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流组织部长

风流组织部长

风流组织部长

风流组织部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袋式除尘器;数值模拟;气流组织;节能

Abstract:The bag filter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The velocity field under different airflow organizational were simulated.To create better airflow ,which will be useful to extend the life of the bag filter.The research is for improving the airflow and energy-saving of the bag filter.

Keywords:The bag fil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airflow;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袋式除尘器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高效除尘设备,对减少大气污染起重要作用,在化工、冶金、矿山、机械、水泥、粮食、制药、轻工等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主要用来捕集细小、干燥的非纤维性粉尘,袋式除尘器的粉尘排放浓度可达到l0 mg/m3以下。降低气流流通阻力及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是袋式除尘器需要解决的问题。袋式除尘器破损滤袋大部分集中在除尘器下游,这与箱体内部气流状况密切相关。合理调整气流分布可以降低运行阻力,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减少振动和噪音。因此,对袋式除尘器内部设置不同角度的导流板,利用CFD对除尘器内部流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找到一种可以使内部流场均匀的导流板,优化袋式除尘器设计。

1.计算模型和数值方法

1.1物理模型的简化及建立

根据除尘器实际结构尺寸对其进行简化,箱体部分尺寸为长2.21m,宽2.29m,高3.2m,灰斗部分尺寸为长0.7m,宽0.22m,高1.75m。本次模拟主要是研究进风口处环形挡板不同角度对除尘器内部流场的影响,故将不考虑滤袋的影响,花板上方的上箱体盖板整个当出风口处理。由于除尘器关于进口中心面成镜像关系,所以建立的模型为除尘器的一半,详见下图1。

图1 除尘器模型

将此除尘器模型导入到Workbench中,利用Geometry将模型做些相应处理,然后Mesh画网格,最后利用Fluent做流场模拟,如下图2。

图2 除尘器模型导入

本次模拟的进风口共有五种情况:

1)进风口共五个圆形挡板,间距为50mm,总长275mm,角度为45°,见下图3(a)。

2)进风口共六个圆形挡板,间距为50mm,总长275mm,角度为45°,见下图3(b)。

3)进风口共六个圆形挡板,其中五个间距为50mm,另一个85mm,总长320mm,角度为45°,见下图3(c)。

4)进风口共七个圆形挡板,其中六个间距为50mm,中间位置挡板角度为70°,其余挡板角度均为45°,总长320mm,见下图3(d)。

5)进风口共七个圆形挡板,间距均为50mm,中间位置挡板角度为26°,其余挡板角度均为35°,总长320mm,见下图3(e)。

(a)(b)

(c)(d)

(e)

图3 导流板五种情况模型设计

1.2 数学模型

为了简化问题,作如下假设:

(1)空气为不可压缩流体且符合Boussinesq假设;

(2)流动为稳态紊流,假设流场具有高紊流Re数,流体的紊流粘性具有各向同性;

(3)气流为低速不可压缩流动,可忽略由流体粘性力作功所引起的耗散热;

(4)不考虑漏风的影响,认为除尘器内气密性良好。

控制方程组包含标准k-ε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以及能量方程[1-2],选用二阶迎风差分方法进行离散,采用Standard格式进行压力插值,使用Simple算法进行数值计算[3]。

1.3边界条件

主要边界类型及条件如下:

( 1 )将除尘器箱体、灰斗等定义为固体壁面。

( 2 )入口边界条件为速度入口,进风口的速度V=18m/s。k=0.098m2/s2,

ε=0.182m2/s3。

( 3 )除尘器的中心面设置为对称边界条件。

( 4 )出风口为自由出流,湍流强度为4.2%。

1.4网格的生成

网格的质量直接决定计算的精度和结果,本文对除尘器的空间离散采用六面体网格,并满足以下条件:网格单元最大尺寸为0.15m;对除尘器内部速度梯度较大的地方(如:进出风口、导流板)进行网格局部加密细化。

2.计算结果与分析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粉尘进入除尘器后能够分布均匀,所以对除尘器具有代表性的对称面模拟结果进行分析(a:第一种情况;b:第二种情况;c:第三种情况;d:第四种情况;e:第五种情况)。

图4(a)进风口共有五个圆形挡板,间距为50mm,总长275mm,角度为45°。由于中心处的圆环半径较大,所以进风口中心处的速度较高,中心周围气流沿着导流板方向向外延伸,在中心上部形成小的涡流,但气流并不均匀。

图4(b)进风口共有六个圆形挡板,间距为50mm,总长275mm,角度为45°。相对于第一种情况,将中心处圆环的挡板半径变小,并增加了挡板的数量,中心处的气流速度降低,气流在经过导流板后形成一个很大的涡流,使进入滤袋前的气流分布较为均匀。

图4(c)进风口共六个圆形挡板,其中五个间距为50mm,另一个85mm,总长320mm,角度为45°。相对于第二种情况,将最外边的圆环间距放大,但导致气流速度过高,并没有形成理想中的涡流。

图4(d)进风口共七个圆形挡板,其中六个间距为50mm,中间位置挡板角度为70°,其余挡板角度均为45°,总长320mm。相对于之前中心处气流速度过高,故将中心挡板的角度增加,以降低中心处速度。并增加了挡板的数量,为了使中心周围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

图4(e)进风口共七个圆形挡板,间距均为50mm,中间位置挡板角度为26°,其余挡板角度均为35°,总长320mm。第四种情况下的气流分布比较均匀,为了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将挡板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挡板角度降低,中心周围的气流分布过于集中,气流速度沿着除尘器壁面贴附逐渐降低,并于中心处上升气流形成较大的涡流。进入滤袋前除了除尘器壁面附近的气流速度较高外,其余气流分布较为均匀。

(a) (b) (c)

(d) (e)

图4 五种情况气流组织形式速度分布(m/s)

3.结论

本文研究了袋式除尘器在不同的挡板情况下气流组织的速度场分布,由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采用相同的送风参数,不同挡板的气流组织形式下除尘器内速度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第二种情况挡板下的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较为均匀,利于提高滤袋的除尘效率并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具体的实际效果需要在试验中进一步验证此种新型除尘器的可行性。

(2) 本文应用CFD方法,采用标准湍流k-ε方程模型对不同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得到了速度场比较直观的数据和图形。利用CFD模拟可以对除尘器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行数值优化,设计出满足除尘器空气流速要求的最佳气流组织方式,为袋式除尘器设计及其优化提供参考,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Han T. Three2dimensional navier 2stokes simulation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 cooling [J ] . Int J of Vehicle De 2sign , 1989 , 10(2) :223-2351.

风流组织部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流联盟 利益 风险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现代物流形态的研发。为了适合经济的发展变革,迎接挑战,物流企业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应对多变的市场变化,进行物流联盟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谋求发展的战略方式。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进行物流联盟时,企业既要明白可以获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要清楚面临各种的风险。

一、物流联盟的内涵

所谓物流联盟战略是指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所取得的更好效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潜在的或实际的竞争物流企业之间,为了谋求一个共同的目标所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长、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在现代物流中,是否组建物流联盟,作为企业物流战略的决策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尽管上世纪物流联盟战略在国外已经存在,但是中国的物流联盟战略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才得到重视。

二、物流联盟利益分析

物流企业通过联盟战略,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另一方面物流联盟关系不是此消彼长的价格博弈关系,而是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联盟服务是战略管理的服务,目标是全面提升客户价值,追求更高的社会和经济利益。

物流联盟企业常常需要相互达成利益共享协议,以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可操作的物流活动数据,用于物流系统的计划、调度、绩效衡量、成本计算和报价,合理分离物流改革带来的效益,以使物流合理化。实际上,客户会因为物流企业的物流合理化而选择物流业务外包,而物流也会因为物流合理化而发展壮大,物流业务规模自然会相应扩大,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会随之增加,物流服务的收益和规模效益必然会提高,随之而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相应的提高。

1.物流联盟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从交易的全过程看,物流联盟的建立,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由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经常沟通与合作,可使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和承诺,也可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即使在服务过程中产生冲突,也因为物流合约一般签约时期较长而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无休止讨价还价,甚至提出法律诉讼产生费用。

从交易主体行为看,物流联盟的建立将促使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间的机会主义行为,因为一次性的背叛和欺诈在长期合作中会导致“钟锋相对”(tit-for-tat)的报复和惩罚,面临着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的高昂代价,这使得交易双方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交易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

此外,交易频率越高意味着双方的交易量很大且交易经常地不断进行,从而产生较高交易费用。通过寻求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消除交易频率较高带来的负面影响,联盟不失为可供考虑的制度安排,因为物流联盟作为一种长期的战略安排,此时单位交易所承担的交易费用有减少的趋势。

纵观以上分析:从交易的全过程和交易主体行为等领域和环节中所产生的种种交易费用,增加了行为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总费用,为节约其中的交易费用,联盟作为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而产生。

2.物流联盟可以克服“市场失灵”与“组织失灵”

一般而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依靠价格机制发挥作用,能不断地提高交易效率,但现实中的市场运行总面临着高昂的交易费用,如前文分析的包括获取有关交易信息、进行讨价还价、签约和实施交易协调等方面的费用。另外,由于各交易主体的行为是一个相互博弈过程,因而产生种种交易风险,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或因一方违约而使服务中断等,由此而导致所谓的“市场失灵”。为矫正“市场失灵”降低交易费用,常常通过一体化(设立物流子公司)的方式来解决。但一体化的过程中又将促使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为强化企业管理职能,必须增设管理机构,由此产生较高的管理费用;同时因管理层级增加,管理链条拉长,极易滋生作风,使管理效率下降,由于管理幅度过宽而难以了解和评价各部门员工的相对贡献,并且其各种“搭便车”和偷懒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使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失效,由此导致所谓的“组织失灵”。通过物流联盟,可以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与“组织失灵”。

3.物流联盟是兼具市场和组织双重优势的中间组织

威廉姆森根据交易过程中的特性,把交易协调方式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市场规制”方式,即古典的市场缔约,交易条件通过多次“讨价还价”达成,适用于非专用易(如公共物流服务)。第二种是“三方规制”方式(如采用共同物流),在这一结构下交易的特征是资产具有混合性和高度异质型且交易频率较高的交易,通常是双方事先约定一个共同接受的第三者,授予这个第三者以相机决策的权力。第三种是“双边规制”的方式(如建立物流联盟),交易双方仍然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但相互之间出现了某些旨在维持双方长期合作关系的机制。第四种是“统一规制”的方式(如设立物流子公司),即纵向一体化。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构成了两种最基本的交易协调方式,而“三方规制”和“双方规制”则属中间组织形式。

物流联盟显然类似于威廉姆森所提出的“双边规制”的方式,而且与威廉姆森认为的双边规制是双方在自由交易市场为稳定交易关系而进行的一种被动的调整相比,物流联盟是企业双方在物流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中进行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从而能节约纯粹市场交易中的各种相关费用,包括:

(1)避免交易中的盲目性,减少搜寻信息的成本。

(2)联盟企业通过建立一定的程序和惯例,更顺利地达成交易,降低交易中讨价还价的成本。

(3)联盟企业间的组织协调可有效地节约交易中监督执行成本,交易双方也将自觉地抑制各自的机会主义行为。

(4)联盟组织的建立还有利于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应变能力,降低由此带来的交易风险。由此可见,物流联盟可利用组织化的优势,降低市场交易中各类费用。同时,联盟企业双方在相互合作组织协调交易的同时,仍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组织成员间仍存在着竞争(围绕自营、外购),维持较高的市场效率,从而避免一体化组织中的僵化失灵而产生的组织费用。充分利用市场优势保持联盟组织成员的内部活力。

三、物流联盟风险分析

在物流业务上,各功能环节都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物流企业就必须要面临一定的风险。对于物流联盟企业的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作者从物流联盟风险发生的源泉进行分析,把物流联盟的风险按产生方可分为以下三类:

1.联盟托运方可能产生的风险

第一是货物灭损带来的赔偿风险。包括货物的灭失和损害。可能发生的环节主要有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和配送环节。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客观因素,也可能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不可抗力、火灾、运输工具出险等,主观因素主要有野蛮装卸、偷盗等。这些风险是对物流安全性的挑战

第二是延时配送带来的责任风险。在JIT原则的要求下,物流企业延时配送往往导致客户索赔。从实践中看,客户索赔的依据大多是物流服务协议。也就是说,此时联盟物流企业承担的是违约赔偿责任。这些风险是对物流及时性的挑战

第三是错发错运带来的责任风险。有些时候,物流企业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拨路径发生错误,致使货物错发错运,由此给客户带来损失。一般而言,错发错运往往是由于手工制单字迹模糊、信息系统程序出错、操作人员马虎等原因造成的。由此给客户带来的损失属于法律上的侵权责任。但同时,物流服务协议中往往还约定有“准确配送条款”,因此客户也可以依据该条款的约定提出索赔。此时便存在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享有提起侵权责任之诉或违约责任之诉的选择权。这些风险是对物流准确性的挑战。

2.联盟分包商可能产生的风险

第一是传递性风险。传递性风险是指联盟物流企业能否通过分包协议把全部风险有效传递给分包商的风险。例如,联盟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协议规定赔偿责任限额为每件500元,但与分包商签订的协议却规定赔偿责任限额为每件100元,差额部分则由联盟的物流企业买单。在这里,联盟物流企业对分包环节造成的货损并没有过错,但依据合同不得不承担差额部分的赔偿责任。由于目前铁路、民航、邮政等公用企业对赔偿责任限额普遍规定较低,因此联盟物流企业选择由公用企业部门分包时将面临着不能有效传递的风险。

第二是诈骗风险。资质差的分包商,尤其是一些缺乏诚实信用的个体户运输业者配载货物后,有时会发生因诈骗而致货物失踪的风险。

3.社会公众之间可能产生的责任风险

第一环境污染风险。物流活动中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机动车排放尾气、噪声等。根据环境保护法,污染者需要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是交通肇事风险。运输司机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发生交通肇事,属于履行职务的行为,其民事责任应该由其所属的物流企业承担。

第三是危险品泄漏风险。危险品物流有泄漏的风险,随时会给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这一点值得从事危险品物流的企业警惕。

因此,企业在实施物流联盟战略时,既要知道联盟带来的利益,更要清楚联盟存在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联盟决策。

参考文献:

[1]靳伟.《最新物流讲座》[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4.

[2]艾伦,施瓦茨.《律契约理论与不完全契约—契约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http://.cn/sxcq-book/2002-3.doc

[4]http:///news/20051124_2172_10621.htm

[5]

风流组织部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组织惰性 组织结构 企业发展

企业惰性是企业发展中保持或维护现有工作活动模式与习惯的倾向,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企业组织惰性。企业惰性也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风险。近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良好态势,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内地发达省份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其中企业文化惰性和组织结构惰性对企业发展的阻碍作用不可忽视,防范和控制组织惰性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组织惰性分析

1、企业文化惰性。文化构成一切制度运行的基础秩序。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一组人群行为规范的稳定预期和共同信念”。西部欠发达地区长时间经历着生产力发展落后、生产和管理效率低下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地区贫穷不仅使人们物质财富贫乏,也造成人们思想贫乏、观念落后。其明显的表现是:反应迟钝,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墨守成规,思想较为僵化,缺乏锐意创新的胆识;听天由命,“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然存在。地域文化的惰性因素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创业者的心理、企业经营结构与企业文化中,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1)对管理者决策的影响。导致企业对外部优秀文化成分的吸收缓慢,组织成员思维发展滞后于市场变化;非市场化管理手段在组织中依然被大量使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失去了有力的支撑作用;管理者对市场变化不敏感,造成决策迟缓或失误,使企业失去市场。

(2)对组织成员的影响。企业内部的某些规则、制度会以文化的形式沉淀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企业成员受企业文化的浸润会产生观念上的依赖性,企业文化中的惰性因素使组织成员的素质能力发展缓慢,阻碍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

(3)对组织风险承受的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数量少,规模和效率企业更少,组织成员风险规避心理严重,小富即安的思想普遍存在。既得利益者和技能低下者成为维护企业“稳定”的主要群体,企业制度创新举步维艰,组织成员潜质得不到挖掘和发挥,企业发展缺乏活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2、组织结构惰性。组织结构的形式既取决于组织的规模、性质,也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能力。长期以来,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一直落后于内地发达省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总体素质也低于内地发达省份。一些企业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仍未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和创新,传统科层制组织结构形式在许多企业中被延用。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强调集权和统一领导,组织中高级管理者才有权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而高层管理者缺乏现场的必要信息,容易形成认知惰性,往往难以及时作出战略调整。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具有保持原来状态并能够抵抗外来压力的僵化特征,使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不能够及时进行战略变革。科层制严格的等级制度使企业内各层级部门按照习惯的工作方式和固定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管理机构庞大滋生的官僚作风使工作效率低下,一些新措施的推行遭受人为的怠慢,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不断增加。同时,严格的等级制度使组织中的信息沟通比较困难,企业成员成为企业行为的被动接受者,处于组织底层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

科层制组织要保持效率的前提是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稳定性,如果企业内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稳定,科层制的负面效应就会逐渐体现出来。尽管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触动了传统科层制的软肋,科层制导致的组织惰性已成为一些成熟企业发展的桎梏。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组织惰性治理

1、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基础弱、培养人才的环境较差,人才相对短缺和人口文化素质较落后,每年新增加的高素质人才数量明显少于东中部地区,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也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先天不足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和隐忧。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可以较好地克服组织成员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

(1)推动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经营的根基是正确的经营理念。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认真审视本地区长期存在的传统文化观念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充分重视地域文化对员工人性根源的渗透。首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本地区的文化内涵,提炼符合当今企业发展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革除不合时宜的地域文化成分和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传统观念,将家长专制式的文化、的文化改变为协作参与型的文化,克服地域文化中消极因素对企业产生的惰性影响。其次,要不断学习发达地区企业经营管理的先进理念、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将地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外部先进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打造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具有时代观念和精神的特色文化,彰显企业个性。应培育职工朝气蓬勃的创新精神和进步的价值观念,利用愿景和目标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将组织成员蕴藏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使企业创新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将企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提升企业品质,逐步缩小与内地发达地区企业之间的差距。

(2)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本质上并不涉及某种特定的组织设计,而是描述了组织中的一种理念或哲学,对组织设计有重要影响。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明显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观念、管理理念或管理哲学,不仅否定了传统组织文化中的惰性因素,而且开拓了通过锻炼系统思考能力、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和开展团队学习等五项修炼来培养新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建立基于企业组织目标、群体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一致的学习型组织,不仅能够充分挖掘组织成员的创新潜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组织整体层面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而且能够在组织取得重大成功之后不断学习,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避免企业惰性对组织的束缚。

企业可以采用标杆管理的办法,选取在某方面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作为标杆,通过资料搜集、分析比较、跟踪学习及实践总结等一系列程序,找出本企业在产品、服务或管理工作等方面与之存在的差别。分析这些差别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清晰的目标对标杆企业的“最佳实践”进行创新,激励员工赶上并超越竞争对手。标杆管理作为企业学习先进的一种系统科学的有效方法,对企业克服管理中的惰性具有积极意义。标杆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可以使企业通过与标杆企业的比较找到实践上的差距,通过标杆、学习、积累与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2、建立创新型组织结构。企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对外部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只有把不合时宜的科层要素转变为市场要素,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创新发展。

(1)变革科层制组织形式。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对组织结构实行变革。可以采取扁平型组织结构,缩短信息传递渠道,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使管理层能够更加快捷地获得信息并作出决策,减少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并消除。电脑及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转换、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许多繁杂的控制事务转为简单的电脑控制,从另一途径克服了组织结构庞大产生的组织惰性。

(2)加强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按照其变革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业务流程建立和规范,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重组。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变革分别适用于不同阶段和管理基础的企业。

对于创立初期的中小型企业,市场和销售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企业运作基本靠员工的经验和一些简单的制度。从流程管理角度来说,这个时期企业需要建立基本的流程和规范,如业务运作流程、作业指引、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以明确权责、识别和描述流程,避免由于权责不清产生组织惰性。当企业规模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时,企业官僚化程度也会不断加深,管理呈现低效,这时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可以先对企业现有流程的绩效进行评估,识别缺失的关键环节和需要改善的环节,在对组织活动的实现形式、活动的逻辑关系及活动的承担者进行分析之后,通过对现有流程简化、整合、增加、调整等方式提升流程效率。还可以通过明确流程所有者的形式来监督流程的整体表现,避免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减少组织惰性。当企业处于战略转型期时,需要对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先对企业全部流程进行评估,根据企业战略需要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需要强调的是,业务流程重组往往伴随着IT系统的实施、重大组织变革和业务模式变革,因而存在较大风险,但成功后能给企业带来业绩的重大改善。

加强流程管理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克服组织惰性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流程要素的有效整合重新界定了组织成员的关系,打破传统科层制下组织成员各自为政的局面。管理者的身份由任务分派者和监督者转变为流程小组的设计者与指导者,对员工的管理除了通过规则章程和岗位说明书还可以借用专业规范及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进行。对员工绩效的评价不再完全由上级领导来执行,而是在同事之间进行,评级标准由任务是否完成转变为顾客是否满意,员工不再是对上级负责而是对流程的运作情况负责、对团队负责。流程优化与重建可以有效突破组织成员对权力的迷信,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上下级、同级之间的合作关系,使企业成员的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西部大开发战略使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家不能只是被动地反映社会的大环境,而必须与环境进行良性互动,善于发现企业在不同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应在学习和创新中敢于打破已有的模式和规则,克服组织惰性,创建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充满发展活力的新型企业,使之更好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海建:企业组织结构的惰性特征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1).

[2] 白景坤:国企改革中的组织惰性及其矫正[J].新华文摘,2007(7).

风流组织部长范文第4篇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等党中央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组织部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着力点,找准推进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抓落实的具体措施,更加重视自身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形象好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在组织部门中开展干部交流轮岗就是强化能力建设的一个具体举措。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组工干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断提高组工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达到一岗多专,一岗多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岗位成才。

一、当前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工干部的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新时期组织工作的需要。一是政治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知识面不够全面,视野不够开阔。二是思想认识方面有差距,少数组工干部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马虎粗糙,甚至出现漏洞,影响了组织部门的形象。

2、组织部门工作职能发挥和工作质量的提高还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一是各科室相互沟通不够,个别时候出现交叉发放文件、通知,为基层单位带来不便。二是安排工作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少,与基层干部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少。三是一些工作抓的紧一阵松一阵,不能持之以恒,没有很好的发挥典型引导示范的作用,整体效果还不十分明显。

3、组织部门的工作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发展需要。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符,工作中满足一般化,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敢闯、敢试的劲头不足。二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的力度还不够。突出表现在组工干部的选调任用、学习培训、奖惩激励、退出机制还不完善。

二、存在上述问题和不足的根源

一是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各项工作牵头抓总,任务繁重,安排的多,督促检查的少,与十七大的要求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与中央提出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是有些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没有去认真的思考,去完善、去更新;工作中沿用不合适宜的老方法、老套路,在总结继承与发展的方面,探索建立新机制的力度不够;有的科室只重分工,不重协作,内部交流轮岗不畅,造成组工干部专才多、全才少。

三、实行组工干部交流轮岗作用分析

1、组工干部交流轮岗,有利于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组工干部的适应能力。干部到了一个新的科室,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就会促使其自觉地提高适应新环境的应变能力,努力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工作中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才干,有利于改变组工干部长期在一个科室而形成的比较封闭的思维模式,增强改革和创新意识。干部只有经过不同环境、多种岗位的全面锻炼,才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丰富经验,健康成长、尽快成才。

2、组工干部交流轮岗,有利于能岗匹配,让组工干部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组工干部交流轮岗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组工干部的结构、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为组工干部成长创造比较合适的工作环境。组工干部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不论他是一个显性的人才还是一个潜在的人才,都需要有适合的岗位与之匹配,才能发挥其作用。组工干部的能力与岗位的匹配要通过多个岗位的实践来检验。因此,组工干部交流轮岗是促使干部能岗匹配推进组织工作的有效措施。

3、组工干部交流轮岗,有利于优化组工队伍结构,激发部门的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干部交流轮岗也是一个部门人员配置的一种方式,通过不同的能力因素的组合,达到结构优化的目的。一个具有牵头抓总、管干部、选干部的职能部门,除了要有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开拓的精神做保障外,还要求部门成员之间能够气质相容,工作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形成优势互补。但是由于每个干部的经历不同,各自接受的教育不同,性格、气质和爱好各异,要在部门成员之间形成默契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适当的干部交流轮岗,可以使部门成员的组合做到优势互补,提高组织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组工干部交流轮岗,有利于增强组工干部创新能力。一个干部长期处于一个岗位上,容易养成惰性习惯,工作处于一般化和常态之下,尤其是从事干部考察的组工干部,很容易受到方方面面人情关系的困绕,选人用人有时碍于情面,有时用老眼光、思维判别干部,不能发现其长处和闪光点,不利于组工干部的健康成长。通过干部交流轮岗,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避免这方面情况的发生,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从而达到增强组工干部创新的能力。

四、实行交流轮岗的对策

1、交流轮岗的原则。为培养和锻炼组工干部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保障组工干部队伍的优化、廉洁、高效,确保组织部门“一池活水”,交流轮岗要遵循优化结构的原则、提高整体素质的原则、发挥特长的原则、量才适用的原则、提高干部素质的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原则、关心爱护干部的原则、构建和谐组工的原则、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

2、交流轮岗的程序。首先是个人自愿申请。根据干部德才表现,对照交流岗位条件,召开部委会,提出拟交流轮岗的对象。其次是决定任免。召开部委会,正式研究形成干部交流轮岗方案。三是对决定进行轮岗交流的干部,由部领导找其谈话,对新岗位工作提出要求。

风流组织部长范文第5篇

文章标题:作风整顿第一阶段总结材料

为切实开展好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工作,进一步加强我校行风建设,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和谐、快速发展,我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扎实做好了学习动员阶段的相关工作。现将本阶段的活动开展情况总结于后。

一、认真制定方案,广泛宣传动员。

1、为使我校作风整顿工作落到处,收到实效,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刘东贤任组长,副校长罗波任副组长,班子成员袁道雄、廖德华、匡建国、谭德钏、团队负责人、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干部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下设作风整顿办公室于学校行政办公室,由罗波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学校成立了五个作风整顿学习小组。语文组:组长江秋林,联系领导罗波;数学组:组长苏勇,联系领导廖德华;理化生组:组长伍爱明,联系领导谭德钏;英语组:组长贺华林,联系领导袁道雄;政史组:组长贺小辉,联系领导匡建国。

2、认真制定了工作方案。学校认真分析了干部职工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详细制定了《XX初中集中开展干部及教职工作风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和《高兴初中干部作风整顿学习动员阶段实施方案》。结合方案,具体拟定了学习动员阶段的具体安排意见。

3、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了学习动员会。12月13日,学校召集全体教职工召开了学习动员会,书记校长刘东贤、副校长工会主席罗波分别作了动员讲话。会上,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了《XX市教育系统集中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工作的实施方案》、田书记和屠书记在全市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高兴初中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和具体安排。向全体教职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统一了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4、干部作风整顿办公室制作了作风整顿宣传专栏,书写了宣传标语,设立了举报信箱,公布了举报电话,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现场宣讲等有效渠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习、讨论,收了良好的效果。

1、我校给全体教职工每人印发了《XX初中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工作实施方案》《XX初中干部职工作风整顿工作学习动员阶段实施方案》《学习动员阶段具体安排》、分发专用笔记本、心得体会材料纸和有关学习资料。12月16日、17日,教职工认真自学了《文选》、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并认真作好了学习笔记。学校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对其进行了抽查。

2、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收到实效。学校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中央关于严禁党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言行,提高了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自觉性。

3、全体教职工深刻领会学习内容,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了学习心得交流会,总结了学习效果。同时,学校干部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职工的心得体会进行了评比,评出了部分优秀心得文章并对其进行了表彰奖励。

三、建立健全了学习的长效机制。

为使学习活动得到深化,我校建立健全了相关学习制度。

一是建立了授课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和部门领导主动承担专题辅导任务,主要领导授课不少于一堂,力求内容的思想性、实效性、适用性有机统一。

二是严格考勤制度,凡不按要求参加本次学习活动的,一律按学校工作纪律制度严格逗硬执行。

三是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要求学习交流必须人人参加,人人撰写交流材料,组内人人进行交流。

四是建立了反馈制度,要求干部职工时常深入教师、学生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是健全了考评制度,学校干部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随时对教职工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教职工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挂钩。

四、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