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房玄龄传

房玄龄传

房玄龄传范文第1篇

在唐太宗的凌烟阁24位功臣中,房玄龄排名第二,劳苦而功高,然而世人津津乐道的却多半是他家那坛御赐的“毒酒”,而他也留下了堪称千古第一的怕老婆之名。

一天,朝廷议事完毕,群臣纷纷散去,房玄龄却还在朝堂上来回踱步,唐太宗以为他要密奏什么,便问:“你怎么还不退朝?”房玄龄愁眉苦脸地说:“恳请陛下传旨给我夫人,令她不要生我的气,我才敢回家。”唐太宗吃了一惊,他素来听闻房玄龄怕老婆,可没想到居然怕到请圣旨充当护身符的地步,于是决定帮房玄龄抖一抖威风。

唐太宗随即选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宫女赐给房玄龄,安抚他说:“你带回去就说是皇帝所赐,料想你夫人也不敢拒绝。”求圣旨不成,反倒添了新麻烦,惴惴不安的房玄龄只得领着两个宫女回了家。房夫人可不管什么皇命,指着房玄龄的鼻子一通臭骂,还将两个宫女赶出了府。唐太宗很是震惊,当即传房夫人进宫,请温良贤淑的长孙皇后向其宣讲三妻四妾的婚姻制度和女人贤淑顺从的传统美德,房夫人只是闷着头听,一句话也不说,长孙皇后只好如实告知唐太宗。

见房夫人如此执迷不悟,唐太宗赐了一坛“毒酒”派人送到房府,并传话质问房夫人:“陛下问你,究竟是‘宁不妒而生,还是宁妒而死’?”就是说,你是想丢掉嫉妒心好好活着,还是想带着嫉妒心去死?房夫人二话不说,接过“毒酒”说:“宁妒而死。”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房玄龄反应过来,房夫人一仰脖喝下了那坛“毒酒”,脸上顿时呈现出痛苦扭曲的表情,房玄龄抱住夫人痛哭了起来。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过了好半天房夫人没事,只是不停地想喝水,说自己被酸到了。原来,那就是一坛子浓醋。唐太宗只是想杀杀房夫人的威风,没承想,她居然大义凛然,不惧生死。唐太宗不由得连连长叹:“这样的女人连我尚且畏惧,何况房玄龄?”从此,再也不插手房玄龄的家事了。

房夫人果真是一个悍妇吗?其实,不尽然。

房玄龄年少成婚时寂寂无闻,他迎娶的夫人娘家姓卢,出身书香门第,模样端庄秀美、贤淑雅致,性格天生有些倔强,两人成婚以后和和美美,相敬如宾。自嫁到房家以来,但凡有关房玄龄的衣食住行,事无大小全由房夫人一手料理,尽心尽责。

房玄龄年轻时,有一次病重不起,他怕耽误了夫人的青春年华,便对尽心伺候的夫人说:“我的病大概是好不了了,你风华正茂,不必为我守节,早点找个好人家改嫁吧!”

房夫人闻听痛哭不已,紧紧握住房玄龄的手,说:“若你离开人世,我绝不会再嫁!”说罢,起身到一旁的帷帐内用刀挖掉了自己的一只眼睛,房玄龄惊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既为夫人的一往情深而感动,又为其刚烈决绝的心意而感到害怕。没过多久,房玄龄的身体恢复了健康。或许就是从那时起,房玄龄对夫人的感情由爱更添加了几分惭愧和畏惧。

不过,原本只是有些倔强的房夫人自从失去一只眼睛后,对房玄龄的情感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毕竟失去一只眼睛的女人再美丽动人也是残缺的花朵,每每揽镜自视,她是否会觉得自己日渐丑陋呢?

房玄龄传范文第2篇

房玄龄,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贞观之治”的功臣,一品高干。在封建时代,像这样的人物,别说包个把“二奶”,就是“三奶”“四奶”直至“十几奶”,还不是小菜一碟,然而人家房宰相既没换老婆,也没纳妾,终其一生,始终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完全符合现在的《婚姻法》。

房玄龄也曾有过一次理直气壮包“二奶”的机会。一日,唐太宗要赏赐一个美人给他,以慰劳慰劳这位劳苦功高的部下。照说这是组织安排,领导关怀,房某人客气两句就只管享用得了。哪知房玄龄却不接受最高领袖的亲切关怀,坚持不要,闹得皇上讨了个大大的没趣。李世民一思忖,估计他是怕过不了老婆这一关,于是指派皇后去做房夫人的思想工作。皇后耐心开导房夫人说,男人纳妾“今有常制”(就是说制度是许可的),况且房相又是大官,年龄也大了,皇上赏美人给他,那是对他的优待,皇恩浩荡啊。哪知房夫人根本不买皇后的账,严防死守。这下皇帝很有些上火了,便派人向房夫人传达下列最高指示:“你是愿意不妒嫉而活呢,还是愿意妒嫉而死?”问得杀气腾腾。房夫人的回答极干脆:“我宁妒而死,也不愿与别人分享一个丈夫。”李世民派人送来一大杯酒,假称是毒酒,传旨道:“果真如此,你就把这毒酒喝了。”好个房夫人,面不改色心不跳,接过“毒酒”,一饮而尽。唐太宗为此瞠目结舌,叹曰:“这样的夫人连我都害怕,何况玄龄!”

都说女人是弱者,也不尽然。如果铁下心来保卫自己的爱情,保卫自己的权益,保卫自己的家庭,女人可以使皇帝这样的第一号超强男人都害怕起来。现在我们的妇联等部门经常说要提高妇女的素质云云,其实素质不仅仅是知识和文化。如今距唐朝已一千多年了,可包“二奶”现象却屡禁不止,除了那些饱暖思淫欲的男人要负主要责任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妇女太过软弱,对包“二奶”的丈夫一味退让容忍。这些妇女自主性自立性很弱,对丈夫的依赖性很强,因而顾虑重重,怕这怕那。她们对丈夫提供的物质资产多少的关注往往重于对爱情资产流失的关注,所以只要不失去妻子的名分,只要不失去来自丈夫的经济来源,只要维持住名义家庭的面子,她们也就安于“大奶”的位置,把打落的门牙往肚里吞。这些妇女的胆小,换来了其夫君的胆大。有的男人包了“二奶”之后,竟然“三奶”“四奶”“五奶”一路包下去,广东某市的一个什么局长,目前已创造了包“十二奶”的高纪录。

房玄龄传范文第3篇

先说“吃豆腐”。史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刘安”。刘继兴考证,当年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在安徽寿县八公山以黄豆、盐卤等物炼丹,无意中竟炼出了“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西汉初年豆腐问世后,很快成为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小吃。当时流行的吃法是碗里搁一大块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边划成小块边吃。于是坊间出现了无数这样的豆腐快餐店。

当时长安街上有个夫妻合开的豆腐小店,老板娘本来就漂亮,又以有美容功能的豆腐为常食,自然更是细皮,人称“豆腐西施”。为招徕顾客,“豆腐西施”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男人老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比如趁付铜板时摸摸老板娘的纤手等。于是,醋海翻波的老婆们不满意了,经常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来训斥丈夫。后来,“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再说“吃醋”。男女相恋时有第三者介入,往往发生争风吃醋现象。为什么将之称为“吃醋”呢?原来,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玄龄是历史上著名的“妻管严”,怎么也不敢接受,多次婉拒此赏。李世民料到房玄龄夫人是个悍妇,房才不敢受赏。于是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

房玄龄传范文第4篇

2000年11月,在澳大利亚凯恩斯(Cairns)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全会上,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1),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8年6月,都江堰建设局邀请了西南交通大学的几位老师,前往都江堰和青城山进行地震后的地质灾害评估,为世界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灾后重建,做前期工作。西南交通大学的王鹰老师在评估报告中写道:“青城前山,道教的大量道观在地震中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是没有一座整体倒塌的,建筑物柱子移位,主要是地震波造成的水平振动所致,挡土墙开裂和局部下沉,是由于原来的回填土密实度不够,地震振动效应产生的振动致密,而形成局部沉降。地震波在有些山脊似乎有放大效应!……我感觉道教的祖师爷张天师的绝大多数道观的选址很合理,也许天师信奉的风水学也含有工程地质的理念。”四川青城山原名清城山,“清虚以守神”,意为清虚空灵构建成的仙境,原出自中国古代神话。青城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建有城邑,是长江上游文化起源的中心。在公元前三世纪青城山就被秦王朝册封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座山川圣地之一,“圣名”之下不少仙道方士隐居青城山,炼丹修道东汉中、晚期,青城山一带的土著部族信奉鬼神。汉安二年,即公元143年,沛国人张陵(张道陵)“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隐居修行,依据《太平经》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创立了“五斗米道”,其教亦称“天师道”或“天师正一道”。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说:张天师“在青城行明威之法,清涤林泽折冲万里,拔鬼城鬼市”,在青城山以老子学说的精微和他所著道书的精义,改造了巴蜀原始宗教,用长生不老之药和包医百病的神符,以他的法术,成为现代道教的真正奠基人,让中国道教在这里石破天惊地诞生了,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天师洞是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珍贵的道教文物,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景观。天师洞(古为常道观)正殿左侧有一古银杏树,高六、七丈,粗五人围,老干盘空,传为张天师所植,天师洞里现存有隋代石刻天师像。天师洞现存有不少名人为青城山书写的对联,“山居深处无尘俗,境过幽时到客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所题。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青城山留下的大量的文化遗产不但反映了道家的思想文化,也反映了道家的饮食习俗,无不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

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之誉,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在青城山脚下,106省道以西,青城山的保护地带,成规模地开发了度假型别墅――“青城山房”。青城山房依照整体地势、山势、水势而建,“生于山水,显于山水”。建筑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发扬了天然环境之优势,青瓦白墙,坡屋房顶、深远挑檐……青城山房的建筑里有川西民居的地域文化元素,简练挺拔的建筑线条以及实木,原石的大量运用又处处透露出与自然相和谐的现代气息。这里占据了绝佳的自然资源,每天可以呼吸到山中的新鲜空气,感受清凉的山风,真可谓体验“天・地・人合一”的心灵契合:去青城山房度假只需带上好心情,晴天里观山、散步、喝茶、晒太阳,雨季里听雨、读书、来杯小酒,一年四季不寂寞,日子简单得只剩下幸福。

青城山自古有称为“神仙都会”,由BDCL(博德西奥)设计的青城山房,将川西古镇的格局体现到规划中,把当地文化肌理植入现代建筑,保留地块中的古民宅,配以溪水、竹林,山树等元素。将青城山的自然条件、古文化、人文气息融合到项目规划中。在青城山房,每天可以避暑、养生、休闲、度假。这样的生活已经不再是周末或者假期的奢享,它已经成为一种可能的,全新的现代城市生活常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用“房”命名这个楼盘,有着天、地、人和谐的寓意。《说文》云:房的部首为“户” ,“户:护也。半门曰户。象形。凡户之属皆从户。”房的本义是正室两旁的屋子。古代宫室的建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

中华姓氏的“房”姓起源于祁姓。帝舞封帝尧之子朱丹为房邑侯,为方雷氏故地,在今河南遂平西南房故城,朱丹之子房陵以父封爵为氏。历夏、商、周在周朝房为子爵小国,春秋末,公元529年楚灵王灭许、胡、沈、道、房、申,并迁房人于今湖北荆山西北的房县,后封吴王夫概于此,故史称吴房。

千百年来,房姓虽不属大姓,但作为一个有4300年传承历史的中华古姓,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自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

据《姓氏考略》所载:房氏望出鲁清河、济南、河南。清河房氏一直是“世家大族”意义上的贵族。公元六世纪,房姓族人中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唐初名相,“中国十大贤相”之一的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山东临淄人,隋朝末考取进士时年仅18岁,他随李世民起兵、征战十余年,李世民即位后任中书令,(房姓的堂号“中书”就出自房玄龄),为相15年,善谋朝政,并主编二十四史之《晋书》。房玄龄的父亲为隋、唐之际的房彦谦,隋代名官,字孝冲,清河人。通涉五经,工草隶,累迁长葛令,甚有惠化,察天下能第一,超授司马,卒追赠徐州都督。房玄龄长子房遗直本袭父爵为梁国公,高阳公主谋反之事受牵连,被削官削爵。房玄龄一支于唐开国以后“五代三宰相”房氏家族于此时获得中兴,备极荣光。“清河堂”作为郡望堂号,为中华房姓总堂号。

现在姓房的人都对房氏感到极其荣耀。房祖名(原名陈祖明,他因为希望跟随祖宗的房姓,所以改了姓。)(1982年12月出生),祖籍安徽和县,其父成龙(原名陈港生),自称唐朝宰相房玄龄之后,故籍贯为山东临淄人(今山东济南),房祖名出生于美国洛杉矶,是香港演员兼歌手。他是演员成龙的儿子,

母亲是台湾影星林风娇毕业于香港华仁书院。2009年。房祖名退出美国籍正式加入中国籍。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姓“房’的,肖狗、肖虎、肖马的姓“房”者,为上上格,他们注重权力,热情大胆,感情丰富,性格自由奔放。肖鼠、肖猪、肖牛的,如叫“房振明”、“房新华”、“房晓红”、“房海翔”、“房鸿生”等他们性格快乐,善于交际,珍惜与亲朋好友的关系,部分人会从医,做药剂师、推拿师、医生等。肖羊、肖马、肖兔者姓“房”的,他们举止文雅,内心仁慈,喜欢宁静,思维敏捷,部分人今年生活有变动。肖龙者姓“房”的,充满生气,宽宏大量,怀有理想,做事果敢,部分人清高直率。肖鸡、肖猴者,他们遇事冷静,多才多艺,待人和气,部分人会从艺。肖蛇者姓“房”的,做事有主见,谈吐斯文,兴趣广泛,今年他们走正运,做事有人帮,出门有贵人。姓“房”者名字中忌用带金的字。如“房金麟”,“房羽西”,“房鹤年”等,均为怀才不遇格。

“青城山房”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其依山而建,采光通透;室内建筑与院落的组合,也决非传统的布局。院落可以是室内建筑由上而下的延伸,也可以是建筑间最天然的隔断。尤其是最下面的一间设计为老人住所,老人可独立起居,休闲舒适。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唐代诗圣杜甫诗句中描绘的意境,在青城山房可以慢慢地体会。“山花笑,野鸟歌此时如得意”……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句海子的诗,悬挂在公路两旁,成为经历过地震灾难的都江堰人的心愿。时间慢慢抚平伤痛,灾区人民正在走向希望。

房玄龄传范文第5篇

关键词:魏晋 士人 饮酒 儒学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各种矛盾尖锐,政治上的混乱与黑暗使魏晋形成独特的文化风尚和社会风气:饮酒、服药、宽衣履屐、玄谈……然而这些潇洒狂放、个性张扬的行为背后却有着深层的文化和政治根源。就饮酒一项而言足可以看出,由于汉魏文化的变迁,以及魏晋政治的黑暗而导致士人矛盾的心理和任诞的行为。

在魏晋任达的社会风气下,饮酒变得放纵,不加节制,在这一时期及以后的史籍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子:

《后汉书・孔融传》说孔融:“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孔融还做有《难曹公表制酒禁》,措辞激昂,为饮酒辩护,结果积嫌成忌,遭曹操杀害。曹植更是嗜酒到纵情恣性的程度,《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载:“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本来“不乐仕宦”,因步兵厨“有贮酒三百斛”,竟然毛遂自荐,主动要求出任步兵校尉,终日饮酒,最后酒尽离任而去①。

东晋的毕卓,是一位饮酒的名家,他为吏部侍郎时,常常饮酒废职甚至曾因醉盗酒,为掌酒者所覆。毕卓常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鳌,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②。

另一位饮酒名家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锄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③其迷恋就如此,哪怕遗形骸、伤身也在所不惜。更有甚者因饮酒过度而死,《世说新语・任诞》刘注引《晋安帝纪》:“(王)忱少慕达,好酒,在荆州转甚,一饮或至连日不醒,遂以此死。”

士人饮酒达诞的例子在史料中随处可见,在此不再过多赘述。士人沉湎于饮酒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却有着多方面的深层原因,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浅析这一现象:

首先,政治的黑暗和儒学地位的衰落,使得魏晋士人价值观发生变化。

东汉末年,儒学的衰落既是由自身发展的局限所导致,又有其社会原因。

东汉后期,儒学发展走向迂腐、繁琐,“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言”④,使得儒学失去了理论创新的活力,为读经之士厌弃。士人开始寻找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为玄学的发展打通了道路的出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就一直居于显学的地位上。儒学所倡导的礼制、等级制度是汉朝大一统的精神基石。几百年的大汉王朝统治使三纲五常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成为士人立身、处事、传教的基本原则。直到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自董卓霍乱京都后,分裂、动荡就一直贯穿与这一历史时期。君忌臣、臣弑君,人心趋利,相互残杀,对儒家礼教地践踏和蔑视司空见怪。面对这种局面,儒家变得束手无策,其权威性和有效性开始受到质疑。

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儒学失去了发展舞台,这时的国家统治理念中名法思想占绝对优势:曹操“好法术”,“天下贵刑名”;诸葛亮治国尚名法思想。特别是曹操“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标准,“负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这是对两汉以来儒家任人思想的否定。

一直以来,以儒家伦理道德相标榜,积极入世的士人,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饱尝的是理想的破灭和信仰的彷徨。饮酒可以说是他们找不到精神寄托和现实出路的一种消极应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的这句诗也许正是这时士人的写照吧。但也正是这种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使一些处于政治风浪中的人得以自保。

其次,魏晋时期,礼教失去精神内核,流于形式,成为统治者禁锢人的个性,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清规戒律。

曹操集团采取名法之治的治国方略,为天下一统奠定了基础,但也导致了一些弊端的产生:政局不稳,内部离心离德。曹丕执政后认识到战乱之时,需以刑名法术作为统治手段,一旦国家建立,社会教化,秩序的稳定,政权的巩固,都必须依靠儒术。因此他试图以儒家礼教来消除弊政,采取了一些崇儒措施:封孔子后代为宗圣侯,修缮孔庙,奉孔子祀,立太学,置《春秋梁》博士等。

司马炎禅魏得天下,“崇儒兴学。经始明堂,营建辟雍,告朔班政,乡饮大射。”⑤开太学,置博士,祭祀孔子,开皇帝亲自讲儒家经典之制度。

魏晋初期虽都重视儒学,但是动荡的社会秩序已不适合儒学发展,“纲纪既衰,儒道尤甚”。且魏晋采取崇儒的措施是为了消除名法之治的弊端,以儒辅法。因此,魏晋政权并没有放弃法治,对儒学的尊崇是有限度的,他们采取的各项措施大多流于形式,成为空壳。《魏书》中记载:“于时(黄初中)太学初立,有博士十余人,学多偏狭,又不熟悉,略不亲教,备员而已”。

再者,魏晋政权的取得本来就不合乎礼教,是建立在血腥掠夺之上的,尚儒只是给他不合法取得的政权披上合法的外衣罢了。总之,他们所倡导的名教是虚伪的、形式的,是有悖于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而魏晋名士在当时那种黑暗的环境下要来反抗这个虚伪的“名”和礼法的束缚,就必须以柔和的方式进行,饮酒就是其中的一种。

阮籍丧母,却仍然饮酒食肉,引起了礼法之士的不满,在司马昭面前告状,“明公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义正风教”。阮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以“礼岂为我悲设也!”来回答“礼法之士”的非议。⑥阮籍实际上是以表面上的不孝行为来反抗司马氏倡导的虚伪“礼制”。

因此,魏晋名士实际上是另类的儒家践行者,因为太重视儒家思想,所以才会以怪诞的行为来反抗虚伪的名教,以率性的方式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第三个原因就是儒学的玄学化。

魏晋以降,玄学发展并趋于兴盛,玄学虽然崇尚虚无玄远,但却离不开现实的学术土壤。因此,玄学家以研究儒家经典为跳板,从中发挥玄理。

汉代经学,众说纷纭,古文今文,相互辩论,遂使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其为章句,多达百余万言。经学步入魏晋以后,在玄学的影响下,逐渐趋于玄学化,“祖尚玄虚”,“多衍空理”。这一变化开始于曹魏正始年间,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解释儒家经典的过程中注入了较浓郁的道家精神和玄学思辨方法。例如,何晏的《论语集解》在释《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时说:“其于庶几每能虚中者,唯回,怀道深远,不虚心,不能知道者。”孔子所说的“空”本来是指颜回经常贫困之意,而何晏却把它解释为道家所说的“虚”的境界。

儒学在玄学化的过程中,丰富了儒学的内容,同时也推动了玄学的发展,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清谈。清谈作为一种学术讨论活动,它在解放思想,宣扬个性,促进社会风气和学术思想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魏晋士人在这种学术氛围中,言必及玄,好老庄自然。思想上的任达表现于外便是行为的怪诞,而且通过饮酒至醉可以进入一种美好玄妙的境界中,摆脱种种束缚实现形神合一。《世说新语・任诞》载:“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神形不复相亲。’”陶渊明在《孟府君传》中也说酒可以让人“渐进自然”。

总而言之,魏晋名士沉湎于饮酒,包含着一代士人对现实的不满和韬晦心计,惟有以酒才能“独醒”于浊世。也从侧面反映了儒学在魏晋的发展情况。尽管这种任诞的行为被后来人扭曲模仿,但它所代表的这一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却是无法被复制的。

注释:

[1](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2](唐)房玄龄:《晋书・毕卓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3](唐)房玄龄:《晋书・刘伶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4](汉)桓谭:《新辑本桓谭新论》,中华书局,2009年版。

相关期刊更多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诗经研究丛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师范大学;中国诗经学会

北方文物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