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童年的朋友课件

童年的朋友课件

童年的朋友课件

童年的朋友课件范文第1篇

从曝光的这一系列虐童事件来看,幼儿园的教师好像一个个心里都住着一个恶魔,因为常人无法理解的理由,以常人不可想象的各种奇怪的手段,去折磨幼儿园中天真又可爱的天使们。一时之间,骂声四起,公众纷纷指责当事教师,也责怪所属幼儿园及当地教育部门监管不力,管理无能,群情激奋之下,陆续曝光了更多的关于幼儿园的“黑幕”,幼儿教师温柔善良的正面形象一夜尽毁。

回顾这些事件的当事人,基本都是年轻的女性幼儿教师,为什么本身应该是像花儿一样娇嫩的她们,在面对同样娇嫩的小朋友时,可以作出那么“恐怖”的事情呢?

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大部分的幼儿教师每天要早早到园迎接小朋友,给小朋友上课,照顾小朋友的生活起居,保证小朋友的人身安全,要等到自己班上所有小朋友都被接走,才可以下班。甚至还有加班制作上课的教具,布置教室,和家长沟通小朋友出现的状况,准备第二天的上课内容等等情况。

如今小朋友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得到最好的照顾,对于幼儿教师往往会有十分高的期待,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是独生子女,然而,这份高期待积累到幼儿教师身上,就会变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压力。

老实说,幼儿教师的确是一份需要从业人员付出很多爱心与耐心的工作。很多家长会觉得,天啊,我家里的那个小魔头真是折腾死我们夫妻俩了!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并且,还希望这些正处于好奇而十分好动、还没有形成纪律意识的小家伙们,能够安安静静,认认真真的听讲、写作业、画画,规律地吃饭、睡觉。

我们都知道,处于学龄前的小朋友正是出于对外部世界好奇而有探索欲望的时候,他们不会按照大人的愿望像玩偶一样听话,总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与行动,会因为成人无法理解的原因,做出成人不理解的行为。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这些举动就意味着不遵守纪律,给自己找麻烦等等,这对于年轻的幼儿教师来说,很容易感觉到烦躁和愤怒。

很多时候,小朋友的行为,尤其是出现不符合教师期待的行为时,很容易被要同时照看几十个小朋友的老师解读为挑衅。因为大多数幼儿教师对小朋友的要求是“乖乖听话”,而不是一群的“好奇宝宝”和“个性宝宝”。这很好理解,“乖乖听话”的小朋友比“好奇宝宝”和“个性宝宝”更容易管理,更加省事。

从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班级里的地位来看,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实际的事务处置权力来看,都是高高在上,处于决定支配地位的。每个老师负责各自的班级,对班级事情有决定权。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得小朋友们就像老师的私人物品一样,可能会让老师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护短,也可能出现老师将小朋友作为自己发泄情绪物品的情况。因为小朋友成为了老师的“私有物”,长期的相对封闭的相处环境,会让老师觉得自己对于这些“私有物”可以随意处置,如同决定自己是否要扔掉不喜欢的包包一样。就像那位把小朋友拎住提起来的老师,事后采访得知,她并不是故意的,说是出于好玩才这样做的,还让实习的老师帮着照相。在她眼中,被拎起来的并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会痛会难受的小朋友,而是一个玩具,她觉得好玩,便可以随意的按照自己的喜欢来玩。

童年的朋友课件范文第2篇

儿童团是少先队的一个分层组织,是少先队的预备队。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学校,就在少先队的领导下,在儿童团里学习过集体生活,接受为期两年的队前教育,为星星加上火炬——成为少先队员而奋斗。共同的理想、目标,共同的守则与活动,使孩子们从早期开始就建立亲密的友爱合作、团结互助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集体观念,树立起“人生三大目标”——入队、入团、入党。他们在儿童团里学习做点社会工作,学习初步的领导管理的小本领,获得组织活动、集体的小经验,发展独立工作和自教互教的能力。这一切都为少先队的未来新中队提供素质更好的队员和队干部,为队的组织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一年的九月,我们都要迎接一年级的小朋友进学校。他们幼小,不大懂事。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要通过教育,通过活动,使这些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小朋友成为儿童团员,并且在活动中,体验儿童团员的光荣,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以往,儿童团的工作中,精力主要放在教会小朋友一些常规性的知识、内容,然后顺利地戴上绿领巾就算完事了。其实,这样的过程太简单,也很省事,回头再看看小朋友受到的教育,是很欠缺的,因为形式的痕迹太浓了,入团过程太匆忙。无法让小朋友充分感受到,这个儿童团组织的光荣性。相反,却让小朋友觉得,入儿童团太容易了,从小就没有巩固好团的组织观念,一如既往地对学生进行这样形式上应付了事的的教育和活动,以至于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队员,他们的队组织的观念也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少先队组织,漠视少先队组织的存在。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少先队作为中国少年儿童唯一组织,它的唯一地位已经受到了许多外来力量的挑战,我们许多学生的队观念不强,虽然是少先队的成员,却在思想上,感情上,甚至行动上游离于组织之外。从这个背景上来说,我们对“如何重视入团体验,加强团性教育”这个问题的探讨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应该从儿童团这个少先队的预备队的教育开始,就重视入团体验,让小朋友充分体味组织的魅力,为加强对性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入团活动的体验

我们大队部最近两年,一直在一年级开展“先做苗苗小导游,再入红星儿童团”的系列活动,以此活动为载体,来重视入团体验,加强一年级学生的团性教育。我们把时间控制在每一年的九月一日至每一年的小红星节之间。

我们的目标是:如何使幼儿园的新生入校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和不适应,利用他们的兴奋好奇,开展各层次的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自觉地接受团组织,强化儿童团的组织观念,顺利加入红星儿童团。

我们在设计这几个月的活动时,本着刚入学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实际特点,结合儿童团入团教育的“五爱”,把活动设定为呈阶梯式,有层次,有序列,循序渐进,并易于辅导员老师操作。

首先让每一个小朋友明确:先做苗苗小导游,再入红星儿童团。所谓苗苗小导游,就是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辅导员老师和小辅导员的帮助下,亲身经历一次次的儿童团的体验活动。

(一)苗苗入团重认识

1.认识小辅导员,并和小辅导员交朋友,能说出五个小辅导员的昵称,能找到这些小辅导员的教室,并在小辅导员的班级里找到认识的小辅导员,得一颗金星。

2.每个星期五是小朋友的红星日,小朋友们不仅学团的知识,和哥哥姐姐们做游戏,还做小裁判,给哥哥姐姐们的故事比赛打分,参与评选活动的,并且,团知识掌握得正确,得一颗金星。

3.认识学校的老师,请他们签名。而在签名的过程中,老师们评判的标准是,能独立大胆地礼貌地向老师介绍自己,并且询问老师所教年级,请老师为自己的签名卡签上名字。至少能够签到全校一半老师的名字,得一颗金星。

4.认识自己的校园,能找到学校的各个多功能教室,在辅导员的帮助下,认识各个多功能教室的功能,并在老师或者小辅导员的带领下,用自己的小手为清洁校园出力,得一颗金星。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几个层次是和小红星儿童团的目标相符合的。认识老师,认识小辅导员,认识了教室,认识了校园,我们的一年级学生才会对自己的校园有个总体的认识,而在认识的活动中,也是他们和老师,和同学,和小辅导员交流的时间,从中学会礼貌待人,亲手为校园出力等等,激发发自内心的情感,这样的活动才会被我们的学生接受,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才会自觉地投入这些活动,从而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把受到的教育化为实际行动。儿童团的团性教育,并不是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会背“五爱”就能达到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去,并且以自己的情感来反应。

(二)苗苗入团勤体验

活动中,我们注重情境教育,处处激发小朋友的各种情感体验。比如,我们的辅导员带小朋友去参观认识电脑教室。

(1)辅导员先上引导课,让一年级小朋友看小辅导员的许多电脑作品。小朋友十分感兴趣,十分佩服小辅导员,也想要尝试尝试。

(2)辅导员老师带学生上三楼,路上要他们轻手轻脚,不说话上楼,小朋友都很注意。

(3)到了电脑房,由电脑老师欢迎小朋友,简短介绍电脑房,告诉他们,以后在这里学了知识,也会像小辅导员一样出色地做出很多作品。

(4)小朋友在电脑房就座,由电脑老师向小朋友做课件展示。

(5)辅导员老师最后在小朋友的激动情绪中热情洋溢地鼓励小朋友,好好学习。

(6)小朋友用自己带来的小抹布亲手擦电脑桌,由电脑老师向小朋友颁发小星星。

又比如,认识实验室,我们安排实验室的老师为学生做各种小试验,并且,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进来。这样来认识校园,我们的小朋友怎么会不喜欢我们的学校?

我们在所有的活动中,都注重参与,体验,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小苗苗们自豪地说:我爱我的学校,我爱我的老师,我爱我的小伙伴,我爱小红星,我是苗苗小导游!这就是我们需要孩子们亲身体验的,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团性教育就应该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得到加强。

这样的入团活动,让苗苗小导游们快乐、难忘,变得更加自信、健康;这样的入团活动,让苗苗小导游们更爱自己的学校,更为加入儿童团骄傲。

2000年,我们向全区展示了一年级的入团活动,看我们的孩子在入团活动表现出来那种自信、快乐;发自内心的开心、欢呼;对待客人老师的热情、礼貌。离开了几个月来的活动体验,单靠辅导员老师教育,谁教得会这些孩子们?

(三)苗苗入团要辅导

特别在入团活动中,我们大队部十分注重抓一支队伍——小辅导员队伍。

他们受少先队组织的委托,自愿担任小辅导员的工作,领导和帮助儿童团开展工作,他们是低年级辅导员的小帮手,更使小朋友亲密的朋友。因为我们的辅导员在自愿者中挑选出的小辅导员,都是四、五年级的少先队员,他们的成绩并不是都很出色,但是,都有共同点:热情、喜欢弟弟妹妹。每一个人都有特长,愿意挤出时间为弟弟妹妹服务。他们的表现和素质直接影响儿童团活动的质量。因为这支队伍的出色的表现,使我们儿童团工作的顺利出色地进行。

他们的成功经验是:

1.每一个小朋友自己认一个小辅导员做自己的哥哥或姐姐,并且为小辅导员取一个好听的昵称,增加彼此间的感情。

2.小辅导员有“六个会”比赛,如:唱儿童歌曲比赛,跳儿童舞蹈比赛,讲儿童故事比赛,儿童团知识比赛等。我们的评委就是请这些弟弟妹妹担任,每一项比赛都有小朋友来评分,形成双方互动,有效激发了小辅导员的责任感,在这些弟弟妹妹无形的监督下,小辅导员的表现无疑是最好的,同时也给弟弟妹妹起了榜样作用,增加了小辅导员的威信。

3.每周五定为“红星日”。在这一天,我们的小朋友和小辅导员一起活动,一起上团课,把儿童团的常规知识都通过小辅导员和小朋友的“亲密接触”引导下去,小辅导员在上团课的同时,把自己和小朋友的活动和小朋友的争章活动结合起来,颁发奖章,小朋友也为小辅导员敲章,表示对小辅导员的满意率。他们就在互相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辅导员人手一份小档案,在小档案中,把自己当小辅导员的生活忠实地记录下来,自己辅导的小朋友的入团前的表现也忠实地记录。我们可以通过这本小辅导员档案,清楚地找到每一位小辅导员辅导的小朋友进步的足迹。更主要的是,档案中,还记录他们自己当小辅导员的成长轨迹,每一周两篇的辅导日记,告诉我们,他们体验着其中的甜酸苦辣,这是难得地经历。:

5.学期结束,评出“金苗苗”小辅导员,进行表彰,体现他们的价值。

(四)苗苗入团需激励。

我们的学生,每参加完一次体验活动,就得到一颗金星,由小辅导员为他贴在胸前的导游牌上,得满了四颗金星,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合格的“苗苗小导游”。成为“苗苗小导游”后,可以换取相应的雏鹰奖章,我们的小朋友才能有资格加入小红星儿童团。

“先做苗苗小导游,再入红星儿童团”,在开学短短的几个月来,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为在这个目标而努力。校园里到处他们活泼的身影。小朋友身上都挂着一块苗苗小导游的牌子,上面还贴着许多小星星,再由小星星换成四颗金星。这是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参与和体验,获得的奖励。

在他们看来,比任何物质的奖励都要来锝宝贝。每天,我们的小朋友都佩带小导游的牌子上学,有的小朋友不小心弄丢了,或者弄坏了,都会哭鼻子,可见,这块小导游的牌子,在小朋友的心目中,是多么重要。因为,这块凝聚他们努力的小导游牌子,是他们加入光荣的儿童团的通行证,他们为了这张通行证,花了多少努力,流了多少汗,也哭了多少次鼻子,这里有他们的心血,他们怎么会不珍惜?

三.探索团前教育的新路

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许多的欠缺,有待我们工作地不断完善、改进和探索。

童年的朋友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手风琴 启蒙 集体课 兴趣 乐感

1.兴趣——学琴的动力源泉

手风琴是一门很难掌握的乐器,对小孩来说就更难上手了,由于他们年龄小,不可能对手风琴有什么直接的认识,自控能力不好,各方面都处在不稳定阶段。所以首先应从培养孩子的兴趣上入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集体课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琴兴趣,是应该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也就是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反映,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每次给新班级上课,我都会先问小朋友:“你们是自己要来学琴的吗?你们对手风琴有兴趣吗?”他们都会笑着点点头。这样在学习手风琴的近程中,兴趣就成为支配学琴心理因素的动力源泉。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就能不怕苦、不怕累、进步快、持之以恒学下去。

第一节新课,我会给他们介绍手风琴的来历,构造。当我背起手风琴时,他们都渴望能听到手风琴的声音。我就为他们演奏几首很好听也很熟悉的小曲子,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也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不可否认,小孩子的这种兴趣是具有不稳定性的。当他实际进入这个乐器的学习过程之后,伴随而来的是“叽叽喳喳”并不动听的声音,枯燥无趣的练习,还有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和压力,使他对练琴产生了厌烦情绪,美好的愿望也随之而去,学手风琴成了一个负担,兴趣也淡然无存了。所以就需要通过培养使他们产生较稳定和持久的兴趣。

那怎样才能使小孩子的兴趣保持得稳定持久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在小孩子一有拉不好的地方时就批评他们,那样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不能用压制迫使他们练琴,这必然会使他们产生消极、逆返的心理。小孩子在练琴时常常拉错几个音,这是常见的情况,许多问题可以随着小孩的成长得到解决的。我就跟家长说,不管怎样都要带着赏识的眼光去鼓励他们。有句常言:“赞生乐,斥生悲。”当人们听到赞扬、得到奖励后,会高兴愉快,有一种满足感。爱到惩罚后,会立即表示不愉快、消沉。大人是这样,儿童更是这样。所以,要经常用不同的方式对他们学习手风琴加以表扬,用热情的言语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到自己一直在进步,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让手风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所以说,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家中练习,老师和家长真诚的赞扬和积极诱导的话语,是保持小朋友学习手风琴很关键的因素。

其次培养孩子的学琴兴趣,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集体课有气氛浓、热情高,可以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的优点,小朋友在一起上课,兴趣会比一个人上课要浓,教师就要利用这个优势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如在教五线谱时,用"抢答"的办法,让小朋友经过一个星期回家自己把五线谱熟悉以后,课堂上老师随便在五线谱上画出音符,看谁先说出唱名,这样既检验了他们回家学习五线谱的情况,又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每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都请做的比较好的小朋友上台示范给大家看,并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样能调动其他小朋友的情绪,争着要做好!检查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很多种,可以齐奏,可以用“接龙”的形式,每人一句或几行,让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地演奏,不许间断,这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还可以检验他们的熟练程度,提高他们的集中注意力,也训练了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每一个阶段和每一首曲子都有难点,可以用竞赛的方式来解决,成功了马上表扬和奖励,没有成功也要鼓励再试试。

2.“乐感”的培养

“乐感”就是指音乐感受力。它是通过形式多样的乐器所发生的声响这个媒介,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反应、共鸣和联想的能力,并感受到音乐的美。

音乐是感性的艺术,一个学琴的人如果没有乐感,那他就不可能有所进步和提高,学琴也会感到越来越难,最后会半途而废,自动掉队。因此在手风琴启蒙教学中,对儿童乐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青少年学琴,他们最初看到的是一件沉重的乐器,短时间里,他们还不能马上将这件乐器与深刻的思想、崇高的情操、美妙的意境联系起来。他们只是在手风琴上拉、做动作,这对于他们当然是很枯燥的事,他们不懂得音乐内涵是什么,无法与音乐产生共鸣。他们还没有开窍需要感化,要设法打开这扇门,让他们领悟到音乐的奇妙,音乐的美丽,进而让他们陶醉在音乐中获得享受。只有到了这一步,才能达到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叫学了音乐,不是只会演奏一件乐器。”

在课堂里,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从分手演奏开始,就告诉学生拉出来的声音要好听,要让风箱平稳地运行,自己听听拉出来的声音是不是好听,声音是不是纯净。分手练习时打好基础,乐曲自然就会轻松地去表现了。启发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适当地带点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动作要舒展自然,不需要刻意地夸大。

其次,用“唱”来启发乐感是比较好的方法。唱最能直接表达感情,手风琴又是最富有歌唱性的一种乐器。从第一课起我就让学生开始唱,以后每次练琴都先唱谱子再开始拉,因为在唱的过程中,旋律就在脑子里熟悉了,同时也建立了内心听觉,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频率。而不是看一个音还要想一个音再拉一个音,“当儿童拥有良好的内心听觉时,就会使'视'的速度加快。因而当视觉看到前小节时,内心听觉是同时叠加于视觉之上的,音符迅速转化为内心音响,成为一种音乐记忆储存下来。这就使得眼睛的超前成为可能,即前部分的音响运动模式与后部分的视觉图像叠加起来,形成一种眼睛、思维走在手指运动之前的活动。”所以说唱与拉是有紧密联系的,唱不好,就不可能拉好。

童年的朋友课件范文第4篇

见习小结

见习的日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从一开始的度日如年到最后的依依不舍,在这两个星期里,我经历了许多,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一)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快乐、经历社会经验、学得知识,它在学龄儿童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平时的观察,我经常看到小朋友们一有点大运动量的活动或者伙伴之间嬉戏性的吵闹如假装打架,老师就很紧张,有的老师为了便于管理,甚至很少让儿童进行伙伴游戏。管理是方便,教学目标是达到了,但儿童之间相互交流、互帮互助的机会就减少了。儿童游戏产生,是其生理和心理的共同需要。在游戏活动中,儿童能体验快乐,能扮演成人,完成现实中不能完成的事情,还可以想象各种他们想要的东西,满足他们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愿望。游戏让儿童体验了成功。老师应该要正确对待儿童的自由游戏,允许儿童游戏的自由发展,不应强加干涉。我和仇老师也曾上过一节游戏活动课,虽然只是短短的20分钟,但受益非浅,在游戏中,我们要以儿童为主体,设计适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游戏,我们还要在游戏中注意对儿童的正确引导,比如游戏规则、分组等,最重要的是让我学到了“一物多用”,本来还在想一天到晚就用那么些活动器材(绳子、毽子、报纸)是不是太单调了,可实践之后才发现原来一根绳子还能有那么多种玩法,这样不仅能节约资源,还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的小朋友很快就会对一个游戏失去兴趣和激情,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儿童的游戏中,以我们的知识引导儿童深入开展游戏活动,有效延长儿童游戏的时间,激发儿童探究游戏的兴趣,并尽可能让儿童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其实在见习期间,我们没有看到很多的文化课,根据幼儿园的安排,每天时间的分配都是有一定规律的,留给儿童正式学习知识的时间大概只有2个小时。由于二期课改,老师的上课模式就趋于综合,不再是我们常见的分科课程了,其中往往包含着语言、绘画、游戏等等,当然,有时候老师还是会偏重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发现同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是很不同的。如生字的学习,有的儿童学一遍就会写了,但记忆的再现差,过不了一两天就忘记了;有的儿童学习起来很慢,记忆一个生字需要一两天,但是一旦记住就不会遗忘。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个别教育。学得慢的孩子多重复几遍,学得快的就注意不断的复习旧知识。在绘画能力上,就更能看出儿童之间的差距了,有的对于图形的构造、画面的整体感、颜色的协调等方面已经表现出了很高的才华,而有的则明显差了一个档次。一堂课中老师不可能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合理安排老师个别指导的时间?实践中,我探究出在一堂课中,老师可以根据本堂课儿童的反应情况,重点解决一两个儿童的学习难题,让一两个儿童先掌握,然后再根据下堂课的反应情况,解决其他儿童的问题。如此持之以恒的个别教学,使每个儿童都能学到东西。当然也可以把个别儿童的问题汇总起来,然后在所有的儿童面前一一解决。每次学习,老师都会在最后通过练习来反馈小朋友的学习情况,我认为这样不仅能训练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思考能力,还能够增强儿童间的竞争,促进学习。

光靠这2个小时左右的教育当然是不够的,教育无处不在,教育无时无刻存在我们的身边,关键是我们怎样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教育素材。老师要善于观察儿童平时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言语中发现问题,并抓住机会帮他巩固概念,更可以在这基础上提升经验。比如有次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对火发生了兴趣,老师就说了一下火的用途和危害,后来还引申到了火灾发生后应该怎么办。其实我观察下来,儿童一天中通过各种途径接受的知识还是很多的。

(三)纪律

其实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纪律的概念还是非常模糊的,尤其是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每次做早操和吃饭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不听老师的安排乱跑,而我们大班的小朋友也许是因为已经呆了4年的原因吧,都还蛮守纪律的,但每当有陌生人比如我和仇芸进教室的时候,这些孩子就会显得特别的兴奋。老师允许他们在画图的时候自由表达、纪律活跃一些。但他们经常把这种特别活跃的气氛带到平时的英语课和文化课上,使课堂纪律显得十分松散。其实我认为纪律并不是要使儿童看到老师就象老鼠看到猫一样,但是适当的与儿童保持一定距离有助于对儿童的管理,特别是课堂调控。我自己就有切身的感受,我的教育原则就是温柔地对待每一个儿童,在见习期间,无论他们是否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我都给予真诚的赞扬和支持,致使他们觉得我从来不会批评他们,永远会表扬他们,而且我从来没有因为小朋友的错误或不守纪律而严厉的教训过他们,本来以为这样做能和他们走得近些,没想到最后好象走得有些太近了,以至于完全没有在他们心目中建立起威信,睡觉的时候那些老油条看到别的老师至少还会假装把眼睛闭上,但看到我的时候个个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甚至还对着我笑,哎!看来做老师有时候不凶一点是不行的啊。[1]

幼儿园见习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 | | | | | | |

查看更多>>

(四)鼓励和支持

我认为荣誉对学前的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有着强烈的渴望受人注意,渴望得到赞扬,渴望成功的内心需要。一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每个小朋友都十分关注的,他们期盼今天的升旗手是自己。因为成为升旗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儿童渴望成为升旗手,渴望获得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肯定!而那些没有能够成为升旗手的小朋友则明显有很大的失落感,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告诉他不要气馁,不要轻言放弃,只要表现得好,下次的升旗手就会是你了。“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儿童的教育就是人类的教育。”积极的肯定儿童,给儿童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儿童树立起生活的自信是我们老师的职责,也是教育的职责。教学以真诚的赞美为基础,以肯定为前提,以育人育分并重为最终目标。对于教学中的“好学生”,老师更应关注他们优秀品德、良好行为的养成,使他们掌握更多文化知识,育人育分并进。但是,有的小朋友所表现出的好胜心却好象有点过分强烈,见习期间,我帮他们批改了一次课堂上的小练习,有的明明错了很多个,但还是要求我给他们一个100分,无论我怎么说都还是坚持,就连95分也不放在眼里,还有的小朋友在下棋的时候一定要拿到第一名,有时一看情况不对就耍赖。哎!看来如何处理好赞美、鼓励与好胜心过强两者的关系是我要好好学习研究的。

(五)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我很感谢和我一起见习的同学们,通过这次见习,我感觉到一个团结的集体的重要性。别的幼儿园的同学我不知道,我们幼儿园的同学只要其中有一个人的指导老师布置给他比较繁重的任务,我们其他的人只要有空,就会义不容辞地去帮助他,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本来看似繁重的任务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很快就解决了。最令我记忆尤心的就是园长让我们为他们的图书节设计环境布置,我们5个人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从早上8点半一直到下午3点才刚刚做好,期间我们各自献计献策,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使了出来,无论最后的效果好坏如何,我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我们问心无愧。用你的热情去对待你的工作,用你的真诚与人交往,那么你的人际会相处的很融洽。集体给予大于你自己几倍力量,你的工作肯定会更出色!

(六)家长

一个家庭他有一个孩子,每个孩子在父母心中是百分之百。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甚至是吃喝拉撒都会令家长十分关注。而小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会把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不加修饰地一五一十地告诉自己的父母,而家长往往又会在不了解真正情况的条件下认为自己的子女在幼儿园里受了委屈,前来向老师质问。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知道如何与家长沟通。我认为首先要记住每个孩子在父母心中总是最好的,不要把一天积蓄的烦躁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流露出来,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与家长沟通,更不能将家园交流视为可有可无的事。让家长时刻感受到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尽管有的孩子确实让老师比较头痛,但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比如看到老师总是尊敬的向老师问好、作业本上字迹端正、每天能坚持到幼儿园学习等等,告诉家长他在学校的优秀表现,让家长肯定学校教育的影响,取得家长的支持。当然,老师还要懂得沟通的艺术。不是每个家长都配合老师工作的,有的家长挑剔,有的家长烦琐。除了言语交流的艺术外,凡事都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里有哪些不良行为,你是怎样处理的。你的主动往往能消除家长心中的不满,远远胜过孩子向家长的述说。这些只是我在见习期间从老师的言行中总结的一小部分,其实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老师职业是个多角色的职业,而正确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更有利于德育、美育、智育等各个层面活动的开展。

即将成为老师的我,经过这次见习,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这其中不止包括经验和能力的差距,还有很多没有想到过的。虽然我有较深的理论知识,虽然我接受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我还是要学习。不要以为自己是本科生而沾沾自喜,就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一定会是很高的。再渊博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经过实践的考验和证明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正如汪老师和我们讲的那样“出来做事不要太张扬,要学会谦虚”,事实正是如此,见习期间谦虚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弥补了我由于缺少经验而带来的不足。我自己也上过几节课,和带班老师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啊,课上往往我的说教比较多,儿童参与较少,在看到儿童不会说的情况下,往往比较心急,没能给予儿童充分思考的时间就提示他回答问题。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在给他们上计算机拼图的时候没能事先把图先拼一下,导致一开始连自己都差点拼错。而要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我要做,要学的还有许多许多。首先,老师的引导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尽量用儿童 【2】

幼儿园见习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童年的朋友课件范文第5篇

场景一:

某小班的一个老师要到平行班的一个班级借小朋友上公开课,于是对小朋友们说:“马上某老师要请表现好的小朋友去多功能厅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会得到小贴画。”小朋友们积极举手,老师开始选小朋友,挑了15名小朋友排着队走了,结果剩下了两个“表现不好”的小朋友。其中一个男孩失望地看着老师不说话,另外一个小女孩生气地说:“我也表现好,我也要去,为什么不让我去?”说完就也跟着走,被班上的老师拉了回来:“你太小了,在教室和老师玩吧。”

场景二:

离园时间,中班某小朋友已被妈妈接出幼儿园,忽然又回到班上。某小朋友的妈妈气冲冲地找到当班老师问道:“听说今天很多小朋友都被选去上公开课了,我家宝宝为什么没选去?”“哦,是有这回事,但是小朋友是上课的老师选的。”老师回答。“那为什么不选我家宝宝呢?”妈妈问。老师:“人家老师当然选一些回答问题积极的小朋友了。”妈妈:“宝宝回答问题不积极,是老师没引导好,为什么交同样的学费,我们学习的机会没有别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