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张继的诗

张继的诗

张继的诗范文第1篇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这首歌不但曲谱得好,词也写得相当不错。你们听过吗:

生:没听过。

师:请看其中两句。(师展示课件: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其中有一个词“无眠”是什么意思?

生:睡不着觉。

师:是谁敲打着“无眠”?

生:钟声。

师:那么钟声是从哪里传过来的?其实在200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写过。

(课件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哪里的钟声?

生:寒山寺的钟声。

师:这寒山寺的半夜钟声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其实500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写过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师:听一听,这是哪里的钟声?

生:寒山寺。

师:奇怪呀,诗人几次经过都忆张继。几度就是——

生:每次。

师:为什么几度经过忆张继呢,张继和枫桥的钟声有什么关系?其实还有更早的,600多年前,元朝有位诗人顾瑛写过。(课件出示:西风只在寒山寺,长送钟声扰客眠)

(生读)

师:又是寒山寺的钟声!这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的客人,在寒山寺的钟声中难以入眠。其实还有更早的,800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写过。(课件出示: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客人七年前到过哪里?又听到了什么?

生:到过枫桥寺,又听到钟声。

师:这一年又一年,这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是寒山寺夜晚的钟声!其实七年变成十年,诗人会怎么想呢?

生: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其实这首诗不一样。我说上句,你们说下句。百年不到枫桥寺——(生接读:客枕依然半夜钟)千年不到枫桥寺——(生接读: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为什么是这样?你抓住了哪个词?

生:依然。

师:所以当代诗人陈小奇写道——(生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所以200多年前的诗人王士祯写道——(生读: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师:问题来了。你想到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不同的诗人都会写到寒山寺的钟声?

生:张继是谁?

…………

师: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和一个人连在一起,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息息相关,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这个诗人就是张继。

开课伊始,王老师用一首现代的《涛声依旧》敲响了200多年前的钟声,引起了学生对《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枫桥的诗意美,对这所古刹,有了历史的向往,从而使得这首古诗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引人遐想。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王老师紧紧扣住《枫桥夜泊》的“钟声”这根引线,揭示了夜的深沉和清寥,让诗人卧听疏钟时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尽在这“钟声”中,从而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倾听从今到古六位诗人的心声,感受他们在枫桥夜半钟声中内心的情怀。跨越时空几百年,浩浩荡荡,娓娓道来,形散神聚!课堂开始撒下的渔网,收拢时是累累硕果!学生由枫桥的“钟声”敲开情感的大门,循着钟声进入了一首首史诗的殿堂,然后循声而回,体会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好一泓磅礴的引导!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要清清爽爽地读,有板有眼地读。

(生读)

师:读得好!同学们感受出了当中的节奏和韵律。现在,同学们读每行诗的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师生读)

师:好,现在我们反过来,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前四个字。

(师生读)

师:现在,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整首诗。

(师生读)

师: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了,你们能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感觉吗?

生:凄凉。

生:忧愁。

生:孤独。

…………

师:你们把自己的感情带进去,一起把课文读一读。

(生读)

师:有人陪伴张继吗?在这凄清的夜晚、苦闷的夜晚,和张继相对的只有——

生:只有渔火。

生:只有月落。

…………

(伴奏之声悠悠响起)

师:月落乌啼霜满天——

(生齐读)

师:(钟声响起)你听,钟声,寒山寺的钟声来了。透过秋霜,穿过江枫,划过水面,一声、一声又一声的钟声响起,深深地敲打在张继的心坎上。同学们想一想,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仿佛在对张继说什么?拿起笔,展开想象,以“张继啊张继”开头,请写一写。注意:此时此刻,你要化身为寒山寺的钟声,来到客船,你想对孤独的张继,对寂寞的张继,对忧愁的张继说些什么呢?

(生写话)

师:写多写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笔的时候,你有一种感觉,你有话想对张继说。其实不是钟声,而是你的心声。那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张继说——

生:那钟声仿佛对张继说:“张继啊张继,一次的失利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一次的落榜并不代表一生的沉浮,你的路还很长。回家吧,你的父母、妻儿正思念着你,你的朋友正想念着你。继续加油吧,明天的阳光正在向你招手。

生:张继啊张继,不要觉得孤独,天地间万物虽若有若无,可现在有我这钟声为你做伴,有何可愁的呢?放下一切不开心之事,放下人情的冷,放下不应该有的愁,心静自然凉。

…………

师: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在生诵读的音调基础上逐渐降低音量,引领学生深情地读)

学生如何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体现的情感呢?王老师设计的读形式多样,活泼而又深刻,方法别具一格。首先是师生分工合作,根据诗的节奏和韵律,教师读后三句,学生读前四句,然后反过来读,诗歌的读法自然形成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的范读也分解了每行诗的难度,不仅传授了学生诵读诗歌的方法,还有效促进了他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因此,学生能够带着体会到的“凄凉、忧愁、孤独……”的情感,深情地诵读诗句。随后,响起的悠扬伴奏把学生带入了诗的意境当中,激发了情感的涟漪。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层层深入下,在场的师生无不陶醉在诗的情感境界里!

张继的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死亡;法定继承;配偶;夫妻共有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72-02

笔者亲身遇到的案例,华侨麦老死亡,其父母亲、配偶、独生子麦超,均先于麦老死亡,依法其遗产应当由其独生子麦超的五名子女共同继承,但尚未分割财产,麦超的长子麦小超突然死亡,麦小超死亡时刚结婚,配偶是林诗,尚未生育子女,麦小超的母亲也就是麦超的遗孀符韵健在。还有关键时间点,麦老死亡时,麦小超刚刚与林诗结婚尚未生育子女。麦超先于麦老死亡,麦小超后于麦老死亡。符韵女士主张林诗不应参与继承,因为代位继承人已经死亡,其死亡时尚未取得财产,又因继承法规定,丧偶儿媳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分得财产,但林诗并没有按法律规定照顾麦老。并且,如果林诗继承财产后再改嫁,麦家遗产岂不是被外人所占有。所以符韵女士坚持认定林诗不应该继承遗产。显然,孙子并不是法定继承人。孙子可以获得继承权依据的是继承法第十一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孙子麦小超依法有权继承爷爷的遗产,但麦小超尚未取得财产即死去,其配偶是否有继承权,继承法未有具体规定。而林诗则认为自己不单只有继承权,而且应当分得五分之一份额中的四分之三,符韵则可以分得五分之一中的四分之一。其主张理由是自己的丈夫虽然是孙子,但依法已经成为代位继承人,继承法虽未明确规定代位继承人具体权利义务,但“代位”顾名思义,就是代替已故父亲,其权利应当等同于法定继承人。并且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二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权,并于遣产分割前死亡,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和第五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遗赠的权利移转给他的继承人”。故被继承人麦小超应得的继承份额转由其配偶和母亲继承。林诗指出,继承法规定,继承时间从死者死亡时开始计算,也就是说麦老死亡之时,其遗产已经由其五名子女共同共有,故麦小超应得的五分之一产权份额应当为麦小超与配偶林诗的夫妻共有财产,因无约定,故麦小超、林诗各占上述房屋的十分之一产权,麦小超死亡后,其所占有的十分之一产权由其配偶、母亲共同继承,继承后,其母符韵占上述房屋的二十分之一产权,林诗占二十分之三产权。

笔者认为双方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完全正确,笔者认为麦小超应继承份额应当由符韵、林诗二人共同继承,两人各占上述房屋的十分之一产权份额。以下笔者将理由逐一分析。

一、代位继承人死亡后,配偶能否转继承遗产

首先看符女士的说法。麦小超是麦老孙子,不属于继承人之列,但麦超先于麦老死亡,其独子麦小超依法代位继承。这就出现一个问题,麦小超有权继承财产这点无疑,但是否已经代替父亲成为继承人?这点法律没有明确说明,这点很重要。继承法规定:“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权,并于遣产分割前死亡,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注意,规定注明是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权而死亡的,代位继承人是否也适用该条款呢?

笔者认为,代位继承人在未分割财产时死亡的,其应得份额可以由其继承人转继承。我国继承法未规定孙子是继承人,而规定兄弟姐妹是第二顺序继承人。举个例子,张三死去,张三的父母亲早已故,张三生前无结婚无生育子女,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张三的遗产由其哥哥继承,但哥哥其时也已经病危,于张三死后三天,张三的哥哥也死去。按照法律规定,哥哥未表示放弃继承权利,在分割财产时死亡,其配偶肯定有继承权。再举例子,李四死亡时,其父母亲均已早故,其配偶先于其死亡,其子女也先于其死亡。现李四有孙子一名,还有哥哥一位,请问谁有权继承李四的遗产呢。毫无疑问,依据继承法规定,孙子可以继承李四财产,哥哥没资格继承李四的财产。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在只有孙子和兄弟姐妹的情况下,孙子有权继承遗产,而兄弟姐妹没资格继承遗产,孙子的继承地位是优先于兄弟姐妹的,并且兄弟姐妹作为继承人时,其继承资格尚能转给其配偶,可以推定孙子继承遗产时,其继承份额也应该转给其配偶。综上所述,麦小超的配偶林诗可以继承遗产。

下面再看看林诗女士的说法是否成立。

二、法定继承财产与夫妻共有财产的关系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学术界比较普遍认同的观点如下:《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笔者对林诗的主张说法也不能认同,以下将展开分析。

张继的诗范文第3篇

诗人张枣于2010年3月8日病逝于德国图宾根。对他,我个人觉得很惭愧。他生前我只知其名,他的诗本来就少,我读的就更少了。我一直以为他是四川诗人,后来才知道他不仅与我是长沙老乡,而且我们是湖南师大的校友。遗憾的是,他1984年离开湖南师大外语系前往重庆的四川外国语大学读研究生,而我迟至1985年9月才走进湖南师大的校门。他曾多次谈到在湖南师大时的寂寞,他说他的著名校友韩少功、何立伟、徐晓鹤都是写小说的,他只好跑到四川去,这才遇到了柏桦和欧阳江河一帮人。所以,张枣虽然是长沙伢子,但他是在四川(重庆当时属于四川)找到诗歌感觉的,他的诗风也禀承着浓郁的“川味”――很奇怪,诗歌的“川味”根本不像川菜那样麻辣,口味重,而是极为古雅、清丽、婉转,张枣和柏桦都是这一风格的代表,所以说张枣是“四川诗人”并不为过。

乍一看《亲爱的张枣》的封面,我一惊,我觉得张枣与我颇有几分相像,或者说我十分喜欢封面上张枣那张照片,那是一个典型的“长沙伢子”的样子。再读柏桦他们的回忆,发现我和张枣的相似处越来越多。比如,我们都特别喜欢贾岛的名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我甚至为这个句子专门跑到渭水去看过;我们最喜欢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诗人是闻一多;我们都喜欢散步,还有禅宗。我在想,如果我们在湖南师大有一个交叠期,我们会不会成为诗友……当然,这一切只能是想象和“如果”。

张枣的诗歌的确独树一帜,他是一个意象的天使,成功降伏了语言这个魔鬼。他把一切日常物事统统纳入他的诗歌帝国。他的诗歌不多,却无不表现出精湛的技艺。他热爱自己的母语。他说,世界上任何诗篇本来都应该是用汉语言写作的,但现代汉语的弊端之一是过多地倚仗市井口语,造成了另一种矫揉造作,泼皮无赖气取代了书卷气。他认为,现代人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修复自己被损害的主体――工业文明在损害我们,物质在损害我们,意识形态在损害我们,所以现代人最大的工程就是修复主体,如何重新自由地表达自己――一个主体被损害的集中表现就是他的语言被损害了。

“我对这个时代最大的感受就是丢失,虽然我们获得了机器、速度等,但我们丢失了宇宙,丢失了与大地的触摸,最重要的是丢失了一种表情。我觉得我们人类就像奔跑而不知道怎么停下来的动物,所以对我来说,梦想是一种复得,是我诗歌中的隐蔽动机。”

张继的诗范文第4篇

    马疏创作主张的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抒写“性情”。马疏在《论诗绝句》中写道:“闲淡诗情谁得似?只应编集合陶韦。”《次韵答王杏村题〈花萼集〉六首》其一云:“淘米常教井水清,葵心知为太阳倾。集题花萼凭君赠,方信诗能道性情。”在这首诗歌里,马疏表达了他和马文园之间深厚的兄弟之情。“集题花萼”指的是《花萼集》,它是马疏和兄马文园的唱和作品集,其中的诗作抒写了他们兄弟之间真切的手足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马疏对诗歌的一个基本思想,这就是诗歌要表现自己的真实感情,即“性情”。在《思源斋诗序》中,马疏说:“惟太白与工部齐驱”,“其所以继三百篇,而垂诸不朽者,亦惟笃于忠爱,得性情之正而已。”这与他所强调的“风骨”、“风雅”有紧密的联系。他认为,李白、杜甫之所以是千古之诗宗,是因为他们所写的作品有“忠爱”,得“性情”。这就告诉人们,那些不朽的篇章,应当是抒写性情之作。但是,就作品题材来说,一定是反映民生疾苦和表现“忠”,即对封建统治者的忠心的。这从另一方面,表明马疏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始终摆脱不了忠君观念。他还说,“诗者,志之所之也,人莫不有其志。志发于言,是为诗。其有至,有不至,则不一。要莫不根于性情之流露。不然,虽不作可也。犹之人伦之间有至,有不至,要莫不贯于性情之真”,“而义愤所激,天伦之挚,委婉以写其难言之隐者,亦庶乎不失性情之至焉。”(《思源斋诗序》)马疏认为,不流露自己“性情”的文章,可以不作。要作,一定要贯注“性情之真”,“根于性情”。在这篇文章中,马疏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他以“性情”为主的创作原则。难怪张澍说:“(马疏)力田灌园,甘守淡泊。研究经史以补见闻,久之有得,发为诗文,输写性情,亦非徒以恬静鸣高也。”[8]作为老师,张澍早都看出了马疏文学创作的这一特点。苏及燕说:“文、南园二位亲家雪夜唱和之作,因即作跋。廊庙山林,异地埙箎。唱和同声,才知至性相感,不以世分忘情。世情相煎何急,君家兄弟独贤。”[12]苏检斋云:“借物抒怀,纵横如意,觉一种孝友慈爱之情溢于毫端。”[13]又说:“愈入愈深,愈唱愈高,却只是一片至情至性,不能自已。”[14]可见,马疏十分重视性情的抒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性情,就没有马疏“至情至性”的作品。这一文学主张的重要意义在于:

    其一,马疏性情文学的情感表述在内涵上有别于清代其他性情主张。黄宗羲特别强调“情”在创作中的作用,他说:“彼才力功夫者,皆性情所出。”[15]他的主张接近晚明公安派而又有自己的特色和内容,他更注意被压迫者对不合理的反抗之情,更重视超越个人范围而热爱国家和民族的悲天悯人的怀抱。王夫之在《诗绎》中说:“关景者情,但与情相为珀芥也。”[16]他辩证地分析了诗歌创作的“情”、“景”关系,亦兼顾诗歌的社会意义与艺术效果。顾炎武说“诗本性情”,但他更强调“为时”“为事”而作[17]。钱谦益重“性情”的同时,也重学问,具有向宋诗回复的意味。叶燮云:“终絜诸情;絜之于情而可通,则情得。”[18]他强调意在笔先,主张表现真“性情”。袁枚、赵翼、郑燮都是乾隆诗坛上,与沈德潜、翁方纲等正统诗学、复古倾向别树旗帜而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袁枚“性灵”源于钟嵘与南宋杨万里,更是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诸论的继承与发展。《随园诗话》卷五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19]他之谓“性”即性情,情感。“灵”,有灵机,灵趣等。他之谓“情”,包括家庭、亲戚、朋友怀旧感今之情,其中他尤重男女之情。《答蕺园论诗书》说:“情所最先,莫如男女。”[20]赵翼云:“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21]郑燮的观点,与性灵派接近。论诗虽同尚性灵,却能反映民生疾苦。他们都力主性灵,注重抒写个性情感,强调独创,反对传统教条。而马疏的“性情”,侧重于人伦之间的真情。当然,他之谓性情,还包括对农民的关爱之情,以及对封建君主的“忠”,这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就此来看,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及袁枚、赵翼、郑燮的主张不同,其儒教思想及封建教条色彩更为浓厚;而他所抒发的人伦之性情,与时代、社会的关系不是很大。既缺乏黄、王等人的悲天悯人的怀抱和社会意义,也没有袁、赵、郑诸人的机趣、灵趣等内容。所以,更具个别性、狭隘性。

    其二,马疏的性情文学主张,也体现在他的诗文创作中。他的《送陈生鸿烈北上序》、《太学生杨汝锡八十寿序》、《上介侯夫子书》、《与叶芗林同年书》等散文和《次韵腊月九日夜行口占四首》、《冬夜月》、《中秋月》等诗歌,无一不体现着性情特色。它们强烈的抒情性,使马疏诗文“卓然名家,盖自乾隆以来百余年间罕见此作矣。”[22]苏检斋说,马疏诗“一片至性至情”、“一往情深”、“笔情淡远,至性缠绵”。[23]陈秩五云:“诗文俱在,情见乎辞。”[24]张澍云:“词意恳挚,情文斐亹。”[8]

    文学创作当求创新

张继的诗范文第5篇

男单

作为4号种子出战的张继科发挥强势,首轮他4-2(11-7/4-11/11-8/10-12/11-7/11-9)击败了塞尔维亚选手卡拉卡塞维奇,第二轮4-0(11-9/12-10/12-10/11-6)零封克罗地亚名将加西纳。1/4决赛,章节库苦战七局,4-3(9-11/11-4/11-7/9-11/12-10/9-11/11-8)力挫五号种子奥恰洛夫,半决赛中4-1(11-9/12-10/3-11/11-9/11-9)击败了2号种子樊振东,与头号种子马龙会师决赛,后者在半决赛中4-1(8-11/11-5/11-7/11-8/11-5)逆转了三号种子许昕。

此次决赛是张继科和马龙职业生涯的第15次碰面,此前马龙10胜4负保持领先,而且取得了最近的三连胜。但是这次决赛张继科几乎没有给马龙任何的机会,他一上来就连下两局,随后马龙大比分优势扳回一城,但张继科还是在激烈的第四局和第五局抓住关键机会,4-1(11-9/11-9/5-11/12-10/11-9)击败马龙夺得冠军,终结了自2014年的男乒世界杯之后长达17个月的冠军荒。

更为重要的是,这已经是张继科第三次打破了马龙的连胜战绩。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初,马龙曾创造了51战全胜的战绩,当时被张继科在2012年1月底的斯洛文尼亚公开赛决赛终结。2014年男单世界杯决赛之前,马龙长达半年各类赛事不败,在决赛中负于张继科。此次科威特公开赛之前,马龙从去年的6月份的日本公开赛之后,取得了国际比赛30场连胜,这一次,终结他的又是张继科。虽然交手纪录上5胜10负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张继科的五胜堪称含金量十足,放眼当今男子乒坛,能够与马龙“过招”的,真的只有“藏獒”。

女单

卫冕冠军李晓霞作为6号种子出战,她首轮4-1(11-4/11-13/11-8/11-5/11-6)击败了中国香港的杜凯l,第二轮4-2(11-6/11-9/9-11/8-11/11-7/12-10)力克韩国新星田志希。1/4决赛,李晓霞4-0(11-5/11-9/11-6/11-6)将头号种子刘诗雯斩落马下,收获了对阵刘诗雯的第8场胜利,半决赛中4-1(11-4/11-5/5-11/12-10/15-13)力克石川佳纯,与二号种子丁宁会师决赛,后者4-0(13-11/11-6/11-9/11-6)轻取冯天薇。

此次决赛是李晓霞和丁宁职业生涯的第22次交手,此前丁宁12胜9负占据上风。但是今天李晓霞同样上演了逆袭好戏,她4-1(11-6/2-11/11-9/11-9/11-8)击败丁宁,收获了对阵对手的第十场胜利之后,成功卫冕了本站比赛的女单冠军。

男双

作为头号种子出战的许昕/张继科首轮3-0(11-5/11-7/11-3)轻取新加坡组合陈锋/李虎,第二轮3-0(11-9/11-9/11-3)击败了中华台北组合庄智渊/黄晟晟。半决赛中,许昕/张继科直落三局3-0(11-5/13-11/13-11)击败了樊振东/马龙,决赛首度丢局,3-1(6-11/11-9/11-8/11-5)逆转了中国香港组合黄君/唐鹏夺得冠军。

相关期刊更多

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膨胀与自应力混凝土专业委员会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漳州市教育局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张家口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