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1.分区无序。

对锡城多所中学校园的调查表明,“分区无序”的照明问题普遍存在。校园照明大多只分“有照明”和“无照明”两种,其中,教学区、生活区(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等)及连接两区的主要道路旁布置有路灯等照明设施,而运动区和其他区域并没有任何照明设施。

校园照明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师生夜间学习和生活的安全,提高校园各类室外设施设备的夜间使用率;同时也应与校园环境相结合,利用多种灯光技术来展现校园的夜间景观形象;考虑到“观星认星”的课程教学需要,特定区域的灯光应被严格管制。因此,在中学校园施行“分区照明”非常必要。

2.亮度失控。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87)自1988年3月正式实施,至今已有近20年。“标准”的出台,在帮助学生辨识对象、预防近视和提高学习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时至今日,校园的户外照明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指导。大型探照灯产生的炫光污染、不恰当的垂直面照度导致的轮廓效应、设计不良的灯具形成的无效光溢出、不合适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引发的用户光入侵等问题,不仅在校园内而且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这一方面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在人体健康、又参锷态平衡、天文观测等方面也有不良的影响。

3.品位不高。

校园照明的品位高低,首先看是否“绿色”。风光互补路灯,尤其是太阳能路灯具备清洁、安全、适用广、寿命长和免维护的特性,却是中学校园照明系统中的稀客;校园灯光控制系统是否智能,能否根据夜天光亮度的实时变化自动开启或关闭室外照明、调节路灯亮度,关乎节能大计。

其次看有无“文化”。校园夜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校园规划统筹设计。雕塑、壁画、广场、亭台、喷泉、河湖等重要的校园小品是否能在夜间仍具有观赏、休憩、教育的功能,与校园照明设计紧密相关。

第三看“课程”体现。校园照明系统是重要的校本性课程资源,从路灯的布置、灯具的设计,到灯光小品的规划、控制系统的优化等各方面,都对学生有潜在的教育影响。倘若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吸引其参与照明系统相关的设置、优化工作,将能更好地体现“课程”意识,促进学生的兴趣发展。

二、生态校园的理论指导

1.生态校园。

生态校园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环境质量优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校园一般从景观、技术、教育和管理四个层次进行建设。建设以校园布局、道路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景观;利用以可再生能源、环保技术、循环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技术;开发渗透有生态规律、伦理和美学等相关理念的生态教育课程;健全以对环境友好的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管理体系。

生态校园的具体建设过程,不仅强调学校教职员工的规划与设计,而且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和改造作用。生态校园建设的意义,也不仅在于校园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且在于师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观的养成,及进一步的辐射和传播。

2.中学校园照明。

生态校园理念指导下的校园照明,应是采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布局合理、亮度适宜、品位健康,对环境友好的,能满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休闲需要的智能系统。

具体来讲,校园照明系统的建设应以生态规划为基础,充分考虑校园功能分区和绿植分布,使总体的校园照明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应以生态美学为参考,在满足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灯光技术满足师生的审美和文化享受需要;应以生态技术为支撑,适当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供能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应以生态管理为保障,完善智能化的照明控制系统,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应以生态教育为动力,引导学生参与生态照明和生态校园的建设,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

三、天一中学建设实践

1.分区规划。

江苏省天一中学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图1),学校占地面积近500亩,在校师生约3000人。在“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文化圣园”“数字校园”的四园理念指导下,学校建设形成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校园农场”四大功能分区,各分区间不仅有路网连接,而且有“映天湖”“植物园”“汇文广场”等生态景观和文化小品。

根据区域的功能不同,学校采取了不同的照明策略。教学区内部(中央广场区域)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夜间活动的主要场地,为满足户外活动的需要,需要在路灯的密度、亮度、位置和形式上综合产生较亮的照明效果。为此,学校安装了51组庭院灯(图2),每组含5盏灯泡。庭院灯的间距平均17米,杆高3.25米。顶部灯罩的设计有效防止了天向逸散光,四周透光玻璃的设计通过引导光线折射,一方面减少了向上的光溢出,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扩大了单盏庭院灯的水平照度。

考虑到校园环路风格的一致性,学校在生活区及与其直接相通的校园环路上采用了同样的照明器具:遮光路灯(图3)。总数为52盏的遮光路灯间隔约28米,杆高可达8.34米,为在环路和生活区附近通行的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提供了必要的照明。较高的杆高和较远的间距,既保证了足够的水平照度范围,又减少了能源的消耗。灯泡嵌入灯罩内部的设计,将光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天向逸散光和其他角度的无效光溢出。

为满足体育馆和游泳馆夜间开放的需要,学校在两馆中间的步行区域安装了6盏导管灯(图4),杆高3.5米,间距约11.5米。导光管的设计,有效避免了天向逸散光,降低了炫光,同时还增加了地面的水平照度和人行空间的垂直照度,在照明和节能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风景秀丽的“映天湖”湖畔西北的林荫小道上,学校安装了10盏遮光景观灯(图5),杆高3.36米,间距约16米。朦胧的遮光景观灯与小道旁婀娜的柳树以及微风拂过的湖景相结合,更增添了一层江南水乡的柔情,为在此慢行的师生提供了如诗如画的环境。

在后续的改造中,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校园“分区照明”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照明功能区。同时,继续保持“校园农场”低照度的夜光环境,以避免人造光源对绿植生长的干扰。

2.特色照明。

基于休憩、审美和“观星认星”的课程教学需要,学校规划、设计了一些“特色照明”。学校标志性建筑物――信息楼、体育馆(图6)的照明处理,烘托了明亮、庄重、简洁的气氛,同时又勾勒出主要建筑物的轮廓,起到了很好的夜间辨识和审美效果。

在“汇文广场”区域的照明设计上,学校摈弃了常见的地埋灯、低位反光灯设计,而是采用了“借光”的方式,通过巧妙借用西环路路灯和学生公寓1二楼大厅的侧向逸散光来营造典雅、舒适的视觉艺术效果(图7);同时,在广场边缘的喷泉区采用了暗调池灯和池壁灯等水下灯源,起到了既突出水纹,又不映射至水面以上的良好效果。这种借用的理念和节能的做法,兼顾了照明技术、夜景环境和节能环保,满足了师生夜间休憩的需要。

此外,基于学校天一天文社的特色校本课程教学需要,除在校园内杜绝大型探照灯,推广低溢出的绿色、环保型路灯外,学校在科学楼及周边区域实施了灯光管制。尤其是科学楼北侧“江南植物园”和“映天湖”周边的“暗夜区域”,有效保证了科学楼楼顶观星平台的日常运作,可以满足学生基本的目视观星、望远镜观测和天文摄影(如北天星轨、星座摄影等)的课程教学需要。

3.绿色照明。

在校园照明系统的建设中,学校大量使用了高效率、长寿命、无污染、安全稳定的节能型照明电器。既充分提高了路灯的有效照度,又大大节约了市电电能的消耗;既减少了电网日常维护的成本,又延长了灯具的使用寿命。

在校园照明系统的改造中,学校开展了“绿色照明”的试验性建设工作,在东环路安装了一批太阳能路灯(图8)。太阳能路灯直接将自然光转化后储存在光伏电池中,有效减少了市电的能源消耗;无需开沟埋线,维护费用低且更为安全可靠;通过智能控制器的介入,可以根据夜天光亮度实时调节发光亮度。此外,将太阳能电板设置在灯泡上方的做法可以有效削减天向逸散光,起到防治光污染的作用。

此外,通过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的开设,一些新能源、新技术被师生引入、开发,应用于实践。如学校中英合作“风力发电研究小组”的师生在科学楼顶楼设计、安装了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国际部徐安炯同学研发的“太阳能固定双向互补超大面积聚光蜂窝热水蒸汽炉”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特尔工程奖并成功申请了专利。

4.生态管理。

生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学的照明设计。学校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照明需要,确定了不同区域、不同方向、不同地平高度和不同时间段的照明亮度,通过路灯的形式、分布位置、密度、杆高、灯罩样式的精心选择,一方面控制好功能照明的水平照度、垂直照度、均匀度,另一方面建设好景观照明以烘托、体现校园的夜间景观和内涵,是对分区照明、特色照明和绿色照明理念的实施和贯彻。

随着天一天文社多个校内夜空光度监测站的建设推进,未来,国际领先的SQM测光仪获取的实时夜天光数据将可能与校园照明控制系统形成联网,变定时开闭的路灯为根据实时夜天光亮度自动调节的照明系统,成为一个更为智能、可靠的生态化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来进行补充照明,可以有效降低长明灯、早亮灯的现象,不仅节约了市电电能,而且促进了师生科学的光害意识的养成,推动了学生研究项目的深入和走向国际。天一天文社已接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共建全球夜天光监测网络的正式邀请,与德国地球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们联合召开了“光污染影响天文观测”网络会议,并组织师生赴香港大学开展了光污染防治相关的技术研讨。

四、城市照明的反思探讨

校园照明是城市照明的一个缩影,城市照明中诸如能源浪费、布点不均、亮度失控、品味不高的问题在校园里也普遍存在。

相比大型市政工程的重建,校园内照明系统的改造在难度上更小,成本上更低。以学校为单位,科学规划、认证,大胆采用新能源、新技术和生态化的管理体系,进行照明系统的改造试点,受益者将不仅只有师生,更包括全社会的每一个个体。

学校作为占地面积有限的局域性单位,仅靠一己之力的有质量的户外照明来维持和保护健康、生态、审美的夜间环境和人类共同的夜空z产是力不从心的。学校的照明改造也需要周边单位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比如天一中学科学楼楼顶观星平台的夜天光环境正受到学校西南侧晶石国际大厦外墙LED广告屏的强光威胁,需要进行积极、持续、有效的协调。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 试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试论《子夜》中的经济学 子夜的爱情童话 论矛盾《子夜》中的颓废色彩 试论房地产公司资本运作的重要性 子夜,倾听她的自白 子夜的太阳,你不再神秘 《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浅论《子夜》与《问苍茫》的异同 李娟:子夜降临的羊 子夜虫,子夜歌 浅论《子夜》中的吴荪甫形象 浅谈《子夜》中吴荪甫的形象 论《子夜》中的另类商人周仲伟 一个完美饭局的诞生 大局在子夜 名著开讲《子夜》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 浅析《子夜》更名所蕴含的文字学意义 王子夜 感知内心深处的设计乐学 论《红楼梦》对《子夜》的影响 子夜博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日]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07

(下接第232页)

对于基本信息及口令的修改;实验课程管理提供实验课程以及该课程相关课件、文档、视频和软件的管理;资源上传是指对其他教学资源的上传管理。

(3)前台功能模块:包括实验软件链入、实验课程学习、资源下载和资源搜索和问卷调查等功能。软件链入提供专门的资源访问模块,方便学生访问实验室所有基于web的教学软件资源;实验课程学习是以课程为单位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共享服务,包括在线学习、在线文档预览、在线教学视频和相关教学资源下载等功能;资源下载和搜索是对实验室所有教学资源提供集中下载和搜索功能;问卷调查针对实验室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对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意见以发现实验室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

我校实验室教学共享平台的实现,采用B/S架构,编程语言使用基于对象的可快速执行的PHP语言,版本为5.3.21,最新版本5.4.14,框架使用的是国内流行的PHP开发框架ThinkPHP3.0;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mysql 5.0;服务器使用apache服务器。前台界面开发遵从CSS3.0和HTML5规范,客户端脚本语言使用当前最为流行的jQuery框架同时使用jQuery UI插件用于界面设计,由于CSS3.0和HTML5对浏览器版本的兼容问题在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同时对IE6做兼容性处理和测试。

系统平台运行软件环境要求有WindowsNT4 Server,IE6.0,IIS 服务(IIS5.0以上)和 DNS 服务,以及安装 Framework2.0 框架。客户端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98/2000 Professional,IE6.0 即可。

5.结论

通过我校实验室教学共享平台的建设,使实验室所有web软件应用得到了统一管理,实验室课程资源实现有效共享,实验室教学和管理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和解决,平台也很好的为教师实验课教学、学生实验课学习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提供服务。平台的开发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并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实验课的增加,只有各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到平台在线课程学习模块的建设当中,才能有效的发挥平台作用。因此,怎样让实验课教师接受这样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从而积极参与其中在线课程建设是当前平台建设实施过程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静.基于 Web2.0 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09,(3)

[2]周杨,李海洋.基于Web的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内江科技,2007,(7)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优质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材解读: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我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的教学思考也是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

教学目标:

一、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

二、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

三、发挥想象,叙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

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欲将、轻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

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五、叙写古诗。

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

)

六、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教案设计范文二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带。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广。

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教师随机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的学习。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作者,理解题目。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

作出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吗?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要想学好古诗,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回忆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3、交流。

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引”字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

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

教师指导朗读。

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

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生评价。

两个人对读。

师生对读。

四、全诗整合

1、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

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第3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教案设计范文三一, 教学 目标

二, 重点、难点 已混点

三,教 学准备 六、课 时安排 七、方 式、手 段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已混点:《塞下曲》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查找资料。 1 课时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四、教学过 程

第一课时 激情引入,解题质疑.一、激情引入,解题质疑.(预设 5 分) 1、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都凭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武艺,建 立了丰功伟绩。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那位将军,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就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 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这节课,我们就可以从唐代诗人卢纶 笔下的古诗《塞下曲》中,领略这位飞将军的风采! 2、课前交流搜集的有关西汉名将李广的资料。 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0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10 分) 1、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解题,简介作者及背景。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小组内互读。纠正字音,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小队长检查词语。 (1).指读生字词,分析字词,理解词义。 读音重点:卢

纶 没 棱 词义重点:草惊风 夜引弓 平明 白羽等 (2)开火车读诗歌,达到熟读能够背诵的地步。 3、听老师范读,体会情感。 4、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写了西汉飞 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 深入探讨,挖掘主题。( 。(10 三、深入探讨,挖掘主题。(10 分)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自己总结一下 诗意。)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研讨。 A、说说诗句的意思。你认为每句诗中的关键词是谁?能起到什么作用? B、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将军力气大、勇武的诗句,谈一谈理解。 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10 四、把握情感,全班朗读。(10 分)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下面, 谁愿意做故事大王,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生讲故事,教师鼓励要声情并茂。 师: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 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 师生合作。 迁移运用,内化积累( 五、迁移运用,内化积累(5 分)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飞将军李广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特别想对他说 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 师: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 齐读《塞下曲》! 引导发现,尝试创作。( 。(5 六、引导发现,尝试创作。(5 分) 同学们,喜欢这首古诗吗? 其实,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 6 首。今天我们学 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 5 首古诗中,还有第 3 首“月黑雁飞高”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 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们积累在采蜜集里,或者是办一张精美的手抄报,然后 一起来展览!

《塞下曲》借西汉飞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射箭的场面, 赞美了戍边名将的勇武。

板书设 计

《塞下曲》 唐代诗人 卢纶 汉代飞将军 李广

达标测 试

27 古诗二首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将军(jiāng jiàng)平明寻(xún sún)白羽 没(méi mò)在石棱中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农村工作会议和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坚持“培训提高,转移输出,回引创业”的工作思路,面向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使农民掌握1至2门适用技术、市场竞争力和转移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用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用得着、能赚钱的适用技能培训,确保农民素质稳步提高,增加群众收入。

2.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文化、年龄、务工需求等分别进行摸底统计,因材施教,开展分类分层培训。

3.坚持形式多样,方便群众的原则。深入村组宣传发动,采取集中办班、发放学习资料、广播、板报等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培训,就地就近方便群众。

4.坚持适应市场,注重引导的原则。结合用工企业需求,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技能订单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跟踪维权等服务。

(三)工作目标。年,选择马树镇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试点,实现每户农户有1名劳动力参加培训,全镇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计划培训3000人次,其中,务工技能培训730人次,确保有280人以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务工引导性培训1360人次,经营能人、种养业能手培训910人次。

二、培训时间、内容与方式

(一)培训时间。年5月至年11月1日。

(二)培训内容。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愿择业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年满16周岁至5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开展木工、支砌工、缝纫、电工、家政、烹饪、机修、电焊、刺绣、竹艺编织、水晶玻璃工艺加工等各种务工技能培训。同时,着力抓好经营能人、种养业带头人的适用技术培训。

(三)培训方式。按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以提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为目的,增强夜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多种方式,就近组织农民集中在乡村夜校开展务工培训,培训后建立完善培训就业台帐。

(四)教材编写。培训教材由参与夜校培训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按农民所需的技能培训要求,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教材编写后,由县人力办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定稿,培训时做到培训人员人手1册。

(五)课程设置。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课时,力争使每一位参学人员学懂、学会、能运用;发放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应不少于20天,其中,理论知识占1/3,实践操作占2/3;经营能手、种养业能人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六)《职业资格证》发放。由培训机构自主选择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机构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组织考评考核,发给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县人力办要监督鉴定发证整个过程,确保鉴定发证真实有效。

三、资金来源、使用及管理

(一)资金来源。年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共投入资金66万元,其中,整合中央和省级培训资金5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0万元,县级按10%的比例配套6万元工作经费。

(二)资金使用。培训经费按照渠道不变、管理办法不变的原则使用。省、市投入的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培训补助,开支教师授课费、培训耗材费、技能鉴定费等,县级配套经费主要用于夜校培训工作经费。

(三)资金管理。夜校培训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计划分期分批拨付资金。培训资金要培训一期结算一期,确保让老百姓受益。教师授课费以期为单位,有乡村两级证明、县人力办检查验收证明,方可报账支付。培训耗材的采购由县财政局、人力办、马树镇分别抽人组成询价采购小组,统一采购,建立夜校培训物资采购表。夜校试点培训任务完成后,由县审计局进行审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年的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是市政府在市人大二届六次全会上向与会人大代表承诺办理的10件惠民实事之一。各相关部门和马树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夜校培训的资金、师资、设备、人员到位,力求举办一期、成功一期,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县人力办要负责师资到位,做好市场订单、跟踪问效和维权服务等工作,每月向市人力办报送夜校培训工

作情况。镇、村两级要切实做好务工人员夜校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好不同工种、不同专业学习人员的组织和转移输送等工作,确保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责任。县人力办负责整个夜校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包括培训方案的撰写、申报及师资的整合、引导性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设备的询价和购置、培训工作的检查验收、职业资格的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各学校逐步地开展并深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新课程实施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从技术上给予了这三种学习方式强有力的支撑。下面以《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一课为例,浅谈我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的运用。

二、实践

(一)课前制定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在教学设计中,我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了基础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②能够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和意义;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现象。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信息,获得知识;②以学生模拟实验,分组讨论为主,以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与相关地理意义的结论;③学会关注网络,通过阅读网页上地球运动的资料,了解从中搜集、整理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3)情感、思想目标:①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②培养科学的世界观、环境观。如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网络教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是在课前先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搜集与地球自转运动相关的信息(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通过软件制作成教学网页。在课上学生通过网页上的相关链接,进入《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一课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自己操作,顺次完成学习内容,然后由教师组织进行“模拟地球自转的规律”的讨论,找到掌握该部分的措施,最后进入课堂反馈,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1.课前指导预习探究,明确任务、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

课前我告诉学生们下一节课的内容将由他们与老师共同完成,要由他们自己上讲台为大家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学生们表现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然后我布置了课前探究预习的相关内容,如下所示: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这一节课主要涉及了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图像及昼夜交替和光照图的判读。首先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查阅书籍、上网(可以利用学校电子网络中心、教室的网络平台、或是家庭的电脑上网)分别查询收集三方面知识的相关资料。

2.合理选择与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在课前布置预习探究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站的检索功能进行学习资源的索取与收集,同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地理网站作为资源库,从而较好的保障了学习任务完成和学习目标实现。这也为他们今后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打开网络信息之门,开阔了视野,尤其是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身边的工具去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关注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行动情况,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通过在预习探究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找到的资料汇总、整理筛选后我发现学生们收集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分析思路广、角度多样,会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会从网上查找资料补充观点。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为更好的讲述材料有的同学制图、有的同学出点子,提供思路,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4.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

在课前探究预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找到我说他们想用情景短剧的形式来介绍全球增温的危害。在一起分析了他们收集的资料后,我认为完全可行。学生们忙开了,有的当导演指挥,有文笔好的学生将收集的材料编辑好台词,还有当演员的背台词,学生们用简单的道具和中午的时间制作《昼夜更替》的实际演示。作为第一个观看者,我被学生创设的情境深深的感染了,学生的参与性很强,效率挺高,效果也很好。

5.分组展示、师生交流、综合渗透

通过学生的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学习成果的展示,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们能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理解昼夜更替和光照图的判读。

6.讨论分析,培养创新思维

在对上述问题有充分了解后,我组织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建设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意见探讨,由于预习探究准备的充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高,入情入境,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讨论气氛很浓,并有一定深度。学生十分关注地球的各种运动和相关现象,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充分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在完成上述全部内容后,由教师小结,巩固知识的掌握,然后进入课堂练习。

三、小结

通过《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这一节课的教学尝试,我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我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四、再次反思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充分的展示了学生们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整理信息和制作课件的能力,效率挺高,效果也很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锻炼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炫.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5).

[2]林建影.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J].快乐阅读,2011(04).

相关期刊更多

艺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乙烯工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校园歌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