度时快时慢,有如江中放歌时远时近,节奏错落有致。旋律轻盈,乐思如流,意境超远,令人心醉。丝竹乐的合奏形式,以完美的编曲,使一首乐曲中表现了多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各种乐器相得益彰。丝竹乐改编曲丰富了音乐的结构织体,多种乐器的合作演奏,既突出了乐器自身的音色特点,乐器的音色和音乐的需求完美结合,使音乐自身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是一首经典的丝竹乐合奏曲目。

四 富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

中国的古典音乐大多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也是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的乐曲。《春江花月夜》运用了传统的支声织体手法,乐曲中运用了许多四度、五度和声,加入了很多在主题上作五声音阶的自由模进和变化。例如,乐曲第一段主旋律进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进,第二段主旋律移高模进,转入上方五度的“宫音”,第四段第三次移高,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速度加快,时高时低的模进,加强了音乐的活力。第五段,音乐突然变慢,而后由慢及快,节奏大尺度的变化,音乐旋律变得简洁动听,原谱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奏非常规则,两个四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通过速度的加快表现音乐的律动,推动音乐主题的发展。

《春江花月夜》在旋律的创作上独具匠心,每一句旋律的末尾音都与下一句的开头音相同,这种乐句首尾相连在创作手法被称为“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增加了乐句的流畅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创作手法。

五 现代钢琴改编曲对古典文化的传承

20世纪30年代,鲁迅在“且介亭文集”中写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魅力灿烂辉煌,民族精神的文化依然光彩耀人。1982年,著名的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编为钢琴曲,更名为《夕阳箫鼓》。保留了曲子的原貌,去掉了标题,压缩了篇幅,使音乐更为紧凑。改编后的曲子分为引子加七个变奏加尾声。

引子用由慢及快,黎英海运用了巧妙的、多变的、灵动的装饰音,把主旋律突显得美轮美奂。

变奏一,与原谱相同主旋律进行了向上移高四度的模进,但结尾处稍加修改,删减了原谱旋律的再现,改为提高八度的琶音,左手密集的快速琶音如同琵琶的扫弦音,用长颤音作为此段结尾和下一段的开头,承上启下浑然天成,使音乐结构紧凑,改善了原谱的松散感,使两个音乐段落的衔接巧妙自然。

变奏二,开头颤音结束后,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如箫似筝,左手是分解和弦,如同琵琶的轮指。节奏逐渐加快,运用了很多长颤音、六连音、相叠的琶音、八度重复音增加旋律的动感,展开曲子的音乐形象。左手的伴奏是五度的和弦,音色如同低沉的琴音,韵味十足。

变奏三,在旋律不变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上行与下行长琶音与短琶音。音乐音色清澈明亮,精巧多变的装饰音音乐错落有致,活泼跳跃。如同江边清风拂面,江水的浪花嬉戏,歌声四起。

变奏四,音乐通过节奏的变化,速度加快,时高时低的模进,加强了音乐的活力。钢琴创作手法前半段,右手是优美的旋律,左手精巧的三连音,句尾为长琶音,如同古筝的抚琴,左手用琶音和音阶模仿琵琶的铿锵顿挫感,结尾处右手坚定有力的同音重复的和弦,是音乐形象如同水墨画的浓淡晕染之美,渲染的音乐层次丰富多变。

变奏五,音乐突然变慢,而后由慢及快,节奏大尺度的变化,音乐旋律变得简洁动听,原谱只用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节奏非常规则,两个四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通过速度的加快表现音乐的律动,推动音乐主题的发展。钢琴改编为大量的长颤音,左手为有力的和弦,增加了旋律的紧张性。

变奏六,延续了变奏五的手法,进一步加快,把音乐推向高潮。原谱只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节奏也非常规则,两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比变奏六整体加快了一倍。为高潮的到来做好铺垫。前附点的节奏,长音用颤音,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感。一长串的六连音琶音,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变奏七,音乐的高潮,钢琴改编曲改为全部是八分音符,八度音与单音的交替出现,增加了厚重感与紧张感,音色错落有致,速度再加快,把上一段一长串的六连音琶音变为九连音,音域加宽,使箫声、鼓声、琵琶声齐鸣,一片欢腾热烈的气氛。

春江花月夜古筝范文第4篇

安徽师生纪念邱大成

2007年12月9日是我国古筝教育家、演奏家邱大成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出于对邱先生的爱戴和纪念,遍布全国各地邱大成的同行、弟子日前会聚安徽师范大学,为他举行了音乐会,以示感恩与纪念。

整场音乐会除了演奏《孔雀东南飞》《伊玛雅玑松》《天女散花》《蜀乡风情》《无言韵》《忆故人》等邱大成代表性曲目以外,还增加了一系列富有地域特色的曲目。如音乐会的开场曲目古筝合奏《黄梅调》,以安徽最具代表性剧种黄梅戏的小调《对花》的音调发展而成,12人的合奏编制,以6对6的句句双加以对答,全曲以其清新的山野之风,展现了一副江淮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图。而另一首根据江苏江都“秧田歌”《拔根芦柴花》编创的同名古筝二重奏,也是借“花”寄兴,全曲音调由《拔根芦柴花》和《大九连环・码头调》连缀而成,刚柔相济,兼融江南与江北,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色。

整场音乐的最高潮显然还是其压台、点题的曲目筝群与人声《忆故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乐曲用庄严、深沉的序曲将音乐带入冥想、思念、倾诉、回忆的情绪之中。在一段纯真、活泼的音乐之后,人声与群筝的交相呼应中,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乐曲在高歌长啸、激烈振奋的音乐中结束。

担任此场音乐会的演出人员是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古筝乐团,该乐团成立于2005年11月,乐团的艺术总监由青年古筝演奏家李庆丰先生担任,团员则由19位清一色在校的女大学生组成,也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一个古筝乐团。

■施咏

“春之声”合唱迎十岁

走过了十年春秋的西安音乐学院“春之声”女声合唱团前不久在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了合唱新年音乐会,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合唱盛宴。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为了庆贺2008的到来,更是为庆祝“春之声”十周岁生日,展现十年成果的音乐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贺艺、作曲家孙韶、歌唱家 恩凤、陕西省合唱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翟志荣等观看了音乐会。

“春之声”女声合唱团是于1997年由音乐教育系一些热爱合唱艺术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一批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又有一批批学生充实进来。十年来,在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陈代霖教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排练与演出实践,团员们在多声部的演唱技巧、对作品的理解与艺术表现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都有了较显著的提高。其中,陈代霖教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十年如一日义务给大家排练,无私把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大家,使每个团员都受益匪浅。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改编和创作了大量合唱作品,有《二泉映月》、合唱套曲《望月婆罗门》《春江花月夜》等。“春之声”先后在陕西省高校艺术歌曲表演比赛、陕西省迎接新世纪合唱展演、陕西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陕西省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等比赛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春江花月夜古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 艺术修养

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易于入门。当前古筝教学已十分普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热衷,又逐渐地渗入到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之中。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些人由于缺乏对这门艺术的基本认识,学琴盲目,不知如何才能深入地学习这有着丰富表现力和艺术个性鲜明的乐器。

为了让更多的学习者和热衷者进一步认识、学习、掌握好古筝这门优秀的艺术,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古筝教师把眼光更多地投入到审美培养中来。我想就古筝教学对学生审美培养这一问题,根据自己在古筝演奏、学习上的体会,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一、古筝教学中的审美

因为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它除了要有与其音乐一样的音乐色彩、音乐织体等外,还更需要有韵味、有风格、有意境。要想真正的学好古筝,就要在掌握好基本弹奏技术的同时,在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下功夫。

“学筝”并不是要说纯粹去学习弹奏古筝的技法,而是学习古筝在全面提升“学筝”者综合素质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的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人增强对美的感受能力,能促进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以及自我心理控制的能力。

此外。古筝的历史、律制和滑音技法,对余韵的要求非常高。是继承了“大音希声”的中国民族音乐代表,一直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国学知识的积累对学筝者非常重要。

筝又可以说是所有民族乐器中风格特点最丰富的乐器了。北方筝粗犷高亢有河南中州筝、山东齐鲁筝、陕西秦筝;南方筝细腻委婉有浙江武林筝、福建闽南筝、潮州潮汕筝、客家筝;还有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朝鲜族伽琴、蒙古族雅托葛。当代古筝宗师曹正先生曾用“茫茫九派流中国”来形容古筝风格流振的丰富多彩。

众多的风格流派有着丰富的音乐语言,这与地域人情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不能了解各流派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语言特点等,就没法掌握好各种风格的乐曲。

二、文学修饰对古筝演奏的作用

传统筝曲中的《汉宫秋月》、《鸿雁捎书》、《苏武思乡》、《蛟龙吐珠》、《粉蝶采花》、《莺啭桃李》、《凤求凰》、《翡翠登潭》、《昭君怨》、《平沙落雁》、《出水莲》、《梅花三弄》等,创作筝曲中的《长相思》(王建民曲)、《箜篌引》(庄曜曲)、《云裳诉》(周煜国曲)等古筝乐曲名,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这些要么是美妙无比的词藻,要么就是与诗词歌赋、历史事件、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的。

从诗词发展而来的古筝曲有《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胡笳十八拍》(蔡文姬)、《渔舟唱晚》(王勃《滕王阁序》)、《枫桥夜泊》(张继)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经作曲家们有感而发所创作出的筝曲。如果没有一点文学知识,连原诗的意境都无法体会,怎么可能把乐曲弹好并带给听众中国文人式的含蓄的古典美呢?

从历史事件发展而来的古筝曲有《广陵散》(古琴曲移植)、《林冲夜奔》(陆修棠王巽之编曲)、《临安遗恨》(何占豪曲)等,弹这些曲子必须要深入了解真实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和事件。“聂政刺韩王”的悲壮,“莫须有”罪名的千古奇冤,即使林冲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要在名著《水浒传》中将林冲逼上梁山的事件仔细研读。这样才能合理推敲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揣摩作曲家创作意图,以体现在演奏过程中。

从民间传说发展而来的古筝曲有《高山流水》(传统曲目)、《孔雀东南飞》(郑德渊曲邱大成改编)等。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被改编为三个版本的《高山流水》,河南版的甚至是传统筝家初次见面必弹的曲目,以表敬意结为知音。刘兰芝与焦仲卿凄美的爱情,通过对一双孔雀凄凉的哀鸣、哭泣。最后无可奈何地飞离“借物喻人”的“拟人化”描写,叙述了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一对恩爱夫妻不得不离散分别的爱情悲剧。对传说故事的了解与否直接体现在乐曲情感运用方面。

以上只是举了个例,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还有许许多多乐曲没有提及,筝的音乐文学性是从筝诞生那天起就一直伴随着它的,几千年来文人乐者为此结下了恒久的审美美学观点。

三、二者互不可缺

由上可见,古筝艺术不但有着其它乐器的共同特性,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全面提升文化素质的内涵性。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微生态学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小学生作文辅导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