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范文第1篇

1.1微波中继通信概述

微波中继通信作为一种现代化通信手段,在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大容量信息传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现阶段,微波中继通信线路主要在电视节目传输中应用,也是一种备用干线通信线路。随着现代化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性、动态性、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模拟微波通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尽管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微波通信能够适应点对点的通信,但是却不能满足动态联网的通信需求,也无法对新业务开发与现代网络管理予以支持,导致通信效率较低。而同步数字体系(SDH)微波通信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微波传输体制出现在人们眼前。虽然光纤传输网络在容量方面有着微波通信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无论是通信干线,还是支线,SDH微波通信网络依然是光线传输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保护方式与补充部分。

1.2SDH微波通信概述

SDH微波通信传输线路是由一条主干线与若干分支组成[4]。为了更好地和现有光纤传输网络予以融合,还需要对新型微波设备予以改进。不管是设备功能、体积,还是组网方式、技术性能,均要跟随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面的融合。其融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技术融合:利用一个硬件平台融合PDH微波通信与SDH微波通信,在软件控制下实现空中接口,保证在硬件设备没有更新的情况下,实现空中接口容量的更改,只要通过软件操作就可以设置成功,极大地节约了硬件设备升级成本[5]。二是设备融合:将原有的室内单元(IDU)、数字配线架(DDF)、分插复用器(ADM)等功能予以融合,全部融入到IDU中。如图2所示,在此IDU中,不仅具有连接天馈线的中频接口,还有连接光纤传输设备的STM-N光纤接口,同时还可以直接开展FE、E1等业务,各个接口之间可以通过IDU的统一集成进行业务调度。如果重新组合IDU业务板件,还可以形成树型、星型、链型、环型等复杂网络结构。在微波系统退出网络之后,IDU依然能够继续充当光纤传输的MADM设备,展开相应的通信。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高度集成的IDU可以用新型交叉连接代替原来的转接电缆,为系统的调试与维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2新型微波通信的关键技术

2.1编码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在移动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信道质量对编码速率予以调整,以此来获取较高的吞吐量。当无线通信速率比较低的时候,信道估计相对准确,AMC的应用效果较好。随着终端移动速度的不断加快,信道质量已经无法满足信道的变化,在信道测量错误的情况下,导致AMC调制编码方式和实际情况不相同,影响了系统容量、吞吐量等性能指标,值得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2.2多天线技术

在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中,分集接收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对抗多径衰落以及增强数字微波传输质量的主要途径。在SDH微波通信系统中,因为多状态调制方式的运用,使得其对频率选择性衰落更加敏感,所以,为分集接收的普遍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分集技术就是为了削弱多径衰落与降雨衰落的干扰,对不同的特性收信信号予以合成或者切换,从而得到良好信号的技术。在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中,分集技术主要包括四种:路由分集、角度分集、空间分集、频率分集[7]。在移动通信中,MIMO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其是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借助天线传输无线信号的一种技术,属于一种智能天线。MIMO技术主要就是将用户数据分解成若干并行数据流,在指定的宽带内由多个发射天线同时发射,经过无线信道之后,由多个接收天线予以接收,结合各并行数据流的空间特征,对原有数据流予以解调。MIMO技术的核心内容就是空时信号的处理,也就是借助空间天线对时间域、空间域信号进行处理。MIMO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在无线频带有限的条件下,获取更高的传输速率,达到预期的业务效果。

3新型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微波通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波通信 电力通信 技术特点 无线传输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038-01

1、引言

微波通信就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电力通信技术。它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的传播,这些电磁波的波长极短,但是能量巨大。利用微波技术进行电力通信具有较长的历史,在国外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就已经有所使用,相比而言我国开始研究和推广微波通信技术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左右,微波技术才进入电力通信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微波技术在电力通信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商业推广。

2、微波在电力通信技术方面应用分析

通过对微波通信技术的介绍,对于微波在电力通信方面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要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主要从微波通信的特点,微波在远程电力通信中的应用以及微波通信在未来的应用展望等。

2.1 微波通信的技术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电力通信技术,微波通信特点非常明显,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现了真正的无线传输。无线传输传输是微波通信最明显的一个特点,这主要是由微波通信的传输方式决定的,电磁波的传播可以依靠空气作为媒介,以粒子和信号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第二,抗干扰性强。抗干扰性强是微波通信的另一大特点,由于微波通信的电磁波其频率较高,一般在几百到几千兆赫,所以,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能量较大,信号穿透能力较强,所以在电力通信过程中其信号抗干扰性能力较强。第三,传输的信息量较大。与有线信息传输相比,信息传输量大是微波通信技术的另一个主要优势,传统的宽带其最大每秒的信息传输量大约在10M左右,即使光纤也只能最大达到约100M的信息传输量,而微波传输可以很容易的达到超过600M的传输,并且对于远距离传输其信息量不会有所减少。当然,这三个特点是微波通信技术最突出的三个特点,也是微波在电力通信应用方面的优势,除此之外,微波通信其组网方便、设备体积小等优点都是微波防范应用于电力通信行业中的原因。

2.2 微波在跨海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远程电力通信可以体现微波通信的重要优势,特别是对于跨海电力通信中,其优势则更加明显。在2003年,福建省为将平潭岛归纳到整个省的电力通信网络中,就在电力通信中使用了微波技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图1表示了在电力联网规划过程中的几条路径。蓝色的虚线代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电力系统联网路径,通过高山有源中继站将平潭孤岛与大陆相连。而红色的两条则是通过微波技术可能设计的两条电力通信路线,并对两条路线的具体操作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对两种路由线路的比较可以看出,通过路由2可以很好的通过吉钓岛设立中继站,并且通过计算路由2经济预算大约为325万,而路由1预算则在400万左右。所以选择路由2作为连接平潭岛与大陆之间的微波通信线路,并且制定了详细的微波电力通信联网结构。

通过微波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福建平潭岛与大陆之间的跨海电力通信工程,经过正式的建立和投入应用,使整个福建省电力系统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电力系统,实现了电力通信的整体化。

福建平潭-大陆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仅仅是微波在跨海电力通信中应用的一个实例,在现在很多远程电力通信中,微波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并且通过与卫星通信的嫁接使得微波在远程跨海电力通信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2.3 微波通信在未来的应用展望

随着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波通信在未来的电力通信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是,就其应用领域而言,微波通信总体会朝向两个方面发展。首先,在更加高端的科研及技术推广领域。这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提升微波通信的开发空间,例如,在国外微波通信已经应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流星余迹通信”等,这些系统主要是利用高层大气的不均匀性或流星的余迹对电波的散射作用而达到超过视距的通信。这些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会使得通信距离更远,对于人类探测空间信息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微波通信将与人们生活关系更加密切。任何一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是为了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微波通信技术也不例外。现在微波通信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工农业、医疗、家电、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只是还没更加普遍的推广。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利用微波通信,手机、电视以及各种信息处理工具都将更加快捷的处理和传播电力信息,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便捷。

3、结语

微波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性的问题,文中介绍的内容仅仅是从概括性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并且偏向于微波通信的优点。其实,任何一种技术也都存在缺点,微波通信技术也不例外,在微波技术的实现过程中,其设备的安装及信息的加工过程与有线传输相比都较为复杂,甚至难以实现。因此,要使微波通信更加普遍的得到应用和推广,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同时也需要社会更多力量的支持。

参考文献

微波通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应用

基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与广播电视行业的融合也更加紧密,这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播放质量和播放效果,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并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项技术具有良好的信号传播稳定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传播质量。

1.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应用的特点

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信号稳定性、可靠性,并提高广播电视通信质量,下面对其应用特点进行几点具体分析:1.1波长短微波通信技术具有频段宽、频率高、波长短等特点,具体来说,微波波段频率能够达到300吉赫,其波长通常在1m-1mm之间。并且,传输的过程中,微波需要借助抛物面天线,实际应用过程中还要增益和波长的平方成反比例这个理论,在确定了天线口面积的条件下,制作高增益天线。另外,如果四周物体尺寸与波长相比大很多,那么微波就会产生电磁波光波特点,并可以利用在方向性很强的天线制作中。

1.2容量大

数字微波通信容量大,设备频带很宽,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其进行分成几个载波频点,微波一般都是通过中继通信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其接力技术很强大。通过构建通信中继站,能够将点与点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与接收,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想要使微波通信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广播电视中,就一定要对其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了解,通过对微波通信技术的调查发现其在广播电视中主要有以下两个优点。

1.3传播快

首先就是微波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传播力,这是因为微波通信技术能以微波传输为依托,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高效传播,在实践传播过程,很少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就算微波通信技术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时刻保证传输质量,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同时,在成本控制方面,通过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也利于控制成本。

1.4安全性

微波通信技术可以保证其安全性,也就是说微波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在对微波通信技术进行破解时难度较大,可以有效避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破坏或者盗取的情况,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还能使进一步加强传输信号的稳定,以确保广播电视信号质量。

2.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

在实践应用过程,通过运用微波通信技术,利于构建高质量节目。首先,采用微波通信技术能够提高信号传播的速度,也能够增加信息号传播的范围。另外,在设备维护中能够降低其维护难度,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投入。在传播过程也能够实现多路径传输,大大满足新时期人们对于广播电视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下面基于实践分析,总结微波通信技术应用实践措施:

2.1在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中应用微波通信技术

为了提高微波通信技术应用水平,要重视结合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有针对性的加强传输数据的稳定性,以此才能进一步提高微波通信技术应用效率。在实践应用过程,要重视配置有效的保护装置,要将保护装置设置在传输干线中。从传输电路上分析,主要是SDH,在设置过程,要重视备份传输网络,在对SDH进行使用过程,要明确SDH自身的灵活性,从而将SDH作为数据终端,将提取的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传输线路运行质量。同时,为了保证传输效率,要重视应用ATPC技术,在各个相关设备运行过程,数据微波站能够结合网络信息对通信管道进行优化,在应用过程,要重视变频数值以及相关功率的有效调整,这样利于保证信号发射质量,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C波段信号。另外,微波通信技术在应用时还可以对节目的质量进行检测,并同时对不同的服务区进行微波信号传输。

2.2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应用微波通信技术

结合进一步分析,提高了对于微波通信技术的认识,在有效的应用过程微波通信技术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因此,要重视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提高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水平。首先,应该从信号的采集过程分析,要明确将采集数据进行转化,从而结合控制中心进行信号优化,随后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卫星,最终完成传输任务。利用微波通信技术进行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不会受到形式上的限制,这样一来,在信号传输过程可以进行相应的转化。因此在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应用,通过多种方式对信号进行传播,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线路传输、卫星传输以及地面传输等。如在一些大型的节目转播过程,通过运用微波通信技术,不但可以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还能通过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信号传输更大面积的覆盖,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

2.3在广播电视的直播中应用微波通信技术

广播电视直播过程需要稳定的信号传输,通过运用微波通信技术进一步保证了直播质量,在对微波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上,通过对卫星的利用将直播信号进行传输,同时可以通过相关的网站对视频直播进行观看,并为观看人员提供优质的画质,在应用微波通信技术过程,应该将系统进行优化与备份,这样可以很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同时也利于进一步保证直播效率。通过有效的管理,能够快速对故障位置进行第一时间的修复,使直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安全,有效避免了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

2.4在广播电视中应用微波通信技术的注意事项

微波通信技术具有较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就是要对信号源的匹配进行注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因素干扰,能进一步强化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多种信号源进行适当匹配,同时应该根据不同信号源进行相应设备的配置,并对其进行分别设置,使信号处置装置和端口的信号呈相符的状态;其次,应该在微波站内进行监控系统的设置,从而对有效的监控信号码流的实时进度与情况,这样一来,一旦发现问题,能够立刻进行传输检查,从而快速找到传输问题,以提高传输质量。另外,还应该对外接电源的配置进行加强,这样可以提高微波通信信号传输的便捷性。

微波通信范文第4篇

利用现有通信塔的资源,丹江口遥测楼微波通信塔高125m,天线挂高海拔255m,王甫洲办公楼顶通信塔高25m,天线挂高海拔132m,丹江口遥测楼至王甫洲办公楼微波电路无障碍,建设一条丹江口遥测楼至王甫洲办公楼的点对点宽带扩频微波电路,王甫洲通过此微波电路接入汉江集团办公通信网,此点对点宽带扩频微波电路的带宽可达80~150Mbps,可带1XE1电路。此微波电路的一个1XE1电路,用于程控交换机的中继电路。目前,宽带扩频微波发展已经将熟,且性价比较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一定的保障,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能较好的保证电路的畅通。扩频微波电路在解决长距离地理,有水面反射引起的衰落,条件比较复杂的通信中不失为最佳选择。

工程设计

微波通信电路频率选择根据国家无委、省无委的相关规定,结合本电路跨越城区与水面和山区的特点,以及对丹江口、老河口频率干扰的调研情况,本工程决定选用5.8GHz频段的数字扩频微波电路。电路质量指标(1)设计参考电路。微波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应符合ITU-R和ITU-T有关建议的要求。假设参考数字通道分为高级(2500km)、中级(1250km)和用户级3种。根据实际需要,采用ITU-R556所定义的1250km假设参考数字通道作为系统设计模拟参考电路。本电路属中级假设参考数字通道,其系统性能和误码性能指标遵循ITU-R标准,满足CCIR-G.821的质量指标要求,根据电路长度分配。根据以上标准考虑系统内部的衰落、干扰和其他恶化因素。(2)误码性能指标。满足CCIR对HRDP提出的四项性能指标要求,根据ITU-RREC.594.634建议执行。在系统内部的衰落、干扰及其他各种恶化因素的影响下,在点对点微波通信系统的1250km假想参考数字通道64kbps的输出端的误码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①任何月分0.4%以上的1min平均误码率应不大于1×10-6;②任何月分0.054%以上的1s平均误码率应不大于1×10-3;③任何月分误码秒的累计时间应不大于全月的0.32%;④残余误码率应不大于5×10-9。(3)不可用性指标。中级假设参考微波数字通道(双向)的不可用指标:可用度=1-不可用度=可用时间/可用时间+不可用时间,在任何1a内应不大于0.2%~0.5%,其中由传播引起的占1/3。根据实际电路不可用性指标的细分原则,按电路长度作线性分配。(4)余隙标准。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线路的每一个接力段,在所考虑的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值变化范围内,电波直射线和下方障碍物之间应有一定的余隙值。本系统链路计算假设余隙满足要求,以太网桥接。协议:IEEE802.3;用户数据传输速率:动态变化,最高达105Mbps;时延:每个方向上平均不足3ms;服务质量(QoS):802.1p(2级);接口:10/100BaseT(RJ-45)-自动MDI/MDIX。

电源系统与防雷接地系统

微波通信范文第5篇

【关键字】微波通信;应急组网;仿真系统;评估;层次分析

鉴于应急通信的突发性强且处理时间紧迫,与此同时需要对多种力量成分进行分析,这就对通信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处理和决策,因此传统的通信保障以及评估模式难以满足发通信的需求,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建立仿真系统。其中微波通信应急仿真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具有显著的优势,如开发成本小、周期短以及操作简单等,在对应急通信的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微波通信仿真系统结构

微波通信应急组网仿真系统具有易于操作和功能完善的优点,能够有效的对装备、地形以及气候等各个因素进行模拟,进而显示通信节点在实际地理环境中的位置,进而对通信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估,提高了组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提高通信保障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系统是以通信保障为出发点,借助对象分析程序设计,有效结合通信装备的技术特点和操作规范,将系统进行合理的划分,通过对工程软件的管理,提高通信的效率和质量。一般而言,该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地理信息设置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针对应急条件下地理信息的设置,如地形、地物以及经纬度等,在对地理信息进行导入时,利用图层的增减来对地物实现增减,若是地物缺乏经纬度和高程等信息,又属于栅格化文件,就需要借助地理信息设置模块进行有效的设置,进而获得距离、面积等参数。

(2)环境设置模块

在地理信息输入完成以后,需要进行环境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地形、地物、气候以及电磁环境等信息。在环境的设置中,要依据实际的天气和地物情况,对气候和电磁环境进行有效的设置,并结合地形、地质以及地空大气对通信参数的影响,进而得出合理的参数。

(3)机动配置模块

机动配置模块主要针对台站的设计,确保其在相应的地域位置,因此为了保障通信的质量,需要参考地形、地物以及电磁等因素的影响,对通信节点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设置。在数据库中,存储着通信节点的设置以及其他信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并且通过对设置情况的分析,判定通信装备内部是否出现交叉干扰,进而为通信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4)技术参数输入模块

作为台站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技术参数对通信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模块系统生成的通信装备模型的分析,对各种技术参数进行输入,并根据设备操作和天线等诸多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可以满足实际操作的要求,大大的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5)仿真结果显示模块

在仿真系统中需要借助仿真结果的显示对通信的效果进行评估,仿真结果的显示内容主要包括信道传输的路径、地形对信号传输的阻碍及电磁在空间的分布情况。该系统借助微波通信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并将系统运行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输入,然后得出仿真结果,并对仿真的结果进行组网验证,得出显示台站的通信覆盖范围,进而向用户提供合理的组网建议,提高通信的质量和效果。

2微波通信应急组网仿真系统的设计

微波通信应急组网仿真系统设计多个环节的工作,因此需要从多个环节着手,进行有效的系统设计,为系统的运行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1)设计层次化的通信装备建模框架

为了实现系统的通用性和扩展性,需要借助通信装备的建模工具,以此为支撑,可以使使用者能够从不同的仿真级别以及通信装备模型中,进行选择,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开发的效果,进而加强了各个模型之间的相互操作性和重用性。在系统的设计中,为了提高应急组网仿真的效率,需要设计可拓展的建模框架,并构建统一的数据库,进而为装备的建模创造有力的条件。为了满足系统的要求,需要利用层次分析法,提高模型构建的规范性,这样用户就可以在操作规范的指导下,输入相应的参数,进而自动生成通信装备的模型,在该模型的作用下,具备了公共底层的功能,并向用户屏蔽了建模的相关细节,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用户的负担。

(2)仿真的实现

利用仿真可以降低通信装备使用的难度,并为用户熟悉设备的组网和操作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作为视距通信,微波通信主要负责对通信传输的剖面以及电磁的环境进行仿真。在对台站的位置、功率、天线方向性、频率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地理和环境信息,作用与电波传播模型,进而得到通信传输中的相应参数,在Mat lab帮助下绘制出通信传输的剖面图,进而实现对传输路径的全面了解。计算台站产生的空间电磁场强覆盖,得到覆盖地域内每个空间点上的电磁场强分布数据,根据等值线的原理,用颜色填充等值线中间的区域,进行电磁态势二维云图渲染,将场强覆盖范围可视化。

其次,还要进行数据的管理。即对系统所需要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实现系统对数据库的数据的存储和访问管理。通过系统与数据库的连接,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修改、数据备份以及数据的恢复,并对数据的连接进行配置和导入格式化的数据。在该系统中主要包括着五个数据库,分别是装备模型、地图、台站配置、节点参数以及评估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管理,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的建议,提高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3)系统的仿真评估

对系统仿真结果的评估是对微波通信应急组网系统效果的检验,是提升系统效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因此需要对系统的仿真性能进行评估。

首先,需要对节点间的通信效果进行评估。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需要结合任务的目标以及装备和技术条件,对系统设计的方案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系统的评估,解决了仿真实时记录和存储评估算法程序设计、结果数据分析及评估报告生成等问题。在对系统进行评估时,需要对各个参数进行实时的记录,包括地图、设备、台站配置和节点参数等,通过对仿真数据的记录,并利用不同的传输线进行显示。当接收功率满足条件时,根据信噪比的不同,可将通信质量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分别用红、绿、蓝、黑表示。最后将评估结果显示于评估报告中。

3结束语

通过对微波通信应急组网的仿真系统的设计分析可以看出,该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仿真效果好,大大的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将通信装备实体、环境等纳入一个仿真体系中,为用户提供便于操作、功能完善的仿真平台。建立层次化通信装备建模框架,为装备仿真建模奠定了实体和功能模型基础,提高装备模型的互操作性与重用性,实现了系统仿真,建立相关数据库,并给出了通信效果评估依据及实现方法,初步完成了微波通信应急组网仿真系统的设计,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可对制定通信保障方案起辅助决策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俊,孙志锋,王玉芬.数字微波通信在水库系统视频监控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11(11).

[2]吴飞龙,杨力帆,陈微.跨海微波通信在电力通信联网中应用的探讨[J].电力与电工,2010(01).

[3]李俐.数字微波通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M].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