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九寨沟的资料

九寨沟的资料

九寨沟的资料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1篇

人类心理之“喜新厌旧”,于旅游亦然。要紧的是在这里,心理上的“旧”是否正与事实上的“旧”相对应?旅游资源也会“折旧”。越是原始的或人迹罕至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也愈脆弱,“折旧”率也就越高。由于人们的贪婪和疏忽,“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不迅速地做些什么,不知再有几年,“人间仙境”九寨沟就会“折旧”殆尽?

九寨沟故事之中的道理,又适用于一切有关生态与旅游的事物。“生态旅游”的口号是在1999年被叫喊起来了,但协调维护生态与发展旅游,恰如协调环境与发展,正是人类在新世纪所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

4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召开年会,主题正是“可持续旅游”。本刊值此时推出从“九寨沟”到“螳螂说话”一组文字,以期帮助读者站在中国的现实基点上理解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

――编者

199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员桑塞尔和该组织下属的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委员会主席卢卡斯一起来到九寨沟。作为中国部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当时正在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两位外国专家为这里绝天下的原始、神秘气氛而深深震动,将此处称为“人间仙境”。九寨沟顺利地被接纳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新成员。但是在离去之时,桑塞尔留下了一条忠告:“旅游是对景区最严重的挑战,而且今后会更加严重。我们对这里游人过去已经增加而今后还会增加感到不安。游人增加就会损害景观本身,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旅游开发要相当谨慎。”

桑塞尔认为,当年九寨沟接待13.9万名游客,已经是极限。

到了1998年,这一数字是38.5万人。

人祸

今年3月,记者随国际环境与发展高级培训项目(LEAD)的几位研修人员来到九寨沟,了解这里的生态状况。

春天还没有降临。远处雪峰玉立,雄伟奇丽;近处湖水澄澈,色彩斑斓,同行者时时赞叹不已。然而,在树林里沿木头栈道下行,记者一路被时不时冒出的饮料瓶子、罐头、糖纸、包装袋、塑料袋等各色垃圾吸引了注意力;在珍珠滩的下游水,又有几只烟头映入眼帘,使人频生憾意。

这是旅游淡季的九寨沟。不过和十年前相比,淡季亦旺,“人间仙境”早已难了俗缘。

九寨沟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从1986年开始。自此,前往九寨沟旅游的游客呈直线上升之势。前两年每逢国庆期间的旅游旺季,九寨沟的旅游人数每天上万,去年国庆节期间更创下一天2万多人的纪录。好多人都还记得,当时车队在景区内排成了一条蜿蜒的长龙,足足堵了三个多小时。所有沟内沟外的宾馆旅店均爆满,甚至在管理局把办公室让出来后,仍有不少人不得不睡在车上。去年全年九寨沟的旅游总人数达到了38.5万之多,而在1997年,这个数字还只是18万。

九寨沟总面积为64297.3公顷,目前共有景点37个。联合国来的桑塞尔先生曾建议:“总的原则是九寨沟越自然越好,保持其原始状态,减少城市化和人类对它的影响。”但是,记者今年3月到九寨沟采访时得知,九寨沟的旅游管理部门并不打算对游客进入加以限制,却还打算新辟13个景点。

“他们没有一个具体的基于生态考虑的经济目标和游客容量的上限。”目前正在参加LEAD项目研修的农科院区域规划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忠玉博士指出问题所在。

九寨沟管理局认为九寨沟最大的环境承载量是年游客量50万人。他们的依据是1995年请四川林业勘察设计院做的一份景区规划。不幸的是,马忠玉博士指出了其中对环境承载量计算方法的错误。

这份景区规划的环境承载量是按照景区内道路每10米1人的方法测算出来的。目前景区通车里程为65公里。测算结果,近期可承载游客指标为一年50万人,中长期目标为一年60万人。

“这种对环境容量的理解完全是不对的,得出的结论也是不科学的。”马忠玉解释说,正确的环境承载量的计算应该由旅游对生态系统机制的影响来决定,同时也取决于对资源的消耗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这些因素通常带有很强的动态性。即使是在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的环境承载量也会相差很大。从各大范围来说,甚至不同地段环境承载量的设计也应不同。另外,还要特别考虑到稀有动物的繁殖期及生物的多样性,需对游人数量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而这份规划根本没有提及这些。

景区内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水土流失。“很显然,大部分水土流失的发生是由于游客过量的践踏造成的。”马忠玉说。在沟内的原始森林旅游区内,由游客“走出来的路”已经把黑土夯实。“这会使雨水不能渗透到地下,造成水土流失。”

而游客在沟内活动、消费、住宿,需要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各种生活垃圾和污物。像去年国庆期间在九寨沟发生的游客爆满现象,对脆弱的九寨沟原始生态来说,无异于毁灭性的摧残。马忠玉认为:“这个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九寨沟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容量。”

四川省旅游局的办公室主任闵维郫向记者透露:“据专家检测,九寨沟水流中的有机质比十年前大大增加,已经造成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植物的生长是由于水中富营养化,将导致某一物种的大量繁殖,但其他生物将面临灭绝的危险,生物的多样性就此受损。它的罪魁祸首便是游客向九寨沟“贡献”的大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据粗略的估算,一人平均每天排放的废弃物为1公斤左右。

“九寨归来不看水”,以水为魂的九寨沟,承受不起混浊。

致富

汽车在驶近九寨沟县的路途中,经常会有一些藏族女孩子拦住过路车辆要求搭车。其实她们是到车上来推销藏族饰品的,“搭车”便是其日常工作。有一位叫卓玛的藏族女孩上车后告诉我们,她家的收入每年有近10万元人民币。

旅游业的确使九寨沟人富起来了。

尼美今年54岁,他是九寨沟内则查洼村寨的村长,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里。小时候,原始森林延伸到他们住的用木头搭成的简陋小屋外一二十米处。人们大多靠打猎为生,也耕种土地,但那里的土质不太理想,亩产量很低,生活很苦。

1972年,一群偶然闯入的伐木工意外地发现了九寨沟。不久,南坪县(现改名九寨沟县)林业局就开了进来,开始对九寨沟实施大规模的砍伐。该县当时是西南地区第二大林区,木材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0%以上。

同一时间,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中心副主任的印开蒲也来到九寨沟,对林业资源作调查。他提出了成立保护区的建议,又通过联合其他专家不懈地呼吁,终于引起中央的重视,结果是下令林场撤出,开发搞旅游。

旅游改变了尼美和他的家人以及沟内所有藏民的生活。最初,所有的耕地逐步退耕还林,砍材遭到禁止。后来,熟悉的松涛声远去,混凝土路修上来。尼美的新家搬到了路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转而从事旅游服务:办商店、卖藏族饰品、租衣服、租马照相,等等。当然,最好的生意还是“开旅馆”。

随着客人不断涌入,九寨沟内居民或是旧房修葺扩建,或是新楼平地而起。200多户人家中有六成以上从事着接待游客的经营活动,一些实力雄厚的人家还按宾馆标准建起了带有卫生间的标准客房。这种小型宾馆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投资。同时,这些所谓的宾馆所耗水量及排放的污水也要比普通民居至少多数倍。一个标准客房排放的污水量与一户人家相当。自开发以来,沟内的接待床位迅速增加。据九寨沟管理局提供的最新数字,沟内宾馆式客房的床位就有1331张,普通民居就更多了,为3986张,总共达到5317张。

水泥、石灰、瓷砖、马赛克、蓝玻璃、白色的“大锅”──卫星接收器,这些平时在“城里才见到”的物事在九寨沟里出现了。兴旺的“旅馆业”以自己的方式,再度给大自然最宝贵的馈赠――九寨沟划上有形或无形的伤痕:没有经过任何规划、自行设计搭建的大批房屋相继出现,废弃的建筑材料随意堆置,既破坏了九寨沟的如画美景,又对这里的土质和植被造成伤害!

据说,最初做九寨沟开发设计时,曾有一个“沟内游,沟外住”的设计原则,希望把游客住宿放在沟外解决,以减少污染。但事实上却未能实施。从1985年开始,也就是准备大规模开发九寨沟的同时,沟内的经营性建筑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包括一睚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如居民自搭的观景台等。1987年虽进行了一些清理,但新建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清理的速度。按规定,改造或新建旅馆应报省建委审批,而且外面的人不准在沟里建房。可知情人告诉记者,实际的情形是镇里或县里干部个人在沟里搞投资,然后安排自己的人或当地农民去申报……

总共才1003人的九寨沟人富了,如今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0000元。当然,靠九寨沟致富的人绝不仅是沟里人!

较量

1995年,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到九寨沟视察时,建议把沟内的居民悉数搬到沟外安置,以让景区内“只留下风景”。当年,九寨沟管理局作出规定,沟口一律不准再进各类建筑材料。搬迁的事宜也排上日程。

但资金成了个大问题。据说这项工程需要5亿元的投资。当时想出的一个办法是提高门票价格20元作为搬迁费的专款集资渠道。之后,调价报告便送到了国家物价局。有意思的是,根据九寨沟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向记者透露的情况,国家物价局批准了调价,却没有对这20元作出特别的说明。这意味着,并没有要求这20元钱作为“专项资金”。

不知是国家物价局的疏忽,还是管理局过于“服从中央”,九寨沟的门票在1996年作了一次调价,从原来的66元涨到86元,但“专项资金”却流了产。不过管理局和县里的财政收入倒是又增加了。结果,搬迁的事也就一直搁置着,此后管理局也未采取任何其他措施。

1997年,九寨沟管理局又把门票提高了22元钱。这回提价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对沟内的住宿统一管理,公然与搬迁无关。新出台的措施规定,游客凭门票可以在沟内任意选择一家普通人家免费住一宿,但入住按较高标准建造的沟内“宾馆”需另外加钱(这类宾馆旺季房价40元上下。经营者又通过餐厅和舞厅来盈利)。据称,门票提价所得主要用于对沟内居民的补偿。管理局每年统一将这笔收入对沟内居民做两次分配,第一次平均分配一部分,第二次根据各家经营状况再分配。

在门票中加入强制性的22元钱,显然无助于减少游客沟内消费,反会促使他们选择在沟内居住一晚。看来还是眼前利益的驱动最为有力。据悉,四川省有关部门最近又作出决定,要求拆除沟内破坏景观的各式“宾馆”。人们料想新决定的贯彻落实必然困难重重,充满较量。

九寨沟外距沟口不远的地方正在大兴土木。据该县国土局城乡规划管理股股长陈平介绍,不少国内国有或私人企业看中了九寨沟这块风水宝地,有意投资建宾馆或大酒店。在沟口外栉次鳞比的“宾馆一条路”上,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保利集团在当地投资兴建的豪华宾馆,据说宾馆内的射击场系国内一流。去年该县建设国土局经手了最后一块土地批租,投资方是一个私人企业家,酒店的名字叫“金梦大酒店”,预计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经该县建设国土局的统计,沟外共有供九寨沟游客住宿的大小宾馆16家,近万张床位。这个数字并不包括那些当地居民开设的小旅店――他们在旺季时挂上住宿的招牌,在淡季时则关门大吉。记者注意到,沟口之外的河水显然要比沟内脏得多,不时可见各种固体废弃物顺水而下。

去年一年,九寨沟管理局的门票收入有4500多万元,上交的税收占了县政府财政的7成。

初级阶段

熟悉中国旅游业生态状况的人对九寨沟的情形虽有忧虑之心,却并无惊诧之色。

“黄山归来不看山”。可在如今,黄山顶上积十几年之“成就”,已经掩埋了厚厚的一层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寸草不生,肌肤。据说,已有不少国外的环保主义者为了还洁于黄山,主动要求到黄山上去挖掘拾捡被游人遗弃的塑料袋。

这几乎是中国无可改变的现实。旅游热了,特别是依托自然景观的旅游越来越热了。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之下,游客多多益善几乎是旅游业者的第一目标。而在保护生态与发展旅游的冲突中,如果经济考虑而非生态的考虑被置于首位,生态遭破坏就是一种必然。

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923个,其中部级124个。有统计表明,开放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已经有22%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了破坏。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对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就跟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在一定阶段有矛盾一样。初级阶段,开发的强度越大,可能对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破坏也就越深。”国家环保局监督管理司副司长牟广丰说。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应该是一致的。即每次出台一个经济政策,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环境评估。”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丁元竹对记者说。但各部门实际考虑的是经济增长。

当年桑塞尔先生向九寨沟提出一条诚恳的建议:成立一个游人指导中心,教育人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宣传资料。但这样的建议,到今天还没有在九寨沟或是别的风景区采用。

中国的旅游业继续蒸蒸日上。据国家旅游局在今年年初消息:在消费需求普遍不足的1998年,中国国内旅游全年总收入达到34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占国民生产总值近5%。

国家旅游局还在今年提出“生态旅游年”的口号。生态旅游是个美好的概念,它使人想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但在中国真正搞起生态旅游谈何容易。牟广丰认为,由中国旅游者的素质所决定,生态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魏小安则表示说,生态环境游既是个促销主题,也是提出一种目标。现在各地报上来想当“生态旅游点”的项目很多,但旅游局绝不会轻易批,因为不能让这个概念用滥了。

不会放弃

在魏小安看来,作为“无烟工业”,旅游业原本是最依托于环境的行业,发展旅游与保护生态本无根本性冲突。眼前出现较大矛盾,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其一就在于中国旅游业的管理体制。

在今年初本刊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LEAD联合召开的一次关于旅游与环境的研讨会上,这位旅游业知名专家提出,现实的困境之一就是“九龙治水”的旅游管理体制。他说,各个部门都在切“旅游”这块蛋糕,比如建设部管风景名胜区、林业部管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环保局管自然保护区、文物局管文物保护单位、宗教局管寺庙、国土局管旅游区附近土地批租等等。多头管理的同时,并没有人来真正对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负起责任。

旅游资源属于国家,国家当然不能不管。但哪些该政府管、哪些该市场做,并没有分清楚;政府该如何管,更不明确。九寨沟的管理也正是这种情况。各个部门相互交叉,婆婆一大堆,众多管事者都在考虑管理中的经济利益,但又没有人真正愿意负起责任。

“这样的管理体制,我们也很难办。”九寨沟风景名胜管理局局长章小平有些无奈地表示。

很难幻想体制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理顺,好在仍有许多相对分散的、却也是有效的努力正在进行中。章小平他们和九寨沟人就不会放弃。在前年明确停止沟内建设后,管理局又投资15万元,让沟内200多户人家用上了液化气。

与此同时,他们也投资了近千万元,运来水泥砂石筑防洪坝、防护栏,治理了十多条泥石流沟,退耕还林3500多亩,还在沟外建了一个日处理30吨垃圾的焚烧场。从今年3月1日开始,所有外来车辆已一律不准进沟。游客进沟统一乘坐管理局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的液化气“绿色观光车”,以减少污染。

发展生态旅游,追求与环境相谐,这种思路不仅正从上而下推开,而且已是许多地方、许多个人切实的努力。自然之友、地球村、“绿色家园”、LEAD,人们已经熟悉或还不很熟悉的非政府环保组织正在行动中。1997年完成的由中国植物所研究员李渤生参与的联合国环境计划署项目──珠穆郎玛峰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和设计,是中国第一个由中外专家联合开发的基于科学的生态旅游项目。

LEAD的专家们正在考虑申请一笔国际资助,为九寨沟的可持续旅游发展进行专项研究。目前他们考虑的题目是当地的环境承载量定量分析。

他们已想到,至少可以协助或是建议九寨沟的管理者做这样四件事:一是根据生态规律和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植物、动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内部的相互关系;二是考证旅游对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的不同影响;三是在给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根据不同时期及不同地段,进行环境承载量的评估统计;四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目标决策规划方法,合理规划旅游和管理策略。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2篇

九寨沟导游词作文一

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九寨沟我是九州旅游工司导游我姓赵大家叫我小赵。很高兴见到你们接下来的路程都要我来带你们。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的万山丛中,它是因为四川北部中的完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进入九寨沟了大家现在可以边听我说边看风景。

我们现在到了密林深处游人很稀少有很多珍稀动物但要小心警惕。

旅游到这就结束了,欢迎大家提出你的宝贵建议。

九寨沟导游词作文二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小刘,我们现在乘坐的是蓝天旅游社的车。

我要先提醒大家:1、不大声喧哗2、不要乱丢垃圾,如果被管理员看见会罚款200元3、如果带了孩子请看好自己的孩子。

下面我就和你们介绍一个美丽的传说:九寨沟因有九个藏族人居住的寨子而得名。传说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住在这个胜地,一天她在绣楼绣花,一个英俊的青年向她求婚,并送给她一面宝镜。她特别喜欢这面宝镜,拿着它照来照去,结果一失手,宝镜掉在了地上,被摔成了108片碎镜片。这108片摔片竟变成了大小不同的湖泊九寨沟风景区共720平方公里,现在开发出供大家游览的仅50平方公里。在这片风景区中,景点以丫行的三条沟分布。

游人进入九寨沟先到树正沟。

九寨沟真的很美你能去看就更好了。

九寨沟导游词作文三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游,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有名的名胜景区九寨沟。在游览过程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要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的事。要保护环境,下面我们开始游览了。

我们首先来到的绚丽群山倒影景观,那河水哗哗的流着,旁边还生长了很多棵桃树,那香味,在200左右好能闻到呢!好了!现在我说说九寨沟的资料吧!

九寨沟风景区位于阿贝(土字旁的贝,我不会打)、(上面两点中间三横一竖下面做个无)族自治州南坪县的中南部,距成都424公里,距公元约320公里。九寨沟以飞瀑、翠海、森林、雪山构成的自然风光,九寨沟有着称做童话世界的美誉。1982年被我国列为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近年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好了,我就介绍到这里,九寨沟还有许多故事和历史呢!游客们!你可以去查九寨沟的故事和历史!大家可以继续参观,记得要注意安全!谢谢!

九寨沟导游词作文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彭xx,今天由我为大家做导游。欢迎各位到九寨沟观光游览!

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了一幅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九寨沟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还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九寨沟之美在水。这里湖泊很多,当地人叫海子。据说大大小小的海子共有108个,最小的面积不到半亩,最长的长海长7公里,长海的景色最为动人。近处绿水,清澈见底;远方蔚蓝,平静无波;两岸山树,映入海中,以绿为主调的色彩和周围宁静的环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这里的湖,水的透明度有的达30米,在别处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里森林多,地层是石灰岩,含大量碳酸,对水起到了净化的作用。透过清亮的水,湖底的澡类、沉积物和山峰树影一起映入眼帘,显得五光十色,称为五花海。

九寨沟的瀑布也叫人神往。这里河道纵横,水流顺着呈台阶形的河谷奔流而下,构成数不清的瀑布。有的细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如玉带飘舞,有的似银河奔泻。宽度或长度超过贵州黄果树瀑布的就有6条之多,其中诺日朗瀑布,宽100米以上,高20多米,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水声隆隆。树正瀑布不宽,但高30余米,湖水分两路猛泻谷底,震耳欲聋。有的瀑布呈多级下跌,崖壁上长满繁茂青翠的树,瀑水从林间穿流下泻,形成罕见的森林瀑布。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3篇

这一期我们走进的是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这个名气够响亮吧!九寨沟位于四川西北部,南坪县境内。昔日,九寨沟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只有马道和山间小路,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因此而得名九寨沟。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九寨沟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九寨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还入选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获得“绿色环球21”证书。成为我国唯一具有世界自然保护区领域三项最高级别桂冠的自然保护区。

山水相依,湖瀑孪生,水树交融,动静有致

九寨沟山青水秀,湖、瀑一体,山、林、云、天倒映水中,更添水中景色。水色使山林更加青葱,山林使水色更加姣妍。梯湖水从树丛中层层跌落,形成林中瀑布,湖下有瀑,瀑泻入湖,湖瀑孪生,层层叠叠,相衔相依。宁静翠蓝的湖泊和洁白飞泻的瀑布构成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蓝白相间的奇景。树在水边长,水在林中流,水树交融的特殊生态环境,构成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书画,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色彩美是灵魂

九寨沟的色彩,美在缤纷、奇特和变幻无穷。九寨沟的湖泊紧傍森林,水质清丽晶莹,天光、云影、雪峰、彩林倒映湖中,镜像清晰,倒影和湖水融合,使湖水更加艳丽。更为奇特的是,五花湖底的钙化沉积和各种色泽艳丽的藻类,以及沉水植物的分布差异,一湖之中分成许多色块,宝蓝、翠绿、橙黄、浅红,似无数宝石镶嵌成的巨形佩饰,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莽莽林海,随季节变化,呈现出瑰丽色彩。初春山山丛林,红、黄、紫、白各色杜鹃点缀其间,其后,山桃花、野梨花相继吐艳,夹杂着嫩绿的树木新叶,整个林海繁花似锦。盛夏是绿色的海洋,新绿、翠绿、浓绿、黛绿,绿得那样青翠,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深秋,深橙色的黄栌,浅黄色的椴叶,绛红色的枫叶,殷红色的野果,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似一幅独具匠心的巨幅油画。在暖色调的衬托下,湖水更蓝。蓝天、白云、雪峰、彩林倒映于湖中,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水景。入冬,白雪皑皑,冰瀑、冰幔晶莹洁白;莽莽林海,似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的九寨沟显得洁白、高雅,像置于白色瓷盘中的蓝宝石,更加璀璨。

类型多样的地貌景观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这些地貌景观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

保存完好的冰川遗迹

九寨沟角峰峥嵘,刃脊崔嵬,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芒谷独具风韵。是我国第四纪冰川保存良好的地方之一。

生物种质资源的基因库

九寨沟为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2 576种,其中部级保护植物24种;低等植物400余种,其中藻类植物212种,首次在九寨沟发现的藻类达40余种。植被类型多样,隐藏着不同气候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植物区系成分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所有大的世界分区。许多古老的子遗植物保存良好。

九寨沟20年后可能会消失?

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桑塞尔博士在内的国外一些专家认为,九寨沟20年后可能会消失。这些美丽的景致我们只有从影片和照片中去缅怀了。

从1990年开始,九寨沟的旅游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游客数量成倍增加,而其发展模式仍然沿袭了早期的粗放型模式。废弃的建筑材料随意堆置,土质和植被遭到破坏。宾馆饭店四周污水横流,垃圾丛生,水质也很差。水是九寨沟的灵魂,素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但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负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到了2000年,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足足堵了几个小时,有的游客在沟外排队排到夜里也没能进来,沟内沟外的旅馆均爆满,还有不少人睡在车上。

不过对于“20年后会消失”这个观点,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教授认为有点过于危言耸听。这个观点是依据景区的游人最大容量得出的。但景区的容量实际上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态地变化。通过改进管理,增添相应的环保设施后,单个游人对环境的破坏可以降低到过去的一半,那么景区的最大容量就可以相应地扩大。

三大破坏源

1.游客进入森林后,对林区土地的践踏,对树木的触摸等,这些是对景区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影响。

2.其次,大量的游客到达九寨沟后,食、住、行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以及当地居民为了接待游客而过度地消耗当地自然资源,这些是间接的破坏影响。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4篇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深化认识、狠抓保护

始终坚持资源保护型发展模式,坚持“保护为发展,发展促保护”的原则,把“保护第一”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将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切实抓好景区生态保护工作,确保景区可持续发展。

1.认真汲取“2.10”荷叶寨后山火灾事故教训,狠抓责任落实。修订完善了《九寨沟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深入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张贴标语、设立警示牌、led大屏滚动播放警戒期入沟须知及护林防火宣传标语等宣传方式,积极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严格落实分片管护护林防火责任制,在景区入口处设置火源回收箱,区内设立防火检查哨卡,招聘29名景区烧香点看守人员,在“春节”、“清明”等重要时节开展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隐患再排查。自去年11月进入防火警戒期至今召开护林防火会议6次,累计参加人数600余人次,出动森林防火宣传车1000余台次,制作森林防火宣传牌50个、入沟须知1300余张,与各部门、各相关单位、护林员、景区居民、景区基建施工单位等签订各类森林防火责任书630份,夯实了护林防火基础工作;加大护林巡山巡护力度,实施军警民联动,开展跨界大型巡山活动5次,清理危树200余棵、危石40余方,巡护范围覆盖整个保护区;挡获一批周边采药人员,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教育,有效保护了区内自然生态资源。

2.科研支撑作用不断加强。一是加强生物多样性巡护监测和管理工作。完成27条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监测、9个样方监测、3条小型两栖爬行及小型兽类监测;协助省林业厅开展第四次大熊猫九寨沟片区调查活动,对沟内设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的标准株进行定期监测,对沟内植物标本进行了采集制作补充和杨树蚜虫进行人工物理防治,防治面积达1200亩。二是继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站、森林病虫害测报站、自动气象监测站、水文监测站工作,完成2012年水质监测、水文监测等报告,强化科研为保护与发展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加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工作,专项开展地质灾害群防群测培训,完成《2013年针对景区居民防灾避险演练方案》编撰工作。三是抓好科研成果及专利的申报工作,成功申报《九寨沟部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野外巡护及反盗猎》、《九寨沟部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与恢复改造》项目,报送“省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经费项目”—《低碳景区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以九寨沟为例》项目;与大学、北京大学就“九寨沟生态保护课题合作项目”举行联合研讨会;积极推进《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湿地景观保育关键技术集成》国际合作项目,完成“湿地景观退化因子识别”研究内容,开展湿地景观水体理化指标测试工作;邀请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著名专家到九寨沟开展实地考察、取样,就课题合作、景区环境监测、生态旅游发展等进行研讨,与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达成研究生培养合作意向;联合大学、北京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意大利摩德纳雷焦艾米利亚大学等高校完成《中国西部钙化景观演化及其保护措施的研究》项目建议书、《九寨沟水景观变化原因探析及保育对策研究》、《九寨沟旅游可持续发展项目》填报工作;启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九寨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保护关键技术合作研究》、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的智能化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实证》前期研究工作。

3.景区环境更加优美整洁。按照年度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以及“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景区环境综合治理。环卫保洁员在责任段内发现垃圾及时清捡,枯枝落叶做到随落随扫,并及时打捞海子里出现的易拉罐和塑料袋等废弃物。实行垃圾日清运制,确保各类垃圾及时外运,实现景区环境卫生“动态保洁”,形成了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工作格局,使景区环境更加优美整洁。

(二)多措并举、提振市场

自4月初受h7n9禽流感疫情和“4?20”雅安庐山地震影响,九寨沟景区旅游市场急速下滑,面对严峻形势,采取多措并举的营销策略,积极刺激旅游市场恢复发展。

1.各类节庆活动成效明显。结合“美丽中国之旅神奇九寨之游”的营销主题,一是1月1日,举行“2013中国海洋旅游年首游式”主题年启动仪式,拉开2013年旅游序幕;二是2012年11月—2013年3月举办“2013年中国九寨沟第八届国际冰瀑旅游节”系列活动,景区冬季旅游接待人数明显增长,进一步巩固了九寨沟冬季旅游品牌力度,起到了稳定旺季游客市场、强化淡季市场、平衡游客季节分布的作用;三是3月15日—4月15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中国九寨沟第九届民俗风情月”活动;四是5月19日,举办“中国旅游日暨百把琵琶唱响神奇九寨沟”旅游活动,通过媒体大范围报道,进一步传递九寨沟景区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积极提振了九寨沟景区旅游市场;五是利用成都举办全球财富论的契机,加强与成都市旅游局、成都文旅集团的合作,开展“财富成都民俗九寨”暨日桑文化旅游活动,积极做好6月16日—20日在景区黑角桥举办的“日桑文化节”,以高僧大德讲经、传统藏族体育竞技活动等形式,展示九寨沟本土特色民俗文化,并通过媒体+网络结合的宣传方式,对外传递九寨沟浓郁的民俗风情。

2.积极整合旅游营销平台。借助九寨沟景区官方微博平台、微信平台、官方网站等网络资源,加强与终端游客的互动交流和对九寨沟景区的宣传推广。一是“4.20”雅安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及时“九寨沟景区未受地震影响,景区及周边交通依然安全”的正面消息,积极对外我局全体工作人员向雅安受灾同胞捐款、景区全体工作人员为地震遇难同胞举行默哀仪式等活动新闻,并在新闻中嵌入九寨沟旅游安全信息,与景区安全相关的微博被转发1500余次,在微博上直接回答游客咨询500余条。二是加强与电视台、电视台以及中央电视台的沟通合作,及时上报九寨沟实时安全旅游画面,让游客直观感受九寨沟安全祥和的旅游环境。4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游客五一假期在九寨沟轻松旅游的新闻;五一小长假期间,台多次播出九寨沟旅游安全信息,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充分展示了九寨沟安全、文明旅游形象。三是在微博平台、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主题为“美丽中国之旅神奇九寨之游”幸运抽奖活动,提升旅游者消费意愿。四是在九寨沟官方网站与景区活动相关的新闻信息,以向终端客源市场展示九寨沟安全的旅游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完善的旅游设施和传统的民俗文化。五是充分借助省旅游局、中国网、新浪等第三方网络营销平台,共同对外传递九寨沟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3.整合营销初见实效。针对“4.20”地震对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西北等传统重要客源市场影响较大的情况,我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整合营销力度。一是联合黄龙景区、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于5月下旬至6月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兰州、西安、济南、大连、天津、武汉、乌鲁木齐等重要城市开展专题旅游推介会,邀请当地主要旅行商及主流媒体参加,将“九寨沟旅游业的基本面、旅游经济加速发展的预期、旅游经济较快运行的势头”三个没改变告知旅行商,增强旅行商对九寨沟旅游市场的信心,在当地主流媒体大范围报道九寨沟景区景观品质、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交通完好的旅游信息;二是继续做好针对台湾、韩国主要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工作,分别参加2013台北国际观光博览会、韩国hanatour旅游展、第26届香港国际旅游展等境外旅游推广活动,并利用友好景区韩国南怡岛的营销平台,在韩国南怡岛景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九寨沟风光图片展;三是邀请以国际地质协会副主席、著名工程地质学家黄润秋为代表的权威人士到九寨沟实地查勘,权威“九寨沟总体是安全的,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可能性小”的正面信息;四是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的背景下,联合黄龙景区、青城山-都江堰、成都市旅游局邀请由俄罗斯魔法国际、杰罗斯克等旅行社以及《俄罗斯新闻社》、《俄罗斯报》等媒体组成的旅游考察团于5月23-25日到九寨沟景区进行观光考察。

截至目前,九寨沟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仍在减少,但与地震后一个月相比较有了大幅提升,端午期间接待人数已超去年同期水平,市场提振初见成效。

(三)推进建设、促进发展

以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为目标,严格按照《州工程项目建设基本流程操作手册》和国家、省、州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档案整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把监督工作贯穿事前、同步、全程,实施倒排工期、压证施工及现场监理等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合格、程序合法,全面推进景区项目建设,提升景区配套硬件设施。

龙梦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已于4月3日完成勘察设计招标,现正进行施工图设计;贵宾楼水上餐厅及荷叶迎宾馆维修改造项目已于5月17日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及施工图所示工程量清单编制,现已进入财政评审阶段;景区栈道等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整治项目(522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图所示工程量清单编制及造价评审,现已挂网公开招标;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扎如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46项目),一标段已完成扎如寺上车点连接栈道、日则沟悬泉栈道、扎如寺水冲厕所等总工程量的40%。二标段已完成盆景滩至扎如口、扎如寺污水管网铺设,已完成荷叶寨、扎如寨、树正寨配电箱安装,现正在进行盆景滩至长草坪、郭都桥至热西寨、扎如寺、则渣洼、镜海至树正、沟口等给水管网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九寨沟“西大门”应急通道综合论证已于4月底完成初步报告,《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已于5月底完成评估报告。

(四)强化管理、提升水平

1.扎实推进标准化工作。一是开展多层次、全方面的标准化学习培训,提高广大员工的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利用春季全员培训,邀请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林希院长、李巧副总工程师举办标准化专题讲座,选派业务骨干参加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标准化、精细化培训。同时派员参加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省标准化协会承办的我省第二期标准化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二是加强同行交流,结合实践经验对近年来景区标准化建设背景、景区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概况、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做法进行认真疏理总结,并提出《标准化管理助推世界一流景区建设》典型经验课题研究;三是进一步完善《九寨沟管理局旅游标准体系实施监督方案》,通过部门自查、专项监督、标准执行效果测评、常规督查等手段对标准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为2014年《九寨沟管理局旅游标准体系》复审工作做准备;四是以各部门及相关单位编报的标准计划为依据,以景区社区管理、旅游安全、办公场所管理等标准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2013年度标准制(修)订工作,对18项标准进行制修订,现已完成其中11项的讨论工作;五是积极开展地方标准的申报工作,《旅游景区木制旅步道建设规范》、《旅游景区环境清洁质量要求与作业规程》两项标准已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意。

2.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1月成功举办第四届智慧景区国际论坛工作,以“成都/九寨沟国际旅游危机管理暨目的地营销”为主题,邀请武向平院士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一并出席论坛并深入探讨“国际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策略分析”、全球衰退背景下的旅游危机应对与管理、智能导航技术在景区智能化管理和生态保护中的运用等议题,探索了景区智能化管理与生态保护新模式,使景区管理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生态保护更加数字化、系统化,更好地服务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二是针对游客流量管理、危险路段监控、精华景点营销宣传、村寨管理等目的,与中国电信分公司合作,对景区内监控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目前已完成景区内56个监控点的安装工作,系统现已进入调试阶段;三是做好各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led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门禁票务系统等的日常维护与数据备份。

3.大力促进人才建设。一是开展全局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力求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突出亮点,培训覆盖率达98%。3月以来,选派54人参加“州校合作”专题培训;二是组织50人前往青岛海景花园参加“文化管理、提升服务”探索班培训;三是在局内开展全员培训4期,培训员工593人;四是组织社区居民培训25人,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五)注重民生、促进和谐

1.强化社区管理。一是继续在景区深入开展“双同,感恩报国”教育,加强扎如寺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二是严格按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建设规划——风貌整治规划》加强景区内住房建设、维修的管理,广泛征求和了解居民意见,积极协助九寨沟县推进景区村寨风貌打造提升工作;三是按照国家医疗、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将景区居民符合条件的881人和731人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达到全员覆盖;四是把诚信经营活动与提升居民综合素质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景区良好的购物环境和经营秩序。

2.确保安全稳定。一是牢固树立“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思想,加强全局职工的责任意识教育;二是本着“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维稳方针,制定《九寨沟管理局敏感期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案》,与局属各部门、各相关单位签订《九寨沟管理局二?一三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九寨沟管理局二?一三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九寨沟管理局二?一三年禁种铲毒工作责任书》共计75份,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形成领导、部门、居委会、公安分局、景区派出所的整体联动;三是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全国安全生产年”,与局属各部门、下属企业、九寨沟旅游分公司、景区各施工队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车辆安全管理责任书》34份,下发各类《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35份,已整改47起;新订完善《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九寨沟景区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2012年九寨沟管理局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流程及细化方案》等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了景区汛期各种事故及时处置能力,在全局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四是积极开展安全旅游年活动,将安全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之中;五是健全调解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妥善化解、处理影响我局稳定的疑点、难点和职工及景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六是继续做好景区救护工作,在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设立景区救护室,配备专业医务、救护人员和日用药品、救护车、急救箱、担架等救护设施,在景区内高海拔长海、原始森林两个景点设立免费吸氧点,上半年,门诊治疗705人,转上级医院59人,救护处理率达100%,游客满意率达99%;七是按照“一般投诉处理不过夜”的原则,建立健全投诉管理制度,上半年接书面投诉3起,投诉处理率达100%,游客满意率达98%;八是加强对景区各租衣快照点、旅游商品购物点的规范管理,彻底清除在景区景点、栈道、观景台、路道等地方摆摊设点、尾随游客兜售商品现象,上半年来各村寨和各经营点无一起安全事故,实现了无影响投诉和无重大安全事故的目标。

(六)抓好学习、转变作风

1.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一是按照中央、省、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下发《九寨沟管理局深化作风整顿活动实施方案》,大力整治慵懒散奢,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对经费的管理,落实收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愿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落实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认真分解落实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下发《中共九寨沟管理局委员会关于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每年3月全员培训月,开展面向全体员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题培训,通过形势教育和结合案例的纪律教育,增强干部员工的反腐倡廉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对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落实责任制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落实,同时加强对新提拔任用干部廉政教育,与16名新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签订《廉政承诺书》,强化廉洁意识,规范从业行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

2.切实抓好“藏羌城乡党旗红”党建提升工程。一是围绕“幸福九寨”建设,制定《关于“藏羌城乡党旗红”党建提升工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二是召开基层党建工作暨“藏羌城乡党旗红”党建提升工程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三是将近期要抓的具体工作分工到局属各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保障措施;四是认真抓好“飘旗亮身”工作,先后完成办公场所(会议室)挂党旗、一线窗口部门摆放“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先锋岗”标示牌、景区经营户摆放“共产党员示范经营户”、局属各部门办公桌上摆放国旗(党旗)、全局党员佩戴党徽、oa上公开全局党员基本信息等工作;五是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认真谋划“挂包帮”举措,局领导带队深入帮扶村黑河乡碧历村开展调研工作,并通过首轮“挂包帮”活动考核。

3.深入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一是为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关于“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主题教育活动相关精神,在全局范围开展实施为期二个月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主题教育活动,召开动员大会,对主题教育活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责任分工;二是成立以局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部门、各下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主题教育活动集中学习阶段工作方案》等,确定了主题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具体内容,结合学习活动组织全局各党支部、各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开展一系列专题学习和主题讨论;四是将主题教育活动与震后旅游振兴、“藏羌城乡党旗红”和作风整顿活动有效结合,局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学习讨论,带领党员围绕活动主题承诺践诺,通过led显示大屏滚动播放中国梦口号(宣传标语),开设微信平台、oa办公系统主题教育活动专栏和qq群等网络渠道,及时交流学习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方法,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掀起全局上下学习教育活动热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居民住房存在困难,主要表现在景区居民人口逐年增加,每年存在部分青年达已婚年龄需要解决住房问题,部分老房子年久失修。

(二)由于h7n9疫情传播和地震等不利因素对旅游市场的持续影响,预计今年下半年九寨沟的旅游市场不会大幅反弹增长,因此较难完成全年373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的目标任务。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抓好生态保护,筑牢发展基础

继续坚持走“保护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保护型发展”模式。一是以保护为核心,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做好自然环境的保护和遗产监控工作。二是进一步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落实森林管护责任,认真开展林区日常巡山管护和森林防火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挖药、采集等不法活动,确保景区内生态安全。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监测工作,完成景区内固定监测样线、随机监测样线、巡护样线等工作,严格按照计划监测频次及时监测,及时分析,编写监测报告,9月份委托州环境科研监测站对景区地表水、环境空气、声学环境等进行全面监测。四是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智能导航搜救终端景区应用示范》2013年度检查。继续推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九寨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保护关键技术合作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湿地景观保育关键技术集成》、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的智能化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实证》项目工作。

(二)进一步抓好旅游营销,确保旅游恢复振兴

一是丰富节庆活动,增强事件营销力度。7月开展“定格九寨幸福永恒”九寨沟婚庆主题旅游活动,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抽取9对幸运新人,为其在九寨沟景区拍摄婚纱照提供免费门票和拍摄车辆;结合7月景区内举行的麻智文化节,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拟定于8月或11月开展以“美丽中国健康九寨”为主题的“栈道马拉松”活动,通过活动聚集媒体关注度,积极传递九寨沟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舒适的旅游基础设施;9月,与亚太旅游协会(pata)合作在景区举办“第三届中国旅游社会责任论坛暨中国-东盟旅游发展论坛”,借论坛将九寨沟树立为在践行旅游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标杆典范,并借助论坛国际化平台推广九寨沟;启动2014中国·九寨沟第九届国际冰瀑旅游节工作。

二是依托网络平台,实施网络精准营销。做好《九寨童话》微电视的推广活动,通过优酷网、土豆网等视屏网站,将九寨元素植入目标市场,增强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刺激终端市场需求;突出微博受众面广、传播范围大的优势,通过开展微博专题推广活动,进一步增加九寨沟官方微博粉丝量、增强官方微博的活跃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九寨沟管理局网站营销功能,强化旅游线路区域合作,实现旅游营销的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块,提高景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是借助公共关系,加强正面宣传报道。邀请官方士人、资深媒体、旅行商、有影响力的公众代表免费前往景区观光、考察,见证九寨沟资源的完好、安全,通过他们对九寨沟进行正面宣传,增加游客对九寨沟的信任。

四是加强战略合作,实施整合营销策略。加强与川内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成都文旅等其他景区、单位的战略合作,实施整合营销策略,共同构建旅游黄金环线;联合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关键环节,形成行业合力。

(三)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大力提升服务设施

按照一流水准建设游览设施和“程序不减、周期缩短、准备提前、效率提高”的工作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作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开展。落实好景区建设项目:完成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扎如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46项目);7月完成景区栈道等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整治项目(522项目);7月完成贵宾楼、水上餐厅及荷叶迎宾馆维修改造项目施工招投标,年底完成水上餐厅主体施工、贵宾楼加固施工工程;9月完成龙梦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施工招标并开工;协助大九旅集团九寨沟旅游分公司做好原始森林停车场改扩建、犀牛海专用通道工程的后续工作;全力支持九寨沟县实施景区村寨风貌整治提升工程。

(四)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抓手,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切实维护景区安全稳定。结合“安全旅游年”活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安全生产的工作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严制度、明责任、添措施、抓落实,严查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二是加强全局职工的责任意识教育,切实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景区居民中继续深入开展“双同,感恩报国”教育活动,加强扎如寺管理工作,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本着“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维稳方针,完善维稳工作方案,切实抓好维稳工作。三是强化景区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快旅游法制化体系和诚信经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廉政建设,提高“依法治景”和“依法兴景”的水平,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营造公平竞争、诚信文明的市场环境,保护广大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5篇

一、引言

在管理实践中,为了实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遵循景区实际情况下,扬弃传统的依赖政府主导管理模式,引入“利益相关者共生”的崭新机制,使景区不仅能保证景区管理局的权益,而且也能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仅要强调旅游企业的参与,而且还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重视利用他们的权益;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以九寨沟景区为例,探讨旅游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之和谐共生发展模式。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概述

随着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的日益多元化,利益相关者在旅游旅游景区管理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理论也逐渐成为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是一个源自于管理学的概念,该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60 年代,1963 年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首次使用了利益相关者这一术语。弗里曼(Freema,1984)对公司利益主体提出如下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的目标达成,或者在企业达成目标中受到影响的个人和群体”。 该理论的研究早期,企业一直处于研究主体地位,直到20 世纪 80 年代才被国外旅游研究领域所重视。我国旅游学界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则始于本世纪初,随后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已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1987 年 Marsh 和 Henshall 针对旅游者――居民的期望及相互影响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战略价值进行了探讨,Bramewell(1999)研究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当地旅游政策制定的合作问题以及参与的机制与决策流程问题, Burns 与 Howard(2003)在实践中通过对具体旅游地的利益相关群体进行实证调查研究,认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对规划和管理都有着不同观点,他们的观点常常富有建设性意义,国外这些理论研究成果无疑对旅游规划和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和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国内,张广瑞(2000)翻译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三届大会(1999 年 10 月 1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通过的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首次在中文期刊上出现 “旅游利益相关者” 术语,在中国最早引入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 夏赞才(2003)在对旅行社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时,针对 Jane Robson 和 Ian Robson 所设计的旅游经营商 12 类利益相关者基本构图及 Ryan 修改后的基本构图,将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战略层及层三个基本层次,探讨三个层次的相关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张维、郭鲁芳(2006)将旅游景区的利益相关者定义为 “能够影响旅游景区目标的实现,或者被旅游景区目标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根据旅行社的利益相关者的层次分类思路,郑仕华(2007)认为昆明石林风景区的利益相关者有核心层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石林县政府、景区管理局、景区员工、旅游者、石林研究中心;战略层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非政府组织、竞争者、昆明市政府、非旅游企业、旅行社、媒体、景区周边社区等,层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等三个基本层次。张伟、吴必虎(2002)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将利益主体理论运用到四川省乐山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实践过程中,以定性与定量方法分析了不同利益主体的旅游意识和利益表达;提出了 “利益主体”理论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应用途径。

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在旅游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分类等的相关研究甚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旅游目的地、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旅游产业、旅行社、旅游合作等领域。但不足的是: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较少,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九寨沟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情况,探究景区的和谐共生管理模式,在定量分析,实证研究上取得一些突破。

三、九寨沟景区和社区共生发展概述

1984年,九寨沟被国务院划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立南坪县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正式对外开放。开放之初,各种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纷纷涌进沟内,一阵火爆之后却留下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秩序混乱、游客投诉等问题接踵而至,旅游形象受到很大影响。九寨沟景区管理局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2001年果断实行“沟内游、沟外住”的管理方式,关闭景区内所有宾馆,拆除景区经营性房屋和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恢复植被2万余平方米,景区 “三线”(电力、通讯、有线电视)全部入地,有效遏止了景区城市化现象。这些举措为九寨沟景区内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景区内的原住民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之下,改变原有半耕半牧的生活方式,参与景区旅游服务或经营,并在景区内建设了三个社区,这种景区内设立社区的作法,为九寨沟景区与社区和谐共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也为景区与社区和谐共生提出了必然要求。目前景区内共有社区居民1194人、334户,其中,目前景区内三个社区居民在诺日朗服务中心商品售卖区经营摊位195人,经营自家店面人员46人;扎如、荷叶社区居民在五花海租衣快照61人、熊猫海租衣快照54人、原始森林租衣快照74人;树正、则查洼居民在长海租衣快照45人。

在进行旅游开发的1984年以前,九寨沟内居民年人均收仅为270元。从1984年开发旅游之后,景区居民收入开始急剧增长,2011年景区居民人均收入达2.46万元,其增长速度之快、收入水平之高,远超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九寨沟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使九寨沟从一条荒远幽闭的山谷发展成为当今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富了一条沟(九寨沟)”,而且“活了一条线(大九寨环线),带动了一大片(川西)。”

随着旅游经济发展,九寨沟作为世界一流景区,每年有大量国内外观光游客,他们在游览景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风气,不同的文化,开放的九寨沟作为窗口,承受着形态各异的多元文化和习俗的冲击。景区村寨居委会作为核心景区一部分,实行经营外迁政策,并为景区居民提供了经营外迁生活基本保障,同时开展围绕基本生活保障的分配、居民户籍管理等工作。

四、九寨沟景区和谐共生机制构建与分析

我们根据学术界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分类研究的成果,结合九寨沟风景区的情况,把利益相关者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战略层、层。核心层由景区的直接利益主体构成,包括旅游者、社区居民、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局;战略层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媒体以及影响景区发展的其它相关部门机构;层是影响景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九寨沟景区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九寨沟景区利益相关者基本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根据九寨沟景区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分析,我们知晓景区的利益相关者呈现多利益主体化,并且各利益相关者对景区的利益要求有差异,在诸多利益相关者中,本文主要研究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情况:社区居民、旅游者、旅游企业、景区管理局。事实上在景区治理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多样利益需求、多方式利益实现途径,就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景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与景区旅游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果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景区就无法获得持续发展。由于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发展中追求的目的是有差异的,我们只有清楚地了解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协调各方利益,使景区朝着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九寨沟核心利益者的利益追求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九寨沟核心利益者的利益追求

利益构成

利益主体 利益主体追求共同体 利益关注点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社区居民 就业、经济状况、生活质量、社区环境、传统文化和风俗、参与管理

旅游者 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安全、产品与服务

旅游企业 利润回报、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当地社区支持、促进就业

景区管理局 经济发展、扩大税收、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景区形象

注:的多少表示追求强度,数量越多强度越大。(资料来源:根据黄安民、赵黎明(2005)修改。黄安民,赵黎明.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利益权衡与协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58-63.)

从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九寨沟4类核心利益者虽然在利益关注点方面呈现差异性,但都在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效益,此三方面构成了利益共同体。

社区居民因直接受到旅游活动的各种影响,是核心利益者中不可忽视的相关者群体,利益核心是就业、生活质量、社区环境、传统文化和风俗和参与管理等。他们希望通过旅游业的运营,能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提高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希望当地风俗习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受到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得以保持与发展,获得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希望参与旅游发展的管理与决策,促进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需求方,利益核心是旅游经历的“质量”和“满足感。”他们希望欣赏到真实的、未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希望在旅游过程中有比较安全和舒适的游览环境;希望能购买到满意的产品与真诚的服务。

旅游企业是联系旅游者与景区的纽带,为人们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和提供所需的产品与服务,贯穿于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全过程。利益核心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寻求企业发展与扩展的空间。希望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得到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希望属地政府提供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和及时的产业发展引导。

景区管理局是属地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直接监管,利益核心是旅游业能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升景区形象,促进整个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希望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营性资产投资;希望培育和扩大地方财政税收;希望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稳定社会秩序、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

在九寨沟景区治理过程中,社区居民、旅游者、旅游企业、景区管理局是有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团体,在不同层面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社区居民自己开发特色产品,经营特色小店,参与旅游服务、旅游经营管理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费满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企业负责九寨沟旅游产品开发、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景区管理局负责宏观方面的调控,为九寨沟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秩序和环境。可见,他们都是旅游利益相关者共生生态位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谐共生既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景区管理的重要目的。为此,笔者试图构建一种确保九寨沟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达到的和谐共生一体化机制,即从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协调、保障机制和利益延续机制等五方面构建了九寨沟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谐共生机制模式图。(见图2)

图2

(资源来源:作者自制)

(一)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是和谐共生机制的出发点和关键点,不仅包括经济利益的分配,也包括社会利益的分配。为了不让某个利益相关者丧失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共生的兴趣,或丧失继续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合作的能力,有效提高各利益相关者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就应该建立各方满意的利益分配机制。

1)调整收益分配

只有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提高社区居民旅游收益的分配,我们才能够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2005年以前,九寨沟管理局每年从景区收入中拨出83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居民的生活保障,人均8000元;2005年以后,管理局改为从每张门票收入中提取7元作为社区居民生活保障,确保了社区居民生活保障费随景区门票收入增长而增长。社区居民人均从门票提成中获得年收入1.4万元,加上其他收入,当年社区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万元。受汶川地震影响,九寨沟景区在2008年收入锐减,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景区管理局仍挤出资金,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人均800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从门票收入中提成的做法,使社区居民与其他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更加紧密,很好地促进了景区的和谐与共生发展。

2)增加就业与商业机会

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经营旅馆、饭店、开发旅游纪念品等。景区管理局为促进社区居民就业,在旅游企业应尽量吸纳更多的居民就业。九寨沟景区诺日朗游客服务中心优先安排沟内居民从事保护、环卫和相关旅游服务工作,保障居民利益,引导居民致富,做到了景区发展与居民致富的和谐统一。近年来,九寨沟景区每年从每张门票中提取10元支持漳扎镇建设,这笔费用主要用于镇上的环境保洁、周边的生态保护、基础建设以及风貌改造等。仅镇上的垃圾清扫员就有近200名,保洁方面每年需支付近300万元;镇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房风貌改造,以及周边的森林、水源地、野生动物等生态保护也都需要资金。景区在这方面为居民提供了很大帮助,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镇上居民的就业问题,目前,漳扎镇旅游从业人员在75%以上的人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经营或活动,有利于社会稳定。旅游企业在吸纳更多的社区居民就业方面则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培养旅游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等。

(二)利益补偿机制

利益补偿就是向利益受损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适当的经济或者其他方式的补偿以弥补其损失,进而使利益受损方重拾信心与其他群体展开合作。 在九寨沟旅游中,补偿的对象主要是权利可能受到损害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指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社区居民是利益补偿的重要对象,景区管理局和旅游企业应该对社区居民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或者政治补偿等。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能受到旅游企业的不良行为的损害或旅游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时,则需要相关主体对其进行补偿。九寨沟管理局组织了景区居民入股,建设并运营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集旅游管理、投诉、救护、治安、消防、旅游纪念品销售、游客休息和餐饮于一体,是九寨沟景区内唯一的综合场所及餐饮接待基地。该服务中心由管理局和景区居民共同出资筹建,双方所持股份分别为51%和49%;但是在收益分成方面,景区管理局却只占23%,景区居民占77%。

(三)利益表达机制

能供各核心利益相关者方便沟通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或渠道是很有必要的,让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利益表达得到应有的重视。

1)信息反馈机制的完善

为了确保利益表达之后能够引起其余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是必须的。接受利益诉求表达的有关各方如景区管理局和旅游企业,可能不及时处理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要求,或者处理完之后没有进行反馈,这样会导致利益的表达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对利益表达者的诉求进行及时处理并给予处理反馈意见,这样才能增强利益相关者对利益表达机制的支持和信任。

2)利益表达渠道的拓宽

在一定程度上利益表达渠道的宽度决定了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性。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时,可能由于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或其他原因,利益诉求有时会得不到足够重视。为了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共同实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缓解和减少利益冲突,景区管理局和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社区居民会议、信息披露、社会听证制度、游客信箱、游客留言等方式丰富利益表达的渠道,让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意愿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表达出来。互联网的运用在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方面的也应该受到重视,可通过在景区网站建立相应的栏目,收集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开通官方微信等方式,与社区居民和旅游者进行互动与沟通。

(四)利益协调、保障机制

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如何用民主、和谐的方式进行多方面的协商解决,形成多元利益的共存格局,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成立利益协调监督委员会,才有利于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沟通和利益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利益补偿如何得以顺利实施,就应该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九寨沟景区一直非常重视环境教育的开展,2008年至今,曾先后荣获“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环境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等称号,并在2013年6月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08年至今,每年近200万来此旅游者接受不同程度的科普教育。

为了给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景区实行了经营外迁。九寨沟景区严格景区游客控制,并率先在国内景区游客容量限制,以日接待游客4.10万人次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好游客高峰期的常态化管理,确保游览安全,规范旅游服务,做好门票预售,组织实施好对客服务,通过错时进沟、分区游览、分时就餐、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确保旅游服务

质量。

(五)利益延续机制

加强景区文化建设,增强景区核心竞争力,建立文化传承机制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合作机制,是九寨沟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延续的保障。九寨沟景区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如何进一步做好当地藏羌语言、民居、建筑、服饰、歌舞、工艺品等保护、挖掘和整理工作是永葆景区青春和让其最真实、最鲜活的文化遗产得以大放光彩的重要途径。由于景区根植于其所在的社区之中,并与社区的不同成员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景区浓缩了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精华,将社区的文化,社区中的物质产品、地理环境、人文氛围以适当的方式传播和展示给了游客。为了景区与社区更好的融合,必须加强社区居民的真正参与能力和主人翁地位。九寨沟景区恢复了各种传统节庆活动,如各村寨春节舞龙、舞狮、舞牦牛等节庆活动以及每年6月(藏历4月)的日桑文化节;发行了《九寨沟寨族文化散论》和《九寨沟民间故事集》等九寨沟藏族传统文化读物。为了突出景区民居建筑的特色,展示九寨沟藏族文化,2002年大规模拆除了经营性的旅馆和宾馆(12.5万平方米),按照“修新如旧”与“拯救如旧”的原则,对景区村寨进行了整治与装饰。其中黑角、尖盘、盘亚、郭都等藏寨,传统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充分体现了九寨沟藏族传统的半耕半牧、以耕为主的生活方式,恢复了藏族传统民居建筑。通过对外合作,加强了藏文化保护。一是受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组织景区老年纺织协会、在扎如沟开展民居展览活动让生态旅游者体验和了解九寨沟农耕时候的生活传统。为积极挖掘九寨沟本土藏族文化,提升生态文化游内涵做出了贡献。二是不定期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文化资源调查和研究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培训和交流,提高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自

觉性。

总之,所有机制的建立都是景区管理局主导完成,机制形成后反作用于所有核心利益相关者,各核心利益相关者要遵从机制,确保所有机制有效进行,形成有机整体,实现和谐共生一体化。

五、结语

由于景区管理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者,只有妥善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指出九寨沟景区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和分析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九寨沟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谐共生机制模式,以期实现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Freeman R Edward. 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 Boston:Pitman

Publishing,1984:46.

[2]Bramwell B,Shar man A. Collaboration in Local tourism policy makin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l 999,26(2):392- 415.

[3]Burns G L,Howard P. When wild life tourism goes wrong:a case study of stakeholder and management is sues regarding Dingoes on Fraser Island,Australia Tourism Management,2003,24(6):699- 712.

[4]张广瑞.全球旅游伦理规范[J].旅游学刊,2000,(3):71 - 74.

[5]夏赞才.利益相关者理论及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 [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2(3):72-77.

[6]张 维,郭鲁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经济学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4 - 48.

[7]郑仕华.石林风景区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7,(10):86 -88.

[8]张 伟,吴必虎.利益主体(Stakeholder)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 [J].旅游学刊,2002,(4):63 - 68 .

[9]孙建平.《践行社会责任,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2013年第三届中国旅游社会责任论坛暨中国-东盟旅游发展研讨会发言稿.

[10]刘波.遗址旅游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研究――以良渚遗址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相关期刊更多

海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地质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