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高地白梗

西高地白梗

西高地白梗范文第1篇

【关键词】空稀头率;短板;回透率;帕西姆

一、现状调查

纵观烟草行业帕西姆机型卷接空稀头率平均水平0.4%,保定卷烟厂有六套帕西姆机型卷接机型,这六套设备主要是生产白沙品牌的香烟,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我们重点攻克白沙品牌在帕西姆机型生产加工过程中空稀头率较大难题,首先对该机型的机车进行批次跟踪写实,共跟踪19个批次,得出他们的平均空稀头率达到0.80%,而普陀机型的平均空稀头率仅仅为0.2%。通过两种机型的对比,可以看出帕西姆机型卷接机车存在很大的问题,再通过与行业中同种机型对比,存在很大的研究提升的空间。

二、原因分析

(1)烟梗不同产地配比不合理,在一年的生产过程中统计出按照不同的产地进行比较,我们按照每周使用一个产地的长烟梗进行测试,共完成了3个产地长烟梗测试,取得检测数据63组,从不同产地的数据可以看出:产地不同,空稀头率差异较大。(2)烟片真空回潮回透率偏低,制丝加工过程中,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片烟经过真空回潮后存在硬块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烟片的耐加工性能。(3)烟梗润透率低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每次停产后再开工,空稀头率都有明显上升趋势,而每次开工梗丝都是‘现储现切’。为此,我们在2月22日,分别对5小时、10小时和13小时储存的烟梗进行了试验,从试验结果看,烟梗储存时间短,烟梗有硬心,回透效果差。(4)卷接设备主机精度调整不到位自12月24日至2009年1月19日,我们分别对5、6号机车进行了73和71个生产班次的跟踪写实。并将写实结果分为三段分别计算离散系数,结果显示,设备调整后空稀头率的离散系数就会产生波动,这说明,设备调整会对空稀头的控制精度产生重要影响,即空稀头率发现设备主机精细化调整与空稀头率具有高度相关性。(5)梗丝宽度不适宜白沙(硬)梗丝掺兑比例为33.33%,梗丝填充值的变化会对烟丝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我们在1月18日~21日对切梗丝厚度在标准(0.18±0.3)mm范围内进行了下限测试,从测试结果看,切梗丝厚度与填充值具有较大相关性。进一步对填充值和切梗丝宽度两指标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923,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三、实施方案

(1)提高真空回潮回透率。一是减少回透切片体积。将切片由三刀四分改为四刀五分,为了保证作业时间,操作工根据经验,在切最后一刀时由自动变到手动,可以缩短每个烟块的切片时。二是对切片后烟叶进行松散。烟片切开后回潮前要进行松散,而松散的程度对回头率有影响,所以增加人员对切片后烟叶进行松散。三是优化真空回潮机参数。首先收集真空回潮主要的参数,进行试验设计。真空回潮的主要参数包括:抽真空温度、增湿温度、保温时间,按正交试验设计9次试验。根据测试结果,真空回潮参数选择抽真空温度11℃、增湿温度67℃、保温时间205秒。在三步措施实施后,2月13日~20日对调整后回透率进行了检查,调整后平均回透率达到99.5%。(2)调整梗丝宽度。根据前期的切梗丝宽度测试结果,当切梗丝宽度为0.15~0.17mm时工艺消耗较低、出丝率较高、烟丝结构较好、梗丝柔软性较理想,有利于保证卷制后的烟支质量。综合考虑切丝机设备性能,确定切丝厚度(白沙(硬))由0.18±0.03mm下调为0.17±0.02mm。梗丝宽度调整后,加香后梗丝整丝率略有下降,填充值增加0.3 cm3/g。(3)优化不同产地梗丝配比。在工艺标准范围内,对烟梗进行优化,我们采用的优先顺序为:河北梗湖北梗福建梗云南梗。(4)提高烟梗回透率。在保障生产和加工工艺的前提下,增加储梗时间。对12个批次烟梗回透效果进行跟踪测试,烟梗回透效果好,平均烟梗回透率达到了96%。

四、效果验证

通过对六套帕西姆机型的空稀头率跟踪统计情况可以看出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这次改进,卷烟空稀头率得到了显著降低,首先是降低了消耗,节约资金,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估算,全年可以节约成本257万元。无形效益:卷烟产品的空稀头降低,端部落丝量降低,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保障了消费者利益。

参考文献

西高地白梗范文第2篇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自拟化瘀通脉饮/活血化瘀

腔隙性脑梗死 (lacunar infarct) [1]是因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 或脑干的微小动脉透明性变、深穿支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和液化组织并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而得名。本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约占全部脑梗死约20%,高发年龄组在60~70 岁。男性多于女性,为女性的2~6 倍。白天发病者居多,多数无明显诱因,常见于亚急性和慢性起病,症状一般于12h 至3 天达到高峰。因闭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失眠、口眼歪斜、偏身麻木感觉异常等严重可发生半身不遂、失语,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本病发生多与患者血压、血脂、血液粘稠度水平等成正相关,故积极地稳定血压、调脂、降血粘、活血化瘀等治疗对缩短疗程、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从而降低该病的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我们应用自拟化瘀通脉饮参合西药尼莫地平、维生素E、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84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164例患者均为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卫生院内科门诊(2002年02月~2010年02月)诊治的病人,经临床CT及理化检查确诊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中随机抽取的病例。其中伴有高血压108例,冠心病64例,高脂血症113例,高血粘126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男48例,女36例,平均年龄(66.5±7.8岁),对照组80例,男43例,女37岁,平均年龄(65.2±8.2)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遵循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的诊断标准》[2]中相关的诊断标准,而且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诊断为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标准。

1.3入选标准: ①首次发病,既往无脑血管病史。②发病24小时内就诊。③有神经功能缺失,意识清醒。④均经详细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

1.4排除标准: ①有明确肝肾或心功能衰竭,造血功能异常:②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恶液质:③近四个月有外科手术或有外伤史:④有代谢免疫性疾病或者是接受免疫控制剂治疗的患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一般性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休息等)、抗血小板、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活血化瘀、稳定血压、防治感染等,以及原发性疾病的治疗,14天为1个疗程。

2.2治疗组  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瘀通脉饮治疗,其药物组成:地龙10g,水蛭5g,黄芪20g,丹参10g,葛根10g,川芎10g,女贞子10 g石菖蒲5g,红花5g, 结合辨证分型加味。首煎加水800ml,文火煎40min,取汁约400ml;再煎加水400ml,文火煎40min,取汁约200ml,二煎所得药汁混合,每天3次,每次口服或鼻饲200ml,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每十四天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2.3 观察项目

    ①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②观察治疗前、后血脂中四项(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

2.4统计方法

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S)表示。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满分为28分,起点分最低分不低于18分。其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①基本痊愈≥85%,②显效≥50%,③有效≥20%,④无效<20%。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3.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84例,基本痊愈21例,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愈显率76.19%,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80例,其中痊愈10例,显效29例,有效26例,无效15例,愈显率48.75%,总有效率81.25%。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3两组总疗效比较见表1示两组治疗后对腔隙性脑梗死出现的临床症状:半身不遂、偏深麻木、口眼歪斜、头晕头痛的改善均有较好的疗效。对照组对头晕头痛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94.34%),对口眼歪斜的症状改善较差(总有效率78.3%),治疗组对各临床症状的改善均有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87.7%-97.4%)两组间相比较除口眼歪斜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4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见表2示,治疗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下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十分显著(p<0.05),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除胆固醇外,其他治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拟化瘀通脉饮在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中其调脂和改善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3.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表3示,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血液流变学的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化瘀通脉饮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S)

分组

例数

全血比粘度(mPa.s)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mg﹪)

治疗组

治疗前

84

4.63±0.15

46.21±1.63

561.75±35.21

治疗后

84

4.15±0.13*Δ

32.42±2.01**Δ

406.0±28.02**Δ

对照组

治疗前

80

4.52±0.47

47.31±1.87

531.19±47.42

治疗后

80

4.49±0.51

46.50±2.50*

520.23±32.43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ΔP<0.01

4.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指梗死灶直径在15-20mm以下深部小梗塞的总称,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长期高血压、小动脉硬化、透明性变,中老年体质发生变化,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脂升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等因素所致。临床上多采用调节血脂水平降、低 血液粘稠性、防治动脉斑块等治疗方法,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已成为当前脑梗死防治的主题。腔隙性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卒中”范畴,中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相对或绝对气虚、痰阻、血瘀,痹阻脉络、脑髓失养而发中风。虚为疾病之本质,瘀是疾病的核心,它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在病情演变中往往挟痰挟火,其病机属本虚标实症候,在急性期以标实为主,标实证又以血瘀为甚,瘀虽由虚而起,但瘀甚则新血不生,正气无由恢复,故治疗以活血祛瘀为主,辅以扶正之品。本方由地龙、水蛭、川芎、女贞子、石菖蒲、红花、黄芪、丹参、葛根等药组成,方用地龙、水蛭活血通脉,祛瘀而不伤正,治病之本为君药,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水蛭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及赖氨酸等的含量较高,它的唾液含有水蛭素[4],并含有蛋白质、肝素、抗凝血酶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加脑血流量、缓解颅内高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等作用; 地龙有活血化瘀,通络去痹作用,其中含有蚓激酶同功酶,能够有效的降低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作用[5],故能有效地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并具有较好的溶栓抗凝作用,对心脑血管栓塞的防治有明显的效果。川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的作用其中含有4-甲基吡嗪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脑保护作用[6]。用丹参、川芎益气行血,疏通经络为臣药,辅以黄芪益气行血、扶助正气输布精微,与水蛭相伍,助气行血,祛瘀通脉,葛根能升举脾胃之清阳,兼有扩张血管的功能,石菖蒲化湿开窍辟秽以调节神志,配以红花活血通脑改善缺血区脑细胞代谢,丹参具有调脂抗凝降血粘度的作用,女贞子能滋补肝肾之阴,具有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诸药配伍,共奏调补阴阳气血、活血化瘀通脉之功效。对减轻和控制动脉斑块的形成有显著效果,结合西药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再灌注等综合治疗,其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症状改善均有显著的疗效,从而缩短疗程;而对照组则无降明显的血脂作用,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治疗组,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化瘀通脉饮对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改善症状,降低血脂,明显优于单西药治疗,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显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孙 威,王化冰.腔隙性梗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2,1(1):73-75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 379-38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4, 17(3): 208.

[4] 李秀珍 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血肿周围组织热休克蛋白70与转移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J].神经病学临床杂志,2006,(19):6.

西高地白梗范文第3篇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中医科,云南宣威 6554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72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的治疗措施为常规扩张、护脑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加减。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的方法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140-02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其与患者脑损害的部位、脑残血性血管的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在发病之前有没有其他类型的疾病等相关[1]。为研究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措施为常规扩张、护脑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加减。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的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患者年龄在47~83岁平均年龄为(62.5±2.1)岁。患者病程在0.5 h~2 d之间。患有多发性梗死患者有4例,大面积梗死的患者有7例,基底节区梗死的患者有18例,额叶梗死的患者有8例,顶叶梗死的患者有8例,枕叶梗死的患者有4例,患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有5例。在对照组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患者年龄在45~82岁,平均年龄为(61.7±1.9)岁。患者病程在0.6 h~2.3 d之间。患有多发性梗死患者有5例,大面积梗死的患者有7例,基底节区梗死的患者有17例,额叶梗死的患者有9例,顶叶梗死的患者有6例,枕叶梗死的患者有5例,患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有6例。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自拟益气活血、祛风化痰法方药加减配合治疗,具体药方如下:黄芪40 g、党参10 g、白术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0 g、蜈蚣2条、僵蚕10 g、川芎10 g、当归10 g、全蝎6 g、菖蒲10 g、丹参10 g[2]。失语加远志,伴头晕头痛加钩藤、菊花、白芍,口眼歪斜加白附子、白芷,痰涎多加竹沥、半夏、天竺黄、胆南星,兼抽搐者加大全蝎和蜈蚣的剂量,舌红、口干欲饮、烦躁失眠者加生地、沙参、麦冬、玄参,上肢瘫痪加桑枝,下肢瘫痪加牛腾、桑寄生、川断。1剂/d。分2次服用,7 d作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3-4]。昏迷患者如果清醒就开始口服中药治疗,其他患者在入院之后给予中药治疗[5]。

1.3疗效评定

痊愈指的是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都基本消失,并且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病残程度为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范围在90%~100%之间;显效指的是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瘫痪肢体肌力增进II级以上,日常生活能够部分自理,病残程度为I~III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范围在45%~90%之间;好转指的是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都有了一定的好转,瘫痪肢体肌力增进I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范围在19%~45%之间;无效指的是患者的体征和症状都没有得到好转,功能性缺损评分减少或者增加在17%;恶化指的是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6-7]。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其与患者脑损害的部位、脑残血性血管的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在发病之前有没有其他类型的疾病等等相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吞吐难咽、肢体偏瘫等[8]。目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其临床研究价值越来越显著。目前对于采用甘露醇治疗脑梗死引发了学术界不小的争议,争议的主要方面是在于甘露醇使用的时间和用量。除此之外,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类型也存在着分歧。在中医理论中,脑梗死是属于“中风”的范畴,其主要病因是患者正气虚弱、阴阳失调而导致。其主要的病机为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以及脏腑功能失调[9]。在中医的相关理论中认为,脑梗死主要为风、痰、瘀、热互结,从而阻滞经络。所以治疗此病需要以益气、活血、祛瘀、化痰、祛风以及通络为治疗的法则在该次研究中采用中医治疗的药方中黄芪、党参以及白术能够起到益气活血的功效;而川芎、红花、桃仁、丹参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菖蒲起到化痰开窍的功效。在现代医学理论研究中也能够发现红花有抗血凝、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以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丹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浓度以及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的功效。黄芪能够扩张冠脉,有效改善心脏功能[10]。以上药物合用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想要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要采取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邵桂满,荣阳,荣根满,等.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62-63.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王今达,王宝恩.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7(6):346-347.

[4]韩玲,陈可冀.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们.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4-237.

[5]蔡葵,陈涓,陈敏,等.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中风患者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7):543.

[6]孙永富.60例脑梗死的CT与磁共振(MRI)表现[J].中外健康文摘,2009,6(6):241-242.

[7]杨玲,胡春洪,丁乙.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脑梗死30例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12(4):369-370.

[8]张晓莉,郑素萍,杨志伟,等.常规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化评估急性脑梗死发病:与cT及常规MRI的成本效果比[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42-44.

[9]孙永富.60例脑梗死的CT与磁共振(MRI)表现[J].中外健康文摘,2011,6(6):241-242.

西高地白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长春西汀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094402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临床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严重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脑梗死病人迅速增加。近年来,我院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的ACI病人192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ACI诊断标准:发病在72 h内;年龄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予常规治疗原发病、抗凝,据病情减轻脑水肿,防止感染及预防并发症,对症等综合治疗。对照组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1 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 mg 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1 次/日,两周为1个疗程。

1.3 临床疗效评定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4 d 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心电图、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血脂、血糖,并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糖、凝血四项、血脂、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结果均无明显变化,无过敏反应,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高。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减少、血黏度增高和血管痉挛等情况下,血栓逐渐增大,最后导致脑血管闭塞或形成小动脉栓塞,从而造成神经系统缺血、功能缺失,出现各种神经功能损伤的症状、体征。疏血通注射液是以水蛭、地龙为主要成分,经现代工艺加工提取制成,具有破血逐瘀、通经活络的功能,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水蛭素和蚓激酶。水蛭素是从水蛭及其唾液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是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水蛭素可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断凝血酶的蛋白水解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进一步血瘀反应,抑制受凝血酶刺激的血小板释放作用,并能使凝血酶与血小板结合分离。水蛭素还能抗血栓形成,激活体内纤溶系统,促进内源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释放。蚓激酶是从地龙中提取的具有纤溶活性的多酶组分,有类似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的作用,与纤维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与纤维蛋白结合后可使其迅速降解,有很强的纤溶作用[2]。长春西汀是从夹竹桃科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为长春胺(vincamine)的衍生物。长春西汀可选择性地抑制脑血管平滑肌钙离子依赖性磷酸二酯酶,使环磷鸟苷酸(cGMP)增加,从而使脑血管扩张,继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此外,长春西汀还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人体的血液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力,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促进脑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加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3]。鉴于以上两种药品的药理作用,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的办法联合应用长春西汀及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结果表明,疏血通和长春西汀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改善代谢,保护缺血部位的神经组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常琳,藏程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38 例疗效观察 [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2):48.

[3] 石翠娥.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9):499.

西高地白梗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白细胞介素6;心脑血管事件;中医证候

中图分类号:R544.1 R25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9.001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9-1033-03

Correlation between IL-6,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Infarction

Events,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in Hypertension

Wu Aiming,Zhang Dongmei,Zhai Jianying,et al// Dongzhimen Hospita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leukin 6 (IL-6),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infarction events,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26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ere collected.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IL-6 was detected by ELISA.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L-6,infarction events and TCM syndrome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infarction even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IL-6 (P

Key words: hypertension;interleukin 6;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高血压病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高危人群。评估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风险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降低致死、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医方面,中医证候与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1]。在病理上,炎症反应是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多种炎症因子参与其中。白介素6(IL-6)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有报道证实,IL-6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中医证候之间密切相关[2,3]。本研究检测22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L-6的浓度,分析其与心脑血管梗死事件及中医证候之间的关联,旨在探讨IL-6对评估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风险和辅助中医辨证的参考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均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患者,男性123例,女性103例,男女比例为1.19∶1;年龄62.41岁±11.18岁;高血压病程9.87年±9.17年。并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78例,未发生心脑血管梗死事件148例。

1.2 诊断和辨证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4],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诊断参考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和中华医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中医血瘀证辨证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86年11月修订的血瘀证辨证标准[7];虚证辨证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和老年病专业委员会1986年5月修订的虚证辨证标准[8];风证、痰证和热证的辨证参考1988年卫生部药政局高血压中医诊断的辨证分型[9]和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眩晕[10]中的辨证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纳入本研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急性创伤和手术以及孕期和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1.4.1 临床资料收集 使用统一调查表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和中医四诊信息,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参照诊断和辨证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和中医辨证。

1.4.2 变量赋值和数据管理 当某中医证候的诊断成立时赋

值为1,不成立赋值为0;有心脑血管梗死事件赋值为1,无心脑血管梗死事件赋值为0;定义性别女为0,男为1。由专人录入数据库,使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管理。

1.4.3 IL-6检测 空腹静脉采血4 mL,离心分离血清。IL-6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IL-6 ELISA试剂盒为R&D Systems公司产品,检测结果上限为100 pg/mL,检测仪器为奥地利CliniBio 128c酶标仪。

1.4.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样本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变量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以P

2 结 果

2.1 无事件和有事件亚组间临床情况 根据患者是否并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将患者分为无事件和有事件两个亚组。与无事件组比较,有事件组男性比例偏多,年龄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无事件和有事件亚组间临床情况

2.2 血清IL-6浓度与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偏相关分析 无控制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血清IL-6浓度均与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当控制性别和年龄因素后血清IL-6浓度仍然与并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P

表2 血清IL-6浓度与高血压并发

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偏相关分析

2.3 不同中医证候亚组间血清IL-6浓度比较 根据患者中医辨证情况,按风、热、痰、瘀、虚5个基本证候是否成立划分亚组,分别比较血清IL-6浓度的差异。血清IL-6浓度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经非参数检验,痰证成立组的血清IL-6浓度显著高于痰证不成立组(P

表3 不同中医证候亚组间血清IL-6浓度比较 [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pg/mL

2.4 血清IL-6浓度与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 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IL-6浓度与痰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71,P

表4 血清IL-6浓度与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

3 讨 论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发病。中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估计患病人数达3.3亿人,约有45万人死于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超过660亿元,占我国卫生总费用的3.4%[11]。由于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12,13]。加强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符合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变的医疗重心前移战略。并且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不谋而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既包括“未病先防”,也包括“既病防变”。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符合中医“既病防变”的思想。

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病理机制与长期血压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高血压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在炎症因子参与下,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脂质浸润,泡沫细胞形成,进一步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破裂、出血,最终诱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多种炎症因子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特别是IL-6在斑块炎症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L-6由18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1~26)kD,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产生。IL-6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2,14],IL-6参与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表达,刺激巨噬细胞摄取LDL,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此外,IL-6还能刺激其他炎症因子的产生,加剧血管炎症反应。IL-6能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促进单核细胞趋化和黏附。IL-6还可作用于肝脏和下丘脑,促进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合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IL-6能通过刺激单核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使纤维帽变薄,降低斑块的稳定性。IL-6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失稳、破裂直至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清IL-6浓度均与并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显著相关,当控制性别和年龄因素后血清IL-6浓度仍然与并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提示除性别和年龄这两个传统危险因素外,IL-6浓度的变化也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中医证候方面,痰证患者的血清IL-6浓度显著高于非痰证患者,血清IL-6浓度与痰证的出现呈正相关。中医的“痰”既是病理性代谢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IL-6可能是与痰证密切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之一。IL-6除有助于评估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梗死事件的风险外,对辅助痰证的辨证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爱明,张冬梅,翟建英,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血管危险事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3,32(4):248-251.

[2] 赵卫新,苏国生.白细胞介素6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244-245.

[3] 袁长武,王建清.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白介素-6相关性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8,26(2):24-28.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1-37.

[5]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6] 高润霖.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7]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血瘀证诊断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

[8] 沈自尹,王文健.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9] 贝政平.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28.

[10]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23.

[11] 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413.

[12] 苏懿,王磊,张敏州.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67-469.

[13] 刘晓婷,李镒冲,姜勇,等.2010年我国居民脑卒中疾病负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2):1121-1123.

[14] 张丽丽,刘晓静,王会奇,等.白介素-6、白介素-10和MMP-9与不稳定斑块的关系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513-1516.

相关期刊更多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南科技大学

高校社科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高校社科信息研究中心 ;河北省老教授协会

广西高教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