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女人与猫

女人与猫

女人与猫范文第1篇

如果猫是女人,那么,狗当然不是男人。

猫和狗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大相径庭的,国人总是把猫比作奸臣,极尽声讨之能事;而狗则被看成是忠实可靠的忠臣,被大肆歌颂,俗话亦有云“狗是忠臣,猫是奸臣”。中国人的传统礼法中是最恨奸臣,所以,猫和狗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可想而知。

但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生活中,猫又是与人最亲密的动物。虽然,狗也是家庭宠物,可是,狗却不像猫那样总被人抱在怀里,搂于床上。最经常与主人在同一个被窝里睡觉的动物,大概只有猫了。猫生得妩媚可爱,身体细腻柔软,摸起来手感极好;而且,猫的叫声缠绵、动人,神情温柔多情,举止也是千娇百媚。这些方面的缺乏都让狗在猫的面前相形见绌。然而,即使如此,人们对猫的妩媚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对狗,依然赞赏有加。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其实,人们都爱猫的娇媚,却怕猫对任何人都娇媚,这便是许多人怀抱着猫却并不对猫进行赞赏的原因。但任何一种肆意诋毁和无端责骂的背后,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惧怕与失落。试想一下,哪个男人不怕自己怀里今天千娇百媚的女人,明天又对着别人如此。人性从来都是这样,不管自己是否专一,却总是要求对方专一。

人们赞颂狗为忠臣和诋毁猫为奸臣是有例证的。比如,被送走的狗,总是依然忠于原来的主人,哪怕走得再远,也要千方百计地回归到旧家。而猫就不同了,被送出去的猫,往往是到了新主人的家里就安然留了下来,不思旧家,有奶就是娘。猫对待新主人也同样会展示出它的妩媚和柔情。如此一来,狗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忠臣形象,而猫则代言了奸臣。

其实,被送出去的猫是寄人篱下的弱者,其地位之低下是可想而知的,偏偏无人怜惜被送出去的猫的处境,也无人顾及到猫在别处求生存的本能,只声讨猫的不忠。人把猫送给别人,却反怪猫的不忠,也算是咄咄怪事了。

再如,若是猫不捕老鼠,猫就被视为与老鼠一样的可恶。但是,现在无数的狗也早已不再承担看家的责任了,人们却不对狗进行声讨。狗若是救了主人,被看做是极大的忠心,猫若是救了主人,却被视为奇特的现象。

由此可见人们对猫与狗的评判标准多么不同:猫需要且只能担起自己的职责,如果超出了职责,便会视为异端邪术;而狗因为一惯的名声,不担当应担的职责也不会受到批评。

这颇有点像男人与女人的关系。女人如果比男人挣钱多,照样得温柔地做家务,否则人人都会奋起叱责;而男人挣钱少又不做家务,却还被视为理所当然。

和狗不同的还有,猫若是妩媚了,就会被骂为妖媚惑主,猫若是不够妩媚,就会被斥为势利眼。古记《酉阳杂俎》记载说,在古代的朱门大户人家,猫是极其温柔多情的,而落在寻常百姓家的猫,却是既不捕捉老鼠,连性情也是极冷的,就像它的鼻子,一年四季也只在炎炎夏日里热那么几天。

这哪里是在说猫,分明是在说女人呢,在说着男人笔下的女人。富贵人家的女人,要讨好丈夫,于是百般温婉,而穷人家的女人,则是势利眼:嫌贫爱富,对丈夫当然冷冰冰的了,一年中也没几天是温和的。

历史一直是男人写的,所以男人想怎么丑化猫或者丑化女人,女人自然无力还击,犹如猫的不懂得争辩。

女人与猫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明威 雨中的猫 文体 突出

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首先把旅店作为一个描写顺序的参照物,但他却先从描写旅店里面开始:“only two American”,然后再转向旅店外面的景物,交待了当时的天气是一个雨天 “It was raining.” 通过店员的视角作者又告诉了读者外面“Across the square in the doorway of the café stood looking at the empty square. 按常规的描写顺序可以这样归纳:在一个雨天里,在异国他乡的旅店里面只有两个美国人住在里面,而外面是摇曳的棕榈树,冰冷的战争纪念碑,广场也是空荡荡的。海明威这里很明显采用偏离常规的描写顺序,是为了达到突出小说事件发生压抑、郁闷的氛围,文章开头部分出现的冰冷的纪念碑甚至成了不好结局的预言。海明威用这种超常规的文体手法目的是为了首先把这一对美国夫妇突出出来,为以后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而环境则是为衬托人的行为和心理来服务的。海明威的这一突出的语言描写一开始就让读者感受到了整个氛围的压抑与沉闷。

下面的部分是从描写女主人公开始的,在开始一段营造出的氛围里,读者也许希望下文会有一个改变,来打破这种氛围,可是结果却是:The American wife stood at the window looking out .海明威又一次用这种超常规的手法给读者交待了关于小说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从在对环境和人物行为的描写里面就可以判断出丈夫和妻子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还不会是一般的生活琐事上的矛盾。女主人公此时在漆黑雨夜里看着屋檐下避雨的一只猫,而且她想冒雨去找那只猫。其实,从对事件发生氛围的描写里面,可以看出女主人公要出去找的那只猫不会是去找那只真正意义上的猫。猫在西方文化里有性暗示和调情的意思,模仿猫的行为,来调情,猫甚至还表示的意思。女主人公跟她一直在读书的丈夫,提出要找那只猫,一是借机打破沉默, 再就是表示出一种性暗示,而她丈夫却显得的无动于衷,还是在那里读书。当女主人公没有找到猫,She was suddenly disappointed.相信读者不会就以为女主人公是在为没找到那只猫感到失望吧!她转向女佣发泄到:“oh, I wanted it so much .I wanted a kitty.这里面女主人公没有直接说: I want a cat. 而是用了:I want it so much. “It” 本身就不是确指,而是一种模糊所指,其实这里就是表示“性”。女佣却对这一切不知道,所以对女主人公如此坦言“性”表示惊奇。

随着故事进一步进展,女主人又回到了旅馆,海明威用了一句他惯用的很简短的句子:She sat down on the bed.当女主人公干脆坐在丈夫床前说道:I wanted so much,” she said. “I don’t know why I wanted so much.这里 “want” 的后面没有宾语,这已经更加明显地表示出妻子向丈夫做出了调情的暗示。可丈夫仍然没有做出回应,妻子 “I wanted that poor kitty.”说到 “poor kitty” 又暗示出了他们之间的那种尴尬关系,接着 It isn’t any fun to be a poor kitty out in the rain.这时女主人公的话语里面的猫又已经不再是上面意义上的猫了,此时对猫的描写很明显又被换成了女主人公自己,女主人公又把当时处境的自己比做了那只在漆黑雨夜孤独无助可怜的小猫,这时女主人公感到自己与猫同命相连,希望能从丈夫那里找到一丝安慰,就像身处雨夜的猫能够得到一处归宿一样。猫其实在她的眼里这时成了自己的化身。文章开始时她在望着窗外的猫的同时,心里是在想着她自己的处境。现在我们可以从另一方面解释她为什么拼命要出去把猫找回来,一是想摆脱这种房间的沉闷与压抑,再就是把对自己的同情转移到猫身上了,希望为雨中的猫找到一个解脱,从而为自己在精神上找到解脱。

再来看一下猫被赋予的不同角色的转换,在雨中避雨的猫妻子向丈夫调情的暗号感到与猫同命运的妻子妻子想象中的丈夫他们要出世的孩子能成为精神依托的猫。《雨中的猫》的视点是很新奇的,海明威能够一种批评的眼光看待男人对待女人的那种麻木不仁;而在《雨中猫》中他在此表现了这种能力。”[4]与现实中的他不同的是,在小说里他承认,指望哈德莉像是他自己的单纯的复制品那样去过她自己的生活,她的确是在粗暴地对待她的本性,就像他的母亲干涉了她的生活一样。在故事的结尾,海明威超出了对一位不安分的妻子的同情心。她同时还借用了一位女性的面具说出了自己的忧愁。

参考文献:

[1][2][3][4]肯尼思・S・林因, 《海明威》[M].任晓晋, 胡孝申, 平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5]张中载,王逢振,赵国新 编.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女人与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动画形象;视觉类型;营销策略

Hello Kitty,可爱的猫咪,它陪着我们幸福地成长,成就着每一个小女孩的甜蜜梦想,在它的身上,积攒着每一个人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凯蒂猫作为日本著名的开通形象之一迪士尼卡通产品模式的成功元素在凯蒂猫身上几乎一项都不具备,但是它却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卡通形象之一。

1凯蒂猫形象的视觉类型的吸引力

在1993年和1994年在日本放送了16集凯蒂猫的动画片。凯蒂猫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整个凯蒂猫动画片一直是以凯蒂猫的个人行动为主线,其故事情节完全是为了衬托凯蒂猫温柔,可爱,善良,乐于助人,正义的性格。打造了一个温馨可爱的童话世界。

凯蒂猫的动画影片中的性格的设定是完美的,凯蒂猫有着一切可以让人喜欢美好的性格。而凯蒂猫的好朋友虽然也具有美好善良的心灵,却还是有个人特点的与缺陷的,这就为凯蒂猫帮主好朋友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增添了凯蒂猫形象的吸引力。影片中凯蒂是喜欢帮助她人的角色,以自己微小的力量,最后总能化险为夷温柔可爱,善良纯洁,很热心的帮助朋友解决各种困难。

整个影片的气氛温馨和谐,凯蒂猫穿洋装,乖巧、优雅、知书达理的形象正是当时英国贵族女孩形象。凯蒂的形象设定刚好完全符合日本人当时的梦想和追求。凯蒂代表了高贵、优雅。而当时70年代的日本有比较严重的倾向,其根源可能还要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末的明治维新,在此过程中,日本社会出现了“全盘西化”、“崇洋”的倾向。当时很多日本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像英国贵族女孩形象,再加上凯蒂猫善良、温柔、乐于助人等一切美好的性格特征,对儿童良好的性格塑造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所以凯蒂猫动画片的同时被儿童和家长喜欢着。

一般人对于童年时代所接触的视觉偶像都存在着一份记忆与情感,所以当年代久远的视觉偶像卷土重来时,常会勾起人们的回忆,市场也比较容易再度复活。特别是那些具有特殊年代,背景的视觉偶像,更容易带领人们进人时空转换的领域中去,沉浸在视觉偶像的虚拟世界里。

凯蒂猫本身的性格具备了可爱,美丽,天真,活泼等所有儿童所喜欢的类型,但是她并没有奥特曼,美少女战士,所具有的科幻性质的拯救地球和人类的超能力,也没有哆啦A梦从未来世界带来的超能力,这几个动画片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虚拟世界,奥特曼,美少女战士,机器猫这些动画片的故事情节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以剧情的变化提高其主角自身的吸引力,它不断挖掘和满足人们的梦想需求,消除时间和地域的界限,让童话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高科技发展联合起来。

动画人物外表形象好(包括美、帅、可爱)是所有孩子喜欢的首选原因。在其他喜欢的原因中,孩子们更倾向聪慧、机智、善于思考、推理判断、活泼开朗、幽默风趣、本领强、技艺高、勇敢坚强、有恒心。并且这种倾向程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从性别角度看,在喜欢人物外表形象好、活泼开朗、幽默风趣、脾气温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些原因上,女孩子的选择比男孩子集中,而其他喜欢原因基本上是男孩子比女孩子略胜一筹。所以凯蒂猫的形象性格特征决定了凯蒂猫的女好者比例比较大。

尽管批评家认为凯蒂猫会使女性变得逆来顺受和过于幼稚,但是生活闲散的凯蒂猫却很有社会良知。在凯蒂猫的动画片中,凯蒂猫扮演帮助他人而努力获得成功的角色。最近,她在美国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宜的特殊朋友”的称号,专门帮助募集女童教育资金。而在日本,凯蒂猫则同献血组织以及乳腺癌早期诊断筹款活动联系在一起。

从而凯蒂猫成为现代人的分身,让人们得到某种满足,拥有另一种梦境中的生活方式,从而缓解真实生活中所必须面对的压力。

在城市化的今天,人际关系逐渐出现隔阂疏离,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新生代变得孤癖,不懂得和其他人交流,而机器、玩具变成他们倾吐心情的对象,也造就了各种卡通商品的成功。凯蒂猫这个卡通形象巧合般地集日本传统文化的多种要素于一身。它既纯朴,又具有给人以丰富想象空间的独特魅力。凯蒂猫使可爱文化成为一种营销工具及营销策略,正是种营销工具使凯蒂猫产生出了威力强大的渴望、舒适、感伤以及怀旧情绪,刺激消费者购买相关的产品,凯蒂猫恰恰成为了人们的精神调节剂。

2凯蒂猫的形象营销策略

凯蒂猫是三丽鸥公司拥有一个存活了近30年的品牌。1997年凯蒂猫的第三代设计师山口裕子让凯蒂猫的脸比之前变得更圆了。凯蒂猫似乎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形象也更加亲切和拟人化。当年在推出凯蒂猫时三丽鸥公司几乎没有做任何市场测试和广告宣传而且,只要不给凯蒂猫可爱单纯的形象抹黑三丽鸥公司对任何产品几乎都会答应给予使用授权。但是,三丽鸥公司对于凯蒂猫形象的授权还是有比较严格的规则(例如枪支和烟酒类产品不能获得授权)。

开始凯蒂猫被印在我们任何可以想象的产品上,甚至是可以让人们置身其中的冒险主题乐园。三丽鸥公司向日本超过500家公司以及海外数百家企鹅也进行了授权。如今的凯蒂猫的独特形象已经出现在约2.2万种不同的产品上,畅销40多个国家。三丽鸥公司非常善于利用限量凯蒂猫商品来刺激收集行为与重复购买率。在2000年,麦当劳就曾经以凯蒂猫作为商业号召。顾客每买一次特定的快餐,就可以廉价买到一对凯蒂猫玩具娃娃。当时,几乎所有凯蒂迷都涌到快餐店去抢购,让人无法不惊讶她的魅力。在台湾,由于麦当劳推出的迷你凯蒂很抢手,是否为对方购买一套凯蒂甚至成了情侣们认定对方是否爱自己的标志。

凯蒂猫让成年人接受了一种新型的卡通。面对日益加大的生活或工作压力、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现实的焦虑,使得很多青年人,尤其是女性,非常怀念童年时简单纯真。凯蒂猫提供了一种方式,让消费者回到童年时代,而且也显得比较潇洒时髦。她代表了时下典型的“可爱”文化,这种文化给现实生活披上一层情绪化和理想化的外衣。在凯蒂猫的眼中,生活应该是有情绪倾向的,它说出了年轻消费者的心声。

3总结

动画片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凯蒂猫形象性格的设置,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凯蒂猫被三丽鸥公司创造出了很强的品牌效应。所以凯蒂猫的这种商业化的独特的形象营销模式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但是不同的动画造型结合动画形象本身的特质而会有不同的形象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丽温.一只小猫的商业传奇.

[2] 郑薏苡.少年儿童观赏心理的调查研究[D].温州师范学院.

女人与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宫崎骏;母性;回归;《龙猫》

《龙猫》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代表作之一,黑泽明曾把其列为自己最喜爱的电影之一。“龙猫”胖胖的可爱形象也随电影深入世界人民心中。该片囊括了1988年度日本的最佳影片评选专家评选和观众评选两项第一,并在1999年《电影旬报》评出的有史以来日本百部经典电影中名列第13位。[1]

《龙猫》是一部浪漫而又温馨的童话,它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母性的回归。电影继承了宫崎骏作品一贯的母性渴盼传统,以一个魔幻交织现实的故事,用简单的情节传达了极丰富的意象。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初夏的某天,姐姐小月和妹妹小梅跟着爸爸乘坐机动三轮车搬家到了一个山明水秀的小村庄。乡村景色对姐妹俩是新奇而陌生的。摇摇欲坠的木柱,略微生锈的门窗,吱吱作响的楼梯,古老的旧式浴室,都在诉说着房子的古老。她们爬上房子二楼,又有像浴室一样的一群群的黑色小精灵,在小月打开窗子的瞬间四散逃离。邻居慈祥的婆婆帮父女三人把屋子收拾好,并告诉她们那小精灵叫煤煤虫,住在无人居住的大屋,会在新主人到来的晚上悄悄搬走。邻居小男孩儿勘太在妈妈的吩咐下送来点心。他不肯说话,只是把点心盒推到小月怀里,就转身跑掉了,跑了很远才回头做鬼脸大喊:“你们家是鬼屋哦!”貌似强硬中透露出一丝羞涩和顽皮。入住当晚,狂风大作,远处连绵的树木被大风吹得不断起伏。直到洗澡时,大风还在继续,把屋里的器皿吹得哗哗响,吓坏了洗澡的父女三人。为了驱散恐惧,爸爸率先哈哈大笑,一家人笑成一团,忘记了恐惧。第二天,爸爸带两人去医院看望妈妈,姐妹俩争先给妈妈讲述古怪的新房子。听说妈妈病情好转,很快就可以出院,姐妹俩更是兴奋不已。小月去上学后,小梅独自在院中顽耍。她在草丛中发现了和家中一样的橡树种子,一路拾捡过去,惊喜地发现一只长着尖尖耳朵的会隐身的小怪物。跟随着它,小梅随即发现另一只稍大一号的中怪物。小梅追随它们跑入树洞,又发现了一只跟前两只怪物很像的、身体巨大的怪物。小梅好奇地爬上它那软软的大肚子,并给它取名叫“龙猫”。伴随龙猫均匀的呼吸,小梅也酣然入睡。等到爸爸和小月寻来时,隧道不见了,龙猫也不见了。爸爸安慰她,说龙猫是森林的主人,能够见到是好运的象征,所以才不会时时见到。他带姐妹俩去给大树行礼,感谢它的照顾。小月去上学,托邻居婆婆照顾小梅。小梅央求婆婆带她来学校找姐姐。小月无奈,只好把她带进了教室。放学了,突然下起大雨,姐妹俩被困在路边土地神小庙。勘太正好经过,他走过又返回,一言不发把自己伞塞给小月,一个人冒大雨跑回了家。姐妹俩返回家中,又赶去车站给爸爸送伞。等待中,龙猫滑稽地头顶荷叶悄然来到她们身边。小月认出这就是自己盼望很久的龙猫,把伞借给它并交会它使用。龙猫一声大吼,一辆猫形巴士车风驰电掣而来,大大的肚子里正好是舒适的车厢。龙猫拿着伞乘车而去,留下一包种子作为礼物送给姐妹二人。小月小梅种下种子,却迟迟不见发芽。一天深夜,小月被门外光亮惊醒,看着三只龙猫来还雨伞,并围着种了种子的苗圃做着类似祈祷的动作。小月叫醒小梅,两人跑出来,模仿着龙猫的动作。种子很快发出嫩芽,嫩芽旋即长大,成为像龙猫的家一样大的参天大树。龙猫拿出一个陀螺,姐妹俩趴在龙猫肚子上,随着它踩在陀螺上飞上天空。第二天醒来,种子果然发芽了,这让人怀疑昨天的梦究竟是不是梦。一天小月小梅突然收到来自妈妈就诊的七国山医院的电报,与爸爸联系后得到妈妈病情突然加剧的消息。失望的姐妹俩在路上大吵一架,小梅大哭,抱着自己刚摘的玉米,一个人去医院看妈妈。小月和婆婆发现小梅失踪了,发动全村人何处寻找也没找到。小月想起了龙猫,于是向大树跑去,找到龙猫恳求它帮助找寻小梅。龙猫搂着小月飞上树顶,叫来了猫巴士。猫巴士穿越森林,在电线上飞驰,带小月找到了迷路的小梅,又把两人带到了七国山医院。看到了精神康健的妈妈,两人欣慰地笑了,放心地回了家。

自某方面讲,宫崎骏可谓是个“萝莉控” i,其电影主人公大多为少女。从《风之谷》的娜乌西卡、《天空之城》的希塔,到《龙猫》中的小月、《魔女宅急便》的琦琦,再到《幽灵公主》的桑,《千与千寻》的千寻,乃至《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苏菲――虽然一度成为老太太――但本质仍是少女,她们或美丽善良,或天真可爱,或勇猛善战,抑或平凡无奇,但却能释放生命无限的潜能。选择少女为主角,宫崎骏认为这是时代的反映,年轻女孩儿比男性更具理想,更有朝气;与之相对。男人则背有更多包袱。但也未尝不能说,宫崎骏内心深处有这样的“萝莉情节”,倾心于少女的纯洁可爱。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宫崎骏对女性形象的深入刻画以及对女性的智慧与勇敢的褒扬,正是对延续了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的抗议,是对蔑视女性才能的传统观点的批判,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及审美现代性。与影片中“萝莉”们相比,男性角色,即使是男主人公,也显得戏份较少,人物形象也要更逊色。《风之谷》的娜乌西卡是个女英雄式的人物,不但救了男主人公,还在最后阻止了王虫的进攻,救了全部人,她复活时,可以说已经是半人半神的存在了。《天空之城》的希塔虽然略显得柔弱,但可谓魅力无限,甚至让一群海盗也为之神魂颠倒,纷纷主动为她洗菜切菜;她还是雷帕特的公主,血统高贵,能驾驭神奇的飞行石。《龙猫》的小月年纪很小,却成熟懂事,对人有礼,在家照顾爸爸与妹妹,俨然有主母的风范。相比之下,与她同龄的男孩勘太则显得青涩,跟小月和小梅连话都不敢说。《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千与千寻》仅从名字就知道萝莉是绝对主人公。《千与千寻》中的白龙,虽然拥有神奇的魔法,在影片开头给了千寻很多帮助,可后来也是在千寻的帮助下才得以保命和康复,最终千寻依靠自己的努力救出了爸爸妈妈,还帮助白龙记起了他自己的名字。《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苏菲不但帮哈尔打理日常饮食起居,战胜多次困难,还在最后帮哈尔找回了他出卖给魔鬼的心,救了哈尔。就连以男主人公命名的电影《红猪》也是如此,《红猪》是职业飞行员,他的飞机被击毁后,只得靠奥菲重新为他设计并亲手打造一架新的飞机。三部电影中的名字、心、飞机不但都是情节线的重要一环,而且都是有其隐喻意义的。正是通过这种女主角对男主角的救赎,完成女主角的成长与男主角的蜕变,同时使整部电影达到高潮,我们也可借此窥知作者对男女主人公评价的高下。男主角也许会风光无限――白龙和哈尔魔法水平都很高,红猪是著名的空战英雄――可在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女主角的出现化解危机。这种男一号对女一号的“习惯性依赖”绝非偶然,它是宫崎骏母性回归和母性崇拜心理的一种表现。

纵观《龙猫》全篇,整个作品是以小月和小梅为轴心展开的。搬家当晚,两人与父亲一同洗澡时,对外边的狂风产生了恐惧心理,小梅还问父亲房子会不会倒。父亲的安慰也不能消除两姐妹的恐惧感,放声狂笑也只是暂时减轻心中的忧虑。因为她们缺少的是一个家庭本应有的母性的关爱和抚慰,这是父亲无论如何给予不了的。小月为全家做饭,为自己和小梅准备便当,两人帮父亲洗衣服,她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没有母亲照顾的日子。生活在无形之间作用于她们的潜意识,让她们产生一种心理缺憾并急于得到满足。接下来,小月小梅跟着父亲去探望住院的母亲。两人都表现出对母亲极大的依恋,渴望母亲的关爱。这点在母亲给小月梳头及回家路上小梅盼望与母亲在一个被窝睡觉的话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虽然小月小梅都有活泼喧闹的一面,但又都体现出比同龄孩子更懂事成熟。这既可爱可敬,也略有可悲可怜――她们是在得不到应有的母性关怀的情况下,不得已走向了成熟。

龙猫形象的设定是本片最大亮点,使整个作品充满了魔幻主义的浪漫色彩。[2]一家人搬家的第一天,出现了种种怪异现象:屋顶掉下来的橡果子、抓不到的煤煤虫、恐怖的风鸣声……这些都为龙猫的出现进行了铺垫。龙猫第一次出现是在小梅独自在家玩的时候,小梅遇到小龙猫并与之捉迷藏,无疑是对自己孩提时代没有玩伴的缺陷进行补足。当小梅遇到大龙猫时,她对这个庞然大物一点都不恐惧,反而倍感亲切。小梅的探险历程可以看做是回归母体和寻求母爱的过程,所以不仅没有对自己到达新天地产生恐惧或者不适,反而会在龙猫柔软的肚皮上感到安心和惬意,甜美的进入梦乡。小梅通过与龙猫的相遇和接触,感受到了长期缺失又十分渴盼的母爱的温馨。龙猫的第二次出现是在两姐妹在雨夜的车站接爸爸时。在这样的时间地点,小月背着睡意朦胧的妹妹,寂寞、无助、害怕的心情一定会有。此时,龙猫的出现给处于漫长等待的小月增添了新奇的乐趣,使她的孤单、恐惧之感烟消云散。龙猫再次充当了母亲的角色,给姐妹俩以温暖和抚慰。龙猫的第三次出现是在夜晚两人的梦中。虽然是梦中,却能使两姐妹将现实中的种种压抑抛诸脑后,只需要趴在龙猫软软的肚子上与之神游。现实生活中渴望的母爱可以通过与龙猫的身体接触得到补偿。龙猫的第四次出现是在小月最需要它的时候――母亲住院,父亲未归,妹妹失踪。就像人们在无助的时候总是期望强大的超自然力量的帮助,也像孩子无助时会自然地想到母亲,小月找到了龙猫求助。在龙猫和猫巴士的帮助下,一切困难迎刃而解。猫巴士带着小月顺利找到小梅,又带着两人直奔医院。,把自己亲手摘的玉米送给母亲。看到母亲并无大碍,两人开心地回家。龙猫就是这样以一种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动物形象登场,帮助姐妹俩实现愿望,战胜困难,让她们的生活充满想象与希望,得到母亲般的慰藉;也使全片洋溢着轻快明朗的气氛,使观众深受其感染,从心底喜欢上他们的形象设定。

母性是宫崎骏电影普遍涉及的关键意象,甚至堪称其电影的母题。《龙猫》中母亲是一个背景十的形象,虽然很少直接出现,但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人物。母亲的不在使姐妹俩的生活状态陷入了成长意义的真空,这样龙猫的出现才显得合情合理。之后的逐渐平静,是以母亲身体的好转为重心的。随着她的病情恶化,平衡被打破,促成了小梅的出走,使得影片达到高潮。虽然姐妹俩与父亲朝夕相处,但很显然更能影响她们的确是母亲。对她们而言,父亲是种向导,母亲更多地是安全的象征。所以小梅才会执拗与和母亲同床而眠。所以她在龙猫肚子上睡着,可以看做是小梅对龙猫作为母性替代的情感认同。温柔而善解人意的龙猫,代替了一个母亲,完成了对姐妹俩生活细致而全面的介入。

母亲是任何导演都会涉及的题材,宫崎骏不但没有例外,还把其作为着力表现的主题之一。他选取的角度与众不同,是用一种缺失来表现依恋。龙猫就是其对缺失的遗憾的补充措施。宫崎骏电影的主人公多是没有母亲或者母亲不在身边的设置。《风之谷》的娜乌西卡从小没有母亲,《天空之城》的男女主公都是孤儿,电影《红猪》里的红猪和奥菲的父母亲都没有被提到过,《千与千寻》中,千寻的妈妈因为贪吃被变成猪,这反而成为千寻成长的契机。在《魔女宅急便》中,琪琪如果想成为真正的魔女,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离开母亲。因为母亲有不顾一切保护孩子的本能,去替他们承受生活的磨练,使他们丧失成长的机遇。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是母亲,而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又是离开母亲独立的。

这样的设置,不管出于由心或是无意,都跟宫崎骏的童年经历不无关系。1947年,宫崎骏5岁时,母亲不幸患了结核病,在床上躺了九年,其中前几年一直呆在医院里。[3]这点小月小梅可以说是带了宫崎骏半自传性质的影子。宫崎骏深切体会了一个缺少母爱的童年是怎样的孤寂。母性的缺失,是他内心深处的写照,所以母性回归是宫崎骏内心强烈盼望的。宫崎骏的家乡有一个传说,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住在我们身边,但是普通人是看不见他们的,只有天真无邪的儿童才能看见。这个传说让类似龙猫的精灵或多或少的满足了宫崎骏幼小心灵对母亲的渴盼。

身为导演的宫崎骏并不比我们幸运,离开小月小梅,他也见不到龙猫。他只是通过自己设计的人物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电影正是他心中的小月,为他在动画世界里奔跑寻找着自己的龙猫。

注释:

i 萝莉控:萝莉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年纪小的、甜美可爱的女孩、尤其是第二性征尚未发育或未完全发育的女孩。不是此年龄范围内的也可以叫“萝莉”,并没有太大的局限性。萝莉控指,比起对成年女性而言,对于未成年的少女更具性方面的兴趣的一种性向,或是指有着这种性向的人。

【参考文献】

[1]正宇.飞翔的大师――宫崎骏[J].艺术・生活,2006(1).

女人与猫范文第5篇

昨晚散步的时候,听邻居说居住在我家的那群小野猫因偷吃隔壁家的鱼,被男主人用木棒残忍地打死了两只。听后心里很是愤愤不平,残忍,太残忍了,不就是一条鱼吗,却伤害了两条幼小的生命,什么人哪?有没有点恻隐之心!可怜这几个月来朝夕相伴,给我们带来快乐愉悦的小猫咪!唏嘘不平之际,却又觉得是我害了它们,是我让它们过于相信人类的善良了。呜呼,可怜的小猫咪!

今年春上,不知什么时候,校园内一只黑黄花的流浪猫躲在我家的柴堆里下了一窝小猫仔。等女儿发现的时候,它们已经能探头探脑的出来玩了。女儿喜欢小动物,常常去看它们,逗弄它们,喂它们食物。受女儿的影响,我也常常拿剩饭剩菜喂它们。慢慢的,小猫跟我们娘俩熟了起来,不像老猫那样怕人、见人就逃,甚至公开的在我们庭院里漫步、嬉戏,蹲在窗台上休息,堂而皇之的闯入屋门。双休日,它们是女儿最好的玩伴,女儿亲切地称它们为“我们家的小猫”。小猫很淘气,家里的垃圾袋成了它们的玩具,经常被它们撕碎、嚼烂,垃圾拉的到处都是;我精心养的花也成了它们躲猫猫的场所,耐冬、栀子被它们摇来摇去,有时候还要扯着花枝打个秋千。咳,真拿它们没办法。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渐渐地,小猫长成了半大猫,毛色光滑油亮,肚子浑圆,非常壮实,女儿特意根据毛色给它们起了名字,白底黄纹的小猫叫“小黄”,黑黄花的叫“小花”,白底黑纹的叫“小黑”。每天看着老猫领着这群小猫外出觅食,在墙上爬上爬下,或者悠闲的在屋顶上散步,都让我感到这是非常幸福的猫的一家,也衷心的希望这个猫家庭能越来越壮大……可谁承想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呜呼哀哉,可怜的小猫们!

今天早晨,早早的起床,我到处寻找老猫的踪影。好久才在厕所外的墙角处找到了她,跟在她身边的只有那只“小花”了。见了我,老猫“喵呜”的叫了一声,声音很悲切,“小花”也远远的躲着我,没有了往日的神气。我知道,我和女儿再也看不见另外两只小猫了,“小黄”和“小黑”永远的从这个世上消失了,可怜的小猫咪!还有这可怜的老猫,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一双儿女的老猫。唉!我叹了口气,泪水顺着脸颊滚落了下来。这不幸的猫家庭!那残忍的人,可恨的悲剧的制造者。我又愤愤地咒骂着,心里的痛楚后悔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