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

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

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

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话务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移动公司350名话务员,应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量表、自编的工作满意度量表和离职倾向性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话务员压力量表各个维度均数分别为工作负荷S1(3.15±0.60)、压力反应S5(3.13±0.69)、公司管理S3(2.87±0.68)、与领导的冲突S2(2.61±0.68)、与同事的冲突S4(2.38±0.67);话务员的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相关系数为-0.568(P

【关键词】 话务员;职业满意;工作压力;离职倾向性

0引言

工作压力是让工作者需要付出较大努力的工作要求以及由于适应要求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1].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所持的积极的主观评价或态度[2]. 离职倾向性是指工作者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番考虑后,蓄意离开组织[3]. 国内有关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性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有关话务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性关系的研究更是空白. 本文旨在对某公司350名话务员进行调查,了解她们对当前工作的压力感受、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性的高低,并探讨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性之间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将某公司话务员以班为单位依次编号,然后随机抽取其中5个班共350名进行问卷调查,这些话务员均为女性,年龄平均在20~30岁,工作时间为6~12 mo. 回收的3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92%.

1.2方法工作压力采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量表[4],量表共分5个纬度:工作负荷(S1)、与领导的冲突(S2)、公司管理(S3)、与同事的冲突(S4)和压力反应(S5).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量表采用4级计分方式:1=非常不符合,2=有点不符合,3=有点符合,4=非常符合. 分数越高,压力越大.

工作满意度问卷根据已有研究结论[5-6]和话务员工作的具体特点编制而成. 问卷共含44题,包含薪酬待遇满意度、对自己工作能力满意度、对上级领导满意度、对同事的满意度、以及对企业和工作本身的满意度5个维度. 采用5级评分:1=非常同意,2=同意,3=中立, 4=不同意,5=非常不同意. 满意度问卷得分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 满意度问卷经过630份问卷结果分析,满意度问卷各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507~0.831之间,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离职倾向性问卷分析已有研究结论[7]并结合话务员工作的自身特点编制而成. 问卷共50题,包含由于工资待遇好不离职8题、个人能力得到发挥不离职11题、对企业和同事的感情因素不愿离职3题、客观因素无法离职7题、满意当前工作11题、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信心不离职10题. 采用5级评分:1=非常同意,2=同意,3=中立,4=不同意,5=非常不同意. 离职倾向性问卷得分越高,离职意愿越强烈. 问卷经过630份问卷结果分析,各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638~0.927之间,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统计学处理:将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编码与数量化后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话务员工作压力的调查结果话务员工作压力的分量表均数由小到大分别为与同事的冲突S4(2.38±0.67)、与领导的冲突S2(2.61±0.68)、公司管理S3(2.87±0.68)、压力反应S5(3.13±0.69)和工作负荷S1(3.15±0.60). 即话务员对工作本身负荷所产生的压力最大,而与同事冲突造成的压力最小.

2.2话务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性的相关分析话务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有负相关关系(P

2.3话务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性的回归分析

2.3.1话务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以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工作压力的5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3个因素进入方程,回归方程为MY(满意度)=4.455-0.220S2-0.211S5-0.127S4,其中与领导的冲突(S2)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压力反应(S5)和与同事冲突(S4),可见与领导的冲突是影响话务员工作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表1). 表1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3.2话务员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性的回归分析 以离职倾向性为因变量,以工作压力的5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有3个因素进入方程,回归方程为LZ(离职倾向性)=1.721+0.197S3+0.168S5+0.133S2.其中公司管理(S3)与离职倾向性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压力反应(S5)和与领导的冲突(S2). 可见,公司管理是影响话务员离职倾向性的最重要因素(表2). 表2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话务员工作负荷所带来的压力最大,与同事的冲突所带来的压力最小;导致话务员满意度降低的原因有与领导的冲突、压力反应和与同事冲突,其中与领导的冲突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是影响话务员工作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引起话务员离职意愿的因素有公司管理、压力反应和与领导的冲突,而公司管理对话务员的压力是导致话务员离职的最重要因素.

转贴于 话务员工作负荷所带来的压力最大,与同事的冲突所带来的压力最小,这主要与话务员的工作性质和自身因素有关. 首先,话务员工作简单、机械、重复,缺乏新鲜感和创意;第二,话务员工作时间不稳定,经常加班加点. 有时候,话务员要挺直腰身,不离座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第三,话务员工作对话务员语音、语调、语气要求十分严格. “让用户聆听微笑”是她们的服务宗旨;第四,话务员绝大部分为女性,平均年龄22岁,是一个充满活力又相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第五,质检部门的监听和拨测. 即质检部门每月通过抽查话务员的工作录音资料,或假装用户咨询问题考察员工,考察结果会影响话务员当月的绩效考核. 因此话务员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第六,话务员工作一人一台电脑,工作独立,不需要同事之间的协作,这样由于工作与同事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机会较少,再者都是同龄人,容易沟通交流,所以话务员工作负荷所带来的压力最大,同事所带来的压力最小.

与领导的冲突所造成的压力会降低话务员的满意度. 因为领导负责监听话务员录音、评定她们的服务质量并进行绩效考核,与话务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易发生冲突;再者,话务员大都是年轻人,与领导的冲突会使话务员对自己在本企业的发展前途感到担忧,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影响满意度;最后,话务员年龄大都在20~30岁,95%是女性,由于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话务员生理和心理也会出现周期性不适感,与领导的冲突容易加剧话务员在不适期间的焦虑,降低对企业的满意度.

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与话务员的离职倾向性关系最密切. 因为话务员工作是看不见用户的特殊工作,工作本身对她们来说缺乏挑战性,较少有自我实现的机会,对自己在企业的去留主要来源于对公司管理的评价. 如果公司管理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及时发现人才并为年轻有为的员工提供好的发展、晋升机会,话务员对公司就有认同感,企业就能留住员工;相反,话务员就会降低对企业的认同感,导致离职.

综上所述,为提高话务员的工作满意度和降低离职倾向性,公司可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降低员工的离职率,比如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设立宣泄室、倾诉室等帮助员工减压;关心员工的生活,多与员工交流,调动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徐长江. 工作压力系统研究:机制、应付与管理[J].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69-73. [2] Wiess DJ, Dawis RV, England BW, et al. Lofquist,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 Minneapolis Industrial Center, Univ of Minnesota, 1967:2-3.

[3] Mobley WH.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 APA J, 1977; 62:237-240.

[4] 石林.职业压力与应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97-300.

[5] 张海,朱霞,孙云峰,等.初级军官工作满意度现状的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8:733-735.

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一、解题思路

“压缩语段”就是对一个长句子或一段甚至几段话进行正确的筛选、准确地提炼、高度地概括浓缩信息,做此类题应注意以下思路。

1、审题干,看要求

做“压缩语段”题,要看清题干涉及哪些内容,有什么要求,是拟写新闻标题,写一句话新闻,还是归纳文章的观点,字数限定多少。认真辨析题干中的字眼,从而确立压缩的重点、方向和思维方式。

2、审语段,明内容

审查该语段是什么样的材料,是新闻材料还是一般材料,由几段(几句)构成,每段(每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或说明了什么道理,然后再分析段与段(句与句)是怎样的关系,新闻材料的,要看是只有主体,还是加上了导语,如有导语,就不用考虑主体,只抓导语压缩就行了。一般材料的,要根据其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的特点,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把握压缩的重点。

3、审话题,立主体

弄清了语段的材料及关系,接着就要分析一下该语段(句)围绕什么话题,以什么为主体展开,分清主次,权衡轻重,从而确立信息的主体和重点。

4、审语体,定表达

所给语段的语体特点不同,压缩的重点就不同,表达的方式就有别。新闻材料,要紧扣“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三个要素压缩,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的陈述句或被动句来表述。一般材料的,比较博杂,除采用主谓结构的陈述句、被动句外,还可采用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的陈述句来表述。

二、解题方法

“压缩语段”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反复阅读,筛选信息,抓住作者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在具体操作中,也应该掌握一些解题方法。

1、明确语段的性质

议论性文段,应抓中心句,也就是观点句、总结句。记叙性文段,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怎么干的,有什么结果。说明性文段,应用简明的、客观的语言概述,不要作形象的描写,也不要作主观性的评价。

2、抓中心句

中心句是一个语段的灵魂,它体现了语段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情感倾向,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找到了压缩语段的关键所在。中心句一般在开头,起总领作用,也有的放在结尾,起总结作用。

3、概括内容

有些语段内容比较庞杂,头绪较多,这就要求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区分主次轻重,对语段信息进行正确分辨,领会其基本精神和意图,把握语段中最重要的观点和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4、删繁就简提炼观点

议论性语段要根据语段的论证层次结构、句子关系,逐层分析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然后按题目要求提炼观点。对一些较含蓄的语段,要仔细分析隐含于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时还要结合有关的提示或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弄清主体内容,才能最终归纳和提炼出观点。

5、内容格式要符合要求

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炭粒式电话的话筒工作原理比较抽象,教学中除用教具模拟外,还尝试用变阻器的电路替代并解释。教材习题设计的插图和教参中的解释与教材知识有诸多矛盾的地方。本文逐一剖析,提出用改变电路结构的方法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使问题逐个圆满解决。

1问题的背景

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9年级《物理》全一册(以下简称教科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新修订的教材。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老式电话的话筒中有一个装着炭粒的小盒子。当你对着话筒讲话时,由于声音的振动,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炭粒,它们的电阻随之改变,流过炭粒的电流就会相应改变,于是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信号。”电话电路中的电流跟炭粒电阻变化的具体关系,教科书中并未明示。而教科书中P149“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便是根据此段文字而设计:“将炭粒电话的话筒简化为一个滑动变阻器,如图1所示。膜片振动把炭粒压紧和放松时,相当于图中膜片带动滑动头左右移动,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发生变化,引起电路中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具体分析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左、向右运动时,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怎样运动?”

炭粒式电话的话筒工作原理比较抽象,教学中除用教具模拟外,还尝试用变阻器的电路替代并解释。教材习题设计的插图和教参中的解释与教材知识有诸多矛盾的地方。本文逐一剖析,提出用改变电路结构的方法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使问题逐个圆满解决。

1问题的背景

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9年级《物理》全一册(以下简称教科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新修订的教材。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老式电话的话筒中有一个装着炭粒的小盒子。当你对着话筒讲话时,由于声音的振动,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炭粒,它们的电阻随之改变,流过炭粒的电流就会相应改变,于是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信号。”电话电路中的电流跟炭粒电阻变化的具体关系,教科书中并未明示。而教科书中P149“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便是根据此段文字而设计:“将炭粒电话的话筒简化为一个滑动变阻器,如图1所示。膜片振动把炭粒压紧和放松时,相当于图中膜片带动滑动头左右移动,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发生变化,引起电路中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具体分析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左、向右运动时,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怎样运动?”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的教师用书9年级《物理》全一册(以下简称教参)给出该题的参考答案及提示为: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左运动时,膜片振动把炭粒压紧,相当于图1中膜片带动滑动头向左移动,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引起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听筒中的电磁铁磁性就减弱,对旁边的铁质膜片的引力也随之减小,所以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向右运动;反之,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右运动时,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向左运动。

2提出问题

教科书的这种设计是否合理?教参的这种解释初看起来觉得合理,但对比教科书和教参中的其他地方的说法就发现有矛盾的地方。

3笔者的质疑

教参中《电话机的工作原理》一章中电话机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

话筒的工作原理为:声波振动振动膜相应振动炭粒忽松忽紧电阻忽大忽小电流忽弱忽强。

听筒的工作原理为:电流忽弱忽强磁性忽强忽弱振动膜受忽小忽大的磁力而振动还原成声音。

显然,教科书中习题设计者的意图和教参的参考答案都与《电话机的工作原理》中话筒的工作原理相反,这只是矛盾之一。

教参中习题的参考答案: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听筒中的电磁铁磁性就减弱,对旁边的铁质膜片的引力也随之减小,所以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向右运动。事实上,炭粒电话的教具和挂图,都是在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时,线圈的磁场增强,铁质膜片受到的引力也随之增强要向左运动才行,这是矛盾之二。

教科书中关于模拟信号的定义为: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音信号的“一举一动”。教科书习题中的上述设计与此相悖,这是矛盾之三。

4解决的办法

是笔者的理解有误,还是上述设计与解释有悖?教学中师生自然会遇到这个实际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际,建议改变一下电路更好。

首先,将话筒原理图(图1)改为如图3所示的原理图。这样既符合教科书中事实,即电路中的电流随电阻的改变而变化,且声音的响度越大,相当于电路中的电阻越小,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反之亦然,又不造成上述的矛盾。

其次,电路中串联一个保护电阻,不造成电路的短路,理论上也可以合理解释。

5实验的验证

图2中明确显示炭精盘前后的电极(金属柱和膜片)接入电路,当声波振动引起膜片振动,炭粒被压紧或放松时,相当于导体的长度发生变化(导体的材料一定,横截面积没有变)。具体地说,炭粒被压紧时,相当于导体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反之,炭粒被放松时,电阻变大。

对应图3中,炭粒被压紧时相当于滑片向左移动,导体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变大的电流流入听筒的螺线管,磁性增强,吸引铁膜片的力增强,原来静止的铁膜向左运动。反之,炭粒被放松时,铁膜向右运动。

总之,对着话筒说话声音的响度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听筒中螺线管对铁膜的吸引力大,还原出的声音的响度大,这就正相关了,也符合模拟信号的实际。

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造成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长期超负荷工作,精力严重透支,身心极度疲惫;有的因为日益严格的问责,担心出问题、受追究,精神高度紧张;有的做事追求完美,而现实中又难以达到理想境地,因此感到苦闷、焦虑;有的对“政治进步”预期较高,职务升迁难遂心愿,失望、焦躁情绪随之而来;还有的因为周围人际关系不正常,身在其中,难以应付等等。而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干部关心、爱护不够,往往压担子、交任务多,考虑其承受能力少,对干部生活和家庭方面的情况更是很少过问。干部有了困惑无处诉说,心理压力难以缓解,时间久了,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课题和迫切需要。干部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社会负有特殊责任,对他们理应有更高的要求,但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会遇到心理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凸现期,领导干部的责任重、压力大。各级党组织要把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

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着力培养一支胸襟开阔、党性坚强的干部队伍。古代评价官员,器量置于才具之前,今天我们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胸襟开阔也是干部德的重要表现。加强干部教育,要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帮助干部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同时要注重培养干部坚定执著的理想信念、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海纳百川的心胸气度和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这样才能坦然面对压力,勇敢挑战困难,不怕歪风邪气,少想个人得失。

实践证明,开展谈心谈话、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缓解干部压力、疏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要认真落实党委及组织部门负责同志与所管理和联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不仅在干部提拔任用时谈,更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谈,及时把握干部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状态,帮助解决困难、解开“心结”。特别是在干部工作压力大、事业遇挫折、人际关系出现紧张等情况时,要及时谈话,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切实为他们减负减压。

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罗・弗莱雷;成人教学思想;评价

保罗・弗莱雷(PauloFreire)1921年出生于巴西伯南布哥州累西腓市附近的哈博阿道镇,弗莱雷在青少年时代就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和阶级间的差别,在与下层民众长期接触中,他发现了被压迫者身上的“二重性”,并指出传统的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工具,提出了通过教育来获得解放的思想,由此构建了解放教育理论。在长期从事成人教育的过程中,保罗・弗莱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成人教育思想,他的

一、师生关系

保罗,弗莱雷关于成人教学师生关系的观点是在他对社会上非人道的压迫现象和教育中非人道的现实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他看来,在传统的教育中,校内或校外任何层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作为讲解的主体对作为倾听客体的学生拥有绝对支配权,教师对学生的“压迫”,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也令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在以“讲解”为基本特征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学生被看作了“一无所知的人”,学生成为机械记忆教师讲解内容的容器,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发生的教育成为一种“恩赐”,而不是唤醒与引导。保罗・弗莱雷认为正是因为这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绝对的依赖,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无法看到自己,有的只是对教师权威的认可和对所授内容的无条件接纳。

正是基于对以“讲解”为基本特征的师生关系的批判,保罗・弗莱雷提出了在成人教学过程中具有革命性的师生观。他主张在“平等、爱、谦恭和信任”的基础之上,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通过批判性的思考,追求双方的人性化;他提出了“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的概念,教师不仅仅作为知识的拥有者进行知识的传授,在与学生的平等合作过程中,教师本身也受到了教益,学生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他们也在影响着教师,教师与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共同成长。虽然保罗・弗莱雷对传统的教师权威进行了否定,但他并没有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他更强调了作为解放教育者的教师的重要性。保罗・弗莱霄建议教师要敢于面对自我角色的变化,正视“知识权威”的丧失和重新学习的尴尬,克服与学生的语言差异,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成为一名解放教育者。他认为教师要成为解放教育者要做到观念上的解放,即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均是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和批判现实的主体,在教学中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要努力探究教育问题的根源。

二、教学方法

保罗・弗莱雷对灌输式教学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他认为在灌输式教学中“教育就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这种教学方法否认了教育与知识是探究的过程,把学生当作了毫无能动性的、可以被任意控制的客体。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完全处在被控制的地位,只能被动的存储老师所传授的、并不一定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知识。在弗莱雷看来,这种灌输式教学,压制甚至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阻止学生养成对现实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有碍于学生成为更完美的人。而弗莱雷也把这种教学与社会上的压迫现象联系起来,认为这种教学维护了压迫社会的存在。

保罗・弗莱雷认为“认识永远是个过程,并且始终要求对话”,这对他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话成为其教学思想中的基本教学方法;保罗・弗莱雷指出,人的存在不是沉默的,任何人说话的权利都不应该被剥夺,对话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行为。保罗・弗莱雷主张在乎等、爱、谦恭、信任、希望、批判思维的基础与条件之上建立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进行提问式教学。在提问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是一种对话关系,“学生――不再是温顺的听众――在与教师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是批判性的合作调查者”,教师的作用是与学生一起进行创造,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与灌输式教学方法麻痹、抑制学生的创造力不同,提问式教学方法不断地揭示现实,“并对现实进行批判性的干预”,它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使学习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三、教学内容

保罗・弗莱雷认为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中,被压迫者被看作是“偏离了‘良好的、有组织的和公正的’社会的一般形态的边缘人”,他们与这个世界没有联系,仅仅存在于社会当中,而不是与社会或他人一起发展,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创造者;教学的内容是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为被压迫者们设定的,并不真正适合被压迫者的需要和解放。保罗・弗莱雷认为人是处在具体情况之中的人,“教育的内容不能根据教育工作者认为最适合学的东西来设计”,应以反映人民愿望的、具体的、当前的情况为出发点来构建教学内容。在保罗・弗莱雷看来,成人教学的内容是与具体情境中的成人的现实需要相联系的,教学的内容必须在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来进行构建。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教师的世界观或者把自己的世界观强加给学习者,相反教师的责任是与学生进行对话,讨论双方的世界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该由教育者单独进行,而是要与学习者一起来寻找。

在保罗・弗莱雷的课程观中,“原生主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原生主题”是产生于现实并对现实进行批判思维中产生的,是课程内容的来源。保罗・弗莱雷认为人与动物有着本质区别,人具有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人们在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许多有意义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对这些有意义的原生主题进行调查,因为原生主题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的愿望和目标,也就能真正揭示人们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此,弗莱雷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来自学生的主题领域“再现”给学生,而不是依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教学的内容。缘于对原生主题的深入研究,保罗・弗莱雷极力推行他的“跨学科课程改革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弗莱雷主张探究现实世界中的、与学生生活和现实需要息息相关的原生主题,并围绕原生主题,以跨学科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并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

四、教学原则

在保罗・弗莱雷的成人教学思想中,弗莱雷对成人教师和成人学生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传统成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批判,他认为成人教学必须依据成人的特点来实施,这使得他按照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原则来实施成人教学。保罗・弗莱雷的成人教学原则最为明显的有三个:一是启发唤醒原则,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是按需施教原则。保罗・弗莱雷深感于被压迫者自身的沉默文化维持了他们受压迫的境况,于是他把启发被压迫者的自觉意识作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弗莱雷认为意识的受压迫,使被压迫者不可能真正了解人们所处的客观而具体的现实状况,教育要真正解放被压迫者,首先必须使人们意识到自己受压迫的现实,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保罗・弗莱雷把启发学生意识,促进学生的“觉悟”作为追求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受压迫的现实,从而唤醒他们的意识,并投身于改造现实的斗争中去;保罗・弗莱雷认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师教授的内容是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状况与真实需求,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实际。他认为教育的内容应产生于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讲授的内容应该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使讲授的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在保罗・弗莱雷看来,人是处于一定历史阶段中的具体的、现实的人,人具有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意识和能力,人们在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形成对这个世界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需要,人们对世界理解的差异使得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由此,教育应该根据人们的具体的、现实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按需施教,以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

五、教学评价

作为激进主义成人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向全世界成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育革命哲学。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保罗・弗莱雷深刻批判了非人性化社会对人所造成的压迫和伤害,他认识到不公正的待遇、压迫、剥削以及压迫者的暴行是维护这一现象的罪魁,同时,他也意识到被压迫者对自身作为被压迫者的认同与沉默,也是这一不公正社会现象得以存在的根源,因此,他认为教育应该促进被压迫者的“觉悟”,养成他们的批判意识,由此他提出了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和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保罗・弗莱霄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究了教育与觉悟的关系,指出教育要与人的觉悟过程联系起来,他把能否养成受教育者的批判意识,来促进人们的“觉悟”,作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保罗・弗莱雷看来,批判意识指的是“人作为知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受体,对于形成他生活的社会文化现实及其改变现实之能力的深刻意识。”弗莱雷认为,人具有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由于统治者的压迫,人们处在了无知和沉默的状态之中,这让他们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由此,他主张通过教育揭示现实,来唤醒处于沉默中的人们,使人们对自身及所处的现实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积极地探索世界与改造世界。正是鉴于此,保罗・弗莱雷认为教学“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揭示现实,有没有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没有批判性地使学生重新认识社会。”这也就成为保罗・弗莱雷评判教学成效的标准。

六、结论

作为激进的成人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教育革命哲学色彩,他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口号,并且积极投身于揭示与改造现实的教育中。保罗・弗莱雷教育思想的产生,依托于他所生活与工作的时代,这是我们在研究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一)在保罗・弗莱雷的教学思想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他们所要面对的共同客体是现实的世界,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要相互信任、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把学生从被支配的客体地位中解放出来,从而促进了真正教育的实现,这是保罗・弗莱雷对传统教育教学最有力地颠覆。

(二)保罗・弗莱雷主张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前提下,采取提问式教学,摒弃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他的这种观点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J,的藩筲,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性,这对我们的成人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保罗・弗莱雷没有明确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对话,以及各种政治观点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对话的,这是在对话式教学中弗莱雷所忽略的一个问题。

(三)保罗・弗莱雷主张根据学生所处的具体的、现实的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而施以不同的教育,而不是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来选择教学内容,这是他在“教育即政治”的理念支配之下,对统治阶级的压迫教育进行的有力回击,他通过向受压迫者提供唤醒意识的教育,使他们形成批判的意识,养成批判的能力,从而投入到改造现实的斗争中去。不过,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激发被压迫者的批判意识,养成人们的批判能力,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这种试图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变革的思想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切实际的。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艺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颂雅风艺术月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