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体诗词

古体诗词

古体诗词

古体诗词范文第1篇

一、就目前我国国情而言,还是不要倡导官员写古体诗词为宜。

中国近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经过了无数次的大灾大难。而今,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波三折地终究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样子,绝大多数人衣食无虞,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在政治思想方面,不再大喊以阶级斗争为纲,取而代之的是倡导民主、法治、公平、公正。人们不再是直线思维,而是多元思维。这样的社会环境,为官员写作古体诗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写作古体诗词蔚然成风”,“相互唱和相互切磋,更有研讨的盛举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依我之孤陋寡闻,只不过是一叶障目,见了树木误作森林。在众多的官员中,鼓捣古体诗词的人不少之又少,是为数不多的少数。别说在官员中,就是在文人扎堆的地方,或是在高等院校中,鼓捣古体诗词的人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在官员中,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个“蔚然成风”,“研讨的盛举接二连三地出现”。

我们的经济虽然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猪吃饱了,就是万事大吉了。人吃饱了,要居安思危。这是一个农民饲养员告诉高级党校教授的道理。现在国家不是百废待举的建国之初,用现代意识考虑,中国面临诸多问题的压力,比建国之初有增无减。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哪里有多余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去鼓捣古体诗词呢?诚然,少数人写一点,无可非议。但决然不应人为地当作一项“必要与急迫”的事去推动。大力倡导诗人多写诗,写好诗,顺理成章,大力倡导官员写古体诗词,岂不是走火入魔了。我们的经验教训极为丰富,也不乏这方面的内容。

1949年10月,宣布,中国人民从此在世界上站起来了,但应该坦承,我们的腰杆子一直挺不直。且不说国民的精神是否健全,仅是以独立思考判断、建言献策为志业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就遭到了毁灭性摧残,何来精神上站起来?以科技来说,我们的科技水平在很多重要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我们有求于人,人家又对我们“封锁”。我们虽然提出了要建立创新型国家,但在许多体制上还不能说已经很给力了。所以,尽快赶上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现实面前,官员写古体诗词的愿望再热,也不应当作一个目前“急迫”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别说是一个“急迫”的问题,它连个问题也算不上。这样说,不是激情之言,请君冷静思之,就一清二楚了。如若不清楚,可以把社会诸多问题梳理一下,看看官员写古体诗词排到什么位置?

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差,根本问题在于人们忘记了现实社会与古代的封建社会的巨大差异。就说一个古代的一个县官,他管一个县,人口不及现在一个县的三分之一,现代工业是零,作为一个农耕社会的官员,他所考虑的问题,需要做的事,比现代社会的官员少之又少。现在社会一个县的状况与封建时代相比,有天壤之别,并不夸张。现在一个县的官员,一天要有多少事去考虑,去做。一个尽职的官员,一刻也不敢懈怠,即使如此,也不能说把各项事情、问题都弄得妥帖了,他哪里有闲情逸绪哼诗吟词呢?

古代社会结构简单,不像今天这样庞大、复杂、敏感。在今天,如果在某村、某校、单位、工厂、商店、酒店,水陆交通等地方发生了问题,就会敏感地影响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在古代社会,则不会有如此效应。古代官员的心情比现在官员的心情沉静,比现在官员悠闲得多,所以,他们有闲情逸绪哼诗吟词。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古代官员在为官之前,是在诗词“大染缸”里泡大的,一旦为官,扎实的功底就可派上用场,如鱼得水。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官员,还是其他的从业人员,都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功底。在百忙之中,跨行业的现学现卖,不是尴尬,就是无奈,能弄出什么好果子来?偶有几人写出一点好诗词,那是入错了行,吃错了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现代社会的诸多因素与条件,专业诗人已经写得读者兴味全无了,何况打渔晒网者!

对于当代官员来说,“急迫”的不是写古体诗词,而是增强其现代科技意识。我们官员的现代科技意识普遍较弱,强项是社会科学。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我们的经济总量上去了,但应清醒地意识到,里面的含金量不高,萝卜白菜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国人心目中的现代科技意识,一直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来,发展的机遇一再延宕。改革开放以来好了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仍然多多,总的来说,还是说的有余,做的不足。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有强国之心的官员,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吗?改变一些不足,谈何容易?能没有急迫感吗?上帝给我们的时间不少了,已经60多年了!感谢邓小平,他顶住压力与风险,倡导了改革开放。若没有改革开放,我们是不是还是吃粮以人定量,粗细粮搭配,有众多的人吃不饱肚子。一言以蔽之,“急迫”的问题不是倡导官员写古体诗词,而是强化官员的现代科技意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科技先进水平。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半个世纪多了,还要再喊多少年!

二、对于官员写古体诗词的意义,不可随性拔高。

中国的古代官员,特别是唐宋时期,他们创造了中国诗歌的辉煌,官员是诗歌写作的主力军,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封建社会的官员既是官员,又是文人、诗人,多是二重身份。现代社会的官员不可能再扮演这样的角色,成就这样角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至于现代官员写作的古体诗词,也不应随着自己的性子任其抬高,拔苗助长。

傅文为了推崇官员写古体诗词的意义,并不是用事实说话,而是自相矛盾地空对空地大发惊人之语。一方面说,官员写诗受“政治身份所限”,“‘当差不由人’服从社会现实法则服从政治规则”。另一方面,为称许官员写诗的意义,则说官员“有更清醒的承担沉重的勇气”。官员诗作比“纯粹诗人的诗更有独立的意义”。作为一个官员受到“政治身份所限”,“当差不由人”,既要服从这,又要服从那,“独立的意义”和“勇气”从何而来?“矛盾”一词的意思就是这么来的。

为抬高官员写诗词的意义,不惜贬低“纯粹诗人”,大有急不择言之嫌。如此出言就不怕触犯众怒吗?关键不在众怒不众怒,症结在于思之有罅。

匪夷所思的是,为了拔高官员古体诗词的意义,不仅贬损了当代诗人,把我们民族天字一号的大诗人李白也亵渎了一番。把李白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解读为“他的大笑之声的幼稚”,“但愿长醉不复醒”,解读为“他的感叹与激愤的苍白”。如此的解读,李白的诗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他的诗也就可有可无了,诗仙的威名也就名不符实了。那么,李白的诗何以流传千古而不衰?一千多年的历史事实与傅先生的解读正好相反。批评李白“幼稚”,不懂得官场规则,“入局出局”,如此评价李白的诗,不是以欣赏诗的心态,从诗的特性出发,而是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按照傅先生的方法与逻辑思维,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拿来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诗句,李白不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大混混,败家子了吗?如此解读下去,“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不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目空一切的大混噩了吗?傅文说,相形之下,“现代社会的官员则‘成熟’得多,他们已经洞察到了其中的区别与复杂”。把话说穿了,傅文的意思是,李白“幼稚”,不懂官场规则,官做不稳,诗又写得肤浅。现代社会的官与李白就不同了,懂得官场规则,既能做稳官位,又能写出好诗词,不仅“对形成、倡导‘时风’大有裨益”,对“将来”也能产生影响,因而得出结论,倡导官员写古体诗词不仅“必要”,而且是一项“急迫”的任务。有如此给力的鼓吹者,醉心于写古体诗词的官员,三生有幸,时转运来,如坐春风。

傅文说,“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国风’形态确实不容小觑”。反喻今日之官员好古体诗词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逻辑推论是这个理儿,但对具体事物要作具体分析。凡事都有个“度”。而今,只是有限的少数官员鼓捣古体诗词,在小圈子里热闹,无关大局,也谈不上什么影响。如果经过人为地当作一项“必须与急迫”的任务,大力倡导之后,真的有一天到了“蔚然成风”,“研讨的盛举接二连三地出现”的地步,也就是国衰民弱之时,并非危言耸听。一部近代历史清楚地告诉人们这个道理。人家在那里努力发展现代科技,我们鼓捣诗词八股文,任人宰割,屈辱一个个接踵而至,束手无策,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小时候读到清朝政府把台湾等地割让给日本,触目惊心,现在已触到这件事,仍然是惊心不已。

傅文为了渲染官员古体诗词的意义,赞许是“超越现实存在的”写作。始料不及,破绽百出,一是,这类古体诗词影响力微弱,对现实社会很难起到“‘国风’形态”的影响力。二是,违背诗词写作的基本规律。这些顾首不顾尾自相矛盾的评论,暴露出思考问题没有从实际出发,造成思维的“短路”,罅漏多多,顾此失彼。

古体诗词范文第2篇

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可谓集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形式美于一体。读来琅琅上口,念来字字珠玑。学习这些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开拓初中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然而,进行初中古典诗词教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古典诗词注重精炼,追求意境,讲究创新,又加上年代的久远,言语运用的变化。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应用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多媒体可以营造特定的诗词氛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多媒体参与语文诗词教学不仅体现在音乐和画面的创设上,还表现在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激发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

良好的古典诗词课堂氛围一方面是指感情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诗词鉴赏过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说形象地概括了古典诗词所展示的美。诗与画在许多领域是相通,都讲究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鉴赏这样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格律诗,是一种心旷神怡的过程。整首诗可以说一句一美景,合则犹如一幅浑然一体山水国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运用多媒体中的幻灯、绘画或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观看的过程中,直观感受诗中的画面美,从而加深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另外,古典诗词中还有不少描摹声音的优美诗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录音设备,去录取大自然的声音或者截取影视剧、音乐作品中的声音,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进行播放,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多媒体可以为意象、意境教学提供殊途

中国古典诗词特色之一就是用三言两语创造特殊的意象、营造特定的意境。可以说,意象教学是诗歌的重点,意境教学是诗歌的难点。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古典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意境来表情达意的,作为言语艺术的古典诗词,仅凭言语去教学,却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参与古典诗词的教学,可以很好的突破诗词意境教学的瓶颈。以王安石的《梅花》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巧妙地化用了林逋的诗句,推陈出新、不落窠臼。在作者的笔下的梅花,冰洁如雪,虽然生长在墙角边,但是一点也不自卑,还是远远为大自然输送淡淡的清香。全诗高度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并且用白雪来比喻、衬托梅花的冰晶玉洁。营造了特定的意境。又用梅花创造了一位坚强高洁意象。全诗语句朴素自然,意境、意象创设独具匠心。如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把梅花傲雪临霜的画面展示出来,把作者历经坎坷,仍然坚贞不屈的视觉画面展示出来。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很多的初中生不知衣食住行来之不易,攀比现象、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不知道珍惜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资源;不知道爱惜祖国的风景名胜;不懂得珍惜人间的亲情、同学间的友情。教师可以在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把现代社会中学生一些不良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视频、PPT等辅助手段展示出来,再结合教材中一些好的诗篇进行教学,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讲《春夜洛城闻笛》一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把作者的思乡之情与现代社会某些不珍惜友情的不良现象进行比较,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古体诗词范文第3篇

一、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由于古诗词抽象、凝练、含蓄,又是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下,甚至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而作。所以,学生课前可通过媒体网络查询古诗词作者及写作背景,为学习古诗词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的能力。

二、多媒体有助于创设情境

古诗词具有图画美、音乐美的特点,如果理解了诗词的思想内容,读懂了诗人所表达的内心情感,你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很直观,很有感染力。如在教学《春晓》时,我根据诗的内容制作课件:亭台楼榭旁边,有许多桃树、杏树、梨树……桃红柳绿。学生在屏幕上可以看到一群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悦耳的鸟鸣令人倾心,地面上花草争芳斗艳,令人赏心悦目,直观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从画面中领会诗意,并陶醉在大好春光之中,入情入境。

三、多媒体有助于体会语言美

古诗词十分讲究用词的精炼。每一个词都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才定稿的,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原先曾用过“满”“入”“过”,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后来才定为“绿”的。用“绿”来呈现现江南春天的美景。用课件辅助打出“满”“过”和“绿”字间形成对比,哪个词用得好?学生马上就能体会到用“绿”最好。由于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去体会诗词的语言美,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多媒体有助于情感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和理解。我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像,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在此情境中吟诵,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再适时加以指导朗读,从中感悟、其义自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创作愿望

古体诗词范文第4篇

一、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使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才会不断产生积极的情感、强烈的行为,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1.用画面烘托。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起枯燥静止的文字,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图片更加富有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等来将古诗转换成画面,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古诗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春晓》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形象展现相关的图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从画面中获得直观信息,使教学更加富有活力,而且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2.用音乐渲染。音乐是一门诉诸于听觉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更能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古诗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用音乐来渲染氛围,将古诗所包含的特定情感诉诸于学生的听觉,使学生“未读其文先悟其情”,从而使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参与教学,这样的学习更加富有激情与动力。

二、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读懂文意、体验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读是带领学生进入古诗意境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讲解与分析,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1.让学生学会朗读。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富有感情。小学生年纪小,在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此时就需要教师亲身示范。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把握好节奏、韵律,读出音韵美、节奏美,体会语言美,这样通过学生的模仿,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模仿,从而真正地走进古诗所描述的意境。

古体诗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词;朗诵;文化积累

在大力提倡国学学习的今天,人们对古典文学的钟爱更为强烈,在各个类别的学校教育中,都选编了大量的古诗词作为学生了解古典文学的窗口,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积淀。古诗词精练是语言运用的特点,同时诗人都具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情感饱满而真挚,朗朗上口,真正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经典和宝库。遣词造句功力非凡,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一道不能磨灭的风景线。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使命,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词的深刻而优美的意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反复朗读强化记忆和积累

古诗词具有意境优美适宜朗诵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和领悟,在读中积累和积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词也一样,多读就是正确理解的基础。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中考的因素,课堂上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有,朗读的时间没有。所以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将朗诵作为教学的重点来对待。在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诵过程中,使古典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文学积累,并影响学生一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今天的记忆可以成为他们明天反刍式消化理解的有力基础,也许他们对朗诵和背诵还不太理解,但是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这种积累会成为一种反刍式的消化吸收,影响学生的文学和积累。

二、以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文的作者都是在政治和文学上具有一定建树的人,因而他们的生平也是波澜壮阔富有色彩的,这样的生活也是他们写作的动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所以面对着初中生学习需要兴趣激发的事实,教师要充分利用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历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喜欢并掌握古诗词。学习古诗词首先应该树立欣赏的理念,欣赏作者的才华,欣赏诗词的意境,欣赏作者的情怀,欣赏诗词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比如,《武陵春》的作者李清照,她是一名满怀爱国激情的女诗人,理解她的作品,应该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方面着手,理解她诗词中所表现的大情怀,抛开一个小女子的小情怀,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她文笔背后的情感,了解她所处的社会历史。因此,学生如果了解了她的情况,那么就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作品,用另种高度理解作品。诗词中写的愁,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也不是一个小女子的私人情怀,那是一个心胸宽广的爱国人士的情怀,是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的情怀。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己寻找资料,充分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历史,了解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切。李清照生活的北宋时期,由于之前生活的安逸,李清照的诗词多数是风花雪月的内容,和丈夫恩爱有加,经常游历名山大川,写出很多优美的诗词。后来,国破,丈夫去世,她的生活再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思国、思夫,情感抑郁,更加上搜藏的书籍和金石作品都给毁掉,她万念俱灰,陷于绝望之境。当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去读李清照的作品,那么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一些,也会更加深刻一些。会把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升华,从中感悟作者的伟怀。

三、抓住重点词句深刻理解

诗词中的重点词句是理解和掌握的重点,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些经典名句,这也是千古传诵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挖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些名句、重点词句在诗词中的作用,同时也学习古人写诗的功力,每一个字都认真推敲,才成就了高度凝练的状态。每一句古诗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幅画,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领悟其中的美。

比如《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里,教师要抓住此汇总的最后两句,体会作者的襟怀,这一千古名句是本首诗的点睛之处,也是古今一直流传下来的经典名句。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真理,但是要学生体会这个“高和远”不是一般的物理概念,不是惯常的长度单位,这是一种境界和襟怀,从而体会爱国诗人杜甫的伟大精神。

再比如《游山西村》(陆游)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也是经典之句,作者当时写的是田园景色,曲径通幽的意境,但是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不再去单纯理解为景色描写,而是去形容一种人生境遇,一种生活处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诗词句子的深意,形成深刻的印象。

初中语文教材中搜集了大量的古诗词内容,这是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教育和古代文化积淀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内涵、意境、美感,领悟其中的情怀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古典文化的热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内蒙古体育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科学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微体古生物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