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女人最好的状态语录

女人最好的状态语录

女人最好的状态语录

女人最好的状态语录范文第1篇

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赛场,中国飞人改写了历史:第一次在田径短跑项目的世界纪录上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人们掩饰不住惊喜,但也提醒:哦,这只是幸福的意外。但很快,刘翔的表现让人们相信:中国人原来也有可能这样跑。他打破了世界纪录,实现了大满贯。2008年,中国飞人有什么不能做的?

主要对手:美国的特拉梅,最好成绩12秒99;法国人杜库里,最好成绩12秒97;阿诺德,最好成绩12秒90;古巴小子罗伯斯,最好成绩12秒87,现世界纪录保持者。

语录:压力肯定有。但只要位置摆正了,我就谁也不怕。

王励勤乒乓男单

自1993年入队后,他一直承受着低能儿,心理问题等质疑,也―直在失败的漩涡中挣扎。现在,他上岸了。并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单项世锦赛。他一次次逆境夺冠。男团比赛,他是当之无愧的精神核心。人们对他的要求。除了夺取奥运男单金牌,还有带领马琳、王皓、陈杞、马龙等队友男团夺冠。

主要对手:马琳、王皓、波尔(德国名将。2002年和2005年世界杯冠军,瓦尔德内尔接班人)、萨姆索诺夫(世界杯冠军)、柳承敏(奥运冠军)、吴尚垠(世乒赛季军)

语录:我的巅峰状态远远没有到来,如果拿下2008年奥运男单冠军,我就能实现男单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大满贯“了。

张怡宁乒乓女单

当年雅典奥运会张怡宁亲吻中国代表团奥运会历史上第100金时,中国女单也迎来了新的掌门人。与前两位一姐邓亚萍的霸气。王楠的坚韧相比,张怡宁似乎更像是为乒乓球而生。她的苦和乐,都与乒乓球有关。2007年,她走了一年的背字,也感受到了郭跃等新锐的冲击。但她很快找回了最好的状态。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依然是女单的第一热门。

主要对手:郭跃、韩国的金景娥、新加坡的李佳薇、日本的福原爱、中国香港的帖亚娜、张瑞。

语录:我现在好比一名攀登珠峰的登山者。刚上路时无知者无畏,但当你看到顶峰近在咫尺时,心智不断地说加油。但双腿已经麻木。这时,只有能够突破自我的人,才能最终登顶。

谢杏芳羽球女单

她是龚睿那、周蜜之后又一位世界级顶尖女单选手,席卷众多公开赛,世锦赛冠军。但却更愿意躲在师姐张宁的身后。她身材高大,常常很快解决对手。也很快被对手解决。她是林丹的女朋友,却更希望成为两人爱巢中的主人。广东人阿芳,迷一样的阿芳。

主要对手:张宁、朱琳、中国香港的王晨、丹麦人拉斯姆斯

语录:现在距离奥运会还有一年的时间,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为了这个目标,我会对自己狠一点了。

林丹羽球男单

他的成功之路充满坎坷:年少成名,世界排名第一,却一次次被命运的大浪抛弃到沙滩上。他自信却又脆弱,他充满智慧。他的经历和奥运冠军陶菲克颇为相似:世界第一,奥运会第一轮淘汰,第二个奥运会夺冠。现在,超级丹在等待着自己的第二个奥运会比赛,也在等待着那块奥运会金牌。

主要对手:陈金、印尼的陶菲克、马来西亚的李宗伟、丹麦的盖德、韩国的李炫一

语录:该有的滋味我都尝过,我知道怎么去品奥运会这道菜了。

杨威体操全能

7年的等待,终于守得云开见太阳。2006年,在丹麦,杨威终于抛掉了“千年老二”的帽子,站在了个人全能的最高领奖台上。2007年在德国,他再次站在这个位置。他的出色表现,也为中国男子体操在2008年奥运会上的夺金增添了更多希望。

主要对手:日本的富田洋之、水鸟寿司

语录:看到一对老夫老妻在一起,我都会想象我跟杨云老了以后的样子。

李小鹏跳马双杠

他被称为百年一遇的天才,体操李家军第5代接班人。但在雅典,他和中国男队遭遇到冰点时刻。三年了,他―直在这种伤病和心理的煎熬下生活。好在。现在的他又挺过来了。他追平了前辈李宁的14个世界冠军纪录,2008年,中国军团因为他的注入更加如虎添翼,他的跳马和双杠上,都拥有自己名字命名的动作。

主要对手:德拉古莱斯库(2005年世锦赛冠军)、波兰选手布拉尼克、中国的黄旭、杨威,韩国的梁泰荣

语录:这两年我的体操之路一直不顺,但这样可以重新审视自己。2008年,应该成为我体操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郭晶晶女子3米板

没有了跳水王子田亮、郭晶晶依旧闪亮。她牢牢把持着体育版和娱乐版的头条。还有3米台评委们挑剔的目光。她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此前。两代中国“跳水女皇”商敏和伏明霞都是在22岁时退役。而她,要在2008年创造27岁夺冠的神话。

主要对手:俄罗斯的帕卡琳娜、吴敏霞

个人语录:谁说那么大年纪不能出成绩?谁说中国没有高龄女选手?我就想跳给大家看!

王鑫女子10米台

女台宝座是中国跳水八年来最痛的伤口。悉尼奥运会时,具备实力的李娜和桑雪输在经验不足;雅典奥运会,劳丽诗和李婷输在底气不足;但现在,我们有了15岁的王鑫,她最终帮中国女台单人项目上守住了底线。而双人项目上,她和同岁、同样拥有袖珍身材的陈若琳同步与难度无人能及。对王鑫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防止身材走样,毕竟。在中国女台,运动员基本上只有两年的寿命期。

主要对手:陈若琳、美国的威尔金森(悉尼奥运冠军)、加拿大的艾米莉(2005年世锦赛冠军)。

语录:成为中国代表团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我不敢奢望。我只希望:一是能参加,二是在比赛中忘掉自己。

杜丽女子10米气步枪

“比赛场上心狠手辣。不给对手机会,关键时刻能打硬仗。堪当大任。”这是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失对杜丽的评价,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落第一金后。杜丽很快迎来了个人职业事业的黄金期。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三次成功卫冕世界杯总决赛冠军,2006年世界锦标赛夺冠,实现了个人世界大赛的“大满贯”。2008年。杜丽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家门口的奥运会上夺冠。

主要对手:赵颖慧、捷克的库尔克娃(2005年世锦赛冠军)

语录:2008年还是想参加,但外界压力大。每堂训练课不认真练都会觉得对不起好多人。

陈中跆拳道69公斤级

陈中是悉尼、雅典两届奥运会冠军,她的身体素质好,速度快,头脑冷静,打法灵活,十多年来,取得多枚金牌,是中国跆拳道军团的主力。而2007年5月份在跆拳遭世锦赛上陈中上演压轴大戏,一举夺冠,实现了大满贯愿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陈中还要在道场上上演一场好戏。

主要对手:法国的米里昂・巴维雷尔(雅典奥运亚军)

个人语录:有一个大夫跟我说:你只有受的罪比别人多,你夺金牌的希望才能比别人大。

邹市明48公斤级拳击

作为奥运会最强悍、最暴力、最凶猛的拳击比赛,一直是含蓄谦虚的中国人并不擅长的项目,但2004年奥运会,中国选手邹市明用一双拳头打出了一枚铜牌,改写了中国拳击选手奥运会奖牌“零”的纪录。2006年世锦赛,他将铜牌换成了金牌。2008年,他的目标不会是别的了。

女人最好的状态语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泰国留学生 汉语双音节词 时长差 语音习得

一、引言

泰语是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泰语在语音上和汉语有同有异。汉语最小的语言结构单位是音节,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汉语普通话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是:55、35、214、51。泰语有五个声调组成:中平(第一声)、低平(第二声)、降调(第三声)、高平(第四声)和升调(第五声)。调值分别是:33、21、41、45、14。声母由42个辅音字母构成,分中、高、低三组,拼音时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声调规则。韵母由37个元音字母构成,其中单元音有9个,各分长短。陈梅(2010)认为长短元音在泰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能够区分词义。

泰国算得上是最早积极推动汉语教学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泰国学生成为继韩国、日本之后人数最多的来华留学群体。随着学习人数的增多,我们发现泰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显著而独特的问题,此情况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蒋嫦娥(1993)、李红印(1995)、蒋印莲(1997)、许艳艳(2009)都有关注。他们的文章多是通过听辨或对比语音结构从声母、韵母、声调方面对泰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难点和语音偏误进行解释,但对偏误情况和偏误产生的原因鲜有更深入、更大范围的探讨。从语音实验学的角度对泰国留学生的语音习得情况进行的研究的更是少见,目前只有陈彧(2012)等发表的少数几篇文章。陈彧文中对单个音节中汉语基础元音的偏误情况作了考察,没有涉及汉语双音节词习得的情况。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把汉语双音节词作为整体调查对象的研究还很少且主要关注声调的静态走势,如张虹(2006)、刘佳平(2008)、王功平(2009)。我们认为静态的对比分析研究模式过于单一化,语音习得是先字调再词调最后语调的过程,对双字组的动态考察更具有实际的意义。总的来讲,我们对泰中二语习得的关注还远远不够,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泰国人汉语学习热的现状。

汉语语音的习得包括元音、辅音和声调,而声调又可以分为单字调、多字调和语调。对泰国留学生汉语双字组音节间时长差的考察有助于了解泰国留学生汉语多字调习得情况,有助于更加细致准确地分析泰国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偏误情况的原因和机理。其中,多字组声调的习得难点之一就是字组间时长差的准确把握。在实际的语音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少留学生发单字的语音没有问题,但到了双字组音节中却感觉到吃力。对字组间时长差的考察无论是对语音研究还是声调教学来讲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实验对象

从河南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中选取三名以标准泰语为母语的泰国留学生,二女一男(以下简称为甲女、乙女、丙男),均来自曼谷,汉语水平分别为甲女初级,乙女中级,丙男初级,且除汉语和泰语外不会说其他语言,请其发汉语语音。

(二)实验语料

我们设计了一个调查字表,这组字表按照阴平+阴平,阴平+阳平,阴平+上声,阴平+去声,阳平+阴平……这样的组合方式制成,共16种(与轻声的组合除外),每种全选取3个双音节词,一共48个双音节词作为测试的内容。按照有规律的排列顺序(正序)依次朗读测试表中的48个双音节拼音。这些双音节拼音均由汉语一级元音[a][i][?][u][y][?][?]与辅音声母相组合而成,为排除由于调查对象对该词的记忆错误而对测试造成影响,词组全部使用汉语拼音拼写。

(三)实验设备

录音工具使用的是加装了cooledit2.0录音软件的IBM T520笔记本电脑、Firesolo 610外置声卡、YAMAHA MG206c专业音频调音台、铁三角AT4053b麦克风;实验中发音人采用站姿、口部与麦克风相距20cm发音。使用投影仪将发音字表制成一词一片的PowerPoint幻灯片呈现,每两张幻灯片间隔3秒。例词原则上只读一次,如在录音过程中调查者或实验对象发觉某词发音有异,则暂停幻灯片放映进行核对并酌情重录。实验所得结果转成wav文件存入电脑磁盘以供进一步分析之用。切分工具使用的是Gold Wave5.0.8;实验测算和统计作图使用的是带有自编脚本自动进行时长提取的Praat5.0.3。录音在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音学与艺术嗓音实验室内进行。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

时长差是指双字组或多字组中每两个汉字之间的静默段的时间长度,以第一个字的声波脉冲结束位置为起点,以第二个字的嗓音起始位置为终点。实验中我们采用Praat5.0软件提取每组双音节词音节之间相隔的时长差,具体标准如图所示:

上图1中为泰国女生所发的两个汉字词组,图中灰色矩形选取部分即为字间时长差。为便于数值比较,我们把每组所得到的时长差扩大1000倍。数据处理在Excel2003中进行。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依据上述标准,选取录音中有效发音,经过提取泰国学生汉语双字组字间时长,我们制作了下表。

根据字间时长差可以把这三人对该组字表的发音优劣情况分出等级。在正常语速状态下的汉语自然发音时,时长差越小,说明发音人对这个音节掌握得越好,时长越长,说明发音人对这个音节掌握程度不高,发音时不能有效控制时长进而影响声调。其中时长在0ms~50ms为较好、50ms~100ms为好、100ms~150ms为中等、150ms~200ms为差、大于200ms为较差。观察表1,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发音人甲女的汉语水平处于初级水平,时长间隔是0ms的有24个双音节词,而时长间隔特别大在100ms以上的只有“mógū、dǎdī、hǎdá、gǔgē、dìyī、yìdá、mùnè”这几个音。

第二,丙男汉语水平为初级,但其发音的熟练程度明显不及甲女,丙男发音中音节间时长间隔为0ms的双音节词只有17个,而时长间隔在100ms以上的却多达16个。可见丙男发音时多有犹豫,掌握情况并不是很熟练。

第三,乙女汉语水平为中级,她的发音中音节间时长间隔为0ms的有28个词,而时长间隔特别大在100ms以上的只有“gélí、hǎdá、pùbù、rìyè”这4个词组。通过对比可知,其发音相对要熟练得多,掌握情况较好。

第四,在这组字表中,甲、乙、丙三人发音的时长差都为0ms的共有16个词,而这些词均为最基本的常见字,属于无障碍双音节语音。音节时长差在0ms~50ms间的双音节词共有5个,这几个词也是三人掌握得特别熟练的词;时长差在50ms~100ms间的双音节词共有2个,说明这两个词对于该三人来说属于掌握程度较好的词。三人在发音时音节时长差都较大的为词组“hǎdá”,其中甲女和丙男二人的时长差甚至达到了400ms以上,这说明三人对这个词的发音掌握得都不好,该词组属于较高难度的陌生词。

为了更细致地对比三个人对这组汉字双字字表的掌握程度,我们把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以便使发音优劣情况更为直观、形象。

由上面两个图表我们可以知道:

第一,图2中,发音评价为较好的占据了数据中的大多数,这组百分比数据明显高于其他几组,说明该组双音节词对于甲、乙、丙三人来说难度不高,且评价为好的一组的百分比数据也平均高于其他组。

第二,甲女发音程度评价比值分别为较好68%,占主体部分,好为18%,中等为9%,差为2%,较差为2%。整体上甲女的发音水平还是不错的,好以上的比值为86%,处于中等水平。评价为差和差以下的共为4%,鉴于词组难度不大,故总体评价给予中等结论。

第三,乙女发音程度评价比值分别为较好82%,占绝对主体部分,好为11%,中等为5%,差为0%,较差为2%。整体上乙女的发音水平相当不错,好及以上的比值为93%,评价为差及差以下的比值共为2%,微乎其微,故可以认为,乙女的发音水平很好,总体评价给予高水平。

第四,丙男的发音程度评价比值分别为较好48%,不足50%占主体部分,好为16%,中等为16%,差为5%,较差为16%,好及其以上共为64%,评价为差及以下的共为21%,比重较大。整体上丙男的发音评价水平较低,结合发音难度不高的情况,可以认为丙男的汉语水平较差。

四、讨论与结论

(一)时长和习得的关系

从上文中的论述知道乙女、甲女和丙男的发音评价结论依次为“好、中等和较差”三个等级,对应的音节字间时长顺序为“快、中等、较慢”三个层次。反映在实验中即是。乙女>甲女>丙男(“>”意为“好于”),时长上为乙女

(二)声调和习得的关系

发音人在发音出现问题时往往是成组的,前文中我们提到拼音字表是按照规律组合编排的。从表1中可以发现阴平+阴平、阳平+阳平、阳平+上声、上声+上声读得好;去声+阴平、去声+阳平、去声+上声、阴平+去声读得差;阳平+阴平、上声+阴平、上声+阳平读得较差。所以声调对双字组的发音存在影响。留学生在双音节词的习得中,对声调相同的双字组容易把握,而对声调相差较大的双字组较难掌握。调域和调值相同时,音节间时长上容易控制,调域和调值差别大时较难控制。

(三)实验思考

对于乙女来说,根据i+1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难度,不必原地踏步,错失进步的机会。而对发音人甲女来讲,虽然汉语水平处于初级,但对该组双音节词的掌握程度已经较为熟练,可以稍微增加难度,使其避免止步不前。对于丙男来说,该生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需要重点学习巩固已得的知识,不能急于求成。在短期的汉语学习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四)本研究的不足

本次对泰国留学生进行的双音节词时长差的调查存在的局限:首先,本次调查的对象数量较少,且调查对象的背景比较单一,调查项也比较单一,因而只能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泰国留学生双音节词掌握的熟练程度。如果增加调查对象数量,并选取年龄、性别、汉语水平等情况不同的人作为调查对象,一定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泰国留学生对汉语双音节词的整体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梅.零起点泰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J].柳州师专学报,2010,(5).

[2]蒋嫦娥.浅谈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A].古今中国面面观[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3]李红印.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J].世界汉语教学,1995,(2).

[4]蒋印莲.泰国人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难点辨析[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许艳艳.泰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难点及教学策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3).

[6]陈彧,许海鹏,高晓颖.泰国留学生汉语元音习得的实验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2,(3).

[7]张虹.日本学生双音节词轻声偏误及习得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1).

[8]刘佳平.日本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偏误调查报告[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3).

[9]王功平,周小兵,李爱军.留学生普通话双音节轻声音高偏误实验[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10]石锋.北京话的元音格局[J].南开语言学刊,2002,(0).

女人最好的状态语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张力 性本能 叙事 影像风格

“张力”是英美新批评理论家艾伦・退特提出的概念,他说:“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延和内涵的有机整体。”[1]“张力”的概念最初是运用于诗歌语义的批评中,后来逐步演变成“张力实质”这一涵义更宽的概念,指的是文本中诸多既矛盾对立又相互联系、统一的辩证关系。可以说,艺术活动中两种似乎不相容的因素在对立状态之下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时,往往就有“张力”的存在。

影片《性、谎言和录像带》是导演斯蒂文・索德伯格的处女作,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一举斩获了金棕榈大奖、最佳男演员和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数项大奖。影片在表层叙事上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表看似平静的婚姻生活是如何在一个旧友的影响下打破平衡,并最终走向破裂的故事。尽管影片中各种冲突十分强烈,但影片采用了一种冷静的叙述方式以及朴实的镜头语言,从而使得电影在人物内心、叙事机制以及影像风格等方面呈现出多层面的张力。

一、性本能的压抑与释放之间的张力

从根本上说,关于性本能的压抑与释放是这部影片所讨论的问题之一。奥地利的心理医生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但是,性本能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生命冲动,常常受到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的制约和压抑,在这种压抑下,如果不能通过其他合理的途径宣泄这种生命冲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病态的产生。弗洛伊德指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2]

对影片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进行观量,可以发现,他们都面临着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道德原则的冲突,在性本能的压抑与释放的焦虑之中苦苦寻求平衡,人物的内心充满了张力。

首先说约翰,他是一个精力充沛、事业有成的男子,内心传统的妻子安自然无法满足其对于性的强烈渴求。但是,一方面他不愿压抑自己的性本能,一方面他又不想打破现实中的婚姻生活。于是他与小姨子辛西娅进行性本能的释放,在违背道德原则的同时用谎言来调和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的冲突。

女主人公安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人,甚至在心理医生面前,对于自己的也难以启齿。事实上,她只是把现实原则、道德伦理看得过于沉重,因而过分地压抑了自己的性本能,也因此变得神经兮兮――担心一些诸如空难、垃圾的无谓的事情,如洁癖者似地打扫卫生――她需要这样的脑力和体力活动来消耗“力比多”。

与安截然不同,妹妹辛西娅是一个前卫大胆的女人,她讨厌安的传统保守。她以快乐原则为最高原则,但在某种程度上,她与约翰更像是对安所固守的传统道德伦理的一种藐视和宣战。安和辛西娅最后通过录像都回归了正常的自我,在这个回归的过程中,人物内心始终摇摆不定,焦虑而充满张力。

最后来看男主人公葛伦。他喜欢询问女人的私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观看录像带来获得性本能的释放。葛伦为了规避现实生活中的谎言而逃入真实的影像世界中,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无意识欲望。而影像之所以能够满足观影主体的欲念,是因为影像和梦一样,是无意识欲望的实现或表达。麦茨甚至认为,人们观看电影的动机是内心的视淫欲、窥视癖等。由此,借助录像带,葛伦找寻到了道德原则和快乐原则的平衡点。

二、显在的外聚焦叙事视角和隐含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之间的张力

聚焦是叙事学研究中的重要术语,叙事学词典这样解释“聚焦”:“表现被叙述情境与事件的视角,据此,感知或认知的立场得到表达。”[3]

对于电影中叙事的内聚焦,弗朗西斯・瓦努瓦做出了这样的分析:摄影机跟拍人物,话筒录下讲的话,除观众看见听到和从所见所闻中归纳出的东西外,不给观众任何别的信息。[4]

根据以上表述,可以发现,影片自始至终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外聚焦视角的叙事模式,摄影机以一个客观的视角对时间进行记录式的叙述,叙述冷静克制,仅仅从外部来对人物和场景进行聚焦,描述的只是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没有进入人物内心,不作主观评价,没有画外音、心理影像以及主观视角的镜头,导演似乎并没有表现出他的看法或对人物的喜好厌恶。镜头多用中近景,很少用特写镜头来渲染情感和气氛。这些镜头语言风格造成了影片的模糊多义性,观众很难凭借直觉感受进行角色认同,进而接受某种意识形态的“询唤”。

但任何一部影片都会传达出导演的某些观点、看法,《性、谎言和录像带》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它是以一种更为隐晦含蓄的方式来进行表达的。

劳拉・穆尔维指出,在电影中,女人作为形象是被看的一方,是被凝视的对象,男人则作为看的承担者。这种“看”首先是摄影机的看,由于摄影机的操纵权通常掌握在男性手中,因此,这通常都是一种“男性”的看。影片中,摄影机在开头表现约翰和葛伦(特别是站立的时候)采取了仰拍的视角,表现了男性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主控者的地位,是受到女性仰视的。其次,女人在电影中被男性角色所“凝视”的。女性角色在影片叙事中直接被设定为男性角色的注视对象。最后,是男性观众的看。一者,男性观众通过观看银幕中的女性形象而满足“视淫”。二者,观众通过对摄影机和影片中男性角色的认同,获得作为男性的自恋性的满足感。好莱坞叙事电影就是通过围绕一个观众可以认同的主控人物来构成影片,从而推动叙事进程。“当观众与男主人公认同时,观众就把自己的视线投射到他的同类身上,他的银幕替代者,从而使男主人公控制事态的威力和色情的观看的主动性威力相结合,两者都提供了全能的满足感。”[5]

在《性、谎言和录像带》中,葛伦的摄影机和录像带作为一个能指代表的不仅是葛伦满足“视淫”的工具,更隐喻着男性角色和主流电影导演对女性的凝视。安在影片中代表的是传统女性形象,是为男性观念所建构的。不过这部电影显然没有跌入穆尔维所批判的标榜男性中心主义的主流电影之中,而是在塑造传统电影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之后开始了女性主义的叙事策略。影片中代表男性中心主义的约翰并不能成为观众可以认同的男性角色,他最终随着谎言的被拆穿而在事业和婚姻上走向失败。辛西娅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出现的,是对男性眼中传统的女性形象的颠覆。导演从主流电影中跳出的最明显的标志是安在录像时将摄像机转向了葛伦,这是安在质疑、挑战和反抗以格雷厄姆为代表的男性导演和男性观众的注视权威,意味着安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反抗。

因此,电影通过人物设置和叙事表现出了导演对标榜和维护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电影的批判,传达出对女性意识的褒扬。值得注意的是,导演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是在外聚焦的叙事视角下展开的,女性立场也在看似不做主观评价的镜头语言之下表现的,外延的叙事方式和内涵的女性立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

三、好莱坞电影模式和艺术电影风格之间的张力

《性、谎言和录像带》作为一部美国的艺术片,对好莱坞电影模式有着自觉的规避和颠覆,在电影美学上更倾向于艺术电影的形态。但是与欧洲艺术片相比,电影显然还是表现出了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影响。影片就是在好莱坞电影模式和艺术电影风格的相互牵扯之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张力,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在人物的设置上,电影打破了主流的好莱坞电影模式。一般的好莱坞电影中,男主人公代表的是优秀的品质,诸如正义、勇敢等,而这部电影的男主人公是一个性无能,一个“异常人”,有着病态性的说谎癖,不善与人交际。而反面角色约翰事业有成,看上去衣冠楚楚,完全没有一般电影中反面角色的丑陋的形象。安作为女主人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但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压抑的性冷淡。导演把安和葛伦这样的“异常人”推向银幕中心,实际上是对艺术电影注重观照边缘人群的传统的一种有意继承。

在电影语言上,如前所述,电影既使用了平行蒙太奇、中近景等经典电影叙事中常用的手法,同时又使用声画分立、主观镜头等艺术电影常用的镜头手法,表现出了混合的艺术效果。好莱坞电影特别注重绚丽或者快节奏的画面所营造出的视觉和剧情的戏剧性冲突,但是这部影片的冷静、慢节奏的叙事基调、人物对白的晦涩以及段落镜头带来的模糊多义性显然是导演为了抑制,造成间离效果,启发观众思考而有意为之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影片似乎又更倾向于艺术电影的风格。

从主题意旨上来看,好莱坞电影在叙事上多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模式,从而满足观众的道德。《性、谎言和录像带》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种模式的复刻――道德败坏的约翰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恶报。但同时电影对于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陌生化”处理,影片的意旨并非单单对传统道德伦理的维护。片中的人物似乎除去约翰之外,基本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分,即便是和姐夫的辛西娅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恶。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不同,电影中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拯救者,安、葛伦和辛西娅都是病态的,因而都是待拯救的。安和辛西娅被拯救的方式也很怪异――通过录像直面真实的自我。在这里,导演借助录像带这个符号含蓄地表露了自己对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谎言的批判。正如葛伦所说,比起用谎言沟通外界与自我的约翰等人,看起来最怪异的葛伦却是最正常的,这无疑反照出了“正常人”的丑陋和虚伪。

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认为这是一部个性鲜明、令人兴奋的影片,它包含着未来电影的冲动与信心。在多种互逆因素的交杂融合之下,影片在人物内心、叙事机制以及影像风格等多方面呈现出了多层次的张力,并保持了一种圆融和谐的动态平衡。也正是在这种平衡之中,导演从容不迫地完成了对观这一命题的自我思考。

参考文献

[1] 赵毅衡.新批评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17.

[2]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美)杰拉德・普林斯.叙述学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4] (法)弗朗西斯・瓦努瓦.书面叙事・电影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0.

女人最好的状态语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纪录片运动;语境。吴文光。《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

中国新纪录片运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最后的梦想者》为开山之作;1992年,在独立制作人张元的一次个人寓所聚会上,“新纪录片运动”被正式提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新纪录片运动”较为成熟的作品陆续出现。

一、中国新纪录片运动的时代语境

20世纪80、90年代之交,中国的文化生态开阔而繁荣。

经济领域,全球化勃兴,中国在政府“导向性政策”的推动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新的经济策略触及社会各个领域,更促进了中国文化格局的革新。

思想领域经历了后冷战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着中心内爆,西方哲学思潮不断传入我国,弗洛伊德和尼采的思想在中国大地上持续升温。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走出众人失语的境地,开始借助西方哲学思想追寻理性的回归,并带着人文情结和终极关怀放眼身旁细微。一场突破旧有意识形态束缚,波及音乐、传媒诸多艺术层面的“新文化启蒙运动”拉开帷幕。

在上述历史情境下,作为对传统政论风格纪录片的挑战,新纪录片创作风格浮出水面,在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的交错映照之中,当代艺术家以一种独特的符号方式解构着现实生活,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关注,它们如此真实,如此冷静到残酷,更像是为特定“观众”视域而设置的文化姿态与文化表演。正如吴文光所说,他们冥冥之中感觉到某种东西要结束了,所以带着一种了解的心情去简单地记录。于是,新纪录片运动就成为中国疾速发展历史进程中,焦躁和裂变中的一抹沉静,它深刻而有力,因为“简单”而“平民”的写实。

二、中国“新纪录片运动”的群体语境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北京等地,开始形成一个独特的流浪艺术家群络。他们大多没有北京户口,没有稳定的收入与相对固定的居所,以盲流身份生活在都市边缘。却始终为梦想驱逐。在80年代,这是奇特而空前自由的边缘族群,他们中间有画家、摇滚乐团、先锋诗人、艺术摄影师、无名作家、实验戏剧导演、苦于资金来源的未来电影导演。他们出没于影视、广告、美术设计等文艺领域,获取时有时无的收入以维系生存和艰辛的创作。他们不断遭受着画展被查封、演出被中止、从临时居所被驱赶,还经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吴文光,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员、电视台编导。这位以录像方式制作纪录片、并成为新纪录片肇始者的艺术家,便是上述人群的一员。1988年春,吴文光来到北京,开始以断续、艰苦的方式拍摄、记录他的朋友、流浪艺术家们的日常生活。与他的拍摄对象相同,吴文光近于直觉的创作无关潮流和时尚,他甚至无从于勾勒作品未来的出路。《流浪北京》至今没有在电视台播放,但以“手抄本”的方式在影视圈内流传。

新纪录片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吴文光之外,还有同时期的时间(代表作品《我毕业了》),及相继涌现的睢安奇、朱传明、蒋樾等。这一群体(包括独立制片人)年轻,有独特的思考,为新文化启蒙运动下的精英知识分子。他们其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情节,沉潜生活,审视社会流变。与“中心”、“地上”、“官方”等语汇相对,他们的身份界定大多被冠以“边缘”、“地下”、“民间”等词。

以“第六代故事片导演”、“中国地下电影”称为登场的新纪录片创作群体,代表20世纪80年代被喧嚣的主流文化所遮蔽的边缘文化,作为社会动荡中被放逐到社会文化边缘的艺术群体,他们开始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向心运动。新纪录片群体以一种低调的叙事方式实现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却俨然恣意着某种沉甸甸的精神反叛,他们让普通人、边缘人地、社会的底层群体站出来说话,对抗着长期主流纪录片对普通人群和底层人群的漠视他们承担起了某种民主的责任,坚挺地根植在他们平实甚至有些粗糙的作品中。

或许,新纪录片运动艺术家的群体创作动机,可以通过吴文光的一段心声来折射:“我是在八九之后突然感到北京这座舞台空下来了。我突然有一种亢奋,特别亢奋。也许我是想在没有人的时候干出点什么。”对于吴文光,他的影像表达方式是一份献给80年代的薄莫,“当时我想的是,80年代之后,这个梦想的时代该结束了。所谓梦想时代的结束包括中国人在寻找梦想的时候,许多幼稚的东西的结束。90年代应该是什么呢?现在看来应该是一种行动。梦想应放到具体的行动中。”

三、中国“新纪录片运动”的艺术语境

长久以来,中国纪录片要么好高鹜远,要么将技术贬低得一无是处,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对平民生活和底层情感的确实关怀,漠视了不同色泽的社会现实。新纪录片艺术家以一种实验和独立的姿态出现,在艺术风格上直接而富于力度,镜头语言平静淡定,看似客观,实际上以深入人内心的真实结构,通过真实的生活材料的综合叙事,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人性震撼。这是一种原生态的展示,也是创作者对人性和生活主观认知的表达方式。

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新纪录片在拍摄手法上以同期声、跟拍、长镜头为主。在叙事策略上,颠覆了传统“格里尔逊式”的“画面加解说词”的叙事模式,“注意自然纪录、原生态资料、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的生命。这里是指创作观念和操作规则的变化,编摄入员已经从摆布调度转为发现、跟拍、抢拍。传统的解说词――拍画面――后期找补的三部曲制作程序被完全摒弃了……过去采用事后补拍、静态拍摄,改变为现在正在进行时的跟踪追拍与动态拍摄。这里,审美观念起了变化……真实地纪录生活,展示生活的‘原生态’,才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此外,在叙事模式上,制作者个性化的特征被突显,怀特曼式抑或马塞尔式,诸如此类,纪录片成为制作者探寻事件客体及各种社会关系真谛的手段,成为“作者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一种影视手法”。同时,新纪录片运动也促成了纪实美学的中国化,纪实文本日渐强势,关注过程,解说文本日趋势微。

由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立场和视阈对传统颠覆性挑战的新纪录片运动,凭借自身特有的影像风格和文化诉求已然有力地改写着主流电视节目的面目。新纪录片在一种近乎残酷的镜头语言下,通过普通人的视角,真实叙事,没有华美的外表和空旷的架构,却坦然回归纪录的本质。

四、中国“新纪录片运动”的个案语境

作为新纪录片运动的开山之作,《流浪北京》折射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态。《流浪北京》记 录的是五位自由艺术家80年代末在北京的一段生活。五位人物是写作的张慈、拍照片的高波、画画的张大力与张夏平和戏剧导演牟森。他们放弃老家的工作来到北京,或者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自动留京,途径不一,目的却大致相似,通过北漂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影片以五个人面对摄像机自述完成,没有灌输式解说,吴文光抛弃了传统拍摄的主观视角,选择了隐藏在摄像机背后进行客观纪录;镜头运用质朴,拍摄时突破性的启用了同期声与现场的外源音效,打破了“声画分离”传统叙事模式,“声画合一”的效果赋予影片出色的原生态质感。

影片初始,切入张慈在北京一个破旧的小院里满面烟尘生火的画面,之后,张大力骑着一辆支呀作响的老自行车进入胡同,高波在清晨女高音的美声中出来刷牙,张夏平点燃一支烟,她的卧室零乱简陋,牟森正在杂乱的书堆里翻找着,所有的镜像似乎与“艺术”无关,却都是在讲述生活。

随着生活脉络的继续演进,一直潜藏着的艺术反思开始游人脑海艺术家们为什么来到北京?为什么甘愿当盲流?梦想到底具备怎样的力量?

镜头下,北京的流浪者们追逐着一种纯粹的艺术状态,一种非理性的流畅快乐。虽然生活缺失安稳,但正如大力离不开画,牟森的剧团梦想,高波愿意用生命去换取精彩的照片,他们都是“被选择的”。表面的漂泊,却用内里深沉的艺术宿命支撑起整部影片的温情与震撼。

高波的六次搬家,在永定门的居所里吹着口哨听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张慈说到把北大作为食堂和澡堂时潸然泪下;牟森啃着干面包席地而坐;大力讲蹭饭的窍门;曾想过自杀的夏平在景山公园看燕子归窝和金色的故宫;吴文光以平实的镜头语言让观众与艺术家们共同体验生活的矛盾与苦痛,之后痛并快乐着。于是有了张慈不满老外夸她住处好的“好个屁”,有了夏平在“野百合的春天里”抱着小兔的痛哭,有了所有人生活的继续……

影片结尾,黑屏后没有立即结束,打出时间并用字幕形式道出了五位流浪艺术家带着彷徨和无奈各奔东西的结局。

就整部影片而言,导演通过影像真实记录了边缘艺术家群体的生活际遇。但实质上,影片的意义绝不限于真实本身,在那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中国人对于怎么继续活下去,选择怎样的活法都在进行着或自觉或懵懂的思考,影片中的艺术家只是这种精神进程的一个缩影。

女人最好的状态语录范文第5篇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中,“男女有别”的现象非中国人民大学一家,一些高校的提前录取专业更是规定了明确的性别比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年提前录取招生各专业总招生比为男女1:1;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规定,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录取时,男女生录取比例为1:1。其实早在2005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就对小语种设定性别划分,当时教育部没有表态同意,北大没有明确公布,也没有隐瞒,但很多人包括考生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2006年教育部规定高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当时大家觉得这件事已经纳入法律的轨道了,而且范围扩大到全国,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今年北大没有实行这样的政策。

很多人坚信,男女生语言天赋天然存在差距,在“小语种”招生中关照男生是合理的。假设这种理论有道理,那么在理工科录取中,为何不向女性考生加以倾斜呢?然而在高考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都需要付出成千上万倍的努力,每一分的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勤奋和汗水,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都是在一样的付出,在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1分都能决定数万名考生的命运,更何况还是十几分之差。一旦真正开启“区分性别划线”,可以预见的困境,其实就是让那种信奉“绝对公平”的奢念破产,事实上,以性别为界,生理与心理的差别,天赋与性格的区分,男女因为性别不同,对不同学科与事业有不同的喜好,本就是社会分工的基础,也是最正常的风景。倘若教育者过于自信,相信通过开创另外一种附加的公平设计,就能拥有绝对的公平,最终便只可能将这种设计发酵成“自找麻烦”。

让人无可奈何的录取标准哈佛:

游泳队不需要新秀了

与国内大学的划定分数线相比,美国哈佛大学的录取标准就要怪异得多,常春藤盟校的考试不像一般的考试,只要对照公布的标准答案,就知道自己得几分,然而常春藤盟校的录取标准没人能摸得清,有人认为成绩好、体育又特别棒的学生必定会被录取,但是有兄弟二人,他们同样是史戴文森高中的顶尖学生,取得了同样的分数,又同样是校游泳队的队长,前一年哥哥进了哈佛,后一年弟弟却没进,据说原因是前一年有了哥哥就够了,后一年游泳队不需要新秀了。

波士顿大学:

很遗憾,你没有长辈在这就读“我们很遗憾地通知你,你的家族在我校就读的传统到你这里难以为继,因为你不够入学的资格。”这是波士顿大学给出的拒绝理由,波士顿大学的传统是很注重家族观念,如果考生的家里曾有长辈在该校读过书,那么这个年轻人将更受该学校的欢迎,被录取的几率也会相对更高。

加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