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送电线路

送电线路

送电线路

送电线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 运行 管理

对于送电线路的运行及管理来说,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送点管线的管理运行,难就难在了架设及维护上。因为目前我国的电网系统还在不断地建设中,很多非常偏远的山村内也需要建设架空送电线路,而因为这些偏远山村没有通畅的交通条件,对线路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理,对于线路的故障排查和维护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不难点就在于,我们只需要建立一个高效,快捷的管理体系,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一、送电线路的故障情况与对策

对于送电线路来讲,线路出现故障总的来说,分为三种:外力破坏、自然灾害和环境影响。而对现场的勘探,是排除故障的基础。应从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出为什么送电线路被破坏,并针对问题进行维修及预防。

(一)外力破坏

外力破坏是在一般送电线路中的多发现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偷盗、建筑工程破坏。偷盗即是指人力破坏并进行对送电设备的偷窃,包括偷取电缆、电线等。众所周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送电线路的放到问题,拉起电网,增强巡视,来进行送电线路的保护。

(二)自然灾害

因为自然灾害的可预测性不断地提升,我们要加强对送电线路的保护,保证线路的运行,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得到保障。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雷击、大风、冰灾、山体滑坡等。这样的灾害对于线路来说,是破坏性的,但是也是我们所无法阻止的。总的来说,自然灾害对于送电线路的破坏发生率较低,主要以预防及保护为主。

(三)环境影响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系统的不断开拓,其覆盖范围也在不断地增加,而在我国,南北的温差以及气候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于送点线路的铺设及维护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例如:在中国南部,多雨多水地区,在这种地区的送电线路的选材应该着重注意,因多雨天气湿度大,水汽多,使得一般常规电缆容易发生漏电,联电现象,因电缆外皮的腐蚀,以及空气中的湿度大,容易发生漏电现象,导致重大触电事故的发生,此地区的送电线路应选用防腐蚀的绝缘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就很适合这种气候;而在中国北部地区,因低温气候的影响,线路被冻裂、冻断,易导致事故发生,断裂的电缆搭在地面上,形成跨步电场,同样易导致重大出点事故的发生,所以在该地区,应选用抗冻的电缆材料来预防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送电线路的维护管理

从上述的材料来看,送电线路的维护同样需要我们着重注意,并不是说送电线路的构建只是选用合理的材料和预防而已。送电线路的定期维护同样是保证正常送电的基础。加强送电线路的维护管理同样重要,而具体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巡视是提高线路保障的前提

1.送电系统巡视前的准备工作

送电系统的巡视并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一种细致、全面、具体的检查,包括夜间巡视、定时巡视、配置巡视。在展开巡视工作之前,要对所有已发生以及预防发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召开会议,进行工作前的总结,有针对性的对分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查阅相关资料,对线路的材料以及运行状况进行了解,确定重点,合理分配人手进行巡视。

2.送电线路的巡视技巧

送电线路的巡视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应该有计划的进行巡视,对气候、天气,时间进行分析,之后开始有针对性的进行巡视,并在问题多发地带与当地人群了解情况,发现忽视的问题,及时进行巡视计划的修改,做到,准确、及时、有效的巡视。

3.巡视中应注意的事项

送电线路的巡视最忌讳观察不仔细,巡视不认真,忽略巡视项目等。这对于送电系统的维护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巡视的不认真,很可能造成严重事故的发生以及各种财产的损失,同时不能保障送电线路上的人们的正常生活,对社会对人们都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4.巡视的工作要求

认真巡视,及时汇报异常状态,汇报时要做到真实,准确,细致,全面,及时。在巡视特殊地段时,要做到特殊事件特殊对待,不同的地点与时间要实行不同的巡视方法,对于巡视的结果要认真、负责的对待。

(二)巡视线路的缺陷管理

送电线路因常年运行,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由于线路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是在铺设线路与设备建设时不符合标准,这样的问题,在铺设线路之后的几年里,不会影响安全运行,但在定期的巡视与维护时,应该针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这是在大多数的线路铺设上都存在的问题,但并不影响线路的正常使用;而在巡检时同样有严重的缺陷问题存在,发现严重缺陷,危机缺陷,要做好记录,做好计划,立即报告并及时抢修。否则就将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严重的情况会发生悲剧,这样的问题必须给予最迅速、最全面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迅速实施。

对于缺陷问题的管理一般采取分级管理方式,即分区与分组之间进行管理,分组与总局之间进行负责,要做到一切问题都在计划之内,有效,迅速的汇报问题并迅速的下发解决方案。对于不合格或者破损线路要给予及时的文秀或更换。

送电线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雷击跳闸;防雷措施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送电线路来讲,雷击跳闸一直是影响高压送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大气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目前世界上对输电线路雷害的认识研究还有诸多未知的成分。架空输电线路和雷击跳闸一直是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雷害事故几乎占线路全部跳闸事故1/3或更多。因此,寻求更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一直是电力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河池电网处于桂西北山区地形剧变、峰高谷深,山峦起伏,线路雷击跳闸是整个电网跳闸的重要原因,经常占到跳闸总数的80%~90%。且由于线路大多处于高山大岭,降低雷击跳部率对于日常线路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来说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且效益是不仅仅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目前输电线路本身的防雷措施主要依靠架设在杆塔顶端的架空地线,其运行维护工作中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由于其防雷措施的单一性,无法达到防雷要求。而推行的安装耦合地线、增强线路绝缘水平的防雷措施,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如通常采用增加绝缘子片数或更换为大爬距的合成绝缘子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绝缘,对防止雷击塔顶反击过电压效果较好,但对于防止绕击则效果较差,且增加绝缘子片数受杆塔头部绝缘间隙及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限制,因此线路绝缘的增强也是有限的。而安装耦合地线则一般适用于丘陵或山区跨越档,可以对导线起到有效的屏蔽保护作用,用等击距原理也就是降低了导线的暴露弧段。但其受杆塔强度、对地安全距离、交叉跨越及线路下方的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架设耦合地线对于旧线路不易实施。因此研究不受条件限制的线路防雷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将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从它们对防止雷击形式的针对性出发,真正做到切实可行而又能收到实际效果。

二、雷击线路跳闸原因

高压送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事故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各种防雷措施都有其针对性,因此,在进行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时,我们选择防雷方式首先要明确高压送电线路遭雷击跳闸原因。

1.高压送电线路绕击成因分析。根据高压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现场实测和模拟试验均证明,雷电绕击率与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以及高压送电线路经过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关。对山区的杆塔,计算公式是:

山区高压送电线路的绕击率约为平地高压送电线路的3倍。山区设计送电线路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大跨越、大高差档距,这是线路耐雷水平的薄弱环节;一些地区雷电活动相对强烈,使某一区段的线路较其它线路更容易遭受雷击。

2.高压送电线路反击成因分析。雷击杆、塔顶部或避雷线时,雷电电流流过塔体和接地体,使杆塔电位升高,同时在相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如果升高塔体电位和相导线感应过电压合成的电位差超过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闪络电压值,即Uj>U50%时,导线与杆塔之间就会发生闪络,这种闪络就是反击闪络。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提高耦合系数k、减小分流系数β、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都可以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在实际实施中,我们着重考虑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和提高耦合系数k的方法作为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主要手段。

三、高压送电线路防雷措施

清楚了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发生原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送电线路所经过的不同地段,不同地理位置的杆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目前线路防雷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与耐雷水平成正比,加强零值绝缘子的检测,保证高压送电线路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重要因素。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3.根据规程规定: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和经常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和地段,可以增设耦合地线。由于耦合地线可以使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增大,并使流经杆塔的雷电流向两侧分流,从而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4.适当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入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可达到很好的避雷效果。目前在全国范围已使用一定数量的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运行反映较好,但由于装设避雷器投资较大,设计中我们只能根据特殊情况少量使用。

本文主要对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两方面进行分析:

1.安装线路避雷器。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入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我们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

线路避雷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直接连接,它是电站型避雷器的延续,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时延、串联间隙在正常运行电压和操作电压下不动作,避雷器本体完全处于不带电状态,排除电气老化问题;串联间隙的下电极与上电极(线路导线)呈垂直布置,放电特性稳定且分散性小等优点;另一种是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只有在雷电流作用时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具有可靠性高、运行寿命长等优点。一般常用的是带串联间隙型,由于其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部分(装有电阻片的部分)基本上不承担系统运行电压,不必考虑长期运行电压下的老化问题,且本体部分的故障不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隐患。

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雷击杆塔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线流到相临杆塔,另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流入大地,杆塔接地电阻呈暂态电阻特性,一般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

雷击杆塔时塔顶电位迅速提高,其电位值为

Ut=iRd+L.di/dt(1)

式中,i——雷电流;

Rd——冲击接地电阻;

L.di/dt——暂态分量。

当塔顶电位Ut与导线上的感应电位U1的差值超过绝缘子串50%的放电电压时,将发生由塔顶至导线的闪络。即Ut-U1>U50,如果考虑线路工频电压幅值Um的影响,则为Ut-U1+Um>U50。因此,线路的耐雷水平与3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雷电流强度和塔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来说,线路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大气条件相关,不加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降低塔体的接地电阻,在山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输电线路屡遭雷击的原因。

加装线路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大部分的雷电流从避雷器流入导线,传播到相临杆塔。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但由于其费用较高,故综合考虑后未进行行推广运用。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杆塔接地电阻增加主要有以下原因:

(1)接地体的腐蚀,特别是在山区酸性土壤中,或风化后土壤中,最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和吸氧腐蚀,最容易发生腐蚀的部位是接地引下线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处,由腐蚀电位差不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有时会发生因腐蚀断裂而使杆塔“失地”的现象。还有就是接地体的埋深不够,或用碎石、砂子回填,土壤中含氧量高,使接地体容易发生吸氧腐蚀,由于腐蚀使接地体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大,甚至使接地体在焊接头处断裂,导致杆塔接地电阻变大,或失去接地。

(2)在山坡坡带由于雨水的冲刷使水土流失而使接地体外露失去与大地的接触。

(3)在施工时使用化学降阻剂,或性能不稳定的降阻剂,随着时间的推移降阻剂的降阻成分流失或失效后使接地电阻增大。

(4)外力破坏,杆塔接地引下线或接地体被盗或外力破坏。

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针对河池供电局部分线路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为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对不同的杆塔型式我们采用φ8的园钢进行了接地网统一设计、统一加工,避免了高山大岭上进行施工焊接造成工艺质量不合格等的可能,同时也减少了野外工作量,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改造速度。通地改造使杆塔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

1.设计接地网改造型式。方案:利用绝缘摇表采用四极法进行土壤电阻率的测试,以及采用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直测土壤电阻率。根据测试的土壤电阻率的结果进行比较再根据设计时所给予的接地装置的型式,确定最终的接地体的敷设方案。

有架空地线路的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

接地放射线

(1)土壤电阻率在10000欧·米及以上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土壤电阻率在2300~3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3)土壤电阻率在1500~23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5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4)土壤电阻率在1200~1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2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5)土壤电阻率在750~1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9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6)土壤电阻率在500~75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7)土壤电阻率在250~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8)土壤电阻率在250欧·米及以下的杆塔:(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94页)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8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杆塔接地装置埋深:在耕地,一般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8米;在非耕地,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6米。在石山地区,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3米。

3.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延伸接地体射线,直至电阻值满足要求为止,个别山区,如岩石地区,当射线已达8根80米以上者,可不再延长。

4.接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两接地体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

5.防腐:焊接部位必须处理干净再做防腐处理。

6.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水平接地体之间的接近距离不得小于5米。

三、采取的措施

1.对线路中测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的接地电阻进行重新测试;并测试土壤电阻率。

2.对查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接地放射线进行开挖检查,重新对本杆塔的敷设接地线,并进行焊接。

3.对检查中发现已烂断或无接地引下线的杆塔接地装置进行焊接,并对接地电阻重新测试,不符合规定的重新进行敷设。

4.对被浇灌在保护帽内的接地引下线,采取的方式可为将引下线从保护帽内敲出,再重新浇灌保护帽或将引下线锯断重新进行焊接。

5.对重新敷设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再次使用降阻剂进行改造。

送电线路范文第3篇

丽水电业局110千伏至500千伏送电线路约1702千米,而从事线路维护人员只有82人(国网公司新定员标准约150人),除了管理人员、后勤人员、驾驶员以外,在运行、检修岗位的人员只68人。近几年送电线路增长迅速,而人员数量增加有限,加上丽水地区环境较差,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工作压力就更大。虽然在管理上也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解决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一突出矛盾,近几年丽水电业局结合地区线路、人员和环境方面的特点,在确保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大前提下,对送电线路的检修、运行管理模式和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大胆而又慎重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变常规检修为状态检修

常规检修是一种预防性、周期性的检修模式,是一种以清洁瓷瓶,检查导线连接器、检查各种金具等为主要内容的检修模式,每年每条线路要停电综合检修一次。由于地区山高、交通不便,悬挂接地线占用时间多等原因,平均每条线路大修停电时间为4天左右,不考虑平时技改、消缺等原因引起的线路停电,设备可用率只有91%左右,大大低于国一流指标要求。而且检修工作量大、费用高,对用户引起的停电多、时间长,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从1997年开始丽水电业局试点开展状态检修工作,以后逐年增加状态检修的条数和范围,到目前为止,除500千伏线路(需审批)外,其他线路全部实施了状态检修,占全局线路条数的68.3%,占全局线路长度的70.58%。从工作量上看,状态检修比常规检修可以节约40%左右。从设备可用率来看,由于目前丽水电业局采用的是以测量不带电瓷瓶附盐密度为主要技术手段的状态检修,受悬挂不带电瓷瓶串数量的限制,而且在试点时期丽水电业局采取了保守的办法,所以一般三年也要停电检修一次,按三年停电检修一次这样的检修周期来计算,设备可用率平均可以提高到99.6%,超过国家一流企业指标99.5%的要求。开展状态检修10年间,共节约检修工日5000天,多供电量36000万千瓦时,设备可用率提高到99.7%。

状态检修是一种以设备状态为基础,以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为依据的检修方式,是一种从预防性、周期性检修发展而来的更高层次的检修模式。以前,丽水电业局开展的状态检修是以测量瓷瓶的附盐密度为主要技术手段,加上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导线连接器发热情况,带电测零值瓷瓶的一种状态诊断方式。这种状态检修模式,虽然能指导线路的状态检修工作,但在瓷瓶附盐密度测量的准确度上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不带电瓷瓶上测量附盐密度则存在测量误差大,检修周期受到限制,在带电瓷瓶上测量附盐密度则工作难度大,安全上危险性大,不能实现真正的长时间的状态检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年又开展了在线路上安装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试点工作,用于代替常规的附盐密度的测量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及时性,而且也大大减少了附盐密度测量的工作量。该系统通过安装在带电瓷瓶上的检测装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局计算机联网,随时可以通过无线拔号方式来了解通过瓷瓶的电导电流,从而预测瓷瓶的清洁程度,指导线路的清扫,真正达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目的。

二、变常规运行巡视为状态运行巡视

常规的运行巡视方式为每条线路每月巡视一次,而且高山偏僻地区要求2人一组进行,目前丽水电业局送电工区运行班人员一共只有25人(国网公司新定员标准约53人),按单人巡线方式计算,相当于每人每月要巡线68公里,实际所走的路程按最小系数4来计算,要走272公里,加上某些地区要二人一起巡线,所走的路程就更多了。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丽水电业局从**年开始,采取了状态运行巡视办法和扩大护线员队伍的措施。

状态运行巡视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送电线路设备健康状况、线路沿线的环境特点,把线路分段划块找出危险点(动态),然后分段确定巡视周期。其周期的确定原则:在高山偏僻地区、人员到达困难,线路健康状况良好、树木最终生长高度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地段延长巡视周期,一般每季度巡视一次;在线路的危险点,如树木、毛竹生长较多,人员多、建筑多、洪水冲刷严重等地段,重点加以关注,并按季节性要求,增加巡视次数。每月巡视2~3次,甚至更多。同时还增加和扩大群众护线员的队伍,基本上每10公里左右设置一个护线员,以便及时了解和处理线路沿线的异常情况,这是巡线力量的一个有益补充。通过开展送电线路状态运行巡视,不但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巡视的质量,控制了危险点,而且也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减少了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实现了“应巡必巡,巡必巡好”。

三、变传统管理方式为现代化管理方式

为了适应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适应新的线路运行、检修管理模式,按照国家一流企业的要求,丽水电业局在继承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大胆创新,在组织上、制度上、手段上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

在组织上,首先主要在班组的建制上,按照现代企业“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要求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原则,把原来多个运行班合并组成一个大的运行班,分线承包运行。把原来一个带电班、一个检修班合并成二个性质和任务完全一样的带电检修班。通过培训,做到“一专多能”的要求;通过班组的重组,充分地利用了现有人力资源,对缓解目前线路检修、运行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制度上,加强了状态检修、状态运行巡视的制度建设,使制度建设跟上线路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特别是注重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基础资料的积累,加大责任制考核力度,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手段上,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提高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年建立了线路瓷瓶的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线路巡视管理采用智能管理、计算机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运行巡视人员持掌上电脑可到巡视现场输入缺陷等各种数据,回局后与计算机连接,自动输入计算机并分类进行汇总,减少了管理工作量,同时确保了巡视质量和巡视到位率。送电工区线路运行检修、技术资料管理实现微机无纸化。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方法,减少手工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送电线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设计原则技术要点

作为电力企业向用户中心输送电能的架空电力线路,架空送电线路在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中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量与日俱增,电网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然而受到土地资源和城镇规划的制约,架空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的难度越来愈大,施工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外部影响较大且工期较短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设计,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1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的原则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是为了在架空送电线路起讫点间构建一条符合国家建设各项方针政策的架空送电线路路径,所选择的架空送电线路路径不仅要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还要兼顾合理、经济和施工便利等要求,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

具体说来,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尽可能长度较短、水文和地质条件较好且特殊跨越较少;尽可能避开公园、森林、果木林、绿化区和防护林带等,如果无法避免,那么应该选取最窄处通过,从而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尽可能少占用农田,并且少拆迁房屋和其他类型的建筑物;尽可能避开地质复杂、基础施工挖方量大、地形复杂、排水量大和杆塔不稳定的地段;尽可能避开沿线交通不便利的地区,但不要因此造成线路长度的较大增加;在一些采掘业发展史较长的身份,要特别注意避开采空区,避免地面塌陷而危及到架空送电线路的安全;尽量避免和同一河流或工程设施多次交叉。

2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的步骤

2.1 室内图上选线的分析

室内图上选线是指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对架空送电线路路径方案进行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目前各测绘单位都有各种比例的航测图,而架空送电线路的图上选线一般在五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进行,所用的地形图必须是最新版本的。设计人员先在地形图上标出架空线路的起讫点和比经点,然后根据采集到的各种资料(如水利设施规划、地质条件、城镇规划、军事设施、重要管道等),避开一些设施和影响范围,同时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和地形等因素,按照线路路径最短的原则绘制出几种可能的路径方案,最后根据运行费用、投资、施工便利和线路运行稳定性等方面作初步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保留2~3种较好的架空送电线路路径方案。

2.2 现场选线的分析

现场选线是指将室内图上选定的路径在现场落实,移到现场,最终确定架空送电线路的最终走向,并且设立必要的线路走向临时目标(转角桩和为架空线路前后通视用的方向桩等),定出线路中心线的走向。虽然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越短越好,但现场选线人员在确定架空送电线路的最终走向时必须综合考虑地形、交通、跨越、水文和环境情况,确保日后运行维护的方便和环境的保护。

现场选线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详细勘察地质和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重要的交叉跨越地点和狭窄走廊地带,基本达到定线的要求;对于地地形比较开阔的地区,可以对线路走向和转角位置进行粗略制定,待到定线时再进行局部的修正;线路的转角位置要尽量避免设置在河道、高山顶、深沟、悬崖边、堤坝、较陡的山坡或洼地积水处,如果能综合考虑耐张塔和耐张段长度则更佳。(2)如果架空送电线路要跨越通航的大江大河或其他重要设施,那么要对跨越杆塔的位置和高度进行确定。(3)对架空送电线路沿线的河流、道路、林木砍伐、建筑物拆迁、交通运输、砂石供应和青苗赔偿等情况进行准确地调查,从而准确估算线路建设的费用,以便尽可能降低工程的总造价。(4)如果架空送电线路会对经过地区的其他公共设施造成影响,那么在现场选线时要尽可能地征得相关单位的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

3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的技术要求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跨河点、转角点、山区/矿区/多气象区/严重覆冰地区选线的要求,具体说来:

(1)跨河点选线的要求。尽量避免水位较深的地段,选在河床平直、河道狭窄、河岸稳定且不受洪水掩埋的地段;尽量避免在河道弯曲处和支流入口处跨越河流;尽量避免在码头、泊船的地方、排洪道和旧河道处跨越河流;如果必须利用河漫滩、江心岛和河床架设杆塔时,应该进行全面的水文调查、工程地质勘探和断面测量。

(2)转角点选线的要求。转角点适宜选在地势较低的平地或山麓缓坡上,同时考虑前后两杆塔位置的合理性。对于不能利用直线杆塔(因间隙和上拔不足等原因)或原拟用耐张杆塔的地方,转角点的选择要尽量和耐张段长度结合在一起考虑。

(3)山区/矿区/多气象区/严重覆冰地区选线的要求。山区路径的选择要尽量避免泥石流、滑坡、陡坡、不稳定岩堆和卡斯特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尽量避免沿山坡走向和沿山区干河沟架线;当线路必须在矿区上架设时,应尽量在断层线或境界线上架设,同时确保两回线路分开架设或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线路必须穿越恶劣气象条件区域时,在满足规程的同时要尽量减少穿越长度,同时尽量避开山谷受风面、湖泊、河谷和沼泽等微气象区;认真调查已有线路和植物的覆冰情况、覆冰类型、季风风向和雪崩地段,避免在覆冰严重地段通过,避免出现大档距和在山峰附近的迎风面侧通过。

4 结语

作为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选择不当将会增加工程投资、延长工期、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且对周围的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就要求选线人员在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情况来对路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许勇.对架空送电线路设计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中华民居,2011(10).

[2]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钱静洲.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分析[J].广东科技,2011,20(20).

作为电力企业向用户中心输送电能的架空电力线路,架空送电线路在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中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量与日俱增,电网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然而受到土地资源和城镇规划的制约,架空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的难度越来愈大,施工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外部影响较大且工期较短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设计,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1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的原则

送电线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像控点送电线路 摄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 O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的成熟使摄影测量技术在电力勘测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在电力送电线路工程建设中不仅可缩短工程周期、优化线路路径,而且大量地节约了建设投资。下面对内业和外业的作业流程分别进行探讨。

二.外业流程和方法

2.1航摄和航空像片获取

航摄工作一般由专业的航空摄影公司来承担,经过验收可以获得较好的原始像片资料,包括底片(反转片)和两套印好的像片。

2.2像控点布设和测量

像控点选取原则以距离像片边缘不少于2cm,距像主点不少于3cm,尽量成对布设,选取细小标志并易于判读。为便于测试VirtuoZoNT系统,并确保空三加密顺利完成,采用同一个航带中每隔一个像对布设一对像控点的布设方案,增加了校核条件(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减少像控点的数量)。为便于今后利用RTK-GPS进行杆塔放样,在线路每个转角点布点,并做固定标志,每10Km左右将一个像控点做成固定标志,以便保障RT-GPS的基准站设置。

利用5台GPS采取快速静态双参考站的方法进行点位测量,GPS网采用重复参考站传递的主导线布网形式,可在保证工程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2.3外业像片调绘

像片调绘主要包括交叉跨越、道路、房屋、河流等,注记类型、高度、杆型、走向、名称等主要信息,35Kv及以上交叉跨越线路用仪器实际测量高度。

三.内业流程和方法

3.1航空像片的扫描数字化

对航片进行精密扫描,分辨率为25μ,扫描后每张像片的数据量约为80M左右,并用光盘保存数据。该项工作可委托拥有专业航片扫描仪的单位完成。

3.2利用VirtuoZoNT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及线路选线

VirtuoZoNT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线路路径选择流程见图1:

流程中内定向的精度和速度受航测相机的框标参数和框标精度的影响较大,由于这次航飞所用相机较老,框标精度不好,给内定向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通过人工调节得到校正。

根据送电线路工程特点,每一航带进行区域网单独平差,不同航带间不进行整体平差,既保证了同一个直线段间的相对精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转刺像控点对于区域网的平差非常重要,要保证在航带的两端和中部都要有相应的像控点。平差后经过PATB的粗差检测,可以将超

图1

出指定限差范围的点标识出来,通过对点位的调整或删除来保证平差的精度。经过比较发现被挑出的点均为一些标志模糊的加密点和位置有疑问的像控点,对加密点可以删除,对像控点进行确认和校正,误差较大的像控点应当删除以免影响平差精度。

由于航飞时飞机会发生倾斜,所以核线重采样后的立体像对在视觉上也会发生倾斜,为了消除这种倾斜影响,系统设置了两种核线采样方式,即非水平核线和水平核线,水平核线的采样方式会消除影像倾斜现象。在同一航带分别用两种核线采样后,利用几个未参加平差并已知三维坐标的线路转角点进行模型坐标量测比较,结果用非水平核线采样后的坐标成果更加准确。

核线采样后需要进行视差曲线的编辑,除了树木和房屋的曲线需要修改外,其他的地区视差曲线较好,可对线路走向内的视差曲线进行重点编辑,这是影响数字地形模型(DEM)精度的重要因素。编辑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DEM、等高线和正射影像的自动生成和拼接。核线采样生成后,即可进行线路路径的选线工作。该工作是在测图模块下进行的,可以在拼接好的整条航带正射影像上选取路径、量取边线信息,并打开立体像对,配合正射影像在立体环境下更好的确定线路路径,同时转绘调绘信息,转角点确定后的三维坐标也是在这里提取。所有调绘信息、线路路径和其他标注信息会生成二维矢量图,可以输出为DXF格式。绘制信息会在正射影像、立体像对和二维矢量图上同步显示,但所有绘制信息的修改和添加都要在正射影像或立体像对上进行,如果在二维矢量图上改动可能会造成系统故障和死机。通过将正射影像、等高线、调绘信息和选定的线路路径自动叠加,即可生成一幅信息完整的正射影像图。

3.3通过电力送电线路平纵断面测图模块(EPIGS,适普软件公司现更名为V-EPMapper)生成线路平纵断面图和平纵断面数据文件。

电力送电线路平纵断面测图模块(EPIGS)流程见图2:

图2

线路平纵断面图的中线和边线可以通过拼接好的DEM自动获取,受DEM精度和网格步长的影响,会与实际地形有出入(比如:漏掉网格步长内的地形),但获取数据快捷方便,在对平纵断面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比如:预排杆位)非常实用。另外也可以通过在立体像对中人工量测的方法,进行平纵断面图中线和边线的量取,这样得到的结果会很精确,通过与工测方法得到的平纵断面图相比,高程误差一般在0.5m左右,平面误差也完全满足精度要求,但其速度和精度受作业员的经验、熟练程度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线路调绘信息,特别是交叉跨越信息通过手工添加,并在立体像对上量测必要的平纵断面信息。

成果可以输出为DXF格式的线路平纵断面图,也可以输出平纵断面数据文件,提供给线路电气专业人员,利用线路电气排位软件进行杆位布设。目前该系统可提供同东北电力设计院电气布设程序的接口数据。

四.结论

适普公司针对电力工程设计的专业需求,在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NT中增加了能够适应电力送电线路工程设计的功能。通过工程的实践表明,该系统完全适合电力工程设计全过程的各种要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在工作中也有一些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需要注意的因素:

1.航空照片的质量要有保证,认真验收,避免由于质量问题给工程精度造成影响;

2.外业像控点的选取要清晰明了易于内业判读,标记要详细,注记要明确,加强校核避免位置错误出现;

3.内业过程中像控点转刺、等视差曲线编辑、立体像对的量测是主要的人为控制因素,要认真仔细,尽量减少人为误差因素。

总之,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使传统的测量工作手段有了巨大的进步,使电力送电线路传统的勘测设计模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较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路径的优化节约了大量的工程投资。随着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的不断完善,该技术必将会在今后的工程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电力勘测设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云南电力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与封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