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们是第一书记

我们是第一书记

我们是第一书记范文第1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我镇按照县委要求,对选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进行了科学的定位。换届后,我们一是积极做好第一书记对接工作。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对新调整的“第一书记”在包村领导的陪同下,迅速进入角色。二是积极开展“第一书记”村情调研活动。新调整的“第一书记”为准确掌握村情民意,通过与村干部、群众开座谈会、走访等,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将各村组织建设、基层维稳、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各村“干什么、怎么干”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明确任务,促进发展。围绕第一书记主要任务、工作职责,本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落实了“五个一”工作目标:即建强一个班子,发展一批党员,培育一批亮点,引进一个项目,确保一方稳定。通过“第一书记”的到来,各村工作思路更加明确,发展目标更加清晰。镇泡尔湾村是贫困村,新任“第一书记”到位后,为加快泡尔湾村摘去贫困村的帽子,泡尔湾村“第一书记”扎根村部,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改善*泡尔湾村群众的生活现状。

(三)优化机制,科学管理。为了确保第一书记制度的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我们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一是领导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第一书记”工作的考核、督查、典型推介。二是联络协调机制。镇包村领导和选派到村担任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一起,对在村工作期间遇到的问题加强协调,共商解决办法。三是督查考评机制。建立督查制度,并围绕“第一书记”的工作任务,制定了考评细则,按照《细则》每季度要求“第一书记”书面向镇党委汇报工作。

二、主要成效

(一)加快作风转变。“第一书记”到村以后,畅通了民意表达机制,加强了机关与基层群众的联系与沟通,尤其是群众与区直单位的沟通,密切了干群关系。“第一书记”在工作中热心接待来访群众,真情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察实情、做实事、求实效,工作水平普遍提高,有效促进了作风转变。

(二)加强组织建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深入农户掌握了解村情,做出了公开承诺,完善了“第一书记”工作台账。从培养发展党员、培养后备村干部入手,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完善基础设施。“第一书记”调整以后,积极为所任职村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如花碉村未新建支部活动室,每次召开党员大会都是挤在40㎡左右的“多功能”会议室里,冬冷夏热。“第一书记”到岗后积极与镇党委、县级相关部门沟通后争取到了资金。贫困村在推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中,“第一书记”在协调基础设施资金来源,督促项目建设进度,调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中发挥冲锋队员作用,扎实推进贫困村在2017年年底实现脱贫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挂包帮”部门对第一书记的认识和“挂包帮”活动的重视程度不统一,导致乡镇在此项活动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二是“第一书记”在自己部门就职且担任具体工作,非脱产,非专职,使得他们进村入户的时间和次数偏少,不能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

我们是第一书记范文第2篇

领导在百忙中不远千里来到江西,给我们XXX青年突击队授旗,是对我们XXX公司团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是对我们青年突击队的关心和支持,是对我们团员青年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

青年突击队是共青团组织动员、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铁路建设的好形式,好载体。今天在XXX之际,各位领导审时度势,到施工一线给我们突击队授旗,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对我们青年的鼓舞,是对我们突击队的鼓舞,是对我们XXX全体员工的鼓舞。

今天授旗仪式共有八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

第一项议程:请XXX公司副总经理、XXX指挥长、党政工委王青俭同志介绍XXX工程概况和XXX青年突击队情况。

第二项议程:请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XXX同志向青年突击队授旗。

第三项议程:请集团公司领导给青年突击队赠书。感谢集团公司领导千里迢迢到XXX施工现场给我们广大团员青年送知识,送精神食粮。

第四项议程:青年突击队员签名。

第五项议程:青年突击队宣誓。

第六项议程:请青年突击队队长XXX同志作表态发言。

第七项议程:请集团公司X书记讲话。

X书记一直以来,非常关心、支持石家庄公司的各项工作,并一直观注着石家庄公司的发展,刚才X书记的讲话诚恳有力,给共青团工作和今后青年突击队作用的发挥指明了方向,请大家铭记在心。

第八项议程:请公司X书记讲话,大家欢迎。

X书记在公司分管团的工作,给了我们团员青年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提出了希望,大家要铭记在心。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的谆谆教导。

我们是第一书记范文第3篇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围绕“坚持严格管理与关爱激励并重,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排头兵作用”这一主题作发言,不妥之处,请指正。

XXX共有贫困人口11万,占全省贫困总人口的21%,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们以116名驻村第一书记为主抓手,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发挥骨干作用,认真践行“123”工作机制,第一书记帮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让493名驻村干部在脱贫战线上凝心聚力、闪光发热,让脱贫各项措施步步走实、件件落地,让脱贫真正成为当前最大的富民工程、满意工程。

鼓舞干劲,让第一书记“精气神”不断高涨。我们高度重视对第一书记的关怀和激励,始终为他们抓好脱贫工作撑腰打气、增强信心。省级领导鼓舞士气,省委领导和省级联点县市领导,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多次深入扶贫一线给第一书记教办法、出点子、鼓干劲,脱贫攻坚队伍抓脱贫促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倍增。XXX部长作为XXX的联点领导,一个县一个县的走,一个乡一个乡的看,一个村一个村的跑,与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一道谋规划、促发展。第一书记以部长扎实的工作作风为榜样,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省委组织部倾心指导,省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沉下身子,深入村社,在查找问题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作指导,在推进工作上想办法,让抓党建促脱贫真正见成效。制定出台《关爱激励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十条措施》,下拨党费96万元,专门用于第一书记关怀,使他们安心上心用心扎根基层。这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上级组织的真心实意。州委州政府解决难事,以落实“一职九联”工作机制为抓手,33名州级党员领导干部挂帅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多次带领扶贫、组织等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在贫困村召开现场推进会,解决一系列“老大难”问题。187名县级干部结对联点乡镇和贫困村,“手把手”指导帮助第一书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州县主要负责人与第一书记谈心谈话制度,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问题,并为他们鼓足干劲、振奋精神。

严字当头,让第一书记“紧箍咒”越扎越紧。我们坚持第一书记从严考勤、从严考责、从严考绩,力促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到扶贫攻坚当中。一方面严格管理考核,落实第一书记考勤考绩、办公坐班制度,实行年承诺季报告、定期通报、诫勉谈话和召回制度,加大日常督促检查、明察暗访力度,坚决杜绝“挂名不到位”“走读”和两头“挂空”等现象发生。截至目前,共召回不合格第一书记11名,驻村干部15名,诫勉谈话8名,州县层面督查23次,问责14人。严格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考核,采取季度考、年中考、年末考的办法,进行不间断、全方位、立体式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评定职称、表彰先进的重要依据。2016年度,全州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5%以上。另一方面争做行家里手,通过在州县委党校建立第一书记“加油站”和“书记课堂”,在“玉树先锋”开发精准扶贫知识自学“充电宝”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先学一步、学深学透、学用结合,使他们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骨干和能手。截至目前,全州举办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培训班42期,共1600人次参加,培训面达100%。

真抓实干,让第一书记“扶真贫”扶出实效。第一书记立足我州“十个一批”,紧扣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加快脱贫。做项目扶贫的带头人,利用选派单位的优势,结合贫困村特点,制定脱贫攻坚项目“规划图”,带头从项目、资金等方面积极协调、大力支持。如,省发改委、省卫计委、省农牧厅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实施贫困村道路、人饮和美丽乡村等建设。做推动发展的引路人,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优势,引导和推动传统工艺发展,做大做强民族服饰、安冲藏刀、囊谦黑陶等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如,XX市XX乡XX村利用精湛的藏刀加工技艺,投入扶贫资金400万元,进行集中加工销售,效益良好。做新型产业的开路人,着力打造有资源、有优势、有特色、有潜力的扶贫产业,通过创办特色养殖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等,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如,XX市XX乡XX村通过创办藏香猪养殖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做传经送宝的授业人,积极向群众传授致富技能,拓宽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如,州总工会、州交警支队分别为XX县XX乡XX村和XX乡XX村主动联系驾校,承担所需费用,为50个村民解决了驾驶证,提高群众脱贫致富的技能。做改善民生的贴心人,着力解决好贫困群众的衣、食、住、行、医、学等具体实在事情,满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双帮”工作中,全州12167名党员干部与35748户贫困户结对认亲,落实帮扶资金1288万元,协调项目资金5680万元,实现结对扶贫全覆盖,在予之以惠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党建工作的指导员,以培养贫困村党支部带头人为重点,把群众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两年来,共帮助培养致富带头人276名;积极指导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州年收入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实体已有54个;并协助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个,现已全部实现晋位升级。

我们是第一书记范文第4篇

一、“一把手”和“第一书记”之类称谓的由来

“一把手”,按照辞书解释即“同‘第一把手’”之义。这也可以说,“一把手”是“第一把手”省略了“第”字的简称。“(第)一把手”就是在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

明确把党委书记称为“一把手”,究竟具体始于何时未及详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因而源远流长。比较容易使人联想到的是,它与古典小说《水浒》中水泊梁山108将排坐次有关联,或者有某种历史渊源。而在思想内容上联系比较密切的,应该说,“一把手”的提法,来源于把党委书记说成是“班长”的比喻。1949年3月13日,他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说:“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党委要完成自己的领导任务,就必须依靠党委这‘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书记要当好‘班长’,就应该很好的学习和研究。书记、副书记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当然,书记与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与战士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这里不过是一个比方。”(《选集》第4卷第1440页)

从党委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职务、职位的设置来看,把党委书记称之为“(第)一把手”,是由历史上长期存在过的“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第三书记”的职务设置和党委成员的地位排序而延续下来的。

据初步考察,“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等的职务设置,源于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这是党中央采纳刘少奇向关于“从华北走向全国的思想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华北局成立时,刘少奇向党中央力荐薄一波担任华北局第二书记,后任第一书记。(参见胡长水:《薄一波与领袖、战友们》,2007年2月12日《北京日报》,第17版)此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相继成立的各中央局,也先后设置了“第一书记”、“第二书记”以至“第三书记”的职务、职位,直至撤销中央局的建制为止。

建国以后,地方党委从省、直辖市、自治区到地、县和乡镇各级党委以至党支部,也都设置了“第一书记”(以及“第二书记”、“第三书记”、“第四书记”)的职务。甚至还有“第一副书记”、“第二副书记”、“第三副书记”的职务设置。这种党内职务的设置,一直延续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才彻底予以废除。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也常常用“第一书记”来指代或称谓党委书记。这里仅就、刘少奇、邓小平有关此类说法列举如下:

有关“第一书记”之类的提法。1957年1月27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会议上的讲话》中在与苏联争吵时把“第一书记”看作是“大官”,他说:“官做大了也可以利令智昏。当了第一书记,也是一利,也容易使头脑发昏。”(《选集》第5卷第344~345页)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党委的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第一书记个人独断。在党委内部只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一书记同其他书记和委员之间是少数服从多数。……听说现在有一些省委、地委、县委,有这样的情况: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个人说了就算数。这是很错误的。哪有一个人说了就算数的道理呢?我这是指的大事,不是指有了决议之后的日常工作。……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820页)他还说:“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的。”(同上第821页)他还说:“我们的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直到区委书记,企业党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既然作了第一书记,对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就要担起责任。不负责任,怕负责任,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同上第822页)

刘少奇有关“第一书记”之类的提法。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说:“同志说过,……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党委会的书记、副书记,要善于处理自己与委员之间的关系,要善于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有些同志,把政治挂帅误解为第一书记决定一切,或者某一书记在某一方面决定一切,什么事情都是个人说了算,什么事情都要找他。这样,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受到损害,党委的集体领导受到损害,党委书记也很难办事。”(《刘少奇选集》下卷,第408页)1962年7月18日,刘少奇在对下放干部的讲话中指出:“在党委里面,要实现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不能个人包办,不能独断专行。……你们到那里去,不论是做一把手,还是二把手、三把手,都要在这个问题上起作用,在党委内部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党委的真正的集体领导。”(《刘少奇选集》下卷,第455页)

邓小平有关“第一书记”的提法。1962年5月11日,邓小平在谈到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党委层层下放一批干部,加强地方党委时,指出:“每一个县,每一个公社,至少要有两三个人当‘班长’、‘副班长’。调去的人不一定就是当第一书记,也可以当书记或委员。”(《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1页)1975年,邓小平说:“解决领导班子的问题,主要是配备好一、二把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页)“要在整党的基础上挑选干部。一个大队,一个公社,一个县,选好了一、二把手,整个领导班子就带起来了。”(同上第36页)1979年11月,邓小平又说:“我们要求一年内调整、安排好各级领导班子(包括党支部)的一、二、三把手。”(同上第222页)1980年,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同上第329页)

以上情况表明,“一把手”(以及“二把手”、“三把手”)无论在称谓上还是职务的设置上,都是与“班长”、“第一书记”(以及“第二书记”、“第三书记”)一脉相承的,在实质上几乎是完全相同或相似的。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1)在地方党委内设置“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等职务或职位,在历届中都没有作过规定。对地方党委负责人的职务、职位,只有“书记”、“副书记”的规定,而从来没有过关于“第一书记”和“(第)一把手”的设置和规定。这也就是说,在长达40年之久,在地方党委和基层党委设置“第一书记”、“第二书记”之类的职务,始终是于无据的,也可以说,是有违的。(2)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重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首次设置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第三书记”的职务(第一书记为陈云,第二书记为邓颖超,第三书记为)。这也是于无据的。这是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采取的一项特别举措。(3)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以仅次于的“准则”形式,笼统地使用了“第一书记”的提法,并对其在党内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规定:“在党委内部,决定问题要严格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书记和委员不是上下级关系,书记是党的委员会平等的一员。书记或第一书记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意见,不允许搞‘一言堂’、家长制。”“在分工负责中,书记或第一书记担负着组织党委的活动和处理日常工作的主要责任。不应借口集体领导而降低和抹煞书记或第一书记在党委会中的重要作用。”严格说来,在低于的党内“准则”中对“第一书记”作此规定,也是于无据的。(4)1982后9月,十二大(第六章“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第十三条)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作了这样的规定:“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第一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这是破天荒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第一书记”的职务设置有所规定。(5)1987年11月1日,十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程部分条文修正案》,就完全删去了十二大中规定的“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第一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这也就是说,从十三大起,中央纪委也不再设“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第三书记”,而改设书记、副书记了。从此以后,“第一书记”(以及第二、第三书记)的职务设置和提法就成为历史了。

二、当前“一把手”之说大有日益正面化和强固化之势

党的十三大以来,“第一书记”的提法不再使用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所谓“一把手”或“党政一把手”之说,却又大行其道,日益流行开来,而且大有不断被正面化和强固化的趋势。当前,“一把手”的提法已经用得很滥很乱,使得党委书记与行政首长、企事业单位以至党政企事群各种组织的内设机构、职能部门、办事机构的负责人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不加分析地不适当地都被称为“一把手”。现在所用的“一把手”,有时泛指各级各类组织和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有时主要指党政主要领导人,既包括党的委员会书记及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的主要领导人,也包括政府首长和政府各部门和办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而使用频率最高的则是,用“党政一把手”来囊括各级党的书记(既包括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党委书记,也包括最基层的党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与各级行政首长。对此,笔者曾在不同场合的研讨会和不少文章中都陆续提出过质疑,扼要阐明过其非科学性,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认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和有关规范性条例、文件中并没有“一把手”的提法,而是用“主要领导人”或“主要负责人”,如新近颁布实施的《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就是如此。但是,中央正式文件这种科学的规范用语,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很多领导干部以至专家学者迄今仍然不厌其烦地使用“一把手”或“党政一把手”,把党委书记当成“一把手”,专门为“一把手”的提法和做法,著书立说者也大有人在。诸如:

200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专门出版了一套大型专书,书名就叫《新时期一把手工作全书》,共四卷。据介绍,本书内容权威、实用性广,编委会由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10单位党建专家、教授组成。本书不惜工本,以此为重大而广泛的课题最终成果,向全社会各行各业传播党委书记为“一把手”的观念。2002年10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了杨胜文主编的《怎样当好“一把手”》一书,对包括党委书记在内的各种所谓“一把手”,展开了系统的“论证”和诠释。文章说:“何谓‘一把手’?‘一把手’是通常说的班长,是班子中的‘帅’,是班子的核心。‘一把手’对领导班子各个成员负有指挥、协调的职权,在领导工作中负有主要责任。”“‘一把手’是‘帅才’”,“而其他班子成员是‘将才’。”“‘一把手’是组织的核心,是一个集体的总指挥官,是一个集体中领导的领导。”(第1页)(说到此,不由得使人想起林立果的“讲用稿”在初稿上竟然写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而“领袖是动力之动力”,其思维方式何其相似!)“副职是‘一把手’的‘助手’,是协助‘一把手’考虑全盘工作而又负责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具体工作实施的领导者。”“副手是‘一把手’的左膀右臂、亲密战友。”(第72页)

2005年7月,《是与非》杂志第7期有5篇文章是专门关于“一把手”监督和监督“一把手”的。其中有两位专家的文章题目分别为《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抓制度落实》、《强化“一把手”监督是重中之重》。

2005年10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10期发表马灿云题为《对党的书记应规定明确职权》,触及到问题实质。文章指出,“书记”“名义上的‘召集人’,实际上却是‘一把手’,这种状况长期而普遍地存在”,干脆将“一把手”及其权力给予“明确规定”,使之合法化、制度化。

2005年11月8日,编辑出版的《2004年北京市纪检监察学会优秀论文汇编》,其中获得特等奖的《关于对党政“一把手”监督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一把手”监督课题组),内容很好,既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又有前瞻性。但由于把党与政的正职并列在一起,把书记称为“一把手”,这就使之无法监督,提法与内容相悖了。我认为,如能把题目改为《关于对党政正职(或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并在行文中也作相应的修改,那会使该文名正言顺,严谨得多。

三、把党委书记当成“一把手”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所谓“一把手”、“党政一把手”,与“班长”、“第一书记”,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问题。它们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书记个人在党委内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甚至不受限制的特权。或许用“一把手”这个概念来概括和说明现今党委书记在实际上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实际”的,或者说,这是对现实的“如实反映”。但是,必须强调指出,这只能说是用一个不科学、不合理的概念来“反映”和适应、迁就一种其本身就不合理的现实,而使之“合理化”,更加强化。这种思路是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提高认识,以科学、合理的理论作指导,改变和纠正不合理的现实的改革思路背道而驰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大很复杂的哲学方法论问题,远远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只能存而不论。现在,归纳为几点,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把党委书记称为“一把手”、党政正职合称为“党政一把手”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第一,混淆委员制与“一长制”,使党的集体领导体制变成“一长制”

大家知道,我们党实行的是严格的委员(会)制或集体领导制、集体负责制,而不是“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在这种制度和体制下,党内的权力必须也只能由党委集体来行使,而绝不能由书记个人来行使,或者说,党的领导只能是党委有组织的集体行为,而绝不能是书记个人的行为。正如早就指出的:“党的领导不是党员个人的领导。党是一个集体,是有组织的。……个人没有权力领导一切,不管是谁。”他还进一步具体指出:“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书记个人领导。没有经过党委讨论的大事,书记不能随便做决定。”(《选集》下卷,第365、392页)这与“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很不相同,无论如何不应当加以混淆。因为,在“一长制”或行政首长负责制下,首长或正职完全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对重大问题拥有个人最后决定权,因而把行政首长称之为“一把手”还说得过去。把党委书记与行政首长一样视为“一把手”,这无异于使委员制、集体领导体制改变为“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

同样,作为“一把手”之历史渊源的“班长”之比喻,也不确切,缺乏科学性。班、排、连……作为军事编制,是典型的首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它与军队的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体制不同。在一个班里,班长与战士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并非“少数服从多数的关系”。但在党委内,书记与其他委员的关系却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关系,决定重大问题实行一人一票的原则。因此,把书记比喻为“班长”,言外之意,其他委员就成了“战士”。在作这样的比喻时,似乎也感觉到了这一点,因而才声明说:“书记与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同班长与战士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第二,于无据,实际上违章

前面已经指出,历届,除十二大对中央纪委“第一书记”有所规定之外,从来没有关于“第一书记”之类的任何规定,更没有关于所谓“一把手”的规定。就是党的有关条例也没有关于“一把手”的规定。这也就是说,坚持“一把手”的说法和做法,不仅于无据,而且是违章的。在强调学习、落实、执行、维护的今天,无论如何不应该再把党委书记当作“一把手”来对待了。

第三,无原则地突出个人,强化个人集权体制

这样或那样地把党委书记当成“一把手”,其症结主要在于无原则地突出书记个人,使之比常委其他委员高出一头,书记左右一切,导致党内的家长制和等级制的复活,实际上也就是使书记个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固化个人集权体制,使党的委员会制、集体领导体制名存实亡,党内民主制度无法建立起来。

第四,书记居高临下,不利于民主集中制的贯彻

执行

如果将党委书记视作“一把手”,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那末必然使本应作为平等成员的其他委员(包括副书记)成为“助手”或陪衬。再加上党组织长期行政化,在行政级别上书记高半格已是通行惯例。这样一来,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就不可能是平等的,作为“一把手”的书记实际上就拥有了最后决定权或主导权。这在根本上就与作为民主集中制决策原则的“一人一票”原则相违背,使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第五,使书记成为“一把手”本身必然会削弱党内监督

党内监督与任何其他监督一样,其前提是权力的合理划分。如果没有合理的分权,把权力集于一身,具体说,在党委内一切权力集中于作为书记的“一把手”,或者说,在党委会内部书记的权力高于其他委员的权力,书记拥有最后决定权,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监督。正如一些形象的说法所描述的,“一把手是绝对真理,二把手是相对真理,三把手就没有真理”,“一把手是说一不二,二把手是说二不一,三把手是说三道四,五把手、六把手是只记不说”。这些说法当然并不确切,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把手”现象、“一把手体制”的实际情况,值得反思。

我们是第一书记范文第5篇

同志们:

关于干部调整大家一直都很关心,议论的时间比较多,期盼的时间比较长。去年因为开两会,没有调干部。开完两会就过年了,让大家安安稳稳过个年,也没有调干部。调整干部实实在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远比我们处理具体事情要费工夫。虽然我们不断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这样那样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这样或者那样的制度。但是,说到底干部工作的对像是人,无法避免主观因素。怎样避免在用人上大的失误呢?反反复复地推敲!这次调干部也是我们县近年调整干部规模较大的一次。这次是以镇为主,兼顾部门。按照组织系统的规定,两个月内提拔的干部不能超过五十个人。但现在各镇机关干部缺额情况非常普通,摆布起来就更难了。另外,这次干部调整还涉及到各个乡镇干部排序的变化。

**23日,县委召开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干部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为这次干部调整作准备,对干部的提拔、安置、交流进行规范。

一、提拔使用方面

第一,镇人大主席继续保留,仍由党委副书记兼任。这也是我们县争取的一项政策。乡镇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党委书记和镇长由一个人兼任,或者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镇长单设,副书记每个镇只设一名。我们慎重研究认为,农村乡镇综合改革非常必要,我们**也应该推行,但是**目前正处在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把大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抓发展、上项目上。如果这个时候用更多的精力去消化干部,会把好不容易鼓起来的气给泄下去,至少是分流出去。因此经过慎重研究,暂缓执行,让更多的岗位能够有人干事。

第二,党委书记缺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原则上由镇长接任。镇长空缺的,从具有潜质的优秀干部中选拔。什么意思呢?就是选拔镇长,至少现在判断具备将来当书记的一些基本条件。否则的话,原则上也不要选来当镇长,不然将来不好办。目的是使规则明朗化,减少乡镇党政主职的恶斗。规则一旦不明,党委书记不知道自己今后向何处去,镇长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接任书记,会加剧矛盾纠纷,矛盾也更容易被其它方面利用。

第三,镇后备干部原则上异地交流提拔使用。党委书记推荐某些同志,如果民主推荐也过关,个人条件符合要求,可以提拔。但是一定要去其它地方,不能在原地。**的圈子太多。一个干部提拔几个人,慢慢形成人事依附关系,也就成了圈子。**的圈子看起来是对某一个人有利,实则有害,且害处更大。就像我们物理学上的原子一样,它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某些干部陶醉于小圈子或者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做着这个小圈子的头儿,可以获得短暂的精神满足。但是一旦有具体利益,圈子和圈子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冲突。**的干部走不出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建议同志们不要搞什么圈子,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采取相应的措施让一些人形不成圈子,主观上是对干部的一种制约,客观上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当**的小圈子基本上没有的时候,不再以政治势力范围来划分地域的时候,**的干部提拔一定是最快的时候。

第四,机关干部提拔使用,原则上安排到基层经受锻炼。常委会纪要的原文表述是可适当考虑到镇任职。为什么没有限定必须到镇里任职呢?因为有些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岗位,可以留在机关使用。除此以外,要在机关提拔,必须要到镇里去锻炼。在具体的工作当中,锻炼自己的才干。

二、回城安置方面

镇党委书记回城,一般安排局长或党委书记职务,这就叫安排回城。镇长回城,如果无特殊情况,一般安排为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主任科员。公务员制度最大特点是等级森严,长幼有序,不能乱了规矩。有极个别的镇,镇长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为所欲为,出差了,书记居然不知道,我行我素。县委现在把所有细节尽可能给大家做个规范。第二,人大主席进较大单位任副局长或副书记。第三,党委副书记进城一般进较大单位任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工会主席或小单位副局长、副主任。第四,人大副主席、副镇长、组、纪、宣、武、统回城安置原则上不安排领导职务,但特别优秀的属于提拔使用的除外。那么党委书记的出路在哪里?第一,你在党委书记的位子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这本身就是一种出路了。在一个县里面,除了四套班子领导之外,很难有哪一个职位像党委书记的位子一样重要了。第二个出路呢?由于年龄等原因,在党委书记的岗位上干完回城,就安排局长或者党委书记。第三个出路,我们已经向市委汇报过了,在党委书记中,当然也包括其它比较优秀的部委办局主职,但总体上是以党委书记的职位为主,推荐明确一部分副处级。至于哪些同志能进入这么一个圈子,看个人业绩,看群众公认度。第四个出路,条件具备,并且机缘也很好,进入四套班子,当然不一定只是在本地,去外地也可能。党委书记的出路明确之后,镇长要好好干,你不要和党委书记别扭,别扭没好处。书记走了,把你拎上来,一步一步往前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叫有言在先,让大家吃下定心丸。

另外,各镇干部原来排序比较乱,现在把排序规范化。第一,党委书记;第二,副书记、镇长;第三,副书记、人大主席;第四,副书记;第五,党委委员(包括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武装部长、统战部长、政法委员以及其他几个党委委员。他们之间的排序按照任职时间先后排序);第六,人大副主席;第七,副镇长;第八,副科级干部;第九,股级党委委员。坚持顺序,减少人为的冲撞和干部之间的恶斗。在这次干部调整之前,我们评选“一对好搭档”,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要隆重地表彰。在这次评选为“一对好搭档”的镇和综合考核前三名的镇的后备干部和其班子成员优先提拔重用,使用的比其它镇多。“一对好搭档”的镇有李集、桃园、官山、王集、庆安、沙集。“一对好搭档”的镇干部优先使用、综合考核前三名的镇干部优先使用。极个别镇不团结,责任在主职,成员都有责任,人人受害。主职调整,其他成员一个都不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不团结的班子里没有一个受益者。让任何人都不敢再轻易胡来。**必须采取这些相对极端的措施。

刚才敬峰部长宣布了调整方案,以镇为主兼顾部门,调整的人数为207人。其中,二线33人,提拔50人,被提拔的女干部5人,女干部也要占一定比例。今天为什么通知这么多人开会呢?第一,党委书记你的干部调整了,你得来了解情况并且带人;其他的同志呢?因为涉及到排序的变化,得了解了解情况,请你们来听听会议。原来坐一张桌子吃饭,你坐上席,今天开完会回去你可能得坐下席,心理上自己要调整过来。在规范化的秩序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开展好自己的工作。今天所做的工作是强制性地推进干部工作规范化,让大家守规矩,按规矩办事。以乡镇为主,兼顾部门,因为乡镇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上项目,抓紧调整到位。两个月以后,我们再调整机关干部。在原则把握上,总体上保持稳定,不会为了调整干部而调整干部。这次调整干部严格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工作上去,干部上去;工作下来,干部下来。总体调整是在一线用人,用在一线。大家比较关心的综合考核处于末位、总分低于65分的乡镇党政主职的前途命运,县委文件是否认真兑现。刘超同志和田海同志被免职,刘超同志到城建指挥部协助工作,田海同志到化工园区指挥部去协助工作。应当说这两个同志人品都很好,工作都认真负责。姚集有它的特殊情况,客观上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在全县是最差的。招商引资、上项目比较难。虽然现在探出了煤炭,但能否开采还是未知数,而且即使可供工业化开采,我们也不一定开采。主观上也要找原因,工作为什么老在最后,要认真思考、反思,以图东山再起。刘超同志和田海同志明知道自己要免职之后的表现是令人赞赏的。第一,精神状态比较乐观,积极向上,没有显得很颓废,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把责任推卸出去,很难得。第二,尽管两人已经知道自己要离职,但是手头的工作一点没耽误,稳定工作抓得很好。今年以来的财政收入,完成的也是比较好的。他两个人的表现给很多干部以启发。所以我对他们两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样的干部可能会有挫折,但是倒不下。这一次我们用干部,有的干部工作出色好几个镇要,像双沟的武装部长徐威,最后调到梁集得到提拔重用。干事和不干事不一样,人心有公道。我们按照拉练工作法的要求,能干事,干成事,工作出色的干部予以重用,真正做到了工作上去,干部上去;工作下来,干部下来。这次用到一线主职的,没有一个是靠托关系、打招呼上来的,没有一个是靠送礼上来的,哪怕给我送过一块糖,请同志们监督。

**年对**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年这个基础打得不错,**年宏观上遇到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微观上企业运行遇到了不少麻烦,中观上基础打牢之后,干部会不会疲劳,思想会不会疲劳,体力会不会疲劳,**年“两风”转变会不会回潮?所以我们要咬紧牙关,**年的工作力度现在不但不能减小,而且还要继续加大。无论是软环境治理、“两风”转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只会比**年大,不会比**年小。我们究竟在**留下什么印记?是不是像一颗流星一样!第一年很好,第二年滑下来,第三年让大家看看也不过如此平庸而已。**年是一个节点。因此,**年我们一定会咬紧牙关,同志们要共赴前程。如果信任,一定追随!如果受处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受提拔,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

第二,后备优先,次第使用。用什么样的干部,这是最重要的导向,最根本的导向。行政的公正是第一道防线,司法的公正是最后的底线,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而在吏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后备干部的提拔使用。我们这次调整干部实行老中青三代相结合,注重年轻化,让那些有相当文化程度,接受外部能力比较强,并且有能力有干劲,没有复杂关系和背景的后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真正树立起平民英雄的形像。后备干部的使用,按名次排,各个乡镇,用后备干部就用排名第一名,第一名用完,后面再补,用到“一对好搭档”和综合考核排名前三名镇的第二名后备干部,依次往下,次第使用。如果弃第一名而用第二或者第三名,必须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这次没有这样的情况。机关这次没有考虑次第使用,只用第一名。

第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既是中央、中组部的要求,也是**的必然。我们主要是坚持“四看”:看实绩、看口碑、看人品、看潜力。凡是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有激情、有抱负、有思想、有能耐的同志,优先予以提拔和重用;那些平庸无能、碌碌无为、无所事事、浑天了日的同志,坚决不予提拔使用。这次我们原计划要提拔使用几个人做镇长,能力较强。但是深入了解,德行出问题了,那就没办法,放下来了。有些干部看上去很有能力,有闯劲,但是目前群众已经有种种反映了。刚才唐健书记也隐隐约约和大家讲了些,所以我们这次及时调整,不让他陷得太深,对干部是一种保护。这个社会已经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做了什么事,很快都会公开流传。但是我希望被交流的干部到了新岗位以后不要认为原来的事了了,又可以在新地方开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捞一把。如果这样做的话,可能很快就会出事,并且新帐老账一起算。我们希望通过调整,能够平息个别地区或单位的民怨。但前提是你从此要收敛,还是希望大家好自为之。说实话,现在工资也不算低,待遇也不低,而且更为难得的是这种社会地位是花钱买不来的。希望要珍惜,别最后鸡飞蛋打,什么都失去。

第四,结构优化,增强活力。这次组织部拿方案,按照结构布局图的要求来拿。书记年龄大点,镇长年龄就会年轻点;书记如果属于沉稳的,镇长就是有冲劲的;如果书记有闯劲,镇长一定是比较稳当的。这是从性格特点上搞结构区别。另一个,就是年龄上有大有小,老中青三代相结合。老的有五十;中年有一部分;青年我们用一部分,姚集的陈楚比较年轻,还有几个镇长是77年、76年的。

**的干部提拔得少,原因之一当然在内耗,这个不要避讳。第二,确实也没有可以用的人。举个例子,假如团市委要选一个副书记,**县现在科级干部当中没有一个符合年龄条件的,因为你现在要去团市委当副书记,年龄应该是80后。如果是5年以后,要选一个团市委书记的话,不能超过35。那就意味着我们现在必须有一名28岁左右的科级干部,到那时候才能勉勉强强具备被选拔上的资格,最好现在是二十五六岁的科级干部,才有比较大的可能进入。如果现在进行县委县政府换届选举,每一个班子都要有一个35岁以下的成员,**县基本没有具备条件的。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用一批年轻的干部,既是为哪一个镇,更是为**的未来。这样做,才能让我们更多的干部冲出去。干部冲出去**,就意味着会腾出更多更好的位置,**的干部发展就有可能走出恶性循环。当然,用年轻干部决不意味着揠苗助长,要给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机会和晋升的台阶。另一个呢,性别结构,没有一个女镇长,反反复复选,综合各个方面因素,最后提拔使用一个人,叫宋晓莉,77年出生的,公推公选考上了副镇长,去年考省环保厅公务员第一名,人家不要女同志,没能走成。但是我们并没有只用年轻的干部,老中青三代相结合,大家都有希望。

第五,充分尊重党委负责人的意见。对乡镇干部的调整,我们分别征求党委主要负责人的意见,有极少数我没时间去直接征求,也委托李部长征求意见。而且下一步,有极少数没去的镇,我还是要去的,同他们的班子成员逐一见面。因为马上还要调整机关干部,乡镇干部这次也没有完全调整到位,仍然空了不少职位。对党委主要负责人提出来的合理化意见,予以吸收。因为,党委书记是一方的负责人,第一责任人,放在一个地方干,就要授权于他,给他构建一个比较顺手的班子。但是,有的镇推荐的后备干部,我们去了解情况,除了书记推荐以外,班子里的其他成员一致反对,最后还是没有使用。一把手要慎用手中的权力,一定要让手里的权力和民意相一致,至少要大体一致。这样你的权力才能用好,违背民意的话,权力用不成。这一次,调整的后备干部交流出去使用,目的在于新提拔的干部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只有事业上的感恩之情。否则慢慢形成人身依附关系,慢慢地形成一个小圈子。等这任书记走了,换一个书记都难以打开局面。所以,县委尊重书记提出的干部使用意见,但是需要交流使用。对个人、对集体、对组织都是有好处的。

背景也讲过了,原则也讲过了,那么我再作一些具体的讲解。第一,非正常调整。一个是姚集,一个是邱集。姚集我说过了。邱集,社会舆论一致认为班子该调了,不调不行了,早调早好。我本人非常重视,和三套班子成员人人见面,并且又谈了两位村支部书记,可以说把底摸清楚了,责任分得很清楚。我们不去搞各打五十大板那一套,相信县委还是能分清是非的,一定要分清楚主次责任。在安排上,要体现出主次责任。刚才李部长给大家宣布了这种安排,完全就是按照责任的主次来区分。党委书记要当得像书记,该抓的事情要硬梆梆的抓起来,要抓好,抓住权威来,不该抓的事要放手、放权;镇长当的要像个镇长,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权有多大,要明白,不要出这个圈子。不能书记不像书记,镇长不像镇长。对非正常调整的两个镇,班子成员一个也不动,一个不提拔,一个不调整。但是也不往你那派人,给两个镇的同志留下希望。希望姚集的同志在新班子到任以后,痛下决心,扎扎实实发展经济,迎头赶上,甩掉落后的帽子。到时候,班子成员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重用;该调整的调整。邱集的班子成员要认识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要做看客,书记、镇长不团结,每个人都有责任。也希望这种鲜活的事例启发在座所有的同志。在班子团结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你们这两个镇既不动,也不派;既对你们抽一鞭子,也给你们留有足够的出路。第二,正常调整。魏集和其它几个镇的书记、镇长。魏集的王凯同志到政法委,负责日常工作,希望不要让我们失望,因为这个任务还是比较重的,这个职务安排也是对你的信任。仇凤仙同志兼政法委副书记,除了分管解困办以外,还要分管法制学习班,负责日常的社会稳定工作,涉法涉诉的。另外,从公检法再派两名业务干部过去,充实和强化政法委的力量。你们要迅速进入角色,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前面我讲过要树立“平民英雄”。所谓“平民英雄”,第一,没有任何复杂的关系和背景,第二,实干,第三,有业绩,第四,人品好。这次用的干部整体上是这种类型,举一个例子,沙集的张玉超,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科班出身,从机关下到乡镇,自身条件很好,单位反映也很好。后来我就到班子里了解,个人条件在**还是很不多的,为什么成长比较慢?原来是党外干部,但后来又入党了,几个机会都错过了。你从这些同志的背景上去找,找不到其它事。当然也有一个例外,姚集的镇长陈楚同志例外。他是一位老同志的亲属,但是这位老同志我很敬重,他从未向我打过招呼,哪怕暗示。我们是按照业绩,由单位推荐出来的。我今天点评,把一切都亮出来给大家,给大家讲干部使用的决策过程,接受监督。第三,缺额部门的配备。一个是规划,一个是环保。规划局长空了很长时间,因为市规划局要给我们派干部,但后来又不派了。我们自己配谁呢?李林,河海大学土建工程毕业,本科毕业,从专业上讲和规划局是一致的。规划局要用一个本分的干部,守规矩的干部。规划是一个实权部门,权力太大了,红线歪一歪可能就是几百万,这个干部一定要经得起检验,靠得住。不仅组织上要靠得住,人品上也要靠得住。李林同志镇长就当过两个了,沙集镇的镇长,凌城镇的镇长,而且因为安全生产背过处分。有的同志讲砸盘子砸多了会影响提拔重用,这是个典型的砸盘子的人,我们不也重用了吗?所以,砸盘子不一定会影响提拔重用,我们处理的是连盘子带菜端回家的人。环保局党委书记王涛同志应当讲也不错的,班子评议中,优秀票得票第一名,而且也很集中。我了解很多和王涛同志共过事的人,对他的评价也不错,实事求是地讲,王涛同志优点和缺点都比较突出。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价值判断和公认度,决定让王涛同志换个位置,调到行政审批中心任主任兼政府办副主任,由薛静同志担任环保局长,薛静同志在城管局工作期间比较长,交流使用。财政局是一个大局,孙武同志对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兢兢业业,很辛苦。但是毕竟年龄摆在那,我们要给他选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往上走的出路。所以到工会任党委书记,在那个位子排队,先坐凳子。财政局局长的位子是非常费心思的。第一,要懂业务,因为这个岗位业务性太强了。第二,还不能是一个纯粹的业务型的干部,不能只考虑收收支支。就狭意而言,它是财政经济;就大的方面而言,它几乎是全部的经济的表现。所以,既要业务能力强,还要有全局观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选了赵凤羽,他是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现任李集镇党委书记,多岗位锻炼过,我们认为比较适合。其它几个单位,主要是轮岗交流。交流是有好处的,就不多说了。大体上,调整的思路就是这样,今天就要调整到位,迅速展开工作。在这里,我就当前工作再提几点要求:

第一,统一思想、尽快到位。能否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流转,是对领导干部党性的一次考验。县委对人事调整,都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出发,严格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个别酝酿、集体研究、会议决定等干部工作程序来调整配备干部的。一方面,要求干部服从组织安排,相信绝大多数的干部是非常高兴服从今天安排的,有些同志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做镇长、局长、书记,也有很多年轻干部没有想到能被提拔安排到这样的位置,希望你们能够珍惜。如果有不服从的,**历史上也有过,而且搬着小板凳到领导家门前闹事,最后逼着领导更改对他的任命。欢迎来闹,正好还觉着他那些事情保护起来不容易呢,咱们把事情弄清楚,正好去掉这个包袱。我们可以把好同志放在好的位置上使用,也能根据事实,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我这么讲,是针对**出现过的一些事情发的感慨,是针对**的一些痼疾痛下的决心。县委组织部要抓紧衔接。我今天下午去南京参加“两会”,所以这次召开集中谈话会议。会后,请王县长、亚伟书记、敬峰部长以及其他县委常委把调整的同志送到位,我就来不及送了。这次的主职干部,我在“两会”结束回来还要分别进行一对一交心谈话,有利于以后开展工作。县委组织部要抓紧时机把干部送到位,有两个例外,一个是刘超,一个是孙雪松,你们两个人在一周内先不要到新单位报道,帮助新书记把稳定工作做好,认认人头带带路,然后再去新岗位。涉及到的镇和部门要尽快做好分工调整,做到无缝对接。被调整的同志要以新岗位为新起点,以更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高昂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报答组织的信任。

第二,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班子成员之间要坦诚相见、精诚协作。**年,我们提出“团结就好,干事就好,成功就好”,把团结放到了第一位。我们还进行“一对好搭档”评选,目的也是让大家相互团结。我向来关注班子的团结,对于团结和谐的班子,优先提拔使用。对于不团结、不和谐的班子,不仅不予提拔重用,还要做出必要的调整。也就是说,在**各级班子里,决不允许勾心斗角,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决不允许搞尔虞我诈,决不允许搞斗斗争争。这四个“决不允许”,是团结和谐的基础,是事业发展的保证,更是“突破**”的要求。所以说,大家要加强团结。要坚持民主集中。在议事决策上,要按程序、按制度办事;该党委书记办的事情要办到位,不该办的事情不要越位。镇长该你办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办好,不该办的事情不要抢台。我觉得就目前而言,我和王县长都给你们作出了榜样,做镇长你们应该好好向王县长学习,我做书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努力改进。但是就做行政长官而言,王县长是在座同志的榜样,无论做人做事你们都要学习。凡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集体研究决定,集体一旦作出决策,个人要坚决执行。镇党委会开完了,镇长不能还说不同意、不办,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镇长也就不要再干了。有些只要把自己要表达的意见表达清楚,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只要形成集体决议,个人必须服从,必须去落实办理。就和带兵打仗一样,上级决定事情,下级必须服从。凡事要以事业为重、以诚为先、以和为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较个人恩怨和利益得失,不纠缠细枝末节,有不同看法要做好事先沟通,相互尊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真诚共事,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台,互相谅解。镇长干好了,把成绩干上去了,把书记推上去,位置自然就让出来了。书记一定要好好提携镇长,才能把大家的心劲聚到一起,干出来的所有成绩都是乡镇集体的。今天把大道理放在一边,全都给大家讲实话。局长和局机关书记也是如此。在困难面前不推诿,共度难关;在荣誉面前不争先,相互谦让;在责任面前不推托,勇于承担。要有宽阔的胸怀容纳对方的失误和缺点,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人为善、坦诚相处,共创伟业。

第三,立即进入角色、投入工作拉练。目前,干部调整已基本到位。工作任务还等待大家去一一完成,拉练战场还等待大家去崭露头脚。今年,我们继续推行拉练工作法,在各项工作中开展大拉练,逐级分解任务、压力层层传递,挂出“作战图”、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打破干部任用的传统方式,根据工作需要,火线使用干部。拉练工作办公室最近启用,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合署办公,安排彭燕同志任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拉练办公室主任,继续保留县纪委常委职务。拉练掉队,仍然像**年一样随时免职,决不手软。在拉练中练活,在拉练中淘汰一批干部,在拉练中提拔、使用一批干部。所以,大家要认清形势,沉下心来,积极投身到招商引资拉练,项目建设拉练,城建工作拉练,高效规模农业拉练等中去,不要在拉练中掉队,不要在拉练中被淘汰。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当好人民的长工。要加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要做一个正派的人,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做一个受别人尊重的人。仅仅拥有权利并不能受到别人尊重,在座的各位都是**的精英,不论在何种工作岗位,都是别人羡慕的。能够进入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已经不容易,再进入领导岗位更加不容易,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像一个干部的样子。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对于干部工作上的问题并不害怕,怕就怕的是个人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个人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另外,要加强锻炼,深入调查研究本职工作的特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让各项工作能够在我们手里抓出成效,获得成功。同志们,一定要重视老百姓的呼声,尤其重视老百姓反映的一些具体问题,认真对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群众的信任。如果我们不能加强自身修养,当好人民长工,必然会被淘汰。我不希望我们干部像飞蛾扑火一样去追逐不当利益,最后受到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