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月光曲

月光曲

月光曲范文第1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虚实结合部分。

(2)了解故事梗概,感受兄妹情深及贝多芬的伟大之处。

(3)学会抓住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情怀。

难点:领略并学习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学习不认识的字词,读懂课文意思;自读课后资料,了解贝多芬;了解《月光曲》曲目大致情景内容。

4、课上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读课文情况,随着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断断续续”、“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读懂词语所在的句子,体会词语所描绘的事物的特点。

5、读书,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针对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侧重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情况,指导学生思考:

这篇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你们也概括出了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但是,贝多芬创作了一首怎样的月光曲呢?曲子的意境是怎样的?

在读书时,将穷兄妹两个联想与想象到的曲子意境内容大致读懂,并练习概括出来:创作了一首表现“月光下,海面从优美平静到波涛汹涌发生变化”的曲子。

6、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将本来陌生的贝多芬和穷兄妹写到一起来的。

学生读书,找到“走近”——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弹得正是他的曲子。

讨论从这里读出了什么?让学生作为贝多芬的角色,来思考——感觉非常亲近。

7、引导学生设想贝多芬再次弹奏一首曲子的内心所想:

作者接着写贝多芬又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那么,此时此刻他内心想了些什么呢?他想通过曲子来传递一些什么呢?再读穷兄妹的联想,再听曲子,猜测,贝多芬此刻在传递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读书,听曲。讨论,交流:对美好事物的展示和赞美,对命运不平的愤怒等等。

8、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开讨论。

感悟人们赋予《月光曲》这一“传说”的内涵。

月光曲范文第2篇

(一)

地点:大森面店

人物:小花、大森、如茵

(雨过天晴,面馆小妹在扫水)

小花:真讨厌,一下雨就有扫不完的水,今天都第七次了.

(车子从店前经过,溅了小花一身.)

小花(叫着):怎么回事呀,没看见路吗?

大森(边削面边说):小花砂锅好了吗?客人催着呢.

小花:就好了.

(柜台前的)

如茵:谢谢,三块钱,慢走.

(明月皎洁,清晰地照着小面馆.几个学生模样的人走了进来,其中一个背着画夹.)

小花:几位要点什么?

其中之一:四碗刀削面吧.

(如茵收完钱正要转身上楼,迎着'背画夹'的目光,很是惊讶,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忽地上楼去了.)

("背画夹的凝视着,直至如茵消失.)

(二)

地点:小山村

人物:如茵奶奶、如茵爸爸

(镜头转回过去,一座座绵延不绝的青山.在月光的温柔中正安然睡去)

听,有风从这里吹过

她在告诉你一个传说

淡淡地月光,

青青地山,

没有什么不可以;

一片片的麦浪,

一棵棵的老树,

一切都无比熟悉

是什么让你忘记

被风追逐的日子

梦里却总有人

让你惦记

听,有风从这里吹过

她在告诉你一个传说

或许曾有一个我

那样生活过.

(一声婴儿的哭声打破了月的宁静,月光偷偷地渗入了窗子,用月女神独有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切.)

老妇(扫视了一眼,恶狠狠地说):抱走,抱走,加上这一个是第七个了,当初就该生一个掐死一个.

如茵爸(听完话有些为难,仍安慰爱妻):很美,长得像你,咱家现在有七个小仙女.

(三)

地点:山上

人物:如茵、青山

(山坡远景,一头牛正悠然地吃着草,不远处两个小孩,男孩编着草冠,女孩笑盈盈地看着.)

青山:好了,你戴上看看,刚好.

如茵:好看吗?

青山:好看.你别去骑它,它会踢你的.

如茵:我就想骑着它,扶我一把.

青山:小心点.

(四)

地点:如茵家

人物:如茵妈、青山妈

(如茵家的院子里,如茵妈正给猪喂食.)

王大婶:如茵妈,忙着呢?

如茵妈:就好了.

王大婶:唉,我家云凤快出嫁了.我正寻思着给做件新衣裳.你绣的花可

是咱村一绝呀.

如茵妈:瞧你说的.对象是徐老六那家的.

王大婶:可不是.唉,现在瞧着是人模人样的,也不知过去后日子好不好

过.

(五)

地点:如茵家

人物:如茵妈、如茵爸、如茵奶奶

(月晚,几丝月光,几颗星星.如茵一家.)

如茵妈:唉,云凤过几天就出嫁了.

如茵爸:......眼看咱家的也出落得亭亭玉立,真不想她们长大

呀.

老妇:养女儿就是要嫁人,没几年一屋子都出嫁人,就清静了.

(六)

地点:青山家

人物:大森、青山奶奶

(青山家,月晚,隐约传来敲锣声,伴着山的回音.)

青山奶奶:不去了,反正也看不见.

大森:奶奶,你耳朵不是听得很清吗,而且今晚唱的还是你最喜欢的.快

着吧,晚了该散场了.

(大森背着奶奶走在山路上.)

奶奶:唉,你这小子就真不读书了,要到山下吗?

大森:嗯,反正也读不出什么名堂.

奶奶:那也用不着到山下去呀,奶奶这辈子还没离开过村子,你爸你叔他

们都没有.

大森:这不是最近路才修到山脚下嘛.

奶奶:唉......

(七)

地点:乡间小路上

人物:青山、如茵、青山妈

(云凤出嫁,嫁队在山间小路上.)

青山:如茵,以后我也会送你一个大花轿的.

如茵:可我妈不喜欢这样.她老跟我们说不要窝在这里要到外面去.

青山:那我就用花轿抬着你出去.

青山妈:来吃糖,如茵给.

(八)

地点:如茵家

人物:如茵妈、如茵爸、如茵

(一个薄雾弥漫的早晨,如茵家.)

如茵妈(哭)......

如茵爸(伤感):孩子有空常回来.

(如茵妈帮大姐穿上了嫁衣,无限哀伤地):以后就好好跟他过吧(哭)

如茵:姐姐......

(迎亲的唢呐响彻山谷)

(九)

地点:青山家

人物:大森、青山奶奶、青山爸爸、青山妈妈、青山

大森:奶奶,这是你爱吃的枣糕.

奶奶:唉,还买这东西,多花钱呀,再说牙都掉光了.

大森:爸,你歇着吧.那些活待会我来.

青山爸:有三年没回来了吧,外面怎么样.

(一家子闲聊着.)

大森:青山呢.

青山妈:在如茵家呢,这两个孩子从小总溺在一起.(笑)

大森:姐呢,那刘三还老实吗?

青山妈:还不是那样,三天两头外面跑,家里的活都撒手让你姐一个人顾

着.这人呀,好吃懒做,有时还打人.

奶奶:我们云凤真是命苦哟.

(青山进来此时已有十三四岁了.)

青山:哥,你回来了.

大森:啊,长高了,再过几年就比我高了.

(去掏包里的东西,口琴.)

大森:给你买的.

青山:太好了,我就想有这么一支口琴,如茵一定会高兴的.

青山妈:瞧这孩子,什么时候都不忘如茵.

(笑)

(十)

地点:大山里

人物:如茵、青山

(夏日的大山,巍峨耸立着,一棵老树下,知了中着.)

青山:如茵,你看这是什么?

如茵:是口琴,哪来的?

青山:我哥给我的,以后你想听什么我都会给你吹.

如茵:那你现在会吹什么?

青山:刚开始学,还不会.不过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了.

(两人笑.)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两人一整个夏天都在老树下度过.青山时而吹着小曲,时而讲着笑话,逗得如茵喜滋滋的.)

(十一)

地点:学校前空地的大树前

人物:如茵、青山

(镜头慢慢地掠过,庄稼地的收获,农忙的人们,远处山的回声,知了叫唤着夏天.)

如茵:找我什么事,我妈都不让我来见你.

青山:没什么,就是想知道你打算报考哪所学校.

如茵:唉,我可能考不上了.

青山:我想好了咱们就报这个学校吧.那儿的分数要低些.

如茵:那怎么行,这可是关系前途的事,你别管我了.

青山:我的未来里有你,所以我们要一起走.

如茵:可我妈老跟我们过不去.

青山:放心吧,一切都会好的.(望着远处山的深处抿着嘴笑了.)

(十二)

地点:如茵家院子

人物:如茵、如茵妈、医生、如茵爸

(如茵家院子,妈妈正在喂猪,如茵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高兴地回来.)

如茵:妈,我回来了.

如茵妈:啊------,(惨叫,重心失衡,重重地滑了一跤)

如茵:妈,没事吧(扶起,手上,脚上都是伤,头上也有血痕)

(村里的医生看着直摇头,如茵爸爸眉头已纠成结了,姐妹们也开始哭了.)

医生:呃,是骨折了,手这边脱臼了.头上的伤比较麻烦,先这些药吃吃看吧.

(大夫走了,)

(白天,爸爸拿着单子进来.)

如茵:爸,上面写着什么?

如茵爸:说要打针,还要做一个什么疗.

如茵妈:家里哪来的钱呀,别管我了.

如茵爸:别这么说,你就安心养伤,今天药吃了吗?

如茵妈:吃了,你也别太操心了,都瘦一圈了.

(如茵靠着门望着远方,很迷茫,很绝望.)

(十三)

地点:一棵老树下

人物:如茵、青山

(大树下,今晚月光很迷人地照着山里的每个角落,地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像月的眼泪.)

青山(握着如茵的手):如茵,你愿意等我吗?

(如茵点着头,眼里含满了泪,轻轻依偎在青山的怀里,青山掏出口琴无限感伤地吹着.

那是一个有月亮的晚上

你就这样轻轻坐在我身旁

当时我很想牵你的手

却没有勇气伸出手去

月光淡淡地照在你我身上

你说你明天就要去远方

我很想说我就是喜欢你

嘴上却说着一路顺风

就这样你离开了我

就过样你没再回来过

每当月光洒在了身上

我就会唱走关于你的歌

我想我还是在爱着你

尽管一切已不回头

但请别担心

我的爱人

有时梦里我会将你安慰

(十四)

地点:如茵家

人物:大森、如茵妈

(大森回家,看望如茵一家)

如茵妈:大森啊,听说你现在都当老板了.

大森:没有啦,只是开了间小店.

如茵妈:如茵啊,水好了没有。

(如茵进来,手里端着茶,大森眼巴巴地盯着如茵。)

如茵妈:大森,喝茶。(神密一笑。)

(十五)

地点:如茵家

人物:大森、如茵妈、如茵爸、如茵

(晚上,突然地起了风,月光很不明朗,像似被谁欺负了。如茵家里。)

如茵妈:大森,偿偿我们自己酿的酒。如茵,你也可以喝点。

大森:啊,自家酿的酒就是香。

如茵妈:那就多喝点。你现在是做什么买卖。

大森:开了家面馆。

如茵妈:那生意可不错呀。

大森:还凑合着吧。

如茵妈:处对象了吗?

大森:还没呢。这次回来,我妈也老跟我提这事。

如茵妈:如茵都喝得不行了。我扶她回屋,你接着喝。(回屋后又来。)

如茵妈:大森哪,这么晚了,今晚又没什么月光,你也喝得差不多了,我

看今晚就别回去跟如茵她爸挤一屋吧。

大森:好,谢谢大妈。

(第二天未亮,如茵房里传来惨叫声,如茵爸赶紧冲了进去,但见如茵披头散发蹲坐在墙角,衣冠不整,大森也很颓废。)

如茵爸(指着大森):你,你这畜牲,看我非打死你不可。

(去拿棍子,打)

如茵妈:如茵啊,我们命怎么这么苦啊。你放心,大森跑不了的,你就想

开点吧。

如茵(疯叫着):不——我不要,让我死了吧——

如茵妈:听话,忘了青山吧。

(如茵很绝望地哭泣)

(十六)

地点:大森家(青山家)

人物:如茵、大森

(山里响起了唢呐声,如茵麻木地坐进了花轿。)

青山(话外音):如茵,以后我也会送你一个大花轿的。

月光曲范文第3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家乡的街上小学读书。那是一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在有破烂的木窗框架而没有玻璃的教室里,音乐课老师教来教去的,也就是那么几首带有红色色彩的革命歌曲,像《东方红》,《我爱北京天安门》。而在平日的生活里,大人们在生产队里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所关心的是怎样设法填饱日日三餐的小孩子的肚子,有谁还会想到去听高雅的音乐呢?就是有人想听,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小集镇上,又可以到哪儿去寻求音乐呢?一个少年对音乐最高层次的理解,也就是扯开嗓子,放声高唱那几首旋律简单的歌曲了。

然而,一个夏日的夜晚,人们洗澡后都聚集在村东头公路上纳凉。月光普照,大人们或坐在凳子上,或躺在凉床上,闲聊着,说笑着。公路边有一口开阔的大水塘,清澈的水面上吹来阵阵微风,驱散着白天烈日余留下的炎热。我躺在凉床上,睡意渐渐袭来。就在这时,我隐隐听到夜空响起音乐声。静心细听,那音乐声从南方随风传来,时而大,时而小,时而悠扬,时而凄婉,是那么悦耳动听。此时的情绪瞬间兴奋起来,好奇心驱使我叫上邻居的小伙伴阿五,沿着公路向前循声探望。

走到村南头,音乐声越来越清晰。驻足南望,前面不远处的青石拱桥上,一群少年坐在石栏边的台阶上,一声不响地出神望着一个二十几岁的男青年。男青年坐在桥上,面对着桥下流淌的小河,正聚精会神地拉着二胡。他的左手指灵活如舞,在细弦上忽而上,忽而下,时而按着,时而揉着。他的右手不停地拉着,时而短弓音促,时而长弓音缓。他的额头气宇轩昂,时而浓眉紧蹙,乐声低沉哀怨,时而剑眉舒展,乐声高昂激愤。他若有所思,旁若无人,整个神情都沉醉在另一个音乐的世界里。这时的夜空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照着起伏的远山,照着清亮的河水,照着他那国字形的清秀的脸庞,也照着那浑厚而圆润的二胡声,宛如人的歌声,在静谧而广袤的夜空飞扬,飘荡。

我和阿五悄悄地走到小朋友中坐下听着。一曲拉完,街南头的小刚高兴地说:“保国哥,二胡太神奇了,你拉得真好听。你拉的叫什么呀?”

“《江河水》。”保国哥微笑地说。接着,他给我们讲述《江河水》的故事。

过去,东北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服劳役离乡而去,因遭百般虐待,惨死异乡。妻子闻讯,如雷轰顶,来到当年与丈夫依依惜别的江边。面对滔滔江水,回忆往事,悲愤欲绝,诉之泣之,遥相祭奠。

“难怪听了我们想流泪呢。”小伙伴们说。“保国哥,再拉一首吧。”

就这样,在那个夏季,我时常和小伙伴们在夜晚跑到大桥上,在娇美的月光下听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思绪如潮的《三门峡畅想曲》,宏伟壮丽的《长城随想》,奔腾激昂的《奔马》,幽静空灵的《空山鸟语》……保国哥手中那把紫红色的光润而正直的二胡拉响了奇妙的音乐,让儿时枯燥的心灵领略了音乐的魅力,享受着乡村夜晚难得的一份高雅的乐趣。

第二年夏天的夜晚,我和小伙伴们依然跑到桥上,听月光下的二胡曲。就在这时,我们发现保国哥的身旁坐着一位特别的听众,一位大姐姐。她身着一件洁白的短袖衫,胸前拖着一根乌黑的长辫子。修长的腰,白净端庄的长圆脸,水汪汪的大眼睛,使我们想到小河边那池塘里的婷婷玉立的荷花。她轻轻地摇着一把纸扇,不时地望着保国哥拉着二胡,眼神里流露着难以掩饰的甜蜜的柔情,犹如那摇曳的荷花,醉心于美丽月光下的凉爽的微风。保国哥穿着蓝背心,拉二胡运动的双臂和双肩一块一块地肌肉突出,大姐姐柔美的气质更映衬了保国哥那坚实而强健的阳刚之美。

在深夜回家的路上,保国哥邻居的小波神秘地告诉我们,那大姐姐是保国哥的对象,和我们一样喜欢听保国哥拉二胡呢。

到了秋天。有一天,街坊邻居传说着一个大新闻:保国哥要去城市当舞台演员了。原来,一个大城市的文工团来我们公社招收舞台演员,一整天面试下来,只有保国哥的二胡演技脱颖而出。晚上,大队民兵营长对街坊四邻高声地说,当保国哥拉了第一首二胡曲《奔马》之后,三个评委就惊喜得睁大了眼睛。他们接着让保国哥一连拉了五首二胡曲,那个留着长发的男评委兴奋得连连点头,啧啧赞叹:“有潜质,有潜质。想不到一个多月来,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棵好苗子。”

这消息对保国哥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特大喜讯。而我们街上的小伙伴听了这消息,既为保国哥满怀高兴,也感到心里十分难过。如果保国哥去了大城市,他就可以过上每天吃肉的幸福日子,再也不要为吃饱犯愁了。可是,如果保国哥真的去了,我们到哪儿去听月光下的二胡曲呢?

几天后,街上又传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保国哥参加招收演员的政审表被退回来了。听大人们说,保国哥原来在省城的亲戚家里生活,上高中,也就是在那时他跟音乐老师学练拉二胡的。一年前回乡务农,他在生产队劳动表现好,又是出身贫农,非常符合文工团招收演员的各方面条件。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政审中有人反映,保国哥和地主家庭出身的大姐姐正在谈恋爱,他的思想有严重的政治问题。文工团主任找来保国哥谈话,神情严肃地提出一个条件,只要和大姐姐分手,他们就招收他。

保国哥闭门躺在床上两天一夜,不吃不喝,也不听家人亲戚的轮番劝说。大姐姐也让人给他送来一封信,说为了他光明的前程,他俩分手吧。傍晚时分,他眼睛里带着血丝,最终作出了一个决定,起床写了封信,让人送给那个文工团主任。晚饭后,他带上那把紫红色的二胡来到大桥上,在朦胧的月光下反复地拉着《江河水》,《苦闷之讴》,《悲歌》,声调是那么哀伤,悲愤。

保国哥和大姐姐之间的爱情是一颗政治炸弹,炸毁了他进城当舞台演员的美好的梦想。听说他的父亲气得拿起一根木棍要打保国哥,说他是一头倔强的驴,也不吃不喝地在床上躺了两天。

二胡声在月光下的石桥上又在响起。我们小伙伴们虽然依然享受着快乐,但是,每个人的心里却为保国哥感到难过,每一张稚嫩的脸上都没有浮起一丝笑容。况且,让我们心里感到更加难过和悲伤的,是那把二胡声给保国哥带来的天大的灾难。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我们小伙伴们在有些凉意的月光下来到大桥上。可是,一直等到月上中天,也不见保国哥的身影。这时,小波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惊异的消息:保国哥被民兵持枪抓起来了。他担心地说,在上午的公社文艺表演大会上,保国哥按节目安排拉了一首旋律欢快的二胡曲《奔马》,他的精湛的二胡演技博得了台下乡亲们的阵阵喝彩。演出结束时,乡亲们不愿散去,连声高喊:“再拉一首二胡曲”。盛情难却,保国哥走上舞台,又拉一首二胡曲《江河水》。乡亲们正听得入神,突然,公社革委会主任跑上舞台,立刻威严地挥手制止了保国哥的演奏,并用粗哑的嗓子对台下的乡亲们气愤地说:“目前,全国形势一片大好,我们要去歌颂。赵保国拉的什么二胡曲,声音像女人在哭泣,他这是在明目张胆地向大好形势表示不满,我们要对他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乡亲们惊呆了,人群也躁动起来。有人不满地小声说:“你懂吗?这是艺术。”可是,革委会主任还是气势汹汹地命令民兵把保国哥押走了。

第二天晚上,月光暗淡,小波在大桥上对我们说,保国哥正被关在湖边的农场里受审,破旧而又孤独的草房子的门口有两个民兵持枪站着。

第三天晚上,小波在大桥上忧伤地说,他们要保国哥承认,他是别有用心地用哭声似的二胡曲来攻击无产阶级的大好形势。不然,他们就恶狠狠地用武装带抽打他,把家里人送来吃的山芋扔到波浪翻涌的湖水里。

第六天晚上,月色昏暗,小波在大桥上哽咽而悲伤地地告诉我们,遍体鳞伤的保国哥在草房子里自尽了。他们发现,桌子上放着让他写的检查,但检查纸上面只写着几个字:让我带上二胡上路。

保国哥这次真的上路了,他要去那永恒的天堂。天空阴霾,秋风萧瑟,山岗上飘落的枯叶伴着乡亲们的泪水,伴着大姐姐嘶哑的哭泣声,伴着亲人们粗旷而奔放的悲歌为保国哥送行。小伙伴们跑在送葬队伍的后面,泪眼中透着纯洁而又不解的目光:保国哥,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

月光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结构;文字;品格;艺术;意境

一、结构美

文章开篇就巧妙地提示了文题:讲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样的开头不仅点明了文题,也为下文书写《月光曲》的来历起铺垫作用。结尾在兄妹俩陶醉在音乐的过程中,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结尾又点明《月光曲》,达到了首尾呼应,完整统一,从中也突出了贝多芬的创业精神。

二、文字美

文章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罢那生动优美的文字如同涓涓的小溪流淌在心中。“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这句既写出了事情发生的环境,也点明作《月光曲》的线索,试想:作曲家忙碌了一天,晚上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放松心情时,偏偏从“茅屋”传来自己创作的曲子。这个句子从环境中透视着故事的线索,语言文字既优美,又特别适合人物的身份。还有“水天相接、波光粼粼……”这些生动优美的词句可以折射出一个画面。

三、品格美

贝多芬身为著名作曲家,是个相当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可是他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屈身谦和地走进了茅屋,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贝多芬这种关爱穷苦人民的品格,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再看穷兄妹俩:尽管家中生活非常困苦,可是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这种善良的品性又多么令人敬佩啊!

四、艺术美

文章最能体现艺术美的是第9自然段,艺术美是通过三个画面来表现的。第一幅画面: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此时给人的感觉: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此时的感觉: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画面:“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浪花涌过来……”,此时可以感觉到: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美丽的画面,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优美、和谐的曲调体现了贝多芬高超的艺术美。

五、意境美

月光曲范文第5篇

——苏格拉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焚火地域

被火烧般的疼痛遍布全身。风从背面吹过我的背脊,穿过我的长发,轻轻打在了我的脸颊。拂过苏格拉的唇边。

我的头发…

由黑色逐渐蜕变为银色,夺目的闪耀着。

肌肤腿去了微黑的颜色,取而代之的是一层光泽而白晰的肤色。

白的若雪。

一股奇怪的力量透过我的血管,蔓延到全身。

这是什么感觉?

清香的气味扑面迎来,笼罩,包围了我的身体。

眼皮沉重的往下垂,浑身没有了力气,我脑海中显现出在古墓的那一幕,是这个感觉,是这个感觉……

为什么?我想睡?仿若一千年前就该睡了……

这是,曼珠沙华的味道。苏格拉念叨。

我无力的问道,什么曼珠沙华?

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意为死亡之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那是……他沉默了几秒,接着说,银殿最爱的花。

是吗?我轻声说,倒进了他的怀里。

我又听见了那首熟悉的月光曲,伴随着轻柔的声音,我恍惚中听到,那个声音在念: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莫名的熟悉感。

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是谁,在对我说话?是谁?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

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有生有死的境界

谓之此岸

超脱生死的境界

谓之彼岸

是涅磐的彼岸

佛说彼岸

无生无死

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

是个忘记一切悲苦的极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之外

不在五行之中

生于弱水彼岸

无茎无叶

绚灿绯红

佛说那是彼岸花

彼岸花开

花开彼岸时,

只一团火红;

花开无叶,

叶生无花;

相关期刊更多

海峡影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教育厅

钛工业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消费指南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