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虫的村落课文

草虫的村落课文

草虫的村落课文

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第1篇

《 草虫的村落 》 有感

2008、3、26

当我读完《草虫的村落》后,感觉自己好像身临其境,有点乐而忘返的感觉。 整篇课文 以优美的笔调,把平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写得情趣猛然, 让人一种很好的享受!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以比喻和拟人来描写草虫们。在文章的开头,写得很自然, 对我们这些生长在城里的小朋友真的好有吸引力, 不禁让人想 认真细致地 看下去, 越看心情越放松,越看越有兴趣 , 好象 进入 了 一次奇异的 世界 。

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第2篇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浅显易懂、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名篇佳作,或描写四季风光、山水美景,或描述风土人物、人间真情,或再现生活、谈事说理,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学生在阅读文本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更重要的是在大量的阅读中认识了身边的学校、家庭、风景名胜,在阅读中走进了有声有色的大自然。如读《草虫的村落》让学生认识了爬行的小虫,梦幻般地跟随甲虫村民进入草虫的村落,观看虫儿曼妙的舞蹈,感受虫儿勤勉的劳作,进而爱上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能力较强的时候,学过的课文、背诵的古诗、积累的名言多数会伴随他们一生。教师应牢牢抓住这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博览群书、博识强记,识记对他们一辈子有用的东西,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阅读体验,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著名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母语。同时,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如《钓鱼的启示》一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由于还没到可以钓鱼的时间,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父亲严厉要求“我”将鲈鱼放回湖中。三十四年过去了,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总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篇文章讲出了这个不深奥但却非常有意义的道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钓鱼”入手,体会“钓鱼”之不易“,放鱼”之艰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学会了先叙事、再说理的写作方法,同时能深刻体会“我”得到的启示,从而能把这个启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在生活中,当你面对金钱的诱惑、当你面对利益的吸引、面对是与非的抉择,要明辨是非,自觉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丰富读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健康情感

要让学生保持浓郁的阅读兴趣,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师要坚持不懈,变换方法,使读书成为学生终生的爱好。首先,要立足课堂,课内外结合。

如:学习了《怀念母亲》向学生推荐《季羡林文集》,学习了《草船借箭》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等,引领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感受,通过拓展阅读、课外延伸再次消化理解,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格。

其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家长的爱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进而影响孩子的心理与行为。如果能让家长也喜欢看书,那么在一个爱书家庭里培养出来的孩子,应该是勤奋而又谦和的。因此,学校应强调亲子阅读,由学校统一推荐家庭教育阅读书目,教师则经常指导家长进行选择和针对性阅读。提倡学生和家长在家中共同阅读学习,并撰写亲子阅读心得,举办“亲子阅读会”,为家长和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效果的平台。第三,师生共读。教师的言谈举止往往对学生有着示范作用,爱看书的教师,往往就会有一批爱读书的学生。学校应要求每位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语文课堂上,提倡教师范读、领读。

课后,鼓励师生共读,师生一边阅读,一边交流心得,其乐融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既能增加师生对读书的兴趣,更能使师生们在活动中一展才华,锻炼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

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态校园; 循环经济; 低碳; 模式构建;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06-02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资源与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原的破坏、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等现象出现,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基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决策。

陕西省黄土高原占全省总面积的45%,该地区雨量稀少,植被破坏严重,农村能源紧缺,生态和经济双重失调[1],因此建立一套良性生态循环系统迫在眉睫。在此前提下,陕西省以“科学发展观,建立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社会”为理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为目的。根据本省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果业和奶业两大主导产业为突破口,以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为主要能源,以“果、草、畜、沼、肥”循环经济发展为基础,将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教育相结合,自2006年起,在陕西省农村地区先后选择了8所农村学校进行“生态校园创新工程”试点和探索。同时以此工程为载体推动教学改革,开展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教育,树立学生“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科学理念,传授现代农业新技术。并对周边地区实现示范和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农业循环经济推广、现代农业知识传播和农村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试验模式。

一、模式构建与系统介绍

(一)模式构建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是在农村学校推行“果园种草、以草饲羊、羊粪入厕、改厕治污、生产沼气、沼渣肥田”的生态循环模式。该模式是以沼气系统为核心,新建厕所,建设沼气池,将有机垃圾、人畜粪尿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供食堂炊事使用,沼液用于冲厕、果园灌溉追肥,沼渣用做果园土壤基肥。果叶、果渣、牧草经加工后用于饲养猪或奶山羊。羊奶、蔬菜、水果供学生食用。

(二)系统介绍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沼气系统、安全环保沼气灶具系统、生态果园和牧草系统、日光温室瓜菜系统、奶山羊养殖系统。

1. 沼气系统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沼气系统由预处理系统、厌氧发酵及后处理系统、资源化生态利用系统等组成[2]。采用厌氧生物技术、固液分离和沼肥还田技术实现废物零排放处理,既是校园污染物处理中心,又是新能源和有机肥料的生产中心,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

预处理系统由格栅沉沙池、酸化调节池和双效太阳能增温装置组成,采用太阳能双效增温技术,提高系统发酵温度,实现全年持续产气。厌氧发酵及后处理系统由旋流布料沼气发酵装置和固液分离池组成,使用自主创新的沼气气动搅拌、旋流布料自动循环、微生物附着成膜、两步发酵等新技术,解决了普通沼气池存在的料液短路、发酵盲区和微生物贫乏区等技术问题。资源化生态利用系统由沼气收集净化、沼液自动冲厕、沼液沼渣还田灌溉等组成,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 安全环保沼气灶具系统

安全环保沼气灶具系统主要由水气分离器、超压安全阀、组合式脱硫器、燃气泄漏探测器、燃气泄漏安全阀、压力表、安全沼气台式灶、落地式不锈钢中餐安全灶、台式鼓风安全灶、排烟罩、管路及管路配件组成。

工程采用自主创新的交流强力点火装置,确保点火成功率达到100%。使用自主研发的可连续调节高度的螺旋锅架,中小火能节气40%,降低CO排放30%。灶具本身具备离子探火功能,熄火或不正常燃烧时可声光报警并自动闭气。厨房内安装有燃气泄漏探测器和泄漏安全阀,沼气泄漏时可报警并自动闭气、排风。使用安全环保沼气灶具不仅提高了沼气使用效率、确保了安全,降低了碳排放,也克服了沼气灶具防腐蚀和点火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安全、高效、环保的功能。

3. 生态果园和牧草系统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要求严格控制果园的栽植密度和苗木质量,科学栽植、修剪,规范套袋,及时防治病虫害和灌溉施肥,采用嫁接改形技术和幼树早结果技术来提高产量。

在果园采用精作覆膜条播间作技术实施果草间作,不仅能防止杂草滋生、水土流失,还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果园小气候,促进果园生态良性循环,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3]。种植的牧草以白三叶草为主,白三叶草鲜草粗蛋白含量丰富,在干物质中含粗蛋白28.7%、脂肪3.4%,可溶性碳水化合物40.4%、矿物质28.7%、钙0.9%、磷0.3%[4-5],收割晒干后可做为猪羊的优良饲料。

生态果园利用沼液和沼渣做为基础肥料。沼液沼渣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成份,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6]。沼液用于叶面施肥、防治病虫害,沼渣用做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沼液与钾肥配施则可增加土壤脲酶、转化酶的活性,使苹果着色率、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以及花青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7]。

4. 日光温室瓜菜系统

日光温室瓜菜系统通过合理选择品种、安排种植茬次,进行播种育苗、整地定植、防治病虫、水肥管理、温光控制等工作,为师生提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并且利用沼气进行加温和增光,以降低温室瓜菜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利用沼液进行叶面喷施、地面沟施或灌溉来追肥和防治病虫,利用沼渣做为基肥改善土壤。经鉴定该系统栽培的蔬果已达有机蔬果的标准。

5. 奶山羊养殖系统

运用XY分离技术和现代饲养管理技术,提高了山羊群体的生产性能水平和繁殖力(包括性别、产奶量、生长速度、受胎率、产羔率、羔羊成活率等)[8]。并且利用牧草、果渣、果叶做为饲料,降低奶山羊饲养成本,通过养殖新技术获得更多的羊奶供学生饮用。

二、价值分析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改善了学校的生态环境,创新了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生态效益

通过楼体建设、道路硬化、修建食堂、改厕建沼、校园绿化、太阳能取暖等一系列硬件工程,师生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养成文明生活的好习惯,学校基本实现垃圾零排放,营造了一个优美、幽静、和谐、统一的低碳绿色生态校园。

(二)教育效益

1. 低碳生活理念

将“低碳生活理念”落实到学校建设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意识,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学校开展各种实践教育活动,在学校内设立垃圾回收站、垃圾分类箱,将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类,有机垃圾投入沼气池发酵生成沼气,无机垃圾回收再利用。尽量使用太阳能和沼气,减少使用煤炭,引导学生“低碳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倡导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活方式。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生态校园创新工程”各子系统中,让学生从中接触新的科学技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行创新型学习。在沼气系统中学习测量PH值,记录气压,气体流量;在安全环保沼气灶具系统中学习研究电路及机械常识;在生态果园和牧草系统中学习研究栽植、剪枝、套袋、收摘技术;在日光温室瓜菜系统中学习研究浸种、种植、施肥、防治病虫害技术;在奶山羊养殖系统中学习研究配料、饲养、挤奶、育种等技术。与各种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深化推动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

3. 生态校园网络系统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拥有自己独立的“陕西生态校园网”网站,并且给各学校配置电脑,连接网站,将学生、老师、专家教授、兄弟学校以及外面的世界紧紧连接在一起。网络亦成为师生们重要的信息渠道,同时也拓宽了学校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授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自己查阅整理资料,自主学习。各学校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现代化。

(三)经济效益

直接收益主要包括沼气、沼肥、节水、羊奶、羊羔、果园、温室瓜菜、牧草的效益。以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范家寨中学为例,该校在2005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生态校园创新工程”试点学校,共建立了100m2无公害厕所、104m3沼气池、0.4hm2果园。该校年产气量约为1.152万m3,以沼气为燃气可年节省煤炭1.24万元,年出售沼肥0.5万元,沼液冲厕年节水0.53万元,沼液施肥节水0.5万元,50只奶山羊年产奶收入4万元,羊羔年收入1万元,果园第二年收入0.084万元,第三年收入1.01万元,第四年收入2.52万元,第四年后每年收入4.2万元[9],温室瓜菜年收入1万元,每666.7m2果园可年产干草300千克。工程中的沼气技术、沼肥利用技术、奶山羊技术、果园嫁接改形和幼树早结果技术、果草间种技术、果渣加工技术都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应。

(四)社会效益

1. “蛋奶工程”,强健新一代

陕西省在农村学校推行“蛋奶工程”,农村学校的学生每天吃一个鸡蛋,喝一袋奶,改变了学生“咸菜加馒头”的低营养状况。“生态校园学校”的学生们喝的是新鲜羊奶,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促进大脑发育。根据省防疫站检测,喝羊奶一年的学生体质明显得到了提高。

2. 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推广科技成果

利用网络和专家讲座,专家教授可以和学生直接相互沟通交流,通过专家之手拉起学生之手,再通过学生之手拉起家长之手,实现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增强学生家长的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提高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的手段和能力。

3. 示范辐射,科技致富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展示了最新的种植技术、日光温室技术、沼气技术和奶山羊繁殖饲养技术,吸引周边广大农民前来参观学习,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带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和校园建立的实践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班,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迅速的推广到农民手中,帮助周边地区农民科技致富。

三、结论

“生态校园创新工程”是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理念而建立的生态系统工程,是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是培养具有现念、方法和能力的新型农民的创新工程,是落实农村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丘陵,杨改河,杨世琦.黄土高原生态果园工程模式设计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5:65-69.

[2] 苑建伟,邱凌,刘娟娟,杨鹏.农村中学公厕粪污处理工艺设计[J]. 农机化研究,2007(10).

[3] 周雷,曹社会.白三叶在果草间作中的主要作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8(3):128-129.

[4] 董宽虎,沈益新.饲草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6-234.

[5] 韩友文.饲料与饲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6] 毛知耘.肥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62-69.

[7] 王桂芳,李丙智等.苹果园沼液配施钾肥对土壤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88-91.

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第4篇

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站服从工作安排,尽心尽职,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1、搞好全镇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宽幅播种、氮肥后移、一喷三防和玉米一增四改、一防双减等先进技术;主推品种有:济麦22、鲁原502等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郑单958、浚单20、农大372等优良杂交玉米品种,栽培面积推广,使我镇的粮食生产产量逐年稳步增长。

2、进行了全镇范围内的农业病虫害检查和防治的指导工作。为广大农户实地指导解决各种农业生产方面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疑难问题,就地指导农户病虫草害的防治适期和对口药剂的使用,使我镇农业生产在一年来的病虫害的防治上无大的病虫成灾的现象,为我镇农业生产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3、搞好了全镇的农业技术指导工作。在进行技物结合服务时,对广大农户进行面对面的农业新技术的讲解和指导达100余人次。一年来,共印发技术资料500余份,指导全镇农户进行适时的病虫防治和栽培管理工作。

4、搞好了全镇小麦、玉米种植保险工作。今年全镇小麦、玉米承包面积均达到100%,降低了全镇农户农作物种植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作物种植中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保障全镇农业生产的增产丰收。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电脑操作能力较弱,影响了工作效率。近年来,农业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各种农作物种植补贴和保险逐渐完善,我们积极研究政策、宣传政策、落实政策,保证了种植农户的利益。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表格越来越多,而且需要电脑操作的项目也越来越多,由于电脑操作能力较弱,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影响了工作进度。比如在开展小麦种植保险工作中,个别村进度较慢,影响了全镇的进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立即派工作人员协助,首先保证不能耽误工作进度,其次组织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脑培训,短时间内大大提高了其电脑操作能力,第三,对实在操作不了电脑的,要求寻找替代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各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及时、有效的落实。

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现状;效果;对策;江苏江都

中图分类号 S4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155-02

农作物病虫害的可视化预报是推进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向基层、向农民快速传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自2008年以来,江都市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工作,按照省、市植保部门的要求,开拓创新、有序推进。4年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共可视化预报20期、适时防治信息50期次、专题报道3期。江都市通过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全市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效性和覆盖率,推动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1 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的现状

1.1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催生病虫害可视化预报

江都市位于长江下游,耕地面积6.87万hm2。长期以来,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都是会议、培训和纸质情报为媒体,通过乡镇、村、组逐级传递到农户手中,不仅时间冗长,而且传递过程有失真和阻隔现象。尤以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村组干部责任不到位,甚至一些农药经销商误导农民现象突出。农户错过防治最佳时期,不科学用药防治的情况屡有发生。一旦遇到重大、突发性的病虫害,多年来延续使用的病虫传递模式信息传递滞后,已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作物病虫害预防信息的需要。自2008年开始,江都市植保植检站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

1.2 领导重视及部门协调为开展可视化预报做好铺垫

农作物可视化预报作为公益,为了与改制后走向市场化运作的广电部门进行衔接,在未被百姓接受成品牌前,政府进行了积极干预。江都市领导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三农”、服务“三农”的角度出发,与广电部门进行协商并使得栏目的正常播出得到认可,节目播出时段、播出时长均根据农时季节和防治需要制订。农业部门主动和广电部门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为开展可视化预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完善手段及准确测报为可视化预报奠定基础

1.3.1 充实队伍、完善体系、准确测报是可视化预报的根本。江都市植保植检站作为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紧紧围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通过充实测报队伍、完善调查方法、稳定基层站点等途径开展系统病虫害测报工作。目前,区域站拥有推广研究员1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各1名,高级农艺师3名,农艺师3名;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按不同区域下设了4个乡级病虫测报点。构建了一个体系完善、队伍稳定、制度规范、数据库完整的良好运行模式。多年来,该站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已趋成熟,中长期测报准确率在90%以上,短期测报准确率达到100%,可视化预报成为可能。

1.3.2 落实经费、强化硬件是可视化预报的先导。江都市植保植检站通过项目资源整合,建成了占地6670m2的病虫草害观测场,场内配有电脑、自动虫情监测灯、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自动测报仪等测报及信息处理设备:在区域站办公大楼内的实验室配备了光学显微镜、解剖镜及成像设备、培养箱等检验检测设备;在信息编辑制作室配备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编辑制作设备。同时,每年还落实测报专项经费20余万元,以确保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农作物病虫害预报的日常工作中不仅注重测报数据的归档、积累,同时还注重可视化预报中影像、图片资料的收集。目前,通过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共计拍摄各类病虫草图片1000多张、影像逾30h,为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大量详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1.3.3 富有特色、指导性强是可视化预报的特点。可视化预报做到了紧扣农时季节、紧扣病虫发生特点、紧扣综合防治要点,用耳熟能详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法、现身说法的形式,做到内容详实、形象生动。全站有一批朝气蓬勃、富有时代气息的工作人员,他们技术熟练,是可视化预报的生力军,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与农民沟通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工作中应坚持土洋结合、新老搭配的原则,将年轻同志活跃开放的思维和老同志丰富的经验有机融合,加强可视化预报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提高收视率。

1.3.4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可视化预报发展的内生动力。4年来,从最初的“知识窗”到目前拥有独立片头的“江都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预警预报”专栏,江都市植保植检站和江都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农民电视课堂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病虫害高发时期,栏目每周留出黄金时段专门播放防治信息,每期节目滚动播出4次。目前,农技推广知识占农民电视课堂栏目1/2以上的时间。农民到节目播出的时间总会打开电视收看农民电视课堂。了解农事和病虫害预报,农民电视课堂已成为农民心目中的品牌栏目。农技推广和电视媒体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农技推广部门利用媒体传递知识,而电视媒体则拥有了固定题材和稳定的收视群体,这成为发展可视化预报的内生动力。

2 农作物可视化预报的工作效果

2.1 培训植保知识,普及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可视化预报第一时间把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适期、用药技术以多媒体的形式传递给农民,并且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图形处理、三维动画等技术让农民群众能够一看就懂,方便实用。目前,电视机已普及,收视人群得到拓展,依靠电视预报将一些新的植保技术进行推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快速传递信息。降低用药成本

可视化预报充分发挥了测报工作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节约了防治成本,提高了防治效果。预报一般在防治工作前的3-5d播放,使农民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治准备,从而减少了防治中的盲目性。经调查,通过可视化预报指导防治,成本可降低10%-15%,全市可节约防治成本约2000万元,防治效果可以提高20%。

2.3 扩大覆盖面,科学指导防治

鉴于目前部分农资经营单位以赢利为目的,擅自病虫信息或修改植保部门的植保信息内容的事件时有发生,干扰了正常的防治工作,实行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预报覆盖率由以往的约40%翻了1番。通过及时、直观地病虫害防治信息,使农民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施药,降低用药成本,减少用药次数,从而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4 提升形象。塑造服务品牌

节目中经常会有植保方面的专家讲解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因而可视化预报的开展也扩大了植保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农忙季节,来电咨询的农民有时会指名要求植保专家解答防治上遇到的问题。有的种田大户还专门请植保人员进行实地诊断指导。2010年8月,农民电视课堂栏目制作了1

期反映测报人员田间工作的专题片,栏目记者和植保站工作人员一起冒着高温走进田间地头,通过镜头对田间调查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报道。经过电视媒体的宣传,展现了植保站的测报工作内容,也让广大的农民群众真实了解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严谨和艰辛,树立了“江都植保”的品牌。

2.5 抓住疑难点。突出技术优势

栽培技术的多样化及生产中问题的多元化,给防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2009年,针对水稻纹枯病大发生的情况,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报道、可视化预报等手段全方位地向农民群众介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措施。尤其是在可视化预报节目中详细地讲解了病害的发生特点、防治适期以及正确的药剂配方,解决了一些农户防治病害不得法、防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蔓延,减轻了损失。同时,还针对目前田间草害问题突出、矛盾大的特点,依托江都市植保植检站在全省化除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可视化预报普及面广的特点,制作了稻田杂草封闭药剂的使用技术、水稻杂草茎叶处理技术、麦田化除技术要领等多期节目,对农民除草进行科学指导,以解决农民群众防治草害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能凸显植保部门在技术上的优势。

3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4年的努力,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在广大的农民群众中已经有了固定的收视人群和公众影响力,但与既定目标和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的工作应结合江都市高效农业发展的迅猛势头,进一步拓展服务对象。既要立足稻、麦、油的预测预报,同时也要抓好蔬菜病虫的测报,力争做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节目来,让老百姓想看、要看。

相关期刊更多

重庆中草药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中国美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艺术品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