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年初一拜年语

大年初一拜年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年初一拜年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年初一拜年语

大年初一拜年语范文第1篇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过年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过年歇后语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狐狸找公鸡拜年——有你上的当

孩子们过年——常盼那一天

叫化子过年——穷讲究

老鼠给猫拜年——全体奉送

大年初一吃窝头——不香

癞蛤蟆过年——穷得连毛都没有一根

腊月三十贴对子——一年一回

年三十夜拨算盆——满打满算

年画上的春牛——离(犁)不得

年画上的鱼——中看不中吃

过年歇后语2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穷债户过年——躲躲闪闪

朝鲜人过年——要狗命

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

床底下拜年——伸不直腰

拜年不磕头——干什么来了

拜年的话——好听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大年三十晚上熬稀粥——年关难过

大年三十看皇历——没期啦;没日子啦

过年歇后语3大年三十的案板——家家忙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哩

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大门口的春联——年年有

大年午夜的鞭炮——无花乱坠

哑巴拜年——多嗑头少说话

熊瞎子拜年——不敢受这个礼

三十晚上失了牛——明年的事

三十晚没月亮——年年如此

十五个瘸子拜年——七高八低

二十九过年——小劲(进)

过年歇后语4大年初一串门——见人就作揖

大年初一吃饺子——第一回

大年初一吃饺子——都一样

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大年初一送财神——见面说好

大年三十看黄历——没日期

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

过年的猪——活不久

过年歇后语5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隔年的馒头——早发了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过年敲锅盖——穷得叮当响

过年吃豆渣——穷极了

隔年的春联——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隔年历本——不用翻了

大年五更出月亮——头一回;头一遭

电话拜年——两头方便

大年午夜的鞭炮——天花乱坠

大年初一打灯笼——年年如此

大年三十看黄历——没有日子了

大年初一拜年语范文第2篇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大年初一拜年语范文第3篇

“腊月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年卅晚,团年饭后去卖懒。如今不卖懒,行完花街看春晚。”

这是在广东口口相传的“迎春扫尘歌”,当街上的孩子们开始唱起这首歌时,就意味着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已经到来。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广东的年俗古老而又年轻,处处显露出南北交汇、中西碰撞、古今兼容的痕迹。这些强烈的反差,体现出广东人包容的情怀和温顺的生活方式,而广东独特的“年味”正是从这种情怀和生活方式中散发而出,带着一股南国水乡的浪漫气息和浓郁的人情味,洋溢在岭南大地。而这其中,又以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中的春节“年味”最为醇厚,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广府过年“最广东”

广府民俗是广东三大民系风俗中最能体现广东特点的民俗。以“粤语”为母语的广府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具有表率和典范的地位。而广府文化中的春节风俗也充分体现了广府民俗风情,成为最能体现广东“年味”的风俗之一。那广府的春节风俗都有哪些呢?

福到,“福”不倒!年三十晚,大家都喜欢在家门口贴一个福字,很多人都喜欢把福字倒贴。可是在广东,大门的福字不能倒贴,是要正贴的,只有在垃圾筒、水缸等地方,福字才能倒贴。如果谁家大门倒贴了福字,那就意味着把“福”字倒出去了。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广东春节派利是的习惯,早已人尽皆知。但是广东最早的利是是跟钱无关的,而是一种类似于钱币的辟邪吉祥物,老人家用红线把它串起来,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叫压祟。后“压祟”的“祟”改为年岁的岁,即 “压岁”之意了。而衍生到现在,大家就以封红包来代替,表示“利是”,意在新年图个好彩头。 “利是”在广东已经有了特有的地方特色,除了亲族的长幼之间需“派利是”之外,同事之间在新春开工的这一天也需“派利是”。一般有三种形式:老板向员工派“开工利是”;已婚的向未婚的“派利是”;未婚的向已婚的“逗利是”。据说“利是”派得越多的人,新的一年里会财源广进,福运越多。

新年风俗唱起歌。“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是赤口,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游花地,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这是广东人的“新春风俗歌”,歌中唱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风俗,凡是那一年家里添了男丁的人,都要到寺庙里挂一盏灯,表示家中添丁。“采青走百病”讲的则是广东人的另一个风俗——偷青,这一天,有经验的农夫就会采一大箩的青菜,来一个人就给一把,避免来偷青的人把菜园踩坏。

人日游花地,迎春逛花市。农历正月初七,广州人称为“人日”,意思是每个人的生日。这一天对于广州人非常重要,所以人们会成群结队地去花地游览庆祝,俗称“游花地”。这种风俗在上世纪初已颇为盛行,而当时所游花地的地址,据考证就是今天的广州芳村花地湾。除此之外,广州的迎春花市应该说是广州的品牌了。今时广州热闹的花市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可谁知道花市最初却只是卖素馨花呢?传说素馨是一个姑娘的名字,被南汉王选进宫里颇得宠爱。由于姑娘喜欢戴素馨花,于是南汉王下令三千宫女都要戴,导致早上洗脸时花流成河,这也是广州流花湖的由来。

潮汕“换柑”最吉利

送大桔是潮汕人最有趣的拜年方式。在这里,拜年,又被称为“拜正”。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就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再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饭也不吃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以示诚意。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必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万万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还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美味潮汕小食。临走时,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的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在潮汕,送压岁钱也是春节风俗中重要的一项,不仅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而且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俗称为“压肚腰”,意为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客家吃斋孝为先

祟尚传统的客家,围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迁徙中,形成了独有风情的传统春节风俗。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对于客家人来说,这一天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都挑着三牲、纸宝这些祭祀的东西两头跑,因为除了拿这些祭祀品拜菩萨、敬神之外,还要挑好时辰集合全族人一起在祠堂或厅下敬祖公。敬完祖公之后后,人们把祭祀用的三牲由八仙桌上撤回家,供全家团圆吃年夜饭之用。除此之外,这天,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也要贴上红纸条,用来“封岁”,也叫“上红”。客家人风俗,除夕晚大家必须洗澡,因为传说不洗澡的人下辈子会变牛。待大人孩子洗完澡后,穿上新衣,才算是干干净净过年。

而到了大年初一,客家人便不能洗澡也不能扫地了,因为这样会把“财气”赶走。在这一天,客家人素有食斋的风俗,据说已持续了三百多年。从年三十(或廿九)晚餐以后,家家户户都必须把装盛过荤腥的碗筷碟盘勺统统用开水泡过,甚至连盐缸都要临时换用,年初一一整天只吃豆腐、青菜等斋菜,这种风俗习惯除了能让肠胃休息之外,还有斋戒净身的意思。

大年初一拜年语范文第4篇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 “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大年初一拜年语范文第5篇

世界最高楼揭幕之后几天,我接到这条短信。自一年多前采访这位酋长之后,遇大事偶有短信来往。揭幕那天又恰逢他执政4周年,礼节性祝贺,没想到他回复了。

“好运”?也许不断攀高的迪拜,比我更需要运气。

当世界第一高楼的高度定格在828米,屏幕上出现戏剧性一幕――“迪拜塔”的名字,改为“哈里法塔”。“哈里法”,却取自阿布扎比酋长谢赫・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名字。迪拜站立成巨人,王冠上却刻着阿布扎比的名字。“‘迪拜塔’改名为‘哈里法塔’体现了迪拜对阿布扎比的臣服。”长期在中东从事商业顾问的Philippe van Buuren说。迪拜与首都酋长国阿布扎比之间的竞争与共存,并非秘密。也许是距离太远,也许是在这里仰头看高楼次数太多,初初见到迪拜塔时,我竟没有太多惊奇。

迪拜集中了太多奇形怪状的楼宇,数不清的“世界第一”,当时“迪拜塔”在我眼中,无非是“叉一座高楼”,充斥着疯狂因子。不过,生活在迪拜的华人老唐神秘兮兮告诉我们,迪拜塔故意停工搁置在那里,等待在建中的纽约双子塔遗址等工程,首先公开它们的高度,“因为迪拜必须确保自己是最高的。”就连施工方都抱怨,没人知道最后到底要多高,只是不断往上盖。而暂时停工的另一个原因是,承包商破产了。为了抢到世界第一的订单,承包商无限压低价格,最终破产。“这些世界第一都是赔钱工程,你以为呢,图名啊。”老唐说,“就连世界第一豪华的七星酒店,也没有盈利呢。”

“如果有人盖的楼超过迪拜塔,我就盖个更高的。”回想一年多前,酋长谢赫・对我说的这句话,现在完全应验了迪拜的志在必得。这个巴掌大的海岛,并无天赐良“源”,连中东多见的石油都少得可怜。朝朝面对黄沙碧海,想象力却就此升腾。正如拉斯维加斯的形成,源于初到者在沙漠里见到海市蜃楼,骑骆驼的民族不知基于何种触动,幻想世界的制高点。

高楼显示迪拜的雄心与魔幻,而我对这座城市的好感,更多源于它的气质,关于梦想和包容。当地华人旅行社的陈琳说,她在迪拜找到了家,脸上闪动着幸福。“如果我在北京,家里是不会同意我找外省人的,我年纪不小了,他们总劝我赶紧结婚,可能会凑和。可这里,大家都是‘外国人’,这种自由和宽松的气氛下,我才找到了爱人,而且他挺优秀的。”迪拜本国人不足20%,其余是来自二百多个国家的外国人。在这个阿拉伯城市,其实很少机会讲阿拉伯语,使用最多的是印度语、乌尔都语。迪拜的外籍打工仔通常都会多种语言。在迫拜,印度神庙可以紧挨着一座清真寺。从台湾来这里的韩,原先是美国生物学博士,为了继承父亲的意愿,来迪拜接受开业四十多年的中餐馆。我问他,迪拜会不会缺少文化生活。“不会的,昨天我还去欣赏了Iazz,我夫人喜欢古典音乐,这里也有很多。不过,迪拜还没有自己的OperaHouse,听说已经在规划中。”当时人们都相信,那又会是一个什么“世界之最”。英国人说,在迪拜找到“阳光”。伊拉克战争中受伤的孩子找到了免费医疗和新生活。来自福建的年轻中国夫妇在此皈依伊斯兰教。漂亮摩登的黎巴嫩姑娘迷恋这里的Shoppingmails。印度人Aiah爱上迪拜四季可用的高尔夫球场。人们怀着不同的梦想,来到迪拜。

“争做第一”在其他地方,也许只关乎形象、面子,在这里,却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们希望成为地区的榜样,人们会惊叹于,我们从一无所有上成功,然后人们会追随榜样,然后有了投资,来了人才,跟来团队,再有新的追随者……”酋长说,这就是迪拜的增长模式。

首长的顾问团队中,有对咖啡因过敏的加拿大女人和领带上印猎豹的南非男人,就是不见阿拉伯人。事实上,围绕在他身边的“智囊”几乎全部是西方人。不过,那些打领带的,不过是把长袍主人的理念付诸实际。“只有狮子领导绵羊,不能让绵羊领导狮子。”这是酋长挂在嘴边、写在自传扉页的话。但是熟谙迪拜的人知道,迪拜还没有吸引到世界一流的人才 那些人还留在华尔街――迪拜的经济管理是二流人才加东方君主统治,这也为日后危机埋下伏笔。

“迪拜债务危机被夸大了,但他们确实不得不向阿布扎比低头。”Phillppe vail Buuren说,“从前是前卫的迪拜告诉阿布扎比,嘿,看我们怎么做,现在轮到保守的阿布扎比教训迪拜,还是我们这样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