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梦想之旅

梦想之旅

梦想之旅

梦想之旅范文第1篇

青岛西海岸依山傍海,风景如画。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让其拥有着天生丽质般的优越。这里有“山、海、岛”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大珠山风景区、青岛琅琊台风景名胜区、青岛达尼画家村、金沙滩、银沙滩、唐岛湾等圣洁壮美的旅游盛宴。青岛西海岸在准确把握当今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的同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原则,立足“优先发展”和“率先突破”的战略定位,全力打造“青岛西海岸度假胜地”,旅游业取得快速发展。

阳光明媚,海景旖旎,是众人对西海岸的普遍印象。无论是入驻此地的各大星级酒店,还是美轮美奂的各种主题的节庆活动和大学生沙滩排球大赛,抑或是一年一度的汽车群英会,都会让旅者全身的快乐细胞迅速沸腾起来!这里是个美丽的旅游天堂。

数字展览馆描摹西海岸之梦

什么样的旅游会让你迷醉?什么样的城区会让你忍不住窥探全貌?在主体造型灵感来自战舰与战斗机的西海岸新区规划展览馆中,那些我们迫不及待想知道的城区的景象——在我们面前呈现。你可以观赏、见证和享受一座现代化的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成果。西海岸新区规划展览馆让我们更快地知道了,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怎样构建了一座与众不同并独具魅力的新城区,他们是怎样理解这座城市的。这里描写了城市的发展与未来,展示着这座城区的中国梦,新城之梦,蓝色之梦和未来之梦!

航海、一核、两港、五区、蓝色之城、智慧之城、低碳之城……这些是西海岸的城区印记!这些印记汇成数字化影像和图片,精彩地展示在西海岸新区规划展览馆内。西海岸新区把规划展馆命名为“城市之窗”,展馆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是序厅,展示海洋是生命形成的肇始之源、国家崛起的蓝色力量、国家的未来、海洋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沙盘等内容。第二层除了展示蓝色经济、蓝色生活、未来西海岸体验空间、蓝色产业、回归海洋、海洋生态保护等主题,还有180°3D影院、未来西海岸2030体验空间等等。其中西海岸2030体验空间就是让市民提前体验未来世界,2030年的西海岸将是什么样子,以屏幕展示的方式体现出来。站在展馆二楼VIP看台观看,200平方米的巨大LED播放屏与600平方米模型组成的声光电三位一体同步演示系统,可让市民全方位感受西海岸新区的规划、建设情况。从展馆的几大板块,可直观的看到,正在崛起的西海岸新城区,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积淀,特别是新区形态形成的新优势,各方面进入跨越发展时期,整个区域已经形成了以海洋为核心的鲜明的产业特色,在当前海洋强国战略中,已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百闻不如一见。请走进西海岸新区规划展览馆,尽情地分享西海岸的城区整体发展的激情梦想吧!

体验宜居幸福城市的甜蜜奢梦

大海、灵山湾、唐岛湾、金沙滩、银沙滩、海岛、情侣、比基尼、海鲜大餐……

提起和大海缠绵交融的西海岸,这些性感的词汇立刻涌入脑海。这里的浪漫与热情迎来了定格永恒的爱情镜头。在西海岸的海岸线,随时可以邂逅拍婚纱照甜蜜场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甜蜜情侣正需要一个这样唯美的地方来让自己的爱情升温。西海岸,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牵手走在细软干净的沙滩上,看成片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海水蓝天连成一线。房子被设计成了艺术般的美学元素,浅紫、淡蓝、粉红,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植被花木……这是和爱人携手在梦中走过的场景,却真真实实在西海岸的海岸线上演。这座迷人的城区,总能让你在不经意的瞬间捕捉到极美的温柔。你在海边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镜头前看你。

西海岸蕴藏着现代生活和品质旅游的所有秘密。一个旅者,目的是永远寻觅美景。从一个海岛到一个码头,从一片海湾到一片山脉,循着温暖的洋流,追逐着跃出山体的花海,带着一段段奇遇与探险、庸惰与惊奇、欢乐与满足,甚至整个人生况味,却从不停下脚步。在西海岸,你会在最短的时间寻找到这些最适合快乐旅游的幸福词条。

乐旅词条:灵山湾

灵山湾湾口在鱼鸣嘴与大珠山嘴之间,宽23.4公里,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泥沙底,水深5-12米,沿岸多为平缓沙滩。西北有风河注入,形成河口港,港南盛产阡里虾。东北有唐岛湾,西南有胡岛湾、鱼池湾。东南有灵山岛,是湾口的天然屏障。灵山湾的地理优势和创新的设计理念可与海南三亚的亚龙湾相媲美。灵山湾旅游度假区旨在打造高端旅游服务业,营造国际知名、中国一流、北方第一的全国重要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是西海岸打造一流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点睛之笔”。

乐旅词条:金沙滩

位于薛家岛旅游度假区的金沙滩呈月牙形,东西伸展,全长3500米,宽300米,水清波明,沙细如粉,色泽金黄,故名金沙滩。现代学者张景孔诗云:“金沙滩头平,遥望天水涌,海阔纳万物,山远断九穹。危礁傲飞浪,娇燕喜罡风。沧海无尽时,扬帆日边形。”这正是金沙滩景色的真实写照,金沙滩被誉为“亚洲的骄傲”。金沙滩是我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海水浴场之一。中国著名书法家沈鹏之为之写下“天下第一滩”五个大字。

乐旅词条:琅琊台

琅琊台位于黄岛区西南26公里,琅琊镇境内,三面环海,海拔183.4米。其东南为斋堂岛,北为龙湾,西南为沐官岛,西北为琅琊城故址。琅琊台冠领群山,仰俯高天风云和大海碧波惊涛,与海上岛屿遥相呼应,自然风光大气磅礴,蔚然壮丽,天地山海间的奇观异景丛出迭现,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琅琊台古有中国五大港口之称,因秦始皇三度东临,筑台并遣徐福东渡求仙,开启中日文化交流先河而蜚声海内外。现经过开发建设,已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琅琊台风景名胜旅游区。

乐旅词条:唐岛湾

唐岛湾景区地处青岛开发区行政商务中心区,因唐太宗李世民驻军于此而得名。唐岛湾北岸东西纵横4.5公里,规划建设了码头休闲娱乐村、滨海伊甸园、滨海休闲广场、公共艺术园、运河广场、滨海运动休闲娱乐中心、生态休闲公园等主题游览区,推出了数十种海上娱乐项目,可体验皮划艇,乘坐游艇、电瓶船进行海上漫游。唐岛湾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滨海景观公园,依托其南岸最具价值的“自然滩涂”、“湿地景观”、“绝佳的城市观景带”等优势,构筑的是一个满足高端旅游度假需求、体现海岛风情和海湾文化、以静态休闲为主的滨海景观公园。该设计方案还获得了“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的环境金奖。

乐旅词条:大珠山

大珠山位于黄岛区滨海街道办事处境内,三面环海,地势雄奇。大珠山是国家4A级景区,主峰大寨顶海拔486米。据传,唐朝仙人朱仲居于此山,故名“大朱山”,后改为今名。因与小珠山南北雄峙,古有“双珠嵌云”之说。此山景色最佳处为山之东北处的珠山秀谷,但见万顷花海,到处都是野生杜鹃,姹紫嫣红,而观海胜景要数此山第二峰——山南峰。主峰大寨顶之阴有寺名石门寺,建于金大定五年,隐于山坳。寺内多竹,中有塔林,在寺内观山,峰顶巨石如一尊大佛端坐,其东侧一小石僧正向大佛叩拜,惟妙惟肖。大珠山南端濒海处,有湘子门、南天门、阎王鼻子等名胜。在湘子门侧有帽子峰,上有徐庶庙。庙虽小但名气大,引来四邻八方香客前来朝拜。大珠山文物颇多,尤以石窟为珍,多为隋唐时代遗物。相传大珠山有石窟99座,后大部分毁弃,现有约3处。其中一处有佛像30多尊,皆为隋唐风格。此外,大珠山还有女儿石、老鹰石、鳖儿石、和尚石和仙等景点。

梦想之旅范文第2篇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于3月正式在希腊点燃,一场与众不同的追求卓越、友谊、和谐的传递开始。奥运火炬不是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就规定的仪式,但是在燃烧的火炬中,人们聚拢于奥林匹克旗下,火炬演化成一股空前凝聚人心、宣扬精神的力量。

在古希腊神话里,地球上的火源自于天神普罗米修斯从上帝那里盗取的火种。火炬传递拥有了来自于古希腊时期神话的神圣意义。不过,严格说来,奥运火炬传递真正成为模式固定下来,是由于1934年国际奥委会的决定。当时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这一决定以后居然会具有超过比赛本身的意义和能量。1936年,希腊的女祭司将采集的圣火和野生橄榄枝编织的花冠交给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火炬传递者,在诵读了古希腊诗句后,火炬接力开始。经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最终抵达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棒火炬是由希腊运动员康斯坦丁・库德里斯举起的。

当然,火炬传递并没有那么顺利,它也没有因为象征“和平”而施放出魔力,战争比“和平”更为强悍有力。继1916年第6届奥运会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受阻,1940和1944年的圣火也让位于血雨腥风的二战战火,奥运会在战火中徒成虚空。此后,世界上虽然仍不断出现地区性争端,但终于重归和平。人们继续高举火炬,一棒一棒接力传递到主火炬台,点亮奥林匹克会场……

燃烧吧,火炬

火炬传递可称是奥运会最有号召力的热身项目,人们将对奥运的热情调动起来,提前举行一次旷日持久的盛大“狂欢”。

在奥运会进行期间,如何做到主火炬和手持火炬的燃烧安全是设计者最重要的考虑因素。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离奥运会闭幕还有5天时,一场持续了20多分钟的大雨浇灭了主火炬台上的圣火。按规定,火炬熄灭就意味着大会闭幕。场地监督比・布歇尔见状,赶紧冒雨冲上圣火台,从口袋里拿出打火机,重新点燃了圣火。虽然都是火,但却有了本质的不同。经组委会讨论,用打火机点燃的圣火无效,旋即用场中央的安全灯取来火种,重新点燃了圣火。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也曾因火炬爆炸导致火炬手受伤,这更是一直让设计者们引以为戒。火炬必须能够在包括暴雨、风雪或酷热的天气等任何可能的气候条件下燃烧。此外,传递方式也是火炬安全性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奥运会的关注度不断加强,特别是最近几届奥运会,每一个主办国都会在传递方式方面做足文章,力求火炬传递新颖别致并具有创意:马背上、沙漠里、天空中、水面上或海底下,这些不同的传递工具和传递环境对火炬的稳定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人为的因素,1988年汉城奥运会火炬就曾因记者围堵而熄灭。火炬保持燃烧状态是有规定的――熄灭后必须用安全灯点燃――安全灯中保存着从希腊采集来的火种。但如果安全灯熄灭的话,就必须回到希腊重新采集火种。所以,安全灯的稳定性极为重要。对此,各主办国都采取了极为严密的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如汉城奥运会组委会就要求安全灯要有出色的抗风性,要求其即使从30000米高空坠落也不能熄灭,风力超过每秒40米也必须处于安全状态,还要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2000年,奥运火炬抵达澳大利亚后曾多次历险:有人试图使用随身携带的灭火器喷射火炬;有人从接力者手中抢下火炬,自己持火炬跑了一小段距离,直到被警察制止;有人试图从火炬接力者手中抢下火炬扔进海里。此外,奥运火炬还遭到过一次抢夺和一次“水弹”射击,好在悉尼火炬设计者出色的安全设计使火炬有惊无险。悉尼奥运会的手持火炬受到了一致的赞誉,该火炬重量为1000克,加满油的情况下能够燃烧20分钟。火炬体分为三层,分别象征着土、火和水,内层由不锈钢制成,内盛燃料系统和燃烧系统;中层由蓝色电镀铝制成,内盛燃料罐,燃料使用的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这种混合气体容易充分燃烧,废弃物少,十分环保。火炬经过了严格的检验,在时速65千米的大风和热带的瓢泼大雨中还可燃烧。火炬还有自动熄灭功能,当火炬被倒置或放在地上10秒钟就会自动熄灭。

2004年雅典奥运火炬整体重700克,高68厘米,设计超前并富有活力。人性、绿色的橄榄叶状设计和流畅的线条使雅典奥运火炬本身成为圣火的延伸,呈现出一个自由喷发的火焰的外形,每支火炬至少可以燃烧20分钟。两种色彩和橄榄叶般柔畅的外形体现了设计师“万物适中”的设计理念。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一问世就引起众人关注,它以优雅的纸卷造型围住激情火焰,有着抗风防雨的安全设计。极具古典韵味的外表下,“祥云”的燃烧系统采用创新的双火焰方案,为圣火上了双保险,将伴随奥林匹克迈向新的高峰。

奇异的旅程

自从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诞生之日起,已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种族、不同的人们参加了火炬接力活动。在奥运会历史上,早期的火炬接力大多采用跑步的传递形式。随着奥运会的发展和逐步推广,其举办地遍布全世界,为了体现火炬途经地区的特色,各举办国家和城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传递方式:在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中,擅长滑雪的挪威人用滑雪方式传递圣火;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则利用雪橇在北极圈内进行了圣火传递;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从雅典到巴黎的圣火传递中使用了超音速协和飞机,这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为快速的火炬传递;而1996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火炬接力更采用了降落伞这种特异的传递方式。

比之冬奥会,夏奥会的圣火传递之旅更加充满传奇色彩。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由于当时的芬兰仍然未能从二战创伤中恢复过来,组委会请求奥运火炬的传递不要经过芬兰东部,因此主办方将火炬装入飞机经由雅典从哥本哈根运送到赫尔辛基,这也是奥运圣火首次飞上天空;而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东道主更是别出心裁地“玩”起了高科技:奥运火种首次通过卫星用激光从雅典传送到主办国。当采集的奥运火种到达雅典后,通过一个捕捉离子化火焰微粒的传感器,只花了半秒钟时间就被以激光的形态传至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并由卫星将信号反射到渥太华,通过对卫星传过来的脉冲信号进行解码而复制了奥运圣火,最后才进行了短距离的人工传递。这也是至今为止奥运圣火的唯一一次太空之旅。

在奥运火炬传递的历史中,圣火还曾经和水有过三次亲密的接触: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一名船员在贝拉克鲁斯划着一条名为“杜兰戈号”小船把火炬传送到了对岸;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火炬接力期间,一位潜水员高举着火炬游过马赛港口,但由于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当时火炬的火焰部分必须在水面以上。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火炬历经2.7万公里抵达澳大利亚土著圣地乌卢鲁,主办方动用了船只和蛙人来运输火炬,历时127天,这是迄今为止历时最长的一次传递活动。除了奔跑,澳大利亚人还动用了骆驼、独木舟、太阳能汽车等不同的传递方式。由于科技上的突破,在大堡礁,圣火还经历了奥运会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传递方式――水下传递,首次让奥运火炬燃烧于水面之下。还有一个传递的典型事例,是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接力期间,美国人利用在其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交通工具――印第安人的独木舟、传送快递的驿马、密西西比河上的汽船、世界上第一条贯穿大陆的联合太平洋公司铁路等进行火炬接力,被人们称为“西部牛仔”之旅。

“丝绸之路”与“和谐之旅”

中国人为之努力数年的奥林匹克圣火,于3月24日在奥林匹亚古遗址举行采集仪式。当阳光聚焦于凹面镜的中央,圣火点燃,千百年沿用的传统采集方式象征着奥运圣火的纯洁,也象征奥林匹克精神的不绝传承。

依照传统,最高女祭司将宝贵的圣火种递交给第一名火炬手、希腊跆拳道运动员亚历山大。圣火跟随亚历山大,从古奥林匹克竞技场跑向顾拜旦纪念碑之后,便开始了在希腊境内的旅程。经历了7天的传递,奥运圣火离别故乡,奔向北京。

21世纪的北京为奥运调动了空前的力量,这次的火炬传递也将破几个纪录:火炬手最多、传递时间最长和传递距离最长。最耀眼的应该是对传递路线的安排了。2001年,奥申委就曾经对世界承诺:奥林匹克永恒不熄的火焰将跨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这是个奥林匹克从未有过的高度!

传递路线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本次奥运会境外路线的安排。每个承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都会尽力向世界展示本国的文化历史,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让人们重温了古希腊和古代意大利的辉煌岁月;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火炬路线回忆了美洲与世界相遇……2008,北京选择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寓意。境外火炬接力传递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立足亚洲,兼顾五大洲重点国家和城市,将会前往五大洲(国家、地区)的20多个城市。这个路线的设定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高度评价,认为它“将会把友谊和尊重带给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以及不同信仰的人们”。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界最早的交流之路,它的来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如《穆天子传》的神话领域。从众所周知的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绸、茶叶、书籍传到国外,而国外的金银、珠宝也随之进入国境。外国纷纷惊艳于中国的富有和瑰丽,中华泱泱大国的风采得以名扬世界。古代的“丝绸之路”,因朝代不同而路线各有区别,总体可算有陆路、海路两条路径。这一象征着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贸易之路,行经中亚、欧洲、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传播的不仅是物品,还有中华文明和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丝绸之路”诞生的两千多年后,又一条担负中西交流意义的路线诞生――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路线。这一次,中华民族期盼的远不止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中国人的想法更为超远、前瞻。

圣火之“云”

本届境外火炬传递是火炬第二次走遍五大洲(第一次是28届雅典奥运会)。从北京出发后传递的首站就是丝路重镇阿拉木图。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重要城市,哈语中意为“苹果之城”,位于天山北麓。据记载,阿拉木图历史悠久,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要经过这里再走出去。城市始建于1854年,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还曾经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首都。第二站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申办奥运已经有十余年历史,是奥运精神生生不息的地方。伊斯坦布尔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扼守黑海咽喉,是连接欧、亚、非三个大陆的重要城市。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伊斯坦布尔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年来,陆上“丝绸之路”始终商贾不断,他们在此结束亚洲行程,承载着中华文明走向欧洲腹地。本次火炬,也是由这里传向欧洲,走到欧洲的第一站――俄罗斯的圣彼得堡。

欧洲是奥林匹克的发祥地,是奥运会举办次数最多的大洲。不仅举办过1980年奥运会的俄罗斯有着悠久、深厚的体育传统,接下去的伦敦和巴黎更是奥运会历史中让人牢记的名字。作为享誉世界的大都市,英国首都伦敦曾经两次举办过奥运会,这座集高贵传统与现代金融于一体的名城,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张力,也将是201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同样举办过两届奥运会,巴黎较伦敦更多了一重荣誉――这里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故乡。巴黎,法国著名的文化、艺术名城,顾拜旦在这里发出的振聋发聩之声――“复兴奥林匹克运动”至今仍在世人耳边回响,整个欧洲亦因此染上荣光。

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曾经被船载入美洲,虽然对于古代 “丝绸之路”是否曾达及美洲,仍有着不同的说法,毕竟亚洲和美洲的距离对于古代的航海能力是个挑战。但是今年,“祥云”圣火确实将会抵达这个“新鲜”的大陆,以一火之力照亮这个或许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之地。按照计划,4月9日,美国的旧金山会作为北美洲的唯一城市迎来圣火;11日,圣火则会转道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个著名的阿根廷首都,享有着“南美洲巴黎”的美誉,在地理上则是距奥运主办城市――北京最远的国家首都之一。

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首都,在斯瓦希里语里意为“和平之港”,位于非洲大陆的东海岸,可能是大部分中国人都不曾听说过的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到达过的最远地方就是非洲的东海岸了,于是这个可能是古代被称为三兰国的地方也成为这次奥运火炬在非洲的唯一驿站。

回顾亚洲的奥运史,这块极富体育热情的大陆只有日本和韩国曾经举办过奥运盛会,和欧洲举办16次、美洲举办过7次的比例悬殊极大。所以,本届奥运圣火传递的重点在亚洲区域,圣火经过达累斯萨拉姆后就会重返亚洲。重返后途经的地方多与“丝绸之路”有或疏或密的联系。首站马斯喀特,是阿曼首都,以城市的神秘和丰富的阿拉伯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的海外游客。这里是古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途经阿拉伯半岛的唯一港口城市。而接下来的伊斯兰堡、新德里、曼谷、吉隆坡同样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也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之城。

梦想之旅范文第3篇

从茫茫雪原的阿拉斯加到热辣奔放的加州海滩,他们一往无前;从潋滟风光的密西根湖到雄奇壮丽的落基山脉,他们追逐狂奔。而承载这种永不停歇美利坚精神的,正是途中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

公路,就是美利坚民族追逐梦想的永恒通途。

狂热的汽车时代

满载货物的大车在茫茫草原上呼啸而过,黑暗的夜晚里列车在铁轨上隆隆驶向远方,大量的移民蜂拥来到埃利斯岛,成为萦绕着美国人民永不停歇的旅行情结的象征。

尽管美国的发展一直都是飞速般前进,但仍经历了漫长的世纪轮回,才构架起完整的铁路、公路系统。

17-18世纪的美洲大陆,是一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道路建设唯有几条原住民踩出的蜿蜒小道,拓荒的先辈吃尽了苦头。威廉・赫顿曾这样描述林肯全家往伊利诺伊州的迁移:“驾着一辆两头牛拉的马车,辗转在阴暗潮湿的旅途上,旅程孤寂而又冗长。”报道唤醒了美国成千上万有类似经历人的回忆和感慨。

直到工业时代来临,才让人们彻底摆脱马车泥沼,风雨兼程的旅途。

公路是汽车时代到来的催化剂之一。1893年,两位自行车机械师查尔斯和詹姆斯・杜里埃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大街上,成功地实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车,这标志着汽车时代开始了,同时,也把这块大陆拉进了公路时代的洪流,

20世纪20年代,亨利・福特创造性地把汽车装配线引入了汽车制造业,并由此引发了一场生产和销售汽车的革命。这使得汽车与旅行迅速链接,并很快扩展开来,而开着汽车去旅行也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一大渴望。

同时,联邦时期的政府也扮演着纺织工人的角色,“织造”了一条又一条经纬交错,纵横延伸的国家脉络。

当汽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美国的街道和乡村时,要求改善路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16年,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联邦政府关于国家运输系统的第一个法案――联邦援助公路法案,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

在以后的每个十年中,支持这类政府行为的选区越来越大。正是在这样的声援与互动,让美国人追逐梦想的脚步开始加速前行。

行进在大路上

“如果美国人在岁末有一点空闲时间,他将会带着永不停歇的好奇心驶上公路,遨游美国的广阔领土,几天之内行程500英里,并终生乐此不疲。”

――阿历克斯.托克维尔

美国人对公路旅行的热衷,缘于发达的汽车工业带来的便利,而真正让美国人沉醉其中乐此不疲的,却是这块新大陆上的如画风光,以及游览风光道路上,那些别致的汽车旅馆、温馨可口的晚餐和方便舒适的汽车电影院。

66号公路:起点芝加哥,终点到西海岸圣塔莫妮卡,美国人称它为“母亲路”(The Mother Road)。

66号公路斜贯美国,途经伊利诺伊州、密苏里州、堪萨斯州、奥克拉荷马州、德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全长2448英里。66号公路,在美国的历史上是早已超越了经典和传奇的存在,这条如今已从地图上消失的公路已经化身为美国流行文化精神的象征。

如果你怀旧并崇尚简单、慢节奏的往昔时代,那一定会喜欢66号公路所营造的氛围。无论是像逍遥骑士一样骑着虎虎有生气的哈雷,还是驾驶着经典的雪弗兰房车,驰骋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公路上,放眼望去,尽是大片的玉米田、印第安保留区以及一望无际的沙漠。广阔的黄土上,仙人掌零星地散布期间,仿佛掉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奔腾着狂放的激情,混杂着马鞭声响和浓重烟草味的西部牛仔时代。公路小镇旁贩卖冒著气泡水的酒馆,霓虹灯闪烁的汽车旅馆,古式而老旧的加油站,西部的传奇逸事又在眼前一一上演。

1号公路:北起旧金山以北的Leggett,南达洛杉矶南部,沿着太平洋海岸线蜿蜒起伏1000公里,所以也叫做Pacific CoastHighway(PCH)。

一边是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一边则是陡峭高耸的悬崖山脉,使它被称为最美的“天堂之路”。这条大道直达圣地亚哥巴尔堡公园,可以带游客到达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等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方。

从华盛顿至俄勒冈的路上,有着弯曲长达643公里的海岸线,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沿途看到麋鹿和秃头鹰。1号路穿过俄勒冈州的最高海拔地托马斯小溪(Thomas Greek)桥,沿线下来是皮斯特河之前的一线海滩。引人入胜的“接吻石”一带景色最好,而爱好风浪板运动的人大都集中在梅尔溪和黄金海岸之间。

一路向南,会经过巴尔布半岛,这是一个高消费的地方,10公里长的沙滩围绕着一个经常停满了游艇码头。除了主街的景色外,巴布尔帕维莱恩亦是不可错过的,它建于1905年,是当时铁路的终点,上面有一个独特的尖塔。到达的时间如果恰到好处,你可以在尖塔的后面看到渔夫正在卸下一天的收获。老旧的渡轮停泊在帕姆街到巴尔布岛的水域中,映衬着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别墅和高档商店及咖啡馆。

圣地亚哥是路程的终点,这是一个繁忙美丽的港口城市,吸引了许多从好莱坞来的电影明星,一位历史学家对它这样描述“任你豪饮,赛马不断,跳舞可以玩通宵。”

50号公路:50号高速公路自西从美丽的太浩湖(LakeTahoe)进入内华达,穿过内华达州的首都卡森市,一直连接到东部的大盘地国家公园。

50号高速公路被美国《生活》杂志称为“全美最孤独的公路”,该杂志引用美国汽车协会一位顾问的话:它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任何有趣的地方。我们不推荐它。沿途只经过9个城镇,两个废弃的采矿营地,少数几个加油站以及偶尔几只郊狼。我们警告所有的驾车爱好者不要在那里开车,除非他们对自己的生存技术很有信心。

换句话说,它是美国最荒凉的公路之一,人烟稀少,有许多印第安人部落,一条笔直的大道,不转弯,望过去,看不到尽头,感觉直通天际,著名的死亡谷也在这条路当中。

尽管它是孤独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景。不管你是自西向东走还是自东向西走,50号高速公路绝对是让你体验真正内华达风景的途径。沿途充满无与伦比的娱乐机会,有涉足、爬山、山地自行车、摩托车游览、越野车、骑马、沙板以及露营灯。从这里驶过的人们可以欣赏沿途的美景,远眺,服务完备的友好社区,别具历史风情的采矿小镇。

艺术家的解放与自由

无论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电影制片人,都无法抗拒敞开的道路对他们的诱惑

说到公路旅行,就不得不提到关于这些内敛又张扬的道路所延伸出来的艺术作品,人在路途中往往会迸发出奇思妙想,艺术家则更甚。

美国的艺术家们似乎永无休止的活跃着,约翰・德・克利维库在他《一位美国农民的来信》最后一章中写道:“这时刻终于到来了,我必须从我的老房子里飞出来,远离我的农场”。一个世纪以后,马克・吐温也借笔下的哈克贝利・费恩之口声称要“挣脱一切到达自由的领土”到遥远的地方去旅行,以寻求精神和肉体上的新生。这种欲望不能简单地用贯穿大陆的念头来解释。好莱坞伟大的道路题材电影注定要属于那些广阔平原上的历险。全世界的人们都认为美国是一片广袤开放的土地,这要归功于约翰・福特的电影和无数的西部片。公路电影可能是整个国家电影院线中反对主流文化最有力的宣传。

二战以来,随着旅行脚步的加快,文学作品创造进入了一个狂乱的局面。《在路上》是美国20世纪60-70年代最有名的道路小说,作者杰克・凯鲁亚克除了展示令朋克一族倾心的山水风景,还有对美国旅行文化的反思,用有价值的经历让人们重新思考旅行的意义。

其实,美国人都被这种“在路上”的情结所笼罩,20世纪60年代,大批的年轻人骑着摩托,或大篷车,用波西米亚式的反文化来冲破传统的束缚。他们不眠不休的移动,在城市间的辗转,以此来体会生命的存在,追求着“身体下地狱,灵魂上天堂”的精神解放,他们的青春被道路记录下来。

66号公路作为美国人的精神图腾之一,它的身影频频出现那个时代的歌曲、小说、电影和电视作品中。从“垮掉的一代”中走出的年轻人,带着对生活失意,不断的通过流浪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政治的不信任,对民族主义和越战的反抗。

其实无论是黄金时代,还是艰难时期,这条路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愤怒的葡萄》中,乔德一家便是沿着这条公路奔向希望中的加利福尼亚州,留下了辛酸却也有几许温情。1984年,随着40号州际公路的代替,66号公路完成了最后一段扩展,从此在美国地图上消失。当时举办了一个庆祝仪式,知名词曲创作人Bobby Troup到场并发表了讲话,泪水从他的眼眶里涌出,他把这一天称为“非常悲伤的日子”。

公路,带给人们期待和向往,让浮躁的内心受到沿路风光的洗礼。当人们从选择一个起点出发的那一刻开始,终点是哪里就变得不在重要,重要的是逃离了一成不变的现在,告别现实的不满,去寻找新的开始。

在呼啸而过的风中,捕捉灵魂的狂热,聆听生命的召唤,这便是一场自我救赎和内心回归的完美之旅。

《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

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Bonnie Parker 和 Clyde Barrow是一对雌雄大盗,在30年代横行德州,持枪抢劫银行,最后为警方击毙,是耸动一时的社会新闻。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Sailor和Lula是一对恋人,Sailor因干掉了反对他们关系的混混而坐了两年牢。出狱后他携女友远走高飞,情节在漫长的汽车旅程、杀手的追杀和回忆的阴谋中诡异的展开。

《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

《末路狂花》为公路电影开启了新的方向,电影成功地引介女性主义到这个一向为男性阳刚意识型态所主宰的文类。Thelma和Louise是一对闺中密友,两人相邀开车出游。这原本应是一次简单而愉快的旅行,但最后却成为两个女人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奋斗。

《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

电影描写一对杀人不眨眼的雌雄大盗Mickey和Mallory的故事,两人绝非正义的化身,而是如片名所说的“Natural born killer”,所到之处腥风血雨,只留下一个活口宣扬他们的事迹。

《德州巴黎》Paris, Texas

这是一部以发掘一个人过去为主题的公路电影,记忆在两次旅程中渐渐展开。L.A.是文明生活的象征,德州则是Travis的起点与终点。那里包含了他的过去,他在4年前跑到沙漠时遗留在那里了,所以当他回到文明生活后,还必须要再回去一次把它找回来。

梦想之旅范文第4篇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梦,自然我也不例外。但我不甘心梦想堙灭在平凡的生活中,所以带着梦想我来到了大学。但我知道梦想的实现需要坚实的脚步和坚定的信念,于是在来大学的路上,我带来了一本书——《逆境中的超越》。书中讲述凡是皆有可能的信念一直激励着我,因此我参加了元旦晚会并站在这里演讲。也许,有人会问:你有什么勇气参加?而我的回答是;因为,我有一个梦想,我的梦想给了我第一个目标,所以我要去努力完成它!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

在读书的生崖中,我经历也明白很多。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大多数人缺少坚持罢了。假如将成功比喻成一天的生活,那么大多数人是失败在第二天黎明来临前的那一刻。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当人生遭遇挫折时,请不要气馁也不要沮丧,或许下一个转身你就会成功。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充实自我,请相信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

同学们,你们甘愿平凡吗?(不甘愿!)很好,你们都已站在成功的大门前了。在只属于我们的青春里,为何不热血澎湃?为何不带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用一颗年轻勇敢的心去战斗,将成功的门打开呢?而现在天上太阳正晴,我们的青春花儿正好,何不扬鞭启程。我相信你们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你们相信自己吗?

演讲即将结束,最后我想上一句话:只有今天做的好,才能希冀明天做的更好!此句愿与诸君共勉并祝大家学业有成!谢谢!

梦想之旅范文第5篇

背包客背上行囊,就是把梦想、新奇、辛苦、欢欣一起放到了里面,背起背包去旅行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一名背包客?《背包十年》的作者小鹏说:为了在年华老去的时候不鄙视自己,世俗的眼光不重要,内心的声音才重要。这就是3N旅行的主角——背包客。 从旅行时间上来看,目前中国背包客大多数处于“放风型”,由于中国政府实行的黄金周假期制度,大多数背包客都集中在春节、五一、国庆3个时段前后出行,目前五一假期被拦腰截断。这种规定就像放风,憋久的人们一窝蜂地冲出去透风,时间一到又一股脑地回家,国外也有圣诞节这样的大假,通常背包客们不喜欢选择这样的假期出行。旅行肯定不是富人的特权,但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中国背包客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不能说明女性更有思想和理想,而是中国男性的现实压力更大。目前中国背包客年龄大多集中在30-40岁,他们在各方面已经稳定,也有了经济基础,可以将梦想装进背包了,中国背包客年轻化也是发展趋势,工作几年的80后已经先下手为强炒老板鱿鱼,旅行一段时间再回来找工作,这样“快意人生”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欧美日韩这些发达国家的背包客年龄跨度很大,他们的学生都流行“间隔年”的旅行方式,就是毕业后背包旅行一年,在旅行过程中思考今后的定位。大多数人毕业后都为工作和生计而奔波,填饱肚子也能考虑梦想,用旅行将自己狠狠甩在陌生之地,然后在孤独与自由中,再把自己找回来,是许多背包客的共性。

有背包客说:无论是否有信仰,只要能够日日自持,控制欲望,善良而不贪婪,都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实,3N旅行正是背包客的信仰,背包客推崇“生态旅游”,包括旅游活动本身和目的地类型两方面,这不仅局限于自然区域或者生态系统,而是任何旅行者会到的地方——无论城市农村,无论沿海山区,无论是发展中还是发达地区,都要努力降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旅游的消极影响,这是背包客的旅行守则。背包客悄悄成为生态旅游的发起人和带动人,他们的旅行已经超越3S时代(阳光、沙滩、大海),目的地是最淳朴、最怀旧的原生态大自然,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享受灵魂的自由,这是注重环保,顺应自然,敬天惜物的原生。

《背包十年》

“一段历经十年,终见彩虹的梦想旅程……”,一个以旅行为生的“狂徒”日记……,一名网络时代成就的新文艺青年……一部梦想拥有者的青春读本……

这是由中国版的凯鲁雅克——小鹏,撰写的一本中国版的《在路上》,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现在人人都喜欢旅行,可不是没钱就是没时间。背包十年的作者在10年前也跟所有人一样既没钱也没时间,可他就是凭着对旅行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从一个纯业余的背包客变成了如今的职业旅行者。现在他的旅行不仅不用花钱(有各种赞助),还能赚到钱(卖游记和照片),他的10年背包生涯关于梦想、成长与坚持。是一本现代社会励志的心灵鸡汤。你是否也想复制他的成功之路?与市面上的国别体游记不同,这本书是编年体结构,不是描述景点,而是描述一种成长,描述一个青年最绚烂的10年光阴,像朝阳一样,照亮每个心中还有梦想的人。美国有一个旅行家俱乐部,把世界分成318个国家和地区,但全世界只有9个人走完这全部所有。作者之前的理想就是想成为世界第10人,中国第一人。但现在他对理想进行了微调,就是通过努力,让更多人喜欢旅行热爱旅行。他从三毛、格瓦拉身上获得关于旅行的梦想,他的使命就是把这种梦想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