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引人注目造句子

引人注目造句子

引人注目造句子

引人注目造句子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88-01

遣词造句是写好作文的起点,造句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组织句子的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训练方式。但是,从学生的造句情况来看,结果却不甚理想,不少学生缺乏造句兴趣,瞎编乱造严重,缺乏真实性;句子内容不够生动、形象、丰富;句子结构单一,大多以陈述句为主,呆板无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在落实语用的同时,让学生造出灵性、有张力,更加丰富多彩的句子呢?

一、深入语境,迁移对比,在语境中理解

学生造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造句训练与文本语境脱节,致使学生在造句时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为了使造句训练真正有效,让学生造出好句子,教师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把造句训练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引领学生悉心揣摩。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变色龙》一课时,教师要求用“名副其实”造句。由于学生对“名副其实”这个词语的理解还不到位,无法准确地造句。为了降低造句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训练。

师:自由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变色龙名副其实的句子,并想一想我们常用“名副其实”来形容什么?(生边读边画)

师出示句子:①朋加莎抓起变色龙,先……接着……我们亲眼看到……再把……又从棕色变回浅灰色。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②变色龙,会变色,名副其实。

师:比较上面这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好,为什么?

生:第一个句子好,因为这个句子把变色龙“名副其实”的原因清楚地表达出来了,使人一目了然。

师:非常好!那么,你们能仿照这样的句式用“名副其实”造一个句子吗?(学生反馈交流。)

从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不能人为地把词语训练和文本教学分割开来。对于这一课中的“名副其实”“绘声绘色”等词语,教师应从词语的本意出发,还原文本语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推想词语的引申义,再通过对比迁移、仿写句式,顺利实现由理解到运用的质的飞跃,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敏感度。

二、创设情境,拓展溯源,在情境中运用

在造句训练中,学生造出的句子平淡无新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造句时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要让学生造出的句子更加生动、鲜活,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创造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造句热情。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蒲公英》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嘱咐”一词造句。由于这个词的语义比较抽象,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学词的弊端,笔者采用了创设语言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师:有感情地朗读“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这句话,句子中有“嘱咐”一词,谁能说说自己对“嘱咐”一词的理解?

生1:嘱咐就是再三叮嘱,生怕别人忘记了。

师:说得真好,那么,在生活中,有人这样嘱咐过你吗?

生2:星期天我出去玩时,妈妈总是嘱咐我“要看车,要注意安全,要和小朋友们和睦相处”。

生3:我去接开水喝,爸爸嘱咐我“小心,别烫着”。

生4:考试之前,老师严肃地嘱咐我们“答题一定要认真”。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用上“嘱咐”一词进行说话练习。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造出来的句子更加鲜活、灵动,富有新意。

三、变式重组,一词多句,在训练中提升

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还要注重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造句训练,比如变换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改变常用的句式等让学生灵活造句。教学只有不断变换形式,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造出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的句子来。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翻越远方的大山》一课中,要求用“祝贺”一词造句。由于这个词语学生比较好理解,笔者就采取了多种形式的造句训练,以达到在运用中提升学生造句能力的目的。

师:“干得漂亮,祝贺你!”多么简短有力的话语,又是多么的鼓舞人心,你能用“祝贺”一词说一句话吗?

生1:张明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值得我们祝贺。

生2:今天是小华的生日,同学们纷纷向她表示祝贺。

师:刚才大家在用“祝贺”造句的时候大都把这个词语放在句尾,你能把它换个位置吗?

生3:今天是华龙商场开业的日子,前来祝贺的人很多。

师:非常好,那么你能不能结合感叹或是疑问的语气用上“祝贺”一词说一句话呢?

生4:“画得真好,祝贺你!”

生5:这件事值得祝贺吗?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单一形式,教师巧妙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造句训练,丰富了句子的形式,落实了语用训练的目标。

引人注目造句子范文第2篇

一.添枝加叶训练。如用“暂时”造句,先进行扩词

附图{图}

1.谁暂时离开,结果……

2.因为……什么暂时停止……

3.为什么,谁暂时关掉……果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造出了很多内容不同的句子,如:阿姨因为有事暂时离开了一下,宿舍里乱作一团。影剧院正在装修,暂时停止开放。暑假的一天,我正在看精彩的电视,突然天黑了下来,雷声隆隆,我只好暂时关掉电视机。最后以此方法,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举一反三地扩词扩句。

二.联想训练。苏教版第九册练习5(3)要求造拟人句,有位学生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往床上一坐,振动了不倒笑翁,它笑着说:“小主人,别生气。”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创设了三种情景引导该学生展开想象:

1.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我一回家把书包一甩,高兴地往床上一躺,不倒笑翁发出宏亮的笑声,向我敲起了警钟,告诉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当你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不倒笑翁发出柔和的笑声,像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抚摸着我的脸,轻轻地说:“孩子,记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失去了信心时(不倒笑翁向我点头,对我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由于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使学生有话可说,语言丰富生动了。

三.变位训练。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往往只有一种意思,充当一种句子成份,而实际上,多数词语有多种意思,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用“沉重”造句。

1.爸爸公司的产品因为不合格滞销了,这两天他的心情特别沉重。(放在结尾,程度深的意思。)

2.爸爸妈妈今天离婚了,我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回家去。(放在中间,程度深的意思。)

3.这担子很沉重,不知道哥哥是否挑得起。(放在中间,分量大的意思)

引人注目造句子范文第3篇

一、造语境 重实践 促提高

课改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它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精华部分的继承,对糟粕的扬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是:呈现——发现——归纳——实践——活用。这一模式在教学实践的检验中是行之有效的,是值得课改继承的,尤其是“实践”环节更该继承并发扬光大,因为在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用得活,是符合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语法教学要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心理,循序渐进,在实践中感知、理解、领悟从而达到活用。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宜机械地讲解语法条目,应该科学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不同语言情景、文本语境,利用课本或教师所提供的经典实例引导学生学习语法知识,让学生在语境中去感知、理解、运用语法,在运用中去理解、感悟语法,在感知—理解—运用—理解—感悟的循环反复过程中,不断提升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定语从句关系代词时,可以呈现这样一组句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语法,实践中要求学生注意每个句子中关系代词及其用法。

1.The boy who/that spoke to the headmaster just now is Li Hua.

2.The woman(who/whom/that)we met at the school gate is Li Li’s sister.

3.The building which/that is being built there is our library.

4.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books(which/that)our children read.

5. This is the man whose son teaches in our school.

首先,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道快速通读句子,尝试让学生把握句意,而后教师简明解释引导学生进入语境,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关系代词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归纳关系代词的用法。

其次,各学习小组讨论小结,由汇报人向全体同学分析各关系代词的作用,总结出哪些情况下关系代词可以省略(如上例2与例4)等。

第三,在学生初步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呈现一组新的句子,要求学生寻找、归纳出各个关系代词的不同用法、相同用法、替代用法等。

最后,教师及时进行课堂训练与巩固,同时注意在后续的练习中,始终突出其针对性、学生学习的认知性、不同学情的层次性,并把交流性和指导性融入其中。

二、变方式 重运用 促巩固

(一)改变呈现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语法教学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语法项目的导入方式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可能不同。如,学习非谓动词作状语时,可以先用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不定式等形式来表达,提醒学生关注几种不同的表达结构。再引导学生列表观察、对比总结。

这样做既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又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们感受语法知识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探求欲望、发现欲望,让学生在学习、探求、发现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因此,教师应努力探求不同语法项目的不同引入及其呈现等方式,提升学生们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的兴趣,把语法课堂打造成趣味无穷又充满活力的训练平台。如下面的几组实例:

1.(1)Seen from the hill, our school looks more beautiful.

(2) Seeing from the hill, we can see our beautiful school.

2.(1)The meeting to be held next week is of great importance.

(2) The meeting being held now is very important.

(3)The meeting held last week is of great importance.

3.(1)If time permits,I’ll go to see my grandparents tomorrow.

(2)Time permitting,I’ll go to see my grandparents tomorrow.

4.(1)The scientist came in, following his assistants.

(2)The scientist came in ,followed by his assistants.

又如,在学习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非谓语动词之后,学生可通过改写以下句子来感受不同方式的语法结构所呈现出的鲜活语言情景精妙之处。

1.Peter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which makes his teacher angry.

2.Peter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making his teacher angry.

3.That Peter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makes his teacher angry.

4.It makes his teacher angry that Peter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5.Peter’s often being late for school makes his teacher angry.

通过改变呈现方式,在对比与归纳的实践中,学生不仅有效地掌握了所学的语法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重视实践运用 巩固学习效果

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并最终能活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可以将语法与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运用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定语从句时,我们可以先与听力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听含有定语从句的文章、听英文歌曲,在听中设置一些难易适中的练习,帮助学习定语从句。

如,“The time you went away”这首英文歌曲中就含多处有定语从句结构。教师可先让学生们阅读理解歌词,分析定语从句结构,朗读熟练后记住,接着让学生们学唱英文歌曲。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愉悦中的学唱中理解、领悟、巩固定语从句结构语法知识。

在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际,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应及时转向阅读。读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那怕仅一天缺少阅读也是我们学习英语的大忌。阅读可以让学生体验语法真实运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加油站。在掌握一定的语法项目之后,教师可以把注重单句语法理解引向语篇运用。比如,提供一些如英文歌曲、电影短句、时文美句、名人格言等与目标语法相关的交际性文章供学生训练,并要求学生找出材料中的相关语法,进而深入体会其在文中、句中的意义及作用,达到巩固提高。正如载文亚光指出的:“语法对于关系独立而又松散的语言体系来说是一把保护伞,所以教师应将语法教学和语境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正地掌握语法的内容。”因此,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就不会那么生涩而吃力,领悟文章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引人注目造句子范文第4篇

一、提示语后的点号混淆

例:

A.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2013年泰州市中考试题)

B.“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2013年恩施市中考试题)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2013年黄冈市中考试题)

D.“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2013年德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中考试卷中,考查提示语后的标题标号用法是最常见的考点。提示语在前时,“说”字后面用冒号,提示语在中间时,“说”字后面用逗号号,提示语在最后时,“说”字后面用句号。有些考生混淆提示语后的点号的用法,分不清正误而造成失误。例句中A和D是正确的。B和C两题中间“说”字后面都应该用逗号。

二、引号末标点误用

例:

A.“非也非也。”李叔同淡淡一笑,“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妙处。在我看来,好坏都是福”。

(2013年遵义市中考试题)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2013年扬州市中考试题)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2013年德州市中考试题)

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2013年恩施市中考试题)

解析:引号句末标点的用法,也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标点题。如果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有的考生没有掌握引号的这种使用规则而造成失分。本例中,A、B、C三题中的句末标点都应该放在引号内,D题引用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

三、问号用法模糊

例:

A.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2013年天津市中考题)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2013年德州市中考试题)

C.我们吟诵着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2013年黄冈市中考试题)

D.人,稍不留意就会被绳子束缚住。那么,在俗世里,绳子指的是什么?金钱,权力,欲望?是,都是。(2013年遵义市中考试题)

解析:问号的用法如下: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有些考生就是因为问号用法模糊,不能发现错误而失分。本例题中A和C都是选择题,分句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B和E题都是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不应该用问号。D题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应该用问号。

四、不会用省略号

例:

A.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2013年扬州市中考试题)

B.信赖感靠什么建立?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非常复杂的成分吧:比如诚实、信仰、善良、默契、温情……等。(2013年遵义市中考试题)

C.老师要求此次作文的题目里含有“秋”字,如“秋风”“中秋”……等。(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解析:省略号最常见的错误用法是与“等、等等”连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省略号后面不要再加其他点号了。有些考生忽略了省略号的这些用法特点而造成失分。本例题中的三题都是因为省略号与等连用而错误。

五、分不清顿号、逗号、分号、冒号的用法

例:

A.“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2013年南京市中考题)

B.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C.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2013年恩施市中考试题)

D.上午八点,社会各界为雅安地震遇难者举行默哀仪式,汽笛声、防空警报声一齐响起。

(2013年泰州市中考试题)

E.雅安地震中李永刚的事迹告诉我们:当你抱着侥幸等待,你很可能受到命运的虐待;当你抱着危机谋划,机遇就不会从你身边走远。

(2013年遵义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几种符号都是句间点号,有些考生因为分不清这些句间点号的正确用法而失分。使用这几种符号时要注意:不是并列关系的词语,中间不应用顿号;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较长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应该用逗号;反复的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如果没有逗号,则可以不用分号;若有逗号,则用分号;顿号同连词“和”、“及”、“与”、“或”、“或者”等不能同时使用。A题“和”前不应用顿号;B题顿号改成逗号;C题“美丽”、“真实”之间应用顿号;D、E两题正确。

六、不能区分引号和书名号

例: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2013年扬州市中考试题)

B.①经过同学们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令“五四”文艺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②在眩目的灯光下、宽阔的舞台上,表演者各展其能,为师生们献上了一顿丰盛的文艺大餐。③晚会的节目,不管是歌舞,还是小品、杂耍,个个精彩纷呈。④特别是刘佳的独舞表演,更是优雅柔美,悠扬婉转;⑤张华和王军表演的双簧“我最美”更是诙谐滑稽,令人捧腹……⑥视听的双重享受令师生们如痴如醉,赞不绝口。

上文第⑤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应将 改为

(2013年资阳市中考试题)

C.《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13年泰州市中考试题)

D.《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解析:书名号的用法偶见中考试题,有些考生因为分不清“引号”与书名号的用法而混淆。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时使用,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A题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书名,应该用书名号;B题中引号应该改成书名号,C、D两题括号内指出书的出处,句号应该调至句末。

七、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例:填入下面语段各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家莫言凭借“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①的创作特色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荣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②意大利国际文学奖和福冈亚洲文化奖等奖项。他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不单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学概念③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④而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A.”, , 、 B. ” , , ,

C.” 、 ; , D. ” 、 ; 、

引人注目造句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学科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语文也不例外。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应彻底抛却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可见新课改理念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事实上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现将对此展开相关探究。

一、通过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规律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兴趣决定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态度,也是人们参加某种活动以及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因此d趣对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执着的去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或进行教学时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基,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能延伸到课文的重点以及教材的深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保持饱满的热情,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譬如在教学《白杨》这篇课文时,我把学生带进了多媒体教室,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了一副极具吸引力的画面(展示的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个父亲带着他的两个孩子坐在行驶于茫茫沙漠的列车上,而每隔几秒钟在他的眼前就会闪过一个高大伟岸的身影,那么这高大伟岸的身影是什么呢?这里面又蕴含着怎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呢?通过恢宏壮观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提问,让学生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心理,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相当活跃,对课文的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在这种情境下进行教学能大幅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激发其兴趣,这是提高其思维积极性的先决条件。

二、剖析句子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语文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分析课文来达到教学目的,而课文中有很多关键词性句子,这些重要的句子不但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更能令其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因为在很多课文中有些关键性的句子在文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去揣摩、思考,体会句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则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譬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这一课时,对于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他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引导学生着重进行分析,试图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具体我采用了比较和讨论的教学法,首先我让学生比较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并引导他们对此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结果:作者在这句话中正是把幻想和现实进行强烈的对比,这充分说明了卖火柴的小姑娘尽管有着美妙至极的幻想,可是最后的结局还是特别悲惨的。这告诉我们在毫无温情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之间都是金钱关系,懦弱可怜的小女孩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如果要让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小女孩过上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就必须让所有的穷人都团结起来,以推枯拉朽之势这个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比较、讨论,不但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而且还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提高了思维的深度。

三、通过造句训练培养学生放射思维

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放射思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放射思维。而造句训练是最能激发学生放射思维的极佳方式。因此在造句训练中加强放射思维训练,不但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更能令学生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具体可如下操作:首先可从句子成分着手。对于小学生虽然不能讲解复杂的句子成分,但是可启发学生把某个词语放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从而造出不同意思的句子,以此培养学生的放射思维。譬如用“坚韧刚毅”造句。放在主语位置:坚韧刚毅是一种崇高的品德。放在谓语位置: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坚韧刚毅。放在定于位置:革命先烈们坚韧刚毅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其次可从句子内容着手培养学生的放射思维。譬如在教学《养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关心”造句,可以用“注意”这层意思来造句,譬如:妈妈的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她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也可以用“挂念”这层意思来造句,譬如:我出门在外,爸爸非常关心我的身体。通过上述形式的造句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放射思维,进而激发其创新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如能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以上三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J].张云峰.课外语文.2015(12)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周登峰.学生之友(小学版).2015(06)

[3]论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季康平.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