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闻棋范文第1篇

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之作。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明清的八股文,沿用了两三千年。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但有助于我们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记叙类文体。

【阅读技法】

浅易文言文的考查内容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理解性的考查,主要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的简答题或填空题等。那么如何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呢?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浏览或跳读一遍全文,明白文章大意,大概了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人们对他如何评价等内容。

二、细读题目,定向阅读。一般来说,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题可在这一步完成。通读文言材料后,学生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会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考题中设法获取一些信息,解决疑难。为了体现“浅显”二字,降低解题难度,有的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常常把艰涩难懂的材料设成正确选项。那么通过看这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全文内容马上就会成竹在胸,结果自然事半功倍了。因此,我们要充分结合题干所给选项和阅读材料去理解。

三、再读材料,据文正义。从考题选项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要辨清信息的正误,还得返回材料,据文正义。“据文正义”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查揣摩字义、词义、文意。“具体的语言环境”指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考查揣摩”指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探究,以达到准确把握语义、文意的目的。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抓住关键性词语和语句的含义。例如: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利用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释义;2.利用实词在句中的位置进行判断;3.根据文言文句式的特点释义;4.利用上下文语境推知语义;5.联系与之有关的成语的含义;6.联系所学课文进行推断;7.以题释义,利用选择题的解释来印证或更正自己阅读时的理解。

四、重读全文,全面检查。这一步大致相当于对文章进行精读研读,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三步中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言语段时,不要第一遍读文章时就急于推敲个别词语的含义,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前后推导,回答问题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在解决个别难点和正确把握文意、准确翻译文句时,要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内容相推导的方法,来正确判定实词的词义,并结合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要善于运用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准确作答。

【例题讲解】

婆媳棋局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②,宿于逆旅③。既灭烛,闻主人媪④隔壁呼其妇曰⑤:“良宵难遣⑥,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⑦。”积薪暗记,明日覆其势⑧,意思皆所不及也。

(选自唐・李肇《国史补》)

[注释]①王积薪:唐代出名的棋手。②京师:京城。③逆旅:旅店。④媪(ǎo):老妇人。⑤妇:指儿媳。⑥难遣:难以消遣。⑦伏局:服输的意思。⑧覆其势:重新演示那盘棋从始至终的过程。

探究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意思。

(1)自谓天下无敌_________

(2)王积薪棋术功成_________

(3)可棋一局乎_________

(4)既灭烛_________

(5)尔败矣_________

【解题指导】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角度,判断所考查的词语是实词还是虚词。若是实词,要考虑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是否是古今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解释;若是虚词,在掌握词语含义的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用法,确保所答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可见,字和词的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

【参考答案】(1)认为(2)技术(3)下棋,名词用作动词(4)已经(5)你

2.指出下列句中黑体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王积薪棋术功成

D.意思皆所不及也

【解题指导】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情况,只要平时留心积累,一般都能答对。A项的“闻”,古义:听见;今义:用鼻子辨别气味。B项的“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D项的“意思”,古义:用意,这里指下每一步棋的用意;今义:用语言文字等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C项的“棋术”,古今义皆指下棋的技术。

【参考答案】C

3.与例句中黑体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不蔓不枝

A.可棋一局乎 B.自谓天下无敌

C.明日覆其势 D.佳木秀而繁阴

【解题指导】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词类的活用,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例句中的“蔓”,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的意思。B项的“敌”是名词,对手的意思;C项的“势”是名词,局势的意思;D项的“秀”,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繁荣滋长的意思。A项的“棋”是名词用作动词,下棋的意思。

【参考答案】A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解题指导】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文段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应明确句中重点要掌握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然后考虑句中有无特殊的文言句式或修辞方法,决不能将句中关键性的词语漏译或误译。

【参考答案】(1)王积薪下棋的技术学成以后,自以为天下没有对手。(2)这么好的夜晚不容易消磨,愿意下一盘棋吗?

5.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给你什么启发?

【解题指导】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侧重探究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倾向,解答时应正确地感受文章,结合实际从文章的主题去分析,能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生动地说明了艺无止境,因而“学”亦无止境的道理。启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6.请你说出婆媳二人技术高明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解题指导】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要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才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作答,切不可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

【参考答案】可以隔墙下棋。婆媳二人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设一盘,下棋过程全凭记忆。

【拓展训练一】

卞庄刺虎

庄子①欲刺虎,馆竖子②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③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有顷⑤,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选自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注释]①庄子:此指卞庄子,传说为春秋时鲁国的勇士。②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竖子,对人的蔑称。③伤:指伤虎。④立须:立,站立。须,等待。⑤有顷:顷刻,一会儿。

探究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意思。

(1)庄子欲刺虎_________

(2)馆竖子止之_________

(3)两虎果斗_________

(4)庄子从伤而刺之_________

(5)一举必有双虎之名_________

(6)一举果有双虎之功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2)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3.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1)馆竖子止之

(2)立须之

(3)庄子从伤而刺之

(4)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4.请将这篇文言文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来概括并作解释。此篇短文让我们想起了《战国策》中一个有关鹬蚌的寓言故事,你能写出这个八字成语吗?

5.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感受。

【拓展训练二】

富者乞羊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选自《金楼子》)

探究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的意思。

(1)牧羊九十九__________

(2)而愿百__________

(3)尝访邑里故人__________

(4)今君之一盈成我百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

(2)尝访邑里故人。

3.这则寓言揭露了什么?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4.穷人有没有把仅有的一头羊给富人呢?请给这则寓言续写一个结尾。(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如何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拓展训练一:

1.(1)想要(2)劝阻(3)果然(4)跟上,追逐(5)名声(6)功效2.(1)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2)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并杀死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双虎的功劳。3.(1)指卞庄子,代词。(2)指代两虎,代词。(3)指代受伤的老虎,代词。(4)的,结构助词。4.成语:坐山观虎斗。比喻坐看别人争斗,待两败俱伤时再从中取利。两虎相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的争斗。俗语: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到严重损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5.(1)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往往能事半功倍。(2)我们不论做何事,都要做到客观冷静,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王积薪闻棋范文第2篇

这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期末训练试题的文章,是

(一)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人子弟皆已惮籍矣。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给文中加点字释义。 A.戮() B.俱() C.惮(  ) D.族( )2.《陈涉世家》中,“  ”句抒发了干古志士之胸臆,此文中“  ”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被人称颂,“史公极力描写。”3. 下列句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   B.学万人敌(抵挡) 项氏世世为楚将 (做) C.去学剑(前往) 又不肯竟学(竟然)) D.梁以此奇籍(认为奇异)  与籍避仇于吴中(躲避) 4.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C.叙述项籍与叔父的相识相知。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二)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⑩。”小童辞⑾。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 ①见:拜访。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④涂:同 “途”。即路。⑤若:你。⑥然:是的。表应答。⑦所存:所在的地方。⑧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⑨非徒:不但,不只。⑩为天下:治理天下。⑾辞:谢绝。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 ⒀稽首:叩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2)问涂焉( )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 (4)黄帝再拜稽首(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 5.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 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 (三)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②病笃(dù)③。召④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⑤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人事⑥。若嗣(sì)子⑦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⑧。”亮涕泣曰:“臣敢竭⑨股肱(gōng)⑩之力,效11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12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13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②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③病笃:病重。④召:召见。⑤谓:对……说。⑥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⑦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⑧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⑨竭:用尽。⑩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11效:献出。12敕:告诫,嘱咐。13事:侍奉。1.翻译下列句子。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2.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3、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文中最能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思想感情的一句是4、《出师表》一文中有“深追先帝遗诏”句,请写出刘备给后主遗诏中的一句名言 ,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和: 收二川:七擒: 北拒: 排八阵:(四)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注】: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1)(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 (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信: (3)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 索: 2、翻译下列句子。(4)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五)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4.翻译。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六)善呼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给他弟子的身份。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给他弟子的书籍。4、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七)废弈向学 [明]何良俊 魏甄琛(人名)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做官),若读书,执烛即(那就)不敢辞,今乃(副词。却,竟然)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来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许(处所,地方),假(借)书研习,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日优(好,长进)。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 ) A.颇以弈棋废日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闻见日优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或时睡顿,则杖之B.其一犬坐于前C.一鼓作气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翻译句子。颇以弈棋废日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八)婆媳棋局 [唐]李 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既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认输)。”积薪暗记。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1.解释加点词。①自谓天下无敌  ②既灭烛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 ) 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D.先帝不以臣卑鄙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层层指数  B.石篑数为余言C.则凡数州之土壤 D.各言数十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腰白玉之环A.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 B. 自谓天下无敌 C.明日覆其势 D.佳木秀而繁阴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用10字以内概括回答。

王积薪闻棋范文第3篇

古谱生新

1956年春天的一个傍晚,上海顺昌路复兴路口弄堂的棋摊上,有位老汉和一位青年在进行角逐。老汉感到形势不利,苦苦思索久未落子。这时.来了位小学生,一个吉安路小学的象棋冠军。他挤到棋盘前,被老汉认出,便寻他帮忙支招。小学生随即拿起黑车一平四吃士叫将。对手只得七退六.跳马吃掉那只车。一车换一士,旁观者议论纷纷。哪知他又将另一只车占据帅位.对手喜形于色,随即把帅四进一吃掉车。小学生笑笑,立即把黑马一跳,叫将,老帅只得避开马口。他又把一直呆在黑阵角里的黑炮一进入。马后炮,惊天动地。对手见棋大惊失色.两眼发直,看着那小学生,那便是胡荣华。

傅鄂定,徐大庆是上海市搞棋艺活动的热心人.两人一心提携胡荣华.便把现代著名棋手的实践对局拿给他看。胡荣华爱不释手,废寝忘食。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荣华在1957年上海市少年棋类锦标赛中所向无敌,取得十五连胜并最终夺冠,一鸣惊人。不久后,胡荣华如愿入选上海棋社。

棋社训练比赛.无论年龄大小,水平高低必须一视同仁。于是,何顺安、徐天利、陈奇和胡荣华等人构成了老中青,四人组合,是队友也是对手。胡荣华那时的棋风很有冲劲,不落俗套。但这几位对手不同于业余棋手。何顺安、徐天利可让胡荣华二先,陈奇也可让他一先。胡荣华尽管在对局中大胆泼辣,但最终总是失败。俗话说.棋高一手,束手束脚。但胡荣华想,自己难道就打不破这个规律吗?自己以往比赛都是常胜将军,但进了集训队竟会如此设面子,原因究竟在哪里?胡荣华开始如饥似渴地研究《梅花谱》、《韬略元机》等古谱。白天参加训练比赛.晚上自己精心研究,星期天也不回家。果真,胡荣华通过研究棋谱大受启发,并学会许多曲折多变的棋路,如“乌龙摆尾”、“四卒攻心”、“七擒七纵”等。同时,他还研究出七八种变化。从此,他每走一步棋不再只顾一种应法,而是考虑再三,多路权衡。

转眼到了1960年春天,上海市在全国运动会之前举行市象棋赛,因为具有选拔赛的性质,所以上海市所有象棋高手无论年龄大小,大多参加。何顺安当时是全国名手,上海市第一高手,从预赛到决赛未输一场,却在最后一局输给了年纪轻轻的胡荣华,引起全场轰动,爆出冷门。裁判员统计决赛名次,何顺安只输一盘,名列第一,胡荣华一负一和,名列第二。

“胡荣华时代”

1960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全运会,其中就有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三项,而那时仅有15岁的胡荣华就被选为上海市的主力队员。团体赛,何顺安打第一台,胡荣华打第二台,另一位老将朱剑秋坐镇第三台。当胡荣华出现在工人文化宫的比赛大厅时,竟引起了记者观众的一阵惊叹之声,毕竟,一位少先队员参加成年组的比赛还是史无前例。而胡荣华不负众望,在第二台保持全胜,名列第一,备受关注。

进入个人赛后,胡荣华果然连续打败了李义庭。刘忆慈等高手,在第三轮就碰上当时的全国冠军,棋界有口皆碑的“杨无敌”杨官磷。赛前猜先,杨官磷执红先走.这在别人看来对胡荣华十分不利。但胡荣华不以为然,他不考虑胜负,只是一心要将这盘棋下成名局。果真在中局,胡荣华下出一个舍炮制胜的妙招.使杨官磷毫无对策,只得认输。而胡荣华也得以在15岁登上全国冠军宝座。而这一局也被棋界公认为高水平的名局,并传流至今。

当日,为胡荣华颁奖的是当时的副总理,他微笑着对胡荣华说:“你小小年纪就成为全国冠军.可谓英雄出少年啊!”从此,中国棋界进入胡荣华时代。

脑子里的“兵工厂”

胡荣华登上全国冠军宝座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他平日潜心阅读各种象棋著作,从南宋直至现代,无所不涉,如《事林广记》、《梦入神机》等。他还研究国际象棋的“开局法”和“防御法”,并将其原理运用于中国象棋中。在胡荣华脑子里经常印着一张无形的棋盘,并始终有棋子在上面演绎着不同的对决。胡荣华的队友曾说:“胡荣华脑子里就像有一座兵工厂,存着好多新式武器。”

在胡荣华创造新式武器的同时,其排兵布局方面的理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对一些尖端课题,如子力的协调,出于的速度.势态的优美,各种兵力的最佳配合及效率的发挥.空间开拓等等,因此,他也被誉为中国象棋艺术的革新家。

年轻的胡荣华在获得全国冠军之后,各路棋手都将他当作了首要目标,其中便有前三届的老冠军杨官磷。他细心研究胡荣华的棋路特点,而从胡荣华那“兵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奇招新技,总能使对手防不胜防。直至1966年,胡荣华奇迹般地蝉联五届全国冠军,他也从昔日的少先队员成长为21岁的青年冠军。然而就在他期盼着向棋坛更高峰攀登时,一场浪潮席卷全国,他和大多数棋手一起被下放劳动。

打谷场上的14盘棋

劳动期间,没有棋盘,更没有棋,于是胡荣华就在每天劳动的间隙合眼静坐,闭目想棋,演练古谱,假设对手,横车跃马,飞象挺兵,好不热闹。日复一日,其间的乐趣只有胡荣华自己知道。一日,一位老农见到胡荣华静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便甚是好奇,问他是不是生病了,胡荣华这才道出由来。老农听罢,喜形于色,认为这是为大家排解压力,缓解气氛的良好方法,便请来了村里喜爱下棋的14位高手,傍晚在村边的打谷场摆下14盘棋,欲群战胡荣华。

胡荣华更是毫无惧色,背对棋盘提出要求:“我不看棋盘,只和你们下盲棋,你们只要把自己走的路数准确地告诉我就行了,从一号台开始,依次下来。”

不看棋盘,一敌十四,乡里乡亲把这当为一大奇事,瞬时间把打谷场挤得水泄不通,每个棋盘前也都围满了支招的男女老少。两个小时,瞬间即逝,胡荣华自始至终未看一眼棋盘,却取得了12胜2平的战绩,百姓得知,掌声不断,愣说胡荣华有特异功能。

惨败乐山

1972年随着邓小平同志批示恢复各项棋类活动,胡荣华得以回到让自己魂牵梦绕的象棋赛场上,并继续以主力身份代表上海队出战,蝉联第六届至第九届,4届全运会冠军,加之以往战绩,胡荣华在34岁就完成了十连冠伟业。

1980年全国棋类比赛在四川乐山举行。在与大部分选手共同乘轮渡去乐山的途中,已经35岁的胡荣华遇见了聂卫平。一个是中国围棋界的“四连冠”,另一个则是中国象棋界的“十连冠”,两位棋王一见如故。其他棋手见了.便打趣地问:“两位棋王此行还能继续保持连胜吗?”聂卫平表示乐观,胡荣华也同样信心满怀,毕竟从15岁下到现在,胡荣华确实算得上一帆风顺了。

然而,十连冠还有另外一种信号,那便是胡荣华已经成为全国象棋高手 在棋盘上的共同敌人。湖南湘潭甚至出版了一本《胡荣华全集》,其中收录了他二十年来所有的实战对局和理论、妙计。

在乐山,胡荣华首战便碰上了20年前的全国冠军杨官磷。对于杨官磷而言,胡荣华是结束他冠军之路的人,此役对局,意义非凡。胡荣华执红打出“飞象局”,那是他妙局中变化多端的一个,对此了然于心的杨官磷谨小慎微,固守阵地。耐不住寂寞的胡荣华大打出手,哪知竟然鬼使神差地挪错了棋,举兵前行一步,铸成大错,最终败于杨官磷。从第二轮对阵柳大华开始,胡荣华又一连经历了三场和棋。

四战一负三和,胡荣华基本失去卫冕机会,最终积分仅列第十,而聂卫平也遭遇两连败,连前6都没打进。两位棋王面对败局相视而笑。所谓兵败如山倒.胡聂二人在乐山的惨败,被列入1980年中国体坛的十大新闻。后来有记者问胡荣华所败为何。胡荣华说:“其实没有人做得了真正的常胜将军,却没料到自己会在这里名落孙山。但是,败就败了,它能使人更清醒,我想冠军我还会夺回来的。”

东山再起

从乐山回到上海,面对说自己骄傲自满,疏于备战的舆论.胡荣华选择沉默。数日来闭门谢客,并推掉所有比赛,一个人在上海棋社中,面前摊开全国各路高手的实战对局,细心研究。后来,听旁观者讲,胡荣华经常看罢棋谱或对局后静坐在棋盘前闭目不动,大家都以为他在睡觉,其实是汲取众家之长。通过对其他对手的研究,胡荣华受益匪浅,并开始针对问题重新制定作战计划和棋路,卧薪尝胆。

不出所料,在1983年11月于昆明举行的全国棋类大赛上,胡荣华以崭新的棋路和强大如故的实力鏖战群雄,并最终重夺桂冠。那一年,胡荣华38岁,此前中国棋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年龄的全国冠军。

赛后胡荣华说:“对于一个真正的高水平棋手而言,目的不是胜负,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棋道,并努力下出高水平棋局,为后人带来启示。”那年,国家特别授予他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20世纪的神话结局

东山再起后的胡荣华依然威风不减,在每年的重大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先后在棋王赛.名人赛。三楚杯。亚洲杯。上海杯上折桂。他更是于1996年自己52岁时战胜诸多著名的年轻棋王,一举获得有超霸杯之称的“五羊杯”,紧接着又在1997年的八运会上再次成为全国冠军.震惊全国。

2000年11月在蚌埠举行的全国象棋个人赛被誉为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届全国象棋赛,全国所有高手也都为了争夺世纪末最后一个全国冠军齐集蚌埠,然而,夺冠的依然是55岁的胡荣华!

王积薪闻棋范文第4篇

晋城处于“综改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交会区。近年来,按照“争先综改,竞逐中原”的战略指导,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晋城围绕建设区域性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中心,深入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在加大景区开发力度的同时,健全旅游要素,加大品牌营销,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快速的发展态势。2012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9.6万人次,创汇4563.95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686.9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9.88亿元,旅游总收入152.84亿元。旅游总收入、接待入境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均居山西省第一,被誉为“晋城现象”。2013年上半年晋城接待入境旅游者48207人次,同比增长14.92%;旅游外汇收入1881.5万美元,同比增长15.29%;接待国内旅游者958.29万人次,同比增长33.47%;国内旅游收入82.15亿元,同比增长36.53%;旅游总收入83.34亿元,同比增长34.94%。

晋城旅游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找到了正确方向和突破口,成为山西综改区建设的典型样本;晋城市与中原经济区的深度对接融合正在全面展开,优势效应正在凸显。作为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8省35个城市的轮值主席城市,晋城于7月16日启动了“第二届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旅游文化节”,向世人展现了“晋善晋美尽在晋城”的无限魅力。通过与中原市场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合作平台、旅游线路、展会联合推广、联盟城市确立实现与中原各城市的深度对接,晋城市正努力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在更大空间、更高层面上推广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城市形象。

文化山川相得益彰

晋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以及尧、舜、禹都曾在这里活动。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躬耕等众多的神话传说就发生在这里。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还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从战国名相蔺相如,元代外交家郝经,治黄水利专家贾鲁,晋代医学家王叔和,唐代高僧慧远,唐末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明代数学家和汉学家张敦仁,明末诗书家张慎言以及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廷敬、到当代人民作家赵树理,都是晋城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更加难得的是,晋城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底蕴深厚的文化遗存和峻险奇秀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旅游资源丰富和独特。这里有华夏始祖炎帝神农尝百草的羊头山,有决定华夏一统的秦赵长平之战古战场,有世界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有皇城相府、柳氏民居、湘峪三都古城等极具特色的古城堡、古村落,有北方的溶洞白云洞,有被誉为“太行至尊”的王莽岭,有以红豆杉、猕猴和娃娃鱼闻名的蟒河自然保护区。目前,全市共有国家5A级景区1家:皇城相府;国家4A级景区7家:王莽岭、珏山、青莲寺、蟒河、柳氏民居、历山舜王坪、丹朱岭;国家3A级景区5家:羊头山炎帝陵、大粮山、孙文龙纪念馆、湘峪三都古城、天官王府;国家AA级景区5家:山里泉、海会寺、棋子山、凤凰欢乐谷、沁水示范牧场。A级景区达到18家,数量位居山西省前列。

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晋城旅游竞逐中原得天独厚的优势。

竞逐中原

势不可挡

“借一片蓝天,展翅翱翔。”晋城市市委书记张九萍对“争先综改,竞逐中原”的战略内涵如此解读。

自古以来,晋城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山西,但晋城的经济结构与河南兄弟市高度趋同,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同时,随着晋城与中原的经济联系、行政区划、市场因素、交通障碍等诸多壁垒被逐步打破,晋城与中原由交流合作上升为深度融合。

晋城市旅游文物局局长粱红兵思考得很深远一一按照晋城市委、市政府“竞逐中原”的整体部署,如何使晋城旅游在更广阔的中原市场中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品牌的提升引领?如何发挥旅游先行带动相关产业全面竞逐中原的优势?如何使晋城旅游趟出一条“勇”“快”竞逐中原的路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跟进搭建好平台?“顺天时,乘地利,借人和。晋城旅游应与河南市场水融,一体发展。”晋城旅游运筹帷幄,布下“区域合作,携手共赢”的发展“大棋局”。

晋城与中原经济区的旅游融合使得两地旅游高潮迭起。为实现资源共享,线路对接,晋城市加入“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与河南省的焦作、新乡、济源等城市签署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在信息互通,景区互推,资源互补,客源互荐,服务互助方面展开合作,先后推出“山水焦作,经典凿城”等精品旅游线路10多条。

正值旅游旺季,在珏山、皇城相府景区,从中原地区北上和由此南下洛阳龙门石窟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去年,河南省的焦作市、新乡市与山西省晋城市互荐游客达30多万人次。其中,通过河南新乡一晋城旅游热线前往王莽岭的韩国游客近2万人次,在王莽岭掀起了“韩国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竞逐中原”的征途上,晋城旅游砥砺奋进,抱团前行。以往,皇城相府曾是晋城在中原市场的“形象代言”,而焦作云台山是与之资源互补产品中距离最近的知名品牌。所以,皇城相府与云台山的紧密合作,奠定了晋城旅游与中原市场合作交流的基础,由此形成了云台山一皇城相府黄金旅游通道。之后,随着晋城王莽岭、蟒河、珏山等景区的不断崛起,晋城旅游与焦作云台山的合作交流更趋多元化,焦作一晋城旅游线路产品日益成熟。

作为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8省35个城市的轮值主席城市,晋城以高起点的规划与策划,筹划新的旅游合作发展蓝图——6月29日,“中原经济区百万人游晋城”活动火热启动;旅游进社区、进行业、进校园、进会所让中原游客喜闻乐见;派发优惠旅游票券泽及千万百姓……

“文化山水游”是凿城旅游发展的战略。于7月16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旅游文化节”,高潮迭起,异彩纷呈——中国(晋城)太行山文化艺术节、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晋善晋美尽存晋城”旅游文化节及中国(晋城)投资贸易洽谈会交相辉映,彰显着晋城从三皇五帝的尧舜禹时代薪火相传的文明,诠释着晋城“山水为形,文化为魂”的精神内涵。

国际花园城 时尚旅游地

竞逐中原,千帆竞发。晋城并不满足于中原旅游线路的精彩“搭配”,而力争以“主角”的身份登上中原旅游市场的舞台。

2012年,国际花园城市综合金奖“花”落晋城。由此,晋城又多了一张金质的城市“名片”。任何一个知名旅游景区周边必然有一个“不夜城”。晋城存充分整合旅游景区产品的同时,把晋城中心城市作为线路产品的核心内容,丰富到旅游产品线路中。

在晋城市委、市政府“对接长三角,竞逐大中原”的部署下,晋城旅游整合皇城相府、王莽岭、蟒河、珏山、凤凰欢乐谷等景区资源共同开拓窖源市场,多次组织重点旅游企业赴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用真心、真情、真意宣传晋城旅游,推出联票政策,受到广泛欢迎,成功探索出旅游捆绑营销的“南京模式”。今年一季度,来自上海、杭州、南京、北京、内蒙古、河北等大江南北的旅行社来晋城考察踩线、合作洽谈、签订协议。自4月起,南京一晋城的旅游“直通车”已经正式开通,南京百人首发团、内蒙古百人踩线团纷至沓来,开启了晋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三日、四日旅游产品,这标志着以晋城五大景区为主的太行山多日游精品线路将逐步常态化。

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旅行社接踵而至。晋(城)新(乡)高速晋城段已经开通,多条高速公路使晋城到郑州机场、洛阳机场的车程均缩短在1小时以内,上海及长三角与皇城相府商议中的40架包游振翅待飞,“赏洛阳牡丹,游晋城风光,品山西美食”精品线路游正在掀起晋城旅游的新一轮高潮。

“通过长三角高端市场的检验,倒逼了我们旅游内部要素服务质量的提升。”晋城市旅游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长三角客源市场的撼动下,中原旅游市场也在稳步升温。晋城旅游部门针对中原市场,整合城市夜景、特色洗浴、农产品购物点等要素,推出了以城市为核心的9条二日游旅游精品线路,“One Night In晋城”旅游产品正在中原市场火热销售。

如今,晋城已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自主产品线路,正在由以前的“过路游”华丽转身,提升为“过夜游”。

“中国慢生活”的晋城模式

经过晋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科学规划,旅游产业正在成为晋城经济转型非煤产业的主导。

但如何提升晋城旅游质量,实现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跨越是摆在晋城市旅游管理者面前的问题。“关键是让游客住下来。”粱红兵局长提出,打造“沁河流域30平方公里传统村落保护区”,构筑“中国慢生活旅游新地标”。

如果说2012年8月,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年度冠军总决赛在蟒河景区举行,是时尚与生态巧妙对接的话,那么以皇城相府为代表的沁河流域乡间古堡群就是历史与文化的完美融合。通过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晋城让游客走进来,住下去,忘不了。

王积薪闻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烂柯故事;烂柯艺术;传播;流变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5?0164?05

在魏晋时期,围棋多了不少别称,如坐隐、忘忧、手谈等。其中还有一别称,即烂柯。它出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王质观棋烂柯的传说,这传说首见于南朝梁代任昉的《述异记》: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樵者王质,伐木入山,见二童子下棋,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觉饥,以所持斧置坐而观,局未终,童子指谓之曰:“汝斧烂柯矣!”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1](276)

与此同时,东晋陶渊明在《搜神后记》中也记载过一个“嵩高山大穴”的故事:

嵩高山北有大穴,莫测其深,百姓岁时游观。晋初,尝有一人误坠穴中,同辈冀其傥不死,投食于穴中,坠者得之,为寻穴而行。计可十余日,忽然见明。又有草屋中有二人对坐围棋。局下有一杯白饮。坠者告以饥渴,棋者曰:“可饮此。”遂饮之。气力百倍。棋者曰:“汝欲停此否?”坠者不愿。棋者曰:“从此西行,有天井,其中多蛟龙,但投身入井,自当出。若饿,取井中食物。”坠者如言,半年许乃出蜀中。归洛下,问张华。华曰:“此仙馆大夫。所饮者,玉浆也,所食者,龙穴石髓也。”[1](277)

两个相似的故事,几乎出自同时,恐怕不是偶然的巧合。它应与两晋时的社会状况有关。魏晋之世,社会混乱动荡,不少人遁迹山林,求仙访道,一时间,仙乡奇境的志怪故事大为流行,它成了世人不满现实,希望在现实外寻找一理想之境的心态的曲折反映。陶渊明自己便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归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的《桃花源记》构建了一个人人怡然自乐的“桃源仙境”,也是人类身上一种根深蒂固的“乌托邦情结”的反映。

仙人世界是个幸福快乐的世界,在世人的想象中,围棋这一充满魅力的游戏,自然也就成了“仙家养性乐道之具”。古人曾把围棋称作“橘中之乐”。唐牛僧孺《玄怪录》记载:

巴邛人家橘园,有大橘如三斗盎,剖开有二叟对弈。一叟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恨不能深根固蒂,为愚人摘下耳!”[1](269)

《梨轩漫衍》中说:“围棋初非人间之事,其始出于巴邛之橘,周穆王之墓,继出于石室又见于商山,仙家养性乐道之具也。”[1](270)

正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围棋在给人提供充分的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就超越了凡俗的现实关系,营造出别一洞天,于是有了“烂柯”之类的传说。人一方面要依托于现实,另一方面又感到现实关系的种种束缚与桎梏,有着种种的痛苦和烦恼。围棋作为精神的游戏的艺术,便为人提供了一个由凡俗走向人生的自由之境的途径。[2](347)

烂柯故事产生后,得到广泛传播。一般认为,故事的发生地是在浙江衢州的烂柯山,它位于衢州城东南,山虽不高(最高峰中岩海拔177米),但地貌不凡,拥有南北中空的石室(所以又名石室山),东西跨度40米、宽30米,乃现知浙江最大的天生石桥(因又得名石桥山)。道书中又谓之青霞第八洞天。道教把地上的仙人安顿在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等名山胜景居住,烂柯山也就成了仙弈圣地。

不过,某一胜迹一旦有名,各地都愿意请去安家落户。与中国其它许多著名传说一样,不少地方都有烂柯山或烂柯仙迹,如河南新安、山西泌县、广东高要、四川达县。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达州烂柯亭”:“李宗谔云:烂柯亭在达州(四川达县)之西四里,古有樵者观仙弈棋不去,致斧柯烂于腰间,即此地也。”[1](345)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过“桂阳仙弈坪”:

仙弈坪,在桂阳第二峰之斧柯山。枰中棋子隐起,黑白判然,有手掌痕迹,石如屏几者凡七八聚,旁有树甚怪,千百年物也,不知其名,但称仙树,旧有烂柯寺,今亡。[1](361)

烂柯故事本身,在传播的过程中,也生出不同版本。有的基本上沿袭了原始的烂柯故事,只不过人物身份或性别有改变。如清《江西通志》载:“五代周谢仙翁,登龙雾嶂采樵。偶于池侧见二女弈,从旁观之。女食桃遗核,因取食之,不饥。弈罢恍失二女所在。谢骇而归,不知若干年矣。”[1](322)在这里,弈棋“童子”变成了女子。有的则故事的叙述的重心发生了改变。如清《凤阳府志》载:“郑信,洪武间采樵山中,遇二老对弈,信傍立久,遂受其教。明日复诣不复见。由是艺高天下。先自题其墓曰‘弈仙’。”[1](352)这里,由原故事表现仙界围棋的魅力变成了主要叙述一个棋手因为“遇仙”而受其教,由此技艺大进,艺高天下,成为“弈仙”,这令人想起唐代国手王积薪赴蜀道中遇妇姑的故事。

有的则使叙事的重心发生漂移,由“人”转向“物”。如清《畿辅通志》载:“白羊山在元氏县西北五十里,昔有童子牧羊,见二老弈棋,童子从旁观之。弈毕,二老不见,趋羊不动,尽化为石。至今宛然若白羊状,故名。”[1](364)这里,着重讲的是“白羊山”的来历,类似于风物志了。

还有的,则由观棋、精手谈演变为如何悟道、成仙。如明应阳《广舆记》载:

盖山尝有牧儿徐氏,饭牛山椒遇二人弈。遗徐一棋子,叱命归,遂精手谈。往往与二人遇,得修炼诀。一日将仙去,埋棋于田中,植牛杖其侧,旋生枝 叶。”[1](359)

清张世南《高盖山记》所载:“徐木牧儿饭牛山椒,一日闻乐声出林梢,缘涯造观,至则有二人弈。拱立良久,遗徐一棋子,叱命归,归即精解手谈。”[1](396)显然是直接沿袭《广舆记》。但略去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即故事的主人公如何“得修炼诀”而成仙。至于“埋棋于田中,植牛杖其侧,旋生枝叶”,则更是充满了一种浪漫想象了。人如何得道成仙成了这一故事的核心叙事要素。有的终于如愿以偿,有的则只能仍然回到他的所来之处。作为原型的烂柯故事如此,宋代张师正《括异志》也有一个“婺源山中道士对棋”的故事:

婺源公山二洞有穴。咸通来,有郑道士以绳缒下百余丈,旁有光,往视之,路穷水阻,隔岸有花木,二道士对棋。使一童子刺船而至,问:“欲渡否?”答曰:“当还。”童子回舟去,郑复攀绳而出。明日穴中有石筍塞其口,自是无复入者。[1](317)

对棋二道士显然已修炼成仙。但郑道士在岸这边,没有“渡”过水去,也就决定了凡间的郑道士“无复入”,与弈棋道士最终只能处在两个无法通约的世界中。

在山西陵川棋子山附近,有一个苇水村,村中也流传着一个“观棋烂柯”的故事。说村中先有李姓人家,后来又有郎、牛二姓迁入。李家老祖中有一个叫李忏的人,有年秋天,去村东箕子山砍柴,他顺泉水走着走着,就有点迷糊了,不知不觉就躺在了玉皇庙下一块大石头上。朦胧中,他又觉得有两朵莲花托着他,在泉水中逆流而上,朝箕子洞漂去,两只彩色的蝴蝶,也随着莲花上下翩翩起舞。李忏随漂着的莲花到了箕子洞前,看到两位白须长者在洞中下棋,李忏就静静站在旁边观看。不一会儿,其中一位长者说:“时间太长了,别下了吧。”另一位说什么也不答应。于是两人吵了起来,最后把棋盘也掀翻了,棋子撒了一地,许多滚到了洞外(据说后来谋棋岭上满山遍野的黑白棋石就是两位白须老者的棋子变的)。吵架的老者发现了李忏,说:“别看了,快回去吧。回去后如果家中没人认识你了,就到东边石门清风围来找我们。”李忏犹疑着去摸腰间用来砍柴的斧头,谁知斧把儿早已朽成了木渣子。李忏急忙回到村中,果然村中早无人认识他了,问人,人家说知道早些年村中李家曾有个李忏,但传说出去砍柴多年未归,可能是在外面老死或让虎狼吃了。李忏很伤心,只好去清风围找那两位老者。可谁知,李忏翻山越岭刚进清风围的庙门,正要回答庙中人的询问,却突然倒地死了。庙里人说这人绝非凡人,立即为他塑像,立在大殿中。再后来苇水村有人去清风围进香,见到了李忏的扁担与塑像,才知李忏已是神仙。据说从此以后苇水村就有了一个风俗,每隔四年,村上就要派八个人(其中李姓四人,郎姓与牛姓各二人)去到清风围祭奠李忏,村人都称他为“李家老爹”。这风俗一直延续到“”时才被当作“四旧”破掉。

李忏最终成了“神仙”。从“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到“塞其口,自是无复入者”,到凡人终于得道成仙……在烂柯故事的这种演进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以得道成仙为人生之大乐,棋成了中介。

烂柯故事无论怎么演变,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叙事要素:凡人、入山、观仙人弈、食核不觉饥、人携去之物风化、归去不知年。只不过每个故事的人物,特别是充当仙人的角色,各自不同。有的为童子,有的为女子,有的为老者。在烂柯故事本身的传播中,便有童子弈棋演变成老者弈棋的趋势(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古代画家们画的《烂柯图》大多便是老者)。在中国尊老敬祖的传统中,老者往往是智慧的象征。围棋这一“智慧”的艺术,自然更适合由老人充当形象大使,弈棋童子也就很自然地被老者取代了。

有意思的是,在以“烂柯”为代表的各种仙弈传说中,无论是童子、老人,还是女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世界的主宰者往往是成年的男性,当人对现实世界不满足,而要去寻求另一个世界,也许,自然而然的,另一类人便充当了那个美丽神话世界的主宰,所以仙人传说中的主人公多是老幼妇孺。老者代表智慧,童子代表纯真,女性则是美丽与生命的象征。庄子《逍遥游》描绘的仙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飞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4](5)正代表了这种美丽想象。而基督教中也有圣父、圣母、圣子三位一体之说,不知这是巧合还是有着内在的必然性,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比较文学的主题学研究的话题。

如果说人类常常面临着已知和未知、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种种矛盾和困惑,在烂柯传说的仙人世界里,代表过去的老者和代表未来的童子,恰恰构成了一种时间的循环。其实,既然仙人世界一日等于世俗世界的百年,充当仙人的弈者是老者还是童子已显得不重要,因为神仙都是长生不老之人,神仙世界里的童子在世俗世界里也许早已是长寿老翁了。况且神仙都通晓返老还童之术,老子的“道”强调得“道”之人乃是复归于婴儿状态,“能婴儿乎?”,婴儿代表了人生的本真(基督教中也有人若不变成孩童的样子便不能进天堂的说法)。而天地宇宙也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在这种循环中,生命将实现不朽。人类在有限中总是对无限与永恒有着一份渴望,也许,这就是烂柯传说得以广泛流播的原因。

烂柯故事在各地广泛传播,中国文人也深为喜爱这一想象的故事,纷纷进行艺术加工,在诗歌、绘画等领域出现了一批以“烂柯”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我们姑且称之为“烂柯艺术”。

在绘画领域,以“烂柯”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宋代有郑思肖的《烂柯图》,明代张以宁的《烂柯山图》,徐渭的《王质烂柯图》,清丁光鹏的《烂柯仙迹图》等。还有各种书籍中的插图、版画。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文人徐渭画的《烂柯图》。两个老人在那里下棋,童子在旁观,衬以泼墨山石、浓荫,形成一幅优雅写意的画面。画面左边还题了一首诗:

闲看数著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

百五年来棋一局,仙家岁月也无多。

另外还有一段说明文字,说关于烂柯的故事,《水经注》中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童子不是在下棋,而是在弹琴唱歌。徐渭说,这其实不需要去考证哪种说法更正宗。棋也罢,琴也罢,反正他们都给人带来许多的快乐,所以人才会觉得日子过得快。不然,在痛苦的时候,就是度日如年,一日长于百年了。

在各种工艺品和实用器具中,也有许多以烂柯为题材的装饰画,如粉彩笔筒、各式各样的瓷瓶、花瓶,它们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烂柯艺术,深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而以烂柯为题材的诗歌则更是层出无穷。最早有唐代诗人孟郊的《烂柯石》: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

双棋未偏局,万物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

唯余石桥在,独自凌丹虹。

孟郊因为那首著名的《游子吟》,让他在中国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当他四十六岁终于中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的志满意得溢于言表。可惜这种时候并不多,中进士后也只做过很小的官,终究还是贫寒而死。人生的潦倒,世事的无常,也就构成了这首《烂柯石》的心理基础。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首先在时间上构成一种对立。天上比人间舒服快乐,所以神仙的日子也就过得快,所谓“洞中才七日,世上已千年”,便是这种心理的反映。仙界与人间,正是在这种时间的不合拍中有了分别。两个神仙在那里下棋,一局未终,万物却已成空。当上山砍柴的王质回去时,斧柄早已烂了。只剩得那座石桥,独自凌驾霞虹彩中。这正所谓青山依旧,人事已非。

快乐的时光永远是短暂的,人仙阻隔,全诗处处以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对应,仙界围棋与世间万物,石桥与斧柯,构成了两种不同的存在。一种是永恒的,常在的,一种是易逝的,易朽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这构成了人生的一份永远的“痛”。全诗在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时,也对现实的无常有着深深的叹惋。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体味诗人孟郊的复杂心态,它也是中国文人心态的一种普遍反映。

蔡中民在《围棋文化诗词选》中谈到《烂柯石》所写到“观棋烂柯”:

在围棋文化史上,“观棋烂柯”无疑是一个最引人遐想和最令人感喟的传说。它将围棋变幻无穷神秘莫测的特点和弈者殚精竭虑欲穷造化欲臻极境的特点,生动而又夸张地表现出来。自梁以降,这个美妙的传说不胫而走广为传播,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为之唏嘘动容。热爱围棋的将它看作是“醒世铭”:芸芸众生误落尘网,唯有寄心于棋,方能祛除邪俗念,派遣烦恼,养怡性情,以得天年。反对围棋的则将它看作是“警世钟”:既是委婉的劝戒讽谏,又是严厉的当头棒喝,那些沉迷不悟,乃至于弃学失业的人,唯有翻然醒悟,投局撤棋,才是唯一出路。而另一些人则又将它看作是人生如寄光阴似箭的又一个喻示。富有想象力的传说必然带来富有想象力的多样的解释,但不论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它反映了一个富有高度智慧和高度创造力的民族,对自己杰出的创造物的美好而又复杂的感情。它象征着人类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感情纠葛;象征着人们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的追求;象征着人们面对已知和未知、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这些古老命题的惶惑和深沉而又找不到答案的苦苦思索。[3](26)

《烂柯石》表现的正是这种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的矛盾。其后,不少诗人从各种不同角度写烂柯传说。如唐代刘言史的《玉京词》:“绝景寥寥日更迟,人间甲子不同时。未知樵客终何得,归后无家是看棋。”这是对樵客不砍樵只顾看棋却无所得,归后连家也没有了的一种讽劝。张以宁的《烂柯山图》:“人说仙家日月迟,仙家日月转堪悲。谁将百岁人间事,只换山中一局棋”。从世俗的角度说,仙家岁月也有可悲之处。明智之人,自不肯将“百岁人间事”换“山中一局棋”,体现了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实用理性主义精神。中国人比较重功利、重实际,缺乏西方民族的浓厚的宗教精神,一般都对彼岸世界持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特别是如果要像基督教一样,以完全摒绝现世的享受来换取另一世界的救赎,这种吃亏在前的买卖,中国人一般是不肯做的。所以在基督教中,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永远是对立的,而中国文化所构建的神仙世界则是现实世界的一种自然延续。道教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长生不死为人生极乐,人之修炼的最终目的,便是得“道”成为长生不死之仙人。仙人在洞天福地过着快活的生活,喝酒下棋吟诗弹琴,与人不同的只是,他们可以不事劳作,且永远不死,永远享乐。这便构成了中国人(包括吟诗作画之文人)的神话想象。

有的则将局上争战与人间是非联系起来。如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游烂柯山》:“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叫采樵客,柯烂不知归。”陈岩的《斧柯岭》:“偶尔观棋忽烂柯,岂知胜负是如何。归来笑问人间事,恰是人间胜负多。”其实,当超越了争战、胜负、是非,人生便可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在“观棋烂柯”中,便充满了种种的玄机,只看你能不能悟得。南宋诗人郑思肖《烂柯图》谓:

日出樵柴日落归,几年黑白梦纷飞。

看来直待斧柯烂,始悟老仙棋外机。

对于中国文人来说,面对不如意的现实,他们永远在寻求着对现实的超越。唐代诗人曹唐有《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其十八曰:“洞里烟霞无歇时,洞中天地足金芝。月明朗朗溪头树,白发老人相对棋。”北宋诗人赵湘的《游烂柯山》:

仙人与王质,相会偶多时。

落日千年事,空山一局棋。

树高明月在,风动白云移。

未得酬身计,闲来学采芝。

元代的刘因有一首《清平乐·围棋》:

棋声清美,盘礴青松底。门外行人遥指示,好个烂柯仙子。输赢都付欣然,兴阑依旧高眠。山鸟山花相伴,翁心不在棋边。

明代顾禄也有一首《题王叔明所画〈松下弈棋图〉》:

两翁对弈盘礴坐其上,笑语自若终日无愁颜。饥来岂待事烟火,瑶草紫芝俱可餐。安得翁能事神异?授以九转入炉丹。图中之景果然真有否?便欲御风一去何须还。

大约,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如神仙一般的日子了,人与仙,正是在这一刻取得了沟通。仙人世界是个幸福快乐的世界,在世人的想象中,围棋这一充满魅力的游戏,自然也就成了“仙家养性乐道之具”。围棋在给人提供充分的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就超越了凡俗的现实关系,营造出别一洞天,于是有了“烂柯”之类的传说。人一方面要依托于现实,另一方面又感到现实关系的种种束缚与桎梏,有着种种的痛苦和烦恼。围棋作为精神的游戏的艺术,便为人提供了一个由凡俗走向人生的自由之境的途径。黑白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又是一个可以供你自由挥洒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如神仙一般的快乐。而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青山依旧,人事已非,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又往往构成了人生的一份永远的“痛”。于是,才有那么多文人墨客不断地涂抹吟咏烂柯故事,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烂柯艺术与烂柯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善承. 中国围棋[M]. 成都: 蜀蓉棋艺出版社, 1985.

[2] 何云波. 围棋与中国文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相关期刊更多

环渤海经济瞭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际展望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科技展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宁夏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