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洪湖公园

洪湖公园

洪湖公园

洪湖公园范文第1篇

洪湖公园的荷花池可美丽了!连太阳见了,都赞叹不已!洪湖公园的荷花池里面有小鱼、小蝌蚪、小泥鳅。荷花大多在夏天开花。而且还是很热的时候。

可惜,我上面说的都是荷花池以前的美。但现在把荷花池的水抽干了,为什么?因为,工作人员要在荷花池上建一座美丽的桥。等桥建好的时候就不能抓小鱼、小蝌蚪、小泥鳅了。我真希望桥快点建好,这样,荷花池在夏天的夜晚里,可能会有萤火虫。而且,白天的荷花池因该不比夜晚的荷花池糟糕。

工作人员,请您尽快把荷花池上的一座美丽的桥给建好,不然我就只能等2009年才能来洪湖公园走上美丽的小桥,欣赏太阳都赞叹不已的荷花。

游客们,请你们遵守牌子上面写的字:请勿抓鱼、戏水。我好心跟你们这些游客们说,请你们遵守牌子上的字,好吗?

荷花池上的桥要是早日建好的话,请大家到桥上走一走或者走上桥往下看一朵朵美丽的荷花、小鱼。这样你们才会感觉荷花池其实并不难看,只是认为很美。桥上万一建个让人喜爱的凉棚的话,那不知道洪湖公园的荷花池会有多么多么的魅力呀!要是荷花池的水河清很清,请你们不要望水里扔垃圾,这样,水很清,夏天会有萤火虫可以来看的,到时候,景色会是多么多么想让人流连忘返呀!

洪湖公园范文第2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洪山火山地质公园欢迎大家参加"***" 之旅.

我是***(最好取一吉祥好记艺名),并介绍随行负责人及司机等.

预告节目:今天天气很好,忘掉烦恼,回归自然,放飞心情,远离燥热的城市,融入自然,品山水之美,调整心态,吐故纳新,我将陪同大家***时间一起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游大洪山火山地质公园,观琵琶湖大自然风光.此次行程一共*天*夜,节目丰富,内容有:

我会热情为大家服务,努力工作,确保大家满意,留下珍贵记忆.希望得到大家支持与合作,努力使游览获得成功,祝大家愉快,真正能受益非浅.

注意:

1,导游应汲取一些谚语,名言,充满文采,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千年修得同船渡" ,"千里有缘来相会" ,"世界像部书,如果您没去旅行,您可只读了书中之一页,现在您来了,让我们共同读好中国的最精彩一页----火山地质公园" ,"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重逢" ,"我盼望着下次再与各位相聚" .

2,从武汉出发团队:聚合后首先应清点人数,确认每位旅客,介绍此行安排,沿途风光,其间应制造活跃气氛,避免大家沿途疲劳,如讲笑话,沿线拉歌,唱流行歌等,确立团队名称及文化均可有效激励大家.

3,沿线孝感境内讲董永黄孝文化,如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孝文化的故事;云梦境内讲楚都遗址;安陆境内讲李白的故事李白曾在此隐居十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进入随州境内沿线可讲九口堰新四军的故事,重点介绍李先念,炎帝文化,编钟文化等.

幽黙导游----放松心情,活跃气氛最有效添加剂,靠平时积累.

景点介绍:

尊敬的贵宾,一路辛苦了,此刻已经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大洪山火山地质公园.(在规划图外介绍公园整体情况)

整体介绍:

大洪山地区位于中央造山带的东秦岭段与大别段的交汇处的南缘,北为南襄盆地,南为汉江盆地.中央造山带与杨子板块的分界是一条巨型的碰撞带(或断裂带)在襄阳以西为城口,一层是断裂,以东称襄樊广济断裂,而襄樊---广济断裂带恰好通过随州---大洪山地区.沿这条巨大碰撞带杨子板块向中央造山带之下俯冲.

大洪山是一古老林区,森林覆盖率达85%,它资源丰富,有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共450种,堪称"绿色宝库".大洪山火山地质公园占地约3000亩,由9000亩水域和100座岛组成,其四大特点是:山美,水秀,茶香,鱼欢.

一是山美.琵琶湖地处群山之中,山峰逶迤,山上植被完好,各种林木,枝繁叶茂,且具有春绿,夏茂,秋红,冬雪的四季景观,由于建湖之始,水面升高,部分山峰没于水中,形成小岛宛如一颗颗绿宝石般镶嵌与湖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是水秀.琵琶湖水质良好,清澈透明,天然无污染,清甜沁人心脾,每当晴空万里,水面波光粼粼,微风徐来,湖水拍打湖岸,为湖光山色增添了几分壮丽之姿.或到春雨斜斜,整个琵琶湖笼罩在烟雨之中,更显得琵琶湖的一片朦胧之美.

三是茶香.琵琶湖周围群山和小岛上植有茶树面积已达800余亩,湖边建有茶场,具有优质茶叶生产加工等能力,优美的山水风光更造就了琵琶湖茶叶的独特品位,其茶叶曾获得国际金奖和几十个部优,省优茶叶大奖,用琵琶湖的水泡琵琶湖的茶,有"随车千里不浑汤"之美誉.

四是鱼欢.琵琶湖渔业资源丰富,水中名鱼特产众多,每当天气晴朗,各种鱼儿在水中自由嬉戏,更有镇内外垂钓者绕湖抛竿放钓,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琵琶嘴水库介绍(在大坝边讲解):琵琶嘴水库原名为大洪山水库离洪山镇四公里,涓水绕东边小山嘴而过,形如琵琶,故名为琵琶嘴水库.

这里两岸隔山 ,河床系整块岩石,是理想建坝地址.

1947年湖北省国民党政符曾派水利二处勘测队到此测量拟定了一个琵琶嘴修大型水利的报告,认为兴修琵琶嘴工程可殆万世之利,后因拨款未到位尚示实施.

1965年9月,当时湖北省省长张体学亲临勘察并派省水利工程三团设计,边设计边施工,于1965年9月开工—1967年完成大坝第一期工程,整个大坝于1970年5月峻工.

后因工程达不到抗洪标准,又于1976年11日开始整险加固到1978年7月全部峻工.

琵琶嘴水库大坝全长565米,大坝高43米,库窖蓄水12460万立方米,其中有效库窖6900万立方米,形成水面8000余亩.

这里湖水清澈,群山环绕,形成多个半岛湖汊,山上植被良好,有时万倾碧波,宛如白居易一首诗中描述那样:

湖上春来似画图;

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

月点波心一颗珠.

春天去游,波光粼粼,阳光融融的绿林成荫,空气新鲜,满山遍野花,远望似云蒸霞蔚,近观如置身画中.

日光花红满眼,夜闻幽香扑鼻,坐快艇飞驰在湖上可体验直挂云帆沧海的畅快.

这里的主要景点有:人头河,三圣庵,火山口,万水争一门,东四半岛,西四半岛等许多景点;人们形容东四半岛形如:是一条翻腾的青龙,蜿蜒的银蛇,引劲的乌龟,凝视的老鳖;西四半岛形如:一条老牛喝水,是一只山羊欢跃,若一只猛虎咆哮,如一头骆驼缓行.

洪湖公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菜子湖流域;洪水;水毁恢复;退耕还湖;生态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17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087

1 罗岭镇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罗岭镇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北端,东与枞阳县,西与怀宁县,北与桐城市,南与安庆市区接壤,辖区面积102km2(含水面28km2)。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水面4.5万亩,山场4.7万亩,森林覆盖率近80%,素有“三分山水三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及“鱼米之乡”的美誉,也是著名的“黄梅戏之乡”,被列为试点建设的部级湿地公园菜子湖正位于此。

罗岭镇现有大小圩堤共18座,总长26.0km,所有圩堤均依菜子湖或与菜子湖相连河道而建。2016年主汛期由于连续强降水,使菜子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水,水位一度达到17.29m,超历史最高水位0.44m,罗岭镇所有圩堤均漫堤,部分圩堤因洪水漫顶而溃破。为确保2017年安全度汛及圩内农业生产的需要,罗岭镇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对水毁堤防按原标准进行恢复,并结合菜子湖部级湿地公园建设的需要有计划的退耕还湖。

2 水毁原因

2.1 自然因素

2016年主汛期由于连续强降水,菜子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洪水,水位一度达到17.29m,超历史最高水位0.44m,罗岭镇水利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全镇18座大小圩堤均漫堤,甚至溃口,9座排涝站、8座水闸不同程度损毁,水毁沟渠44条,总长86.5km,塘坝32座,估算受损金额达2000余万元。

2.2 社会因素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人多地少矛盾较为突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国许多地区曾开展了与河争地,大面积围垦湖泊的热潮。罗岭镇境内圩堤大部分始建于那个年代,围垦湖泊、河道进行生产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耕地不足、人均粮食较低的局面,但同时也占据了调蓄洪水的场所,束窄了行洪通道,加重了防洪负担,加大了洪水损失,其结果是破坏了资源与环境,并最终损害了人类自身,一旦出现超圩堤防洪标准洪水便对人民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2016年出现的超历史洪水位造成的损失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2.3 工程自身因素

受当时建设条件限制,罗岭镇境内圩堤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大多只能抵御五年一遇洪水位。穿堤建筑物质量较差,如东方红圩圩堤内埋设有多个直径20cm普通砼涵管用于引水灌溉,涵管接头为砂浆包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016年汛期就有1处涵管因接^部位渗水,导致圩堤溃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较低,圩堤修筑主要靠政府每年冬季发动当地农民对水利设施进行人工挑抬修筑。没有运输机械,取土只能在堤内就近取土,造成圩堤内堤脚处坑塘连片,使圩堤内堤脚处抗滑稳定性较差,2016年汛期多处圩堤内堤脚出现坍塌;没有压实机械,圩堤土方压实主要靠人工夯实或干脆不夯实,堤身土方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一旦遇高水位极易出现渗漏、散浸等现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当地政府用工方式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罗岭镇境内堤防就再没进行过冬修。罗岭镇圩堤属民圩,上级一直未安排资金对圩堤进行加固,加上地方财力有限,罗岭镇境内圩堤大多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状态。受自然侵蚀影响,部分圩堤堤顶高程及堤身断面达不到原断面标准要求,据调查同一堤防堤顶最高处与最低处高程高差最大值达0.8m,堤身沟壑也是随处可见。

2.4 工程管理因素

由于缺少维护经费,维修管养跟不上,罗岭镇境内圩堤堤身杂草丛生现象较为普遍,堤身内部也未安排专项经费进行隐患探查。圩堤带病运行是常态,一旦出现高水位极易造成圩堤渗漏、管涌甚至溃破等险情。

3 水毁修复应维持原防洪标准

水毁发生后,当地政府多方筹集资金拟对水毁设施进行修复,作为罗岭镇水利站工程技术人员,从多年从事的工作经验来看,认为水毁修复不应提高防洪标准,只能按原防洪标准对圩堤进行加固。

3.1 从法律角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均规定:“禁止围湖造田、禁止围垦河流。”湖泊是调蓄洪水的重要场所,河道是行洪通道,维护湖泊、河道的自然功能,是保障防洪安全的重要保证。人们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甚至出现与水争地,盲目围湖造地、围垦河道现象。围垦湖泊、河道目的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进行生产和建设,满足人们的物资生产生活需要,但却占据了调蓄洪水的场所,束窄了行洪通道,加重了防洪负担,加大了洪水损失,其结果是破坏了河湖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并最终损害了人类自身。河湖防洪能力的下降是造成防洪形势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1998年长江大水后,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湖政策,目的就是要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我镇圩堤建设年代较久,圩内生产经济占全镇经济份额较大,部分圩内经济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退耕还湖需符合规划要求,不可能适合所有圩堤。当然,我镇水毁恢复也不能提高现有堤防防洪标准,在超堤防防洪标准洪水来临时,我们应顺应自然规律,将原本属于湖区的圩内土地交由湖泊、河流作为调蓄洪水场所。

3.2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

罗岭镇圩堤大部分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为增加耕地面积与养殖水面,解决温饱,纷纷围湖造田。在当时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下,人们围湖造田可以说是迫不得已。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人类发展要从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到合理利用自然,使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大自然是人类无私的母亲,人是大自然的宠儿,人类无所顾忌地向她索取所需,必将遭到自然界的处罚。但是并非大自然的一切都适合人的存在和发展,并非一切的自然物都可以直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从自然中寻找生活资料到创造人类需要的其他物质资料,这期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认识到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事实证明,人类活动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必将失败。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认识、掌握和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完成对自然的改造。我镇此次圩堤水毁修复及除险加固均维持原防洪标准,当超圩堤防洪标准洪水来临时,将原属于河湖范围内的圩内土地交由河湖调蓄洪水;而在圩堤防洪标准以下的洪水,通过圩堤阻挡洪水,从而保证圩内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这样既保证了低水位条件下农业生产,同时也遵循自然规律,在超堤防防洪标准时将圩内土地作为河湖调蓄洪水的场所。

4 水毁恢复应结合当地生态建设需要有计划的退耕还湖

菜子湖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境内,2015年1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将其列为试点建设的部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总面积2539hm2,其中湿地面积2358hm2,湿地率92.87%。菜子湖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共分布有鸟类15目42科142种,水鸟总数约10万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2种。作为发育在沿江河谷洼地中的自然浅水湖泊湿地,菜子湖湿地具有代表性、自然性、稀有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菜子湖作为安庆市近郊的一块湿地,多年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加剧。菜子湖周边围湖造田,河、湖中拦网养鱼、捕鱼现象较为普遍,围垦破坏了湖泊生态环境和应有调蓄功能。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拦网养鱼、捕鱼使河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其繁殖、肥育的生态条件,极大地损害了湖区水产资源。菜子湖被列为试点建设的部级湿地公园后,2016年4月,菜子湖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成立。随着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推进,指挥部已对罗岭镇境内亭子赛圩和新建圩水面进行流转和湿地修复,拆除保护区内堤坝,恢复菜子湖生态系统。

5 结语

水毁修复应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合理确定修复方案,切不可盲目以提高防洪标准增加圩堤的抗洪能力。罗岭镇境内圩堤均依湖而建,圩内土地本属湖区,当洪水位超过圩堤的防洪能力时,人们应将本属于河湖的圩内土地归还河湖,恢复其原有的调蓄洪功能。另外,水毁恢复应结合菜子湖部级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湖,对已实施的圩堤实行有计划的拆除,避免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竽舟,马俊,朱晓莹.景区水系配水规划初探[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31(217).

洪湖公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分洪排沙;泥沙淤积;蓄水景观

中图分类号:TV148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自西向东横跨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于潼关注入黄河。主河道全长818km,流域总面积13.5万km2。渭河是降雨补给型河流,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大,咸阳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6.7亿m3。渭河流域暴雨多出现在7、8月,最早可发生在4、5月份。暴雨特点是笼罩面积大,历时较长,强度不大。工程区1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9170m3/s,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160m3/s。

渭河从咸阳城区缓缓流过,自上游西安咸阳分界至下游上林大桥以下1.0km,长约17.6km,其中西咸分界至西宝高速公路桥段,河道宽度由700m渐变至600m左右;西宝高速公路桥至陇海铁路桥段,河道宽度约600m;陇海铁路桥下游段,河道宽度渐变展宽至1000m,其中,陇海铁路桥过洪断面宽仅338m,形成卡口,影响泄洪。该河段基本处于微弯河段,河道较为规整,主槽单一,平面摆动不大,平均比降约0.65‰。

布局分区图

2005年咸阳湖工程建成,工程位于本次治理河段的中部,全长约4.7km。咸阳湖二期工程在保障河道行洪,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以“咸阳湖”为基础,通过对“咸阳湖”上下游约17.6km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修建挡水工程,形成优美的城市水景观和滨河生态园,同时对堤岸两侧进行整体开发规划,把咸阳市区河段建成集水利、旅游休闲、开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富有咸阳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廊道,使城区河道成为一道“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

二、治理思路:

治理河段位于渭河中游的最下段和渭河下游的起始段,河道比降很缓,仅0.65‰左右,陇海铁路桥以上河段属中游段的最下段,该河段为冲淤基本平衡状态;陇海铁路桥以下河段属渭河下游的起始段,属淤积型河段。该河段治理重点技术问题主要为:(1)泄洪和排沙安全问题;(2)泥沙淤积问题;(3)蓄水景观总体布局及运行周期问题;(4)水资源问题。

因此,基于渭河咸阳城区段河道的基本特性及水沙条件,结合咸阳湖多年的运行情况,提出工程治理的基本思路为:

在陇海铁路大桥扩孔的前提下,利用沣河,实施渭河分洪工程,在此基础上,规划陇海铁路桥以上河段以蓄水形成全河道水面景观为主,滨河生态公园相融合;陇海铁路桥以下河段属淤积型河段,人工形成景观水面条件较差,利用两侧滩地形成滨河生态公园,中部的主河槽维持天然河道。

渭河分洪形成大水面景观:是在实施陇海铁路大桥扩孔的前提下,利用沣河,实施渭河分洪工程,将渭河一定量级的洪水泥沙通过人工分洪渠道,分入沣河,再利用沣河河道将洪水泥沙排入工程区下游河段。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大面积的蓄水景观为主、滨河生态公园相融合的总体布局。

由于陇海铁路桥组处过洪断面宽仅338m,形成卡口,泄洪受阻,因此,工程治理的前提首先应对铁路桥进行扩孔改建。为形成大的水面景观,解决渭河洪水、泥沙与蓄水景观的矛盾问题,同时提高咸阳市的整体防洪能力,拟充分利用渭河和沣河洪水不遭遇的特点,在渭河右岸自新河口附近至沣河之间进行水系连通,修建分洪渠道,将经过工程区河段的渭河洪水进行分流,即:将渭河一定量级的洪水分流至沣河,再利用沣河河道将洪水泥沙排入工程区下游河段,减小工程区河段行洪的几率。在此基础上,对市区渭河河段进行综合治理。该方案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渭河分洪工程,第二部分为渭河蓄水治理工程。

(一)渭河分洪工程:渭河分洪工程起点为新河入渭河口,该处现状河道高程约388m,分洪渠道自新河口开始,沿马家寨、钓台镇北侧,基本平行于西宝高速向东布置,在西宝高速路以南文家村附近进入沣河,该处沣河高程约383m,分洪渠道长约8.5km,平均比降约0.6‰。沣河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820m3/s,本次治理分洪流量初步按不大于沣河100年一遇洪水流量控制,初步定为1500 m3/s。按照该流量进行分洪河道断面设计,治理分洪河道采用小梯形套大梯形的复式断面,宽度为200m,设计最大水深3.0m,其中渠底的小梯形断面主要通过小洪水并进行拉沙。在分洪河道进口及出口均设置拦河闸工程,控制分洪流量。

分洪渠工程内,可根据来水来沙情况,择机蓄水形成蓄水景观带。

(二)渭河蓄水治理工程:由于陇海铁路桥上下河段分属不同的河道特性,因此,上下河段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案。

(1)陇海铁路桥以上河段:分洪工程实施后,渭河一定量级的中小洪水及泥沙被分流,该河段以蓄水形成全河道水面景观为主,滨河生态公园相融合的治理方案,可形成景观水面长度约12km。即:

西咸分界至西宝高速路桥河段:长约3.5km,河道宽度由上游的700m渐变至下游的600m,新河自西宝高速桥上游右岸汇入渭河,该河段总体河势主河槽北靠,南侧滩地较高。在西宝高速路桥下游200m附近,将主河槽适度扩宽修建橡胶坝,在上游形成约3.5km的蓄水水面,橡胶坝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在上游形成一定规模的水面景观,二是抬高水位,使渭河平时的中小洪水自分洪河道通过,然后自沣河再进入工程区下游的渭河河道,橡胶坝上游左岸滩地规划为滨河滩地生态公园,新河口上游渭河右岸滩地规划为湿地公园。即该河段中部主河槽适度扩宽蓄水,两侧形成滨河公园。

西宝高速路桥~咸阳湖起点1#橡胶坝之间河段:规划利用咸阳湖现有的1#橡胶坝,同时对副坝进行改建后立坝蓄水,使该河段全河道形成景观水面,并与咸阳湖水面衔接。经过初步分析,1#橡胶坝及副坝改建后立坝蓄水,1#坝上游形成全河道蓄水景观,水面基本可回水至西宝高速公路桥附近,河道两边高程相对较高的地方规划为滩地公园。

咸阳湖河段:分洪工程实施后,咸阳湖蓄水景观区的塌坝标准得到提高,由原来的2800m3/s,提高到4300 m3/s,咸阳湖蓄水运行周期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咸阳湖泄洪槽下泄洪水泥沙的几率也减少,具备在泄洪槽末端修建2#副坝进行相机蓄水的条件。因此,本次治理在咸阳湖泄洪槽内修建2#副坝(2#橡胶坝轴线泄洪槽内)进行相机蓄水,使泄洪槽内形成景观水面,即与咸阳湖2#橡胶坝一起全河道蓄水。

也就是说该方案自铁路桥以上基本形成全河道蓄水的大水面景观,形成的景观水面长度约12km。

基本运行原则:(1)在每年的非汛期(10月~第二年6月份),基本上可以全河道蓄水运行,在满足蓄水区补水的前提下,渭河上游来水来沙可通过分洪渠下泄至沣河;(2)汛期需要根据上游来水来沙情况进行分量级控制:当上游来水流量小于1500m3/s时,可同非汛期一样蓄水运行;当上游来水流量大于1500m3/s,小于2800 m3/s时,1#副坝、2#副坝塌坝,维持咸阳湖一期工程的蓄水范围不变,分洪渠道和渭河共同泄洪;当上游来水流量大于2800m3/s,渭河橡胶坝全部塌坝泄洪。

(2)陇海铁路桥以下河段:河段长约5.6km,铁路桥以下河道由600m逐渐展宽至1000m左右,该河段现状河道主流基本在河道中间,由于右岸沣河的汇入,该河段水流条件复杂,人工形成景观水面条件较差,规划对左岸滩地靠近主河槽侧进行适当的护滩防护,利用两侧滩地形成滨河生态公园中部的主河槽维持天然河道。

工程治理河道长17.6km,需要新修分洪渠工程8.5km,修建橡胶坝2座,改建咸阳湖副坝1座,形成的蓄水水面面积约680万m2,蓄水量1400万m3。

三、对沣河的影响

渭河来沙主要集中在每年汛期6―10月,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2404万t,占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的93%。因此,渭河分洪工程的分洪排沙时段主要在每年汛期6―10月,而此时段沣河也处于汛期,位于分洪工程以下的沣河入渭口河段上的蓄水工程等设施也处于随时塌坝的状态,因此,渭河分洪工程的建设,不会对沣河造成大的影响,也基本不会改变沣河入渭口河段蓄水工程的运行方式,但可能增加其塌坝次数。而进入非汛期,渭河泥沙含量很小,通过分洪工程进入沣河的水量水质较清澈,有利于补充沣河入渭口河段的水量。总之,初步分析,渭河分洪工程的实施,对沣河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2.《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规划报告》

3.《陕西省渭河中游防洪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规划设计成果

作者简介:

洪湖公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橡胶坝;生态格网石笼;湿地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汾河是山西省境内的第一大河全长 716km,流域面积 39471km2。太原市位于汾河干流的中段,汾河由北向南纵贯太原市城区,2000 年以前,城区段的汾河杂草丛生,污水浸漫,垃圾遍布,严重影响了太原市的形象和环境。为全面提升河道的防洪能力,提升城市品质,形成宜人的滨水生态环境,于 1998 年起开始实施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2000 年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并开始蓄水运行,随后于 2003 年开始实施二期工程。工程以水面景观为核心,采取工程措施和绿化美化措施,并融入当地历史文化理念,形成城市防洪、文化生态旅游、居民休憩等多功能一体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成为太原市中心的一座大型生态景观公园(以下简称“汾河公园”)。汾河公园东西向宽度 450~500m,南北向总长20km。结合汾河两岸城区的总体规划布局,汾河公园的治理理念和景观设置手法分为两大类,其中,上游 6.5km 的河道为湿地景观;下游 13.5km 的河道为蓄水景观。蓄水景观的河段为人工复式断面,河道中间为 300m 宽的主河槽,其功能为蓄水、行洪;两侧为 150~200m 宽的休闲绿地,为城市景观休憩空间。

2 主要工程措施

2.1 橡胶坝蓄水工程

该工程橡胶坝的功能主要是为汾河公园形成人工湖,是汾河公园水利工程的核心。橡胶坝可坝顶溢流,并利用自身的体形、坝体的颜色,形成景观效果。汾河公园设有 7 道橡胶坝,形成 7个梯级蓄水湖面(包括湿地水面)。由于橡胶坝在汾河河道的梯级开发运用,河道内常年有水,形成河道人工湖和地下水库,可对地面水和地下水进行时空调节,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小气候和太原市的生态环境。7道橡胶坝均采用充水式橡胶坝,坝高 2.5~4.0m,坝长 220~300m。为减少对坝袋的摩损和震动影响,坝袋采用双线锚固、螺栓压板式锚固结构。根据现场条件,为满足防洪要求,橡胶坝充排水均采用动力充排,充水水源来自自备井及城市自来水管网。

2.2 行洪与蓄水措施

在天然河道上的景观工程,必须在满足河道安全泄洪的前提下,解决好行洪与蓄水的矛盾。为方便工程运行管理、减少干流洪水、支沟洪水和泥沙对蓄水池侵扰的机率,节约水资源,利于公园的生态环境。该工程大部分河段的主河槽采用了分槽蓄水,由中隔墙分为清水渠和浑水渠。清水渠设坝蓄水,布置在东侧,宽 220m,当河道来水超过两年一遇洪水时,清水渠橡胶坝低坝或塌坝运行。浑水渠布置在西侧,宽 80m,可满足排泄两年一遇的洪水,减少了上游洪水和泥沙对东侧清水渠水体袭扰的机率。另外,在主河槽的东、西两岸各设置了一条排污暗涵兼做主河槽的岸墙,既可拦截边山支沟内的污水及携带漂浮物较多的初期雨水对蓄水池的污染,同时还可输移部分边山支沟的泥沙,减少治理段主河槽的清淤量。

二期工程与一期工程不同的是清水渠和浑水渠同时蓄水。在正常情况下,橡胶坝全部立坝蓄水;在汛期,根据上游河道洪水预报,浑水渠橡胶坝先行低坝或塌坝运行。这样,通过对浑水渠橡胶坝的合理调度,每年至少可保证 9~10 个月的蓄水,可大大改善西岸的水环境及整个汾河公园的治理美化效果。主河槽采用分槽蓄水后,蓄水池(清水渠)与小流量行洪道(浑水渠)得以完全分开,使行洪、蓄清各行其道,仅当在遭遇较大洪水时蓄水池才坍坝泄洪,最大限度地调和了行洪与蓄清的矛盾,对汾河公园的景观营造及工程运行管理意义重大。

2.3 湿地景观工程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本工程湿地景观工程位于一期工程的北侧,是上游天然河道与主城区蓄水段的过渡带,结合地形及景观要求,湿地区包括主河槽内的自然湿地区和岸边的人工湿地区。自然湿地区借助河道挖沙形成的不规则沙坑,接近深潭、浅滩湿地地貌特征,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在平面布置上大体维持现状主河槽的走向,由北向南逐渐由东岸摆向西,宽 90~300m,是行洪、排沙的主槽,其下游出口与一期工程的浑水渠衔接。为使洪水能平顺地导入浑水渠,在与一期工程的衔接段布置湖心岛,一方面起疏导水流、泥沙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点缀景观环境的作用。自然湿地利用一期工程的 1橡胶坝壅水,可形成 6.5km的回水长度,形成 130 万 m2的水面。人工湿地区布置在自然湿地区东岸的一、二级平台上,由 7 座湖相串而成,设计防洪流量 200~500m3/s,各湖之间通过渠道相连,总蓄水面积约10万m2,湖区采用粘土防渗,连通渠道采用膨润土防水毯防渗。

2.4 生态型护岸工程

生态型护岸是一种新型河道护岸形式,十分有助于河流水质的改善。为了重塑生态河道,营造生态园林的氛围,促进生态修复及维系生态环境,在二期工程采用了生态格网石笼岸墙和中隔堤。格网石笼具有多孔、柔性、透水的特点,可减小波浪爬高、有利于动物栖息、繁衍、避难、微生物种群的生存和改善水质;柔性结构适应地基变形,可减少地基处理费用;网箱上自然挂淤或人工覆土,以及孔状结构营造的生物生存环境,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形成自然生态的效果。在借鉴一期工程实践的基础上,二期工程中隔堤及湿地区的岸墙不再采用混凝土结构,而改为更有利于发挥生态功能的土堤,土堤为梯形断面,采用格网石笼护砌。3 生态水利理念在本工程中的设计要点

3.1 充分利用水的自然功能

水的自然功能包括:形成水域;孕育生物、净化大气和地表,具备维持生态的功能;通过降水、蒸发等构成了气象、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本工程充分利用了水的各种自然功能,通过工程措施使水环境与各项城市机能有机融合,将传统意义上水的效益由纯粹发挥经济效益向发挥环境效益延伸,成为局部小气候和城市生态的重要调节设施,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合理采用经济实用的蓄水工程技术

橡胶坝是一种技术成熟,适用于天然河道上的、经济实用的挡水建筑物,“以水挡水”是橡胶坝有别于其他挡水建筑物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橡胶坝与常规闸坝相比,在经济上具有节省三材、造价低、结构简单、施工期短等优势,技术上具有跨度大、不阻水、自重轻和抗震性好等诸多优点。橡胶坝可充坝蓄水,坍坝过洪。利用自然,又高于自然、不破坏自然;既可解决城市河道防洪与蓄水的矛盾,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城市园林美化及改善生态水环境方面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3.3 采取自然生态的工程措施以维护河道生态功能

生态护岸不仅可以与周围环境形成相协调的河道景观,而且可以通过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使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景观。传统的护岸工程以水泥、沥青、混凝土等硬性材料为主要建材,断面规则渠化,破坏了河流的天然特性和生态功能。

相关期刊更多

渔业致富指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民族大家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