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咏柳的意思

咏柳的意思

咏柳的意思范文第1篇

2、《咏柳》

贺知章 〔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赏析

咏柳的意思范文第2篇

教学片断一

(老师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提问)

师:你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绿色的柳树,它的叶子碧绿碧绿的。

生:我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它的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春风中摇摆着。

师:哇,真美!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从远处驶来一辆马车,马车上,几位踏青的游人来到湖边,当他们看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碧绿的柳树在湖边摇摆着枝条,真是美极了。其中,有一个叫贺知章的诗人禁不住吟诵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你太有想象力了!

教学片断二

师:我这里还有一首诗,也叫《咏柳》,作者就是我。

(生作惊奇状。师出示另一首《咏柳》)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大声朗读)

柳叶青青柳枝长,

千条万条随风扬。

柳条拂面人心醉,

人间处处皆春光。

师:读得好!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比,哪首诗写得好?请大家自由朗读,对比体会。

生:两首诗都写得好。

师:你更喜欢哪首诗一些?它好在哪里?

生1: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树写得十分形象、逼真。

生2: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既写了柳树的动态,又写了柳树的静态,语言很美。

生3: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它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让我们觉得好像亲眼所见。

生4: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不仅写了柳树,还写了人,把景和人结合起来写,显得更高明。

生5: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含蓄些,不像另一首诗那么白。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能不能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呢?

(师指名)

师:你读哪首诗?

(几位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诗高声诵读。)

师: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写诗。你们课后把写好的诗贴在教室里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教学片断三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咏柳》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诗人赞美、歌颂了柳树。

师:既然是歌咏、赞颂,我们就来唱一唱,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给这首诗谱曲,自由吟唱。

(学生纷纷唱起来,有的是自己谱的新曲,有的是老歌换上诗作歌词。)

师:谁愿意唱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指名,学生摇头晃脑地吟唱。)

教学思考

1.感悟之新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上要花很多时间,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全部嚼烂了喂给学生。结果,一首优美的诗词被支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新的要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学生学习古诗词,重在于读,而不在于“讲”,在读中去感悟,去想象,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具有个性化。沈老师在《咏柳》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讲解和诗意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反复吟诵,发挥想象,把诗的语言转化成为的图画,将诗的韵律、节奏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妙。

2.比较之新

为了让学生增加阅读实践,沈老师大胆地将自己创作的诗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好奇和佩服之情,主动积极地去研读,去比较,在深入理解,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古诗表达之精妙、用词之精当、想象之丰富,同时又感悟到同一意境,同一画面,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的效果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学生不仅理解感悟了古诗的精华,又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大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感。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咏柳的意思范文第3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

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过程与方法

朗诵、 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

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

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

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咏物诗的鉴赏。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其中颇有些与人情或相近,或相似,或相通的,这就成为诗人

们吟咏的对象。中华诗词中有不少咏物精品,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咏物诗成为我国古典

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

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但要做到领会咏物诗词的精髓,却非易事,因为咏物诗词只是以"

物"为吟咏的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

们必须仔细体贴诗人用意,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我们可以用郑板桥的一首画竹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影子来表现"物----我"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

二、 青灯有味似儿时——回顾以自然景物为引用对象的诗。

墨 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 灰 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 竹 石 画(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

(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学生背诵,温习旧知,为新知识的

学习作铺垫。)

启发:根据你所背诵的这几首诗,请说说你对咏物诗有什么理解?咏物诗具有什么特点?

三、掀起你的盖头来——明确咏物诗概念

1 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

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

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重点)

3主要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托物言情、托物喻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

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4 其它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

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四、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如何鉴赏咏物诗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

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1)、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

通俗一点儿说,就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

而不仅仅停留在"物"上,而是要把作者所咏的物与要表达的感情结合起来鉴赏。

例子: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

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曰:"东坡《水龙吟》起句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即不

离也。"也就是说,苏轼在咏杨花的同时,也在咏思妇,二者水融,密不可分,达到"物我一境"的最

高境界。词中的杨花像是很有情意,能万里随梦寻郎,能化为浮萍,还能变成离人泪;而词中的思妇"愁

绪满怀无着处",梦中万里寻郎"不得到辽西",又"无计留春住",梦醒后"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

谁",咏物与抒情所似水中着盐。

(郑板桥的咏竹诗,也都属于这类精品,不可不细心研读,以求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

比如说,松与竹,它们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茁壮地生存下

来,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岑参《范公丛竹歌》云:"寒天草木黄尽落,犹自青青君始知

。"这就是松与竹的最大特点,也有别于梅、兰、菊。所以这二者往往成为坚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

形象,刚正不阿之品质等的象征。

学生练习: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

思考时应该想到诗人在咏石灰的同时,也在咏己,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然后才能做出这样正确

的回答:"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

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襟。"

竹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作者抓住了竹子枝繁叶茂而不开花的特点,表现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性。)

屏 风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寓含小人障明,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

屏风表达了自己对其怨恨。)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

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1)、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道理。

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

,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

例子 :咏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

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

警,我亦举家清。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有个很好的评论:"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

;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

兴不同如此。"三位诗人一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声望自大;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一为落

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身世。都写得物我无间,情意胶合。

学生练习:

咏 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自身特点:

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提示: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

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提示:(1)托物言志,(2)环境烘托。)

( 对比赏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 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有无别的道理。

中国人就有"岁寒三友"之说,松、竹、梅虽则各异,但它们凌霜傲雪的风格却毫无二致,因此,不同

的诗人在咏不同之"物"时,所表达的主题有时却是一样的。

例子: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

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陆诗咏梅词自然是有寄托的,诗人咏梅花就是咏自己,梅花的那种不随流俗,不畏谗毁,坚贞不屈,死

而不悔的风格和陆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样。王诗虽然咏的是杏花,但和陆游所咏的

梅花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你看,诗中的杏花不也和陆游词中的梅花一样,宁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于邪

恶势力吗?陆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这一词和一诗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由此看来,,对于诗词中的寄托,

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来随便一套,就以为可以偃旗息鼓,得胜回朝;也不能牵强附会,妄加臆断。而

必须实事求是,从全篇着眼,从作品及作者的实际出发来做准确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3)、懂得所咏之"物"怎样才能达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

咏物诗要达到形似比较容易,而要达到神似就比较难了。以绘画打个比方,同是画人物肖像,一般的画匠

只能达到形似,而真正的天才画家才能达到神似,把人物画得活灵活现,富有神韵,如达芬奇的《蒙娜丽

莎》等;画龙点睛这一成语说的也是这么一回事。

例子: 东 栏 梨 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

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

?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

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

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学生练习:

双 双 燕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

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

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问:作者在描写燕子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一是用复杂的背景来衬托,二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三是抓住最富特征的细节来描写。显得非常自然,毫

不斧凿,达到形神俱备,尽态极妍的最佳境界,且''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五、总结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六、实践演练

1、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

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

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翩

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

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3、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

的飞翔。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4、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

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附)板书:

1、概念:物——寄情

2、特点:

3、手法:托物言志(情)

4、鉴赏方法:

咏柳的意思范文第4篇

柳咏梅老师跟我在中华语文网上多有交流,是未曾谋面的老朋友。我从事教研工作以来,总有青年语文教师问“如何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之类的问题。柳咏梅的成长个案恰好可以回答这类问题。这里以茶壶、茶叶、茶水为喻,剖析一下柳咏梅的成长。“如何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如同“如何从茶壶里倒出好茶水”。

姑且把教师比喻成一把紫砂壶,壶的质地千差万别,是否可成“器”,很值得思量。

柳咏梅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大学期间如饥似渴地学习,为将来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做准备,这些与柳咏梅有共同梦想的人也能够做到。但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之后,仍然把自己定位成一位勤奋的语文学习者并刻苦学习,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柳咏梅就是其中的一个,很值得青年教师借鉴。

若把教师的专业知识比喻成茶叶,茶叶尤其是绿茶是有保鲜期的,只有茶叶及时更换,才能保持壶里的茶叶是新鲜的。柳咏梅毕业的学校算不上名校(这里绝无瞧不起的意味),可她能被中学名校录用,正说明她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以及在留校之后的工作、学习让她做到了壶里总是不断更换新鲜的优质茶叶;值得圈点的是她到了中学工作之后,越发注重教学相长,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不断“生产”新鲜优质的茶叶以满足“茶客”的需求。

柳咏梅不是应届毕业生,而是从高校调入者,没有被指派一位师傅,这使得她的模仿教学阶段客观上被缩短,不得不进入独立教学阶段。她审时度势地选择磨砺自己,修炼内功:抛开教参自己备课,个性化地研究文本解读,找到治学的路径,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说,作为教师,模仿教学阶段越短,进入独立教学阶段就早,其专业发展往往也越好。

就柳咏梅抛开教参这一点来看,其具体的价值在于,独立解读文本比参照教参有效、高效。这是“一次性”备课,认真研究文本属于从文本的核心走向,解读具有某种个体性、原创性,其新的文本意义的获得很快就内化为自己新的积淀。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则是从教参或其他参考书走进文本,这是“反复性”备课,以为从走进核心更快捷而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别人的观点再好,对你也只是二手材料,往往在网上一搜,无关信息、干扰信息、错误信息杂糅在一起,分辨既很辛苦又浪费了宝贵的自主解读的时间,长期这样“主体不在场”的解读,其教学必然是用别人的话说别人的事儿,很难成为教学中的优秀者。

我十分认可这一点,要想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做一名优秀的语文学习者,就像柳咏梅老师这样。

但并不是在好的茶壶里放上好的茶叶,就一定能倒出好茶水,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等都制约着茶水的质量。“点菜”式的“送课”从一个侧面看出柳咏梅很重视“水的温度”和“冲泡时间”。之前需要了解人家学校的学生状况、教学进度,备课成本很高,但这正是充分考虑了“水的温度”“冲泡时间”,这是尊重学生、尊重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她不断趋近优秀语文教师标准的标志。

咏柳的意思范文第5篇

柳是报春的使者,“东风勾起垂杨柳”的万条绿丝、“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顽强生命力,触发了历代名人植柳的情怀,屡见于咏柳诗句中。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堂前栽了五棵柳,自号“五柳先生”,“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就是他痴情柳树的真实写照。诗人白居易爱在住所植柳,他在《忆红柳》诗中云:“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到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代柳宗元在柳州亲植柳树,赋诗曰:“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说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宋代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堂掘土种柳,正如他在诗中所云:“手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清初名将左宗棠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沿途种柳,有诗记之:“新栽杨柳二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柳树婀娜多姿,翠烟如织,那“长堤曲沼万垂丝”的独特风光,成了诗人点缀春天的题材,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风景画卷。唐代杜甫的“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显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白居易的“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诗人通过写春风柳条,描画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意盎然的景象。唐代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诗人笔下的柳树虽刚刚吐出几颗嫩黄的柳眼,却已报告春的苏醒。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垂柳写成纤纤婀娜的美人,把春风比作“剪刀”,想像奇特,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唐代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雨丝烟柳欲清明,全属人间暖凤笙”,宛若两幅淡雅的水墨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全诗一句一景,显得和谐优美。老一辈革命家也爱咏柳,“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是对柳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生动描述。的“樱花开陌上,柳叶绿池边”、的“堤柳低垂晚照斜,农家夜饭话桑麻”、的“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佳句似画,使人仿佛看到了春天优美的乡村风景。

柳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咏柳诗句中得到了诠释。每届清明,家家有插柳的风俗,常在屋门或瓦檐插上柳条。有些姑娘折柳编冠,以示珍惜青春,民间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之说,正如古诗人杨韫华所描述的:“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柳常用来拟女子,如欧阳修的《长相思》:“花似伊,柳如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女子秀眉细长如柳叶,称“柳眉”,如王衍诗《甘州曲》:“柳眉桃脸上胜春”,白居易的《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女子身腰若柳条柔软,称“柳腰”,如韩写道:“柳腰莲脸本忘情。”柳叶初生,似睡眼刚展,故称“柳眼”,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云:“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意,民间有折柳赠别之俗,以柳丝依依来表达“留恋相思”,《诗经・小雅・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吟唱。隋朝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流露了离别的伤感。而唐代杨巨源的“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则如一幅“灞陵送别图”。唐人王昌龄的“闺中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描写了闺中少女凝妆上楼,见柳色青青而思念情人的动人情景。北宋欧阳醉翁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流露了对恋人的期待。明代陆娟的《代父送人还送安》诗:“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诗人一扫送行诗中常有的伤感气氛,写得欢快明朗,表达了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相关期刊更多

实用肿瘤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实用肿瘤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

物流技术与应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