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顾炎武与友人书

顾炎武与友人书

顾炎武与友人书范文第1篇

庸小说《鹿鼎记》的开篇是黄宗羲、顾炎武和吕留良三人聚会,共同观赏査标的一幅新画,“只见大江浩浩东流,两岸峰峦无数,点缀着奇树怪石,只是画中云气弥漫,山川虽美,却令人一见之下,胸臆间顿生郁积之气。”顾炎武说道:“如此江山,沦于夷狄。我辈忍气吞声。偷生其间,实令人悲愤填膺。”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他在明亡后坚持抗清,将学术与行动融为一体。

从屡试不第到投身抗清

顾炎武本名继坤,后改名绛,字忠清,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苏州府昆山县人。顾家自六朝以来就是江南世族,到明朝时虽已衰落,但族人“皆通经学古”。顾炎武生父顾同应,生母何氏,后过继给叔叔顾同吉,嗣母王氏。

顾炎武从6岁起读《大学》,9岁读《周易》,11岁读《资治通鉴》,为其一生治学打下了基础。但他小时候却不是一个“好学生”。他的科举第一步童子试成绩不错,到考秀才的院试时,就只是昆山县的第22名了。顾炎武的课余时间用在了社团活动上,他17岁加入鼎鼎大名的复社,与各地名士交游。顾炎武最好的朋友归庄是散文家归有光的曾孙,两人都很有个性,在一起时常做出一些超出世俗礼法的事情,被人们合称为“归奇顾怪”。

顾炎武屡试不第,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甚至是通过补考性质的“录科”,才取得乡试资格。这次名落孙山后,27岁的顾炎武看到“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开始与崇尚清谈的传统文人决裂,以一己之力“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参考图书一千余部,花了二十余年,编著了《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两书原本为一部,后来拆开,前者为“舆地之记”,记录各地的政制沿革、山川物产;后者是“利病之书”,分析要塞、边疆的军事部署,重点在兵防、赋税和水利。

仅仅五年后,即使顾炎武再想参加科举,也没有机会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进北京,作为中国统一政权的明廷灭亡。随后清军入关,又将李自成赶出北京,以明朝继承者的资格南征北讨。在南京,万历皇帝的孙子福王朱由菘被拥立为帝,改元弘光。顾炎武被推荐为南明朝廷的兵部司务——一个从九品的小官。顾炎武写下《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怀着李白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心情前往南京赴任,可还没来得及上一天班,弘光政权就在满洲铁骑的冲击下灭亡,带头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投降的是东南士林领袖钱谦益。

顾炎武在复社的兄弟们,如陈子龙等相继投身抗清运动。顾炎武与好友归庄、吴其沆也参加了抗清义军,在失败后潜回昆山。清廷任命的昆山县令推行“剃发令”,昆山人怒而反抗,杀死县令,与清军战斗。不久,昆山城破,顾炎武的胞弟顾缵登城作战,不幸阵亡,其妻朱氏闻讯后自刎。顾炎武的生母何氏在乱军中被清兵砍下一条手臂。

顾炎武的嗣母王氏住在常熟,在城破后绝食,临终前对赶来的儿子说:“我虽妇人,深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王氏自16岁守节,一心教导顾炎武读书,母子两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感情很深。经此大变,顾绛改名“炎武”,字宁人。有学者说,“炎武”是对应宋末毁家抗元、后来隐居不仕的王炎午。

“保国”与“保天下”

我们从小就知道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其实这是后人演绎的版本。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改朝换代是“亡国”,只和当权者有关,而如果统治者暴虐不仁,到了“亡天下”的时候,那普通人也不能袖手不理了。以明朝举例来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与侄儿争夺江山,就和普通老百姓没关系,但清军入关之初,实行屠城、剃发、圈地等暴政,显然就是顾炎武说的“亡天下”了。

因为崇祯不肯在殉难前派皇子南下,导致后来朱家皇族为争帝位而内斗。在弘光政权后自立的是唐王朱聿键,他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这时顾炎武又被隆武政权任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几乎同时,鲁王朱以海在杭州自称“监国”,也给了顾炎武一个兵部司务的头衔。

南明的这些王爷们都是处于打游击的状态,没有办法稳固发展。在仅剩的一隅江山上,先是鲁王攻打隆武政权,隆武政权被清军消灭后,大臣们又在广州拥立隆武帝之弟为绍武帝。绍武政权前后只存在了四十一天,君臣没有一天在抗清,而是同以原桂王朱由榔为首的永历政权抢夺正统地位。

顾炎武手里虽然拿着两张聘书,却没法到任何一个政权报效大明,只好隐居太湖。永历二年(顺治五年,1648年),顾炎武为了解决家里的财产纠葛,索性将家里的800亩田低价卖给了地方豪绅叶方恒。后来家里又着了一场大火,生活窘迫,顾炎武为了保全名节,不能出仕清廷,也不会种地,只能去做生意了。依据苏州大学教授周可真的研究,顾炎武从事过贩布和药材生意,还放过高利贷。

只身远游北方

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趁着顾炎武漂泊在外,昆山家里的奴仆陆恩与早前阴谋夺取顾家财产的叶方恒勾结,向官府举报顾炎武“通海”——顾炎武曾给郑成功写信,商议反清,他把这封信贴在一本《金刚经》上,托一个和尚送往海上抗清根据地,陆恩从和尚那里把信给买了过来,私自藏匿。顾炎武听到消息就擒杀了陆恩,陆恩的女婿向官府举报顾炎武。

为救好友,归庄向已是清廷礼部侍郎的钱谦益求助,钱谦益顾念往日情分,说只要顾炎武拜在其门下,就出手帮忙。归庄知道依顾炎武的个性,必然不肯给叛明降清者当弟子,但救人心切,即以顾炎武的名义,伪造了一张拜师帖。顾炎武得知原委后,不仅索回帖子,更在各处张贴“大字报”,澄清自己与钱谦益没有关系。最后是友人路泽博相助,以“杀有罪奴”的名义结案。

此时江南的各个抗清的南明政权都被消灭,最后的永历帝也据守西南,加上故里仇人虎视眈眈,顾炎武决定北上,寻找新的抗清基地。顾炎武在北方活动二十五年,足迹遍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他带着两匹马、两匹骡,马用来换骑,骡则用来驮书。他在边塞向老卒询问山川地理,一旦发现和书中所说不同的地方,就要当场勘正。顾炎武没有丢掉自己的商人身份,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在那里垦田,然后交给朋友或门生管理,作为自己旅行和未来反清的经济来源。

顾炎武一面考察各地形势,一面结交北方的反清义士。他先到山西太原,拜望了传奇人物傅山,也就是梁羽生小说《七剑下天山》中的大侠傅青主。傅山为了抵制剃发,出家为道,自称“朱衣道人”。无论是学问、脾性,还是反清志节,两人都很相投,自然一见如故。

在旅行期间,顾炎武也没有放下学术。康熙六年(1667年),他完成《音学五书》,立意以音韵为切入口,探寻诸子百家的真意,即“知音才能通经,通经才能明道,明道才能救世”。康熙九年(1670年),有百科全书之誉的《日知录》刊刻,此书有三十二卷1019个条目,涉及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类内容。顾炎武对《日知录》相当自信,他说,未来“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这是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一个突出表现。

至死不仕清

顾炎武生于1613年,死于1682年,享年69岁。如果将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作为明朝灭亡的标志,顾炎武就在清朝生活了38年,超过他寿命的一半;即使用朱家王朝在中国大陆消失的1662年(南明永历帝被杀)来计算,顾炎武也有20年的时间无“国”可忠。然而从没有人将顾炎武视为清朝人,只因他是大明遗民。顾炎武曾七次往南京拜谒朱元璋的明孝陵、六次在昌平拜谒十三陵,寄寓家国之恨。

顾炎武生活在明清之际,眼见风俗败坏,于是在“博学于文”外提出“行己有耻”,也就是倡导人要有廉耻心,有所为、有所不为。

遗民身份是“不传代”的,他们不要求后人必须仿效。顾炎武的三个外甥徐乾学、徐元文、徐彦和都做了清朝的高官。顾炎武到北京住在外甥徐乾学家里,时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的熊赐履设宴款待顾炎武,请他出山编纂《明史》。顾炎武回答说:“果有此举,不为介推之逃,则为屈原之死矣!”

随着年老体衰,顾炎武不再有奔走四方的精力,他将自己的藏书运往陕西华阴,在此终老。对于顾炎武隐居西北的原由,学者赵俪生分析说:“顾炎武的入陕绝不是无因的。在当时,一个距离京畿较远、统治力量比较疏弱的地方,又恰值大暴动方兴未艾的时候,这对于顾炎武的反清活动是有利的。再者,陕西土地比较分散,豪强集中土地的情况比江南与山东要轻得多,因而向外来政权奉迎谄媚的表现也轻一些,因此顾炎武在这里无形中又似乎增加了一层保障。”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为了招揽前明知识分子,开了所谓“博学鸿儒科”,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举荐人才,由皇帝御试。诏令一下,马上出现“圣朝特旨试贤良,一队夷齐下首阳”的景象。原本立意不合作的“夷齐”们期盼起新天子的任用。冲着顾炎武的名气,很多朝廷显贵都来游说他。顾炎武令门生宣言:“刀绳具在,无速我死”。

顾炎武与友人书范文第2篇

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

文中提到的10个人,便是当时的名流。王寅旭,是天文历算学家。他放弃科举,潜心文史,尤精历法,会通中西,用法精简,创建新的历法,著有《晓庵新法》、《大通西历启蒙》、《测日小记》等。杨雪臣,武进人,读书不求闻达,著有《飞楼集》百余卷。炎武著《日知录》,时与其探讨切磋。炎武在诗中称王、杨两人为吴中“高士”。张稷若,济南人,著有《礼仪郑注句读》十七卷,对《周礼》、《仪礼》、《礼记》有深入研究,清儒治礼学由其始。傅青主,阳曲人,明清之际思想家,于学无所不通,又长于书画医学。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李中孚,晚年反闭土室,坚苦力学,唯亭林至乃启关相见。路安卿,原籍曲周,明末流寓吴县东山。清初,与父组织“东山联盟”,进行反清活动。炎武因受族人诬告而陷于囹圄,路泽设法拯之。吴任臣,莆田人,学者、藏书家,博闻强记,著有《周礼大义》、《礼通》等。朱锡鬯,嘉兴人,著名学者,生有异秉,书过目不遗,尝选明诗综,铨次最当,以布衣入选同修《明史》。王山史,华阳人,关中著名学者,擅长古文,工书法,精通金石学,著有《易象图述》、《山注》等书,亭林游陕西常主其家。张力臣,山阳人,喜集金石文字,精通六书,曾为亭林校刻《音学五书》。

【素材解读】

亭林先生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还被梁启超称为“清学开山之祖”,他的学术成就非一般学者所能企及。而他对十位学者却很敬重,连用十个“吾不如”,表达赞赏钦敬之情,体现了他的谦虚品格和宽广胸怀。

顾炎武与友人书范文第3篇

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一批又一批白衣战士奔赴一线抗击疫情,他们总是用行动感动着我们,那么你知道《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观看《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心得最新【5篇】,欢迎阅读!

《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心得1自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医护人员作为最前线的战士,每一天都在医院和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生死搏斗,努力让一个个本该开心过春节却躺在病榻之上的人恢复生命的活力。她们、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

但同样,和医护一样值得尊敬值得我们说一声“谢谢,您们辛苦了的!”还有每一个为了城市正常运转,为了大家健康幸福而在坚守这的每一个人。

小区的保安依旧每天巡逻但最近除了巡逻他们肩负起严守小区的大门,不让外来车辆进入,小区内部车辆只出不进的责任;高速收费站的职员们年三十也坚守的岗位上,对进武汉城的运送物资的车辆严格检查,还会附上一句“师傅辛苦了,武汉加油!”;志愿者车队的志愿者们,在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居住地往返;火神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从祖国各省市奔赴而来,不分昼夜争分夺秒的高质量地建筑着临时医院;普通居民自律居家不外出,外出回家按规范洗手消毒。

超市里摆满的货架、干净的道路、路上飞驰的外卖小哥、医护人员吃到的热乎的饭菜,这一滴一滴,每一个井然有序的场景,都离不开千千万万为此付出的每一个人。他们也值得一句“辛苦了”,他们也值得一个赞。这个春节,注定不同寻常,因为有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有有应必达的志愿者支援队伍,还有这些依旧坚守在岗位上的普通人,他们同舟共济,大家相互扶持,这场疫情战,我们必胜!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现在的非常时期,每一个人的坚守都是对疫情的帮助,大家心系彼此,劲往一处使,每一个普通人多出一分力,冠状病毒的阴霾就会早一天散去。武汉加油!

《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心得2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辛……顶风逆水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兄弟,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这首歌词送予前往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的英雄们,伟大的逆行者,加油,等你们平安归来!

2020年伊始,春风还未吹遍祖国大地,有一种叫作“新型冠状病毒”的家伙,却猝不及防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成了不速之客。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肺炎,起初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病毒之前从未在人体中被发现,它具备人传染人的能力,因此做好自我保护工作非常重要,远离那些有呼吸道症状的感染人群。但是,那些白衣天使却顶风而上,不畏被感染的风险,成为逆行者来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望着他们义无反顾的背影,向他们致敬,愿他们早日打胜这场战役,早日平安回到亲人身边。

辕门外三声炮响如雷,天波府走出报国将。浙大一院的重症医学专家――郑霞医生,就是这些逆行的英雄中的一员,她从医15年,中共党员,医技精湛,在疫情来临时主动提出去武汉支援。她“丢下”了年迈的父母,做好了长期在武汉“战斗”的心理准备,带上行囊,带着伟大的背影,进入了疫情最核心的病房,开始武汉抗疫之战。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疗专家们在隔离病房和负压病房工作,必须“全副武装”,防护服密闭闷热,穿着一个小时就会感到不适,而他们一穿就是整整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还要对着患者开展医疗和护理,经常汗流浃背,不吃不喝一整天。在这阴雨连绵的冬天,千家万户因为他们的守护而温暖,在这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他们离别家人,穿上战衣,以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战无不胜的信心迎险而上,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最伟大的背影,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而平安归来!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心得32020年的春节,原本以为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日,殊不知恶魔却悄然而至,新冠肺炎盛气凌人。这一场诞生于武汉的疫情,似乎蓄谋已久,令众人忐忑不安。疾风知劲草,大浪现英雄。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白衣天使们众志成城,逆向而行,奔驰前线,只为让人们安心地与家人团聚。而他们,成为了生命道路上最美的逆行者。当所有人都想逃出武汉这个是非之地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医生们,却反其道而行,他们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组建成一支支医疗队,火速前往病区。

在此期间,84岁的钟南山院士,本该退休,尽享天伦之乐的他,也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再次“挂帅出征”,与病毒较量。他在接受采访时,坚定的目光和言语,让大家多了一份安稳,少了一份恐慌。为了救治更多患者,政府安排工程队,在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修筑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临时医院,解决了病人们的医疗需求。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工人们,默默无闻的身影也成了逆行道路上最美的风景。

寒风凛冽,神州大地黯然失色,大街小巷中,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小黄人”和“小蓝人”,这些外卖员逆风骑行的背影,宛若一位位英勇的骑士。只为了给不能出门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还有一群逆行者,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图片影像的记录者,我们看不到他们的真实面目,但是他们为了给人们提供最新的消息,急急奔走。为国家的发展鼓劲呐喊,只为稳定军心。在病毒面前,这些最美的“逆行者”并不比普通人多一份幸运,他们不是超人,只是社会中的平民英雄。他们也有温馨的小家,因“大家庭”需要,他们勇挑重担,成为社会的守护者。

一封封“请战书”体现了中华人民必胜的决心,一次次无私捐助,彰显了中华人民的团结一心。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抱怨堵车了,因为那才是繁华大道!再也不嫌人山人海,因为那才是国泰民安!让我们共同致敬最美的逆行者,祈祷他们凯旋而归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心得48月2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了。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彻底打乱了人们的生活,仿佛午夜时分一块巨石投入一片平静的湖水,震耳欲聋,令人惊悚。

每天看着电视上感染人群的蔓延,看着镜头下一个个焦虑的面庞,看着一个个逆流而上的白衣战士,第一次感到揪心和无助,继而牙龈上火,一连好几天都不敢吃饭,最终还是借助止疼药才稍微有些好转。

网络上的讯息像潮汐般涌来,焦虑的浪潮充斥着空气中每一个缝隙。我努力每天抄写一些诗词和看一些零散的技术文章来使自己的心静下来,可这种坚持每次都不会超过1个小时之久就会变的松懈,于是又一遍一遍的开始刷信息,刷朋友圈,总是希望捕捉到一个明确的信号,心里的牵挂一切安好,岁月无恙。

针对此次的疫情,网上流传极有可能演变为17年前的那场非典。对于那场非典,我虽然深处其中,但是印象一点也不深刻,只记得当时学校戒严,每天都要测量好几次体温,就没有其他的印象了,可以说一片空白。

这时候陆续有人在朋友圈发了一些非典的报道,我都一一仔细研读,每个故事每一段文字读着读着变的越来越沉重,心情也变的越发低落。我第一次认识到,就在我安静读书的那段岁月发生了这么悲壮的疫情,有的人没能熬过寒冷的冬天死去了,有的人熬过了寒冷的冬天,但是迎来的并不是春天,而是另一个生不如死的冬天,仍然在与病痛做垂死挣扎。这是多么沉重的代价,看见的看不见的伤痛,最终落在一个个稚嫩的肩膀上,不管你是否能扛得起。此次新冠肺炎的发展速度之快出乎了每一个人的预期,仿佛一夜之间大家谈话的主题还是还是去哪儿过年变成了如何保命,紧随着过年后各大城市升级防疫级别,各个村庄各个高速开始封路,各个社区开始封闭严格控制进出。一觉醒来世界变了,随着疫情攻坚战的来临,印证了那句朴素的真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不堪一击,脆弱的像个枯木。

《2020,中国战疫》观后感心得5在中国,新冠状病毒就出现了,第一例“新冠状病毒”在武汉发生了,随后便一传十十传百。一个人传遍整座城,一座城传向另一座城,这个防不胜防的病毒使本来在春节期间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的人们一下子陷入了沉寂,街道不再热闹,餐厅不再开门,商店不再营业,感觉整个世界都缺少了生气。我们响应国家号召,我们都尽量把自己闷在家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为的就是不让病毒感染上。

然而,有些人依然在疫情中逆行,他们不怕牺牲,奋战在抗疫的“一线”上,他们努力奋斗,争分夺秒地冒着生命危险和温疫作斗争。他们在逆行中抢救生命,在逆境中消除病毒。有不幸感染病毒的去世者,以自己的生命延续了别人的生命,有的昼夜无眠地在实验室研制疫苗,他们值得我们牢记,值得我们赞扬。特别是84岁的钟南山爷爷,他就是我心中的抗疫英雄。

钟南山爷爷是呼吸病学的顶尖级专家。还记得在17年前的非典中,他是第一个提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他那里去”,那年的他已经67岁了,可是一直奋战在前线。而今年的新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时,他再次出征,在反复提醒大家不要去武汉的同时,自己却是奔赴武汉,来到疫情最严重的第一线,这种精神在我心中是不可磨灭的。想想看,一个84岁的老人,心能这么的顽强,这是多么令人惊讶啊!按常理来说,他从60岁开始就已经到了享乐的年龄,但84岁的他却一刻也不停歇,正在拼尽全力挽救更多的病人,这是多么的伟大胸怀啊!

看完关于钟南山爷爷的伟大事迹后,再看看中国广大民众对他的褒奖,我感受颇深。疫情那么严重,情况那么危机,钟南山爷爷向灾区逆行,全然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全,钟南山爷爷真是太伟大了,我真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认真,学习他的勇敢,学习他的顽强,学习他的心有大爱!

顾炎武与友人书范文第4篇

悄然而逝似那白驹过隙——时间,回想起岁月的走过,在这四面疫情的日子里,虽在家中,但你我相约,同心共筑,只待明日骄阳。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心得体会1这个春节,相比以往有些不同之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让整个华夏大地被疫情覆盖,让人们多了几分谨慎与恐慌。于是,平时喜欢在大饭店欢聚一堂的家庭选择在家里踏实地吃一顿年夜饭,喜欢走访亲戚的人们选择电话拜年送祝福,街道上一片寂静,只有明亮的路灯,安静地闪烁着亮光。

除夕夜,阖家团圆,正是一年最欢乐的夜晚。身处外地的我,突然得知你被抽调去武汉支援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担心。我与你许久未见,印象中,你总是柔柔弱弱的,不会大声说话,白皙的脸上带着糖果一般甜的微笑。我怕你瘦小的身体,承担不了那样大的负荷;我也担心弟弟还小,你离开后,他会思念妈妈。

家人们纷纷留言,说你是战士,是英雄,我也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话:“为你骄傲,一定要平安。”

次日,大年初一,家庭群里多了一张照片--那是你和同事们的合照。几十位白衣天使们站成一排,身姿挺拔,好像精神抖擞的战士。你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起来稍稍有些臃肿;护目镜遮住了温柔的笑颜,只露出一双平静中透露着坚定的眼眸。我发现你的笑容里,除了温柔,更添几分坚毅。

收拾行囊,换上戎装,然后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拼尽全力将一个个患者们从病痛甚至是死神手中夺回来。我知道,你在武汉负责ICU病房的工作,辛苦劳累,不必多言。我看着手机上的最新疫情统计表,一面祈祷着你要平安,一面许愿,盼着你和你的战友们能把更多同胞从生死线拉回安全区。

那天我打开新闻,屏幕上忽然出现弟弟熟悉而稚嫩的脸庞,一双清澈的眼睛,仿佛在说:“妈妈平安”。他拿着翻开的日记本,上面写满、画满了对你的鼓励与爱。尽管笔画粗拙,线条质朴,但那认认真真落下的每一笔,都是弟弟对妈妈无限的、滚烫的爱。

画面一转,变成了一位护士由于超负荷工作,筋疲力尽,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场景。我心底猛然一疼,鼻腔酸酸的--她一定连喝一口水的功夫也没有,哭声那样嘶哑,额头上尽是汗珠,双臂的皮肤由于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包裹过久,已经几近溃烂。她是谁的母亲,又是谁的女儿?有谁能够递上一杯水,拍拍她的肩膀,给她一个温暖的微笑?为众抱薪者,定有暖风十里,烟火漫天。舅妈,我在千里以外,为你和无数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深深鞠一躬,恳切地说一句“感谢”。我们都在等你,等你带着温柔的笑脸回家。

有很多暖心的人和事,我想要写给你看:河南村书记在广播站“硬核”喊话,言语犀利一针见血,提醒大家不要随意走亲访友,引来网友的一片叫好;四处都挂上了颇有幽默色彩的标语,警示大家乱吃野味、聚众走访的危害;艺人们慷慨解囊,纷纷捐款支持武汉;同学们尽己之力,在网上募集捐款以及口罩等物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你看到这些,也会觉得胸口涌上一股热流。平日,是你们为我们驱走病痛;如今,风雨来临,我们要一起面对,一起战胜。

“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华夏的高山大川,必能在阴霾中扛起一片碧空--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而我们也必会在这场风雨中,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凝聚力量,做你们背后,最坚实的守护者。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心得体会2近日,新型肺炎引发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亿万华夏儿女一同努力,共渡难关,而在此刻,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医护人员更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不惜一切,奋斗在一线。

“17年来,不论是非典,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都坚守在急诊一线。”这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童英在除夕之夜写下的话。

“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兑现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承诺。”除夕之夜仍在一线奔忙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感染科二区主任曹红说。

在鼠年除夕最美逆行者的称号属于这一批批奔赴武汉的白衣战士,虽然看不清坚毅的面容,但你匆匆而去的背影却将医德高高擎起,却将医魂高高飘扬。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中山三院有一对夫妻双双上了“前线”,其中丈夫检验科主管技师潘顺文是广东除夕夜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一员,而爱人代群作为一名护士长也冲在广东防疫一线。因为夫妻都在一线,两个孩子无人照顾。接到要去武汉的通知后,潘顺文连夜通知家人开车将孩子送回湛江老家。

薪火传承,在抗击疫情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完成。2003年全国上下抗击非典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德全正要参加高考。今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何德全已成为一线的“战士”。原本计划春节去西藏旅游的何德全得知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不足,便主动报名参加支援。何德全说,当年被很多前辈的英勇事迹感动,报考了临床医学,现在对我而言是实现了学医的初心。开始在发热门诊上班的第一天,何德全在朋友圈里写道:“相隔17年,这次轮到我代替前辈们迎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疫情在前,他们不退。天上的明月不及你肩头的星光,为了心中的那份责任,24小时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风餐露宿,守卡点、防疫情、保平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头、护在身后。他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我愿意做这样的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心得体会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一次次的爆竹声中,我们已经成功迈进了2020,可是在这一年,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我国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现在,感染这种病毒的人已经超过了一万例,这突如其来的病毒使亚洲雄狮黯然失色。

可是这次病毒并没有让我们退缩:在得知武汉疫情极为恶劣的时候,许多白衣天使立刻放弃假期,请命前往武汉,选择做一个逆行者。钟南山就是其中一个,2003年他临危受命抗击非典,时隔17年,2020年他再一次来到前线抗击新型肺炎。他已经84岁了,本应快乐的在家享受生活,却仍坚守抗疫一线。其他医护人也像他一样,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与病魔作斗争,吃的是最简单的泡面,累了随便一个地方就能睡着,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正如那句话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当然除了他们,志愿者们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有能力的人向武汉捐款,捐口罩,防护服等。大批救援队前往武汉,投入到抗击新型肺炎的战役中。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月24号,某镇的一家无纺布企业内灯火通明,企业正开足马力投入口罩生产。为了疫情需要,本该休假的工人们放弃了春节假期,毅然返回工作岗位。厂长表示,工人3倍工资复工复产,确保日产24万只口罩,为医护人员提供物资。

2003年非典,中国七天七夜建成小汤山医院,现在,中国将在七天内建成火神山医院,增加1300张病床,为医院提供服务。

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我相信,不久后,就能研究出疫苗。平常我们也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多锻炼,减少接触密集人群。众志成城,支援武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场防疫大作战我们一定能成功。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心得体会4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穿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白大褂。1月2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纷纷签名或在工作群中报名,请求加入医院抗击新冠型肺炎的医疗的队伍,他们说,病人来了必须上,只要自己没倒下肯定要上。就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有许多医护人员向领导提出申请加入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去,和全院全社会共同努力,贡献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他们中既有年轻的医护,也有年资高的主任护士长,把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守护市民健康,他们义无反顾的践行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每当看到电视上那些一身白色“戎装”,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我就充满虔敬,他们视疫情为敌情,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董存瑞、黄继光。

医务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科技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夜以继日、合力攻关,力图早日攻克病毒的关隘;新闻记者冲上去了,他们忠于职守,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报道“新型肺炎”疫情和无数感人的事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抗击“新型肺炎”,使中华民族又一次彰显出伟大的民族精神。危难时刻,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亿万人民筑起了一座抗击“新型肺炎”的钢铁长城!无论是滔滔无边的洪水,还是鬼魅无形的病毒,在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面前只能望而却步。

感谢为生命守岁的人们,你们承载着光明与希望,守护着平安与健康,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愿意做像你们这样的人,我们爱你们不止今天,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

我愿意做这样的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心得体会5背影,多么平凡的字眼,不值得人们细细探究,也不值得人们去记住。但近日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的“战场”上,无数的背影令我无法忘怀。那些背影虽瘦小,但高大;虽单薄,但伟岸。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夺走了新年的喜庆与快乐,一眨眼,人们谈“新型冠状病毒”即色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人民的健康。这种病毒引发的肺炎确诊人数还在增加。

然而这种可怕的病毒并没有让“白衣天使”们望而生畏。许多医务人员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挺身而出,在第一线与病魔战斗着。他们自从进入治疗病房以后,就没有回过家。要知道疫情爆发的时间正值农历新年,他们难道不想念他们的亲人吗?

昨天妈妈给我看了一个视频,是宁波一线医院抽调的一些医务人员集结完毕,即将出发武汉,奔赴“战场”,与自己家人告别的场景。他们匆匆地与泪流满面的家人拥抱,那些医护人员,他们或身为人妻,或身为丈夫,或身为儿女或身为兄妹,他们中有的更是为人父母……当然他们还有更光荣的身份——医生、护士!他们难道不想在家与亲人欢度春节?他们难道没有被传染的危险?但为了抗击肺炎疫情,抢救患者,他们放弃了休息和安逸,肩头扛起责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支援武汉,支援疫区,责无旁贷!互相拥抱告别之后,医护人员们坚定的目光望着前方,满怀信心地登上了前行的“战车”……背影似乎越来越小,不!这些背影是如此高大,是多么的无私与伟大!

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还有许多的背影,医生们忙碌的背影,记者们奉献的背影,为医生送饭的各行各业人群感激的背影……这是这些背影,让这场战争也充满了温情。我们坚定,用不了多久,病毒一定会被消灭,疫情一定可以控制!祖国大地一定能够重新变得生机勃勃!

难忘啊,这重重背影;难忘啊,这些抗击新冠病毒前线的英雄们!

顾炎武与友人书范文第5篇

年已满百的我,喜欢在夏日的午后,于庭院的阴凉处酌一杯清茶,透过杯口那层袅袅而起的薄雾,便不知不觉地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之中……

小楼的邂逅和回眸,定下了一生的姻缘

1931年,18岁的我结束了杭州广济护校严谨的医学教育,进入浙江省立杭州缫丝厂医务室工作。这是杭州首屈一指的好单位,许多人羡慕我那一个月35块银元(一年后升为45块)的工资。然而我的生活依旧低调而节省,我始终牢记着母亲的话:“女孩子一定要念书,一定要有一门手艺,不能靠夫家。”

我的朋友屠冰如住在西浣纱路,周末她常邀我同住作伴。冰如楼下住着一户四川人家,他们的朋友徐炎武常常来他家玩耍过夜。好几次,我去冰如家时,都看到徐炎武。听说他是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生,正在之江大学做军训教官。没想到,小楼门口无意的邂逅和回眸,竟定下了我一生的姻缘。这个朴实寡言的四川军人就这样走入了我的生命。

待到谈婚论嫁时,亲朋都充满了担忧。许多亲友都说外地人靠不住,更可况是个四海为家的军官。炎武告诉我他早就失去了母亲,并且愿意为我在浙江终老此生。看到炎武忠厚老实,并且愿意为我在娘家买房置地,家人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我心里也非常感动,愿意终身以诚对待炎武。

我从未想过要嫁入豪门,只想寻个老实人携手到老。我没有想到炎武有一天会成为少将军官,更没有想到自己婚后的人生会随着历史的浪潮跌宕起伏……

教官妻子的生活其实很平淡

1933年正月,我们在杭州天香楼饭店举办了订婚仪式。接着,炎武拿出1000块银元,在我的故乡建德蒋家畈建造了西式楼房一栋。是年12月26日,我们在西湖边的湖山堂举办了婚礼,并在上帝面前盟约,愿意一生一世持守婚约。

婚礼之后,我们在湖滨三公园拍下了这张照片,我一直将它珍藏到今天。照片上的我身穿旗袍,手挎皮包,卷发披肩……一副雍容华贵的摸样。然而那只是女人最美的一瞬。

实际上,我们的婚后生活非常平淡。我生下第一个儿子后便辞掉工作,在家专心相夫教子。炎武当时一个月有130块银元的工资,看着挺多,却要支付我们在杭州的房租,赡养我的双亲,填饱一家6张嘴(我于1936年又生下次子),日子也算不上宽裕。

炎武为人老实,不善官场应酬,闲暇时候最多打打网球,踢踢足球;我则是连麻将都不会搓一把,自然也谈不上交际,平时都是亲手操持家务,并没有请佣人、保姆。结婚前去杭州水乐洞的那番游玩,算是我们难得的一次消遣了。但我很知足,因为炎武虽然是军人出身,待我却无比的温和耐心,每当我的急性子发动时,他就会巧妙地退到一边,等我安静之后再细细劝慰。就这样,我俩在43年的婚姻中,从来没有红过脸。

我和炎武对幸福的理解很相似,只求能够长相厮守,孝顺高堂。然而,这样幸福而平静的日子总不能长远,一年多以后,日本向中国发起了侵略战争,建德也深受其害,我们不得不赶往稍为安全的武汉避难。1938年初夏,武汉告急,我们冒着被敌机轰炸的危险,随数百名家属溯江而上,逃难到四川乐山。

逃难,逃不出的缱绻相思

逃难的日子难免有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刻。有一次,日军对乐山进行大轰炸,空袭警报一响起,我急忙带着小孩(我在逃难中又生下了小女儿),越过城墙到竹园躲避。当时爆炸声此起彼伏,宛如世界末日降临。我们屏气敛声,不住以饼干、点心哄骗孩子,让他们不要哭泣。燃烧弹引发的大火,烧光了靠江的半边街。回家的路上,只见余火未尽,青烟缕缕,烧焦的尸体缩成一团,流溢的血水散发出恶心的腥味。环顾四周,到处是残垣断壁,哭泣声不时从四面八方传来,令人心惊肉跳。

逃难中,炎武是我们全家的主心骨。为了抚慰全家人的情绪,他每天抽时间讲《三国演义》给我们听。每次听他讲故事,我的母亲就不那么忧伤了。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如同最好的镇定剂一样,安慰着我们的心。

可是,离别又一次来到了。炎武突然接到通知要到重庆山洞参加陆军大学学习。他只好把我们先送回暂时还安全的浙江老家。回家的途中,我们所坐的木船遇到大风大浪,船工们不知所措,拼命烧香磕头。炎武却临危不惧,沉着指挥,最终才化险为夷。

和炎武分手后,我们乘公铁联运的直达木炭车,跑了三天,才换乘火车来到金华。途中,孩子走不动,幸得邑人乡亲的帮助,小的放在箩筐里担着,大的背在脊背上,辗转流离,吃尽苦头,终于回到老家。

回到老家后,双亲和我就靠务农为生,鬼子打过来,我们就逃到山上。有时候来不及上山,我们便仓促避入毛坑屋里,急急忙忙抓些草木灰往脸上抹,极力把自己装扮成蓬头垢面的老妪。最紧张的一次,风传日本鬼也已进山,大家冒着倾盆大雨上山,肚子饿了,不敢下山炊事,就跟着大伙顺着溪沟采野果子。不料,附近枪声大作,我们吓得魂不附体,紧紧抱成一团。这种一日数惊的逃难生活,真是一言难尽。

更糟糕的是,炮火使我和炎武断了联系。我心中一直惦念不下——他还活着么?他还好么?

解甲归田,将军不做也罢

终于一封飞鸿,带来了爱人炎武的消息:他于1943年底毕业,军衔晋升为少将。经美军在印度办的战术学校进修后,开始担任陆军突击总队参谋长。

虽然这些年炎武没有我的消息,在官场又步步高升,但他始终持守着对我的感情,从未沾染别的女人。抗战胜利第二年,我便带着三个孩子到南京与他相会。那时的炎武,虽然是少将的军衔,但毕竟只是个副司令,没有实权。

相关期刊更多

考古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古汉语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师范大学

蒙古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蒙古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