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寒暄语

寒暄语

寒暄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日语寒暄语 日本文化 和 天人合一 集团主义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的普遍行为,但同时因为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的不同,语言带有各自的文化特征。透过语言,我们可以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文化特征。

语言是人们交换情报的载体,具有传播情报的作用。与此同时,语言对人际关系的构筑起着重大作用。寒暄语就起着这样的功能,寒暄是向他人表达好意、谢意和感谢等心情的行为,在日语中称为「挨拶用Z。

日本是礼仪之邦,日本人的一天始于寒暄语,终于寒暄语。「日本社会では、挨拶ができるようになるということと、一人前の社会人になるということは、直接にvBがある(在日本社会,能否正确使用寒暄语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有着直接的关系。]①。正如比嘉正范所说的那样,寒暄语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对构筑人与人的良好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其机能考虑,寒暄语可以说是为了保持人们顺利交际而使用的交流手段之一。笔者通过日语寒暄语的分类和特征及其用法特例分析,探求日本民族背后的文化特征。

一、「挨拶的由来

日语中的「挨拶来源于古代汉语。汉语中的「挨拶叫做“寒暄”,为寒冷和温暖之意。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禅宗和尚们为了检验悟道的深浅,常常进行一对一的问答,即「一挨一拶。公元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后,「挨拶一词便在日语中扎下了根。日语「挨拶中的「挨字,意为「押す、「背を叩く、「_く,「拶意为「迫る、「はさみつける、「押し付ける。「挨和「拶皆有「迫る、「押す之意。「挨拶文字本身的含义即是「そばに身を寄せて押し合う。

古代日本人把「挨拶理解成「心を_いて相手にせまる,意为“自己敞开心扉接近对方,对方也敞开心扉接近自己,以开启心和心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本身从「一挨一拶省略成了「挨拶,不仅用在禅宗的问答,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渐渐使用,产生“视对方的情形,用不同的语言进行问候”等礼仪上的含义。

现代日语中,「挨拶定义为「人と人が会ったrや分かれるときに取り交わされる社交的なあるいは礼x的な言~や幼鳌埂!赴ま佟钩了具有感谢、道歉、鞠躬等意思之外,还作为日本人日常生活或者在正式场合,使用固定的语言表达形式,相互之间进行简短的礼仪交流之意,即「挨拶是日本人待人接物方面特有的习惯化、模式化的社会礼仪方式,是日本民族特有的语言习惯及文化表现。

二、日语寒暄语的分类及外国人学习需注意的地方

日本的寒暄语包含的范围很广,主要以日常生活常用的寒暄用语为目标进行考察。笔者具体将寒暄用语进行了以下分类。

初次见面:「始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いします

「こちらこそ、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いします

日常见面:「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こんにちは「こんばんは

天气、气候:「今日は寒いですね「最近、雨が降りますね

久别、问安:「お久しぶりです「お元荬扦工

感谢、道歉:「すみませ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先日はごY走でした

「先日は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先日はどうも失礼します

分别:「失礼します「さようなら「それではまた「じゃ、また

自己或者家人外出、回来:「行ってきます「行ってまいります

「行ってらっしゃい

「ただいま「おりなさい

……

笔者只是列举了日语寒暄语中最常用的,可以看出日语寒暄语数量之多且范围甚广。日本人在各种社会场合,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与外国人相比,更灵活地使用复杂且多样的寒暄用语。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对寒暄语的讲解部分,学生经常会产生各种疑问,如果不做细致的分析,难以解答他们的疑问。

例1:客人在主人家里用餐,主人劝客人吃菜时常说「何もありませんが、どうぞ。直接翻译的话,意为“什么都没有,请吃”,学生常觉得迷惑,“什么都没有”,那吃什么呢?其实这个时候主人可能准备了一大桌子的菜,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不知道有没有适合您胃口的菜,请您不要客气都尝一尝。”客人在吃完饭后则需说「ごちそうでした(承蒙您S盛的饭菜款待,我吃饱了)表达谢意。

主人在劝客人饮茶的时候,常说「粗茶でございますが。「粗茶即是「粗末なお茶之意,但实际上端出来的茶可能是一斤数万日元的顶级好茶。这个时候客人在将茶一饮而尽后,须说「Yなお茶でございます以表示感谢和称赞。

例2:日本人在早上与人见面时常问候对方「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教科书给出的解释是早上与人见面时的寒暄,意为“早上好”。但如果是上午11点左右见面,是用「おはよう还是「こんにちは呢?这一点日本人也会觉得迷惑,但一般来说过了12点就不再说「おはよう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电视节目或电视剧中登场的职场人士,即使到了晚上对当天初次见到的人也会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进行问候。这是因为这个问候语除了表达对人的问候之外,还表达了今天一天要好好努力工作之意。

例3:在公交车上,如果有人让座给自己,中国人会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而日本人则会用「すみません。「すみません原意为“对不起”,在这个场合可译为“谢谢”,但和「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所表示的语感却有很大的区别。「すみません表达的是“虽然自己得到了座位,对方却因为自己而失去了座位,因此我感到愧疚”之意,这样的寒暄语让让座的人听起来心情舒畅。「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则给人一种“过于强调自己得到座位的喜悦心情,而忽视了对方的感受”的语感。

三、寒暄语背后日本文化解析

关于日本人的性格和其文化的研究中,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观点堪称经典:“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贰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程度上表现出来的。”②由此可见日本文化的复杂。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和传承最主要的手段。语言能够如实地反映民族的性格、心理特征、价值观及其风俗习惯。在语言交流中,寒暄语则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日语复杂多变的寒暄语背后,有着日本民族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从日语的寒暄语中,我们可以得出日本人怎样的文化内涵呢?

1.从寒暄语看日本人的自然观

在日语中,关于季节和天气的寒暄语很多。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和熟人见面时多以天气作为寒暄语,「今日は寒いですね「今日はいい天荬扦工汀沟取L乇鹗窃谛葱攀保有关天气的寒暄用语更是必不可少。

日本属于农耕民族,自古以来农业的耕种都靠天气。古代即有「天をmりにしてを食う(靠天吃饭)这样的谚语。这个词道出了人们对自然的依存,也道出了自然的神秘和不可预知性。日本四季分明却多火山地震,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日本人更多地考虑和大自然的融合,顺从自然以求得生存。因此,日本人把自己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就不难理解日本人为何见面总是谈论天气了。

2.从日语寒暄语看日本的“和”的精神

日本自称是“大和之国”,称自己的民族为“大和民族”,这来源于孔子的“天下大同”的思想。

为了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被当成扰乱“和”思想的人而被组织排挤,日本人常使用敬语、尊重语、寒暄语、暧昧语等。

日本人在饭前喝饭后必须说「いただきます和「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前者是“得到恩裳”,后者是“感谢盛情款待”。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觉得是小事不足以挂念嘴边,但对于日本人而言却有着特殊的含义。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从植物或者动物身上来的,米饭是农民劳作了几个月之后种出大米,再将大米煮熟后得到的。农民种地需要土地、水、阳光等自然环境,缺一不可。简单说就是,我们每天为了生活而吃的食物并不能轻易得到,需要很多人的辛苦劳作,甚至需要牺牲动物的生命。「いただきます本意是对于这些东西来之不易表示感谢,对所有人的付出表示感谢。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奉行“以和为贵”的思想,这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对日本人的性格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从寒暄语看日本人的集团主义

日本人外出之前会对家里人说「行ってきます,而在家的人则会回答「行ってらっしゃい。外出回来时说「ただいま,在家的人则回答「おりなさい。这种寒暄语不仅在家人之间,在同一学校、公司、同一集体的成员之间都可以使用。「行ってきます、「行ってらっしゃい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寒暄语,中文翻译表达不出日语固有的语感。「行ってきます在日语中表达的意思是“我出去一下,马上回来”,这意味着,“我的离开时暂时的,并不是要离开群体。”,从这个寒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的「集庵髁x意识。集团主义是以集团为单位行动,比起个人利益更加注重集团的利益。个人不是集团的对立面,而是融入集团作为其中一员。这种关系即是日本集团主义的理想状态。

日本的集团主义的形成,首先是地理环境的条件,日本是岛国,山脉纵横交错耕地面积少,山脉、河流、大海将日本分成了很多面积狭小的区域。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这些区域基本与其他地方隔绝,日本人在此繁衍生存,形成了封闭且集中的村落。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是日本地域共同体形成的前提条件。而且日本自来多自然灾害,台风、地震、火山、海啸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必须相互协助以求得生存。日本属于农耕民族,种植水稻等作物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集团合作。这些自然条件为日本集团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4.从寒暄语看日本人之间的「以心恍摹

日本人将自己想干的事情口里不明确表达,而是察言观色以领会其意图,称为“以心传心”。日本人将“不把事情向对方明说”作为一种美德。

“以心传心”产生于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下,「どうも是最典型的寒暄语代表。「どうも着实是非常方便的语言,日常的各种场合都可以使用,甚至有着“万能语”之称。

例1:「ああ、どうも

熟人见面或分别时,用「どうも替代「こんにちは,「さようなら。

例2:「先日はどうも

当遇到前几天帮助过自己的人时,多用「先日はどうも替代「ありがとう。

例3:「どうも、どうも

当踩到他人的脚或迟到时,用「どうも、どうも替代「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例4:「どうも

当别人为自己倒茶时,用「どうも替代「どうも、恐れ入りますが。

例5:「どうもこのたびは

当去死者家里悼念,对其家人表示哀悼时,只需f「どうもこのたびは而无需其他更多的言语即可把自己的心意传达到。

本文从日语寒暄语的由来、分类、特征及场景运用等多方面对日语寒暄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考察。寒暄语对于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日语学习者,正确理解日语寒暄语的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于能否顺利与日本人沟通极其重要,值得每一个学习者,特别是从事日语教学的人注意。

注释:

①比嘉正.あいさつとあいさつ言~[J].日本Z学,1985,4(8):15-22.

②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上海:九州出版社,2005:3.

参考文献:

[1]柳田国男.日本人[M].|京:叭招侣社,1980.

[2]比嘉正.あいさつとあいさつ言~[J].日本Z学,1985,4(8).

[3]靠谇逯.日本人と人情[M].|京:大和房,1994.

[4]木孝夫.ことばと文化[M].|京:岩波店,2003.

[5]谢联发.梁小棋.日本人的心扉[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3.

[6]王秀文.日语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寒暄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寒暄用语,中日,文化,差异

 

在初级日语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学生问到的问题就是,现在的时刻进行打招呼是应该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还是“こんにちは(上午好)”。因为在日语中,上午,下午,晚上打招呼的用语差异很大。而且分的很细。用错了,会招致笑话。在有一次日语演讲比赛中,正好遇到阴天,报考厅里很暗,再加上主持报告的人比较紧张,主持人脱口而出“皆さん、こんばんは”。意思是“各位,晚上好”。上午九点钟开始的报告,再怎么说还差12个小时,结果当场弄了个笑话。在汉语中就简单得多,除了“你吃了吗?”之类的问候语之外,我们一天中用“你好”完全可以。而且也不显得失礼。下面我们从具体层面来分析两国打招呼的不同之处。

首先从打招呼的姿势来看,在日本,印象中最深的是日本人好鞠躬。即使是打电话,看不着对方,日本人也是毕恭毕敬。打招呼的时候,场合和表达的心情不同,弯腰的度数也不同。一般来说,弯腰的度数越大,表达的敬意越高。面试或者谢罪等重大场合,弯腰到45度的很正常。我们看到日本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作报告时,就鞠躬45度表示歉意,可惜在日本社会行的通的礼节,美国人并不买账,逼得丰田章男落下了男儿泪。除了站着行礼之外,日本人经常下跪行礼。中国人讲“男人膝下有黄金”,可见不到迫不得已时,中国人是不下跪的。但是在日本亲朋互访时,互相下跪表示敬意。日本社会依然等级森严,长幼尊卑的用语分得清楚,打招呼折射出这种社会秩序。

在如今的中国,打招呼的姿势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但是古代还是相当严格的,“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在古代不单单是抱拳,还要跑到长者跟前作揖。跑到长者面前是唯恐长者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或者是对自己有什么指教,无论那种情况,都必须尽快过去。可见古人对打招呼的重视。

如今的饭店花样百出,使出所有招数吸引顾客。包括在打招呼方面也很讲究。笔者前几日去一家饭店吃饭,被吓一跳。原因是吃完饭正要出门时,门卫突然一拱手,唱诺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客官,恕不远送。”这倒也罢了。最恐怖的是到日式拉面馆,嗓门大的服务员操着刚刚学会的半生不熟的日语,跟在你屁股后面喊:“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欢迎光临)。

其次,我们在看一下打招呼用语。日本非常重视打招呼用语,从早起到上午10点钟左右的这一段时间打招呼时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接近中午时用“こんにちは”;傍晚到晚上八九点左右时用“こんばんは”。即使是一天好几次遇到同一个人,那么也要一一进行打招呼。在中国,同样的情况,我们只要点点头就可以了。但在日本这是绝对不容许的。记得在学校的时候,上课途中正好遇到我导师,打了一个招呼。在中午的时候又遇到他,当时我正好牙疼,所以点了点头表示礼貌,结果,这一下却让他耿耿于怀。在我的评语中,明显地写着我的失礼。为此我在以后的邮件中还郑重地向他道歉。结果是越解释越觉得我在找借口。

日语中打招呼一词来源于禅宗,原本是僧人之间一问一答,互相参禅用的。日语中的“こんにちは”写成汉字便是“今日は”;“こんばんは”写成汉字是“今晩は”。在狭长的日本列岛上,有两千多年的以上的农耕历史。日本的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颇多。所以天气和农作物的收成是古代日本人打招呼时常谈论的话题。“今日は”以及“今晩は”都省掉了后面的谓语。补充完整的话就是“今天天气不错呀”,“今晚恐怕要下雨”之类的问候语。但在后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将其简化,就形成了现在日本最常用的问候语。

在古代中国,打招呼问候是非常被看重的。《旧五代史》中有这样一个记载,“明宗即位之初,安重诲用事,镠尝与重诲书云:‘吴越国王致书于某官执事’,不叙凉,重诲怒其无礼。”吴越王镠尝在给明宗帝递奏折的时候,因其举止傲慢,没有先进行寒暄,被明宗帝安重诲削去官职。当然这些固然因打招呼的方式不对,但是更多地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但是我们也由此能看出古人对寒暄的重视。

古代最擅用寒暄的还数触龙。通过日常的寒暄步步为营,说服赵太后。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4)。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隙也(5),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6)。’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7)。’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赵太后一开始还是有抵触情绪的,触龙一开始却并不说正事,而是从最普通的问候开始,说我来这里不是进谏的,而是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您了,来请安来了。您吃的怎么样呀?我建议你少食多动呀等等。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话,居然能让赵太后放下戒备,颜色缓和。也为以后引入正题设下了铺垫。这简单的几句话居然救了一个国家。

在中国,打招呼用语又称为“寒暄语”。寒暄从字面来看,多和天气有关。 “暄”既是“暖”的意思。成语中就有“嘘寒问暖”一词。也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寒暄语的起源和日本一样,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但是中国自然资源相对丰厚,中原土地肥沃,和日本相比,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相对自然资源匮乏,地理条件恶劣的日本来说,中国人对气候不似日本人那么敏感。。在问候语中与天气有关的寒暄也没有日本那么多。但是在生产的发展还是跟不上人口的增长的时代,解决温饱就成了头等大事。所以“你吃了吗?”自然就成了大家见面时的一种问候方式。所以请客吃饭也就顺利成章地变成了中国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

如今人与人接触更为频繁,人们也比过去更为重视寒暄。寒暄语无疑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所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比较重视寒暄用语。日本是大和民族,非常注重“和”。况且在相当于中国二十五分之一的土地上,人口已经达到一亿二千七百多万。稍有不慎,即会引起摩擦。所以在日常交往中,“和”的思想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文化深受儒教的影响。是非常注重“和谐”以及社会的安定。但是我们在中日交流以及同其他外国进行交流时,必须得熟悉他国的交流方式。要熟悉他国的问候语,就要深入语言背后的文化,了解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不能生搬硬套。

寒暄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用餐寒暄语言行为 影视剧 使用实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关于中日两国寒暄语言行为的对比考察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高度关注。其中,关于“用餐语言行为”的汉日对比研究专家主要有刘剑波(1986)、房仕君(2000)、施晖(2007)等。

刘剑波(1986:44)认为,日本人用餐时的寒暄具有高度的定型性,饭前一般说“いただきます”,饭后则说“ごY走さま(でした)”。而汉语里没有这样的定型性语句,在家中用餐时,饭前一般说“吃饭啦”“我先吃啦”等,饭后一般说“我吃好了/我吃完了”“我吃好了,您慢慢吃”等。

房仕君(2000:19)认为,日语中用餐前后使用的寒暄语“いただきます”和“ごY走さま(でした)”除了表达对为自己准备饭菜的人的感谢之外,还包含着“感谢大自然、神、佛赐予食物”的宗教观念。汉语中没有这样固定的寒暄语句,而且只有在招待客人时才使用用餐寒暄语,比如饭前说“请用”,吃饭过程中说“别客气”“随便吃”,看到客人停下筷子时说“再多吃点”等。

施晖(2007:46)通过调查问卷发现,中国人吃饭前后进行寒暄的比例只有42%左右,而日本人高达93%。在语言形式上,日语表现出了高度规范性和定型性,而汉语则语言形式种类繁多,个人色彩浓厚。其中“吃饭了”的使用率偏高,令人瞩目。

上述研究多是通过自身经验或者问卷调查等手段得出的结论,自身经验虽有一定说服力,但是缺乏数据依据,客观性不够;“问卷调查”大都是为了进行研究而人为设计的问题,会受到出卷人思维模式的影响或者带有某些倾向,所得结论也会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为了保证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文从影视剧中截取“用餐时(饭前、饭中、饭后)”的视频片断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并统计出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使用实态和特征。

影视作品的选择依据主要有:1.高收视率和高知名度;2.地域性。选取以北京为故事舞台的电视剧,避开方言干扰;3.出场人物较多。

本文选取2011年播出的《李春天的春天》(24集,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品)作为考察对象。截取“用餐时(饭前、饭中、饭后)”的视频片断29个。

三、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使用实态

本文将“用餐时”分为“饭前”“饭中”“饭后”三个场景,将每个场景中出现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分类统计。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场景下,说话人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寒暄语言行为,因此寒暄语言行为的数量远远多于视频片段的29个。

(一)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类型

29个视频片段中,“饭前”“饭中”“饭后”三个场景的寒暄语言行为主要分类如下,见表1、2、3。

(二)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常用语句

通过表1、表2、表3可以看出,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种类多,使用的语句丰富。表4列举了各类具有代表性的语句。

四、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特征

1.“讨论其他与用餐无关的事情”出现的频率较高。

2.“饭前”的寒暄语言行为尤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3.“饭中”场景下,“推荐劝说型”“评价饭菜(饮品)型”“动作型(夹菜、干杯)”的使用频率较高。

五、结语

通过对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使用实态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与日语相比,汉语寒暄语言行为具有不定型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同时具有积极性、实质性等多重语义特征,并会伴随着说话人、用餐场面、人际关系等发生变化。

由于受到电视剧拍摄手法的限制,“饭后”的场景几乎没有涉及。本文对于不同人际关系间的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使用实态没有进行区别考察。这些都将作为以后的课题继续进行研究。

(本文为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基于寒暄的中日对比立体语境习得平台研究”[项目编号:2014LN0001A];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基于视频语料库的中日寒暄语言行为对比研究――以场景划分”[项目编号:DUT15RW13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剑波.日常の挨拶についての中日对照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6,(4):37-47.

[2]房仕君.あいさつ言~の日中对照研究[D].神醮笱修士文,2000:19.

[3]施晖.「あいさつ语言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家庭”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4):46-52.

寒暄语范文第4篇

1、现在的生活,温饱问题不在话下,寒暄语也多了。我和朋友寒暄了几句就走了。好久没见我的朋友,我看到他,总要跟他寒暄几句。投我一票吧!

2、回家途中遇到一个故友,不得不停下寒暄几句。

3、那种社交的礼数、权位的交易、字斟句酌的寒暄,与愉快心情是格格不入的。

4、我和我小学的同学在街上相遇,互相寒暄了几句就各自走了。

5、她从不拥抱我们,但总是和我们寒暄,将我们热乎乎的小手握在她那双秀美清爽的手里,她的手背上露出一些青筋,就像手上白嫩的皮肤细薄得遮不住它们似的。()

6、他们俩一见面就寒暄起来,而且还没完没了,真让人心烦!

7、我们若在路上碰上熟人,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8、我忽然看见我小学的死党,便走过去跟他寒暄几句,然后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9、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10、见面之后是省不了的一番寒暄,之后大家才纷纷进入了房间。

11、大年初一,亲戚朋友见面都要闲聊几句互相寒暄问个好。

12、吴明和王新坐在咖啡厅里,象多年的朋友,寒暄了一阵子之后,就转入了正题。

寒暄语范文第5篇

1、现在的生活,温饱问题不在话下,寒暄语也多了。我和朋友寒暄了几句就走了。好久没见我的朋友,我看到他,总要跟他寒暄几句。投我一票吧!

2、回家途中遇到一个故友,不得不停下寒暄几句。

3、那种社交的礼数、权位的交易、字斟句酌的寒暄,与愉快心情是格格不入的。

4、我和我小学的同学在街上相遇,互相寒暄了几句就各自走了。

5、她从不拥抱我们,但总是和我们寒暄,将我们热乎乎的小手握在她那双秀美清爽的手里,她的手背上露出一些青筋,就像手上白嫩的皮肤细薄得遮不住它们似的。()

6、他们俩一见面就寒暄起来,而且还没完没了,真让人心烦!

7、我们若在路上碰上熟人,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8、我忽然看见我小学的死党,便走过去跟他寒暄几句,然后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9、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10、见面之后是省不了的一番寒暄,之后大家才纷纷进入了房间。

11、大年初一,亲戚朋友见面都要闲聊几句互相寒暄问个好。

12、吴明和王新坐在咖啡厅里,象多年的朋友,寒暄了一阵子之后,就转入了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