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东莞市寮步中学

东莞市寮步中学

东莞市寮步中学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香市文化品牌;现实意义;塑造

寮步以独特的香市文化深入人心,享誉莞邑乃至全国。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灵魂,文化品牌在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香市文化品牌也是如此,对于香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香市文化品牌的现实意义

第一、为寮步建设现代绿色新香市提供参照作用。现实中,历史文化资源以碎片的形式零零散散地留存于各种史料中,深入挖掘、考证、整理,使之能为现代文化建设服务。明末诗人屈大钧在《广东新语》中曾这样说道:“粤东有四市,一曰香市在东莞寮步,凡莞香生熟诸品皆聚焉”。历史上,这里商贸繁荣昌盛,久负盛名的莞香集散于此,因此素有“香市”之称,其中有一条专营莞香的街道叫牙香街,前不久,牙香街复古改造工程斩获了“广东省岭南特色规划设计铜奖”、“广东省岭南特色街区铜奖”两项大奖。牙香街项目把寮步原有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有价值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起来,让人们感觉到“古老香市”韵味,观赏到广东最原始的老街小巷,品位原生态文化气息。

第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品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的形成,对文化品牌也具有宣传作用,可以说,这是二者互惠互利,收到了双赢的效果。在寮步莞香文化项目规划中,有一项“八个一”的工程规划,即建设一个香市公园、一个香文化博物馆、一个万亩莞香林基地、一条复古香市古街、举办每年一届的香市文化旅游节、拍摄一部香市题材的电视剧、出版一本《香市传奇》民间故事集、打造一个香产品展销中心。由此,因香市文化这个品牌,形成了以一部或系列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为在载体的文化产业产品,如大众读物、收藏物等,同时,营造香市文化氛围对产业化的发展也是有所帮助的,如以香为主题旅游景观等。当文化产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接受时,这个品牌就收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了,也实现了品牌价值的提升,达到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第三、推动具有文化魅力的生态休闲新区的建设。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生态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休闲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寮步的香市文化建设打出文化牌,以香市文化为突破口,逐渐丰富寮步的产业形式,如以香市动物园、香市公园、农业生态园、佛岭郊野公园、汽车文化博物馆、体育公园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推出香市文化系列活动,这对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城市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提升了香市的人文气息,增强了香市的城市品位,丰富了香市文化品牌的内涵,为具有文化魅力的生态休闲新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香市文化品牌的打造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到“香市文化惠民”。如将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公园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向人们免费开放,建设书屋、阅报栏等文化阵地,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与香市文化保持最近的距离。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开辟专栏的形式,向社会各界传达香市文化品牌的相关内容,真正让香市文化家喻户晓,香市文化品牌深入人心。还可以以借助各类平台如展销会、香市旅游文化节、香博会、香文化论坛、校园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展示、宣传丰富的香市文化,从而展示香市文化的魅力,塑造香市文化品牌,增强香市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开创香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举办诸如“香市讲堂” 的文化盛宴活动。当然,这些应该是高规格、高层次的讲座,可以聘请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权威专家教授来主讲。使其更好地投入到香市文化建设以及其它建设之中。寮步香市讲堂已邀请郎咸平、易中天、金正昆、张其成等专家和学者,为香市带来了不少文化大餐。此外,讲堂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除在特定的地方如学术报告厅举办外,讲堂应走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将其辐射力和影响力尽可能地扩散到全市。同时,在选题上要重视群众的参与性,可以向市民征集讲座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市民真正的文化需求,把悠远深长的香市文化,对牙香街“人声鼎沸、香气缭绕”,对世人寻香采香等香历史、香文化、香趣味,一一娓娓道来。让每一个故事、每一个链接,都充满着文化趣味,可读可感、可圈可点,让市民“闻香识人、情定香市”,形成一种“住在香市、热爱香市、建设香市”的文化精神。让听讲座真正成为市民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从而也使讲堂更具活力和影响力,成为东莞市乃至享誉岭南的文化品牌。

第三、塑造香市文化品牌,应从其经济实力、人文景观和历史资源出发,以传承香市文化为视角,注入现代的活力,加入新元素,继而形成品牌。其一,香市文化品牌的塑造也是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的,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姻,形成“政府倡导、企业买单、社会收益”的模式,从而对文化项目产生重大影响,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其二、香市可以依托香市古街、古玩字画、民间艺术品、特色小吃等,打造香市文化品牌。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打造香市文化品牌,形成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三,整合历史资源,使香市文化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展现自身特有的文化魅力。如要倾力打造好女儿香这个香中佳品,这就要充分挖掘其历史原貌,在保持其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秉承传统,主动与外界联系,通过研讨新型技术,将新理念、新元素融入到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中,迎合市场的需求,从而塑造香市文化品牌。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第2篇

同志们:

时间过得很快,新年的钟声已敲响了,首先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顺意

今天镇委召开工作会议,认真谋划布置今后一年的工作。思路决定出路,谋划水平决定发展水平,执行能力决定工作效果。我镇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三年修路困境即将结束,各项工作将向纵深推进。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按照市委“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的方针,抓住有利时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和创新发展,着力于增强经济实力和活力,改变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生,弘扬良好社会风气,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按把我镇建设成为以产业为龙头的绿色星城总的战略要求,朝着城市、产业、和谐的目标推进,努力把我镇的三个文明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我代表党委对今年的工作提出意见,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当前的形势

当前的形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加以分析:

第一,外部大环境、大气候。

一是上级丰富和发展了指导发展的思想,并由此带来国家、省市的政策都有实质性的调整。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市的多个会议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中央新一代领导人对全国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采取有保有压,着力对信贷、土地政策两个阀门进行宏观调控,并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确保政治、经济的新发展、新稳定,达到构建中国和谐社会。

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市委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深入东莞的实际出发,提出创新发展的总战略。发展是主题,创新是灵魂,要求在模式、环境、能力上大胆创新,确保东莞排头兵的地位,在党建、城建、内源、外源、文化五方面领先,并提出要提高我们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驾驭发展的能力,提高为民谋利的能力,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围绕这一思路,各种不同于以前的新政策、新措施不断出台。

上级在新时期关于发展的思想十分丰富,体系庞大,我们要全面学习、认真领会和掌握。我们作为基层干部关键是要融会贯通,掌握精神实质。我认为大家可以把握三点: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这三条核心在发展,这条硬道理不变,主题不变,关键要创新,目的是加快、和谐地发展,最后达到为民发展,发展富民。

二是市场气候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市场的变化通过企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行为取向。企业赖于生存的人力供给,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成本的上涨,迫使企业不得不调整行为,采取了各种积极的应对措施。企业界也进行着不断的淘汰的过程。企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地方的繁荣,我们集体的收入极度依赖于企业租赁集体物业的租金、费税的贡献和人气的聚集。因此,我们天天与企业打交道,对市场发生着的深刻变化,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断调整我们政府的行为,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是区域竞争激烈,竞争的着力点发生了变化。区域的竞争,以前比交通、通信,后来比政府服务,现在比产业集聚和综合社会环境,比发展谋略,加上地方硬件和服务环境,地区之间的竞争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竞争,竞争更加激烈。

第二,我镇的自身环境和形势。

一是区位优势发生了变化。寮步近年来得益于市的几条路网建设和城市的东拓趋势,得益于“三位一体”的主城区概念,使我们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凸现,越来越重要。今日寮步的地理几何中心位置没变,但其在城市和经济发展中区位重要性却非昔日的寮步可比。我们的家园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年多的修路的困境即将结束,四通八达的寮步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大家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这几年,我们所有的决策都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这一点的判断所作出的,我们突出打基础,借大势,留发展空间。从实践和这次产业规划研究专家组的调研论证会证明,这几年来的决策是正确的,是负责任的。

二是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和村委会选举及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的倡导,人们在追求利益、民主、本位的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我们仍未摆脱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引来庞大的外来员工,人口膨胀,贫富拉大;流动人口大增,管理滞后。所有这些因素使我们身处更为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中。

三是我们的发展局势。从历史纵向来分析寮步发展阶段,年代初,由于商品农业发达,我们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工业上,后来工业落后了。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实施跳跃式发展、优先发展工业战略,一举规划了四大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起来了,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初步跳跃。但我们的第三产业、城市建设未跟上,第三产业和城市化明显不

足,城市建设缺乏标志性建筑,缺乏成熟社区,中心不突出,缺乏聚人气的商业中心,缺乏休闲的公共场所,公共产品严重不足。这两三年,历史给了寮步一个历史性的机遇,进行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和升级。三年来,我们完成了近公里的道路建设和升级,投资近亿元,其中市的投入近亿元。我们已形成一个格子化的路网格局,从东到西条与从北到南的条路网互相交织,对外交通有几条大动脉,这样的交通格局是全市最好的镇区之一。城市的东拓趋势,市委市府“三位一体”的城市规划在迅速实施中。客观上我镇已纳入市区的规划范围。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形势的变化,以创新发展的勇气,在抓好工业升级和强化的同时,不失时机地以主动融入大市区为方向去推动城市化,并借势发展。我们必须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我镇自己的商业和城市中心,使我镇的聚财能力、聚人气能力提升,从而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和在东莞发展中的地位。

从空间布局上来分析现在的寮步,由东北西三面形成的工业带字形比较实。最虚的是中间即军凼一带和松山湖大道两侧。但这两块区域刚好又是交通最便捷的地方,是历史留给我们足够的空间去发展、去规划建设,这正是我镇优势所在。这两块区域面积大,是我镇一块宝,决定着寮步今后发展的地位和水平,我们必须加倍珍惜。我们要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重点发展,把这两块区域建成现代化的社区,增强城市功能,造福于子孙后代。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区位优势突出,人的利益和思想复杂多元化,发展优势明显,条件很好,劣势仍然存在,机遇大于挑战,今年是迎接机遇,放手大干,实现突破的关键年。

二、今年的发展策略和重点工作

基于对当前的形势认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委要求,今年工作总的发展策略就是要加速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加速发展与创新发展,就是要抓住城市和产业经济这个关键,全面布置好工作,突出重点,敢于突破。要抓住优势,抓住成熟的地区和优势产业,挖掘发展的潜力。通过建立镇、村、个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利益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各种力量竞相迸发,增强发展的动力。要抓住三年修路困境阶段即将结束的时机,加快发展,打造成熟社区,凸显强势产业,抓住发展的机遇。全镇上下都要把注意力和优势资源朝着这一方向集中,形成发展的合力。要进行规划性整合,特别是对东区大道、蟠龙大道、松山湖大道、五环路两旁要靠规划性整合,通过整合,创新发展模式。协调发展,就是要力求产业协调、片区协调、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产业协调是指二三产业要协调,我们的第三产业明显落后了。我们的产业现状是“二产为主,三产为辅”,二、三产业的比例不够协调,这是我们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省发展研究中心为我镇调研,形成的调研发展规划报告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片区协调,就是要解决后进地区的发展问题。我们有相当数量的村收入较低,落后面大。内外源经济协调,就是要使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均衡协调发展,紧密结合。但目前我们的民营经济无论在规模、质量、产值等方面都弱小于外资企业。下来,对外企要有选择性地引进,特别重视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比如电子、电脑、光学映象等产品。要特别注重引进著名成品企业,实施“抓母鸡”战略,通过引进成品企业带动上下游、周边产品发展。民企则要放开手脚发展,要重点培育“两自”企业。对民营企业要优化升级,创造条件做大做强,引导外资、民企紧密结合,以民引外,以外资带动民营,民外合壁。只要我们抓住了上面这几条,我们就抓住了要害,我们就必定能把寮步发展好。

为实现新时期新发展,我们必须确立今年的工作重点。在充分讨论、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镇委确立在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下,今年要抓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要重点建设东区大道两侧片区,建设好镇中心区。这项工作是重中之重。二是要启动松山湖大道两旁的建设,抓好招商和环境优化,千方百计把西南片的经济搞上去。三是加大力度整合建设五环路两侧的土地,建设成熟社区,建成寮步的次中心。四是要加快消化闲置用地,重点先解决主要道路两旁和园区内的闲置用地。五是要美化莞樟路两侧的城市形象。利用莞樟路拓宽改造的契机,抓好两旁的整饰,包括外墙整饰、灯光和广告。六是继续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通过园区的发育和扩张,充实优化提升寮步的工业基础,提升工业支撑力,形成一个产业集约、充满活力和极具竞争力的环状产业带。七是要抓好安居乐业好学工程。要继续解决群众的就业和创业问题,解决社会治安问题,要办好教育,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八是在城市的开发建设上,要寻找镇、村、个人的利益共享机制,让镇、村、个人共同开发,共享发展的成果。工作具体如何抓,等下何绍田同志会作出全面布置,并请具体分工落实的富新、巨登、广军同志就其中几项重点工作作实施方案意见。

三、措施保证

有想法无办法不行,有计划无措施不行。没有得力的措施和硬朗的作风,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为确保今年工作落到实处,必须继续强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工作的落实提供重要保证。

第一,组织保证。要推进我们壮丽的事业,必须依靠一批杰出人才。我们要把优势的兵力集中在经济建设第一线和重要岗位上来。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党委提出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对干部的调整、选拔和考核的职能。盘兵点将,知人善任,为重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加大力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支部战斗力、凝聚力,抓好一把手,转变作风。

第二,思想保证。现在寮步到了打翻身仗的时候,我们要有做好迎接机遇,放手大干的准备。对内要统一思想,各级干部要深刻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联系我镇的实际,学以致用。要树立信心,以高昂的精神状态,保持一种激情,要有一种蓬勃向上的锐气,要励精图治,服从大局,不怨天怨地、丧失信心和斗志。

第三,作风保证。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议事时要充分发扬民主,行事要集中,要当机立断。二要有硬朗的作风,能打仗,打硬仗,打好仗。要克服遇到矛盾往上交、左右推、绕路走的不良习惯,要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三要负起岗位责任,特别是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的城建和经济建设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四要有团结合作,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的良好人文气氛。各部门、各级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大局意识,加强沟通,互相支持,做到以大局为重,力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合力。五要廉洁自律,干净干事。在权力面前,多一分清醒,多一分原则,少一点侥幸。特别强调一条,在利益面前要经得住考验,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纪检监察部门把监督、教育和保护贯穿始终,确保干部大胆干、放心干、干净干。

第四,资金保证。发展必须有资金实力作保证。财政部门要大胆解放思想,善于发挥财政职能,理好财、把好关,研究政策,积极为重点工作谋财、理财,组织财力支持建设。除财政支持城市建设之外,在资金的吸纳和引用上也要进行创新,千方百计利用社会资金,加大招商力度,要多渠道、多方式、多模式吸纳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第五,稳定社会环境保证。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一个地区形象的体现。我们要打造平安寮步,就要抓好治安,要保证交通和食品安全。现在的治安形势依然严峻,要继续加大力度,突出打击涉命案犯罪和“两抢一盗”街头犯罪,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安全生产也是平安寮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生产的问题上,要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农村稳定要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一切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建立定期排查汇报制度。加快发展,需要有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树立良好口碑是提高地方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宣传部门、各级干部,在寮步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都是寮步形象的代言人和反映者,大家都要维护好寮步的对外形象。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第3篇

世人都钟爱威名远播、名垂千古的赵州桥和卢沟桥。而我,独爱我家乡的东江大桥。

家乡的东江大桥是位于莞深高速公路北端的石碣段跨越东江南支流处的一座大桥。从远处望去,像个正在起伏的波澜;又像一个大大的“M”字形:又像两座缩小版的小雄峰。东江大桥工程是在2006年8月8日开工,2009年9月28日才正式通车,历时三年建成的。最厉害的是她国内的第一座双层公路桥,采用国内首创的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结构形式,也就是打破钢丝悬索的传统,采用钢箱梁以直代弯代替钢丝悬索。是继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之后的又一座三片主桁钢结构桥梁。全长432米,采用了首创的桥梁结构形式,上层的莞深高速为双向六车道,下层的北五环路为双向八车道,全桥共14个车道,而桥宽仅36米。这为发展交通与节约国土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采用了有曲线加劲弦的的全新结构,兼有悬索桥的建筑景观,丰富了桥梁的结构形式。

大桥建成,不但东莞市拥有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景观桥梁。而且对加强东莞对外联系,推进城市升级有着重要意义。使两岸居民方便了好多。让莞惠两地中心区本来来往一次也不易的。变成现在的交往密切了。也更为方便,石碣、东城、寮步等镇街的市民去广州市区或白云机场更便捷,比走广深高速还要省半个小时。可见东江大桥的作用重大啊!家乡的东江大桥,虽然没有威名远播、名垂千古。但我依然爱他。

石碣中学初二:钟凯程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第4篇

《财经》记者 周琼

冬日的广州,天气晴暖,但本地出租车司机陈海荣显得闷闷不乐。

“从2008年11月底开始,客流量就明显减少了,特别是晚上9点以后,出来玩的人突然少了很多。”土生土长的陈海荣在广州开出租车已有12年。他告诉《财经》记者,当前情形与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始阶段颇为相似,“危机开始影响我们小老百姓了。”

东莞寮步镇的出租车司机刘东云却认为,广州同行境遇已经不错了。2008年12月15日,《财经》记者遇到他时,他正在寮步镇里的一条街上停车候客,声称已经40多分钟都没等到一桩生意。下半年他的月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仅及上半年的三分之一。

以上截取于2008年末珠三角两个重要城市中的生活场景,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珠三角正在面临的问题――制造业的萧条正“祸及”服务业。

2009年伊始,珠三角面临着一个压力重重的开端。

滑坡

据东莞市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2008年1月至9月,东莞的村组两级财政有63%收不抵支,赤字总额达6亿元,服务业的收入则同比下降了20%。

多年来,广东GDP的平均增速均在14%以上,居全国首位。但据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字,2008年1月至11月,广东省GDP增速为10.4%,甚至低于1997年的10.6%,可用“大幅回落”来形容。2008年11月,广东进出口总额完成533.5亿美元,下降12.2%,首次出现负增长。

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制造业名城的状况则更为严峻。《财经》记者2008年12月中旬及2009年1月上旬分别到访两地。在东莞采访时被当地企业及村镇领导人告知,当地约10%的企业已倒闭、结业或歇业,另有30%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处于停工或者倒闭边缘,30%左右的农民工失业或提前放假。因订单锐减,部分仍在岗的工人第一次享受到“双休”及一天八小时工作制,代价是只能领取最低工资待遇――770元/月。

2009年,以外贸出口为主的珠三角,其经济增长可能将进一步放缓。具体表现在外向型企业的订单将继续减少,将有更多企业歇业或倒闭;裁员及减薪的情况增多,珠三角城市的治安状况将在一程度上恶化;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价进一步回落;制造业的问题更明显地传导至服务业等。专家预计,明年广东的GDP增速或在8%以下,将创历史新低。

《财经》记者近日在珠三角地区看到,企业自发的转型正在悄然进行,最普遍的现象是很多企业开始着手营建内销渠道。不过,在生产过剩和内需不足的前提下,成功者不会是多数。

结构之弊

表面上看,珠三角地区当前面临的困难,似乎源自2008年的美国金融海啸以及此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外部原因。但这仅是诱因。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与全国的情况一样,珠三角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增长模式粗放,产业结构偏工业、偏重型化而服务业发展不足。

对珠三角而言,眼下这场危机是一个调整与转型的时机吗?这正是当前广东省政商界争议最激烈的论题。

一些官员及学者认为,对于像东莞或者深圳龙岗区、宝安区这类制造业密集的地区而言,2009年“保增长”的压力将压倒一切,由此而来的企业生存难题、外来工就业问题、村镇集体经济衰退的问题、治安问题等,将把地方官员变成“救火队员”,对落实《规划纲要》及探索实现经济与社会转型升级的问题“恐难顾及”。

但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广东省委高层目前正在要求有关部门详细估算:广东离“科学发展”的目标到底有多远?应如何将《规划纲要》中的政策落到实处?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周镇宏的言论颇具代表性。他在去年底召开的粤港澳主要商会高层圆桌会议上表示,金融危机,是危也是机,经济转型向来出现在经济下行阶段,因此,“无论外部条件多么艰难,只要政策方向正确,就不会为各种言论所动摇。”

对于当前乃至未来一两年可能加剧的种种危机与困境,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不必过虑。他将广东连续十几年GDP保持高速增长的状况,喻作“一直都是涨停板”,“就像一辆车子,极速跑了这么多年,不修一下是不正常的。”

他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有一些企业倒闭、地方经济增速放缓并非完全是坏事,“危机过后仍在存活的企业,就是产业升级的希望所在。”

港澳带动战略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珠三角在产业升级、“二次创业”的紧迫困局中,一度光彩耀目的先锋城市广州、深圳、东莞等,无不面临艰难的转型。

2008年5月,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出了被称为“腾笼换鸟”政策的劳动力与产业的“双转移”战略;提出用五年至十年的时间,从现有粗放式制造业中脱身,将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占经济总量六成的主导产业。同时,使先进制造业及现代农业分别成为第二及第一产业的主体,完成酝酿已久的一轮产业升级。

“所谓产业转移,就是让代表着落后产业的企业从珠三角搬迁出去,从而为现代服务业及高级制造业的进入腾出空间。”2008年5月,广东省政府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曾向《财经》记者解释。

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被调整的对象――这些代表着落后产能的中小企业,还是政策的执行主体――地方政府,或是受影响的人群――珠三角村镇居民,大都缺乏拥护“双转移”新政的热情(参见《财经》2008年第25期“广东‘双转移’难关”)。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仅靠“上层意志”已难以如愿。

2009年1月8日,粤港澳地区期盼已久的珠三角发展规划“国务院版本”在北京公布。此前的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这份由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国家发改委起草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将粤港澳三地的整合与合作视为核心内容之一。珠三角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升级,也必须抓住粤港澳合作这一“龙头”。体制改革需要自上而下的强力推行。这方面,广东有望在借鉴港澳长处的基础上开创新局面。部分广东省委省政府“智囊团”专家认为,这是政府当前惟一可控、亦是最佳的选择。

东莞市寮步中学范文第5篇

一、曲种类别

东莞木鱼歌《三娘汲水》如果从民间音乐的曲种分类上讲,属于“说唱音乐”;说唱又叫曲艺,是由我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说唱音乐以叙述功能为主,兼有抒情功能,并有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的特征。2

如果再作进一步的划分,木鱼歌《三娘汲水》属于说唱音乐中的“弹词”类,弹词的演唱者自弹自唱。主奏乐器为书弦(一种有堂音的小三弦)或琵琶(有时加用二胡、阮、筝等),流行于中国南方。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一般认为,弹词是由唐代变文演化而来。元末杨维祯所作的《四游记弹词》(即侠游、仙游、梦游、冥游),是现知最早以“弹词”命名的唱本。明代中叶,弹词在江浙一带已相当盛行3。

《三娘汲水》为“弹词”类中的木鱼歌,木鱼歌是明末清初起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用粤方言演唱的民间说唱音乐形式。元末明初,唐代的变文、宝卷在江南地区嬗变成“弹词”,流入广东则形成了木鱼歌。木鱼歌的歌唱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业余爱好者,另一类是职业艺人。第一类业余爱好者为普通老百姓,在这些人士中妇女是其主要构成;第二类是职业艺人,他们大都是盲人。木鱼女盲艺人,粤人呼为“盲妹”,男性盲艺人称“盲公”。4他们的行为不为自娱或消遣,而是生计所迫。唱木鱼歌时多用二胡、古筝、琵琶、三弦等弦乐器进行伴奏,也可用竹板或木鱼做击节之用。

二、唱本与歌词内容

东莞木鱼歌《三娘汲水》的唱本是艺人们将“四大南戏”之一、元代南戏作品《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改编而成的。故事叙述了女主人公三娘随兄长和嫂嫂一起生活。兄嫂为人恶毒,设下奸计,迫使三娘的丈夫离家远去。三娘惨遭兄嫂虐待,过着牛马不如的日子,甚至临盆,亦要在磨房中产子。兄嫂惟恐外甥将来争夺家产,把心一横,把婴孩抛下河中,免除后患。故事描述了封建社会女性所经历的悲惨生活。

《三娘汲水》片段的歌词内容大意:哎,世人不要像我一样嫁给了刘知远这样的人,去了荆州后就不知道回家看看。哎,我的大哥对我也不好,对嫂子言听计从,让我整天在磨坊里面劳累。两声叹息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女主人公三娘在家中所受的虐待真切地表达了出来,使听者对主人公悲惨的境遇产生了深刻的同情。

三、调式、曲式、唱腔结构和腔调

1、调式:东莞木鱼歌《三娘汲水》片段属于D宫系统的b羽五声调式,全曲以“3、2、1、6”这四个骨干音所构成的旋律音调作为原始素材来发展音乐。

2、曲式:《三娘汲水》片段有34小节,曲式为单二部曲式,结构划分参见下表: 

3、唱腔结构:《三娘汲水》的唱腔结构属于单曲体,单曲体的唱段由一个基本音调无限变化反复构成。这种说唱音乐结构类型的最早记载是唐五代的变文。以后又有宋代的鼓子词、唱货郎儿、陶真、涯词,元明时期的宝卷、词话,明清时期的弹词、鼓词等等。5

4、腔调:木鱼歌的腔调有两种:一种是苦喉腔又称梅花腔,曲调沉郁,适于表现缠绵悲恻之情,如《金叶菊》、《花笺记》和《三娘汲水》等;另一种是本腔又称正腔,曲调爽朗,适于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如《铺床歌》、《家乡民谣自弹唱》以及《逢春花开》等。6据笔者对木鱼歌唱腔的研究分析来看,木鱼歌之中的“苦喉腔”居多,从而形成了木鱼歌独特的“悲情风格”。7  

四、句法及旋律发展手法

东莞木鱼歌《三娘汲水》片段的句法结构比较自由,主要使用了变奏的旋律发展手法。整个乐曲源于旋律音调“3、2、1、6”,四个乐句a、b、c、d和中间插入的三弦的音调都是在保持几个骨干音的情况下对这个音调进行变奏式的发展。在第一段,乐句a的前后两部分是各自通过对这个基本音调进行变奏而产生的,乐句a起句时拖长的下滑音#f1使这个乐句特色鲜明,中间插入的三弦的音调通过引入提炼出来的b-#f1的五度跳进使这个间奏更加灵动和充满活力;乐句a和b之间的三弦的音调是通过对原始音调逆行变化而发展出来的“6、1、2、3、5”的旋律进行,这样会使间奏更具新意和发展的动力;乐句b的前后两部分与乐句a的旋律手法相同,中间的乐器间奏通过把五度上跳变为五度下跳形成了音乐的发展和动力。

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了较大的发展,在综合前几个间奏片断动机因素的基础之上,引入小六度上跳然后迂回下行至主音,使激动的情绪得以自然缓解。在第二段,乐句c和d的旋律发展手法与第一段基本相同,需要指出的是在进入乐曲高潮阶段的乐句c的前半部分不仅综合了人声和器乐的动机因素,如简化的音调和五度上跳,还通过引入连续的上跳、形成较长的拖腔以及切分节奏的使用使第二段发展和对比的特征更加鲜明,这也是形成两段结构的一个主要原因;间奏后人声的切分结构源于上半句,使这一新的因素得到了强调;乐句d是以对比句的形式出现的,但是还是通过对原始音调素材进行变化来发展音乐的。变奏的旋律发展手法使这个音乐片段的音乐素材更加集中而音乐内容又新颖有趣,从而提升了这段音乐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五、源起考证及审美特征

东莞木鱼歌《三娘汲水》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笔者只能从现在仅有的文献资料做出如下的认识:1.民国时期醉经书局出版了由明传奇《白兔记》改编的木鱼书《三娘汲水》,目前还未发现醉经书局出版的这本木鱼书唱本;2.木鱼歌兴盛的时期大约 是在解放前,受“文革”与电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木鱼歌迅速衰落;3《.三娘汲水》讲述的是唐朝的故事,反映的完全是封建社会的思想道德观念,迎合了解放前市井民众的审美趣味。所以,只能进行大致地推测认为,这部木鱼歌有可能产生于民国时期。

东莞木鱼歌《三娘汲水》片段是典型的说唱音乐,叹腔的使用、下行的音调以及悲伤的唱词内容使木鱼歌形成了独特“悲伤之美”。正如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川端康成(1899-1972)所说“艺术的极致是悲”,只有“悲”才可以激发人性中最柔弱而又最美好的“怜悯之心”和“仁爱之心”,并可以使人们对艺术的感知与体会和对审美的认识与领悟达到一种巅峰状态,显示出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质力量。“以悲为美”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渊源,而木鱼歌中对悲剧情景、情感和内容的刻意强调,则既是古时文人和艺人的审美趣好,其实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叙事方式的重要的审美特征。10

结语

总之,东莞木鱼歌《三娘汲水》片段体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风格与特征:1.《三娘汲水》片段属于“说唱音乐”中的“弹词”类曲种,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女性所经历的悲惨生活;2.音乐片段属于D宫系统的b羽五声调式,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3.音乐片段的句法比较自由,主要使用了变奏的旋律发展手法;4.木鱼歌《三娘汲水》有可能产生于民国时期,带有“悲情风格”并呈现出“悲伤之美”。笔者想借对这部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来为挖掘、整理、研究、保护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杨建)

注释:

1 2012年11月笔者参与了2011年广东省育苗工程(人文社科)项目“东莞木鱼歌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并于随后的两三年内奔赴于东莞市的各个乡镇农村采集东莞木鱼歌及相关资料;《三娘汲水》片段的提供者是东莞市寮步镇村民石路光.

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第75页.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音乐·舞蹈》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2年4月(第1版),第540页.

4任百强著.《广东木鱼说唱史研究》.北京: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第49页.

5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第84页.

6任百强著.《广东木鱼说唱史研究》.北京: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第124页.

7“悲情风格”指木鱼歌蕴含着“令人感泣沾襟”的凄美、悲楚等独特的艺术气质。(参见黄琼梁宝忠:《东莞木鱼歌的悲情风格》,载于《艺海》, 2014(8),第83页.)

8任百强著.《广东木鱼说唱史研究》.北京: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第272页.

9“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简称,是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破坏。

10黄琼梁宝忠:《东莞木鱼歌的悲情风格》,载于《艺海》,2014(8),第85页.

参考文献:

周青青著.《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音乐·舞蹈》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2年4月(第1版).

任百强著.《广东木鱼说唱史研究》.北京: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黄琼梁宝忠.《东莞木鱼歌的悲情风格》,载于《艺海》,2014 (8).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 2005年7月(第1版).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民族音乐论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8年3月(第1版).

刘正维编著.《民族民间音乐概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第1版).

乔建中编著.《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相关期刊更多

东莞南博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教育厅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教育厅

关东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