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梅花的品质

梅花的品质

梅花的品质

梅花的品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果梅;种质资源;研究;利用

中图分类号:S662.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1.06.029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Prunus mume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CHEN Hong1,2,3, TAN Zhi-gang 1,2,3

(1.Research Institute for Fruit Resources of Karst Mountain Region,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2.Guizhou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ruit Crops, 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3.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runus mume,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lination and fertilization, and analyzed utilization and problem of germplasm resources.The emphasis of research on Prunus mume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suggested.

Key words: Prunus mume; germplasm resources; research; utilization

果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又名“酸梅”,“青梅”,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属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是重要的花果兼用型经济植物,在中国喀斯特山区也可作为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果梅在中国栽培和利用已有7 000多年的历史[1]。梅果内含多种有机酸和矿质成分,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果梅在中国多个省份都有经济栽培,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果梅产业化水平的逐年提高,加工企业对果梅果实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过去对果梅的重视程度不够,使果梅的育种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尤其是杂交育种鲜见报道,导致许多优异的种质资源未得到发掘与利用。通过总结归纳中国果梅种质资源分布、种类,并对果梅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及新优品种培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1 中国果梅的地理分布

果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野生分布,至今在南方一些偏远山区,仍保存着野生梅树群落。陈俊愉、向显衡等[2]调查研究认为,中国川、黔、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一带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川东、鄂西山区,皖东南、赣东北、浙西北山区,湘南、赣南、粤北、桂北五岭山地、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区,川东南、贵州山区以及台湾山区为野生梅分布的亚中心;在分布间断区和亚中心以外的部分山区则为野生梅的零星分布区[2]。中国的17个省(自治区)均有果梅栽培, 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安徽、浙江、江苏、河南、陕西、甘肃、台湾等。其中以广东、广西、浙江、云南、福建、江苏、安徽和台湾等地栽培面积较大。

2 果梅品种资源与分类

中国果梅品种资源丰富,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现代植物学分类,陈俊愉(1996)对梅的变异类型进行系统整理,分为7个变种1个变型。 变种包括品字梅、刺梅(苍白梅、厚叶梅)、长梗梅(曲梗梅、垂梗梅)、小梅(小果梅、炒豆梅)、杏梅、毛梅、蜡叶梅; 变型为常绿梅。

从生产实际出发,根据完熟果实色泽来分类,可将果梅品种分为白梅、青梅和红梅三大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宏观形态特征外,孢粉学、细胞学、数值分类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也应用到梅的品种分类,为梅树品种的科学系统分类积累了多方面的资料,而且通过对果梅品种资源的分类研究以及不同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的探讨,可以更好地对果梅品种资源加以利用和保护。

(1)孢粉学分析。褚孟[2]对果梅品种花粉形态进行电镜观察,发现不同果梅品种间花粉形态特征差异较大,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之一。包满珠通过比较梅野生种、栽培种及其桃、李、杏的花粉形态,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2)细胞分类学。主要利用染色体核型对梅品种进行了研究。包满珠、黄燕文等[2] 对野梅、果梅、花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进行了观察分析,得出了梅从野梅―果梅―花梅的演化趋势。

(3)数值分类学。刘连森[3]对湖南46个果梅品种和4个桃、李、杏共110个性状作模糊聚类,并对梅中所渗入的杏、桃、李的种质作了分析 。房经贵等[4] 首次对中国果梅108个品种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果实可食率和鲜核质量等5个主要果实性状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进一步认识和评价了我国果梅的种质资源,从而为果梅资源的研究利用与育种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同工酶分析。 汪祖华(1991)也利用同工酶分析了梅、杏、李间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包满珠(1993)进行了野梅、果梅、花梅的同工酶多酶系统分析,探讨了原始与进化品种在同工酶谱带上的差异。

(5)分子生物学分析。果梅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果梅种质资源的鉴定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以及某些特殊园艺性状的分子标记。高志红[5]等对原产于中国的果梅种质资源根据传统的分类(白梅类、青梅类和红梅类),每组分别根据种质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等27个基本数据和特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并参考同工酶、RAPD和SSR分子检测结果,从197个果梅品种和优株中筛选出核心种质20份,并对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果梅原种质的遗传变异。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果梅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梅特异基因的开发和利用的报道。

3 授粉受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研究发现,花期较早、温度波动大以及果梅授粉受精不良等原因常导致许多果梅产区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下降[6]。而果梅属于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果树,多数品种自花授粉不能结实,因此,研究果梅授粉受精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人为的辅助措施来改善果梅授粉受精的条件,提高其坐果率,是果梅生产上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张绍铃等[7]通过果梅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花粉贮藏条件、培养基组分、pH值以及培养湿度等对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刘星辉等[8]对福建的几个果梅品种花粉育性进行了研究。

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具有群体效应,只有一定量的花粉才能在柱头上萌发。杜玉虎等[7]研究表明,离体培养时培养基中花粉的密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重要的影响,离体培养时培养基中花粉密度太小(小于15~20粒・μL-1)或太大(大于80~100粒・μL-1 )都会显著降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这些结果为生产上有效地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杂交育种和花粉的长期保存提供依据,也为深入研究果梅授粉受精的生理特性奠定基础。

4 果梅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果梅的良种选育工作进展迅速,各产区从自然变异株系中选育以及通过引种等手段育出了一系列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如细叶青、大叶青、大青梅、美林黄、软枝大粒梅等。与此同时,还积极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如南高、莺宿和白加贺等。但由于过去对果梅的重视程度不够,使果梅种质资源的遗传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果梅育种研究及其品种改良工作相对滞后。

中国果梅杂交育种工作起步较晚,现已进行有关杂交育种的基础研究。如陆爱华等[2],对33个果梅品种和7个花梅类型的花粉数量与育性进行研究。黄建昌[8]、杜玉虎等[9]等对果梅品种的花粉萌发力进行了试验。目前,国内酸梅种植面积大,品种混杂,质量普遍差,除江苏溧水县、浙江萧山市和广东普宁市等三地的大青梅因果大、核小、皮薄、肉厚和色泽好被日本和国内梅果企业抢购一空外,其余的酸梅均因质量差而不同程度处于滞销状态[10]。

5 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中国果梅资源丰富,果梅种质资源中有大量的优异种质,对果梅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发掘特异的种质资源成为提高果梅育种效率与水平和进行品种改良的首要任务。因此,首先如何保存和利用这些种质资源是今后果梅研究的重点;其次,针对果梅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优良品种选育,重点选育自花结实型、晚花型、加工品质优良、花果兼用型的品种;最后,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品种,可以加速育种进程。

参考文献:

[1] 褚孟,章镇,房经贵.果梅种质资源性状的记载项目及描述标准[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2):16-21.

[2] 褚孟.中国果树志(梅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3] 刘连森,贺善文,林美红.湖南省果梅品种资源种质杂化状况的初步研究[J]. 园艺学报,1993,20 (4):225-230.

[4] 房经责,乔玉山,章镇,等.我国果梅品种资源若干果实性状的数量分布及其评价标准探讨[J]. 果树学报,2002,19(3):175-l79.

[5] 高志红. 中国果梅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检测[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363-368.

[6] 王白坡,沈湘林.实生梅低产原因及其对策的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3,10(1):30-37.

[7] 张绍铃,梅正敏, 陈迪新. 果梅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影响因子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2):21-25.

[8] 杜玉虎,张绍铃,姜雪婷,等.果梅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9):1846-1852.

梅花的品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宋代;咏梅诗词;影响

宋代由于社会、审美、宗教、经济、领导因素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文人们形成了恋梅、赏梅、咏梅之风。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1991-1996年,第一版)约4000卷,60册,共收诗约二十五万四千首,梅花题材之作(含梅画及梅花林亭题咏等相关题材)占1.85%,计四千七百首。《全宋诗》11万余位诗人中有六百多人都作梅花诗,令人称奇。《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1年第一版)收词计两万零四百首,其中咏梅词1120首,占5.6%[1]。宋人文学创作中咏梅风气是一种特殊并且重要的文学现象。它对后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物质层面的影响

(一)咏梅诗词作品数量可观

宋代所形成的这种咏梅风气,为后代留下了许多的咏梅篇章。据今人程杰调查;现存宋代咏梅诗词是宋代以前咏梅诗词的50倍[2]。宋代咏梅作品数量之多,十分罕见。在宋代,咏梅诗词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咏梅专题联章组诗多。如宋初林逋“孤山八梅”,梅尧臣《京师逢卖梅花五首》,首开七绝联章咏梅之方式。苏轼以文坛盟主, 有《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都是十首以上的组咏,对宋咏梅之风盛行影响较大[3]。后人在咏梅时,总是或多或少的有宋代咏梅诗词的影子。黑格尔说:“每一门艺术都有它在艺术上达到了完满发展的繁荣期,前此有一个准备期,后此有一个衰落期” [4]。在宋代以后,虽然也不乏写梅的高手,如元代的王冕,它的《墨梅》就是一首咏梅佳作。但是从整个时代来看,宋代的咏梅篇章数量之多、质量之好,无与伦比,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精美的一笔,给我们的诗词宝库里留下了吟咏不断的千古绝唱。

(二)咏梅题材的繁复繁衍

除了大量的咏梅诗词以外,咏梅创作的繁荣更是赏梅情趣内涵的拓展及创作活动的外延。宋代是历史上赏梅、品梅的兴盛时期,不仅有大量的咏梅之作,还出现了许多的栽种梅花的专门著作。南宋范成大为“中兴四大诗人”著有《梅谱》,记所居范村之梅十二种“江梅、早梅、官城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缃梅、红梅、鸳鸯梅、蜡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艺梅的著作,它的地位不言而喻。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周师厚著有《洛阳花木记》,记载“杂花八十二品”:“黄香梅、红香梅、(千叶)、腊梅(黄千叶)、紫梅(千叶)。”“桃、李、梅、杏、莲、菊各数十种”[5]。品梅专家南宋张俊曾孙张功甫著有《梅品》一书;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分上、下两册,收录 100幅图,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情态的木刻画谱,也是中国最早的木刻图籍。因宋时画像俗称为喜神,故名。分别描绘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南宋初黄大兴,字载万, 号岷山耦耕, 蜀(今四川)人。其选录唐五代至南北宋之交的咏梅词410多首,编10卷《梅苑》, 为现存最早的专题咏物词选, 也是现存保存较完整的宋人选宋词的最早选本[6]。这些著作都为后代留下了不少植梅、赏梅、画梅、写梅的趣闻佳话。为后代留下了许多关于梅独特的历史。

(三)咏梅诗词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入宋后的咏梅文学首先表现出物色征逐、追求赏心悦目的主动意态和情趣。如林逋在《孤山八梅》中描写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幽雅形姿,体现出闲静淡泊的隐者意趣,奠定了梅花作为人格写意的审美发展方向。至宋咏梅丰盛时期,梅花不仅是一个清新芳菲的审美对象、更逐步被赋予君子“比德”品格的意义和思想价值,从而上升为崇高的文化象征。宋咏梅作品运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它们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内涵和表现手法。文人们想尽妙法,从各种各样角度写梅,运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写梅。宋人大量发展起以物类聚、渲染烘托、旁敲侧击、横斜取势的手法,林逋首开此例。宋著名画家杨无咎(字补之,号清夷长者)的《御街行》:“破寒迎腊吐幽姿,占断一番清绝。照溪印月,带烟和雨,傍竹仍藏雪。”即为咏梅侧面烘托描写一例。宋人咏梅有白描、设问、比兴、象征、比较、比喻,写了千姿百态的梅花,塑造了梅花这一崇高的形象。又用了亦物亦人、人花一体、追新求异、侧面烘托、以物寓情、造境铺色、以宾衬主,将自己和梅花融为一体。用精炼的语言将梅临寒傲雪的高洁品格写了出来,同时将自己对梅的情感写得淋漓尽致。

二、精神层面的影响

在上古人们的心目中,梅即被视作和羹,意谓梅是上等的调味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梅的审美态度不断改变、审美意趣不断拓展。到了宋代,梅的外观、标格逐渐凝定了下来。中国文人向来重神不重形,宋代所形成的咏梅风气,使梅花的自然品格和人文品格得到了高度赞扬。梅花不仅仅是一种用来赞咏的植物,它最终上升为重要的文化象征,更重要的是从而成为了中国民族性格的一个象征符号。

(一)赞扬梅花凌寒独放、传递春信的品格

梅的美在于它成为了中国民族的精神美的象征。它奇特的自然属性,符合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和理想追求。梅花丰富的内涵――报春而不媚春,自傲而不狂妄,高尚而不俗气,有追求而不霸道,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体现,文人爱梅就有了双重的意义。如陆游《梅花》一诗:“玄冥行令肃冰霜,墙角疏梅特地芳。屑玉定烦修月户,堆金难买破天荒。了知一气环无尽,坐笑千林冻欲僵。力量世间谁得似,挽回岁律放春阳。”梅花凌雪吐艳,寒冬飘香,更送来春的生机和希望 。这与君子所推崇的高洁品性、兼济天下的气节相符合。

(二)讴歌梅花孤高亮节的清姿神韵, 寄托君子的“比德“理想

张先,字子野,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梅苑》收录其《汉宫春. 蜡梅》中赞扬梅花“更孤标俊格, 非雪凌霜“,”应为是、中央正色, 东君别与清香”[7]。从以上咏梅词盛赞梅花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看, 就体现出中国古代君子“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志向抱负和感时伤乱、救济时艰的社会责任感, 表达作者梅品即人品,物人同一的气节操守。

(三)借咏梅寄寓词人的身世家国之感或身世飘零之悲与爱情友谊之象征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借孤单落寂的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表达其郁郁不得志、报国无门的苦闷,通过梅花自然代谢描写梅花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用人格化的梅花抒发自己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如表达情思的词作,洪适《临江仙》:“相思凭过雁,飞送一枝梅”。

宋代咏梅文学影响深远,不仅体现了梅文化繁荣昌盛的生动图景,而且主导了梅花审美的基本方式和理念,代表了这一领域文化意识发展的高度。

参考文献:

[1][2][3]程 杰《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及其原因与意义》,《阴山学刊》2002年2月第15卷第1期

[4]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版 第3卷上

梅花的品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梅花毽;内涵;实践;教学

一、梅花毽的内涵与意义

(一)梅花毽的内涵及概念

张自忠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英雄,张自忠烈士陵园是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校1946年与张自忠烈士陵园配套建成。长期以来,我校坚持打造具有浩然正气的校园人文精神,以梅花品格作为学生品行发展的目标。在学校一校一品体育项目打造过程中,我校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踢毽子的基础上,研发了梅花毽。梅花毽就是一种形似梅花利用废旧材料做成的毽子,是我校根据实际和特色学校建设开发的一种游戏器具。它不但具有毽子的所有优点,同时还强化了德育的育人功能。学生通过绘画、制作、踢打、嬉戏等活动,培养梅花品格,养成锻炼习惯;从小学张将军,长大报效祖国。

(二)开展梅花毽活动的目的意义

1.学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我校有15个教学班,学生500多人,而占地面积仅10.3亩,生均活动场地明显不足,又没有标准的运动场地,活动场地分几小块。场地的限制使我校无法选择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对场地要求高的体育项目。空间的狭小,也使我校无法开展跳绳这样的易使学生受伤的项目。经费有限,又限制我校无法开展高投入的体育项目。而踢梅花毽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它不受专门的场地限制,运动量可大可小,既废物利用,又环保节约,不需要高投入,对培养小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有极大的帮助,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我校名为梅花山小学,办学理念又是“梅花树品,砺志报国”。梅花始终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梅花精神”“爱国传统”始终是校园文化建设之魂。为此,我们将“梅”作为学校的主题文化,体现学校的生命与灵魂,整体发展的命脉,以及社会形象的根本。“梅”作为学校的主题文化,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作用。

打造体育一校一品梅花毽项目就是从办学理念出发,彰显学校主题文化,传承梅花精神和爱国主义。开展梅花毽活动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自身素质,切实贯彻国家的素质教育方针,教育学生们品读梅花精神,磨砺坚强意志,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并且在成才的过程中不忘对国家、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通过学生的绘画、制作、踢打、嬉戏等活动,使梅花毽成为校园文化中流动的风景,成为动态的,立体的,有生命力,充满朝气的文化。

3.特色学校建设的需要

我校相邻张自忠将军烈士陵园,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张自忠烈士陵园为基地,西南大学为依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并形成特色。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自忠精神,打造学校特色是我校必须长期坚持研究的课题。

对小学生来说,爱国主义教育不能高、大、全,而应近、小、实。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中,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梅花毽就是一个很好的道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意志品质,协作精神,良好习惯等,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实实在在的内容,让学生感到真实、亲切,每个人都能做到;让德育走近学生生活,达到润物无声;让爱国主义教育具体生动,进一步深化,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二、梅花毽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多种形式体验梅花毽

1.全校师生同做梅花毽。首先大家找来的不同材质的材料,如废布,废旧纸制品,包装绳等,然后运用手撕、剪刀剪、针缝等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毽子的大小、重量,做出适合学生踢的毽子。

2.学生画梅花毽。学校利用美术课、画展、艺术辅导等教学实践活动,画毽子的形,画制作毽子的场面,画大课间学生嬉戏游戏比赛场面。把学生的作品用来建设学校的廊道文化,让学生看到毽子就在我们身边。

3.诵梅花毽,我们编写了适合儿童特点又朗朗上口的快板儿歌,让学生一边听、念儿歌,一边随着儿歌的节奏踢毽子,这种形式即让踢毽活动不显枯燥,又让学生容易掌握踢毽子的节奏。比如:梅花瓣,真美丽,做个毽子大家踢,你踢了八十五,我踢了一百一,好像花儿朝上飞,好像活泼的小公鸡,大家都来踢毽子,身体健康好学习。再比如:梅花山下梅花山,梅花精神代代传,梅花上将报国志,梅花学子记心间。梅花朵朵毽花开,梅花学子对对排,梅花毽落缤纷笑,梅花灿烂向未来。

4.开展梅花毽的大型展示活动,通过梅花和梅花毽的元素运用,融进梅花山小学的人文精神,通过个体呈现,阵列展示,组队变化等造型创意手段与故事线索串联,演变成适合舞台展演的艺术体育项目,让梅花毽的健身,娱乐功能发挥到极致。

(二)以毽子为主旋律的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我们编排了以踢毽动作为主题的毽子操,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手拿毽子起舞,结合脚上的踢毽动作练习,即美,又有锻炼实效。然后是自编童谣踢毽子练习。学生边听、边念、边开展身体各部位的踢毽练习,第三个环节,分年段利用毽子开展以体育走、跑、跳、投为基础的体育游戏。比如:低段头顶毽子走直线练习;中段用毽子在场地中间摆出造型,开展跳跃练习;高段的学生利用毽子开展跑的练习,梅花毽与体育教学相互促进与提高。最后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下,孩子们利用毽子做放松练习,一个以毽子为主要元素,同时具备健身、韵律舞蹈为主题的大课间活动饱满而有实效。

梅花的品质范文第4篇

像梅花一样坚强

花,可是大自然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了,人们都喜欢,我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一种类型。我为花之皇后—昙花一现而痴迷,我为香气扑鼻的百合而陶醉,我更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而吸引。但是我最喜欢的就属梅花了。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我爱梅花的外表,我外婆家的附近有两棵梅花树,到了冬天,那两棵梅花树开出淡淡的鹅黄色的梅花。梅花是有五瓣的,还散发出一种幽幽的芬芳。我虽然爱梅花的外表,但是,更令人我敬佩的是梅花的精神。是那么清高,是那么坚强,是那么倔强。梅花,愈是寒冷,花开的愈是美丽,愈是秀气。它不同于别的花,总是在春暖时节开放,而梅花却不同,总是在寒冷的冬天,为大地,抹上一笔艳丽的色彩。我爱在冬天,看这个梅花开放。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梅花的品质。坚韧不拔,娇而不艳,不畏严寒。平时在生活中梅花的品质也一直激励着我。每次当我有数学题解不出来的时候,正想放弃时。我便会想起梅花的精神,在严寒中绽放,不怕风欺雪压,是那么坚强。我便又开始努力,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解答出来了。梅花为什么能够在严寒中散发出花香,这是因为她顽强的和严寒做抗争,是在磨砺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人也一样,只有经过挫折,经过磨砺,才能够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让我们在一次次跌倒中爬起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梅花品质的人。

梅花的品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杨梅叶 原花色素 化妆品基质 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S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199-04

原花色素(Proanthocyanidins)作为一种天然提取物,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其抗皱、美白、保湿和抗辐射等功效,使其在化妆品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3]。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是我国的特色果树之一,其研究多以鲜果加工为主,每年都有大量的杨梅叶被修剪丢弃。实际上,杨梅叶中含多种酚类化合物,主要由黄酮类化合物及原花色素类化合物组成[4]。

为进一步探究杨梅叶原花色素工业化利用的可行性,需要研究原花色素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各种因素[5-6]。该文主要研究硼酸(收敛剂)、丙三醇(保湿剂)、透明质酸钠(保湿剂)、尼泊金甲酯(防腐剂)和VC(抗氧化剂)这几种常见化妆品原料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各个影响因素的不同处理,设置对照试验,采用香草醛-硫酸法测定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以此为依据对稳定性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GB204,瑞士METTLER TIKEDO。

超声波清洗器:KQ-250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紫外-可光分光光度计:UV-2550,日本岛津。

电热恒温水浴锅:KDS-12,嘉兴市中新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试剂

1%(w/v)香草醛甲醇溶液,20%(v/v)硫酸甲醇溶液,硼酸,丙三醇,透明质酸钠,尼泊金甲酯,VC等。

1.3 实验方法

1.3.1 杨梅叶原花色素的制备

杨梅叶粉末用70%(v/v)的丙酮溶液浸提4 h,40 ℃旋转蒸发除去丙酮,再用等体积正己烷和二氯甲烷萃取,以去除色素,脂肪和其他非酚类物质后。萃取后所得水相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并浓缩后冷冻干燥,得到杨梅叶原花色素粗提物。

称取5 g原花色素粗提物溶解在50%甲醇溶液中,上样于层析柱。依次用50%甲醇洗脱去除糖类物质,90%甲醇洗脱去除大部分黄酮类物质,50%丙酮洗脱得到原花色素类物质。将50%丙酮洗脱得到的馏分经旋转蒸发除去丙酮后冷冻干燥[7],即得到实验所需的杨梅叶原花色素。

1.3.2 收敛剂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选取化妆品常用收敛剂硼酸,配制0.5 mg/mL的杨梅叶原花色素溶液,依次加入0.5%,1%,1.5%,2%(w/v),于30 ℃恒温水浴中静置2 h,测定原花色素含量,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8-9]。

1.3.3 保湿剂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选取化妆品常用保湿剂透明质酸钠与丙三醇。其中,透明质酸钠按照0.05% ,0.1%,0.2%,0.4%的添加量(w/v),丙三醇按照15%,20%,25%,30%的添加量(w/v),分别与0.5 mg/mL的杨梅叶原花色素混合。处理后于30 ℃恒温水浴中静置2 h,测定原花色素含量,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10]。

1.3.4 防腐剂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选取化妆品常用防腐剂尼泊金甲酯,按照0.01% ,0.02%,0.03%,0.04%的添加量(w/v),与0.5 mg/mL的杨梅叶原花色素混合。处理后于30 ℃恒温水浴中静置2 h,测定原花色素含量,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6]。

1.3.5 抗氧化剂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

选取化妆品常用抗氧化剂VC,配制0.5 mg/L的杨梅叶原花色素溶液,加入VC,使其浓度依次为0.01,0.02,0.04,0.08,0.16 mg/ml。处理后于避光处静置,分别经过24 h、72 h后再取出测定,在此之后每3 d测定一次,直到第15天,每次测定做3次平行,测定各处理原花色素含量[10]。

1.3.6 原花色素含量测定

香草醛-硫酸法测定各个馏分的原花色素含量[9]。

用移液枪准确吸取2 mL待测液(记录2 mg/mL),置于10 mL 具塞试管中,加入2.5 mL浓度为1%(w/v)的香草醛甲醇溶液,混匀后加入2.5 mL浓度为20%(v/v)硫酸甲醇溶液,混匀,置于30 ℃水浴中反应15 min,在500 nm处测定吸光值。空白为2 mL甲醇,测定方法同上。样品中原花色素含量以每克样品(干重)中所含毫克当量(+)-儿茶素表示。

1.4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分析,DPS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收敛剂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

由图1可知,硼酸浓度

2.2 保湿剂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

由图2、图3可知,两种保湿剂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的影响不一样。从结果来看,透明质酸钠对原花色素有显著性,而丙三醇则无显著性影响。随着透明质酸钠浓度的增加,原花色素的含量有所下降。

2.3 防腐剂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

由图4可知,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即添加量

2.4 抗氧化剂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

由表1可知,添加VC后,原花色素含量即刻产生了变化,这可能与VC的加入改变了pH环境有关,但是,在之后的实验中发现,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稳定性明显提高,15 d后的原花色素含量远远高于空白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中,几乎所有添加了VC后的样品的原花色素含量均在空白对照组之上。实验设置的浓度中,随着 VC浓度的增加,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增强,当VC浓度达到 0.4 mg/mL时原花色素含量达到最大值,随后即使再增加 VC的浓度,样品中原花色素的含量反而下降,此变化规律与吴朝霞[11]的研究结果相同。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VC极不稳定,容易被氧化后产生 H2O2,从而引起原花色素氧化[10]。原花色素作为多酚化合物,含有多个邻位酚羟基,极易发生氧化聚合及分解反应。在VC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中,可能既有由于改变了pH而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是新加入的分子与原花色素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之后产生的结果[11]。

3 结语

该文共研究了收敛剂、保湿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共4种常见化妆品原料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以上结果可知,作为收敛剂,硼酸浓度

利用植物提取物的有效成分研发化妆品是目前化妆品行业的热点和趋势。杨梅叶原花色素来源丰富,属于变废为宝,并且与一些常见化妆品原料复配稳定性良好,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长贵,董加宝,王祯旭.原花色素及其开发应用[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6,42(1):8-12.

[2] 万本屹,董海洲,刘传富.原花青素及其应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6):15-16.

[3] 张长贵,董加宝,谢伍容.原花色素抗氧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09(6):10-12.

[4] 杨海花.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2012:108-109.

[5] 赵国建.石榴籽原花色素提取纯化及其功能性研究[D]. 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64-75.

[6] 刘有停,张鹏.化妆品基质原料对α-熊果苷美白功效及定性的影响[J].日用化学工业,2012,42(1):51-54.

[7] Yang, H., Ye, X., Liu, D.,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unusual proanthocyanidins in leaves of bayberry ( 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1,59(5):1622-1629.

[8] 王庆玲,罗小玲,颜海燕,等.花生红衣中低聚原花色素稳定性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0,12(8):847-849.

[9] 王淑君,周延.美容产品制剂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煤炭转化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太原理工大学

煤化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