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1篇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翻译: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翻译: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4、《送别 / 山中送别》唐代:王维。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翻译: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5、《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唐代: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翻译: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6、《赠范晔诗》南北朝: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翻译: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7、《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宋代:苏轼。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翻译: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但见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

8、《寄黄几复》宋代: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翻译: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9、《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翻译: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2篇

这些有关除夕的诗词,你读过吗?

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唐•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隋宫守岁

唐•李商隐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除夕

宋•梅尧臣

莫嫌寒漏尽,春*应来早。

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

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

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

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有关除夕的诗句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其全文诗句如下: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翻译】

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要来到了,春风就在屋子的东头。

《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句如下: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翻译】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翻译】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其全文诗句如下: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其全文诗句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翻译】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翻译】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作者现在是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也不见。

《除夜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翻译】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搏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翻译】

冰冷的除夕夜,作者行走在江南道上,思绪千万,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且行且歌,为黎民百姓的生活担忧。远水,低星渐渐模糊,不眠不是为了守岁,而为不断的在思念,思念家乡,思念父老乡亲。重衾难暖这霜雪浸透了的心田,沐浴后头发倍感稀疏。应该谢谢这残尽的昏灯,在孤舟上与我一夜相依。

《除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来鹄。其全文诗句如下: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翻译】

回家团聚的渴望,牵动着我的喜乐和忧虑,转眼已成空。整夜里都怀着对万里外家乡的思念。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

《玉楼春·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毛滂。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翻译】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田家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翻译】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客中除夕》作者为明朝文学家袁凯。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翻译】

今儿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只能在异地他乡诉说故乡。眼看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却岁岁增长。战乱连年不断、无休无歇,关山阻隔,故乡归路渺茫。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翻译】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除夜寄弟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冬除夜书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延让。其古诗全文如下:

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

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

雁翥天微雪,风号树欲春。

愁章自难过,不觉苦吟频。

《除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翻译】

剪出了含情的红花,裁出了有意的绿叶,应着花期而来的春风吹得钗股上花叶葱茏。除夕的残日恋恋而坠,吹来了带着春意的东风。仿佛不愿放那岁末的年华了终。有些守岁的人西窗夜话,添烛点灯,彻夜不眠,直到天明,在连绵不断的笑声中,传来了元旦黄益莺的啼鸣。

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伊人的纤纤玉手曾剖开黄柑荐酒,那温柔的香气朦胧,至今萦系着我的心灵。我回到那湖边的梦境,那湖水如镜,留连忘返,我又朦胧胧迷失了路径。可怜吴地白霜染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鬓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零。

《高阳台·除夜》出自《宋词三百首》,其诗人为宋朝诗人韩疁。其古诗全文如下: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峰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哪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翻译】

我难以入睡,频频倾听银签之声,又重新点起红烛,让屋室一片光明,突然想到年华飞逝,如东去流水,令我不觉心惊。告别旧岁,迎接新春,无需多久,新的一年又会来临。而今我年老体衰,怎能象往日那样通宵畅饮?想要等候新年不睡,又怕寒气难挡。我轻轻放下酒樽,致谢那梅花,陪伴着我私语低吟。

邻家的姑娘已试穿春衣,美丽的发上戴着好看的头饰。蜂腰形的翡翠透明灵气,燕股形的宝钗嵌金光闪闪。春风引起人们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难以幽禁。人地青春哪能年年美好,不妨尽情地游乐吧,趁着现在大好的光阴。好好地去享受生活,游览那些斜阳辉映的美丽景象吧。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翻译】

有人边行走边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刚洗过头发觉得轻松,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

《除夜雪》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翻译】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浣溪沙·庚申除夜》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江外除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曹松。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元日观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厉玄。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

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

天颜不敢视,称庆拜空频。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毛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翻译】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田家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翻译】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元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高轩暧春*,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翻译】

高高的轩台辉映着春*,深邃的楼阁沐浴着朝阳。红色的宫墙内飞舞着彩色的饰旗,翠玉珠帘映曜着宫女们的玉佩。我效仿古代的明君们,恭谨而节制地治理着国家,终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现在)丹陛下排列着森森戟戈,长廊里回荡着丝竹乐声。壮美的和煦之风浩荡在华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运途正昌。(我)将继承周文王的事业,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鉴古代帝王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来治理国家。春天来临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样沐浴在春风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样绽蕊怒放。我想渡过巨大的河流到达彼岸,但最终还要靠舟船才能渡过去。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适。其古诗全文如下: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

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

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

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

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

勇馀矜捷技,令肃无喧声。

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

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

《奉和元日应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许敬宗。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天正开初节,日观上重轮。

百灵滋景祚,万玉庆惟新。

待旦敷玄造,韬旒御紫宸。

武帐临光宅,文卫象钩陈。

广庭扬九奏,大帛丽三辰。

发生同化育,播物体陶钧。

霜空澄晓气,霞景莹芳春。

德辉覃率土,相贺奉还淳。

《元日述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元日早朝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鲍防。其古诗全文如下:

乾元发生春为宗,盛德在木斗建东。

东方岁星大明宫,南山喜气摇晴空。

望云五等舞万玉,献寿一声出千峰。

文昌随彩礼乐正,太平下直旌旗红。

师旷应律调黄钟,王良运策调时龙。

玄冥无事归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宫。

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

天何言哉乐无穷,广成彭祖为三公。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上元日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元高会集群仙,心斋何事欲祈年。

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

蓂生三五叶初齐,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爱仙家登真诀,愿蒙四海福黔黎。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作者为明朝文学家王守仁。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3篇

他是之江才子,夏承焘说他的才华只有坡能相比。她是之江校花,施蛰存说她的新诗有“不下冰心之才”。

他们因诗相识,因诗相知,最后因诗相爱和相离。

我的野心,是想成为你的好朋友

1932年,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来了一位衣着平凡、独立不羁的女学生。她的言论让之江的同学大开眼界:“女性穿着华美是自轻自贱”,“认识我的知道是宋清如,不认识我,我还是我”。

宋清如出生在常熟西乡栏杆桥一个地主家庭,排行第二。这位二小姐天性好学,以“不要嫁妆”为代价,获得了上新式学堂的权利。刚上大学,她的诗才就引人瞩目,《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读了她的诗稿后,竟回了一封长信,称她“一文一诗,真如琼枝照眼……”。

就在之江大学诗社欢迎新社员的大会上,宋清如第一次看到了朱生豪。宋清如的入社诗作是《宝塔诗》,朱生豪在传阅时,“只笑了笑,既不是嘲笑,也不是捧场”。正是这非同凡响的一笑,种下了知己情缘。

朱生豪生于嘉兴南门一个没落小商人家庭,10岁丧母,12岁丧父,孤儿三人,由早孀的姑母抚养长大。由于他成绩优秀,经校方推荐,保送入大学。他的才华深得之江诗社社长夏承焘老师赞许:“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其人今年才20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

瘦弱苍白、寡言内向、很少激动忘情的朱生豪,对宋清如却一见钟情,写了诗和信给她:“楚楚身裁可可名,当年意多亦纵横。同学伴侣呼才子,落笔文华绚不群。招落月,呼停云,秋山朗似女儿身。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竟已倾。”“我的野心,便是想成为你的好朋友;现在我的野心,便是希望这样的友谊能继续到死时。”

大学的相识相聚只有一年,此后十年,为谋生,两人聚少离多。宋清如送给朱生豪一支钢笔留念。用这支笔,朱生豪翻译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给她写了540余封情书。

飘零成久别,卿似秋风侬似萧萧叶

1933年7月,刚毕业的朱生豪进了上海书局任职,参与编纂《英汉四周辞典》。他写信给宋清如:“因为昨夜我曾梦着你,梦得那么清楚而分明,虽然仍不免有些傻气……我们并肩漫步着,我知道这是个宝贵而幸福的瞬间,我们好像一句话也不说,又好像说了许多话,更没有别人在旁边。”

次年春,宋清如写了一首诗寄给朱生豪。前四句是:

“假如你是一阵过路的西风/我是西风中飘零的败叶/你悄悄来又悄悄的去了/寂寞的路上只留下落叶寂寞的叹息。”

不久,朱生豪借用她的诗意,填了一首《蝶恋花》:“不道飘零成久别,卿似秋风,侬似萧萧叶。叶落寒阶生暗泣,秋风一去无消息。倘有悲秋寒蝶蝶,飞到天涯,为向那人说。别泪倘随归思绝,他乡梦好休相忆。”

这一诗一词的唱和,后来竟成了两人一生情缘的写照。他们相恋后,经历了漫长的离别、坎坷的生活奔波,“似乎我每次离了你5分钟,便别了你100年似的。”

1935年上半年,有感于当时中国没有一个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全译本,朱生豪决意用业余时间翻译一部明白晓畅、忠实原文意趣的散文体莎士比亚全集。

他写信告诉宋清如,说要把译著作为献给她的礼物。

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除了被不朽名著所闪耀的人文光辉所打动,也是希望在日本肆意欺凌中国的困境之下,为民族争一口气。当时,莎士比亚全集已有日文译本,却还没有中文译本。

朱生豪一边翻译,一边上班,除了看电影,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给宋清如写信。花了两年时间,他翻译完了第一部分喜剧九种,准备再花两年,完成全部作品。

他计划得很周全,但世事难料。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寇炮火炸毁了上海闸北,他已译出的喜剧九种和多年苦心搜集的资料全部毁于炮火。

1941年日寇占领上海,他再度失业,在经济极度困窘的情况下,在家重译喜剧。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冲进《中美日报》馆,朱生豪夹在排字工人中逃出,再次失去了重译的稿子。

为了在逃难时行动方便,友人张荃建议这对精神情侣立即结婚。1942年5月1日,宋清如和朱生豪各借了一套新衣,在上海办了个不能再简单的婚礼。

从此,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集》既成了他的事业,也成了她的事业。

对你的眷恋,一滴一滴掉在我的灵魂上

为了躲避日军骚扰,两人婚后即去了宋清如老家。朱生豪经历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刻,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开始第三次重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翻译是劳累而紧张的,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朱生豪曾对宋清如说:“我很贫穷,但我无所不有。”表达了他对婚后生活的欣喜之情。为了调剂工作和生活节奏,他俩根据爱好,一起选编了《唐宋名家词四百首》作为“课间休息”。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吴歌,谐音双关语

 

1. 吴歌中的谐音双关语

吴歌是指吴语地区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即江浙沪等太湖流域地区的同属一个语言文化圈的民歌民谣。吴歌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喜用谐音双关语,是由“谐言”和“关语”构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这在吴歌中运用得相当普遍,历史称之为“吴格”。使用最鼎盛的两个时期就是南朝和明朝。

在南朝时期文学艺术论文,《子夜》、《欢闻》、《读曲》等数百首,都是这一类歌谣。其中《子夜歌》凡四十二首,半数使用了谐音双关语。如:“崎岖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悲思两心同。”后两句即系谐音双关语。“玉林”、“石阙”关语为“碑”,又“碑”之谐音为“悲”;又如:“今日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其中“空局”关语为“棋”,取其谐音为“期”。其它诸如“春蚕易感化, 丝子已复生”(“春蚕”关“丝”谐“思”);“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芙蓉”关“莲”谐“连”)都是这一类谐音双关语。而在《读曲歌》八十九首中,几近三分之二是用了谐音双关语的。如:“打坏木栖床, 谁能坐相思? 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碑论文格式范文。”(“三更”关“夜”,“石阙”关“碑”谐音“悲”,“书”关“提”谐音“啼”。) 又:“非欢独慊慊,侬意亦驱驱。双灯俱时尽,奈何两无由” (“双”关“两”, “灯尽”关“无油”谐“无由”)。更有谐音双关语加叹谓构成歌谣的:“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可见谐音双关语在当时的民歌中运用十分广泛。而且同一谐音双关语在多种曲调中反复出现, 某些意象关系相对固定, 比如“芙蓉”关“莲”, “方局”关“棋”“, 黄莲”关“苦”,“石阙”关“碑”等等,说明其时谐音双关语运用已经格式化,成为一种相当圆熟的歌谣语言表达方式。吴歌中之谐音双关语,体现婉转细腻的情感特征,为南方人所特有。其以喻传情,以隐寓意,曲折诡谲,扑朔迷离,听众的思绪须得拐几个弯才能真正领会其本意,是这一时期吴地歌谣的重要标识。

明代吴歌十分丰富,也喜用谐音双关语。如刘效祖《锁南枝》之“瞎虫蚁逃生,实撞着你线索。”等,然实不多见。唯近现的天启崇祯年间冯梦龙之《山歌》,谐音双关语俯拾皆是。冯系江苏吴县人,对吴格谐音双关语自然熟悉。其《山歌》十卷用吴地方言写儿女情长,成就极其伟大,是吴歌史上难得的好歌词。请看几首用谐音双关语写就的短歌:[1]

思量同你好得场,弗用媒人弗用财。丝网捉鱼眼上起,千丈绫罗梭(谐“睃”) 里来。

姐儿立在北纱窗,分付梅香去请郎,泥水匠无灰砖(谐“专”) 来等,隔窗趁火要偷光。

滔滔风急浪潮天,情哥郎扳椿要开舡。挟绢做裙郎无幅(谐“福”) ,屋檐头种菜姐无园(谐“圆”) 。

旧人

情郎一去两三春,昨日书来约道今日上我门。将刀劈破陈桃核,霎时间要见旧时仁(谐“人”) 。

值得注意的是,冯梦龙运用谐音双关语似乎更活,有的经过扩充令节奏更加活泼。如“姐道郎呀好像新笋出头再吃你逐节脱,花竹仿子绘竿多少班(《作难》)。”又:“好似黄柏皮做子酒儿,呷来腹中阴落落里介苦,生吞蟛蜞蟹爬肠(《思量》)。”另外,谐音双关语大都用在短歌中,长篇山歌如《笼灯》、《门神》等却很少见。这或许说明谐音双关语最适用于独具本色的山野短歌。

前人对此问题已经作了大量的钩沉考索的工作论文格式范文。萧涤非先生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将《吴声歌》中所用之谐声字概括成两大类.第一类, 同声异字以见意者, 如以上诗所引“藕”为配偶之“ 偶” , 以“ 芙蓉”为“ 夫容” , 以“ 碑”为“悲” , 以“ 题”“ 蹄”为“ 啼” , 以“ 梧”为“ 吾” , 以“ 油”为因由之“ 由” , 以“ 棋”为期会之“ 期” , 以“ 堆”为“ 涕” , 以“ 箭”为“ 见” , 以“ 篱”为“ 离” , 以“ 博”为“ 薄” , 以计谋之“ 计”为发髻之“ 髻” , 以衣裳之“ 衣”为依旧之“ 依” , 以然否之“ 然”为燃烧之“ 燃” 。第二类, 同声同字以见意者, 如以布匹之“ 匹”为匹偶之“ 匹” , 以关门之‘ 关”为关念之“ 关” , 以消融之“ 消”为消瘦之“ 消” , 以光亮之“ 亮”为见亮之“ 亮” , 以飞龙之“ 骨”为思归之“ 骨” ,以道路之“ 道”为说道之“ 道, 以结实之“ 实”为诚实之“ 实” , 以曲名之“ 散”为聚散之“ 散” , 以药名之“ 散”为聚散之“ 散” , 以曲名之“ 叹”为叹息之“ 叹” , 以曲名之“ 吟”为呻吟之“ 吟” , 以“ 风”波“ 流”水为游冶之“风流” , 以围棋之“ 著子”为相思之“ 著子” , 以故旧之“故”为本来之“ 故”等。此外, 还有以二字声音相近而谐声以见意者, 如以“星”为“ 心” , 以“ 琴”为“ 情”之类皆是[2]。王运熙先生《六朝乐府民歌》中的《论吴声西曲与谐音双关语》将谐音分成“同音异字, 同音同字,混合”三类加以论述, 同时还论述了六朝时期普遍使用谐音双关语的社会风气, 并由此上溯到《诗经》与《史记》, 论述了双音谐字的历史渊源, 颇为详尽[3]。可以说, 谐音双关语是吴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 已成为历代研究者的共识。

2.交际翻译理论(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由Peter Newmark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即“译者应该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 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的传递出来。”在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 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交际翻译把翻译的重点转移到原文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译文中再现的过程和结果上来。在交际翻译中,译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比原作更好的作品来,译者有权力纠正或改进原作的逻辑关系, 用优美的语言替代原文中晦涩的文字,去掉原文中模糊、重复和冗长之处, 修改或阐清术语。译者甚至可以更正原文中的事实错误和笔误, 将脚注中的内容添加在正文中。交际翻译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 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合符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来, 并且还能产生和原文一样的语势[4]。

3.谐音双关语的翻译

谐音双关是一种文字游戏, 利用字或词语的语音条件, 使某些字或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双重意义。它具有一明一暗双重涵义, 具有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双重意义的功能。这种修辞格是利用词义根本不同的谐音词来构成双关, 表达两层不同的意思, 借以使语言活泼有趣, 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或借题发挥, 旁敲侧击, 收到由此及彼的效果。英语和汉语双关在格式上和修辞作用上虽然大致一样,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语音不同和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双关译成汉语或汉语双关译成英语时, 中外译者几乎都有捉襟见肘之感, 难以找到理想的翻译。但是, 笔者认为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 可以实现谐音双关语的恰当翻译。下面以笔者曾参与编译汪榕培教授主编的《吴歌精华》(英汉对照)[5]一书中处理谐音双关语的例子来论述。

交际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应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 使译文不论是在摘要回到译作的读者这个中心上来。而《吴歌精华》(英汉对照)一书是编译给参加第27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中外嘉宾看的,所以译文必须明白、通畅、易懂,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读懂,所以我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是把谐音双关语的字面意思和所隐藏的意思都翻译出来,或者是直接把谐音双关语所隐藏的意思翻译出来文学艺术论文,否则,中外读者往往会不知所云。事实证明,我们的翻译为吴歌起到了很好的挽救和宣传作用,因为吴歌已经越来越少的人知晓它了,正因为此,国家已于2006年把吴歌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来看书中几例:

例1: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

译文:I love my charmingsweetheart all the more/ When he moved his house to live near me. / With theTung tree by my door,/ I can see my man as well as the tree.

在这首《子夜歌》中,最后一句“出入见梧子”,“梧子”谐音“吾子”,即“女方所爱的男子”,这里我们把“梧子”(the tree)和“吾子”(myman)两层意思都翻译出来了,同时文学艺术论文,tree和第二句的最后一个词me押韵,整首诗形成abab的韵式。

例2: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子夜四时歌》)

译文:I climb the terrace when the day is bright,/ And stay beside the lakeshore for the night./ I collect lotus when the moonsheds light/ And pick the seeds, with my sweetheart in sight.

此歌中“ 芙蓉” 即“ 夫容” 的谐音, 指被女性所钟爱的男子或丈夫;“容” 是仪容的意思。“莲”谐“怜”, “莲子”即“ 怜子” , 译成口语就是“ 爱你”论文格式范文。这首歌曲显然是女子的口吻, “ 乘月采芙蓉”者, 乘月会情郎也,“夜夜得莲子”者, 即每个晚上都有得到同你相爱的机会,这两句其实是一样的意思。在翻译这首诗时,我们同样把它的两层意思lotus和my sweetheart都译出来了。

例3:思量同你好得场,弗用媒人弗用财。丝网捉鱼眼上起,千丈绫罗梭里来。(《山歌·睃》)

译文:If I’d like to getalong with you, / Neither matchmaker nor gifts I need. / As fish won’t escapefrom the mesh, / So you won’t escape from my eyes. / As satin comes from theshuttle, / So love comes from the first sight.

在此歌中,“丝”、“思”谐音,“眼”双关“网眼与人眼”;“梭”谐“睃”,又与前文“眼”相呼应。冯梦龙有赞语道:“眼上起,梭里来文学艺术论文,谐音双关语最妙,俗所谓双关二意体也。”此诗原文只有四行,但译文却有六行,因为我们把最后两句所隐藏的谐音双关语也译出来了。因为译文的读者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客人,如果只是直译成Fish won’t escape from the mesh, / Andsatin comes from the shuttle,他们可能不知所云。

例4:情哥郎春天去子不觉咦立冬,/风花雪月一年空。/姐道:“郎呀,你好像浮麦牵来难见面,/厚纸糊窗弗透风。”(《久别》)

译文:In spring, you left andwinter is now here; / In vain I’ve missed you for the whole year. / “It’s hardto see you just like getting flour from husk; / There’s not a bit of news fromyou,” I’ll say to my dear.

在这首《久别》中,最后一句“厚纸糊窗弗透风”意即“没有情哥郎的任何消息”,所以我们直接把这句背后的谐音双关语翻译出来There’s not a bit of news from you文学艺术论文,让读者一目了然。

4. 结语

总之,谐音双关语是吴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 是由“谐言”和“关语”构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这在吴歌中运用得相当普遍。但是在把吴歌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这种谐音双关语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最后我们根据Peter Newmark所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原则:“译者应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 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并以译作的读者为中心, 为那些不期待遇到阅读障碍的读者提供更通顺、清晰、合符读者语言文化习惯的译作来。”而我们编译《吴歌精华》(英汉对照)一书是给参加第27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中外嘉宾看的,所以译文必须明白、通畅、易懂,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读懂,所以我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是把谐音双关语的字面意思和所隐藏的意思都翻译出来,或者是直接把谐音双关语所隐藏的意思翻译出来。事实证明,我们的翻译为吴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梦龙等.明清民歌时调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王运熙.六朝乐府民歌[M].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4]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2.

[5]汪榕培等.《吴歌精华》(英汉对照)[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许渊冲;三美论;唐诗;英译

在中国诗歌翻译史上,许渊冲教授是“以诗译诗” 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 译著等身,自称“书销中外五十本, 诗译英法惟一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是许渊冲教授的文学理论翻译观。根据许渊冲教授的解释,“美”是指“意美、音美、形美”,源于鲁迅提出的关于文章的“三美”,许渊冲将它运用到诗词翻译上,提出译诗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化”,即“等化,浅化,深化”, 源于钱钟书的“化境说”, 即“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之”即“知之, 好之, 乐之”, 源于孔子在《论语》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艺术”即“翻译是艺术, 不是科学”;“创”即“文学翻译等于创作”,源于郭沫若的“创作论”;“优”即“翻译要发挥译文语言优势”;“似”, 即“意似、音似、形似”或“意似、形似、神似”, 源于傅雷的“神似说”;“竞赛”即“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 文学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竞赛”。

许渊冲教授的翻译理论主要是针对文学翻译, 尤其是针对诗歌翻译提出的。他最早在 1979 年就提出了译诗“三美论”, 认为译诗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三美”的基础是“三似”,即“意似、音似、形似”。“意似”就是要传达原文的内容, 不能错译、漏译、多译。随后, 在《三美和三似的幅度》和《再谈意美、音美、形美》等文章中,许教授又对诗歌翻译中的三美”和“三似”进行了阐述。总的观点是: 在“三美”之中, 意美最重要, 音美次之, 形美更次之; 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三美说提出后,受到译界好评,许多人将它作为衡量诗歌翻译的标准。本文试以许渊冲教授的几首唐诗为例,分析许教授在唐诗英译中是怎样体现意美、音美和形美的。

一、意美的体现

诗词的灵魂是意境,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 “言气格,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本也;气格,神韵,末也。境界具,而二者随之矣。”中国古典诗词既有实境,又有虚境,既有实在美又有空灵美。由此看出,意美主要是指诗歌的意境之美。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针对不同情境的诗词,运用不同的转化方式,忠实地再现原诗的物境,保持与原诗相同的情境,深刻反映原诗的意境,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相同的象境。通过采用“三化法”,许教授的译文成功地保持了原诗的特点,再现了原诗的优美意境。在他看来,“意美”是深层结构,“意似”是表层结构,当原文的表层和深层一致,译文和原文“意似”能传达原文的“意美”的时候,可以采用“等化”的译法。如果原文的表层和深层之间有距离,或是译文和原文“意似”并不能传达原文的“意美”,那就可以采用“深化”或“浅化”的译法。“深化”是通过原文的表层形式,进入原文的深层内容,译文的内容比原文更深刻。“浅化”和“深化”相反,把深奥难懂的原文化为浅显易懂的译文,就是“浅化”。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烟花三月下扬州” 被誉为千古名句,“烟花”可谓该句的诗眼,起着传神达意的作用。它的深层含义是指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景物。如用 firework 或 smoke and flower 来翻译只能传达烟花的表层意义。许教授巧妙构思,创造性地运用了对称结构: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将烟花译成了“柳绿花红”,可以说是“深化”。这样,一幅满目春光,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的美景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另外,唐诗中专有名词的翻译也十分棘手,因为专有名词有时会暗含典故,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译语读者很难体会其中的内涵。为了成功 地转存原文的意境和蕴意,许教授采取了“等化” 和 “浅化” 的译法。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许译为Saturated at dawn, With flowers blooms the town. 锦官城是三国时期管理织锦的官署所在地,如果把这一典故的内涵完整地译出来,译诗就显得烦琐累赘,况且这一历史内涵在整首诗中并不占重要地位,因此,许教授将其淡化成了town。

二、音美的体现

汉英诗歌都非常讲究节奏和音韵,但他们在节奏和音韵上有截然不同的规律。中国的诗词力求平仄协调,抑扬顿挫,对仗工整,有尾韵、双声、叠韵等。而英语诗歌一行诗分为若干音步,音步又可以按轻重音排列不同分为抑扬格( iambic)、扬抑格( trochee)、抑抑扬格( anapest) 扬抑抑格( dactyl),韵式有头韵( alliteration)、尾韵( end rhyme)、行间韵( internal rhyme)等。汉英诗歌不同的音韵、节奏规律使得翻译中难以实现原文韵律的复制或再现。要使译文读者实现对音的审美和感悟,译者必须把文本转化为读者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将汉语诗歌翻译成英语,如何能借助浅化、等化、深化,使译诗在韵律上贴近原诗或与原诗音似、形似而成为翻译文学中的一首音美、形美之诗而又不损害原诗的意美呢? 这是许多翻译工作者都望而却步的一大难题。在这方面,许渊冲教授确实下了大功夫,也着实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以李白的五言^句《静夜思》为例予以说明。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并没有“白发三千丈”那样的夸张,也没有“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那样的飘逸,而是抓住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刻画出了一位思乡之客。

Before my bed.

There is bright moonlight,

So that it seems

Like frost on the ground.

Lift my head,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dream that I’m home.

( Translated by Arthur Cooper)

Arthur Cooper 英译过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虽多有建树,然则以三美观之,未必尽如人意。这首《静夜思》英译,如不分行排列,就不是诗,因为在翻译过程中,原诗已音形两失。原诗为五言绝句,共四行,每行五个音节,其顿式前两行为 2 +2 +1,后两行为 2 + 1 + 2,第一、二和四行最后一个音节押韵,押平声韵。英译共8行,其中单数行为四个音节、两个音步,双数行为五个音节,可看成三音步,但第五行为三个音节,英译基本上不押韵。其中,第五行的 lift和第七行的lowering一个为动词不定式,一个为现在分词,有失对称。译者使用了语法结构完整的诗句,因而可以看成是分行散文。

The Moon Shines Everywhere

Seeing the moon before my couch so bright,

I thought hoar frost had fallen from the night.

On her clear face I gaze with lifted eyes,

Then hide them full of Youth’s sweet memories.

( Translated by W. J. B. Fletcher )

Fletcher翻译了不少汉语诗歌,颇富名望。译诗一如原诗,也由四行组成;基本上为五音步抑扬格,押韵格式为aabb,但bb押的是临韵。从意义上看,用hoar frost可能是为了凑齐10个音节,结果显得有些夸张;full of Youth’s sweet memories意义和意境似与原诗有别,可算因韵损意之一例。

A Tranquil Night

Abed,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I fou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 Translated by许渊冲)

与Fletcher的做法相同,许教授也将原诗译为四行;不同的是,许渊冲使用了8音节、4音步诗行,每行比Fletcher的少2个音节、1 个音步,在诗行的长度上更接近原诗。许译基本上为抑扬格,押韵格式为abab。另外,译诗的最后一句,许更胜 Fletcher 一筹,因为许译是实实在在的“低头思故乡”,虽然这个“思”略有夸张。Fletcher 最后一行中的“them”指代什么呢? “Youth’s sweet memories”与“低头思故乡”又有什么相干呢? 所以总体来说,还是许教授的英文更体现音美,意美。

三、形美的体现

诗歌是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体。诗借形以传神,失其形即失其神。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兼顾内容与形式,保留原文形式和结构上的特点。中国古典诗词的形美包括句式简练、工整,对仗等。对于英诗的形式,吕叔湘说过“英诗则以散行为常,对偶为罕见之例外”。那么中诗的对偶句应怎样译成英诗呢? 许渊冲教授力主对偶应尽可能地译成英诗的偶句,以传达中国古诗特有的工整对仗的美感。但由于中国古诗的意象可以直接拼合,无须连词介词,和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翻译中要准确无误地翻译原诗的对仗,仍然困难重重。许先生在这方面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他把七言诗译成每行 12个音节的亚历山大体,五言诗译成8个音节或10个音节的。他的译作形式工整、韵律自然,逼肖原诗。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此诗通篇对仗,曾被前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许译:

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steep , sad gibbons cry ;

Water so clear and sand so white, birds wheel and fly.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Far from home in autumn, I' m grieved to see my plight;

After my long illness, I climb alone this height ,

Living in hard times, at my frosted hair I pine;

Pressed by poverty, I give up my cup of wine.

从整体上看,原诗每行七言,许译除第三、第四两行外,每行12个音节,原诗对仗工整,英译也是形容语对形容语,叠字对叠字,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精妙之处在于对两个叠词“萧萧”和“滚滚”的处理,用shower by shower和hour after hour,不仅保持了对仗,而且也保持了“萧萧”和“滚滚”给诗歌带来的音响的美和动态的美,让人读来如同原诗一样琅琅上口,气势非凡,同时还能欣赏到原诗的形态美。

四、结语

许教授唐诗英译的译文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诗歌再创的意境美、韵律美和形体美。许译诗歌的技巧不仅体现了译者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和非凡的英语功底,更重要的是为诗歌翻译提供了借鉴。虽然“三美论”还有一些可商榷之处,比如如何做到“三美”并举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传达异域风味与发挥译文优势相统一的问题等等。但从总体上来讲,“三美论”不仅吸收了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突显了中国传统文论的特质,对古诗词英译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永生. 许渊冲诗词翻译的理论与实践[J]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14(1): 91-95.

[5] 王西强.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31): 328-333.

[2] 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2000.

[3] 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4] 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7.

[6] 和. 诗歌翻译中“三美”的功能对等与译者的读者意识[J]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3(5): 69-72.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微生态学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小学生作文辅导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