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拜年的作文

拜年的作文

拜年的作文

拜年的作文范文第1篇

去年的今天,妈妈因病,去世了……

在医院陪伴了妈妈一个多月后,老人家还是走了,很不舍得走了……带着对孩子的期盼,惦记,走了……

2012年1月14日凌晨七点四十四分,是我妈妈去世一周年的祭日,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妈妈的匆匆离去,我伤心欲绝,失去了精神支柱的我每天以泪洗面,多少次梦中母女相见,多少次在梦中哭醒,多少次在梦中妈妈给我嘱托,嘱咐我要照顾好残疾的小弟,照料好他的衣食住行,让他健健康康的生活,好好让他成个家。这一切的一切,妈妈在临终前都没来得及诉说。

所以妈妈走后最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聋哑弟弟,因此一次次托梦于我。按照妈妈的吩咐,我尽全力照顾好小弟。向来工作疯狂的我经常抽时间陪小弟聊聊天,诉说诉说衷肠,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生活的快乐。一年来,我没有辜负妈妈的重托,小弟心情快乐,注重养生,身体健康,工作顺意,只是还是没有成家,没有合适的女孩子。不过,一切都会好的。

每当我和哥哥、妹妹、弟弟去祭拜妈妈的时候,我都要汇报小弟的情况,好让妈妈在九泉之下不掂念小弟和我们,让我的好妈妈好好的安息。

亲爱的妈妈呀,一晃您走了一年了,而在我的感觉里您就象是出了趟远门,每时每刻都觉得您还活着,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都在我脑海中浮现,每时每刻都能看到您佝偻的身影……

亲爱的妈妈呀,您这一生都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勤劳,如果没有您的能干就不会有我们这一家的好日子。您是那么的要强,可是您却看不到我们将来强起来的样子。妈妈您的一点一滴都在我的脑海里重现,每次回家,尤其过年,我多希望能陪你聊聊天,和你说说话……

亲爱的妈妈呀,您爱生活,是一个善良能干的好妈妈,在父亲去世的15年中,是您维持了家,勤俭节约苦大我们六姊妹,这是妈妈您用爱的信念支撑过来的。而善良能干的妈妈您在挚爱里活了66年,善良和爱已成了您一生的真实写照……

明天我们将怀着深深的眷念,到您的面前,向您跪拜,向您鞠躬,儿孙们撕心裂肺的哭喊您能听得到吗?

亲爱的妈妈呀,您知道吗?我不敢想象明天去祭拜您的情形,我害怕我们去祭拜您的时候,又跟您走的那天一样,天阴冷阴冷的,冷到彻骨。我们的心如刀绞般疼痛……妈妈,我想您,真的好想您啊!

我不想过明天……因为平时想您,想的会默默的、偷偷的哭。可是,到了您的面前,看着您的冢,我会更止不住泪水,然而又不想让小弟看到,真的不想!

拜年的作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拜厄特,译介,研究概况

 

拜厄特是英国当代颇具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她在叙事策略上的巧妙运用、对经典神话及童话的戏仿以及语言中层出不穷的旁征博引,使其作品无一不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自上世纪80年代起,拜厄特及其作品就一直是国外文学评论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我国,有关拜厄特及其作品的研究却刚刚拉开序幕。

1 拜厄特作品的译介研究

A. S. 拜厄特(AntoniaSusan Byatt)自1964年以来,著有《太阳的影子》、《游戏》、《花园中的处女》、《平静的生活》、《占有》、《天使与昆虫》等九部长篇小说,出版有《马蒂斯故事》、《糖与其他故事》、《夜莺眼中的精灵》等五本短篇小说集,同时还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

目前,国外对拜厄特作品特别是其“布克奖”获奖作品《占有》的研究已呈规模化、系统化、多元化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些海外学术出版社诸如Rutledge,Palgrav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等已出版拜厄特评论专著20余部。2001年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其作品及评论仅20余部,2009年则多达63部,其研究规模化态势略见一斑,研究范围涉及其各个时期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文论研究,研究视角包括女性主义、叙事学、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个角度译介,其研究的系统与多元化态势亦可一斑窥豹。

反观国内,关于拜厄特及其作品的研究则略显低迷。在作品翻译方面,虽然拜厄特的小说集和短篇故事集久享盛誉,但其译介并不多,代表性的仅有两部。其一是200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洪译本《马蒂斯故事》,其二是2008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于冬梅、宋瑛堂译本《隐之书》,即《占有》。除此之外,国内读者能看到的就是经常被辑入短篇选本的《七月幽灵》。在理论研究方面,据笔者统计,目前发表关于拜厄特及其作品研究的论文73篇,其中有43篇是针对小说《占有》展开的。

2 拜厄特作品的解读研究

2.1 拜厄特代表作品《占有》的研究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于1990年获得英国权威的文学奖“布克奖”,后又夺得爱尔兰“国际小说奖”,可称为其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国内目前围绕该小说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小说的体裁、叙事特点、意象分析及其女性观等方面。

(1)体裁:拜厄特引起学者注意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不同体裁的融合。《占有》中拜厄特对通俗和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实验和创新,它的古今双重叙事结构的交叉并置以及戏仿、拟写和互文的充分运用使小说的叙事空间明显增大,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1]。

(2)叙事特点:《占有》中出现了多种典型的后现念和叙事手法,灵活地使用了多种形式的并置手段[2],通过拼凑法、戏仿、自我指涉的话语、虚实相间和插入叙述突出了文本的虚构性质。

(3)意象分析:象征意象的成功运用是《占有》语言的显著特色之一。象征性对词的使用突显了小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3],象征意象连接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在表现主题和建构文本方面极富重要性。

(4)女性观:拜厄特小说中惯用的主题就是女性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在《占有》中,小说通篇以女性主义的口吻写就。通过塑造拉莫特这样一个女性人物,揭示了她的女性主义观点:只要独立和敢于追求,女性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4]。

2.2 拜厄特其它作品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拜厄特其它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部作品:

其一,《园中处女》。从七十年代起,拜厄特就开始创作一组描写一个英国女人成长的系列长篇小说,《园中处女》便是此系列的第一部。该小说具有“编史元小说”特征[5],阐述了小说中蕴含的深刻的历史讽喻意义,融合了现实主义和虚构性,具有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交织的特征。

其二,《太阳的影子》。小说以“太阳喻指男人,太阳的影子喻指男人对女人的约束力”为切入点译介,写作特点既具有朴素的现实主义倾向,又富有比喻的妙用[6]。还有学者通过原型考证、互文性研究、身体形象描述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主人公角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7],肯定了小说中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其三,《夜莺眼中的精灵》。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其艺术成就可与拜厄特的其它长篇小说媲美,被誉为“最有魄力的后现代短篇小说之一”[8],该小说可称为是一部“融合了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段,将经典童话的主题和模式进行后现代元小说式重构的经典之作”[9]。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拜厄特《玫瑰色茶杯》、《天使与昆虫》等作品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工作[10-11]。

3 结语

纵观国内近二十年来的拜厄特研究,尽管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尚存在着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国内对拜厄特作品的翻译过少,国内读者缺少充分的途径以广泛接触到拜厄特作品;二是拜厄特研究的发展不够全面,《占有》的辉煌成就赢得了诸多学者的青睐,但拜厄特其它作品的价值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相信随着今后对拜厄特及其作品研究的逐步深入,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解读拜厄特作品中去,必将有更多细致且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得以开发,潜藏在拜厄特其它作品中的深层内涵和文学价值也将能够得到更好的彰显。

参考文献

[1]曹莉.《占有》: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J]. 外国文学研究,2005,(6):75.

[2]钱冰.《占有》的悖论:高度的传统和醒目的现代化[J]. 外国文学,2005,(5):77.

[3]刘爱琴,张琳.《占有》之象征意象的文化解读[J]. 泰山学院学报,2007,(2):31.

[4]刘爱琴.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占有》的女性人物的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1):129.

[5]姚贺成.A. S. 拜厄特《园中处女》之现实与虚构[J]. 当代外国文学,2010,(2):75.

[6]徐蕾.身体的再现——论拜厄特小说《太阳的影子》中的父亲形象[J]. 当代外国文学,2009,(1):116.

[7]许兰.逃离牢笼重拾自我——A. S. 拜厄特《太阳的影子》女性主义解读[J]. 邢台学院学报,2010,(1):97.

[8]孟育凤.拜厄特小说《夜莺眼中的精灵》的互文性解读[J]. 社会科学战线,2010,(6):268.

[9]孟育凤.《夜莺眼中的精灵》与后现代叙事策略[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97.

[10]李争,高兴.女性生存状况的历史性反思——拜厄特小说《玫瑰色茶杯》的女性主义解读[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7.

[11]金冰.天使还是昆虫——拜厄特笔下的达尔文主义与自然神论之争[J]. 外国文学评论, 2010,(3):107.

拜年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祖先崇拜;文化;对比研究

[作者简介]刘婷婷,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师,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0-0168-03

在中国和越南都存在一种广泛而普遍的宗教文化――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两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达的体系和牢固的根基,其触角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宗教文化伴随着文明的延续、社会的不断发展延续至今,经久不衰。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两国祖先崇拜的对比,找到其中的联系,以便更好地促进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这里,必须了解一下祖先崇拜的宗教本质问题。目前,在对祖先崇拜现象的理解中,存在着两种误解:其一,在现代,祖先崇拜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封建迷信;其二,在许多的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眼中,这种祖先崇拜是一种类似于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究其原因,前者是因为受到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影响,而忽视了祖先崇拜的宗教特性和社会功能,后者是一种对宗教的僵化的刻板印象,认为宗教就必须像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具有明确而统一的神。虽说如此,但中越两国的祖先崇拜完全有理由说是一种民间的宗教,其理由如下:祖先崇拜的对象是已逝祖先的鬼魂,它是对超自然、超社会的社会力量的崇拜;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信仰和实践体系,其中包括相信祖先灵魂不灭;祖先有灵,庇佑家人;相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香火观念;将光宗耀祖作为人生奋斗的动力之一等。

一、中国祖先崇拜的起源和形成

(一)一般原因。人类与动物世界分离的根本标志是精神世界的形成,至旧石器晚期,随着“新人”的形成。远古人类才开始摆脱蒙昧,有了审美意识与艺术,有了种种的迷惘,有了巫术与生产生活的仪式,并逐步拥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将自己外化于自然,有了最初的自然崇拜;他们已意识到了生与死的区界,有了早期的形神观念与灵魂崇拜;他们试图知道生命的由来,并由此引发了以生产女性为标志的母神崇拜。进而发展为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人们在对自身由来的认知中形成的崇拜体系,它既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现象的神秘化理解,又是对先祖亡灵的崇拜。

(二)特殊形成条件。中国是一个宗族社会。宗族是指以血缘为基础存在着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与相互义务的父系组织,中国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宗族组合而成,宗族在中国社会特别发达,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它的长久和繁荣为中国祖先崇拜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首先,宗族的建立直接导致祖先崇拜。由于崇拜是以血缘为基础,因此必须追本溯源,归宗认祖,以此确定辈份的尊卑、关系的疏远。是否具有本族血统,是否源于同一祖先是衡量是否成为本族成员的根本尺度,由此祖先的崇高地位显现出来,其次,宗族的维持与兴盛离不开祖先崇拜。宗族的团结、兴盛,需要宗族成员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这就需要一种权威力量,或是向心力。在宗族中,祖先就是这种权威,“祖训不可违”、“祖业不可丢”、“祖宗之法不可变”就是这种权威的体现。开展一系列的崇祖活动,就能促进宗族内部团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因此,宗族是中国祖先崇拜产生的肥沃土壤,同时,祖先崇拜又反过来起着维持、强化宗族的作用,宗族与祖先崇拜相辅相成。

此外,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有浓厚的祟祖思想。在儒家的核心思想“忠、孝、礼、义、廉、耻”中,“孝”排第二位,而祭祀祖先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四书五经中也有许多关于祭祖的内容。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学家者不仅参加各封建王朝的宗庙和祭祖制度的制定,同时还致力于使崇祖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为祭祖进人民间做出了努力。宋代以来,理学家们还大力鼓吹“尊祖重本”、“收宗敬族”,提倡建立尊祖敬宗的宗法和宗族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祖先崇拜的发展。

二、越南祖先崇拜的形成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互为近邻,双方的文化传统十分相似,习俗相近,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胡志明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越、中两个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共同,在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由于长期受中华文化的熏染,致使越南的风俗习惯酷似中国,如节令、服饰、婚丧礼仪、宗族关系等等与中国均大同小异。所以连胡朝皇帝胡季(1400年~1407年在位)也说: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祖先崇拜在当代越南是全国性和全民性的民间信仰,儒家思想是其深厚的思想基础。

(一)在汉文化开始系统地向越南地区渗透之前,越南原始社会已经存在着人类学意义上原始的祖先崇拜。秦汉之际,中原地区的文化开始传人越南,其中包括宗族姓氏制度。据越南学者考证,越南古人与东南亚各民族一样,本无姓氏。上千年后越南人逐渐习惯了按家族血缘关系聚居。

(二)从根本上说,祖先崇拜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体制在信仰上的表现。而正是汉文化将越南的农村公社体制按照儒家思想的模式逐渐血缘宗法化的。随着吸收和融合汉文化的过程,儒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核心――祖先崇拜和血缘关系结合的血缘宗法的政治制度也对越南的社会政治制度、伦理纲常及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祭祀祖先分族祭和家祭。族祭一般在宗族的宗祠里举行,家祭则在家中举行。在家里,祖先供桌设置于最庄重的地方(一般是在堂屋)。条件好的家庭会专设一个房间作为家祠,一般家庭都是在家中设立供桌,而条件较差的家庭则只用一块木板架在墙上来代替,供桌的布局大致可分为两部分:摆放祖先牌位的主体部分和放置供品的香案。供台上的牌位的两侧大都刻有(或写有)汉字对联,上方有横批。对联内容多为“祖功宗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山高莫状生成德,海阔难俦哺育恩”。横批多是“德惟馨”、“饮河思源”、“山高海深”之类,长子家庭一般摆放四代祖先的牌位,其余家庭不拘。香案上面放着祭祀用的各种器皿,如香炉、酒器、灯烛、花瓶、果盘等。有的家庭还摆放祭祀专用的铜制器皿。另外,在一些供台上,人们还在市场买一些用塑料板做的对联,对联上面主要写着关于歌颂祖先的恩德的内容。祭祀方式非常严密,祭祀程序是按照传统进行的,如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拜祭祖先,同时也拜土地、灶君、百艺师祖,冲年喜,拜年,烧化纸钱、纸衣,以祭送祖先。已成家立户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须向父母致以新年问候、敬赠礼品;若父母已去世,则要带上供品,到长兄家拜祭父母之灵。在汉文化的影响下,越南人祖先崇拜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祭祀仪规等组织仪式均以儒家思想为规范。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将越南原始形式的祖先

崇拜彻底地系统化、礼仪化和体制化了,为越南祖先崇拜的保存和延续提供了深刻的思想、道德、哲学及法理基础。

(三)儒家思想早在秦汉之际就开始传入越南,在越南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所起的进步作用,还是在封建社会衰落时期所起的阻碍作用,都是巨大的。越南(大越史记全书)中就记载:“李圣宗神武二年,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皇太子临焉。”与此同时,越南设立了国子监,凡文职官员一律要入学学习中国儒家典籍史料,并坚持以儒安邦。正如越南著名学者潘玉所言,越南文化,不管是文学、政治、风俗、礼仪、艺术、信仰,没有哪一点不带有可以被视为儒教性质的印记;任何一个越南人,不管他怎样反对儒教,也都不可能摆脱儒教的影响。越南的统治者以儒学为指导,颁国策,定风俗,积极推行以儒家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教化活动,目的是使全国臣民具有忠君孝亲、仁义礼智等思想观念,以维护封建统治。正因为有如此深厚的思想基础,所以才会使得越南的祖先崇拜一直不断发展,延伸至今。

(四)越南人也非常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观念。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求得解脱。每户都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细腰红漆木盘或塑料制品。玻璃盘盛放着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祀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越南人视祭祀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缭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恨。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

三、结 语

拜年的作文范文第4篇

“引万束春光入院,为希望打开心帘。煮清酒温馨弥漫,邀亲朋一饮欢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包含着祝福长辈、感恩亲朋、问候街坊等情谊,是对新年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祈祷。下面,我们就把中国从古至今拜年历史的演变理一理。

远古时代

驱赶传说中的怪兽

传说中,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顶独角,口似血盆。每逢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庆贺未被“年”吃掉。久而久之,拜年便形成了习俗。

春秋时期

辞旧迎新拱手礼

“拜年”的最初意思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慧所以除旧布新也”,“慧”即扫帚的意思,本指扫除尘土,在此引申为除却过去一年的晦气,迎来新年好运。

《礼记・曲礼》记载:“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我们今天拜年时所行的作揖礼,就源于春秋时期的拱手礼。作揖拜年时,双手的标准动作是:左手在外包住右拳,双手拇指并列,不要翘起来,也不要相互压住。通常情况下,对尊长行作揖礼时,除了手上的动作,还要鞠躬,表示尊敬。

魏晋南北朝

亲族拜年饮屠苏

亲族间的拜年活动,早在南朝时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这里说的是以长幼为序的本家拜年。其中,“屠苏”是一种酒的名字,饮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在新年第一天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唐宋年间

带着名片送祝福

据考证,真正意义上的拜年出现在唐代,盛行于宋代。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相关记载:“正月朔日……士兵皆交相贺,民男女,亦皆鲜服往来拜节”,可见当时士兵互贺,百姓则穿着新衣,互相拜年。还有史料记载,在宋朝的上层社会中,倘若有的人交友广泛,难以登门遍访,就会派仆人带上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也会贴一个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用来盛放名片。

明代

漫天飞来贺年卡

到了明代,拜年习俗又添了新花样。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庇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里的“谒”就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已经在互赠贺年卡了。可见,古人也是相当有潮流精神的。

清朝

拜年必须讲次序

自明清开始,拜年的次序便固定下来:首拜天地神仙,次拜祖先画像,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长幼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则拱手祝福。另外,拜年中的“团拜”形式,大约出现在清朝。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连年谊,以敦乡情”,即为此意。

当代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拜年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麻扎;巴合西;萨满教

“麻扎”是阿拉伯文“Mazar”的音译,原意为“访问”、“探望”意思,维吾尔语中转意为“圣灵之地”、“伟人之墓”,主要是指伊斯兰教显贵们的陵墓。麻扎朝拜在维吾尔族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南疆农村,麻扎朝拜已成为维吾尔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麻扎被人们看成为攘灾避祸、倾诉痛苦求医治病、拯救灵魂、寻求欢乐的场所。新疆的麻扎随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而形成了各方面的组成部分。许多学术著作中关于麻扎的概念与伊斯兰教圣贤们的陵墓紧密联系在一起。

1 麻扎建筑的形式

建筑是社会意义的一种载体,是从物质上表现特定历史时期核心观念、目标和情感的方式。[1]麻扎作为维吾尔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筑也具有各种的形式。不同的宗教文化,不同的年代的麻扎建筑有所不同。麻扎的外观和附属建筑都有所不同,一般由圆顶型的墓室,礼拜寺、罕尼卡等组成。[2]塞尔江・哈力克在“交融的趣味--浅析哈密三座麻扎建筑的风格演变”论文中说“新疆麻扎数以千计,家族麻扎尤具历史地位,其中著名的有霍城秃黑鲁・帖木儿土陵、喀什阿巴霍加麻扎、哈密土陵等。整体考察新疆伊斯兰建筑,回族聚居地的中国传统木结构风格、维吾尔族聚居地的中亚生上砖混结构风格是两个最为突出的代表。”[3]

2 麻扎村

作为传统的人民居住空间,古村落大都包含着悠久的历史,是历史的微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美学、建筑、科考等价值。作为最重要的传统文化旅游地之一,古村落正正在面临瞩目与追逐,成为了新世纪旅游热点,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乡上建筑是民居的主要形式。在新疆麻扎村广泛的位于。 1997年保罗・奥利弗在们日_界乡上建筑大百科全书》中指出:“任何形式的乡上建筑都可以按照特定的需求而建,并与促生它们的文化背景下的价值、经济及其生活方式相适应”[4]。19世纪以来,麻扎村一直吸引着德、英、日、俄等国旅行家和探险家的目光,被称为“中国西部最神秘的地方”。[5]李欣华在《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这一论文中指出“特的宗教历史、民俗和独有的神秘性,使麻扎村开展古村落旅游的潜力异常巨大、优势相当明显”。[6]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的学生沙代提古丽・买明在毕业论文“麻扎与维吾尔族麻扎朝拜”中以吐峪沟麻扎村为例在吐峪沟麻扎村的地理位置,朝拜仪式,麻扎村朝拜的变化及麻扎村朝拜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比如:布施仪式、油炸食物放烟仪式、扎彩条(旗)、除秽术、洞里念经祈望等等。[7]

3 麻扎与萨满教

萨满教是一种自然的、原始的多神教,其内容是以“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的观念为基础,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三个部。[8]萨满教在古代新疆各少数民族中流传的时间比较久,长期支配着先民们的精神,形成了有着民族特色的观念和习俗在与外来的宗教文化而融合的过程当中,以另一种变体的形式而出现在我们面煎而剥离这种文化现象对于识别原有文化、风俗和习惯都有着不可缺少的意义。周得华《浅谈麻扎朝拜中的萨满教遗存因素》(2011)指出萨满教在新疆古代民族中的影响。高琳的《麻扎朝拜中萨满文化的生存及原因探析》一文中指出维吾尔族独特的麻扎朝拜活动,可以视为萨满教自然崇拜、先祖崇拜和伊斯兰苏菲派偶像崇拜的一种混合体。在维吾尔族麻扎朝拜活动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萨满教遗迹[9]。

4 麻扎与妇女的生育观

麻扎朝拜是维吾尔族妇女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热依拉・达吾提在《维吾尔族麻扎的功能职司及其演变研究》说到“传统社会里,妇女们的言行平日里受各种各样的伊斯兰教教规的限制。她们不能轻易走出家门,不能参加公众活动,长期处于某种程度的心理压抑之下。麻扎活动则给了她们一个“合理合法”的机会参加娱乐活动”。[10]子求子习俗在维吾尔族中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突厥、回鹃时代对萨满教乌弥(Umay)女神的崇拜。乌弥为突厥语的音译,是突厥萨满教中的保护神和生育之神,地位仅次于男性化的保护神一腾格里(T angri)而凌居其他众神之上,享有很高的权威。从维吾尔族的其他生活习俗里也可以窥见对乌弥崇拜的痕迹[11]。维吾尔族原来是游牧民族以后把生产方式改变定居了,在游牧时期,氏族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纽带,从此后这种氏族关系逐渐被家族关系代替,而生儿育女成为维持这一关系的重要纽带。在父权制度下,男性被视为维持家庭存亡的根本,而妇女们被视为生儿育女的工具,无子成为妇女被体以及在家中受辱的理由。而即使在生育知识较为普及的今天,在一些农村地区,生育还是被看成是妇女单方面的事,这是在今天专司生育的麻扎在民间仍具有威望的重要原因。在《麻扎与维吾尔族妇女_从麻扎朝拜谈维吾尔族妇女的生育观》论文中热依拉・达吾提博士阐述了维吾尔求子习俗的历史演变及在麻扎朝拜活动中的种种表现后,她认为这种求子习俗在维吾尔族中经历了较长演变过程。[12]

5 结论

麻扎朝拜,作为维吾尔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宗教活动的一部分,在维吾尔族人们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人们来麻扎朝拜的动机也各种各样,举行的朝拜仪式也多了,麻扎朝拜文化的形式也多样化了。麻扎不仅是对新疆伊斯兰教的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还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多层次文化现象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艾力江・艾沙,《阿帕克和卓麻扎―一个多重意义的文本》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7月第32卷第4期

[2]宋超、李丽、路霞,《新疆伊斯兰教麻扎墓室建筑的类型研究》 ,西部考古,第6辑

[3]塞尔江・哈力克,《交融的趣味--浅析哈密三座麻扎建筑的风格演变》 民俗民艺,2009年7月

[4]荆其敏,《中国传统民居百题》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5]李欣华,《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以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为例》 干旱区地理,2006年4月,第29卷第2期

[6]李欣华,《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以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为例》 干旱区地理,2006年4月,第29卷第2期

[7]沙代提古丽・买明 《麻扎与维吾尔族麻扎朝拜,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第2期

[8]高琳,《麻扎朝拜中萨满文化的生存及原因探析》,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9]高琳,《麻扎朝拜中萨满文化的生存及原因探析》,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0]热依拉・达吾提,《维吾尔族麻扎的功能职司及其演变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相关期刊更多

百年潮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百年建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神州百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集邮博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