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记叙文开头

记叙文开头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1篇

一、触景生情法

“又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着眼前飞舞的雪花,盈盈雪花中传来清脆的叫卖声……这一幕多么熟悉,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去年的一件事。”这是一个学生的开头段,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吸引读者看去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睹物思人法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相册,每当我打开相册,看见那张有些发黄的照片时,就想起……”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人记叙文的开头法,它符合人之常情,由物过渡到人,顺理成章。

三、引用法

引用,包括引用歌词、诗词、儿歌、俗语、名言等。采用这种方法,只要引用恰当,便能直奔主题,还能提高文章的文学色彩。例如在写《母爱》一文时,甲生引用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乙生则引用了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褶伞有人给你打,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掉眼泪……”又如在国庆征文活动中,一个学生自拟题目《祖国啊,我爱你》,开头时她便引用了歌词“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采用引用法开头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内容,不可模棱两可,平时还要多积累,以便写作时选用。

四、“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法

这是一种巧妙的开头法,能直截了当表现人物性格,《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回王熙凤的出场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有一个学生在写《我的奶奶》一文时这样开头:“‘娟子,不能只吃荤菜,要多吃蔬菜,多吃水果,注意营养搭配……’”饭桌前,奶奶又在不停地唠叨,奶奶的唠叨比中华五千年历史还要长。这段话不从外貌着手,落笔便写奶奶的话,直接表现奶奶唠叨的性格。

五、对比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通过两种或多种事物对比,达到突出某一种事物的目的。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就采用了这种开头法:“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老舍把北平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同样是写冬天,我们还可以纵向对比,如:“我爱生机勃勃的春天,我爱知了声声的夏天,我爱硕果累累的秋天,但我更爱白雪皑皑的冬天。”

六、修改(补充)名言或俗语法

中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对约定俗成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对这种做法,我们应该予以肯定。例如在练写《师生情》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就把“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改成了“可怜天下老师心”。另外一名学生在“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后面补充一句“在校靠老师”。

七、巧用比喻法

恰当的比喻能直观地表现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也便于抒情。如果文章开篇便使用比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会很深刻。在练写《父爱》一文时,有学生开篇便写到:“父爱是什么?父爱是儿登天的梯,父爱是那拉车的牛。”简单的两个比喻,顿使全文增色。

八、巧用排比法

句式相同的句子连用,可以使文章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的任何地方都适合,开头和结尾尤其重要。如果把排比、比喻糅合在一起效果则更佳,如上文写父爱的两句话就揉合了比喻和排比。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2篇

一、抓记叙的要素

在阅读记叙文时,需抓住六要素,即人物、地点、时间、事情起因、事件经过及结果,以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结构与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而有的记叙文,其所记事情较为复杂,地点与时间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鲁迅由东京写起,而后写了仙台,接着又写了北京的寓所,内容随地点与时间的转换而逐渐深化,逐步显现中心。在阅读的过程中,若没有把握地点、时间的变化及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就难以把握课文的脉络。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抓准记叙的要素。同时,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需弄清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理清主次,避免孤立片面的分析。另外,在对记叙要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需将其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作用

记叙的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其中,顺叙指依照事情发生、发展与结果的顺序进行描写。这一叙述方式使脉络更清楚,条理更清晰。

其次,倒序则是将重要的、突出的情节或结局提前写,而后依照事件发生与发展的顺序往下写,即主体部分还是以顺叙的方法展开。因此,倒叙是顺叙的局部变通形式。同时,顺叙环节的结尾处和开头先写的结尾应能够遥相呼应,这样写结构才是完整的。换时语句、段落是如何相连的。

另外,则是插叙,即因内容需要,在叙事时将对原情节的叙述中断,而插入相关的事件或情节,而后继续原先的叙述。这样,可交代有关背景,充实内容,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总之,在进行记叙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从如下方面切入,把握记叙顺序,提高阅读效果,如辨别顺序类型;思考为何文章采用这一顺序。

三、理解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在记叙文中,其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并辅之以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若想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需理解议论、描写、说明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描写包括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细分为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可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思想、揭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有着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提示环境、季节与时间特征等作用。而社会环境描写,则交代社会背景与人物活动场所,并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抒情包括间接与直接抒情这两种形式。通过抒情可以引起情感共鸣,增强感染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既有叙述,也有描写,还有抒情,如:“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第三,议论包括夹叙夹议、先议后叙及先叙后议三种形式,有着升华主题、统领全文、承上启下等作用。此外,在记叙文中,还有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事物的功能、性质与状态等特点。在记叙文中,说明服务于叙事写人。

四、指导阅读技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即如何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句子等。

第一,文章内容概括。如要素归纳法。首先找文中的主要人物。其次,了解人物怎么了或者做了什么。而后对地点、时间、事件的起因与结果加以补充。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通过反推内容法来验证是否正确。题目扩展法。有些课文,其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只要稍加充实拓展,就可以归纳文章大意。摘录句段法:在有些课文中,其重点段落、过渡句或总起句总结了文章的大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稍加整理或直接引用,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

第二,明确文章中心。这可由文章标题、开头及篇末切入,可直接引用中心句,如《枣核》一文中,末段直接点明中心。亦或抓住关键句或点题句,并利用适当的词语揭示文章中心。另外,注意抒情与议论语句。此外,还可由时代背景切入,以深刻理解其折射的内涵。譬如《最后一课》,当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可更易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3篇

歌是民众的口述史。民歌有抒情性,也有叙事性。本文立足中国文学叙事传统,借鉴中西叙事学理论,从叙事学角度关注山西民歌的叙事类型、叙事模式、叙事语言等方面,在突出地域性的同时,为民歌叙事研究抛砖引玉。

一、民歌叙事类型

民歌是人民群众“活的历史”,叙事民歌以口头性、回忆性的方式讲述令民众难忘的生活事件。民歌的体裁样式决定了其承载的事件信息是有限的、片段式的、零星的,可能多首同主题民歌才能粗略描述事件的全貌,因此民歌叙事有“大叙事”与“小叙事”之差别。“大叙事”不是法国哲学家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中提出的“宏大叙事”(mata-narrative),而是借鉴利奥塔关于把大叙事分裂为小叙事的分类思想,也把民歌叙事分为大叙事和小叙事。这里的大、小叙事,不是指当前学界流行的叙事与政治、历史等的关系,而是结合文学主题、母题、意象,仅仅是叙事容量上的区分。大叙事是主题叙事,小叙事是母题叙事。

大叙事是歌手受思维定式或情感表达的影响,演唱时围绕抗争、相思、灾害等单一主题进行材料取舍、抒发情感的叙事。内容上大叙事的细节或事件多些,甚至显得零散,但形散而神聚。如河曲《想亲亲想得我戗不住》:想亲亲想得我戗不住,泪蛋蛋刮倒棵小柳树。想亲亲想得迷了窍,尿尿跌进个山药窑。想亲亲想得[花啦,千谷穗认成芝麻啦。想亲亲想得[有些雾,险乎把大伯子他抱住。想亲亲想得常梦梦,半夜起来发愣怔。……想亲亲想得活不成,变成蛾蛾飞上你身。

这首民歌围绕“相思”主题展开,从以泪洗面的相思到化蛾相随的想象,层层推进,意象频变。歌手选用了生活中多种小事件、小插曲来服务主题,尽管这些事件不一定真实,有夸张的成份,但生活气息浓,尽在情理中。

小叙事是歌手对生活片断的记忆,具有聚焦性,往往是生活中的小插曲,相对于以主题展开的大叙事而言,小叙事是母题叙事。母题与意象关系紧密,陈鹏翔、王立二位先生的论著多有论述,认为应“将意象研究纳入母题研究的范围之内”。①小叙事某种程度上就是意象的叙事,像《刨洋芋》、《挖山药》,一首民歌就是一个生活小插曲,一个小事件,一个意象。偏关民歌《瞭见妹妹合拉开门笑》:“耕地回来放下犁,饭也没吃来眊你。一进大门土圪台,等了你半天不出来。野鹊子不叫门轴轴叫,定猛儿瞭见你合拉开门笑。”歌词意象鲜明,给人以青春活泼的气息和生活真实感。可见,意象叙事是一种较为“精致”的叙事,韵味无穷的叙事。需要指出的是:小叙事是指母题叙事,它的外延远远大于意象叙事。很多民歌母题叙事,其目的并不在于营造优美的意象,而仅仅是表述一个客观行为。民歌是民众传情达意的手段,由于民众知识水平有限,民歌叙事更多的是简单的意义陈述,不具备构建意象条件。如汾阳《参军小调》:“我送哥哥去参军,哥哥前方打敌人,哎呀呀哎呀我的哥哥,杀敌为的救苦人”,仅仅是叙述“我送哥哥去参军杀敌”这一事实,“送别参军”只是一种行为,一个母题。如果说此类叙事也有意象,那你肯定需要发挥想象,在送别情景上、哥哥的形象等方面进行意象的“补白”。这与《瞭见妹妹合拉开门笑》这种意象鲜明的歌词直观呈现,截然不同。

二、民歌叙述模式

民歌叙述模式,是民歌叙事的结构安排、技巧和范式。山西民歌受古代史传文学、说唱文学、戏剧等影响,形成独特的点评式、评书式、讲故事式等叙述模式。

评书式叙述方式,是民歌在叙述上有评书说唱文学的叙事特点。如河曲《水刮西包头》:“光绪三十年整,出了个异事情,水刮一个西包头,刮的实实苦情,众明公稳坐下听我与你表分明。当天一圪瘩瘩云,空中响雷声,对面山下一伙伙的人……”这种设悬念结构安排,演唱有针对性以及套话“众明公稳坐下听我与你表分明”等都有明显的评书遗痕。

点评式叙述,是民歌在每一小段都带有情感化的点题式评语,造成民歌每段结句与其他句子不同。例如左权《哭五更》七言为主的民歌基本结构中,出现了三字点题式结句,带有史书评语的味道:一更里月儿升,女儿灯下做手工,一针一线来缝纫,两脚疼痛不敢吭,哭几声。……四更里月平西,女儿床上哭啼啼,有心偷把裹布拆,妈妈知道万不依,打骂哩。……

讲故事式叙述结构,是民歌开头叙述先介绍人物、时间、地点等,再展开叙事,这一特点与民间故事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家住在……我的名儿叫……”或“我的名儿叫……家住……”,成为叙述事件的范式,如“我的那名字叫老斗,家住在忻县酸刺沟,当过那长工受过苦,每日里起来(嘿)放黑牛,(嘿)放黑牛。”也有以时间开头的叙述范式如:“八月二十三,下午八点半,八路军决死队展开百团战……”。时间叙述范式是民众对影响自身生活的历史事件刻骨铭心的一种记忆。民间故事人物的泛称叙述特点在民歌里也有反映,如长治《拙媳妇缝裤》:“有一个小子眉[长得坏,娶了个媳妇没有料材……”由于民歌的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时展的速度,导致民歌中的事件日益故事化。

“数字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排列顺序和数量组合的作用,因而一些数字的采用又具有强化叙事顺序感或强化叙事单元的组合力度的功能,由此又使它们与结构之间结下不解之缘。”②民歌利用数字顺序叙述在民歌中大量出现,这一模式使歌手在即兴表演中减少了思维时间,也不容易出错,数字表述中数字多以五、十、十二、十八等常见,如《盼五更》、《妓女叹十声》、《十对花》、《十二月小唱》、《十八愁》、《十八摸》等。此外像灵丘《四季歌》、《画扇面》、《珍珠倒卷帘》,分别是四、八、十四等数字叙述,但此类民歌情况较少。关于数字演唱叙事传统,元杂剧中屡见不鲜,如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十二月》。民歌数字叙事受元杂剧影响,也是有可能的。

三、民歌的叙述语言

民歌的叙述语言受创作主体的集体性、演唱情景的自由性和传播的口头性、变异性影响,叙述语言有其自身规律。

民歌叙述语言的范式化特点,使得歌手便于记忆和传承民歌。许多佳句成为民歌语言范式,如“走上好比一阵风”、“山丹丹开花顶顶红”、“千里雷声万里闪”、“大青山高来乌拉山低”、“想你想你真想你,三天没吃半碗米”、“桃花红来杏花白”等。个性化语言常有地方特色,河曲民歌结尾多出现“啥”、“咋”、“甚”、“不”等语词,简洁凝练,还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如“我想哥哥天天哭,不知道哥哥想我不”、“人留儿孙草留根,光棍一个能留下甚”。

叙述语言受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标记的影响很大。民歌叙述语言与歌唱者、歌唱内容有关。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歌手还是民歌事件中的人物,一般都是一两个,这可能与民歌体裁承载的信息容量有限和抒情的内倾性特征有关。因此我们把民歌叙述视角分为“单叙述视角”和“双叙述视角”。“单叙述视角”是民歌的主要叙事方式,这是由民歌大多时候是歌手单独演唱这一现实情况决定的。叙述者以或隐或显的第一人称“我”为主,叙述者也是事件中的人物;也有以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身份出现,故事中的人物与叙述者不是同一关系,而是历史见证人或旁观者,叙述者仅讲述事件,如柳林《相公出城东》。“双叙述视角”是由民歌对唱或民歌故事中出现两位主人公决定。前者,对唱中叙述者与歌手、故事中的人物同一;后者,叙述者是民歌故事中的人物,但未必是歌手,如《打酸枣》、《摘花椒》就有第三人称视角向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

叙述时间影响叙述语言。有些民歌是歌手对事件的回忆,民歌这种记忆性特点造成叙述时间大跳跃、大跨度。民歌叙事的故事时间跨度,可以是一昼夜、一年乃至几年,甚至更长。如定襄民歌:“过了一个丁卯年,过了一个丁卯年,家寒苦杂粮贵,问出奴家换了点钱。”汾西《打土匪》:“民国世事十八年,老天爷害人实可怜,不下雨红寒寒,春天好比十月天,一直旱到二十年……”。民歌中历史事件的时间往往用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来标注叙述时间,使得叙述语言历史化,尤其这种灾害歌,“在回忆性的叙述中,作者总是在过去和当下两个时空不断穿行”,③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主体得以反思,寄托深沉

转贴于

的情感,民歌给人以沧桑感。有时民歌为了突出同一主题,叙事也会出现时间跨度,如《哭五更》等民歌。这类记忆性民歌对特殊时刻进行聚焦,展开叙述,从而使文本时间大于故事时间。如忻州《小姑听房》:“谯楼上打二更呀,反穿上皮袄慢慢地往前行呀;刮了股股儿风搅)呀,冻得奴家金莲疼。”民歌集中描述“二更”这一时间段内小姑的行为与感受,内容丰富,文本时间加长。“当一个事件仅仅发生一次而被多次描述时,我们称为真正的重复。”④河曲民歌《想亲亲》就多角度、多次重复描述“想亲亲”这一事件。如“想亲亲想得见不上面,白脸脸想成个生黄片。想亲亲想得吃不下饭,心火火才把嘴烧烂……”。民歌是唱中叙、叙中唱的艺术。尽管《想亲亲》民歌没有明显的时间标识,但是“想亲亲”一词出现频率如此之高,使得演唱时间加长了,描述丰富了,叙述语言意图强化了。

“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⑤它包括意图标记和人物标记。意图标记是民歌中歌手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体现的思想标志。民歌里的意图标记不像书面文学中的标题、序跋、题记等雅致,它带有歌唱性、口头性特点,便于记忆传承。生活中的原生态民歌没有标题,民众口头即兴演唱,但意图明显。民歌的意图标记通常在民歌中的首段首句,如朔县《打酸枣》共三段,第一段首句“八月儿里(呀)来(了一个)秋风风儿嗖(呀哪哈咳 哈),小小的妇人人儿去打酸枣……”起句直奔主题,在晋北民歌中常见,显得晋北人豪爽直率。有时意图标记在一段的末句或末段末句。五台《光棍哭妻》有十二段,每段末句都以“没老婆的好伤心”或“没老婆的好伤惨”作结。有的意图标记在首段首句或每段首句,甚至就是首句中的几个词,如《想亲亲》民歌首句反复出现“想亲亲”,以突出强调。人物标记是民歌人物形象特征得以凸现的直接标记。山西民歌中的小调很多时候事件里的人物一出场先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包括人物名字、事件发生地、时间等,可能受传统戏剧道白影响。如晋中民歌:“家住在山西太谷城,我的那名儿叫蔚凤英,风流才貌无人夺,学针工数我能,描图绘画数我精,心灵灵手巧巧,头一名。”此外民歌里的人物标记,往往抓典型特征进行“白描”,如“大辫子一甩离后套”、“羊肚子手巾呀脑袋上呀罩,皮鞭一扬呀灰毛驴驴叫”。这种鲜明的人物标记语言表述,也是山西民歌乡土特色的具体表现。

民歌叙述还受衬词、衬腔的影响。“所谓衬腔,是旋律中用以咏唱衬词的歌腔。”⑥尽管衬词有助于歌手复杂情感的表达,但衬词的介入本身就是对正常叙事的艺术化中断,而衬腔则把这一中断进一步扩大化。这使得民歌通过衬词、衬腔的灵活运用突破了民歌体裁在叙述上文本的局限性,起到了像小说等体裁情感多变、情节曲折的艺术效果,也使得叙述语言多了几分乐感。

四、戏曲对山西民歌叙事的影响

山西作为戏曲大省,山西民歌的生成中我们不能忽视戏曲文化对民歌的影响。民歌与戏曲关系密切,从起源上看民歌应该影响了戏曲的形成发展,但是从地方剧种的形成看,民歌与戏曲相互影响。戏曲的折子戏、整本戏,从容量上拓展了民歌的文化内涵,“补白”了民歌中戏曲人物和剧情的简单叙述,使得民歌所承载的戏曲文化容易获得戏曲观众认同,这些戏曲观众可能又成为民歌受众的一部分。而民歌的曲调和凝练的语言,也可以被戏曲演唱、吸收、借鉴。民歌创作的集体性、口头性特点,使得民歌赋予戏曲剧情口语化、生活化特点。

戏曲丰富了民歌的叙述内容。上党戏中的杨家将戏、《秦香莲》等,北路梆子《白蛇传》,中路梆子《算粮》、《战洪州》,蒲剧《薛刚反朝》等剧目在山西备受欢迎,正是有深厚的民间基础,佘太君、穆桂英、杨四郎、杨八郎、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薛刚、薛仁贵等不仅仅是历史传说、戏剧文化,而且也是民歌歌唱的内容之一,这些名字已经在历史、戏剧、民歌的承载下变成一种文化符号。灵丘民歌《画扇面》就有走)山、二进宫、朱臣登、拣柴、洪州城等八大戏。而“‘刘全进瓜’、‘苏三起解’、‘张生戏莺莺’等经典剧目在山西民歌里内容翔实,某种程度上是戏剧的翻版”。⑦

此外,民歌中的戏曲在细节、语言上有时候会发生变化。如灵丘民歌《张生戏莺莺》保存了戏曲张生跳墙和弹琴的情节,但是内容有了新意,以“听琴”为例,“进了书房,进了书房,琵琶丝弦挂在粉墙。大哥拿起弹,小妹妹开口唱。弹呀弹得好,唱呀唱得好,丝弦绷断了,大哥忙接弦,小妹妹另改个调。”“进房”、“挂琴”、“弹”、“唱”、“接弦”等具有明显的演出动作性,这也是民歌歌手演唱的表演性和戏曲的舞台演出性的契合,民歌叙事有了戏剧科白特点。这种变化既是民歌集体创作中对戏曲剧情的改编,也是适应民歌口语化、通俗化做出的叙述策略调整。民歌增加崔张和谐的弹唱互动行为,也暗含了民众对“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⑧的认同。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写作;策略

近些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中记叙文写作的题目越来越多,这就进一步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诸多写作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现在也还没有彻底的解决办法。因此,对于高中生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通病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困境

1.选材陈旧,不新颖

大部分的学生在记叙文选材的过程中通常主要选取三个方面的素材,即:(1)同学之间的友情;(2)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情;(3)祖父、祖母或者外婆、外公的故事。例如,在以“不能没有你”为话题展开的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写某一天偶然衣服破了,才发现“不能没有你――妈妈”;又如以“我的挚友”为题的记叙文写作,大部分学生都会写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无私的安慰我,帮助我渡过难关之类的内容,这种作文由于使用频率过高,其本身的可读性就差。

2.线索模糊,不明确

大部分高中生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叙述也比较完整,感情也比较真挚,但是唯一遗憾的是故事缺乏主线,不能将全文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场景有机地串联在一起,这样会使文章的内容显得很零碎,缺乏亮点。例如,在以“真情”为主题的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叙述三个有关真情的故事,分别描述父母、朋友和同学,结构也还算可以,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地将这三个事件串联到一块,突出不了主题。

3.不明详略,入题慢

记叙文的写作通常要按照“两头小,中间大”的写作格式,即开头和结尾要适当地略写,而将中间的部分详细地描述。而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对于内容的详略该如何布局知之甚少,将大量的篇幅用在开头的描述上,致使入题过慢。例如,在以“我的幸福生活”为题的记叙文写作中,有些学生开头会解释什么是幸福,而对于重要的“生活”部分则用很少的篇幅来描写,这样的布局极其不合理。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想到哪就写到哪。这种方式致使文章中该详写的没有详写,该略写的没有略写。

二、提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策略

1.深度挖掘生活,多角度进行描述

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扩大其交际圈,丰富其生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生活,感受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亮点,从生活小事中窥探人生哲理。例如,在以“深夜里的母爱”为题的记叙文写作中描写母亲深夜为我剥橙子的时候可以这样进行描写:“母亲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划破厚厚的橙皮,两只遍布了岁月枯痕的手缓缓撕开那橙黄的外衣,左手轻托着底部,右手慢慢地拽掉紧裹的白线,露出橙黄的橙肉。母亲脸上的笑意隐隐不退,眼中满漾的是爱的涟漪。‘剥好了,吃了早点睡。’暖橙色的一团递到我的手边,我心头一热,悄然接过。咬下一口橙肉,任凭甘甜的汁水溢满口中,随暖意流遍浑身血液,进驻心田”。

如果学生这样进行描述,可以将母亲对我无私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内心不自觉地感到母爱的伟大,很有感染力。

此外,为了使作文更加新颖,还可以通过“逆向解读”的方式来进行写作。通常我们会认为母鸡下蛋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件,但是如果写公鸡下蛋则会成为一个吸引人的话题。因此,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逆向思维来解读作文。例如,在以“等待”为题的记叙文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抛弃学生通常写的等待放假、等待考试等老话题,可以选择一些和这些相悖的观点,如等待对手、等待死亡等话题。

2.学习线索写法,围绕中心定线索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依据不同的线索来展开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对其线索写法加以理解和掌握。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项链》是以“项链”作为全文的写作线索的,这种以物品充当文章线索的写法称为物线法;在《荷塘月色》一课中,全文以作者的哀愁、喜悦等情感的变化作为文章的线索,这种以情感为线索的写法称为情感线;《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这种以人物活动为文章线索的称为人物活动线。除此之外,还有以故事情节结构线、心理活动线等为文章线索的文章。此外,学生为了更好地确定话题,搞清楚文章线索,必须要学会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安排线索。线索归根到底是要为中心服务的,如果可以将文章的线索布置清楚,就能明确文章中心,理清全文的脉络。例如,有些学生在写以“我的幸福故事”为题的记叙文的时候将作文的题目定为“龙仔的幸福故事”,全文以作者的幸福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作者以各种让我幸福的事情为文章的线索,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主题明确,线索清楚,情感真挚,质朴动人。

3.合理安排布局,根据内容定详略

写作为了更加突出文章的层次感,必须要详略得当。所谓的详略得当就是要对文章的主要部分用大篇幅的笔墨来加以书写,而对于文章的次要部分可以用小篇幅来加以书写。只有这种方式的写作才可以使内容充实,主题突出,线索明确。例如,在以“我的快乐生活”为主题的写作中,要将大的篇幅放在对“生活”的描写上,也即是要详写“生活”,而对于如何如何的快乐则只需要略写即可,如果花大量的篇幅写如何的快乐,则明显地偏离了写作的主题,不能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此外,对于写作的全篇布局而言,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是否需要详写,例如,如果该部分内容是用来确定事物的深度的,则需要详细,而如果该部分的内容是用来确定事物的宽度的,则仅需要略写即可。

总之,高中生记叙文写作任重而道远。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指导学生开展写作。只有这样,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才可以不断地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余云.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困境及对策[J].语文教学,2011(20).

[2]杨剑.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J].中等教育研究论丛,2012(49).

记叙文开头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

[1] [2] 

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相关期刊更多

学生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青苹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知识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