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情诗

爱情诗

爱情诗

爱情诗范文第1篇

等各方面上有所差异:一为民间原始之风谣,一为文人学士雅致之抒情,方方面面,定然有别。钱钟书先生论中国情诗传统,谓从古体到近体,

从律诗到词曲,说的正是如此。

关键词:《诗经·国风》爱情诗;李商隐;爱情诗;

(一)“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与“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诗经·国风》爱情诗中女性的勇敢直白与李商隐爱情诗中女性的纤弱含蓄

《诗经》中的女子,总是有着一种天性般的勇敢、坚强与忠贞,让人读来又是怜惜,又是敬畏。“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等。她们,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着女性的尊严,宣告着无论日后的封建男权社会势力是多么的强大,至少这些女子在最原始单纯的“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惊。”(《周官》)时代就开始敢于说“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了,这种思想是独立的,也是最纯粹的。

风诗中的爱情诗与李商隐爱情诗相比,一个是产生于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感情多为自由奔放;一个是产生于晚唐时代,是中国封建制逐渐完善并且相对鼎盛的时期,义山又属于士大夫阶层,所以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多少会有所约束和收敛。正如闻一多先生在其《诗经讲义》中所说:“诗经的爱情诗都非常坦率,简直是粗野。在态度性质上说,是最冲动的爱情诗,是较初期的。与唐诗宋词表现方法相去太远了。我们今天不会如是表情。”

(二)“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与“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抒写爱情诗的艺术表现手法由单一走向丰富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风诗的创作大约是在奴隶制社会的后期,在那个时代的表达都是很直白的,因为他们的创作群体是无意识的非诗人群体,所以他们的气质是很质朴和单一的,基本上没有复合型可言。但李商隐却不一样,他是一种复合型气质的诗人——在不同的时期下呈现出不同的个性气质,抑或在同一时期也存在着矛盾个性气质的共同体。“才性异区,文体繁诡”(《文心雕龙·才性》)导致了《诗歌·国风》的爱情诗和李商隐爱情在艺术手法上、创作意象的选择上以及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段由原始民歌的单一质朴走向文人士大夫的丰富绚丽

风诗的创作群体在抒写诗歌的时候,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其创作的艺术手法是相对单一的,基本上就是“赋比兴”的写实手法,另外还有一些词句和章法的反复和重叠,如“静女其姝”、“静女其娈”(《邶风·静女》)又如“东方之日兮”、“东方之月兮”。(《齐风·东方之日》)由此我们看出,风诗的创作的艺术手法比较单一,具有民歌的写诗特点。

“社会力量变成政治力量,造成唐诗之发达:‘好诗多在盛唐,诗之内容与形式至唐至备,宋诗亦备于唐”。李商隐抒写的爱情诗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他纤细而绵邈的内心世界。以心造境,以境写心,形象总是大于思维,李商隐诗也就以此展开丰厚而又含蓄的意蕴,既旨趣难求,是很少有诗人可以出其右的,所谓“义山一生,善作情语”。这一方面是他略事取情,混合人生各个阶段、各种情境下的多重感受,诗作缘起本就模糊,诗之作意自然也就难以明晰。义山诗意常常歧见纷出,不少便与此有关。

另一方面就是诗人内心的复杂苦闷、矛盾困扰直接影响了诗意的明晓畅达。《燕台诗》、《碧城三首》、《锦瑟》、《无题》等诗歌无不表现出这种写作方式。以心造境,心绪之纷繁连作诗人自身也难以理清,则又何来明朗直白的诗境。不过,文似看山喜不平,诗更是如此,曲径通幽只会使它愈发魅力无穷。在这一方面,风诗的诗歌话语的艺术技巧的表现则显得稚嫩许多。最常见的是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常常是围绕同一结构繁复咏唱,如《芣苢》、《关雎》、《蒹葭》等,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第二,诗歌中运用的意象内涵由写实走向丰实

《诗经·风诗》中的爱情诗虽然也常常运用自然景物作为抒写对象,如风雨“风雨凄凄……风雨潇潇……风雨如晦”、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茹藘“东门之墠,茹藘在阪。”、萚“萚兮萚兮,风其漂女。”、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等,但风诗的创作者们很少在这些自然景物中寄予自己的感情,而多是出于写实的需要,它们具有一些偶然性、随意性。

而在李商隐笔下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敏感而纤弱的个性,是他个性的主要基调。这就使李商隐诗歌选材,大多亦为纤弱细小之物,如其咏物诗所习咏的蝶、蚕、莺、柳、泪、细雨等,即多具纤柔之特征,那些“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的牡丹花冠泣泪好似鲛人,粒粒成珠,此事源于“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4]的典故。他关注莺、柳等纤柔之物,而且写的还多是寒蝉、流莺、秋柳、残阳,特别注意外物悲凉和伤感的一面;他关注青春寂寞的女冠,声色事人的歌女,感情也大都倾注在她们悲剧性的身世命运上。所有这些都是诗人孤寂飘零的身世之感与眼前之物、之人感应激发的结果。“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而以人观我,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因此秋柳残阳、薄命红颜,都特别容易引发诗人的心灵感应。

综上所述,由于爱情是文学千古不变的主题,诗歌又是文学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综观《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与李商隐笔下的爱情诗,正是因为在表达爱情本质上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所以两者虽然相隔千年之久,却在内容分类和思想情感方面有着许多异代感应;同时由于受到时代、创作者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也应该看到两者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以及情感表达的相异之处,并将其放在诗歌发展的长河之中进行有意识的对比研究,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两者爱情诗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闻一多.闻一多诗经讲义.第33页;第104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2]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6册,第120页.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爱情诗范文第2篇

爱,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而爱情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一提到它们,总会让人怦然心动,心头涌起一股暖意。近日再读《诗经》,我对爱情又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更是有大量描写普通人的爱情和婚姻的诗篇。《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下面仅就《诗经》“国风”中的部分诗篇谈谈我的感受。

一、 哪个男子不钟情

《诗经》中有不少描写青年男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诗篇。

请看——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恋曲,表达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伴侣。看:具有君子之风的小伙子,见到了一位勤劳、美丽的“幽闲贞专之善女”,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爱慕之情。他独自陶醉在对“淑女”的一往深情之中,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这里透露出的爱情观是“君子”与“淑女”的两情相悦。爱,是一种追求;爱,是一份付出;爱,是一种思念;爱,更是一份责任……“淑女”啊,你是“君子”今生最美的牵挂……张爱玲说:“天使没有了翅膀会怎样? 你说:会被上帝遗弃,从此离开天堂。 他说:你错了,她会落到我的身旁,陪我看日落斜阳。 我说:其实你们都错了,因为我会留在她身边,一起陪着她看地老天荒……”我想“我”就是这位“君子”!

其他还有《出其东门》《蒹葭》《宛丘》《东门之池》等等。

二、 哪个少女不怀春

《诗经》中更有许多描写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诗篇。

请看——

《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首诗是写待字闺中的采梅女子渴盼追求她的心上人不要辜负青春,快快来求婚,可是直到树上的梅子快要落尽了,也没有候到任何佳音。姑娘见此情景,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深意切的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爱上了你,我才领略思念的滋味、期盼的愁苦和等待的煎熬,还有那不能自已的追求欲。为什么你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心潮起伏?为什么我总害怕时光飞逝而无法与你终生厮守?在奴隶社会里,男女爱情还不那样深受封建礼教压制束缚,我们女性就用一首《摽有梅》唱出了内心最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唐人杜秋娘云: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确,圣洁的爱情是需要等待,但情投意合时就要大胆的说出来!

其他还有《匏有苦叶》《东门之杨》《东门之墠》《子衿》《晨风》《泽陂》《丘中有麻》等等。

三、 共剪西窗情浓浓

《诗经》中还有大量描写夫妻别后相思的诗篇,其意切切。

请看——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诗——黄昏羊归宿,妻子思征夫;别后心无怨,牵肠又挂肚;何时再相聚,共剪西窗烛。诗歌把妻子的期盼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真挚。有妻如此,此生无憾!

再看:《击鼓》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描写士兵九戍在外,怀念家人,唯恐不能白头偕老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这位征夫在军旅生活中日夜思念亲人,他想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死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蒙眬,肝肠寸断!由此不难看出其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其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诵,已经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其他还有《卷耳》《汝坟》《殷其雷》《绿衣》《伯兮》《小戎》等等。

四、 男欢女爱相聚欢

《诗经》中还很多描写恋人相聚的诗篇,其情融融。

请看——

《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写的是情人邂逅乍见的喜悦,非常浪漫而自由:良辰美景,邂逅佳人;情有独钟,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双飞。表面看似偶然相遇,实际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冯梦龙说:“草木之有生意,发而为芽;情亦男女之生意,其无芽乎”,两情相悦,自然喜上眉梢。

再看:《静女》

这是一首抒写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歌。男女约会,女方“爱而不见”,躲躲藏藏,男方“搔首踟蹰”,急得发慌;女方送给男方一棵草,男方却把它当做至宝,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青春年少,热情似火;草因人贵,芳心有我;爱屋及乌,情有归所;两心相许,终得正果!吟诵此诗,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其他还有:《野有死麇》《桑中》《君子阳阳》《女曰鸡鸣》《风雨》《东方之日》等等。

五、 祝愿两情天地久

《诗经》中还有些祝愿爱情的诗篇。

请看——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诗人看见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它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愿景,诗中用枝叶茂盛、果实累累的桃树来比喻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爱情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恒久不变的话题,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捕捉的闪亮元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爱情为主题的篇章更是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诗经》的精华在《国风》,《国风》中又以描写爱情、婚姻为主题的“婚恋诗”最为精彩动人。在《国风》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此外还有许多以家庭婚姻为题材的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爱情内容。对《诗经》中的爱情诗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女子纯正、健康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也有很好的启示,可以让我们领略到爱情的真谛所在,对爱情有更理性的认识和更高尚的理解。

一、热切地渴求爱情

《国风・召南》中的《坑忻贰肪吞逑至松倥对爱情的无限渴望。诗中描绘了一位姑娘在春末看到梅子成熟落地,联想到岁月匆匆,青春易逝,红颜易老,而自己仍然待字闺中,所以姑娘以落梅比兴,委婉却又大胆地吐露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爱情的渴求。而在《郑风・褰裳》中,女孩子们与河对岸的小伙子隔河对歌:“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她们直接询问男子的态度,感情表达的更加热烈泼辣。可见当时女子对美好爱情是热切渴望的,在爱情面前她们敢于大胆表露自己的心声,作风坦白直率,情感深情直接。

二、大胆地追求爱情

当时女子既敢于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更敢于去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如《王风・大车》中的姑娘为了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不顾家人反对,与心上人海誓山盟,一起私奔,驾着大车,追求他们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在《齐风・东方之日》中,女子对男子的追求大胆热切,不惜自荐枕席,跑到男子房中与他幽会。

此外,当时的女子为了追求爱情,还常常主动向男子赠与信物以定终生。如《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等。

三、勇敢地捍卫爱情

《{风・柏舟》就塑造了这样一位勇敢捍卫自己爱情的女子。她选中的夫婿未能得到母亲的认可,所以她愤然反抗母亲,大声疾呼:“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据考证,当时婚恋普遍的状况已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齐风・南山》),男女的自由恋爱已经受到诸多干涉和制约。所以诗中女子为了争取爱情自由而勇敢反抗的意识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也成为了一位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反抗礼教束缚的先锋。

四、执着地坚守爱情

《诗经》中有很多思妇诗,丈夫远征在外,作为妻子,她们在家中默默等待丈夫的归来,饱尝相思之苦但却坚贞如一,没有红杏出墙或者另嫁他人。

如著名的思妇诗《王风・君子于役》。丈夫戍边,妻子心中惦念的是丈夫的归期以及饥渴冷暖,以至于她看到羊牛归来,都会自然联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尽管愁肠百结,但她还是执着地等待丈夫早日归来。又如《周南?卷耳》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彼周行。”诗中的妻子在采苍耳时心里想的都是远征的丈夫,由于心不在焉,连浅浅的箩筐都采不满。在《唐风・葛生》中,妻子更是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生前相爱,死后也要同归一穴,这种对爱情的坚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五、理智地对待爱情

在古代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她们作为男人的附属,常常成为婚姻和爱情的牺牲品,避免不了惨遭抛弃的命运。可是她们也并非一味的沉溺于痛苦中,向不公的命运妥协。在爱情中,她们表现出自己的理智和反抗。如《卫风・氓》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位女子。恋爱时期,女子对氓一往情深,抛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身相许。而婚后的生活却并不美满,她付出了很多,也承担了很多,“靡室劳矣”、“靡有朝矣”,对丈夫的暴虐也全无怨言,尽管她忍辱负重,却依然被丈夫抛弃。她也曾自怨自艾,,“躬自悼矣”,但她并没有一直伤痛下去,而是大声控诉丈夫的暴行和社会的不公,敢于表达对丈夫的不满。诗的最后,女子决绝的喊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明了她与氓的彻底决裂,也表现了她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她在婚姻破裂时保持了一种难得的理智和自主,保持了一种人性的独立。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人用诗歌诠释对爱情看法的典范,通过分析和梳理《诗经》中的爱情诗,可以使我们领略古时候人们那种情真意切,不含任何杂质的美好感情,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古代女子那种健康、纯真、积极的爱情观。它是现代人的爱情课堂,它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爱情,把握好自己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尹建章,萧月贤. 诗经名篇详解[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4] 曾巧燕.诗经时代的爱情文化[D].百度文库.2009

作者简介:

爱情诗范文第4篇

如果我明白

就不会连山岗也让夜色抹去

让你看不见的夕阳烫出的金色的卷发

将吻轻掷在我的胸膛

只怨一弯冷月

不知野百合在九月里炽热的燃烧

用夜鸽的喙敲出寒砧上的星星

也溅落了山坡上红高粱举起赤烈的潮水

蛩声凄凄树叶切切

唯一能读懂风流年鉴的心

将一段段拔节的情诗去折断

也顾不得太阳从成熟的林间坠落

扔一把又一把碎叶打点飞扬的孤霞

任焦渴的目光在浮浮飘飘中随打失去

而如果今晚是开花的时候

啊,来也悄悄,去也悄悄

何必似瀑布依山泉远眺呢

如果我明白

就不会早早到这儿让露珠打湿双脚

就不会呆呆盯着菊花马鬃扬起的地方

就不会那天穿上新衣裳送蹄声驰骋而去

今晚

也不会愁坐土台上傻等百看不厌的小伙

——选自《姚学礼爱情诗选》第7页

散文:火烧云

如果我明白,我就不会连山岗也让夜色无情地抹去,让你看不见火红夕阳烫出我金色灿烂的卷发,我就会容你将热吻轻掷在我的胸膛。

只怨那一弯冷月,竟不知野百合在九月里的激情燃烧,寂寞的夜鸽用坚硬的喙敲出寒砧上的星星,溅落了山坡上高粱那潮红面庞高举着赤烈心爱的滚滚潮水,凄凄的蛩声在秋夜中抽泣,树叶哗哗啦啦地在为将逝的秋天唱着挽歌。

惟一能做的是将那正在拔节的青草一段一段折断,残忍地将那一片一片掐碎的草叶儿扔掉,打碎那已经支离破碎飘散在山口的火红的孤霞,竟顾不得看太阳从成熟的林间坠落,任焦渴干涩的目光在浮浮飘飘中随晚霞逝去,只可怜那五彩的火烧云在孤独地燃烧。

如果今晚不是晚霞将逝的时候,如果今晚还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怎么会是一人?我怎么会这样孤零零地一人凭悼那已逝的激情。

只是我不明白,只有我不明白,造成这一切的究竟是因为了什么。

是因为迟疑的脚步没有赶上你那急切的足音?是因为急着喂猪没有赶上与你在小树林中的约会?是因为怕妈妈骂没有随你到集上赶集?是因为怕别人说闲话没有与你去邻村看电影?是因为没有按你的要求穿上那新崭崭的衣服?是因为没有满足你那急促的气喘?是因为没有回复你那滚烫的一封封情书?……

不是我不愿意,不是我不想遂你的心愿,满世界都是眼睛满世界都有人看着我们呀!

如果我明白,如果我能早早明白,我就不会早早躲到这儿让露珠打湿双脚,就不会呆呆地盯着那菊花黄马鬃扬起的地方发呆,就不会在那天急急地穿上过年的新衣裳啼听那得得蹄声驰骋而去。

爱情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诗经》 婚恋诗 爱情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83-03

作者简介:边思羽(1983―),女,甘肃平凉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化。

恋爱、婚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情婚姻生活,是古往今来文学艺术表现的重要题材,也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胡应麟在《诗薮》中言:“男女精乎?天地之气也。……周之国风、汉之乐府,皆天地元声。”① ( P.127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大量的取材于现实人生的婚恋诗作。在《诗经》305篇诗作中,述写男女相思相恋和婚姻生活的婚恋诗有72篇之多,占《诗经》总目的四分之一。② ( PP.680-684 )婚恋诗多集中在《国风》中,这些诗篇全面、细致地描写了人们的爱情婚姻生活,有层次地抒发了人们恋爱、婚礼、婚姻生活各个阶段的情感,生动展现了古代先民丰富的情感世界,反映了《诗经》时代人们所持的爱情观念。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汇、情与情的碰撞。《诗经》从文学的角度呈现了周代男女交往的情况,表现了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尊重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诗经》中塑造了众多丰满而又多彩的青年男女形象,反映出《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观念。

一、自由、大胆地追求爱情

《诗经》时代的生产力相对低下,物质生活匮乏,但当时人们的精神枷锁相对后来漫长的封建社会要少得多,虽然也有许多礼俗法则,但并不像后来的封建礼教那么森严,人们面对爱情婚姻的自由度更大、自主性更强。正如褚斌杰、谭家健在《先秦文学史》中所言:“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谈情说爱的民间歌谣,在山野、河畔、溪边,时起时落。”③ ( P.101 )由于较少婚恋禁忌,《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的自由活泼,感情率真、质朴,吞吐自然,少有矫饰,似脱口而出,妙趣横生。虽然被后世的儒学经师改头换面,冠以君子淑女的道德教化面罩,但仍不能掩盖它自然天成的内在含蕴。它真实传达了少男少女之间互相悦慕、思念的心声,生动再现了他们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也体现出他们对爱情自由、大胆的追求。

《召南・野有死》就是写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的诗:

野有死,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也吠!

诗中的男子是一位猎人,他在郊外丛林里遇见了一位温柔如玉的少女,就把猎获的小鹿、砍来的木柴用洁白的茅草捆起来作为礼物送给少女。少女对他动情,他就趁机。少女说,轻轻走,慢慢来,不要惊得猎狗汪汪叫。于是,两人悄悄走向密林深处去幽会。由此诗我们清楚地看到《诗经》时代社会下层民众对爱情的追求还是极为自由、大胆的,礼教的干预与束缚相对较少。《郑风・东门之》是一首男女互相唱和的民间恋歌。诗共两章,上章男唱,下章女唱。尤其女唱之词表现大胆、率真、自由,她向爱人表情道:“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说东门的栗树啊,伸入我家院墙的枝叶繁茂,其上果实累累,正是秋获季节,快到婚嫁之期(古代以秋冬为婚嫁之期)。难道是你不想念我?还不来迎娶我。此诗篇幅虽小,却将思念之深、情爱之浓淋漓尽显。《郑风・褰裳》是一位女子在嬉笑怒骂中大胆坦露对那位男子的一往情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这位女子警告意中人:“你这个坏蛋啊,难道你不思念我就没有人想我了?”戏谑之语中充满无限深情。《王风・采葛》中言:“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三秋兮……三岁兮。”大胆、坦率、强烈地表达着男女思慕之情。《诗经》中反映人们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的诗篇举不胜举,其中述写怨恨喜慕、相思离别均直言无隐,连诗人们的私情、幽会也未尝讳言,他们直率地、毫无遮掩地展现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并自由、大胆地追求着他们心中的爱。

二、对爱情的忠贞专一

《诗经》中反映人们对爱情忠贞专一的诗篇也不在少数,那些荡气回肠的坚定誓言千百年后依然震颤着我们的心灵。《邶风・击鼓》中丈夫对妻子的深情誓言传诵至今,感动至今,“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王风・大车》中的女子指日向情人起誓曰:“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日。”如果活着不能和你长相厮守,那我死也要与你合葬,你若不信,天上太阳可以为我作证。这首震撼世人的诗歌,正是表达了一份矢志不渝、生死相随的深挚之爱。《唐风・葛生》写了一位女子对自己亡故的丈夫的不绝哀思:“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表达了对亡夫“壹与之齐,终身不改”④ ( P.814 )的至深情感。《郑风・出其东门》也是表达一位男子对妻子忠贞不二的诗: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东门,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芦,聊可与娱。

诗中的男子来到东门之外,游人如织,美女如云,这位男子面对城门外云集的如花似玉的众多美女,坚若磐石,毫无所动,只有“缟衣綦巾”“缟衣茹芦”的妻子才让他情有独钟,才让他一往情深。这份忠贞不渝的挚爱深情不禁让人扼腕赞叹。

《诗经》另有一部分诗,从反面反映出人们对“忠贞专一”的崇尚,与对“二三其德”的斥责。《卫风・氓》就是这类诗的代表,通过声声泣诉她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现出她对“二三其德”的氓的谴责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她“及尔偕老”的愿望。诗中女子的善良真诚与氓的背信弃义构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形成巨大反差,鲜明地表现出当时人对爱情忠贞专一的要求。《邶风・谷风》中的女子同样也遭夫弃,面对丈夫的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她诉求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当初你说好要与我白头偕老相守一生,你不要违背誓言啊!这些如泣如诉、哀婉凄恻、辞烦事悲的弃妇诗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时人对爱情忠贞专一的崇尚。

三、以礼制情

虽然与汉代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相比,周代是一个相对较为淳朴和自由的时代,但是周代的宗法礼教也在逐渐地形成与巩固。西周初年,在继承夏商文化的基础上,周人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与生活习惯,开始制礼作乐,形成礼制。《诗经》中的一些婚恋诗也表现了情与礼的冲突,昭示着封建伦理观念正趋形成。“农耕社会讲究‘规矩’礼法、追求稳定和谐,它提倡的夫妇和合是经过了男女之‘别’这一环节的高层次的和合,与部落生活中两性的原始和谐绝不相同。少男少女彼此相感是人性之常理,但恋爱却不仅仅是异性间事,在周人眼里它关系到家族、宗族,甚至天地,因此不能不谨慎持重待之。”⑤ ( PP.205-206 )于是,男女的交往开始受到礼俗的影响与制约,这也就导致他们的爱情观念不是单一的、理想化的,而是留下了社会礼俗的印痕,在感情与礼制的冲突中,形成了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仪”的“以礼制情”的爱情观念。《郑风・将仲子》就是生动的一例:

将仲子,无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无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无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孟子・滕文公下》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⑥ ( P.267 )诗中的女子担心他的情郎前来幽会会因“里”“墙”“园”而折坏杞树、桑树、檀树而被父母、诸兄、邻人发现后受责难,所以她苦口婆心地央求仲子“无”“无折”。这一切实际上只是一个少女内心矛盾的虚托,诗中的杞、桑、檀的出现,只是她矛盾心理的外射。⑦ ( P.35 )但是,她又怕这样直接拒绝掉情郎会伤感情,又说:不是我不想念你,是因为“父母之言”“诸兄之言”“人之多言”可畏,又从感情上将他拉回。在这一“推”一“拉”间把少女内心的那种情礼交错的矛盾与痛苦生动、淋漓地呈现出来了。

在周代社会,随着礼制的逐渐完备,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婚姻的缔结都受到了社会规范、社会舆论的制约,礼教的藩篱已经树起并渐趋深入人心。因此,《诗经》时代青年男女比较自由的爱情观念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礼俗的制约与影响,“以礼制情”的爱情观念由此而生。

四、结语

《诗经》以浑朴的风格包罗着《诗经》时代的社会万象,表现婚恋嫁娶的婚恋诗中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观念: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执著专一,以及以礼制情。通过对这些观念的分析研究,可以使我们逐渐靠近周代社会生活,靠近《诗经》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乃至心灵世界,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周代社会宗法礼制正在形成,社会理性正在上升,人的原欲逐渐被压抑,礼法试图指导人们过上一种优雅并秩序井然的生活,并且可以追溯我们的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品格的渊源。

注释:

①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②对婚恋诗篇目分类的观点参考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③褚斌杰,谭家健《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礼记正义・郊特牲》,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⑤赵雨《上古歌诗的文化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⑥朱熹《四书章句・孟子・滕文公下》,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⑦参阅林兴宅《艺术魅力的探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参考文献:

[1]孔颖达.毛诗正义[A].十三经注疏(标点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6.

[6]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7]洪湛侯.诗经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2.

[8]韩高年.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陈筱芳.春秋婚姻礼俗与社会伦理[M].成都:巴蜀书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